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经常读错的字音被语委将错就错定为对的? 第1页

  

user avatar   nan-de-hu-tu-83-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语文是我教的课程之一,我一般会比较关注网上关于字、词、音等问题的讨论。我看了一下大家的讨论,不少人固守“正确”的读音,不满于“文化让位于文盲”的现状,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有很多问题可能并非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恕我直言,很多是一知半解,以讹传讹。

因此,我作为语文老师,想澄清一些问题。

几点澄清

(一)现在的高考基本不考读音、字形和单独的成语题

大家对语音、字词的关注直接源于高考。过去高考的第一、二和三题是字音、字形题和成语题。大家为了这9分,付出了无数心血。

然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现在高考卷已经基本不考读音、字形和单独的成语运用题了。

以2019年为例,全国语文高考卷一共有八套,分别是全国Ⅰ卷(乙卷)、全国Ⅱ卷(甲卷)、全国Ⅲ卷(丙卷)、江苏卷、浙江卷、上海卷、天津卷、北京卷。

目前,只有天津卷、浙江卷还考字音和字形题。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这两个自主命题的省份也会不考了。

Ps:根据评论,浙江和天津也将不考字音字形题了。

所以,不要再纠结读音和词义问题会害了高考考生了。(当然不少地方的中考题还是会考读音、字形题)

(二)语言始终在变化,字典的的功能主要在于记录和描述,其次才是规范作用。

过去,语言学界坚持学院派标准,认为字音、词义必须忠实于传统,有出处,有根据,哪怕社会普遍不遵循,也要坚持规定正确的读音和释义——这就是“规范派”的观点。

因此,如果观察过去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的编撰,会发现编委会坚持的就是上述原则。社会上不少人也习惯于这种原则。

然而,语言文字终究是交流的工具。民众方便使用、易于交流是语言文字的首要功能。正是基于这一点,现在语言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字典的功能主要在于记录和描述(descriptive not prescriptive)。具言之,哪怕某些字音、词义确实被读错了或理解错了,只要被读错和被理解错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为社会普遍接受,那么这种读音、词义就将被承认,进入词典之中,成为规范,由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共同遵守,从而在“变化”与“稳定”之间取得平衡。

近来,权威词典的编撰明显发生了变化,其采用的便是这一原则。于是大量过去被认为是错误的读音被承认。正因为社会中很多人仍然坚持“规范派”的观点,所以对权威词典的“妥协”行为颇为不满。

其实,汉语的发音经历了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阶段。过去我学生问我,如果他穿越回先秦,能活下来么?

我说大概率不能,首先就过不了语言关。因为我们上古的祖先讲话是大舌音(你想象一下俄语、意大利语的发音),他们讲话我们是压根听不懂的。如果我们坚持某个读音不能变化,否则就是数典忘祖,就是文盲,那么我们的祖先会首先骂我们数典忘祖,骂我们是文盲了——因为我们现在汉字的发音跟他们的完全不一样。

此时,你说某个字的读音是祖先读得对,还是我们现在读得对呢?

我看到了有人提到“荨麻疹”“叶公好龙”以及“说服”的读音问题。

首先,“荨麻疹”中“荨”到底读“qian”还是“xun”本身就是一个纠结问题。很多人以为“qian”才对,“xun”是文盲读法。那看看这个:

上面两张图来自 @Ambre Wang 感谢!

你会发现,“荨”读“xun”本身就是有历史依据的,词典编撰委员会也一直在纠结和取舍。

叶(葉)公好龙,很多人埋怨大家读错了,应该读she,那么请看:

至少从宋朝开始,“叶”作为姓氏就被大家读成了“与木叶同音”的ye音,而she成为了旧读音。

我不否定传统读she的历史依据,我只是想告诉大家读音问题不能绝对化。

关于“说服”,“因为普遍读错,权威词典把读音从shui服改成shuo服”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实际上,权威词典从建国以来的注音便是“shuo服”。

详见本人回答:

难得糊涂:「说服」读作 shuōfú 还是 shuìfú?

