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么感觉人们对老版《亮剑》的评价在降低? 第1页

        

user avatar   mei-you-ren-24-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05年人们对军队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八九十年代的经验。故而老百姓对军队的直观认识,是1.装备土(对比海湾战争);2.经商逐利(这个不用说了);3.大是大非面前还是有担当的(98抗洪)。

这就导致00年代老百姓的“军队观”和老电影里的军队形象是割裂的,因为老电影、老戏剧里的红军八路,太清廉,太讲纪律,太乐观有素质,和他们在生活中所见的经商、出租军牌、出入酒店夜场的“军队”完全对不上号。

这便为《亮剑》横空出世提供了土壤。老李论性格,脾气爆、易冲动,既有江湖习气,又爱打小算盘,但到了关键时刻总能绽放出人性和(一点)党性的光辉,可以说完美契合了00年代的“军人”形象。故而当时社会大众对老李的评价,“有血有肉”只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觉得老李“真实”,因为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当兵的本来就是这个样的——而且能做到这个样子的,已经称得上是好兵、好领导。此外,00年代文化圈流行党国复辟,日本小学生的传奇故事也在延续,所以人们对于国军、日军的印象,也隐隐有脱离传统文艺作品的趋势。于是《亮剑》对这两类人形象的修正便更加让人觉得三观对味。

所以对于05年的观众而言,亮剑在守住大是大非的底线之余(当然守住的底线也不是那么多),还让八路军的形象贴近了人们的实际经验,同时很好的满足了新一代人对国党和日本的朦胧想象,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此外,剧中处处洋溢着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和情绪色彩,也同那个个人主义抬头、下海风潮再起的时代风气相契合。而如今,由于个人的奋斗与历史的进程,一点微小的工作已经起了成效,这就让新一代人眼中的军队同《亮剑》军队之间又产生了裂隙。再加上民进党对国党的扒皮运动、中日蜜月期彻底终结后日本形象的恶化,新观众们纵使一开始仍然觉得亮剑有趣(实事求是的说,确实有意思),但对剧中的内容也不会再全盘接受了,这种风气也有利于对剧中的错误之处展开纠正和科普。一来一去,亮剑风评逐渐降低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user avatar   san-er-yi-76-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亮剑》描写的对象正在愈发成为不可抵毁而永远正确的神像。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世界线从1939年开始的《亮剑》回避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消极的一面,成为了其一大黑点(至少在我看来)。而后半部分对建国后的各种矛盾的描写也停留在了浅层次的老调重弹上,这方面就不说了

电视剧中李云龙在山西坚持抗战数年,除了中间因日军的大扫荡(骑兵连全体壮烈)和山本特工队突袭赵家峪(村民被屠,秀芹被俘)两次重大损失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故,过着没事就和晋军联欢、和政委斗嘴、顶撞几下旅长的快乐生活。总体上是有酒喝、有肉吃、队伍一天比一天壮大,可以说是理想中的理想生活。

和电视剧截然相反的是,八路军在大部分地区的敌后抗战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加上39/40年之后需要和国民党与日军同时对抗,敌后根据地是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中苦苦挣扎,而敌后抗战黑暗又普遍的一面却完全被后人忽略掉了。逃兵、饥荒、兵变、用“吃大户”的手段索要粮饷、干群矛盾、军民矛盾、地方部队军头化、走私、贩毒等等状况在敌后根据地都出现过,能像李云龙一样舒舒服服享受生活的是极少数,像楚云飞一样讲义气顾大局的更是少数,《亮剑》中的美好更像是一种有意无意的粉饰太平。我们总是说八年全面抗战是“艰苦卓绝的斗争”,那么什么叫做“艰苦卓绝”?敌后根据地的发展与战斗又“艰苦”在何处?这已经不是《亮剑》作为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可以回答的范畴了,但也足以说明,当代对于抗战的某些理解,可能已经变成了一种纯粹局限于符号的形式主义。








