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袁崇焕究竟是民族英雄还是国贼? 第1页

              

user avatar   jin-zhu-si-s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rizhu warning………………

如果你关注到一个历史帖子尤其是明清的历史贴,发现一位自称著名的十四年专业明史资深研究者回帖,记得千万不要评论,也不要对线,因为这个问题很可能是这位大才自己提的,这位大才不但对每个自己的帖子自问自答,而且在自问自答的帖子下面熟练使用黑名单恐吓和偷换概念等技能。如果你的时间宝贵,就不要在那些帖子下面堆内容浪费精力,但如果你是来找乐子的,那么恭喜你,找对人了。

…………………………………………………

开篇先给出结论。实不相瞒,我个人认为浙B rizhuhou 是一位

千年一遇的大才


这位大才(下面简称大才)让我在知乎认识了另一位马保国,又见识了一回闪电五连鞭。看着大才评论区各种欢乐的笑声此起彼伏,原本自以为已经铁石心肠的我,不由得向这位大才投去关爱ZZ的眼神。

大才开篇几板斧

谢邀,作为深入研究/学习明末历史14年的资深人士,我认为自己是知乎上为数不多的,可以将这个历史疑问解释清楚的人士。”(大才开篇1)

我不姓朱/我不是明粉/我不是精神朱家人”(大才开篇2)

“首先,我提醒一下广大明粉。”(大才开篇3)

“今天,本导师广大小编们讲解……”(大才开篇4)

10多年前我是一个皇汉,那时的我就是认为建立一个汉人执政的家天下是至高无上的。

但在我大量阅读明朝的历史后,我改变了这种想法。”(大才开篇5)

我认为,这个问题来找我回答是非常合理的。因为我研究了整整14年的……而且,邀请我来回答问题的这位,开头就显示出他对xxx基本是一无所知的。这件简单的事,应该会有其他人来纠正他。

我来回答一般人回答不了的问题吧。”(大才开篇6)

自己回答自己提出问题时开头:“按惯例我先写一个”“我自己先写一个吧”“我自己先写吧”“作为研究了明末原始档案12年之久的资深爱好者,我先写吧。”“照例还是我先来写吧。毕竟我研究了整整12年的明末历史。”(大才开篇7)

大才diss几板斧

“虽然x很balabala,但相对于万恶的明朝,还是非常balabala的”(大才diss1)

“相比于x朝,我总结出明朝对国家民族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倒退,仅供热爱明史的朋友们参考。”(大才diss2)

“以残暴著称的秦始皇都没有朱八八这样变态。朱八八直接将明朝的文明水准倒车入西周时代。”(倒车入语句不通)(大才diss3)

“很多明粉都不怎么看历史文献,他们往往从小说中了解历史。而且很可悲的是,明粉特爱发表意见,于是就导致网络上出现以讹传讹的段子。”(大才diss4)

大才对线几板斧

“我不姓朱,我看到什么说什么”(大才对线1)

“少看点明粉的网络地摊文学,多看点正常的史书。”(大才对线2)

“我是专门来科普历史的。”(大才对线3)

“鉴于很多回答的朋友,连最基本的xxx都不清楚,就上来乱回答,甚至怀疑本人专研明末史12年的水平,很不可取。”(大才对线4)

如果不幸你戳中他的错处,“这个问题我已经多次重复过了,难道你不知道XXX吗(但是XXX和话题无关啊)?我不明白,这么一句简单明了的事实,你反复说了这么多话什么意思?”(大才对线5)

“我不姓朱,所以我会客观描绘历史。”“我不姓朱你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也必须尊重这个事实。”(大才对线6)

我觉得以你现在的水平,应该是提问题,让我来解答。而不该是自认为掌握了比我还多的真相。”(大才对线7)

黑名单里招待你。”(大才终极杀)

下面我们来对以上出自大才本人的描述做一个基本整理

大才开篇1、2、5可以得知,大才读明史十四年了,这其中有一段很悲剧的是,大才读了4年明史以后,他惊恐地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皇汉(下面简称G)。

