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第1页

  

user avatar   gu-shu-yang-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起来是一个很长时间以前的问题了,刚才有学弟把这个问题又推给我了。那么就来回答一个。

利益相关:材料八字班,22 fall,手上有UM和UPenn的PhD offer。

清华材料历史上是从冶金/金属物理发展而来,合并了化工、工物、机械等多个院系的若干小方向整合而来,最新的一次整合是在13年,从“系”(Dept. Matl. Sci. & Eng.)升格为“学院”(School of Matl. Sci. & Eng.)。此前不同系的各个方向造就了整个系极为宽广的研究方向。当然这也是材料学科的特性,在清华校内可以在物理、化学、化工、生科、生医工、机械、精仪、微电子、医学院(看到有PI是黄昱的学生,做纳米医学)等大量的院系找到从事相关研究的PI。

本科培养方案

咱们先跳过这个专业在国内的前途和钱途(毕竟在太平洋的对面并不存在“劝退”这个说法),来聊一聊材料的本科培养方案。因为自己以后也不会在这边做PhD,自然也无权评价这边PhD到底是啥情况,这些让师兄师姐来说比较合适。

如上所述,清华材料复杂的发展旅程,以及合并的大量方向,加上材料本身的跨学科特性,使制定出一份合适的培养方案变得困难重重。我们需要给学生在大一期间要求什么样的数理基础,后续的专业课该按照什么样的比例开设,课程的难度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都使制定出一份符合所有人需求的培养方案变得非常困难。

举个例子,A想要做强关联系统,B想要做高分子,C想要做纳米,D想要做加工(可能这个方向现在不太容易招到人了吧),等等。这样基本上没办法设计出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课表,毕竟所需求的课程难度差异性太大了。对A来说,可能需要更早更扎实地学完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固体物理,而对BCD来说这些课程又难又可能对自己的研究没啥作用。类似的,B所需要的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等内容,D所需要的流体力学、传热学等课程对A又没有实际价值。这样就让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变得极其困难。而且所有人都在一个系统下进行排名,如果你选了更难但对自己更有用的课程而因此拿了更低的GPA,需要自负后果。由于现阶段大家对GPA的重视和内卷程度越来越高,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做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课”这一选择。

说完了专业本身,再来说说专业课。在这么拧巴的情况下,系里面采取的方式是宽口径的培养方案。我们可以找到物理方向的量统(不要理解成quantum statistical mechanics)、固物、材物性,化学方向的材化,工程方向的工材、材加,以及所有方向必修的材科基I-II、材科实验I-IV、材料表征技术。这样的设定决定了每个方向都过分宽口径而轻深度,特别是对有意向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来说并不是很好的状况。基本上就是各个方向都蜻蜓点水一下,等到真正进入科研时才会发现很多东西学了和没学没有什么差别。

此外,不同老师对待课程的态度也有一些区别。大多数老师的课程准备都很认真很充分,上课内容也很好。但也有一小部分任课老师对课程不够上心,课程设计和考试组织(比如考试和课程内容正交等等)都比较混乱。之前树洞上有一个测评表,评分为D和F的老师大多都可以归为此类。

从七字班开始到九字班结束,数理方向和环化材方向统一招生,按照进入时的大类划分方向。但数理和环化材的课程难度存在显著差异,这让GPA和排名变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院系全力采取措施确保在本系内保研不会有公平性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提供注册中心的大类排名证明申请保研。在这点院系还是充分保证了大家的未来发展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从零字班开始,所有物理偏好的学生将完全来自于未央,从一字班开始独立招生规模被进一步缩减到30人,不是很清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发展出路

材料科学属于基础研究,而材料工程属于要和产业界对接的方向。这个学科理论上对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事实并不那么尽人意。由于我国在材料学科上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存在严重的错配问题,大量学生无法在行业内找到合适的工作,被迫选择其他出路。这是国家层面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实现产业升级,那么材料行业在中国将长期不受欢迎,而我国发展可能也会到一个峰值后进入长期的停滞阶段。

不过清华这个平台提供了无限的资源,起码从选调的结果来看就会比很多相对“普通”的985和211好不少。这个本科学历虽然经历了贬值,但仍然有着极高的含金量。因此充分利用清华提供的各种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每一个人需要做的事情。一方面,材料培养方案并不尽人意;但另一方面,课程总体更为简单,内容相对浅显(不包括物理方向的几门课程),给大家自由发挥的空间是存在的。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院系的课题组,以及旁听和选择不同院系对自己有价值的课程。我们需要跳出培养方案,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发展方向。是否要转专业,如果是的话什么时候转?是否要做科研,如果要做科研应该做什么方向,学校内部在什么地方有比较好的PI?社工和志愿的投入度又应该是什么?以上等等自由度,都需要个人选择来确定。在此po出三个七字班毕业访谈学长的毕业访谈,这些还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毕业专栏|薛烨扬:踏下脚印

毕业专栏|熊典: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毕业专栏|向拔尖:做自己想做的事

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材料学院的象图学园公众号。

材料的科研方向比较集成,基本上都是以实验为主(特别是materials theory和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方向的几位老师退休或者离职之后)。大的方向包括多铁材料和锂电池这两个,也有不少老师做相对独立的工作。PI的总体水平是不错的,特别是近期回国tenure-track的PI都有非常好的发表,NS及其大子刊(例如Nat. Mater.)系里面每年都会有一些。此外,物理(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materials science)、化学、化工(macromolecular、biomaterials)、生科、生医工、机械(tribology)、精仪(MEMS、optical physics & eng.)、微电子、医学院等都有大量的PI从事相关工作。如果想要做科研,个人觉得可以大一结束以后做一个选择,大二结束以后再做一个选择,思考一下自己所从事的方向的前景,以及其和个人兴趣的匹配度。

个人建议

现在内卷越来越厉害了,大家对GPA实在是太重视了。个人觉得没有太多必要,特别是对GPA 3.8+的同学完全没有必要刷到3.9+。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的事情。最重要的建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思考(自己想做什么),多尝试(实践自己的想法),安排好时间

此外,关于保研和出国的问题在这里就不说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我国的基础科研能力已经有了非常长足的进步,清华也有亚洲顶尖的资源,但资源仍然比不过欧洲和美国,在研究能力和产业转化上存在一定差距。我觉得出国更多是你是否适配国内的科研环境,以及是看多还是看空国内的发展前景。对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最后,预祝二字班的学弟学妹们都能选择到自己最合适的专业!(虽然他们要三个多月以后才会做这个事情)

先写这么多,等到作出申请决定之后再更一波自己的本科生活。




  

相关话题

  阿里增调 3000 名分拣员、骑手、快递员等保供上海,互联网企业会给上海防疫工作带来哪些帮助? 
  如何理解百度公开的「可预测员工工作状态」专利?实际应用场景是什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当选工程院院士? 
  520女朋友收到礼物却急了,究竟谁的错? 
  你加过什么奇葩的微信群? 
  小米行了哪些善? 
  如何看待张一鸣关于TikTok美国业务的做法? 
  每个月发多少工资的情况下,你愿意接受「996」的工作制? 
  学习分布式系统需要怎样的知识?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禁止虎牙和斗鱼合并,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前一个讨论
物理系本科生,应该选择出国读书还是国内保研清北华五?
下一个讨论
目前有没有可能减速光的材料?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