当然《亮剑》中这些东西我们都是看不到的,主角光环和以李云龙等人为主的叙事角度掩盖了独立团作为八路军普通一分子是如何运行的。不可否认《亮剑》是一部优秀的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但不可否认它也并没有跳出程式化的叙事与情节,这是国内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一大短板:我们在荧幕上往往看不到“军事行动”之外的“战争”,也看不到战争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如何生存的,比如《亮剑》中团部驻扎在赵家峪时期出现了妇救会,不过仅仅作为背景版充当了陪衬,作为观众的我们自然也就无法了解这个负责着组织、教育、帮助妇女的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退一步讲,《亮剑》虽有大量虚构的情节,至少还提到了军事主官山大王作风、日军残酷的扫荡、八路军收编地方武装、日军视角下对战争的讨论等等,其他流水线式产出的影视剧就更不用说了,《永不磨灭的番号》中八路军根据地饥荒导致干部走不动路、军属被直接饿死的情节更是少数中的少数。


《亮剑》里八路军就出了一个叛徒朱子明,收编土匪也是土匪不老实导致李云龙先动手,没有出现收编地方势力翻车的场景,已经是相当好的情况了。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争取/收编地方势力失败的例子并不罕见,比如数千人叛变导致排以上干部132人遇害的豫西事变;而八路军内部团营一级至旅一级也出过叛徒,比如彭雪枫的手下两个团长叛逃卷走了一千多人(其中一个在国民党混不下去干脆投日了),更严重的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兼教导六旅旅长邢仁甫叛变直接把军区副司令员等一干人敲了砂罐(沧州黄骅市就是以牺牲的黄骅烈士命名)......


八年之久的全面抗战不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句话就可以简单定义的,四亿多人在多方势力主导下经受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也绝不是非黑即白的,将抗战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固然对于影视作品来说是一件好事,然而《亮剑》中理想化的故事与真正的抗战之间的距离,就又成了原有复杂历史问题之上新的“问题”。

作为结尾的一些政治不正确废话:

作为一个从小学就开始看《亮剑》的老观众,我对这部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还是很喜欢的,但是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都有局限性。《亮剑》作为已经问世这么多年的老作品,优秀和局限性都同样突出,这也是我在上头说过的—它的故事中很好的点出了矛盾,然而对矛盾的分析却简单化的浅尝辄止,毕竟这部作品涉及到抗战以及建国后的若干敏感问题。然而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亮剑》依然是反映抗战的文艺作品中的标杆,无论大家喜欢还是讨厌,它都是一个绕不开的点。那么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没有更多能替代或超过它的作品?这其实也折射出背后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抗日战争(或者仅仅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战)呢?

这个问题太大,我是给不出明确答案的。我只能就我所知地说,抗日战争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对延安和千千万万八路军新四军指战员来说也是一样的—作为刚刚挺过土地革命战争的革命政权和革命武装,当外力迫使他们向“政权”和“军队”转型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故而,不同的人在考验中不同阶段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所以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一边“打私货”一边“熄灭阶级斗争”的矛盾做法。抗战中无论正面或负面的选择,对后来的解放战争乃至建国之后都是有深远影响的,这才是为什么今天依旧要研究抗日战争的原因—它带来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不同的人在它的考验中选择了什么?

全面抗日战争是四亿多人绞在不同的势力中共同度过的八年,如果仅仅用所谓“全民族抵抗侵略的斗争”来简单化,岂不就是和《亮剑》回到了同一种局限性上?


user avatar   zhi-he-yo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亮剑》电视剧填补的是中国娱乐产业中“英雄”的生态位。最初是填补,随后是盘踞,最终被有实力的挑战者赶下神坛。

中国的文娱产业,进入新世纪之后,其实是很缺英雄的。老版本的浓眉大眼革命英雄出于政治因素不便宣传,八十年代油嘴滑舌的冒险家英雄被“社会主流”打压,朝气蓬勃无所顾忌的少年英雄脱离中国应试教育的生活实际,能够不犯忌的英雄只剩下快意恩仇的古代大侠,所以那里面是古装武侠片的黄金时代。

《亮剑》能够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恰逢其时,用革命英雄的皮包裹了个人主义冒险家的形象。因为同一时代的竞争对手实在是太没有牌面了,李云龙这个形象就走红了十几年。即使这部电视剧在人物塑造时依然太过公式化,即使原著小说从内容到手法都槽点满满,对“唯一英雄”而言,也是无伤大雅的细节问题。