他慌了。

这件事情对大才的影响非常之大,相当于东尼木木风风火火出道4年以后发现自己是个G同,这4年可以说相当杯具了。

于是大才丢开自己辛苦学习四年的地摊文学,接着又苦读了10年(应该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小学又不幸留级了四年)。

他终于练成了自己想要的葵花宝…成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岛湿,可以“回答一般人回答不了的问题”,比如毛什么岛什么的。(详见大才对线3、4)


从此以后,大才看到日月的帖子就爬上来了,八竿子打不着的帖子也必须把日月给带捎带上。(详见大才diss1、2、3、4)否则都不能显示大才的地摊文学素养。

日月之后的错处尽可上溯到日月,不但追踪溯源,而且要追判全责,不但扣十二分判全责,而且都是朱八八一个人专责。

安全问题,警钟长鸣啊。

如果在日月之前?那没关系,你们这点错误很日月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人家比乃们差多了。

你有意见?不好意思要么是你“读多了明粉发明的那套地摊文学”,要么你就是明粉本粉“以讹传讹”,那你就“黑名单里呆着去吧”。(详见大才终极杀)

大多时候,大才总是一副“多读点正经史书”的高傲(欠K)表情(见大才diss1、2以及对线4等),但是也有例外:

比如在回答“都有哪些研究明史的学术大拿和著作啊?”这个正经问题的时候,大才认真的回复可以说非常让人玩味

“那些正规的明史学者写的历史书,都可以看看。结论不会离谱。远离明粉的网络地摊文学。”

大才把手头的几本小学历史书翻了个遍

他又开始慌了。

一本书他都列不出来。

好在大才心理素质过硬,他很快恢复了镇定,拿起腔调,兰花小指一捏,扯着嗓子对着屏幕尖声喊叫起来:

“让美国再次伟大!”(不对,重来。)

“远离地摊文学!”

(他不自己不就是么?)

这种回答,果然很“不一般”

下面我将依据大才自己的逻辑对大才本人做一个考证,从而反向论证其逻辑的严谨以及学术水平的权威性

由大才的开篇2,对线1、6,可以得知,他不姓朱,非但现在不姓,而且之前G的时候也不姓,因为他觉得如果姓了,那么他就G了,这是大才的逻辑。

那么大才可能姓什么呢?我们对他的帖子做了详细的分析后,发现这位大才在袁都督的帖子下面非常活跃,依据大才自己提供的逻辑,我们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测:

他可能姓袁。

我们又在大才的这段材料中找到了一些线索。

20年多年前(语句不通顺),我同学前去观看一部美国电影《铁达尼号》,巨轮沉没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那些放在厨房被准备制作成大餐龙虾们,又一次获得了自由和新生。

而在一边的女生(她)却在哭泣,她们(?)被罗丝和杰克的生死离别而感动,很显然,他们(?!)无法像我一样,将自己代入成为一只龙虾,欢快地划向幸福的重生。

“她”“她们?”再到“他们?!”,大才描述了他经历的一次过程完整惨烈,却让大才先苦后甜的仙人跳。至于“他们”是如何让袁大才“代入为一只龙虾”“欢快地滑向幸福的重生的”,我想,恐怕

咱们还是不知道为好。

按大才的逻辑,很显然,句首那个掩面垂泪的女生可能姓毛;而惊悚着突然出现的“她们”可能有的姓朱,有的姓毛;那些让袁大才“欢快”“他们”,可能都姓袁。比如“袁锥”“袁柱”“袁球”“袁棍”“袁房”……

野兽凶猛。

龙虾欢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小学文凭YP需谨慎啊!


同样,依据袁大才自己的逻辑,他自己的名可能就是那只喜(痛)极而泣的龙虾

所以袁氏大才应该是姓袁,名龙虾

袁龙虾。

岛湿你好。

这就是十四年明史读出来的大才袁龙虾先森。

依惯例,袁龙虾大才如果有幸在十年后初中义务教育阶段顺利毕业,他将继续发帖感慨:

“曾经,十年前,那时候我是一只龙虾,但现在,我已经远离毛岛文学……乃们,少看点毛文岛片……请不要怀疑一个读明史廿四年的专业人士,我已经找到了欢快地划向幸福的重生的正确方式,对,所以毕业之后我又不姓袁了,姓交……”

(捂脸)


十年后,铁达尼号再次上映,届时你们又可以见到“他们”“交葛佩”老先森又一次

“欢快地滑向幸福的重生”!


