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HBO《切尔诺贝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实? 第1页

     

user avatar   Barosa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故前后,苏联共投入60万人参与救援,其中多数为自愿报名。这些平民英雄与灾难毫无关系,甚至住在1000多公里外,却依然冒着生命风险,义无反顾地奔向受灾现场。

为了控制火势,明知没有防护设备,却依旧冲上前线的消防员们在72小时内全部死亡。

安托什金少将领衔的苏联飞行员们,冒着致死的核辐射,共飞行3000架次,投放6000吨硼砂灭火,任务结束后,个个皮肤溃烂,生不如死。

塔拉克莫夫将军带领数千名士兵,用简单的铅皮作防护,一铲一铲地铲走了剩余的核废料,所有人的寿命平均减少了10年。

三名工程师志愿潜入充满辐射污水的反应堆,手动排空污水,避免东欧地下水遭核污染。

那些“我们不上,难道让人民上”的豪言壮语,那些“我和政委先上,共产党员在后,其他同志在后面跟着”的肺腑之言,在《切尔诺贝利》中变成了一套又一套生硬的官话和无脑的口号。

那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置生死与度外的军人、工程师和普通百姓,被《切尔诺贝利》诋毁成被体制压迫、被政府欺骗的可怜虫、光着膀子的莽夫和飞机都开不好的蠢蛋。

主创们振振有词:“我们不关心英雄是谁,只想知道责任在谁。”还用问吗,这意思不就是“苏联官僚主义害死人”吗,不就是“社会主义邪恶、残酷、专制”吗?

HBO不会告诉你:1986年8月的国际原子能会议上,面对苏联公布详细受灾情况的请求,英、美、法等与苏联对立的西方阵营反而联手帮助苏联掩盖切尔诺贝利的消息!原因竟是为了避免本国的核电工程受到舆论的冲击,保护本国的能源产业发展。更厉害的是,西方专家还帮苏联修改了算法模型,降低潜在死亡人数,西方得以继续蒙骗本国百姓:核电十分安全,绝对都是小事!

二十年后,西欧各国癌症死亡率明显上升,与切尔诺贝利事故不无关系。西方却把一切责任归结到苏联身上,忘记了西方自身的核事故,忘记了那场会议上的遮遮掩掩、共谋帮凶。仿佛“专制”的社会主义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不就是欺负死掉的英勇百姓和灭亡的苏联不会说话吗?


user avatar   excalibur-1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剧里有个细节,消防员手拿核反应堆堆芯崩出来的石墨块,这一点符合实际,细节好评。

真实照片:

提醒一下,不要因为一线抢险人员舍生忘死的精神,而忽视了正是苏联的体制才导致了这次核灾难。勋章设计的再精致,雕像立的再生动,也不能掩盖苏联各级官僚的迟钝和无知。

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INES)里,特大事故和重大事故一共3起,其中特大事故是: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重大事故是:克什特姆核废料爆炸事故(1957年9月29日发生于苏联车里雅宾斯克州奥焦尔斯克,核废料桶的冷却系统失效,导致液体汽化并发生爆炸,相当于70-100吨TNT,辐射物质随风扩散300至350公里)。

三个重特大核事故苏联占俩,不是没有原因的:

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这是在位18年的勃列日涅夫最后一次主持苏共代表大会,他本人于1982年逝世。在电视上,苏联人只能看到大会的开幕仪式和生病总书记的结束致辞,其余的演讲内容由播音员播报。

这次大会选出的政治局14名正式委员,平均年龄达到了75.5岁,其中年龄最大的阿尔维德·佩尔谢83岁;政治局候补委员8人,平均年龄接近70岁,其中年龄最大的库兹涅佐夫81岁。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去世,终年75岁。接替他的是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在位15个月后,1984年2月去世,终年69岁。接替安德罗波夫的是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在位13个月后,1985年3月10日去世,终年73岁。

从1982年到1985年,苏联四年举办三次国葬。

难怪苏联人有一则有关党的代表大会的笑话,说,会议主持人庄严地宣布:代表大会的第一项议程是“大会开幕!”接着,主持人宣布第二项议程:“把总书记和政治局委员抬进来!”第三项则是“请播音员宣读总书记报告”。

直到1985年3月11日,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人终于迎来了第一位可以无需别人搀扶和协助、自己可以走路和说话的领导人。

死于任上的高龄苏联领导人在临死前必定日夜与医务人员为伴,肯定不能及时处理要务,而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苏联的体制使然),旁人又无权干涉这种情况,根本无力改善局势,只能盼其早死。可怜的苏联人连续三任最高领导人都是如此。这种局势长此以往对苏联意味着什么就不用多说。


对于这场核灾难,一味歌颂和赞扬前线人员在灾难中的无畏和牺牲精神,却选择性的忽视导致灾难的人为因素,讲个好故事、说句漂亮话、喊两句口号,趁你眼眶湿润模糊的时候掩盖事实,蒙混过关,正是“苏联”统治集团的惯用伎俩。


这次事故中,一共有3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补充一下苏联英雄的待遇情况: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tjs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时候


有些东西HBO不会写:

比如美国派出专家协助苏联隐瞒了事情的严重程度。比如调高了人体能接受的核辐射的计量。

比如法国英国发布假的天气预报云图,证明“自己国家没有来自苏联的核物质被污染”欺骗自己的民众。

比如疏散开始于爆炸后30小时,从通知疏散到完成疏散只用了3个半小时。

比如戈尔巴乔夫高层搞清楚比较真实的的情况是在爆炸后的第二天。

比如派人去清理而不是机器是因为那种辐射强度下,机器的电路板会很快GG,然后机器会沦为一个散发着大量辐射的需要清理的大件垃圾,需要派更大的机器清理它,然后派去的更大的机器又GG,直到没东西可以用。而人可以冲进去清理,在防护下可以坚持小几月。


而有些则“无意”改写了:

比如苏联高层不是如剧中所说的,核物质都飘到北欧了,人家通知过来,戈尔巴乔夫才知道核电站炸了导致严重泄漏的。(瑞典人检测到核辐射是4月28日,电站是4月26日凌晨1时23分炸的,4月27日中午已经开始疏散,下午就疏散完了)这么一改就成了“政府是在西方国家压力下才营救民众的”从主动疏散到被动疏散,性质完全变了。

比如剧中负责指挥救援的高官都是什么都不懂的让士兵送死的可怜鬼,人家皮卡洛夫是苏军化学兵司令,他带领了500多防化兵在航空兵的配合下封堵的反应堆,在60年代美苏核威胁核大战一触即发的时期的防化兵居然是对辐射危险完全一无所知的?他们当时的设备有些至今都是俄罗斯防化兵的制式装备,本来这是知道危险但是依然逆流而上的可歌可泣的英勇,这么一改就成了白痴领导带着手下送死了。

比如剧中一开始米-8直接因为不知道危险飞到反应堆上方,GG了,但其实。。这件事发生在10月,因为撞上了反应堆周围的清理放射性物质用的塔吊。


切尔诺贝利是1986年炸的,60年代的冷战高峰期开始,美苏两国因为核威慑都做了大量的对民众的核生化防御宣传。直到七八十年代核生化防御宣传都是美苏两国会对学生讲的宣传。即使在中国70年代早期,三防三打也是被广泛宣传的“那些受过中高等教育的数十万红军、消防员、工人、技术人员当真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危险吗?”

令人讽刺的是同样类似的事:在好莱坞《寡妇制造者K-19》里,却是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是全体船员们的勇敢,以及船长对国家和对船员们的职责感最终挽救了K-19,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核灾难。”

在HBO这里写切尔诺贝利却是:政府的隐瞒了危险,他们一无所知的送死。


苏联真的值得指责的是:

1、接受了美国的援助,对美国做了很多妥协。

2、后续的俄罗斯,并没有给与这些“英雄”和民众,以及后续石馆的维护足够的钱,足够的帮助。基本就没给什么补助。苏联解体导致的卢布大贬值,然后还给那么多,导致给的补助跟废纸一样了。

3、为了维稳乌克兰基辅的五月节游行并没有停止,让大量的无辜民众暴露在有风险的辐射值下。(基辅当时严格来说是刚刚出了危险线范围,可以看最后来源于CIA的图表,理论上是安全的,但这么近还搞室外游行确实欠考虑)

4、大幅调高了人体可以接受的辐射剂量,这样很多参与营救的人就不是因为救灾导致的疾病了,大幅减少了“受害者”数量。

5、戈尔巴乔夫出于打击对手雷日科夫的原因,各种诋毁这位当时对切尔诺贝利的总指挥,很多黑料其实都是他散播出去的,他下台后非常配合西方的宣传,所以你看剧中他的形象就是一个“很睿智”的人,而不是其他领导那样的糊涂虫。比如现实里那个他嬉皮笑脸风淡云轻的采访中,说他知道瑞典人检测到核辐射非常诧异,才知道严重性去应对,他丫装什么,27号那么大规模的主动疏散人群,调集防化部队,组织各种找专家成立领导班子的行为,是因为他第二天能才知道的消息?他穿越了?


在别的回答里有人这么回复的:美国怎么可能帮敌人呢

你看,如果美国法国英国等要借此攻击苏联,那必然需要告诉民众核电是很危险的可以导致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越严重说明苏联越垃圾,但是他们自己国内也是有核电站的啊!!!即使他们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核电是安全的,但是民众会信政府的说辞吗???

美国当年可是真的吃过这种亏的,当年想借着德国兴登堡飞艇因为内部充填的是氢气导致的大火,让自己家的充填氦气的安全的飞艇垄断跨大西洋市场(美国当年是几乎垄断了全球氦气市场的,还立法禁止了氦气出口,因为只有美国有含氦气的天然气田,有比较廉价的氦气资源,其他国家提纯氦气的成本非常高)结果民众才分不清氦气比氢气安全之类的东西。直接全部拒绝乘坐,再加上没几年大型飞机成熟飞艇直接GG,本来费了半天劲搞的产业,算计了很久才垄断的氦气市场,全没用了。亏的一塌糊涂。

前些年福岛的时候,国内的抢盐是什么规模大家都知道,有些人家里当年抢的盐现在都没吃完吧。


核电是法国最大的电力来源,按维基的数据:法国依靠核能产生全国75%的电能。

法国敢说实话切尔诺贝利的污染尘埃当时已经飘到法国上空了吗?不敢啊!

说了真话。民众一但开始反核电,国内电力系统不就完蛋了。


美国虽然核电规模不大,但是核动力舰船很多啊!

