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欢那个向非洲推销鞋子的笑话,俄国人没有吃火锅的习惯,说明当地市场很大。
火锅主要主打的是的煮物+蘸酱的饮食方式,所以口味不是问题,通过搭配,肯定有适合当地的一款。多多试验就行。
另外火锅本身其实很适合俄罗斯,火锅现煮,在冬天吃火锅本身就很有气氛了,另外热量偏高在俄国应该算是优点。
海外推广饮食,凡是100%原味的基本都死了,直接套中国火锅,肯定是死的很惨。中国饮食本地化的成功典范是美式中餐,学学美式中餐,你就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俄罗斯人喜欢了。
1.符合当地饮食习惯
比如多上鱼、奶制品,别上脑花、大肠之类的。俄国人不爱吃蔬菜,那就少弄蔬菜,多弄点什么鱼豆腐之类的。
俄国人不喜欢一群人公用大锅,那就推行电磁炉小锅,一人一锅围着吃。
蘸酱可以通过实验来试,实在不行就上蛋黄酱、奶油、砂糖。
2.定位适当
作为一个舶来品,定价太低肯定是不行的,况且火锅吃起来很麻烦,把火锅做成快餐太勉强了。
不过要是把火锅做成高档外国菜,又有点过了,就好比在中国买300块一对的炸鸡翅,有种侮辱当地人智商的感觉,而且火锅本身讲究的是热闹的气氛,高冷不适合火锅。
火锅应该中档外国菜,适合约会、家庭聚餐之类的,不是每天吃,但是很适合外出偶尔吃一次。像中国人吃牛排一样。
这样的话,食材的价格也要配合,比如鱼豆腐比鲜鱼更合适,土豆西红柿比绿叶菜合适,鲜肉太贵,那就上火腿肠也行(比如通过炸火腿肠让皮皱起来的可以挂酱),但是鲜肉还是得有,不然太掉价了。
3.合适的宣传手段
既然俄国人没有吃火锅的习惯,所以第一印象和广告宣传有很大的关系。宣传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自己是俄式火锅。
比如可以拍这样一段广告,在外面某个节日的气氛中,一家俄国人(父母+儿女四个)一起围绕在一个四人桌(锅是每人一个)上吃火锅,然后父母给孩子夹菜,告诉孩子要多吃蔬菜才健康,同时让还不会用筷子的孩子们用叉子插着蔬菜,然后小女孩举着叉子让小男孩吃冬瓜,小男孩不愿意吃,两个孩子开始打闹,父母笑吟吟的看着。
把火锅和家庭、亲情联系起来,并暗示健康。拍的好的话基本没人能抵抗的,俄国人再不注重饮食,至少注重亲情吧。把店开在居民区的首选。
然后另一段广告可以使这样的,一个年轻时尚的男性美食博主正在推特上写他的美食推荐,然后一脸认真的在一个小桌子上摆了一排各种蘸料,然后挨个用各种食材去配煮好的冬瓜(别问我为啥是冬瓜,请替换成你觉得俄罗斯人喜欢吃的),然后先是蘸了芝麻酱,皱皱眉,然后蘸了香油,摇摇头,然后蘸了辣椒水,被呛住。咳嗽。美女服务员登场,递给他一杯冰水,然后把纸巾放在桌子上,纸巾叠出一个三角形指向了蛋黄酱。男主角望着美女,美女一笑走了,男主角看向桌子,然后也会心一笑,蘸了蛋黄酱尝了一口,然后把蘸了蛋黄酱咬了一口的冬瓜放在小碟子里,拍照、发推特,爱情的味道。然后画面消失,显示字幕:XXX(饭店名字),寻找属于你的味道。
这个广告可以明示这里的口味很多,总有适合你的,还暗示这里服务很好,而且确实好吃,值得尝试。如果把店开在商业区的话,可以选这种广告。
只要广告拍的好,大家愿意去尝试,那么之前努力尝试过的味道中肯定有一部分会被接受下来,然后中餐就会转化为俄式中餐,成为当地人的味道。
总之就是谨记一点:一定不要抱着我是来做中餐,我要推广中国文化的心态,那样必死无疑。要抱着我是来给俄国人做饭的心态,多试验,多调整,多适应,不光是味道适应,还有价格、食材供应、管理和服务方式都要尽可能的向本地靠拢,才有成功的可能。
对热和辣的喜好,来源于古代人类对寄生虫和肠道感染的恐惧本能。