最近几年,“上头”对于应该推广怎样的英雄形象,终于有定论了,《战狼》之类以塑造英雄形象为卖点的本土电影也开始席卷票房和热搜,《亮剑》就开始回归本来的定位了。一旦褪去光环,历史虚无主义的毛病,就由“特点”变成“缺点”,自然评价也就开始降低。


user avatar   wei-ling-zhen-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我后面读过了上党战役的战史,知道了楚云飞的358团根本就不是一个加强团,而是真实历史中阎军的一个步兵师兵力+主力军火炮的配置水平。

因为我学过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知道了一个政协委员家里的女保姆说“老爷、太太,小姐回来了”是多不对劲。

因为我看过了李幼斌老师的其他作品,对比《飞虎队》、《横空出世》、《天地粮人》、《闯关东》和《古田军号》,知道《亮剑》只是他中规中矩的演技发挥而已。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红四方面军与二六军团会师,北上水草地的时,从敌人手中缴获一千多头牛羊,彼时全军正面临吃粮困难问题,但是朱总在仔细衡量了先头部队与后续部队的不同困难后,最终做通大家的工作,将一千头牛羊全部留给后续部队,连不慎死去的也将肉和皮处理好,只把骨头和蹄子剥离下来,和着野菜一起煮了,算是改善生活。

35年,红军进入川滇扎西地区,当地百姓因受到蛊惑宣传四散奔逃,躲进山中。红军在当地完全不破坏百姓财产,有实在需求用了老百姓柴火食物的,都留下了镍币和条子。给伤员喝了扎西赵怀高家一锅开水,锅台上就留了半个镍币。

围剿红军的最高指挥官、先总统 常公,在给前线军阀刘湘的电文中这么写

重庆刘总司令、刘主席、宜宾潘总指挥:

  庭密。据报,前朱、毛匪部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又到叙永时,捉获团总四人,仅就内中贪污者一人杀毙,余均释放,借此煽惑民众,等情。希严饬所属军队、团队,切实遵照上月养巳行参
  战电令,爱护民众,勿为匪所利用,为要。
  蒋中正

这是来自于敌方的评价,不存在美化的可能。


你再看看《亮剑》里那支纵兵抢粮、擅自行动、私吞战利品、为抢夺物资与友军大打出手的“八路军”,它们与上面提到的会是一伙人吗?

它不过是满足了普通人对于军队的想象而已,人人都不愿意遵守看似刻板的“纪律、注意”,人人都笑国军,人人都是国军,和平安定的日子里都喜欢山大王似的快意恩仇,可惜,山大王是无法拯救那个时代,也无法完成那份理想的。


user avatar   john-shepard-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给结论:《亮剑》实属被神编剧,配乐和演员挽救了的稀烂小说。江奇涛的改编,以《中国军魂》为首的配乐,李幼斌张光北何政军梁琳琳的神演技,把都梁寡淡又散发着大院子弟恶臭的小说装点成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很多人心心念念的所谓“更深刻的原著”,只要别抱着偏到姥姥家的态度去看,就会发现纯属一部味同嚼蜡的流水账作品,人物刻画一塌糊涂,情节几近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

最要命的是,都梁的小说从头到尾都有一股子挥之不去的恶臭,那股子大院子弟特有的“我老子打下来的江山,我有特权怎么了”的恶臭。从《血色浪漫》里借钟跃民的口说出“你和我们不一样”开始就是如此。他特别痛恨整风运动,认为这是“那么多兄弟没死在敌人枪口,却死在自己人刀下”。实际上共产党的力量就来自于不断的整风肃纪,把李云龙式的军阀思想清除出人民的队伍。

说回电视剧本身,随便一数,李云龙在镜头前展现的违反纪律的举动就有:1.架空政委。政委是团党委书记,所有的军事命令都需要由书记最终签发,李云龙却说政委是管生活的,往大里说这叫违反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如果现实中真的这样,后果多半是立刻被政委解除指挥权,回延安学习;

2.因老婆被抓,未经请示擅自攻打县城。不是说县城不能打,而是要经过请示后打,就算是情况危急或为避免延误战机(放跑山本小队),也应该一边打一边请示。李云龙有集结部队的时间,有动员县大队区小队阻援的时间,就是没有派个传令兵向总部请示的时间。

对比一下,辽沈战役中,八纵因小紫荆山阵地失守未能及时汇报,而是心存侥幸打算夺回阵地后再汇报。后果是丢了阵地的连长枪毙,团长和副团长一撸到底,副团长被打发去喂马(这一段在《大决战》中有体现)。这还仅仅是丢了阵地未及时汇报。在政委不在的情况下,动员一个主力团而完全不考虑请示,结果多半是全团领导干部集体解除职务去延安整风学习,团长枪毙,副团长一撸到底。