还有通用,西屋等一堆核电研发企业等着卖研发的产品呢。(然后就卖给日本了)

说了真话,自己国内这些被拦了财路的华尔街的资本家能干?

PS:福岛是2011年炸的,那年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争端非常激烈。你看到中国媒体借此大规模攻击日本了吗?只是说类似于“希望日方及时全面通报福岛核泄漏事故情况”之类的话吧。一样的道理。


======分割线==========

其他答案里有人认为为:

作为一个剧,在某些局部的地方增加或者减少一个剧情,就“黑”了?

通过隐瞒1%的关键事实来引导舆论,这是最常见最基础的舆论宣传手段

比如剧中大量渲染了苏联政府对民众隐瞒真相的剧情。

而事实却是美国当年派遣了专家去切尔诺贝利,美国跟苏联一起对着全球人类隐瞒了。

虽然苏联罪大恶极,但是美国作为从犯,30年后才跑出来指责苏联,丝毫不提及30年前自己就是从犯的事实,30年前的美国为什么不公开呢?苏联解体后,大量当年的机密文件外泄,从中可以明确看到,美国还是非常知情的,美国当年派人去了,并且和苏联人一起制定了方案,美国当年就了解到了切尔诺贝利的严重程度,但是选择是:装作不知道事实,不说话。

咱们虽然不能像某些公知那样,要求指责别人的人必须是道德完人,但是也不能够:30年前的坏事自己是从犯,30年后跳出来指责主犯,还不承认自己的从犯身份吧。


这是事实

这是HBO在某些局部的地方增加或者减少一个剧情后的给你看的

媒体不需要说谎,他们只需要假装自己漏掉了一些事情就好。


抛开这些,

HBO这部剧,作为电视剧,还是挺好的,剧情安排也很好,紧张感的渲染,民众的无辜无奈,非常深刻的揭露了苏联迂腐互相推诿的管理。

只是你要搞清楚这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的改编的一部电视剧,他可以根据剧情需要做出演绎,不需要客观中立。而且额这剧时长也不长,牵扯的太多人物关系剧情会很乱。

切尔诺贝利的整个时间时间表,具体参与人员在去维基上都能找到,包括多分文件的电子版。很多图表资料的来源是CIA,国际原子能机构,比如下边这张辐射值图就是来自CIA的资料


user avatar   wang-mou-ch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高层的实际反应可以参见这篇论文。

————————————懒得洗稿的分割线——————————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也就是当日夜间,苏联高层就得到了多个途径的事故汇报:包括中央重工业部、中型机械工业部(苏联原子能工业直管部门之一)、动力与电力化部(苏联原子能工业直管部门之二)、乌克兰国家安全委员会(KGB),均汇报切尔诺贝利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火情得到控制,但是对于反应堆事故的具体情况和核泄漏后果,汇报结果不一,只有KGB的报告和动力与电力化部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提交的报告提到了核泄漏问题,KGB甚至报告了电站区域为 20—25 毫伦琴/秒,普里皮亚季市为 14 毫伦琴/秒——每伦琴γ射线剂量约1雷姆或10mSv,这一数值在事故初期是比较准确的,虽然事故持续释放的放射性将很快使现场的辐射水平进一步超过这一水平。(最先准确汇报情况的居然是克格勃,而非主管部门……//不好意思,刚刚此处论文应当有问题,论文原始引用出处中KGB报告使用单位为μ伦琴,也就是说KGB没有能够正确汇报核泄漏的严重情况,5.24,2019

苏共中央负责重工业等领域的书记多尔吉赫受到来自苏共中央重工业部副部长弗洛雷雪夫的报告则称“反应堆没有受损”,多尔吉赫也是最早汇报戈尔巴乔夫的人。戈尔巴乔夫的回忆录则认为是中型机器制造部专线电话报告雷日科夫后,通知他,之后由多尔吉赫作了通报,但多尔吉赫“讲得相当平淡,没有让人想到危险的巨大程度”。

由于苏联的核电站不大不小的事件和事故非常多,苏联“十一五”期间(1981~1985)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就有过百次的紧急停运,所以在混乱的报告面前,苏联高层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在4月26日上午11时苏联高层成立了一个一般性的临时委员会,来调查和处理这一事件(类似我国的应急工作组)。在此之前,先向基辅派出第一批专家,包括放射医学、物理学、血液病方面的专家,对当时的急性放射病人员收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临时委员会在26日晚上8点抵达了切尔诺贝利,并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汇报了事态可能进一步恶化,同时向苏联军方请求援助,军方在28日派遣了安托什金将军指挥的80架直升机部队向反应堆空投硼、石灰石、铁砂、黏土和铅的混合物,并开始动员化学兵和工程兵部队。莫斯科则至少在27日凌晨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但不是所有高官都了解核事故的具体情况。

27日,国家水文气象和自然环境监督委员会就向苏共中央报告了高辐射污染可能扩散至国外,实际上28日上午,国际原子能机构接到瑞典能源部的电话得知,瑞典东部的福尔斯马克核电站检测到了放射性异常升高,并推断发生于境外,国际原子能机构向各国联系,但苏联当时并未回复。而到29日,美国合众社最先向世界宣布“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事故,造成了数千人死亡”。

苏共中央4月28日上午召开了政治局特别会议,第一次向苏共领导层整体通报了事故和抢险进展,包括爆炸和空投覆盖物的进展,辐射云扩散面积和方向,伤亡和疏散情况。会议还决定通过当晚9点的苏联新闻节目“时间”(相当于我国的新闻联播)、莫斯科电台和次日报纸(包括所有乌克兰报纸)公布事故情况,但公布内容除核电站发生事故外,基本啥也没说——甚至事故时间都没说;乌克兰各报纸也未在显著位置公布新闻。

4月29日苏共中央再次开会,并成立了一个政治局工作组来应对核事故。会议开始即报告:“核电站的情况是灾难性的。反应堆实际上被毁了……辐射水平异常之高。”会议上,苏联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德罗夫指出不能再让堆芯熔融物接触到反应堆下方屏蔽下面的水池,蒸汽和石墨-水化学反应的可燃气会引起再一次爆炸,后果极其严重。(再次爆炸将造成堆芯放射物进一步大规模释放,爆炸本身的威力并不会达到核弹的水平,切尔诺贝利所谓相当于数十个广岛,主要是放射性物质的量,而非核爆炸)。

会议还责成责成苏联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德罗夫同苏联动力和电力化部、中型机器制造部、国家原子动力工业安全操作监督委员会(苏联原子能工业直管部门之三)及相关专家学者启动了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结果7月份出来的。会议考虑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对美国核工业的影响,将事故原因从反应堆因素上撇清,定下了1986年版事故调查报告强调人员操作的基调——相应的的后来事故十周年时乌克兰版报告则重点强调设计原因。

会议还讨论了对外通报的信息和通报范围,除国内播报外(没有公布具体的辐射情况,通报“一些放射性物质流出……现阶段电站及周围地区辐射情况稳定”),向国外8个社会主义国家(经互会国家)和22个资本主义国家通报事故情况(相对于国内版本,补充说明了辐射污染的扩散方向和污染水平),并向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受核污染邻国)转达会进一步通报有关数据。会议还决定于次日向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发送一份信息文本(该文本尚不可查)。这一口径公布消息大致是基辅五一游行未能避免的原因,所幸由于当时的气象条件,事故前两天风向西吹,事故第三天起,风主要把污染物吹向东北方向并随降水沉降,基辅并非主要沉降区域,实际上后来的调查也表明基辅属于有影响,但健康影响不突出的区域。

29日会议交由国家水文气象和自然环境监督委员会负责加速监测土地和空气(伊兹拉埃尔为负责人),绘制出污染地图。苏联国家水文气象和自然环境监督委员会自 4 月 30 日起对政治局工作组实行每日汇报制度,并编制放射性污染的初步污染图。

军方空投灭火物质的工作一直持续到 5 月 10 日,大部分灭火物质是 4月28日到 5月2日之间抛下的。5月1日,阿赫罗梅耶夫向政治局工作组报告,国防部化学兵部队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地区全力投入了对人和设备的去除放射性污染工作:已对2600 人和 400 辆车进行了处理;建立了 16 个去除放射性污染点。3日,政治局工作组决定由国防部派出专人负责事故相关行动:交由西南线总司令格拉西莫夫负责协调苏联武装力量不同部队在消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方面的行动(去污清理)。苏联民防部队在28日即参加事故抢险,但表现不佳,民防部队严重缺乏材料防护装备,无法接近严重污染区域。5月3日,政治局工作组已经将从国外采购的物品,从药品扩展到去除放射性污染的所需品了,5日在法国采购了9.6 吨去除表层放射性污染所需的聚合物乳剂。 250吨液态氮在5月5日运抵现场,后被注入堆芯进行冷却。

5月2日,政治局工作组的雷日科夫和利加乔夫飞往事发地了解情况。返回后重点讨论抽水问题。雷日科夫在5日向苏共中央政治局系统地阐述现场情况,并汇报事故基本得到控制(在空投了约5000吨灭火物质后,到5月6日是放射性释放物数量开始迅速下降,从事故初期12 兆居里迅速降至0.1 兆居里——0.1 兆居里大约是3.7*10^15Bq),当然停止放射性释放是更晚的事情。90年代的调查报告则认为,5000吨左右的物质由于空投误差,没有全部投入反应堆,只有不到一半投入了堆芯,反应堆堆芯熔融物熔穿底部水泥屏蔽层后进入了地下室后才告逐渐熄灭。

5月5日政治局会议决定:由苏联国家劳动和社会问题委员会保障撤离人员生活。5月5日起,政治局将去除放射性污染工作单独成项。责成苏联国防部、卫生部、内务部、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以及地方的党、苏维埃、经济管理等机构保障已遭受放射性污染的领土和建筑物进行去污染的工作。按分区原则开展去污工作,按核电站周边,10km半径和30km半径分三区,化学兵汇报去污工作至少要持续1~2年,引起雷日科夫的不满。正式的去污工作从5月17日开始,约60-80万人参与了去污工作,其中20万人在电站周边的严重污染区工作。

5月5日,政治局通过了有关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汉斯·布利克斯访问苏联的决定。5 月 6 日,科瓦廖夫回见了汉斯·布利克斯之后,政治局工作组才决定:“同意国家水文气象和自然环境监督委员会关于适合系统地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地区辐射水平的提议”。双方这才正式迈向初步的合作。

