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小学生质疑『鹬蚌相争』」一事?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概率相信,这是一次有预谋的炒作,目的是打造勇于质疑的人设,家长明显是刻意在为这个孩子的未来铺路,制造一次事件,给网民多少先留个印象。

从报道来看,整个事情都不对劲。

首先,已经11岁了,不是幼儿园小班,怎么可能连寓言都理解不了?

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这个年龄开始出现性格反叛征兆倒是正常的。但是,质疑的方式明显不对。质疑寓言没问题,这种异议,问问身边朋友、家长、老师、同学足以解决了。

最诡异就是这篇报道本身,为什么会有完整的报道链?质疑鹬蚌相争,有老师和家长的回应,并且得到了出版社的回应。只有得到出版社的回应,才能构成事件,才有炒作的基础。

要说背后没有力量在推动,你信吗?哪个记者会闲的没事干,下这么大功夫,为这么个幼儿园小班的日常问题寻找完整的报道链?

可疑就可疑在整个过程手法太专业了,单独来看鹬蚌相争,没有丝毫漏洞,但这又明明是个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发到论坛连个热帖都算不上的屁事。

这是报道的配图,看看他的衣着打扮、表情气色、背景书架,你信这孩子会连寓言都理解不了?这明明是个学霸人设好吧。

-----分割线-----

根据评论区提供的线索,我找到了后羿射日的新闻事件,然后做了下对比,鹬蚌相争的主人公,就是对后羿射日事件的拙劣模仿。

后羿射日在前,鹬蚌相争在后。同样是小学生,一个8岁,一个11岁。时间一个是六月中旬,一个是六月下旬,相差大概有十天左右。

8岁小学生质疑的问题是,既然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大地都烤干了,后羿还怎么蹚过99条大河?质疑的问题点是有逻辑关系在内的,课文用字不当也好,前后文不一致也好,发现了常人不曾注意的细节。

11岁小学生质疑的问题是,嘴都被夹住了,怎么说话?难怪被人说是杠精附体,毫无任何道理。首先这是一则寓言,其次才是嘴被夹住了怎么说话的问题。

8岁小学生应该是读二年级,质疑问题有理有据,聪慧过人。质疑的结果是出版社承认错误,明年就修改课文。

11岁小学生应该是读五年级,质疑问题强词夺理,混沌糊涂。质疑结果是骂声一片。不能怪网友啊,8岁的小学生都懂得什么叫做前后文不一致,11岁的小学生居然不理解寓言。

下面来看后羿射日和鹬蚌相争的新闻传播路径。

后羿射日的新闻,有清晰的事件发酵过程,先是家长发朋友圈引起小范围关注,事件步步升级,得到出版社回应,然后才形成新闻事件。

鹬蚌相争的新闻,没有任何发酵过程,上来就是一篇通稿全网发布,直接挂热搜榜。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所谓鹬蚌相争,背后有人策划,8岁小学生质疑后羿射日的新闻之后,依样画葫芦,重新演绎事件,借题炒作。

鹬蚌相争的新闻,恶劣在哪里呢?不是这个孩子怎么样,也不仅仅是这个孩子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恶劣的地方在于,掐准了时间节点,抢了原本属于后羿射日的孩子的风头,截胡。

抄同学作业无不背着家长老师偷偷摸摸战战兢兢,鹬蚌相争厉害啊,孩子伙同家长,把老师和出版社当道具耍,原样复刻一次质疑课文事件,导致很多人抱怨现在的小学生怎么都这样了,动不动就质疑课文。殊不知,8岁小学生发现课文纰漏是偶然,11岁小学生所谓质疑是炒作,一下子把水搅浑了,连带8岁小学生一起被骂杠精,从这个角度而言,8岁小学生是不是很冤屈呢?

各位可以自己百度,后羿射日的新闻报道其实寥寥无几,百度搜索只有一页;鹬蚌相争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全网都是,百度首页形成热搜专题,官媒转发的也都是鹬蚌相争而非后羿射日。8岁的孩子真正做到了修改课文,却被11岁孩子摘了果子。

后羿射日的8岁孩子,自始至终没有露相,鹬蚌相争11岁孩子的通稿上配有精心准备的照片。所以不要说我为什么挂未成年儿童的照片,那是他们自己的配图,就是发出来给人看的。

-----三更-----

中午的时候,我把寓言的标签换掉,归类到了新媒体的标签里。你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有新媒体和新闻传播的标签,我本来就是打算从新媒体和新闻传播的视角来解析,白天要搬砖干活儿,晚上才有点空,写的断断续续。

昨天下午看到这个事件的时候,发现有点反新媒体常识,晚上顺手写个回答质疑了一下对鹬蚌相争的质疑,接着发现是有前奏的,前面还有个后羿射日的事件,后来想了想,越想越不对劲,这根本不是一个寓言事件,彻头彻尾属于一个新媒体事件。如果是个独立事件,那么,就单纯属小孩子对故事的独特理解,归类到寓言即可,也掀不起风浪,笑笑就过去了;后羿射日和鹬蚌相争两个事件几乎同时发生,一比照,我觉得应该属于新媒体事件,与质疑寓言什么的反倒没啥关系了。

新媒体的一大特征就是碎片化,从后羿射日的新闻稿就会发现,这篇稿件属于典型的聚合式内容,也就是记者把同一事件的各个碎片化信息拼接起来,形成一篇文稿。新媒体时代的记者很难有独立调查能力,所以这篇新闻稿件反向证明了8岁小学生质疑后羿射日纯属无心之举,从8岁小学生质疑、家长发朋友圈、出版社回应、记者做新闻稿,一整个流程全都是碎片化的,这就是新媒体的真实状态。后羿射日热点的真正形成,是出版社的官方微博回应,而非记者的新闻稿,新闻稿只是起到完整串联碎片化信息的作用,让读者阅读方便,不用再自己到处拼接信息。