除此之外,李云龙的种种违反纪律行为简直数不胜数,开头指挥新一团时战场抗命(现实中八路军-解放军一贯很尊重现场指挥员的判断。但是如果总部出于全局考虑而给出明确的侧翼突围命令,但李云龙仍然选择违背,这种行径一样不会得到容忍),在部队开口闭口“弟兄们”而非“同志们”,庇护段鹏强奸妇女,在旁白中甚至出现过纵兵抢粮等等。最后一点看了简直令人发笑,以当时四方面军的整风力度,纵兵抢粮后果只能是枪毙。

经大家提醒还有一点,李云龙被降职为营长后,仍然能实际指挥独立团,赵刚还因为卫兵管李云龙喊“营长”而抽了卫兵一个大嘴巴。就冲这一点,独立团全体指挥员连同赵刚在内,全都得回延安整风学习。这叫什么?这是赤裸裸的山头主义,独立团已经不是共产党的军队,而是李云龙的私兵。党派去的指挥员指挥不动独立团,还得李云龙发话才行。别说什么要胜仗还是要纪律的智障问题,第一共产党从来就不相信只有李云龙能指挥好一个独立团,没了李屠夫一样不吃混毛猪;第二有纪律才会有胜仗,没有纪律的部队很快会蜕化成军阀私兵;第三打几次胜仗就想无视组织纪律,李云龙是想当董卓还是袁世凯呢?

平心而论,李云龙这个形象确实招人喜欢,李幼斌老师演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形象,他对自己人热情对敌人冷酷,从不吃亏,充满狡黠气息,有血有肉,知冷知热,对秀芹,政委,老丁老孔,和尚,段鹏和自己的其他手下都很好。但这个形象同样满身的绿林好汉习气(这一点从他组建的特种部队叫“梁山”就可见一斑),毫无政治观念。李云龙可以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中的军官,但绝不可能是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指挥员。无他,就是因为他身上除了还记得提醒手下的“好汉们”不要掠劫百姓以外,完全看不到共产党员的样子。如果共产党的军队中充斥着李云龙式的军官,我敢断言绝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

《亮剑》的评分越来越低,问题不在于《亮剑》本身,而在于背后的“都梁式思想”越来越得不到观众的认可了而已。


user avatar   wo-zhi-wu-bi-shi-jiang-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论区很多人说我上纲上线……

对此我只能说,非蠢既坏。

我举个简单例子,这也是我最近想起来的老文章。

大概十几年前我看杂文选刊,有篇文章里边讲作者小时候做数学题。

有道题是这么出的:苏修第一课人造卫星是3公斤,美帝第一课人造卫星是5公斤,我国第一课人造卫星是173公斤,请问我国的人造卫星分别比苏修、美帝的人造卫星重多少(大概数据)。

作者说,小时候他看完这道题,心里充满了自豪感,认为“中国就是厉害,连人造卫星都比外国重这么多”。长大才知道人造卫星重量和技术水平没关系,自己只是被潜移默化的影响了。

作者说的对不对?

很对啊,这个数学题就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虽然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事实,但是对于信息来源匮乏的小学生他们就是会下意识的觉得啊好厉害

新闻联播天天被嘲讽“国内一片向好,国外水深火热”,我寻思新闻联播里也没造谣,怎么到了小说里,你们就看不明白了呢……


因为亮剑这部电视剧,永远没法跟小说切割开。

随便搜一下,全网都是大量的“亮剑电视剧没拍完的才是精华”之类的言论。

那么在亮剑小说和电视剧无法分割,甚至“电视剧劣于小说,小说才是精髓”被广泛认同的情况下,任何对亮剑小说的批评最后都会影响到电视剧的口碑

而要知道,无论对错,亮剑的观点,在今天本来就是要挨打的。

我就举一个特别简单地例子,亮剑的结局:

李云龙去世几个月后,中苏边境战争在珍宝岛地区爆发,整个世界的目光都投向这个位于黑龙江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仅为0。74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在这一地区进行了一场有限的边境战争。双方的军人在战斗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牺牲的决死姿态。孔捷将军指挥的重炮群与苏军炮群激战数日。是役,苏军比金边防总站战时总指挥列昂诺夫上校,总站长扬辛中校饮弹身亡。战斗结束后,孔捷将军在作战室里独自坐了很久,他想起十几年前南京军事学院丁伟将军的论文,他的重组战略大格局的构想,他的战略预见性。继而想到老战友李云龙早逝,孔捷将军不禁热泪纵横,难以自抑……
李云龙的野战军也奉命调防,作为战略预备队调往可能爆发战事的地区。而马天生到底没当上这个军的1号首长,李云龙死后,他的精神似乎也垮了,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后来他主动要求调走,被调往北京的一所军事学院。据说,还是干他的老本行搞政治工作,再往后,就不清楚了……
这年的7月,在美国佛罗里达洲东部的卡纳维拉尔角的宇航中心发射场上,一枚巨大的运载火箭喷出耀眼的火光冲天而起,以第二宇宙速度飞向远方。这艘名为“阿波罗ll号”的载人宇宙飞船载着人类的希望穿过黑暗的茫茫太空,第一次将人类送上月球,从这一天起,人类向宇宙进军的新纪元开始了。在这个躁动的、喧嚣的,充满暴力、鲜血和争斗的地球上,各种不同肤色、不同政治信仰的人群都暂时停止了争吵和厮杀,全人类都怀着庄严肃穆的情感迎接这伟大的新纪元,这是人类的骄傲,人类的希望。
伟大的、举世无双的贝多芬,他把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对人类的无限爱恋和希望溶进了一曲响彻天宇的颂歌。在这伟大的时刻,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响起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中那辉煌的第四乐章。
那规模宏大、气势磅碍的大合唱《欢乐颂》,把全人类的情感都推向了极致。
拥抱起来,亿万人民。
让全世界接着吻!
此时,在这个喧闹、杂乱无章的地球上,只有少数人类的智者能够以窖智的眼光透过重重迷雾,预见到在不远的将来,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将席卷全球。人类和社会、政治和经济力量的结构将随之而引起巨变。这场在量子电子学、信息论、分子生物论、海洋工程、核子学、生态学和太空科学的综合科学理论上发展起来的新工业浪潮将要使人类从此步入辉煌的时代。不仅如此,还要深刻改变人们赖以行动与处世的信息结构。改变人类对思考问题、综合情况、预测行动后果的方法,改变识字在生活中的作用,甚至改变自己大脑的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
这一年,与中国毗邻的日本及后人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都展动起日渐丰满的羽冀,开始了后来令世人瞩目的经济起飞。……

翻译一下这段话就是,当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在忙着相互杀戮的时候,美国已经将人类带到了太空时代,亚洲的民主国家们也开始经济腾飞

说句难听的,如果我真想在知乎组织人骂亮剑,根本不需要去翻亮剑的黑点,只要把这段话亮出来,以知乎当前的政治风气,能每天都来一大堆人骂街。


至于我自己的观点嘛?

我就放一段话好了,这是具有远见卓识,堪称作者代言人,早就看穿了中国未来灾难的田墨轩,他的妻子对解放战争的观点如下:

“太抽象了,你懂什么叫英雄吗?我认为一个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为造福于人类使世界能走向光明,这或许可以称为英雄。譬如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送来火种,使全世界得到温暖和光明。女儿啊,你不要滥用英雄这个概念,现在怎么会有英雄呢?阮籍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你这位李先生在战场上也许是个能征善战者,但这能说明什么?为了一党一派的利益即便是鞠躬尽瘁,血染沙场,充其量不过是他一党一派的英雄,别的党派会认为他是英雄吗?仅仅是党派问政治见解有分歧或是政治利益的不均,就在战场上刀兵相见,大动干戈,动辄便是数百万人的厮杀,而且是同一种族间的厮杀,这有意义吗?这就叫英雄?