----------------------------其他-------------------

苏联核工业管理部门不统一。前面提到有三个管理部门,中型机械工业部、动力与电力化部、国家核能工作安全操作监督委员会。除此以外,国家工业和矿山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和卫生部也内设核安全部门。

中型机械工业部最早是围绕苏联核武器计划1953年组建的,有集中、封闭的特点。从其中分离出民用核电部门最早是原子能利用总局,后变为国家原子能委员会,再后来被中型机械工业部收编为下属第15总局,再重组为第16、17总局,负责民用核能发展。中型机械工业部是RBMK反应堆的鼓吹者(压力管式反应堆对制造要求较低),对严格的核能安全规则是否有必要存在,则持质疑态度,亚历山德罗夫院士也持类似态度,一直强调,“核电是安全的,核事故在苏联不可能发生。”然而中型机械工业部下属的核军工企业实际核安全记录非常糟糕,包括1957年马雅克后处理厂由于后处理废物硝酸盐爆炸引起的六级核事故,泄露了200万Ci放射性,造成污染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的严重污染区域(>1Ci/km2);以及冷战后才公之于世的直接向自然水体倾倒高放废物的行为,排放造成卡拉柴湖(Karachai)、特察河(Techa)、白海、喀拉海的严重放射性污染。

中型机械工业部下属的国家核能安全监管委员会1972年成立,是最早监管核电站的机构,在此之前,苏联物理和电力工程研究所和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各管一个核电站。

动力与电力化部最早围绕核电规划成立原子能管理总局,但苏联电力系统当中核电位置不高。从电力运营角度,动力与电力化部比较希望有更现代化的核电站,早年不支持RMBK反应堆。

国家核能工作安全操作监督委员会是1983年成立的,替代此前中型机器制造部下的监管机构监督着核电站,但核燃料循环工业、非民用用途仍置于中型机械工业部管理下。

在核电站当中苏联动力和电力化部负责核电站的常规事务和运行,中型机械工业部把持着反应堆设计、技术和核燃料,并为核电站提供一般性咨询和技术监督。国家核能工作安全操作监督委员会理论上负责监管工作,但苏联核电管理系统中安全监督意识薄弱,监管效力不足。

---------------------------------------------------------------

人员疏散和健康影响方面的情况

(公众健康影响数据基本抄1996年4月IAEA、WTO、EC三方大会公布资料《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十年_决策的基础》以及其他一些文献)。

事故后6小时,开始向普里皮亚季居民发放碘,27日下午14时开始疏散普里皮亚季人口,第一批在三小时内用1200辆汽车撤出了4.4万多人;29 日疏散了余下的5000人,10km内居民自5月2日至3日陆续撤离,至4日,开始疏散30km半径内人口,撤离的同时发放了碘片(有约2000名孕妇没有服用碘片),但是疏散并非很顺利,而且碘片需要持续服用,但药品存量不足,而且部分人员(约5000人)失去了掌握,少部分迁移人员拒绝服用碘片。至8月份一共疏散了4300km2面积上的11.6万人口(另一统计口径为13.6万人,应包括有另一批约2万人的疏散),90年代重新调查污染区域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又移民了21万人,半数属于白俄罗斯,因为白俄罗斯的严重污染区在事故初期是被低估的。

有意思的是波兰在事故造成东北部国土受一定污染后发放了千万人口级的碘片,是唯一一个大规模发放碘的国家,甚至有17人发生剧烈的碘反应,不得不就医,但实际上波兰的污染水平只和北欧国家相当,远没有达到需要服用碘的地步。 波兰在事故中的反应非常激烈,这和80年代的波兰反苏倾向有关,波兰在5月1日就爆发了针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游行,抗议苏联事故处理不利。

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444人,数百站外人员参加事故抢救。核电站医疗站在事故发生15min后接受了第一批伤员29人,事故后30~40min,第一批伤者被送至医院,并设立了一个简单的去污站,去除所有伤员受污染的衣物。事故发生后1.5小时,对核电站工作人员发放稳定碘。事故后12小时,第一批专家到达现场,并在24小时内确认急性放射病需入院人员;至26日6时108名受害者入院,此时死亡两人(爆炸烧伤一人,一人失踪,后推测在爆炸中被掩埋在建筑物内),36小时内对350名受害者进行血样分析。事故发生48小时后129名伤员后送莫斯科第六医院,其中84人确诊为二度至四度急性放射病,数天后这个数字上升至203人,收治于莫斯科和基辅,普遍口径的事故急性放射病症状人数为237人,确诊的急性放射病有134例,其中三个月内28人死于急性放射病,一人死于心肌梗塞,加上事故初期二人,有31人直接死于事故,急性放射病患者中有14人在事故后十年内去世。死于急性放射病的大部分是参与救灾的消防员,还有报道称其中有8名医护人员发生急性放射病,其中一人死亡。

5 月 3 日在政治局工作组会议上报告,苏联卫生部在组织高辐射地区撤离者体检及对其进行医疗援助的工作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5月4日起,该区域内所有医疗工作交给了国防部医疗部门负责,国防部动员了 2000 名军人,组建了 5 个医疗营,对撤离人口进行体检。

苏联投入60~80万人参与事故抢险和随后持续的去污清理工作,其中军方38万人,包括化学兵15个营、工程兵12个营、10个机械化团的民防部队,其他兵种包括空军直升机部队、通信、交通、卫生、后勤,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用于隔离。在1986年至1987年参与事故救援的20万人(石棺建造,中心区去污的主要人员)平均剂量100mSv,10%达到250mSv,百分之几达到500mSv,最初参加事故救援的数十人受到潜在致死剂量照射(数千mSv)。对疏散的11.6万居民,不到10%承受了高于50mSv的剂量,约5%承受了100mSv的剂量(可能主要是5000延后撤离的支持人员)。

绝大部分污染物沉降在核电站周边的隔离区域,这部分地区污染极为严重。由于气象条件,在切尔诺贝利周边和以西260km地区(大致沿乌克兰-白俄罗斯边境),东北部100~250km(大部分在白俄罗斯,少数在俄罗斯)、300~600km(俄罗斯)形成了三个污染严重和较为严重的区域(>4✖10^10Bq/km2或1.08居里/km2),东部下风向300km以外的俄罗斯境内还形成了大片污染较轻受影响区域。污染最重的区域主要在核电站周边、西部、白俄罗斯东部。全部污染区域内总共有近 840 万人受到辐射影响。大于180kBq/km2的铯污染面积则包括了白俄罗斯16500km2、乌克兰8100km2、俄罗斯4600km2的土地。

对污染区域居民的远期辐射剂量推断是,严重污染区70年(1986~2056)累计剂量达到160mSv,185~555kBq/km2后60年(1996~2056)累计剂量达到5~20mSv,555~1480kBq/km2累计剂量达到20~50mSv,这些剂量主要来自外照射,如果铯能够高效从土壤中转移到食物,内照射剂量将不亚于外照射剂量。欧洲其他国家国民在事故第一年额外增加的剂量为0.8mSv/人,终生剂量约1.2mSv。

1987年起,苏联卫生部按四组对居民建立健康随访系统,分组包括抢险和清理人员、严重污染区居民、重污染区居民、上述地区内儿童。苏联解体后,由俄乌白三国机构继承。IAEA、WTO、日本Sasakawa基金会也在90年代进行一系列统计随访工作。

至1995年底,累计报告了800多例儿童甲状腺癌,其中3人死亡。乳头状甲状腺癌高发于受照射后4~10年。推算由于甲状腺受照射引起癌症的病例在约千例的水平,甲状腺癌是一种预后相对较好的癌症。

根据剂量统计推测辐照在抢险和清理人员和严重受照射居民中,将造成数千例可能的额外癌症死亡,这也是IAEA有关数字(4000例因辐射而患癌症死亡)的主要来源。1992年乌克兰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亡于本事故的核污染。WTO的数据要悲观一些,受到核辐射而死的人数为9000多人。1996年大会的分析是全部受影响710万人口中由于辐射额外增加6600余例癌症,470例(居民中)和200例(清理人中)白血病,相对于自然发生癌症的87万数量增加并不显著。绿色和平组织估算数字是高达9.3万人死亡,这一数字可能混淆了其他原因的死亡,毕竟绿色和平组织一直有着坚决的反核立场。据有关纪录片中军队的说法,50万清理人中的2万人已经死亡,20万残障,这个数据根据实际的去污情况,个人认为显然存在高估,毕竟相当于在高污染区清理的人全部残疾这种事情是不太可能的。

注:参照职业照射人员防护水平,长期照射年剂量不超过20mSv/年不会对健康有实质性影响。单次不超过150mSv照射,健康影响可以忽略,200~500mSv的一次照射造成的短期健康影响不大(虽然会增加癌症等疾病风险并对下一代不利),500mSv~1000mSv比较看个人体质得放射病,1000mSv以上会出现放射病症状,治疗后可恢复(癌症风险增加显著),2000mSv以上是严重的放射病症状,后果看人品和受照射部位,很可能致残,4000mSv致死。

去污工作和石棺的一些情况(5.24注,此处来国内自1991年翻译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后果清除》资料来源偏早)

正式的去污工作从5月17日开始。大部分去污工作是通过洗消和剥离表土深埋的工作开展的。比如核电站附近的一片针叶林受到严重污染,后来去污人员不得不将其全部用推土机推倒,深埋(不能焚烧)。从5月下旬开始,化学兵部队开始对放射性气溶胶进行固定,从5月17日开始的一年时间里,使用9万多吨各类亚硫酸盐木质素(造纸黑液加工物)、聚合物(聚乙烯醇及有关衍生物)、沥青提取物处理了5000多公顷面积,来防止放射性气溶胶由于扬尘再次进入大气,大部分是在前五个月实施的。到6月份开始,为阻止污染物进入河流进行了一系列工程,包括电站周边的黏土地下防渗墙、核电站西南部、冷却池、沿普里皮亚季河修建堤防,这些措施持续至1987年冬季,保护了第聂伯河未受污染(大气沉降污染另说)。