词义也是类似。

举几个例子。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讲的是训鸡高手纪渻子为齐宣王训练斗鸡。“呆若木鸡”本来的意思是一个褒义词,但现在是贬义。那么,请问,我们后世用的贬义是否背叛了庄子?背叛了祖先?

其他回答中特别谈到了“差强人意”。目前差强人意的意思被广泛误用为“不满意”,而其规范意思是“勉强令人满意”,属于“满意”的范畴,权威词典暂时没有更改。随着时代发展,如果这个词的“不满意”意思被广泛接受,那么字典自然会承认这个意思。

其实,各位要清楚,“差强人意”的本意是“非常令人满意”。这个“差”的意思是“甚”,然而这个词的意思改变与南宋大儒朱熹有关。

“差强人意”语出《东观汉纪·八·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差”是甚、颇之意,“强”是起、振奋之意。宋人还这样用,如刘克庄诗:“饱阅交情悲世道,差强人意赖君诗。”但朱熹在使用时改变了词义:“奉常差强人意,但觉亦欠子细商量,甚恨前此匆匆不能甚款也。”(《答吕子约十一月二十七日》)“差”是稍微、大致之意。朱熹又以“甚强人意”“殊强人意”等替代古义的“差强人意”,使两者有所分工,如《与李诚父书》:“胡公论事皆合公论,甚强人意。”《训门人二》:“二公独径还,乡试殊强人意。”

朱熹把“差”由原来的“很、非常”改成了“勉强”。于是,差强人意的意思变成了“勉强令人满意”。这个意思整个社会普遍接受了,那么原来的“非常令人满意”的意思成了错误。语言就是这样,不能简单纠结于对与错,往往积非成是。不然我们是不是要说朱熹是文盲?最原始的意思才正确?

荀子曰:“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

语言具有社会性,不会因为个别人的使用而改变标准。当社会中大部分都接受某种读音、用法或者意思,那此前的“不正确”也会变成“正确”。换言之,约定俗成,便是正确。这就是语言文字的特点——积非成是。

(三)文白异读不等于读错

事实上,生活中一直存在文白异读的问题。比如薄(bo、bao),剥(bo、bao),色(se、shai),角(jue、jiao),两种读法都没有错。

凿以前有两个读音,即zao和zuo,前者为白读音,后者为文读音。证据确凿这个词,1985年之前,你念哪个音都对,区别在于这是生活用语还是文书用语罢了。只是随着时代发展,zuo这个文读音大家基本不读了,而是采用白读音,读zao。那么词典就顺应现实,去掉了zuo的读音,统读为zao,所以现在念证据确凿(zuo),就属于读错,而不是白读。

因此,大家要注意文白异读和一般讲的读错是两码事。比如,我念角(jiao)色,你也不必纠正我,因为这种读音属于白读,即生活读音,并不属于读错。

(四)关于韵文中“斜”的读音

出现xia,主要是因为叶(音xie)韵的发明。叶韵发明于南北朝时期,而朱熹则将其发明光大。为了强行押韵,他造了这个音,但是很多人并不认可。叶韵最大的问题是注重韵母,不注重声母。根据唐音,斜的读音为sia(浊音),而不是xia。强行按照xia的读音来,且不说这是半吊子返古,因为正音是sia(浊音),如果非要按照唐音来读,那么一大堆字都要同时改变读音,比如“唯见江心秋月白”(bo)。然而,我们现在也不会这样去返古。

又比如杜甫著名的七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按照现代音读也不押韵,为什么读的时候不改音来押韵呢?

《诗经》中的诗按照现代音来读很多都不押韵,怎么不为了押韵返回到先秦时期的大舌音,像俄罗斯人那样来读呢?

所以,“斜”从来就没有任何特殊之处,为何很多人唯独对这个字所谓的“xia”音情有独钟呢?

此外,斜读成xie,自元朝以来,/ie/这一韵部被确立,再没有第二个读音。从已知的语音研究材料来看,斜的正音从来就不读xia。

因此,在诗歌中,斜字读xie即可。而我在教学中,几乎每次都会给学生纠正这个问题。

(鉴于过去我提出这个问题时,不少人拿方言来说事。我想提请各位注意,现在讨论的是各个时期的共同音,而非方言。如果喜欢用方言读,觉得押韵,那就整首诗用方言读。别整首诗歌都是普通话读,结果“斜”用方言来读,这不滑稽么?)