不明白吗?再看看狼烟北平里主角们怎么评价解放战争的。

方景林把身子转向西面,凝视着血红般的晚霞:“是啊,历史上的一切纷争,包括改朝换代无非是两种形式,革命和改良。到底用哪种形式更好?悠悠千载,衮衮诸公,则众说纷纭,从古吵到今,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坐牢时我也想了很多,说来荒唐,监狱的建筑计划、监规制度、劳动改造、奖惩条例、犯人的生活标准都是我参与制定的,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囚犯,住在自己批准建筑的监舍里,执行着自己制定的监规,在我饿得头昏眼花时唯有苦笑,因为囚犯的口粮标准也是我参与制定的,那时考虑到看守所里的人犯不参加劳动,这个标准足够了。谁知等我自己坐牢时才发现,这份口粮的确少了些,早知如此我该把犯人的口粮标准提高一些,把各种监规制度制定得更完善、更人道一些……我终于想明白了,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无论是革命还是改良,都要符合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要遵循人道主义原则,重视人的尊严。”
“景林兄,我也在想,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是充满暴力的历史,其中除了八年的反侵略战争外,其他的争斗为什么不能用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来解决呢?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冤冤相报何时了?战争和暴力都解决不了人类的问题,只能带来流血、死亡和痛苦,到头来,伤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元气。”徐金戈搀扶方景林走下“万春亭”的台阶。

都梁眼里:解放战争,不过是一场姓资还是姓社的纠纷罢了。

对了,我竟然还忘了一些有意思的言论:

蒋介石干得有点儿出格了,他那四大家族的钱够多的了,还要敛?你让老百姓吃不上饭,政府腐败成这样,再好的军队也没用。老弟,听我的别跟蒋介石那老东西干啦,等伤好了,跟我走,咱们一块儿干。上校感激地说:解放军的高级首长真是没有一点儿架子,我兵败被俘时,也想过杀身成仁。作为军官,被俘是耻辱,可是现在我想通了,这不是抵抗异族侵略的战场,而是内战,身为军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和自己同胞打得你死我活,实在是军人的耻辱,我要好好想一想。田雨怕李云龙跌倒,在一旁搀着他的胳膊,她小声地问道:老李,这个军官也是被俘的,你怎么没有看不起他呢?你不是很看重军人的气节吗?傻丫头,我和他都是中国军人嘛,自家兄弟还有打架的时候呢,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战场上刀兵相见,你死我活,错不在军人,错在蒋介石。
本来抗战胜利,各民主党派组织个联合政府,共同参政议政,不是挺好的吗?可蒋介石非要搞独裁,这就不行了,这么大一个中国,总不能你姓蒋的一个人说话才算数,这不是太霸道了吗?我看,蒋介石这个人的人品虽然糟糕;可国民党军队还是支不错的军队。他们的将军都受过教育,有的还留过学,懂战术,作战也顽强。当年在抗日战场上打了不少硬仗,长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所以对于这支军队,我是尊重的,战场上的厮杀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大家都是中国军人,政见不合可以战场上拔刀相向,可坐下来能握手交朋友,要是有一天再和日本人开战,中国军人还会共同对敌的,那才是中国军人的气节。田雨自参军后,听过各种报告,好像都没有今天李云龙的话有清风拂面的感觉,很客观,很实在,很有人情味,不带偏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丝毫没有政治顾忌。

然后结合国民党政府当年干的这些事儿以及李云龙老红军的身份:

别人不知道,我反正是很好奇李云龙为啥面对国民党将士会如此和颜悦色。

更多本人关于亮剑评价,请见:


user avatar   da-dao-s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毛远新:把“亮剑精神”归结为红军的“军魂”是明显的错误

2011年,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的一个座谈会上,我曾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当日情境,历历在目。现将当时的发言,整理成文字,作为我对父亲牺牲七十周年的纪念吧。

2009年清明,我应邀参加了毛泽覃烈士墓地落成仪式。仪式结束后,与当地陪同的某办主任闲聊,谈及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主任说他最喜欢《亮剑》。我说我也很喜欢《亮剑》,无论看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无论看导演水平,还是演员阵容,都堪称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但是,这部电视剧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把“亮剑精神”,归结为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的“军魂”,恐怕是明显的错误。

主任不解:“难道不是军魂吗?”

我说:“‘亮剑精神’,古今中外的侠客、军队都曾有过。当年日本侵华军队的武士道精神,甚至还更胜于八路军。国民党军队中也有许多优秀将领,仅就‘亮剑精神’而言,大概也都不次于剧中的李云龙。

人民解放军的军魂,首先在于他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他是人民的军队,是为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其次,他有艰苦朴素的作风,有系统完整的政治工作制度,官兵一致,军民一心。他还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面对在数量上、装备上都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既要消灭敌人又要保存自己。人民军队不是李云龙所展示的某些古代侠客的形象,明知是死,也要去拼命。那种狭路相逢,不得不拼命的战例,仅仅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战术行为,连战略层次都够不上,更不用说把它归结为人民解放军的军魂了。”

主任点头,问:“那你更喜欢哪部电视剧?”