核电站设备当中,金属面和远离4号机组的较容易洗消,而相邻4号机组的核电站建筑物则很难去污,部分被建筑物不得不拆除。而各机组大厅屋顶的沉降物是最难处理的,爆炸抛洒的放射性碎屑嵌入了轻质屋顶的沥青防水层,最初用高压喷枪洗消了较远的1、2号机组的屋顶,把辐射从2伦琴/小时降至毫伦琴/小时级别,但放射性更高的另两台机组的建筑物则不成功,放射性下降很少,不得不先采取聚合物覆盖的方法固定气溶胶。由于汽轮机大厅是轻质结构,屋顶承重不高,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只能先用小型遥控机械切割50~60cm厚的防水层之后(部分区域则是使用吊车吊挂的轻便铲机),由人工进行清理,人员作业时间只有3~6个小时就会达到不能接受的剂量,这也是诸多回忆中“生物机器人”的来源。1986年9月开始清理3号机组大厅屋顶,清理人员身着约30公斤重的辐射衣,每次清理2~3分钟,高辐射区域仅40秒,有3500人参与了清理行动,部分人员上去5次以上。污染最严重的4号汽轮机大厅屋顶的清理工作是在1987年夏季开展的,也就是衰变一年之后,该处最初的辐射高达数百伦琴/小时,一年之后仍有70伦琴/小时,利用遥控设备清理之后也只降到1/7~1/5,实际的人工清理过程和3号机组类似。——有关纪录片宣称当时屋顶的辐射达到数千至上万伦琴/小时,如果按这一数字呆一分钟就足以达到致死剂量,实际达到这一水平的是四号反应堆破碎的堆芯附近,而非3、4号机组屋顶,纪录片和有关报告文学中多次提到的清理人员案例剂量均约20余伦琴,也就是200余mSv,如果属实,那么基本是人体单次照射不至于引起明显健康影响的限制水平,虽然这个剂量对人的健康只是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更大的是心理上的,尤其是事故初期的不公开性和苏联解体的冲击放大了焦虑怀疑和心理压力,有报道称7000余清理人员在七年内死去(可能包括20万人中数年内非辐射原因的死亡),1/3是自杀。

4号反应堆废墟处的辐射高达数千伦琴/小时,人员无法进入,遥控设备也不能工作,只能直接封闭。对于反应堆本体的封闭工作,也就是石棺的建造,主要是通过预制件来进行的。首先四号机组周边严重污染区用遥控推土机或者有人员防护的工程障碍破除机将污染土壤、碎屑等推倒一起,通过混凝土泵远距离浇筑覆盖,降低地面的辐射水平。由于扬尘,推土工作必须重复进行,土壤去污后(现场辐射仍然有数百伦琴/小时)在场地上铺设碎石和水泥。金属预制的空心墙(有的用列车改造而成)在1、2号机组附近的场地组装后,由有生物防护的牵引车沿铁轨将其推至四号机组侧的场地,通过混凝土泵远程浇筑成屏蔽墙。屏蔽墙使得在西北800米外组装的捷马格重型起重机(操作室做防护改装)得以靠近堆芯,通过起重机长臂将百余吨的预制件(包括阶梯墙、顶柱、穹顶)吊装至反应堆上,通过混凝土泵浇筑水泥,组装成石棺。石棺最终封闭是1987年11月。

核电站区域去污成果的例证是仍然运转到90年代和2000年的另外3台机组,但重污染区仍然被认为不适合居住。由于对放射性烟羽沉降过程的不了解,头两年去污工作的面积是不足的,尤其是白俄罗斯东部受污染地区,由于距离较远大致是苏联解体之后才得到重视的。


------------------------------关于苏联官方的宣传问题------------------

由于时间限制,昨天没有抄太多关于苏联实际公开宣传内容的东西。原作者专门用一个大章来说明苏联的宣传政策。今天(5.22)看了评论之后,还是决定继续抄一点吧。

4月28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戈尔巴乔夫主张尽快公开事故,沃罗特尼科夫、利加乔夫、雅科夫列夫均同意戈,阿利耶夫、多勃雷宁也表示应该发布事故信息。但多勃雷宁认为,美国人肯定会利用发生了爆炸的既定事实(以对苏联造成不利)。葛罗米柯认为,信息文本应当“写得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不安和慌乱”,同时因为“朋友们从我们这里购买核电站设备,也许可以考虑向他们专门通报发生的事”。最终戈尔巴乔夫的意见占了上风:此次政治局会议决定发布信息,但葛罗米柯的意见是苏联最初公布事故情况极其含糊的直接原因。

所以 28 日政治局特别会议的结果体现出来的是,莫斯科一边进行灾后处理,包括控制反应堆、防止事故扩大化、消除事故影响、安置居民等,同时也在继续调查事故情况、深入了解事故原因并决定采取措施保障苏联其它在运行核电站的安全,另一边虽然出于国外已掌握事故信息、美国人“会利用事故”,而同意对外进行报道,但又考虑到担心引起“不安和慌乱”,仍旧限制外界知晓事故进展情况。

由于国际压力和西方媒体的初步报道,苏联外交部向苏共中央呈报的报告指出切尔诺贝利事故已经被“用于宣传目的”。同时国际上还出现了质疑苏联核电站安全性的言论。所以29 日的政治局会议,戈尔巴乔夫要求进一步公开信息,但在如何公开,何种途径公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权衡。戈尔巴乔夫希望诚实地公布事故情况和抢险措施,雅科夫列夫提出应举办新闻发布会。多勃雷宁随后以美国核事故后的反核情绪说服了其他人,保守派的意见逐渐占了上风。所以之后的通报出于不同考虑,分三类通报对象,苏联国内,“朋友”和部分资本主义国家,事件波及的斯堪的纳维亚四国。

相较于前一天公布的只有两句话的信息文本,此次发送给国民的信息除了告知苏联政府正在处理事故之外,第一次涉及到了事故的性质和后果。文本中关于事故性质的信息遵循了齐米亚宁的建议,将造成事故的源头引离了苏联核设备自身,维护了其核设备的形象;“事故中两人死亡”、“其余三个动力机组均已停运且完好”暗中驳斥了美国媒体所传播的事故死亡人数和事故规模,“现阶段电站及周围地区辐射情况稳定”这一信息则十分模糊。与此同时,政治局会议上讨论的事故具体处理措施均未在文本中提及,甚至仍未公布事故发生日期。总体来说,此文本中的信息是片面的、模糊的,维护自身核设备的同时,传达出的情绪更具诱导性和安抚性,信息受众感受到的事故情况甚至与政治局会议讨论相矛盾的——政治局会议开始多尔吉赫即做了如下报告:“核电站的情况是灾难性的。反应堆实际上被毁了……辐射水平异常之高。”
……
在公开面向国民的文本中,莫斯科仍旧延续了此前的处理方式,简单补充说明住院人数、反应堆的状态、事发地工作进展的同时,仍旧给出的是烟雾弹式的信息,误导着信息受众。

之后,由于西方国家反应并未由于模糊的信息公布得到安抚,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反应激烈,而事故的规模也完全显现,苏联开始逐步公开信息,试图通过官方信息来把握舆论方向。

5月5日,苏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在说明事故清理过程中要加强宣传鼓动机构的活动。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以具体例子说明苏联人民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态度。用实际数据积极对抗资本主义宣传的欺骗之言语;认为应当继续在报刊上公布有关消除事故后果工作进程的信息。”

但莫斯科在信息公布依然有所保留,比如 4 月 30 日公布出“18 位病人遭到重度辐射”的同时,其实前一日莫斯科还得知了有“10 位病人状态为极重度”的消息,但也仅公布了前一个信息。苏联官方还试图将此次民用原子能事故与军用原子能政策相关联,并用以宣传当时苏联单方面缩减核武器、缓和军备竞赛政策的立场。之后苏联与IAEA的接触,缓解了苏联需要面对的国际舆论压力,因为许多西方媒体将IAEA视作可靠的信息源。


其他一些补充

关于基辅五一游行没有最终取消的原因,我看到一个说法:乌克兰政治局曾举行10小时会议讨论是否疏散基辅,但最终由于基辅没有收到什么污染而否决,但没有其他资料能印证是否存在这一会议或者能证明这一会议在五一之前,有待补充。

切尔诺贝利的格局可以看谷歌地球,四台机组一字排开,汽轮机厂房是连接的一个整体,北侧是间隔布置四个较小的反应堆厂房,西边那个就是被封成石棺的四号反应堆,那个炸开的破口通常是从西北方向拍摄的。RBMK的反应堆是在线装卸料,有个硕大无比的装料机,所以反应堆井上方的厂房顶很高,很好辨认。

除了提到的非计划停运记录极多外,类似切尔诺贝利的RBMK反应堆在切尔诺贝利之前出现过多次事故,包括两次引起堆芯部分损毁和放射性部分外泄的严重事故——在1975年10月的列宁格勒1号反应堆事故、1982年2月切尔诺贝利1号机组事故;其他核电机组的运行记录也很糟糕,但苏联核工业监管部门对此无所作为,这显然是事故最直接的体制问题。(前两天有人问彼得堡附近有没有受切尔诺贝利影响,这个列宁格勒核电站离列宁格勒70公里,机组全是RBMK,不过俄罗斯对RBMK做了不少改进,应该没啥大事)

第一批消防人员(驻站军事化消防第二中队)阻止了火势向毗连的3号等其他机组蔓延基本控制火势之后,就由于受到放射性物质辐射丧失了继续战斗的能力,赶去增援的消防官兵继续扑灭了尚存的几处火源。

切尔诺贝利死于急性放射病的人,很多(20例)遭受了严重的皮肤损伤(包括β放射伤、放射烧伤复合伤——我没想通烧伤原因,难道是锆火),皮肤损伤超过60%的人均死亡了。剧里病人的模样很可能是真的。骨髓移植、胎肝输注对于危重病例用处不大。

撤离人员确实对事故情况了解甚少,89年的针对30km2半径撤离人员调研显示,来自官方消息的知情人只有1%,4%来自非官方权威,其他全是小道消息。大部分人在撤离前没有任何应急措施(很显然没人告知他们怎么做)比如淋浴、封闭门窗、减少外出,更换衣物,冲洗房间,1.6万受调查的人员当中只有1个人做了全部五项应急措施;如果全做,他们遭受的的剂量可以减少60%。

医学文献报道的碘化钾实际服用数量没有那么乐观,药品数量不足。90年代的回顾性调查显示全部撤离人员只有62%的人服用碘化钾,只有不到45%是第一天服用的,连续服用的人更少。

由于苏联应对放射性污染的丰富经验,按清理人员案例的剂量,长期健康影响大致要十五到二十年以后才能在统计学上发现。


user avatar   kannzaki_minemas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下面那些给苏联张目鸣不平指责电视剧剧组抹黑苏联的回答我都要笑死了。

是啊。你们苏联从上到下都是光辉正义无私奉献敢于牺牲,解体的原因是宇宙未解之谜对不对(滑稽)?仔细想想当年旧日本帝国的大本营对国内宣传也是皇军永远大胜,之后一路从太平洋胜利到了家门口,果然东亚人吹批护主的套路都是一样的,草生。

苏联派几十万人去解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影响,英勇无畏,值得敬佩的是这几十万苏联军民,尤其是其中那些心怀保护自己家乡和亲人的信念而主动请缨或是不畏牺牲的英雄,电视剧抹黑这一点了么?但是是谁害死的这些英雄?是核电站爆炸核辐射么?明明就是苏联解体前烂到根子的体制弊病和无可救药的官僚心态。

为了吹捧所谓苏联核工业明珠,强行把未经过充分安全论证的RMBK反应堆上马投产,甚至在投产后进行不考虑后果的野蛮实验——这才是这场事故的根源;也是最能以小见大,看出苏联那种一切政治挂帅,外行领导内行本质,电视剧充分还原出来的一个地方。那些护主的答案纷纷避开了这个要素,全都在死抠救灾救难细节来批判HBO“屁股偏”“别有用心”,甚至有几个答案引用的直升机等细节问题的喷人段落内容几乎完全一样。连舔都要洗稿,你们深爱着的九泉之下的苏联看到了会开心吗(滑稽)?


user avatar   song-li-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黑了么?