真的是


太刺激了。


…………Rizhu 经典语录…………


大才经典语录1:

“对,朱八八制定了一堆祸国殃民的制度,并在《皇明祖训》上规定,祖法一字不可更改。


朱八八必须为中国长达600年的停滞倒退负大部分责任。


朱八八必须为平民百姓遭受的长达276年的苦难,负主要责任。”


…………………………

大才经典语录2:


“秦汉、晋、唐宋,从来没有开拓过云贵。”


……………………

大才经典语录3:

宋朝人发明了火药。

……………………

大才经典语录4:

接下来,我教明粉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明末的100万农民军,繁衍生息到今天,应该是多人。(漏写数字)

以每20年一代计算,460年下来,就是23代。

如果不重复通婚,而且只生两个保持人口数量稳定,那么后代数量就是

100万*2(23次方)=83886.08亿。

而实际现在中国人口只有14亿。

这意味着每一个中国汉人,都有平均5991个“闯贼”祖先。

……………………

大才经典语录5:

李自成抢的是皇亲国戚、朱明王爷。

…………欢迎补充…………


PS:大部分的现代人和我一样对某朝某代都是无感的,无什么特别爱好和厌恶,但非要有些伪专家拿着鸡毛当令箭说谁谁明粉,你看的地摊文学,只有我苦读十四年掌握事情真相,而结果这个所谓真相又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而伪专家还嘴硬嘴臭,还到处招摇逛骗混淆视听?嗯?这就有意思了。那就摆置摆置!有多少看马保国视频的人讨厌武术?讨厌的是武术还是伪大师?说实话偷袭你了吗?冤枉你了吗老同志?嗯?老同志?


user avatar   li-jing-xue-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崇焕杀毛文龙,概括起来说,就是:

一个按照十几万人领军饷,实际只养了六七万人,打仗只有一万多人的将领,以冒领军饷的罪名,把一个按照一万人领军饷,实际养了五六万人,接济安顿几十万辽民的将领给杀了;

一个给魏忠贤拍马屁、建生祠的将领,以攀附阉党的罪名,把一个从来没说过魏忠贤一句好话的将领给杀了;

一个跟后金秘密议和的将领,以勾结后金的罪名,把一个将后金议和使者绑送北京的将领给杀了;

一个把大量粮食和布帛卖给敌国同盟的将领,以非法贸易的罪名,把派人到敌人地盘去挖人参、捕貂皮的将领给杀了;

一个缩在城里从来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的将领,以畏缩不前、数年无功的罪名,把无年无月不与金兵交战,获得的敌人首级仅经过文官集团查验过的就有二千八百多的将领给杀了[2];

一个敢瞒着皇帝与敌国议和、瞒着皇帝送粮食给敌对联盟、敢在战时抗旨拒不救援友军的将领,以不服朝廷节制的罪名,把一个持有皇帝尚方宝剑的将领给杀了。

翻开中国的历史,颠倒黑白到如此程度的事,厚颜无耻到袁崇焕这种程度的人,都是极为罕见的。

还好,跟秦桧谋害岳飞、史弥远截杀韩侂胄不同,这一次,袁崇焕没有能够逃脱惩罚。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袁崇焕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国贼。

我这么说吧:之所以“崇祯-袁崇焕-毛文龙轴心”撕逼尤为盛行,两极分化严重,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历史宣传的偏差导致大多数爱好者对后金的理解有严重错误

很多人对后金的理解是:努尔哈赤一顿猛砍,把女真统一了,再对明朝一顿猛砍,顺风顺水,突然碰了钉子,就改成绕道+围困,马上又一顿猛砍,直到入关征服天下。

在这么个理解模式下,自然会觉得:后金就是哥斯拉,大一统是努尔哈赤起兵的自然延续,袁崇焕在它面前只有抵抗和投敌两个选择。而袁崇焕曾经正面防住过,但又被皇帝杀了,恰好此时后金战略改变,袁自然就处于风口浪尖。我小时候看过的所有科普读物都把袁崇焕作为两个阶段战略转折(俗称长城倾倒)的关键人物。