湿热地区适宜耕种、物产丰富,往往是农耕民族的聚集地,比如四川、江南等。然而这些地方,也是细菌和寄生虫的最爱,在没有消毒技术和卫生产品的年代,寄生虫和肠道感染,是这些地区的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现代人很难想象古代的卫生条件,在古代,粪坑中的蛆虫密密麻麻,一层一层,而苍蝇肆意的甜食食物,河水往往被直接饮用——同时也是下水的排放地。香皂肥皂洗洁精是绝不不存在的,“胰子”是猪的胰脏——这是大户人家才能享受到的天然香皂,在湿热的农耕区域,普通人甚至连丰富的草木灰都很难获得。
此外,古代的医疗条件也是可以想象的,除了比较“温和”的蛔虫,寄生虫几乎是致的命而不可治愈,而肠道感染也有很高的死亡率。现代呢?寄生虫只要发现及时,都有专门的药物,而肠道感染虽然大部分无法治疗,但是却几乎没有危险——大部分肠道急性感染和感冒一样是自限性的,只要一周不吃不喝就自然痊愈。在现代只需要挂生理盐水就可以,而古代则很可能死于脱水。
加热,是消除细菌和寄生虫的最直接方式,古人不懂这一点,但是确进化出了嗜热的本能。湿热地区适宜耕地区的人对热汤本能的喜爱——因为这些地区不喜欢喝热汤的都死于寄生虫和痢疾了。
而对辣的喜爱,则是进化的偏差,因为辣给空腔的信号就是热,辣的感受器不是舌头上的味蕾(甜咸等味道的感受器),也不是鼻子(香的感受器),辣给予粘膜的就是热的灼痛感。
所以,喜好辣就是喜好热的基因表达的结果,因为辣椒传入亚洲很晚,而对热的喜好是几千年进化出来的。辣就是假冒的热。基因傻傻分不清辣和热,就像分不基因清三次元妹子和二次元妹子,分不清真实妹子和充气娃娃,分不清糖和甜味剂一样。
北方寒冷干燥地区,于湿热地区刚好相反。寄生虫和记性肠道感染细菌较少,反而是维生素更缺乏。所以北方进化出的不是”嗜热食基因“,而是”嗜生菜基因“。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东北等地,吃生菜的饮食习惯。因为北方缺少维生素C,再加热就更没有了。北方地区寄生虫的风险较低、维素C缺乏的风险较高,所以才会有吃生食物的习惯。
回到俄罗斯的问题,俄罗斯寒冷干燥,俄罗斯人也是自古生活中寒冷干燥地区,其基因不是”嗜热食基因“,而是”嗜生菜基因“
在俄罗斯卖火锅,基本上等于在四川卖沙拉,前者只能卖给俄罗斯的华裔,后者只能卖给四川的白人。
以下内容来自大象公会:
1.因为鲜是高成本的,而辣是低成本的。麻辣可以掩盖食材的新鲜度。
【穷口味与富口味】
然而,不同地区相似的口味偏好,有时确实有相似的外部环境规律。
工业革命前,腌制、熏制、发酵是保存食物的有限手段,越是无法保证任何时候都可获得新鲜食材的地区,越偏好大量使用腌制、熏制、发酵食物;而偏好辛辣等刺激性风味的地区,往往是过去相对缺少优质食物来源的地区
PS:补充:
硅基生物编写:
说什么辣去湿气的说法,麻烦搞清楚什么是湿气。现代医学没有湿气的概念,只有湿度。辣和湿度没有一毛钱关系。吃辣椒不能降低人体含水量(辣椒又不是利尿的)。湿气是纯粹的中医概念,中医上的湿气是什么我说不清,不过中医成形的时候中国还没有辣椒呢。所以辣椒除湿气的说法,就如同说原子弹能驱鬼一样。你从科学的角度讲不清,从鬼神的角度,也讲不通。
真要说四川湿气重,那也是吃辣椒吃的,人家古代四川是天府之国,可没有湿气重的问题。瘴气重的那是云南缅甸,孟获呆的地方才有瘴气(我比较认同的说法说,所谓瘴气是蚊虫叮咬引发的丛林病),人家天府之国,是诸葛亮刘备的老窝,哪来的什么湿气重?
后来湿气重,那是因为有了辣椒(明清传入),“辣”是假冒的“热”,掩盖又能食物变质的闻道,不好好吃热的,变质又吃不出来,那就容易拉肚子啊。拉肚子就是湿气重的表现,所以真相就是
——不是因为四川湿气重才吃辣,而是因为吃辣导致四川人湿气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