问题爆发后捂盖子一直到捂不住,

党的权威不容置疑高于专家意见,

用人民的闪光时刻就能掩盖这些腐臭的玩意儿了?

黑什么了?


user avatar   szviv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注公众号:那个老撕机


最近HBO的新剧《切尔诺贝利》火了。


不由得让我又想起了那部纪录片。


《抢救切尔诺贝利》


我认为应该好好看看这部纪录片再去看电视剧,不然你可能看不懂,而且看完眼里只要各种的阴谋论和自私自利。


2008年我曾经去汶川当过志愿者,知道很多人牺牲了,但是并不为外界所知。


所以当我很多年前第一次看到这个纪录片的时候,内心非常痛苦。


有的真相也许永远能不能大白,但逝去的人应该得到尊重


英雄不能白死,即使你不知道他是谁。






1.懵逼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


在今天乌克兰的普里皮亚特市郊三公里的列宁核能发电站的第四区正在测试反应炉的自我供电系统。


由于工程师的大意,反应堆发生了一连串的爆炸。


反应堆1200吨的顶盖被瞬间掀开,喷入天空。




爆炸后的4号反应堆 by Igor Kost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量的铀和石墨散落在核电站几百米的范围内。


喷射的气流带着辐射和火花喷向了几千米的高空。


黑夜变成白昼,在几公里外都能看见核电站上方的天空被各种颜色照亮,橘色,红色,蓝色,犹如彩虹一般。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虽然属于切尔诺贝利市,但是离普里皮亚特只有3公里,普里皮亚特是为了安置核电站工作人员专门设立的城市。



第二天一早,核电站上空的云层已经被冲上一千米高空的放射性云柱所污染。


发生爆炸的反应炉核心此刻被埋在14米深的瓦砾之下。


核心环绕的燃料石墨正在燃烧并且融化了铀。随着爆炸喷出了大量的石墨碎片和放射性尘埃。


这些放射性尘埃的威力是扔在广岛和长崎两枚原子弹总和的100倍。


克里姆林宫在凌晨五点得到的消息只是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发生了火灾。爆炸以后8小时莫斯科仍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





此时普里皮亚特的居民仍然正常生活,虽然城中已经有传言说核电站发生了爆炸并且有伤亡。


官方并没有发布任何说明。尽管已经有穿着防护服和口罩的军人在城中测量辐射值,但这一切并没有引起普通市民的注意。


大气中正常的放射量数值是0.000012(四个零)伦琴。4月26日中午的普里皮亚特市区的辐射值已经达到了0.2伦琴。听上去似乎并不特别大是吧?


正常值的15000倍


等到了傍晚,辐射值已经超过了7.2伦琴。超过了正常值60万倍


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更没人知道直接裸露在空气中的核反应堆此刻还在燃烧。




时隔二十年,当年的地图仍然属于严重超标的状态。



一般认为人体每年吸收2伦琴以下是安全的数值,如果超过400伦琴,那么就会有致命危险。


仅仅4月26日一天,普里皮亚特的居民就吸收了100伦琴的辐射。


军队又派人去了核电站附近测量辐射值——2080伦琴!15分钟就足以致命,而这仍然只在核电站外围。


此时的莫斯科才知道事态严重,戈尔巴乔夫马上组织了以勒加索夫院士为首的科学代表团赶赴切尔诺贝利。




顶部俯视四号反应堆内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爆炸发生48小时后,城中只剩下军队和科学代表团成员——此时科学家们亲自前往可能还是低估了核泄漏的严重程度。毕竟此前虽然也发生过核泄漏事件,但这些事情要么没有那么严重,要被秘而不宣。没有人面对过如此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他们当时甚至乐观的认为反应堆过1,2个月就能恢复使用。


爆炸发生60个小时以后,苏联仍旧没有发布任何公告,反而是1000多公里以外的瑞典检测到了带有核辐射的云层才通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再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找到苏联政府。


最后由美国和欧洲的卫星拍下了还在冒烟的核电站照片才真相大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直到4月28日晚上,苏联才正式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对全世界发布了切尔诺贝利发生核泄漏的事件。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国家级别蒙圈的事情?







2.撤离



我们并不知道苏联在对外宣布上的迟缓和戈尔巴乔夫后来接受采访时说的话有几分真几分假。但反观撤离这个问题,苏联做的比对外宣布还是要快一点。


爆炸发生以后30小时,第一批安全措施才开始采取,即使有些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早已知道发生了泄露,民众仍旧毫无防护的在辐射中暴露了整整两天。


4月27日下午两点,爆炸发生36小时以后,军方宣布要彻底疏散普里皮亚特的居民。


为了避免恐慌,军方隐瞒了真实的情况,每个人只有两小时可以打包自己的东西,随后乘坐军方安排的1000辆巴士开始疏散。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以为这只是一次短暂的离家,用不了几天就能回来,但他们没想到,这将是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的家。




普里皮亚特撤离 by Igor Kost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些人并不相信发生了什么,那些经历过二战时期各种战争宣传的老人,不相信这世界上还会有看不见的敌人,有人拒绝离开,几周以后,尸体被发现。没有人知道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有多挣扎。


下午5点半,三个半小时后,43000人全部撤离,普里皮亚特城成为历史。




设立封锁禁区 by Igor Kost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爆炸后一个星期,方圆7公里范围内的人被迁走,接着是方圆30公里。30万公顷土地上的13万人从此离开家园,这30公里以内的范围,从此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禁区“。




切尔诺贝利禁区范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





3.救援


在爆炸发生当晚,消防员很快到场,还不了解情况的他们在缺乏正确保护的情况下向核电站内喷洒了大量的水试图浇灭大火。


这自然是徒劳的,当天晚上就有两人死去,接下来几个月还有28个人丧命。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牺牲不但没能拯救危局,反而却让整个核电站变得更加危险。




现在切尔诺贝利市内所树立的雕像,纪念这些消防员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爆炸后第三天,4月27日,莫斯科派安托区金将军率领80架直升机舰队前来灭火。


他们首先要想办法灭火,封住反应堆,才能让人进一步靠近去做剩下的工作,并且这样可以阻止放射尘进入云层,再飘向欧洲各地。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完全靠人手顶着高温从爆炸区域上方往下扔沙包企图闷灭火焰。


第一天110架次,第二天300架次


反应炉上方的辐射,超过3500伦琴,已经是致命量的9倍。飞的最多的飞行员,一天飞了33次,他们每去一次,就吸收5-6伦琴的辐射。





呕吐,腹泻等只是最初的症状,潜伏期过后,更多的致命症状开始出现。比如骨髓退化,强烈的灼烧感。


想像一下,就像看不见的燃料进入了你的身体,然后在你的身体里开始燃烧,从内部把人活活烧死。


我打这段字的时候,手忍不住在颤抖。





27个人很快死去,这些苏联最顶尖的飞行员被从阿富汗战场召回,最终还是倒在了看不见的敌人手下。


你看不见它,它却杀死了你的战友,朋友,亲人。


裂口被6000吨沙土所覆盖,但并没能使燃烧的反应堆熄灭,反应堆的底部,195吨核燃料仍旧在继续燃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反而让反应炉变成了一个大烤炉,反应炉上层覆盖的沙子逐渐被融化,反应炉下方的水泥板也有可能因为高温而裂开,在这下面又有一开始消防员救火时在水泥板下形成的水坑。


如果这1400公斤铀和石墨的混合物穿过水泥板遇到水。会引发比第一次爆炸更加强烈的爆炸。






第一次爆炸的暴露面积并不大,影响已经如此可怕。第二次爆炸如果真的发生,将会产生300到500万吨的爆炸威力,320公里外的明斯克将被夷为平地。整个欧洲将成为无人大陆。更不要说各种无法控制的动物飞禽空气的流动会影响到整个世界。游戏《辐射》中的那种地面变异人和地下掩体居民的科幻题材也可能会变成现实。


在当时明斯克,葛麦尔和基辅已经准备好了上千节车厢准备全城疏散。




普里皮亚特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紧接着,苏联国家委员会颁布两项紧急措施:


第一,派大量消防员把反应炉底部的水抽干。毫无疑问,他们即使幸存下来,余生也将受到辐射的折磨。


第二:在两天之内,安托区金将军的直升机队空投了2400吨铅进入反应炉,铅很好的吸收了热量,并且融化的铅堵住了屋顶的缝隙,让温度和辐射量都降了下来。


后来事实证明,这两项措施,挽救了危局,挽救了整个欧洲。




喷洒的直升机内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在很多方面,我们都能看出当时苏联强大的工业基础起到的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投入抢险。甚至连将军都有几个亲临一线指挥。无论如何,这都是值得尊敬的。


这场行动,600个飞行员遭受致命的辐射污染,他们中很多人都将死去,但如此重大的牺牲,也不过多争取了几天时间。


虽然反应堆底部的火已经被覆盖并极大的减弱,但是内部的情况具体怎样仍然不清楚,事实上,从爆炸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没人能看到反应堆的内部,现在顶部已经被封死,只是进入反应堆内部观察。