那长城在这时候倒了,锅是谁的?有人就觉得是昏君杀栋梁;又有些人觉得毁长城的是他自己,撕逼的焦点自然就来了,毛文龙只是顺带被牵扯进来的工具人。此外,金庸碧血剑的影响力也明显提高了袁的热度。

…………………………………………………………

——但后金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

天命时期的后金依然处于极不成熟的草创阶段,政治结构部落化,行政粗放效率低下,过度依赖征服,内部矛盾尖锐,生产凋敝,三面受敌,攻城能力堪忧,前期连战连克只是欺负明朝缺乏经验,军事组织混乱,实际上无论内政外交军事,都远没有战绩显示得那么强。

广宁之战以后,后金内部饥荒频仍,暴力反抗此起彼伏,人口大量逃亡,满汉严重对立,朝政混乱,四年后的宁远之战不是什么“明军拼了老命力挽狂澜”,而是撕下了画皮,暴露了后金虚弱的真面目,让后金进一步陷入内忧外患的危境之中。

很多人说崇祯竟然相信袁崇焕五年平辽简直是脑残透顶,这纯粹是以果推因的意淫。事实是平台召对时崇祯看到的后金是这样:后金虽然野战能力不错,但有力使不上,内政外交濒临崩溃,四面楚歌,陷入明朝、蒙古和朝鲜的围困之中,一斗粮食要卖八两银子,人相食。先不说五年吹不吹牛,但用堡垒战略压缩后金的空间进而慢慢困死之,是完全可能的。

至于明朝这边,崇祯元年没有大规模起义,没有军阀割据,没有权臣外戚,帝国军力尚存,政令依旧畅通,虽然弊病不少,但说亡国?开玩笑吗?

袁崇焕没那么蠢,会吹一个一弹就破就牛皮;崇祯也没那么蠢,大臣胡说八道他就信。不开天眼,你说后金十几年后会取而代之,那是荒唐透顶。后金不是已经沦落成困兽了吗?虽然以明朝的行政和财政状况,就算好好执行也不一定成功,但在崇祯和袁崇焕的视角,并不是什么不可行的事情。

——不过,袁崇焕心思歪了。

既然后金没有那么强,袁崇焕压根就没觉得后金能成霸业,那么他除了抵抗和投敌以外,就有了第三个选项。只要后金的威胁继续存在,他就可以继续从皇帝手里要钱要权要粮,维持他这个拿着尚方宝剑的封疆大吏的权力。

他和谈在先,卖粮在后,坐视后金攻朝鲜而不顾,又擅杀毛文龙,都是效李成梁之事,变本加厉地独揽大权。在蓟镇不和皇太极入关的主力硬拼,约莫也有保存实力之嫌。至于投降后金?你这蛮夷野酋,我投降你干嘛?

事实上,关宁军的军阀化就是在他手里开始的,就算他死了,这一进程也是不可逆的。你说他爱国,英雄,肯定配不上;说他虽然尽力了但是能力平庸弄巧成拙,又太低估他了;但要说他叛国投敌,也没到那份上。他就是个没碰上好时候的李成梁,想当养寇自重的军阀却把自己玩死的家伙。从这个角度出发,他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得到非常合理而完美的解释。

本来也不能说他蠢,如果对面继位的是年老德薄的代善、暴戾任性的阿敏、志大才疏的莽古尔泰,后金说不定也就这样了,他也可得意一时,要是运气好点后金撑不下去自己崩溃,他玩个风光善终,也是大有可能。你说他脑子不清楚,也未必尽然;说崇祯幼稚天真,也太看不起皇帝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的对手是皇太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洪太确实是一代雄主,励精图治,逆天改命,他接手的是一个摇摇欲坠的烂摊子,留下的是万事俱备只待入关的强盛王朝。可惜了,他在敌人那边,这真是一件运气相当不好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说,袁崇焕的历史作用根本没那么重要。你们无非是把努尔哈赤的后金和皇太极的清朝看得差不多,才会觉得袁崇焕是个历史转折的关键人物,把天聪后期到崇德年间的局势失控全赖到袁崇焕身上,不是说崇祯自毁长城,就是说袁督师自拆长城,搞成非黑即白的二极管。