“《潜伏》。”

我说,“一个国民党训练多年的军统特务,在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信仰后,变成了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虽然信仰转变的过程,电视剧展现得略显简单,但它突出强调了转变信仰的作用。”

主任说:“这部电视剧是很好,但有一点不足,就是男女主人公一个睡床上一个睡地板,这太过分了,太不真实了。”

我问:“为什么?”

主任说:“这,这也太不符合人性了嘛。”

“不符合人性?”我说,“男女上床确实是人的本性。但我觉得世界上还有比你讲的这类人性更高的东西。”

“比人性更高的东西?”大概是第一次听到,他摇摇头:“没有吧。”

“有。”我说。

“那是什么?”他问。

“共产党人的党性!”我说,“也可以说是共产党人的信仰。那是一种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人性。”

主任轻轻摇了摇头,看来他还难以接受。

我说:“就按你所说的,人性是世界上最高的东西。那么,在人性中,人的生命与男女上床相比,哪个更高呢?”

“当然是生命了。”他说。

我说:“因为某种信仰,连自己的生命,就是你所说的人性中最高的东西,都可以牺牲,又何止上床呢?你不是说,人的生命,比上床更高吗?”

主任点头,看来接受了我的观点。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作为党的干部,居然连共产党人的党性更高于上床之类的人性都不知道?倘若真的如此,那么今天上午,他陪我们去干什么了?去祭奠革命先烈嘛。七十多年前,毛泽覃师长和他率领的红军战士,在数十倍敌人的包围下,宁可牺牲也不投降,又为了什么呢?如果当时他放弃抵抗,率其部下举手向国民党军队投降,不仅可能保住自己的生命,还可能保住他手下一大批红军战士的生命,岂不更符合当今许多人所说的“人性”吗?六十多年前,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革命志士,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各种酷刑,宁死也不背叛共产党人的信仰,不向敌人投降,难道他们都是不讲人性吗?

我猜测,面对这个问题,那位主任一定会说:“向敌人投降?那不就成了叛徒嘛。”

是啊。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们尊敬和纪念革命先烈,就在于他们为了信仰,也就是为了大多数受剥削受压迫劳苦大众的利益,为了大多数人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人性,宁愿舍生取义,以身殉志。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匈牙利的裴多菲诗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也就是说,为了圣洁的信仰,不仅爱情,甚至生命,都可以抛弃不顾。能说连裴多菲也不讲人性吗?难道我们共产党的干部,现在连这点起码的党性觉悟都没有了吗?

今天,我重述这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也许有人不大愿意听。但是,在革命先烈面前,我还是不得不讲。七十年前,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诸烈士,就是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以身殉志,被敌人残酷地杀害了。今天,我们追思和纪念他们,就应该学习其精神,继承其遗志,坚持真正共产党人的信仰,不要用抽象的、抽空了高贵内涵、只剩下低俗内容的所谓“人性”,去玷污他们的在天之灵吧!

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3.6更新

真是搞不明白了,问题问的是,“老版《亮剑》”,问题详细说明里也是老版亮剑电视剧的信息,为啥那么多人都在谈“小说《亮剑》”和都梁的个人背景?而且还获得了那么多赞?

要讨论小说,要讨论都梁,应该去另开问题讨论啊,为啥都塞进这个问题下了。

我觉得好不公平啊…(>﹏<)


因为有一部分人是为了黑而黑。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在知乎上看到《亮剑》被贬低,理由无非就是那几个,战场抗命,剿灭黑云寨,纵兵抢粮,爽文balabala。

时间有限,只说说“战场抗命”这一个论据。怎么就抗命了?“你懂什么?我们要是一退,坂田这个老鬼子准压上来,到时候我们更被动。”团长在剧中都给你们解释了啊,你们是听不懂中国话是怎么的?

两千年前孙子也为李团长站过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为啥?因为总部并不知道战场上的具体情形,需要带兵打仗的人根据战场局势灵活变动。

懂不懂?