直升机座椅上所覆盖的铅板,用来吸收下方传来的辐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克恰多夫研究院的技师团进入大楼内部,翻过坍塌的通道,用喷灯烧穿反应炉的外壳,伸进摄影机观察。


果不其然,岩浆已经穿透了水泥板渗透到了下方的水槽,要不是之前消防队员拼了性命把积水抽干,切尔诺贝利早已不存在。


现在的问题是,岩浆仍旧有往下渗透的危险。如果楼板继续被侵蚀,整座建筑可能会倒塌,如果岩浆继续向下渗透到土壤,进入供应全国的地下水网,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怎么办,要想办法在整座建筑的底部再进行加固和防渗透。




四号反应堆爆炸后的横截面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5月12日,爆炸后的第11天,一千多公里外的土拉矿区的矿工接到通知,他们有24小时的时间收拾东西并前往莫斯科机场。


5月13日,矿工们就已经在切尔诺贝利开始工作。


他们的任务是从第三区先向下挖12米深以尽可能减少辐射,然后挖一条150米长的隧道,进入四号反应堆的下方,再挖出一个2米高,30米x30米的房间用来放置一套液态氮冷却系统。


总共有一万名矿工参加了这项工作,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面对的环境是空气不流通的地道内温度高达50度,核辐射量至少一小时一伦琴,他们没有防护装备,因为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戴着口罩防护服根本没办法完成高强度的工作。他们的水杯甚至没有盖子,有放射性的沙子极有可能就这样在水中被一同吞下,然后死去。






我只要想像一下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站着都觉得无法呼吸。太可怕了。


30名矿工每3小时换班一次,24小时轮轴转,他们用34天的时间用最简单的工具挖出了150米长的隧道。当局没有告诉他们所面临的危险。幸存者说他们每人吸收了150到300伦琴的辐射,这是官方说法的5倍。有四分之一的矿工在四十岁之前死去。


然而这2500个生命并没有进入官方的统计数字当中。


这是很可惜的事。


当我们回过头去看这件事的时候,焦点应该放在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成为指责不公开透明的证据,这样他们的死就仅仅成为一个数字,如果我们的目光仅限于此,英雄的牺牲就失去了意义,这些无名英雄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




弗洛迪米尔·普拉维克,5月9日,就在他24岁生日前几天死于死于急性辐射病,他是爆炸当天第一批赶到现场的消防员之一。死后获得了列宁勋章和苏联英雄勋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此大牺牲所挖出的空间,最终并没有装上预想的那套冷却设备,而是填满了水泥以加强整个建筑的结构。


最大的危机已经过去,但接下来的事情一点都不轻松。爆炸后有大量的清理工作需要进行,高放射性的石墨碎片,灰尘等无处不在。






4.清洁者



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名字“清洁者” (Liquidators),塔拉卡诺夫将军负责指挥10几万地面部队,加上苏联各地来到切尔诺贝利的工人,工程师,护士,医生和科学家一共超过50万人。一场新的战役打响了。但最残酷的是,这场战役看不见敌人,但没有人能全身而退。所有的人,即使幸存下来,余生也将受到核辐射伤害的困扰。


首先,直升机从空中往地面洒下大量粘稠液体,这种液体能把空气中的放射性尘埃凝固在地面。




直升机在喷洒粘液 by Igor Kost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清洁者大军负责挨家挨户的清楚所有物体,建筑表面的放射性尘埃。




by Igor Kost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动物被污染范围内所有的动物。它们的毛发会吸收辐射,他们的高流动性也会危机周边其他地区。




by Igor Kost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污染范围内的村庄人员撤离后,所有的建筑被拆除并掩埋。




拆除建筑和树木掩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核电厂周边也在进行着浩大的工作。核电站周边30万平方米的范围都被推土机翻开并填满水泥,阻止放射性物质继续入侵土壤。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也是辐射最为严重的区域。苏联工程师博洽科夫设计了一个方案,建造一个170米长,66米宽的钢铁混凝土罩子把整个四号反应炉罩起来,这就是后来世界闻名的石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一项巨大且无法想象的工程。其难度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有如此的规模,但致命的辐射量让每个人只能工作几分钟甚至数十秒钟。


当年苏联强大的工业已经可以遥控一些作业设备,但是设备本身还是需要人工就位。





即使有了如此厚重的防护,工人每次还是只能待几分钟就要赶快撤离。


石棺所用的所有金属构件都是制作好运过来,现场拼装同样是大问题,即使当时最先进的大型吊装设备到位,还是需要有人在现场操作,任何计算上的误差,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整个结构用了超过10万立方米的水泥。工程进行到一半,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4号反应炉的屋顶布满了因为爆炸了留下的石墨碎片,这些碎片里面包裹着铀棒,随便一片所散发的辐射都足以在一小时内杀死一个人。





苏联一开始派机器人上去清理(当年的苏联真的强大)。先由机器人从屋顶铲下去,下面还有别的机器人再铲进壕沟并掩埋。


但是仅仅几天,机器人也趴窝了。


最后能用的,还是只有人,只有军人。


9月,被称为生物机器人的俄罗斯士兵开始上场。塔拉卡诺夫将军在一线负责指挥。





这些来自苏联各地的年轻预备役军人,要穿上重达30公斤的防护装备(可能还没什么用),爬几层楼到楼顶,却只能在楼顶待40秒,铲两铲子就得撤下来。





警报声一响起,8人一组的战士们冲上8楼,以最快的速度把瓦砾铲下房顶,然后撤下。


当时屋顶的辐射量是多大呢?根据塔拉卡诺夫将军的估计——7000伦琴/小时,这其实是一个猜测的数字,现在我们知道,当时的辐射值在10000到12000伦琴。


还记得正常空气中的辐射含量是多少吗?0.000012伦琴。此时3号反应炉的屋顶的辐射值,是正常值的将尽1000000000(是的,10亿!)倍。是致死量的30倍。而要面对这些的,是一个个年轻的血肉之躯。


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超过3500人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在机器人都无法工作的人间地狱里一点一点清理着放射物质。有的碎片太大铲不动就只能用徒手去搬。一块超过1500伦琴的辐射啊。与之相比,我们的身体显得如此脆弱渺小,又如此坚不可摧。




正在穿装备的生化士兵 by Igor Kost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中摄影师伊戈尔·柯思丁和上面截图的生化士兵亚历山大费德托夫上了楼顶5次之多。


平常一个人一个小时能做的事,在切尔诺贝利需要60个人和更多的时间。数不清的英雄就是这样一点点的把乌克兰,甚至把整个欧洲从地狱带回了人间。他们把屋顶的辐射值降低了35%,如此大的冒险,虽然效果不算不多,但是每一个百分点都至关重要。






屋顶上的清洁者 下方的白色条纹就是辐射 by Igor Kostin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生化士兵的病历上,写着他们每个人吸收了20.5伦琴的辐射,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是这个数字的很多很多倍。


最后作为奖励,每个士兵获得了一张证书,和100卢布的奖励。在当时,1卢布等于1美金。


1986年10月底,爆炸发生整整6个月后。清理基本结束,石棺制造完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庆祝胜利,就像40年前苏联红军攻入柏林一样,苏联在三号反应堆的烟囱顶部插上红旗。辐射专家亚历山大·尤尔琴科拿着旗杆,瓦莱里·斯塔罗杜莫夫带着国旗,而中校亚历山大·索特尼科夫亚历山大·索特尼科夫背着无线电设备爬上78米长的烟囱,由于辐射仍然很高,整个庆祝过程只持续了9分钟。作为奖励,三人每人得到了一瓶百事可乐(1986年的奢侈品)和一天的休假。




三号反应烟囱上的红旗 by Igor Kost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洁者们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石棺的外面,石棺的设计者博洽科夫说:我们的石棺是个忠烈祠,是墓碑,是坟墓,是我们的第二个坟墓。




2005年的石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石棺建成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1,2,3号反应堆又重新开始运作。


是的,你没看错。即使在爆炸后到石棺建成的6个月中,其余三个反应堆都是有人要进去维护的。




1,2,3号反应堆的维护人员 by Igor Kost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但重新运作,而且运作了很长很长时间。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91年10月11日星期五晚上,切尔诺贝利又发生了一次爆炸,炸毁了2号反应堆的整个发电机组,但因为没有伤害到反应堆本身,没有任何核泄漏,所以没引起太多注意。但2号反应堆从此停止工作。


5年后的1996年,1号反应堆关闭。而无数生化战士在上面奋战的三号反应堆,一直到2000年才关闭。


而且还有5号和6号反应堆正在建设中,在1,2,3号反应堆重新投入使用以后,5,6号反应堆的建设也再度重启,不过很快又被叫停,1989年,建设计划被取消。




背景左后方的建筑就是正在建的5,6号反应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任何可信的统计说明切尔诺贝利事件究竟死了多少人。各种统计数字从官方的几十人,到将近100万人都有。


2010年,新一代石棺开始制作,它直接在四号反应堆旁边制作,然后通过一条轨道滑到原来的石棺上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7年,新石棺已经移动327米覆盖了老的石棺,之后几年则会逐步拆除旧石棺的一些不稳定解构。




图片来源于网络






5.摄影师



因为我个人的职业原因,我向来会偏重注意摄影师。因为所有你看到的影像资料,无论在山巅还是海底。永远闪光的是镜头里的人,却没有太多人注意扛着机器的这个人。他要做的事情一点都不必主角少,还要有稳定的画面,最后还往往被忽略。


所以我查了一下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最重要的摄影师,伊戈尔·柯思丁。才发现他简直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老爷子于1937年12月27日出生于大罗马尼亚,今天的摩尔多瓦。敲重点,和本人同一天生日。






他的童年就是一场灾难,3岁时父亲就被抓去参军从此再无音讯,出生地被萨拉比被罗马尼亚割让给苏联,于是举家搬去现在的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结果又被德国人控制,后来摩尔多瓦又被苏联控制。在一次空袭中,一枚炸弹落在他家附近,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后来他混过帮派,当过兵,还上过军事法庭,1959年,退役的他又成了一个专业的排球运动员,先在地区球队,然后进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的其中一个共和国)国家队,之后又进入了苏联国家队参加世界大赛。