鹬蚌相争的这篇新闻,标准的传统媒体稿件,内容连贯性极强,毫无碎片拼接痕迹,连追问老师都是记者完成的,更有学生照片和完整的学生信息。

鹬蚌相争事件,无论是11岁小学生、还是他的家长、抑或报道的记者,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一起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放出了怎样一个恶魔,这个恶魔的名字叫做:演事件

演事件,是我为了说明问题,临时发明的。演是表演的演,事件就是演绎事件。演事件就是把已经发生的事件,重新找演员演绎一遍。

要知道,传统媒体很喜欢干摆拍的事情,过去有多少新闻是摆拍就不说了。这次的鹬蚌相争不属于摆拍,而是演事件,把刚刚发生过的后羿射日事件,套用相同的逻辑,用鹬蚌相争重新演绎一遍。

演事件和摆拍有本质的不同,摆拍是无中生有,演事件则是套用逻辑内核。

你能说鹬蚌相争事件是抄袭后羿射日事件吗?当然没有啊!事情是全新的,人物是真实的,内容是原创的,但是偏偏两个事件的内核逻辑半分不差。

希望你能记得两篇新闻稿件的内容。后羿射日事件当中,有五个节点:小学生质疑、家长发朋友圈、求问师长、出版社回应、形成新闻稿件。鹬蚌相争事件当中,也有一模一样的五个节点:小学生质疑、家长发朋友圈、求问师长、出版社回应、形成新闻稿件。区别是前者能看到截图,后者看不到截图,一个碎片化,一个一气呵成。

如果你高兴,你也可以套用以上五个节点,质疑某个童话故事,然后包装推广。

新媒体除了碎片化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永远说不清:洗稿

自从传统媒体式微新媒体崛起,越来越多的洗稿事件充斥耳边。洗稿行为,一旦被坐实,洗稿的人必须面对身败名裂的巨大风险,罗振宇和咪蒙都遇到过。演事件则没有这种风险,因为演事件你抓不到任何抄袭和洗稿的把柄。

所以演事件以后肯定会像海洛因一样,成为洗稿鸦片的进阶版本。鹬蚌相争事件,打开了演事件的潘多拉魔盒,放出了这个魔鬼。

以后玩网络新媒体的混子,都不会再明目张胆洗稿抄袭了,估计都要玩演事件了。这东西,明明是用在成年人江湖里的,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却无意中被一个11岁小学生开了先端。


user avatar   he-he-he-he-he-20-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到了我最喜欢的造星环节。有的孩子质疑一下被老师干到自闭,有的孩子质疑一下就成了明日之星。说到底还是看有没有人捧。

另外,这次捧的有点土啊,看看当年捧得多有排场

看看人家这牌面。当然人家这么有牌面的,群众的眼睛依旧是雪亮的。


user avatar   chen-dan-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1.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都夹住嘴了咋还能说话?还有你为什么能听懂动物说话的,莫不是特地来消遣洒家?”苏代卒,享年三十二岁。

2.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曰:“走两步,没病走两步!”

3.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都是谣言!楚国根本就没有活了三千岁的神龟。”

庄子曰:“善哉,不传谣,不信谣,建设绿色健康网络环境,从我做起人人有责!”


user avatar   xu-yi-qing-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早晨看到新闻,说有小朋友质疑“鹬蚌相争”故事里,蚌用壳把鹬的嘴夹住它怎么对话?嘻嘻一笑,刷了过去,心想:“现在的孩子们可不好糊弄了。”

就在刚才,脑中却突然闪过一道电波——这个问题,儿时的我竟然也问过爷爷。

担任我启蒙教育的爷爷稍一迟疑,便这样给出他的答案——他笑呵呵地屈起食指和中指,轻轻从左右两边夹住了我的嘴唇,问:“看看能不能说话?”我能嗅到他粗燥大手上烟草的味道,忙笑着呜噜:“能说,能说,快松开。”那么,鸟的喙比我的嘴唇硬,估计自然也能这样呜噜着说话。

爷爷又撑着半扇门,让我一手扒门框一手带门把手,操着上海味道的普通话对我说:“你看蛤蜊在壳里也是你这样的,这样也不耽误说话啊!壳子只是门嘛。”

突然想起童年轶事,突然想到爷爷。

我想,他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或许并能靠揣测去了解别人的处境。如果没有设身处地,很难说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

爷爷故去很多年了,我还会经常想起他。

我希望那个披着斗笠、蓑衣,快活的在江湖上喝酒打渔,顺便还捎回一鹬一蚌的老头,就是爷爷。

我要把鹬和蚌都养起来——晴天看鹬捕鱼,雨天看蚌吐珠。




  

相关话题

  「强制背诵」是否应该退出语文课本? 
  东京奥运收视率创 33 年最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冠以“非法”二字的罪名,一定对应类似的合法行为么? 
  你在写语文作文时,为凑字数用过哪些套路? 
  高三了考语文时间总是不够用怎么办? 
  有哪本书只凭一句话让你泪流满面? 
  如何看待小学生跳楼,留字条称「活得太累了」? 
  中国为什么不直接印大量的人民币去买美国的东西? 
  高中语文老师如何评价 2013 年高考各省语文作文题目? 
  武汉一小学生拾金不昧获赠两套试卷,你会给学生「送作业当礼物」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云南省以破坏绿孔雀栖息地为代价在元江上修建小水电站的行为?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雷军表示「渠道建设追加 50 亿,三年决胜负」?反映了哪些问题?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