话又说回来,“人民群众喜欢,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要我说,这种故意唱反调的作风,正是小资产阶级的劣根性之一。主席的论述真•高屋建瓴。

时间仓促,遣词造句若有欠妥还请谅解。

========================

再说说“纵兵抢粮”。

故事背景:马上要过草地,你是殿后的部队,粮食已经筹措不到了(花钱买也不行,买一半留一半也不行。红军那么多支部队排着队过,老乡们手里粮食再多也买光了)。

可以预见的是,等你走进草地之后,别说粮食了,连草根都不一定找得到。你能做的就是解下牛皮腰带,煮烂了吃下去。拉出屎来,在水里洗一遍,然后再煮煮吃下去。

前有狼后有虎,肚子里还没饭辙。一个周之内,这支部队就可以去见马克思了。

共产党人也是人,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一顿不吃也会饿得慌。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还怎么解放全中国?要是团长把整团人马全都饿死了,中央倒是有可能直接枪毙他,去当马夫那都是法外开恩。

所以啊,用脚趾头想想就能明白:

抢粮,是李团长当时的最优解。

========================

这个答案居然还有踩的?

有些知乎er吧,貌似很机智,脑袋里装的却全都是浆糊。我一开始说“为黑而黑”还有点高看他们了,他们是在以《史记》的标准来要求《亮剑》。

晓不晓得什么叫就事论事?

《亮剑》里的就事论事,就是你讨论问题时的所有前提条件,都要来自于《亮剑》。

别的军队有木有抢粮食的?我不晓得啊,因为编剧没说嘛。现实中,李团长原型带领的部队抢粮食了没?我也不知道,因为我连李团长的原型是谁都不晓得。

事实上,我觉得红军过草地之前应该是不会抢粮食的,办法肯定会有,但是一定不会是以抢劫的方式。原因很简单,基于“经济人”原理来思考一下: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再把老百姓得罪个遍,天时地利人和全都不要了,那革命还怎么搞?

再回到主题,《亮剑》里,李团长纵兵抢粮了没?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因为:

1.李团长当时面临的情况是不得不抢,

2.旅里还是师里的那个比较瘦的干部亲口证实了:“(李云龙)干脆就纵兵抢粮,结果从团长降成马夫。”

那么,小说《亮剑》里,首长对这件事的态度是怎样的?我认为应该是很理解李云龙的态度,否则,不会再次把李云龙从马夫再次提升为团长。

注意,我说的是电视剧《亮剑》里的故事情节,不是在讨论《红军战斗史》。

【划重点!!!!!】再给某些无知的知乎er划一遍重点:电视剧是电视剧,现实是现实,二者不要搞混了。

剧本中,为了凸显角色的性格特点,可以虚构一些事例。而现实中,红军将领不可能纵兵抢粮,因为现实中搞粮食的办法有的是,不可能采取这种下下之策。即使实施了这种下策,党中央也不会轻饶了他,降成马夫这种绝对算是法外开恩。

懂了?

========================

还有人说,《亮剑》没啥深刻内容,太肤浅,爽文。

那你还是看的太少。

举个例子:我看《亮剑》的时候,山本一木和筱冢义男的对话,台词中的每一个字我都会仔细看,从不舍得快进。

.


user avatar   di-ta-ye-qiu-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家越发觉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党性纪律比水泊梁山绿林好汉更重要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冯绍峰在《知否》中的表现? 
  如何看待《三八线》解禁? 
  湖南卫视为什么要收回视频转播权? 
  您好,我是一名新手编剧,想写一部电视剧剧本,请问先写成小说再改编成剧本容易,还是直接写剧本好一点? 
  如何评价饰演大宅门白家二爷演员毕彦君的演技? 
  为什么《还珠格格》里主角团非要偷渡含香?私奔以后含香和蒙丹会过的好吗? 
  为什么人们忽然间对张纪中拍摄的金庸武侠剧好评如潮? 
  《爱情公寓5》开播,你们看了吗?感受如何? 
  如果李云龙穿越成为艾德·史塔克会发生什么? 
  87版红楼和94版三国里有哪些失当的选角? 

前一个讨论
如果某星际争霸合作玩家能在对战模式中累计出不超过8人口的合作模式单位,他是否有机会凭此击败职业选手?
下一个讨论
和男朋友同居一年,每天给他做饭做家务,我这样算是免费的保姆吗?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