1969年,他从国家队退役后进入了建筑公司,搞起了发明,还得了奖当了领导。然后,他就发现了自己的摄影天赋,成为了摄影师,而且参加比赛得了金奖。


然后他又进电视台当制作人,主持人,同时还是建筑局的主任。


说真的,我写到这里觉得自己胸口好闷。




从三号反应堆屋顶拍到的4号反应堆 by Igor Kost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乎,他申请成为苏联新闻社(今天的俄罗斯新闻社)的记者,结果被拒绝了。剧情急转直下,他回到了基辅,为了追求自己的摄影梦甚至惨到睡大街。之后苏联新闻社基辅分布给他提供了一间实验室作为临时住所,5年以后,他才正式成为苏联新闻社聘用的一名战地记者。之后他报道了越战和阿富汗战争。


直到1986年4月26日。一个他相熟的直升机飞行员告诉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好像出事了。


于是他成了第一个赶到现场的摄影记者,直升机绕着四号反应堆盘旋,但是他手上的相机全部失灵,只按下了12次快门。


返回基辅后,其余11张底片因为辐射,全部都是黑的,只有一张能被看出来。这张照片也成为了切尔诺贝利最早,最出名的一张照片被全世界转载。




by Igor Kost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因为他未经授权就进入核电站区域加上苏联的新闻审查,这张照片直到10天以后的5月5日才对外发表。之后他成为苏联官方批准报道的五个通讯社记者之一。


也许是他早年运动员的经历让他的身体特别的强壮,从爆炸后第一个进入灾区开始,他几乎出现在了所有跟切尔诺贝利有关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地方:被称为死亡游行的“五月游行”,周边区域人群的撤离和清洁,进入反应堆内部的勘测,和在清洁者在12000伦琴的楼顶铲石墨。几乎切尔诺贝利所有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图片,全部出自他的手。





他在7个月的时间里一直处在第一线,起码五次严重暴露在辐射影响之下。很多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纷纷死去,也包括其他摄影师,最早进入切尔诺贝利的5个摄影师死了三个。


而伊戈尔·柯思丁在1991年得知切尔诺贝利第二次爆炸后再次第一时间返回了现场。




第二次爆炸的二号反应炉 by Igor Kost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1年第二次爆炸后的2号反应堆内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他的身体一样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从此之后每年他有两个月的时间要在医院度过。之后30多年他多次回到切尔诺贝利,关注受辐射影响的动物和畸形儿等各种情况。




被辐射影响的畸形动物 by Igor Kost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晚年的他一直居住在基辅。


2015年9月9日,78岁高龄的伊戈尔·柯思丁在基辅死于一场车祸。


是的,核辐射最终都没能战胜他。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把整部纪录片揉碎了来回看了很多很多遍。但是看得越多,每每觉得无法承受。


是独裁专制吗?是民族大义吗?是救援不利吗?


如果你问过身边去救过灾的人,其实那一刻,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做点什么。


纵使事故的本质就是苏联自己犯了错,给全世界添了麻烦。


可这不代表我们就可以轻描淡写的抹杀掉所有拼了自己的性命做出牺牲的人,因为这些牺牲的人们也一样是无辜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所有人一样都希望事态不要进一步扩大。


从爆炸当晚前去救火的消防员,刚第二天第一批进入现场并在接下来七个月始终在一线拍摄的摄影师伊戈克斯定。到路面巡逻的警察,检测辐射值的部队,空投沙包和铅块的飞行员和军人,参与撤退行动的军人,抽干底部积水的消防员,进入反应堆内部检查的技师团,在不通风50度高温毫无防护的奋战的矿工们,50万的清洁者大军和用血肉之躯在辐射最高点搏斗的生化军人们。


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生命为所有人多争取了一点时间。哪怕只有一点点。访问中总有人说的一句话:“总要有人去做。”这句话一次次地出现,一次次地深深刺痛我。是的,总要有人去做。我们可以不去做,但起码我们可以尊重他们。


三人成虎啊。站在制高点作指点江山的样子总是很容易的。这样的观点不仅仅存在于今天通过一部电视剧而对30多年前一个跟我们并无相关的事件作出评价。而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还记得前段时间大火牺牲的消防员吗,那几天网上总流传着一句话: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我的感受没有那么华丽,就4个字:懂得感恩。


我们的安定生活背后有太多的人在默默付出,他们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家庭,甚至生命。仅仅是为了让我们能平静的活着。














关于我:


那个老撕机 摄影师,行者,师从三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维托里奥.斯托拉罗先生,老司机,猫奴,够吗?我还能编。


我看过这世间许多的书,走过这世间许多的路,遇见过这世间许多的美好,错过过这世间许多的姻缘。才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或者专栏:那个老撕机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或者专栏:那个老撕机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或者专栏:那个老撕机


user avatar   xing-jiank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完结了,看过后有一种很久都没有的走不出来的感觉。

--- ---

题主竟然改问题了……

---- 原答案 ----

首先这个是个“剧”,不是纪录片。既然是剧,就可以根据剧的需要改编,以增加剧情的张力。这个片子也明确的在片尾写着“根据现实改编”。片尾花絮,编导也会告诉你“女科学家是编造出来的”之类的设定。

一些改编的地方比如:

  • 女科学家不是真的,实际上有很多科学家在想办法救灾,但是剧如果弄了一帮人就没法演了,直接脸盲;
  • 第二集末尾3位工程师去放水闸避免二次爆炸的事情,在现实当中大概是5月之后做的(有的资料是5月2日,有的说是5月5日),而在剧中被提前到了大概4月29日前后的样子,形成了很急迫的感觉——如果不马上去清理水,就会在48小时内爆炸,灭掉欧洲。现实当中尽管没有那么紧张,然而实际上5月11日一个小队进入到核心里调查,发现堆心的岩浆已经进入了水被抽走的地方。这已经相当恐怖了。
  • 直升机因为桨片刮到了吊车而坠毁真实的时间大概在10月份,事故的5个月以后。但是剧中安排到为“第一架去放沙子的飞机“;
  • 现实当中不太可能去向戈尔巴乔夫申请“牺牲三个人”,因为实际因为救灾致死+致残的人数是巨大的(据纪录片《Battle of the Chernobyl》这个数字超过了20万人,包括后边的清洗部队,挖坑道的矿工,飞行员等)。戈尔巴乔夫也不太可能那样说话…… 但是剧情这么演其实很有感觉,把悲壮的气势烘托出来。

有人说,这个看起来就像是真历史的样子,但是演的不是真历史,所以篡改历史。问题是,任何一个脑筋健全的人都应该清楚一个纪录片是个什么样子的。纪录片是不可能把每个任务的对话、每场会议以当事人的角度去演的。因为历史材料不可能记录的这么详细。另外HBO是干什么的,Miniseries是什么意思。看多了美剧的人不懂?逗我吗?

有人说这是黑苏联。问题是,哪里黑了呢,如果剧中颠倒黑白,让苏联不该负的责任去背锅,那就屁股没坐正。但这个片子还是力图去尽量去还原当时的场景。有些细节有出入,有些人物有出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剧不能这么拍,那么三国演义算什么呢。也许有人按照纪录片的要求去要求这个剧也得100%还原历史,这连纪录片自己都做不到。纪录片只能说自己拍出来的全都是真的,但是会选择性不演一些事情,观众在某种意义上也会多多少少被误导。

有人说,实际上苏联没撒这一句谎,但是剧中撒了,那就是篡改历史。比如第一集那个要封锁的老头,我不太相信真实有这么个人物,原始的话也不太可能是那样的。但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苏联在事故发生36小时候才撤离3km的普里皮亚季,2天后才播报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几秒钟的新闻,五月节一些周边城市还在搞游行。直到10多天后戈尔巴乔夫才认真一点在电视上讨论这个事故,并表达出很严重的意思。并且苏联在给后面清洗大军做医疗服务时刻意压低了辐射吸收量,并且提高了辐射安全标准。在这些大是大非下,作为一个剧,在某些局部的地方增加或者减少一个剧情,就“黑”了?“剧”本来就是要编情节的。作为历史剧就是在大方向上不出纰漏,就可以了。难道不是吗?

有些人觉得要黑,就得公平,三里岛和福岛都得拍吧。问题是这不是讲公平,是拍剧。如果是剧作者要拍这样的灾难,就得所有类似灾难一起拍,并且还带横向比较的?这是剧还是手机横评?况且三里岛和福岛的纪录片又不是没有。如果只是想表达“不只是苏联很傻X,日本和美国一样”,列举事实说明白就可以了。但跟这个剧又有什么关系?

推广下,其实全人类都是这个鸟样,遇到问题懵逼的有,逃避的有,勇敢面对的也有。并且逃避坏事这种冲动深深地根植于大部分人的内心中。比如工作中因为一个不小心造成了生产事故,第一个下意识也许就是“这不是真的”,或者“这和我无关”。这和切尔诺贝利的事故影响相比也许不值一提,但道理是一摸一样的。ACI里有几个案例说的就是飞行员在遇到故障时,脑海中拒绝去直面真正的问题,而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哪怕副驾驶一直在提示他,他也听不进去,最终造成坠毁。选择去面对坏事需要巨大的勇气,也是负责任的人应该坚持的做事方式。这种做事态度不分国家,不分民族,不分意识形态。这也许就是本剧作者很希望传达的意图吧。

看一个剧的感受总是主观的,对于切尔诺贝利,我们期望看到什么呢?人类一系列错误导致的灾难、事情的前因后果、相关的人(高层人员、军人、市民、医生、科学家……)是如何反应的,救灾的巨大代价,一堆人勇敢的站出来去拯救这个灾难。这个剧全都有,表现的相当出色。这还不够吗?