可是后期的清朝和前期的后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从后金的困顿关外到清朝的大举入关,皇太极对政权的再造之功才是根本性的,袁崇焕的影响,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即便不说微不足道,也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user avatar   liu-peng-cheng-sa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是因为看见

@汗青

老师答了这个题目,我凑热闹进来看看汗青老师的答案,并不是很想回答这个题目,但是看到汗青老师答案下面的一些评论,我又坐不住了,我想写一点东西。

有些人说汗青老师列举的那几本书太专业,大家都是业余看看历史,不打算读那么专业的书。也行,这样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到今天很多还是愿意在即使就简单读了一点点关于某个历史人物的评说之后,就急于站队,就急于做一些非黑即白的判断。为什么不能冷静点自己思考一下没一种评说中有多少合理成份,又有多少作者自身的偏见在其中腻?

我也不是什么专业学历史的,我就是个业余爱好者。我最想说的是,在我们谈论历史的过程,很多作者,尤其是非专业作者喜欢把历史人物脸谱化,简单化。这个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外国也是一样的,比如美国内战,美国现在大多数记载中还是喜欢废奴就是对的,人道的。蓄奴就是错,南军就是反动的这种表述,很少有人将参战州的蓄奴数量和是否支持蓄奴等因素考虑进去,更别考虑废奴之后,南方大量的种植园转型之前因为缺少劳动力,而又失去黑奴这样的劳动力来源,而大量雇用童工,而且是白人童工,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人道灾难和废奴之间的联系了。

崇祯和袁崇焕之间的故事也是这么一个非黑即白的脸谱化的故事。

最初,崇祯杀袁崇焕,定的罪名并没有直说袁崇焕谋逆,但是字字句句都在暗示天下人说袁崇焕可能和清军有不正当的关系和往来,暗示说袁崇焕有重大谋逆嫌疑。

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崇祯长编》卷三十七,崇祯三年八月癸亥,汪楫本)

于是当世者看到的两张脸谱,一张是袁崇焕的恶,一张是崇祯的明。这是一个明君杀奸臣的剧情。

但是到了张廷玉等人参与修《明史》的时候剧情又发生了转变,因为清朝不承认自己覆灭了明朝政权,还哭祭崇祯,所以袁崇焕的死不能记在清朝身上,也不能说成崇祯是昏君,那么就拉出魏忠贤奸党余孽来当反派,于是脸谱变成了崇祯的庸,奸党的恶,袁崇焕的冤。

方崇焕在朝,尝与大学士钱龙锡语,微及欲杀毛文龙状。及崇焕欲成和议,龙锡尝移书止之。龙锡故主定逆案,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辈谋兴大狱,为逆党报仇,见崇焕下吏,遂以擅主和议、专戮大帅二事为两人罪。捷首疏力攻,褷、弘勋继之,必欲并诛龙锡。法司坐崇焕谋叛,龙锡亦论死。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明史》  

而到了清末,为了革命,梁启超把袁崇焕树立为民族英雄,把他写成了当时大明王朝唯一值得期待的救星。于是这样的说法传播开来。剧情再次变化,这次的脸谱变成了崇祯的庸,皇太极的诈,袁崇焕的冤。

梁启超:“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尤其是到了金庸先生的手里,把民间传说写进小说,更大范围的流传开来。因为崇祯是汉人的皇帝,所以不会背最大的黑锅,扮演最坏的那个人。那么最坏的人就当然由鞑子皇太极来演。

到了前几年《明朝那些事》大热,当年明月再次把剧情写成了崇祯是正,袁崇焕是狂,毛文龙是冤。洗白了崇祯,将袁崇焕的死变成了咎由自取。

那么这些脸谱不断的变换着,到底哪一张更接近事实真相?

