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斗鸡活动是在何时产生的,其在历朝历代的发展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jie-zhi-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图预警~)

勉强回答一下:

“斗鸡”作为“游戏”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候就已经在贵族之间流行的,汉唐时代为斗鸡活动较为繁盛的时代,文献和考古发现都提供了一些侧面的证据。从“斗鸡”作为民俗和民间游戏的角度,专门的文献记载和系统研究尚有部分不足之处,但是从文献中的侧面记载,以及墓葬中壁画基本可以梳理出一个大致的脉络(也许不够准确)。


斗鸡至少在春秋时期已经在贵族中流行

首先,斗鸡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在中原大地上流行,虽然民间记载有限,但至少在贵族中已经相当流行。各种文献中都有记载。

关于“斗鸡”作为民间游戏的起源,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印度东北,后流入中国,此种说法尚未获得统一承认,仅作参考。而我们确切知道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贵族们中,“斗鸡”已经是非常流行的游戏。

西周时期“斗鸡”有多流行可能还有争论,不过春秋时期(东周),已经在贵族之中比较盛行了,已经有历史典籍记载:

春秋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斗鸡发生在鲁昭公二十五年,继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政变”,深远地影响了鲁国的政治格局:

季、郤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让之。故郤昭伯亦怨平子。

——《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

大致翻译一下:季平子和郈氏斗鸡,两家都不老实,全都玩“猫腻”,郈氏做得更过分,把自己的斗鸡带上“金爪”(金属的爪子),然后季平子斗鸡失败,大怒,扩建自己的住宅侵占郈氏的领地,多次责备郈氏,两家自此结怨。

这一个故事在《淮南子》中也有明确记载,相互印证,比较可靠,可以认为春秋时期贵族之间斗鸡风俗已经相当流行: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而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宫而筑之。郈昭伯怒,伤之鲁昭公曰:“祷于襄公之庙,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无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以告子家驹。子家驹曰:“季氏之得众,三家为一。其德厚,其威强,君胡得之?”昭公弗听,使郈昭伯将卒以攻之。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死亡无日矣。”遂兴兵以救之。郈昭伯不胜而死,鲁昭公出奔齐。故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足;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

——《淮南子 人间》

《淮南子 人间》主要是出于阐释“故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足;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的观点记载了斗鸡,小的祸患不处理好,酿成大的灾难,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这场斗鸡之所以被记载在史书之中,主要是因为后来它引发了更大的“纷争”:由于斗鸡作弊,两家结怨,季平子的跋扈使得他得罪了不少人,鲁昭公联合这些人趁机发难,一度围困了季平子,后鲁国三桓联合,赶走鲁昭公。

实际上,先秦时期专门阐释民俗的文献内容不是很多,只有涉及了影响历史走向的部分,会被正史记载。

到战国时期,“斗鸡”已经是全社会的“风俗”之一了,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参与斗鸡都一定是贵族了:

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鬥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 苏秦列传》

这是《史记》中记载苏秦游说齐宣王的原话,当然这里并不是为了讨论斗鸡的风俗,而是说服齐宣王“合纵”抗秦,不过话中提到了临淄城中有“斗鸡,走狗”的人,可见这个时候“斗鸡”已经相当普遍流行于临淄城中。(齐国当时的首都)

而《战国策》中记载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

——《战国策 齐策一》

可见,当时“斗鸡”已经在齐国比较普及。

同样是战国中期人,《庄子》专门有一则寓言以斗鸡为例子,出自《达生》篇: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庄子·外篇·达生》

大致翻译一下:大致是说饲养斗鸡,训练十天的时候,斗鸡还是虚浮骄躁;训练二十天的时候,斗鸡看着影子就跳;训练三十天的时候,还不算完备,还是盛气凌人的样子;训练四十天的时候,基本训练好了,其他鸡鸣叫的时候,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其他鸡根本无法与之匹敌,只能逃走。

这就是《庄子》中赫赫有名的“呆若木鸡”的典故,其中背景就是涉及到斗鸡这项民俗。实际上,最初“呆若木鸡”并没有明显的贬义。

然而《庄子》并不是历史典籍,带有寓言故事的色彩,《庄子·外篇·达生》本篇带有要达到不为外物所动的主旨思想,而斗鸡这则故事主要是为了展现这则庄子的道家思想设立的。不过依旧可以看出斗鸡在战国时期的发展与兴盛


汉代是斗鸡发展的高峰期之一,都有相关墓葬壁画出土

“斗鸡”在汉代是高速发展为最流行的“民间游戏”之一,文献记载和考古文献都可以印证这一事实,斗鸡作为民间游戏可以说在汉代极为流行:

目前大量的汉墓中出土了不少斗鸡的图画,实际在汉代,斗鸡一度是全社会游戏,影响力之强,远超前代。

各种考古发现佐证了汉代斗鸡的“高潮”,这是在河南郑州出土的汉画像砖,图中描绘了斗鸡相关的场景:

图中的两人在斗鸡的同时,还似乎在夸耀自己的鸡,或是助威,可见汉朝的斗鸡可能已经是一种风尚。

部分汉墓出土的汉画像石还揭示了一些斗鸡的相关习俗,这是在河南南阳县英庄出土的汉画像石,上面刻画了斗鸡的场景:

这幅画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能看到斗鸡者有随从,而且似乎在给斗鸡比赛下注。侧面表明,至少在汉代斗鸡比赛,已经有“赌注”甚至一定规模的相关“博彩业”,那个时候恐怕已经有人有“下外围”之类的举动了。

另外,还有一个典型的汉代斗鸡画,出土于河南登封,可以看到斗鸡的时候还有其他动物:

据这幅画像推测,汉代的时候,已经有“助威”的动物了,似乎是狗。斗鸡比赛自然是鸡是主角,旁边还有一只狗用来助威。

各种文献典籍也有类似的呼应:

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

——班固 《汉书 宣帝纪》

而且汉宣帝(早年受到巫蛊之乱的牵连,并不没能享受皇族应该有的待遇)等也喜欢这些,应该在汉代斗鸡已经十分盛行。

另外,达官贵人以及皇室子弟很多所谓“有钱有闲”的人,都会用斗鸡打发时间:

盎病免居家,与阊里淝枕,相随行斗鸡走狗。

——司马迁《史记 袁昂晁错列传》

比如袁昂,因为自己的意见得不到汉景帝的支持,就回家赋闲,然后天天斗鸡,来打发时间。(可能心情也不是很好)

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尽管斗鸡在汉代很盛行,不过还是很多时候被认为和“玩物丧志”联系在一起的,史家多有议论

所忠言:“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乃征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名曰“株送徒”。入财者得补郎,郎选衰矣。

——班固 《汉书 食货志》

此段记载在《史记 平准书》中也有记载,侧面证明了斗鸡在贵族中的流行程度,可以佐证,至少两汉之中,斗鸡是相当流行的游戏娱乐了。

包括司马迁,也经常拿“斗鸡”来举例:

博戏驰逐,斗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

——司马迁 《史记 货殖列传》

虽然史家本人没有明确说“斗鸡”不好,但是也能看出,在历史记载之中借用东方朔顶撞汉武帝等事情,司马迁和班固两人对于斗鸡这种游戏或多或少还是持有一定负面态度的,认为这有玩物丧志的嫌疑,尤其对于庙堂之高的士大夫和帝王而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斗鸡大规模进入文学领域

魏晋南北朝的“斗鸡”习俗得到了延续,不过大量出现在文人士大夫的文学领域,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中游乐场景大量进入文学题材,斗鸡也成为其中之一:

比如三国时期的《斗鸡诗》:

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
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
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

——刘桢 《斗鸡诗》

比如建安风骨的曹植的《斗鸡》:

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间观房。群雄正翕赫。
双翘自飞扬。挥羽激清风。悍目发朱光。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
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

——曹植 《斗鸡》

这一段时期是斗鸡相关的文学作品“爆发”的时代。现在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斗鸡频繁出现在文学、诗词歌赋之中,远远超过斗鸡盛行的两汉时期。

以下不再一一列举了,三国时期的应玚、南朝的庾信、徐陵、刘孝威都有类似描写斗鸡的诗篇,一般认为,斗鸡这种娱乐民俗进入文学或许与魏晋南北朝士族地位提升,文人思想解放有一定关系。

另外一则有趣的内容来自于魏晋时期的李夏舍墓葬的考古:

李夏舍的墓葬出土于甘肃的西和县,确认其身份是当时曹魏出使陇右鲜卑族轲比能的使者李夏舍,其身份应该是不高的,除了几处史料提及名字,没有单独的列传,应该是两千石官阶以下,中低层官员,墓葬中也有斗鸡图,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是“民间游戏”了,不局限于贵族阶层。


唐代是斗鸡活动又一个高潮期:斗鸡可以影响仕途甚至政治走向

唐朝是斗鸡最“鼎盛”也是最后的“高峰期”,后面斗鸡影响力都在减弱,唐朝时期斗鸡属于典型的“上行下效”,上到王族,下到百姓都在斗鸡,斗鸡甚至完全可以左右一个人的“仕途”甚至人生走向:

唐诗中描写斗鸡场景比比皆是,从初唐到中唐、晚唐层出不穷,就连最为接近平民百姓生活的杜甫,都写过《斗鸡》这种诗作。然而,这并不是唐代斗鸡最“可怕”的地方,最可怕的地方是唐代斗鸡完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比如王勃:

是時,諸王鬥雞,勃戲為文檄英王雞,高宗怒曰:「是且交構。」斥出府。勃既廢,客劍南。

——《新唐书 王勃传》

王勃大家都不陌生,他人生最大的“挫折”就是因为“斗鸡”造成的,唐高宗时期诸王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当时王勃是沛王的伴读,为他斗鸡写“檄文”,结果被唐高宗知道后大怒,虽然文章很好,文采飞扬,然而被驱逐出府,王勃走上失意人生。

因为“斗鸡”得以接近皇帝,走上仕途也不在少数,也有本身就有才能,但是靠斗鸡拉进和皇帝关系的大臣,这在唐代(尤其是玄宗朝)非常常见:

玄宗即位,召拜殿中少监。数召入卧内,命之舍敬,曲侍宴私,与后妃连榻,间以击球斗鸡,常呼之为姜七而不名也

——《旧唐书 姜皎传》

姜皎本身就是玄宗故交,凭借斗鸡和玄宗亲密无间。玄宗个人特别喜欢斗鸡,所以玄宗后期,几乎是愈演愈烈,身边因为斗鸡而来,飞扬跋扈的弄臣,比比皆是。

王鉷之子准为卫尉少卿,出入宫中,以斗鸡侍帝左右。

——《旧唐书》

但是,这并不是玄宗一朝的问题,唐代几乎都是如此,《唐语林》和《大唐新语》中都记载了太宗朝的杜淹(一度是宰相)最初因为“斗鸡诗”被李世民赏识的事情,也许唐太宗看中的是他的行政才能,但是也可以看出当时斗鸡在唐朝多么盛行。

当然,唐代这种风气引发不少人猛烈抨击,比如唐代《东城老夫传》中,猛烈攻击玄宗朝斗鸡风气,文中写到“上之好之,民风尤甚”:

生儿不用识文字, 斗鸡走马胜读书。 贾家小儿年十三, 富贵荣华代不如。

——《东城老父传》

里面对于靠斗鸡走马而飞黄腾达表达了讽刺之意。这本书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安史之乱之后的“元和中兴”),一定程度上有对玄宗朝斗鸡风气的反思。然而安史之乱之后,斗鸡风气并没有减弱,比如郭子仪的儿子依然喜爱斗鸡。

直到宋代之后,斗鸡都很一直盛行,算经久不衰,不过总体上一直没有再回到唐代的流行程度:

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说诨话。

——《东京梦华录》

宋代的时候,都市商业较为发达,斗鸡依旧作为游戏存在。依然相当盛行,可以说是。

宋代斗鸡进入了官方仪仗,可能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点,此前历朝历代根本不敢想象:

及百戏、蹴鞠、斗鸡、角抵次第迎引。

——《宋史》

所以,北宋时期斗鸡确实很盛行,《水浒传》中描写斗鸡可以说比较适当,没有问题,虽然成书于明代。

而明代“斗鸡”也较为盛行,文人笔记小说多有记载:

天启壬戌间好斗鸡,设斗鸡社于龙山下,仿王勃《斗鸡檄》,檄同社。仲叔秦一生,日携古董、书画、文锦、川扇等物与余博,余鸡屡胜之。

——张岱《陶庵梦忆》

这其实是明朝灭亡之后,明代散文家张岱写的一本散文集,这里记载了当年的一些事情,主要是江浙一带风俗。其中专门提到了斗鸡。至少明清两代,斗鸡依然盛行,袁世凯的儿辈还在斗鸡。(已是民国初年)

然而斗鸡人的地位其实是有所下降的,再没有像汉唐那样上行下效,全民参与,甚至依靠斗鸡手艺在政治上平步青云或者一夜暴富的情况了,至少这种事情发生得要比汉唐少很多了。至于斗鸡盛行的原因,则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社会稳定、有的认为尚武阳性的风尚,并无定论了。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欢迎专注本专栏——都市传说研究:

只谈学术研究,只谈民俗学社会学含义,不谈怪力乱神,不谈封建迷信。




  

相关话题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晚清时期的“东南互保”? 
  苏俄内战时,白军如何才能取胜? 
  哪个瞬间你觉得自己其实很普通? 
  朱元璋为何只取云南行省、辽阳行省而不取征东行省、缅中行省? 
  怎样看待洪承畴纪念园的开牌? 
  抗美援朝的时候前线作战单位能随时呼叫后方炮击支援么? 
  中国古代高台式的宫殿建筑为什么(唐朝以后?)就消失了? 
  为什么古代人造反比现代人容易得多,古代却远比现代更加不公黑暗? 
  如何评价《激荡三十年》这一系列的吴晓波的书? 
  为什么从山西打进陕西难?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马云禄、吕玲绮这两个正史中无记载的人物会被大量运用在了三国类游戏和同人小说中?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10 月新番动画《世界顶尖的暗杀者转生为异世界贵族》第六集?





© 2025-0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