上图来自 @江汉思归客

具体可参考他的专业论述:

《山行》中「斜」字应该怎么读? - 江汉思归客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6130

(五)关于语法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关系

很多人完全搞反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语法决定了语言文字运用。恰恰相反,语法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性总结,服从于语言文字运用。因此,并非不符合语法,就是错误,就是语病。

因此,类似于语病问题不能绝对化,而是要全面看待。

以重复累赘为例,在“凯旋归来”中:

旋“的确表示”归来“,后面再加“归来”或者“而归”似乎属于赘余。然而,“旋”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没有了这个意思,多在古文中保留。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大家更多把“凯旋”作为一个整体,表达胜利,弱化了“旋”的含义,因而加上“归来”或者“而归”才能表达完整意思,这种现象叫做“羡余”。
类似地,“高声喧哗”(喧哗即高声吵闹)、“相差悬殊”(悬殊即相差巨大)、“亲眼目睹”(目睹即亲眼看见)、“非法走私”(走私即非法行为)、“一致公认"(公认即一致认可)、"反复推敲“(推敲即反复考虑)、“共同协商”(协商即共同商讨)、“免费赠送”(赠送即免费给予)、“彻底根治”(根治即彻底治好)……这些都是看起来有语病但不能判为赘余的正确用法,都属于”羡余“——这种重复主要起到强调和音韵节奏美的作用。同时,“来自于”“涉及到”也不宜认定为错误用法(中学语病题一般判定为赘余),而是约定俗成的表达。

参见本人回答:「凯旋归来」这个用法对吗? - 难得糊涂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1984

关于“羡余”,请参看 @蜃楼城少主 羡余——由「彻底根治」「凯旋归来」说开去 - 蜃楼城少主的文章 - 知乎 zhuanlan.zhihu.com/p/28

如果你承认“参差不齐”“桀骜不驯”是对的,那你要知道“参差”就是“不齐”,“桀骜”就是“不驯”,但这不能叫赘余。

总结

语言文字问题不是科学问题,绝对化的观念需要摒弃。

词典的功能包括记录和规范。尽管我对社会中语言文字的流变持开放态度,但是不意味着鼓励大家乱来。不管如何,尽量读规范音,用规范义,保持语言文字系统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是需要的。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曝光,我小的时候,还读作pu(四声)光,不知道什么时候叫bao光了,在1980年代的新华字典里,还叫做pu光。

千里走单骑,小时候读千里走单ji(四声)一人一马为一ji(四声)是一个单位词,但是现在小学老师都堵成千里走单qi(二声)。

褪色,色读shai(三声),还有糖色,也是读糖shai(三声)不过现在都堵成se(四声)了。

呆板,应读作ai(三声)板,不知道啥时候读dai(一声)板成了正确的了。

以上都是小时候读错挨过打的,现在一看,特么白挨打了。

另外还有典型的词义错误的。

空穴来风,有凭有据的意思,但是现在明显被当作无凭无据的意思还被主流媒体承认了。

福寿康宁,本意是墓志铭(宋代)以及随葬物品(明代)上面的祭文后缀,现在给当作吉祥话到处写。


user avatar   sou-gou-shu-ru-fa-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相关话题

  日本 2020 年度汉字为「密」,其后为「祸」「病」 ,你认为我国的年度汉字是哪个? 
  让人脑洞大开的精彩影评与语文试卷短文阅读是否都同样犯了过度分析的错误? 
  「龘」这样的汉字有什么实际意义?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有哪些技巧? 
  请问初中语文文言文该怎么学习啊? 
  汉语拼音方案参考了哪几个国家的拉丁字母? 
  关于三国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高考语文值得放弃6分默写吗? 
  究竟有没有「您们」这种用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文章? 

前一个讨论
如果库页岛变成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会发展到何种程度?
下一个讨论
如果在三国,你会辅佐谁?





© 2024-05-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