好好看剧吧。

————

非常感谢这么多朋友点赞。

这里附上两个不错的资源,一个是纪录片《The Battle of Chernobly》。

另外是网友 @Kryp 的技术贴


如果本剧吸引到你,并且你也愿意进一步去探究实情,那么上面两个可以从更加真实的角度解释整件事情的一系列细节。

此外还有个科普性的视频,讲地球上哪里辐射最强。

————

再补充下 本问题下 @王某叉 的回答非常好。他给了一个研究苏联高层当时如何做决策的研究论文。推荐喜欢研究真相的同学去看。

————

另外原文中有一段说“几十万人”,有些网友觉得搞笑。但是这个数据出自上面的纪录片的1hr15min左右的描述,死亡2w,致残20w。并且那段文字仅仅想表示真实情况下不太可能为3个人去执行自杀任务做那样的申请,并没有探究精确的死伤人数的意思。那个数字众说纷纭。特此修改了原文。

———

在2020年的春节,再回来看这个回答,真心有些无语啊。

———

2020.02.06

and then……


user avatar   alvin-97-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年初,我带着一群朋友在俄罗斯旅行,去了一家“不怎么出名”的博物馆——莫斯科航天博物馆。我们在这里看到了1960年就上过太空并平安返回的两只小狗的标本,看到了1961年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加加林所乘坐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和他当时穿的宇航服,还有前苏联也是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实体模型、月球车等等。

看完之后,同行动朋友发出感慨:“这个博物馆太值得看了,我之前也去过美国的航天博物馆,但这次还是大开眼界,我觉得俄罗斯的这个完全不比美国的差。要说差,那唯一就是差在俄罗斯没有美国那么会宣传。”

加加林乘坐的宇宙飞船返回舱

成功返回地球的航天狗的标本以及太空动物试验舱


最近看HBO出的《切尔诺贝利》的时候,总会想起朋友说的这句话。确实,他们宣传能力太强了,不留痕迹地几乎让所有人都信以为真。主创团队说,他们的立意是要歌颂拯救欧洲的英雄,可到目前为止我只看到了一个官僚、无能的政府和一群鲁莽、无知的苏联人民。

电视剧开头的这一段话,用来形容这部剧本身最合适不过了。本剧使用的手法非常高超,用大体的事实,加上虚构的细节,黑苏联于无形。


在刚播完的第三集中,令我特别扎眼的就是多次出现的放在克里姆林宫的油画《伊凡雷帝杀子》。这幅画是列宾的名画,我曾经在莫斯科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见过,印象非常深刻。它描述的是生性残暴的伊凡雷帝,听信小人谗言,怀疑自己儿子图谋篡位。在一次与儿子的争吵中,他使用权杖击中儿子的太阳穴,导致儿子不幸身亡。

列宾名画《伊凡雷帝杀子》


画家以这个悲剧场面作为描绘对象:沙皇在深红色的地毯上,紧紧搂抱着鲜血如注、因自己而丧命的儿子。在伊凡雷帝的瘦脸上,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眼珠。像是在后悔,又像是在祈求儿子不要死,我们从中看到的是那种不可逆转的弑子之痛。画家通过该作品,一方面,预示伊凡统治濒临灭亡,向世人展现残暴的沙皇注定要失败;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人性和兽性交织在一起。


这幅画在1885年被著名收藏家特列季亚科夫购买,之后就一直收藏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而在HBO的剧里,这幅画居然被挂到了克里姆林宫,还多次出现,每一次镜头还要在画上停留好几秒!


《切尔诺贝利》剧照,把《伊凡雷帝杀子》挂在了本应该挂列宁像的地方。

一幅画出现在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那它肯定是有所暗示的,可能会有多种解读,在我这里,我看到的是:苏联暴政或者体制,导致了无法挽回的错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赤裸裸的黑。

剧照


镜头拉近一看,这画简直都不能用粗糙来形容,细节全无,列宾就你们这拙劣的画工?并且好好的一幅横着的画,都被他们整成竖的了,也是挺佩服的。

摆放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原画,2018年该画被人为损坏,目前还在修复当中。


关于这部号称要还原切尔诺贝利真实事件的剧到底有多扯,我们来看看亲历者怎么说。


参与事故处理者,辐射剂量测定员 Леонид Седов

我看的时候就一个感觉,《切尔诺贝利》这部剧是基于在吸烟室里偷听到的情节改编出来的。如果不是老有人问我,我不会去看这部剧。这部剧其实不应该叫《切尔诺贝利》,而应该叫做《怪兽》。在剧里,最吓人的怪兽是苏联政府,而不是事故本身。

在灾难中,我们没有轻视任何人的生命。第一个去检查到底发生了什么的人是核电厂值班主管,他当时就是有穿防护服的,也没有任何人派工程师去爆炸发生的中心去查看情况。我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口里听到的是,当时管理人员的第一反应是去保护他们。

还有一个完全虚构的情节就是政府根本就没有拿钱来诱导大家去现场处理事故。当时根本就没有提到钱的事情,我们大家都是自愿去的。我们都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我们想去帮忙。

400卢布相当于当时苏联人一个多月的工资



参与事故处理者 Александр Великин

关于普里皮亚季居民出门欣赏爆炸后的核电站的情节:普里皮亚季是因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才建起来的一个城市,那里的居民全部都是核专家或者核电站的工人和家属,他们都有关于核电和辐射的基本知识。他们会出门,因为没有任何信息给到他们,他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们肯定不会觉得这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更不会通通到桥上去欣赏这一“美景”,大家没有这么无知。


关于坠机情节:在剧中,一架米-8一上场就坠毁,原因是驾驶员不听指挥或者是经验不足,直接飞到了堆芯正上方,穿过浓烟之后视线受阻,撞到了起重机的吊索。首先,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不对的,历史上确实有过此事件,但是时间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爆炸发生好几个月之后的10月2号。其次,事故发生原因也不对,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5点,正好日落的时候,飞机逆光飞行,驾驶员看不清楚,没有注意到吊车的钢索,不小心撞了上去,导致飞机坠毁(注意:不是现在国内网上说的由于飞机反复进入核辐射区出现故障或者飞行员体力透支),并且飞机坠毁的地点是在3号反应堆附近,与辐射没有关系,更不是由于飞行员的经验问题或者不听指挥的问题。


飞机坠毁剧照


飞机实际坠毁情形



参与事故处理者 Петр Паливода

美国人拍这片子完全就是在丑化我们。当我听到医生说“我们为什么会有碘片”的时候,我就在想,难道这个医生是个猪吗?核电厂的医生会不知道核泄漏要给大家发放碘片吗?

猪医生


另外那些管理人员,他们为什么要互相隐瞒?他们明明彼此都很清楚,也很理解事件的严重性。他们确实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所有人事情的真相,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但是,管理人员之间的互相欺瞒就显得有点搞笑了。还有那个老人,跳起来说“这是我们的荣耀时刻”,这是句什么废话?

剧里面刻意隐藏了很多事实,或许是美国人根本就不知道我们是怎么处理事故的。当时我们可能不确定,在辐射区工作后具体将面临什么样的危险。但是我们被清楚地告知,可以在反应堆附近停留多长时间,装有瓦砾或者混凝土的推车要以什么样的速度前进,什么时候应该把推车内的东西倒出去,以什么速度跑回推车旁边,这些都非常的精确。我们不知道具体会面临什么后果,所以他们会告诉我们,如果你们待的时间超过多久,你们就没法再做一个真正的男人。


下面我们来看看俄罗斯普通观众是怎么评价这部剧的。

安德烈:我最害怕的就是在HBO的剧里面出现克格勃拿枪指着穷人,逼迫他们徒手清理核事故现场。这场景终究还是出现了,不仅是徒手,他们还赤裸着全身...我不知道这是否为真,但是我强烈怀疑是编剧杜撰出来的。



安娜:导演试图用80年代的道具来增加电影的可信度,但不幸的是,剧里关于事故发生后的大量场景都远非事实。有很多幸存者对这件事都有很客观的描述,但可能编剧觉得那些客观事实不够戏剧化,所以增加了很多虚构的东西。


瓦西里:在爆炸发生最初的几个小时里,在黑暗和废墟中,没有人能够准确了解灾难的原因和规模。当然,每个人都知道,事故是严重的,但他们无法想象堆芯被炸了。因此一开始,所有工作人员和消防人员应该是尽一切可能防止事故蔓延到临近的第三反应堆,其次才是去拯救4号反应堆。所以在最初的几个小时里,并没有人员被命令去检查反应堆,实际上大家都在齐心协力地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大家不是因为接受“愚蠢的命令”而去工作,大家是自愿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事故的前几分钟不会出现急性放射病的症状,没有人吐血,出现恶心和呕吐都是在几十分钟之后,大部分人都是在几个小时之后。如果该剧就是为了展现戏剧冲突,为了展示苏联的恐怖通知,那么恭喜你们做到了。


叶甫根尼:这部剧里的苏联人还是刻板的愚蠢,在崇尚科学的苏联,人民会这么无知?中学的物理课都白上了?另外说一句,在1965年出版的儿童百科全书里,就以一种简单和轻松的方式描述了什么是辐射,什么是核反应堆以及核反应堆是怎么工作的。


娜塔莉娅:这部剧成功地传达了几样东西,一是灾难,二是不明的威胁,三是人民的痛苦,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无知的苏联人和苏联政府。


最后,我又去看了一下豆瓣的评论,我真的只有一句话送给那些人:“你清醒一点!”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剧中的苏联人,是美国式的行为方式,不是苏联式的。或者说,是美国人想象出的苏联人行为方式。

这个剧真不能让美国来拍,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怎么生活,怎么行事,组织如何运转,美国人没办法理解的。

传销洗脑一样的集体会议,莫名其妙的盲目迷信,水平连村支书都不如的临场发言,小人得志的各级干部,稀里糊涂的决策过程,这像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在指着鼻子骂人,问题在于骂的没水平。

处处都是美国孤胆英雄式的大家都蠢就我清醒,一个明白人力挽狂澜,基层干部都是蠢蛋怎么都说不通,体现权威的时候迈两步到你跟前都快接吻了盯着你眼睛放两句狠话然后你就服了,给领导汇报需要艰难抉择的重大事项不是事前汇报而是开会才讲让领导当时下不来台,社会主义阵营的人啥时候有这种举动?都是美国式的戏剧冲突直接往上套,太生硬了。

照我说,这剧应该让人民的名义剧组来写,来拍。

刘慈欣张艺谋说得对,不能给美国人拍,交给美国拍就全变味了。




     

相关话题

  切尔诺贝利爆炸的反应堆现在烧完了么? 
  福岛核电站堆芯融化到底是多么严重的情况呢? 
  受够了手机电池没电的麻烦,微型核电池,产业化的难题在哪里? 
  当核电站爆炸时,距核电站 10 km 的我应该做什么? 
  《权力的游戏》S08E05 龙母为什么要屠城?如何评价这一事件? 
  当核电站爆炸时,距核电站 10 km 的我应该做什么? 
  《权力的游戏》中哪些桥段有真实历史或传统神话的影子? 
  切尔诺贝利剧中为什么一开始所有人都一口咬定堆芯不可能爆炸,想知道正常运转有几道防护措施? 
  日本福岛核电站危害是否超过切尔诺贝利? 
  如何评价动画《马男波杰克》?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剑网3:指尖江湖》手游?
下一个讨论
林志玲是否会在婚后随日本丈夫改姓黑泽?





© 2025-01-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