我可以在提供一个版本,这个板块里。崇祯是嗔,袁崇焕是权,毛文龙是狂。

简单说一下,整个事件中最关键的两个点,也就是崇祯杀袁崇焕的两大罪状是不是站得住,那么要看一个是毛文龙该不该死,一个是要看袁崇焕该不该和清军私下有接触,甚至是议和。

第一,毛文龙该不该死,我个人觉得,杀了是有点过份,但是毛文龙可不是当年明月笔下的大英雄加小白兔。这货完完全全就不是个省油的灯。

谈迁《国榷》:“将东江偏隅果足慑建虏之魄乎?曰:非也!皮岛去建虏较远,牵制本影响,而建虏善疑,得略为瞻顾,或未即决计而南响也。”“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又过多,岁百二十万,兵二十万,朝论多疑而厌之,以身握重兵,又居海岛,莫能难也。”

《李朝实录》:“蛰居孤岛,徒事张皇。”“今则徒享富贵,无意进取。识者皆忧其终不利于中原,而为我国之深患。”“有同群羊之见猛虎”。

孟森《明史讲义》:“毛文龙东江之兵,始以朝廷无的饷而借口通商,以违禁物与敌为市,敌乃大得其助,而崇焕治兵,请管东江之饷,而文龙拒之,以与敌通市为利,又不欲以领饷而暴露其兵额也。崇焕斩文龙,编制其兵,核实其饷,东江正可有为,乃身即被戮,毛兵亦无所依赖,自相屠杀,相率降清。论者又以此为崇焕之罪,不以为杀崇焕者之罪,至今尚纠纷不已,是用揭之。”

毛文龙有功不假,但是过错也绝对不少。当年明月说毛文龙不费大明一分粮饷,军功甚隆,举足轻重的说法大多来自董其昌和钱谦益这样的文人的记载,而真正支持毛文龙最多的军政大员袁可立对毛文龙其实是既倚重又无耐。正面评价上报朝廷,负面评价都写在自己的笔记里。

袁可立:“奴酋逆天顺犯,于今七载。赖毛帅倡义,屡获奇捷,大张挞伐之气。据所报功级解验,前后大小三十余战,斩首共一千九十七级数逾,上捷者共五次,总获器械、弓箭等件共五万。当我圣主宵旰之时,人心危惧之日,海外有此奇功,其应陛应赏应恤之官兵相应敕部,行巡按御史覆勘,再为议序,以候俞旨施行。
袁可立:“不交一锋,致奴死二万余人,马三万匹,其数终有不可考。”

明朝末期国家财政有多紧张,军饷的筹措有多难,这个不用我说了吧,毛文龙狮子大开口年年索要远超自己实际部队人数的粮饷,不给就不听指挥,给了也不完全听指挥。

面对这么个冒功贪饷,又不服从指挥,甚至为谋求私利,和清军偶尔眉来眼去的货色,袁崇焕杀他是有些轻率,但并不算张扬跋扈,自毁长城。

所以说,袁崇焕对毛文龙的做法可以说考虑不周,手腕不够高明。但是绝对不能说是国贼。

至于和清军的打打谈谈,有私下合议的举动。就牵涉到了崇祯的做人和当时的国家形势。

都说明朝晚期,官员无能,都是误国之人。崇祯说“朕非亡国之君 臣皆亡国之臣”,但是实际情况真的就是他说的这样么?为什么整个北京城破的时候没有人为大明王朝,为崇祯殉国。为什么崇祯死后大臣连给他收尸都不愿意。为什么到了南京那边还有阖门殉国的忠臣。真的是北方没有一个忠臣良将么?崇祯自己就完全没有责任?

我们先看看孙承宗这个明末能臣和崇祯的关系,前面的分分合合不说,就只看最后这一段关系

先前高第尽撤宁锦防线,右屯、大凌河等城被毁,孙承宗派人对其进行重新修筑,但不久之后清军却突然来围攻。孙承宗赶赴锦州,派遣吴襄、宋伟前往救援,而辽东巡抚邱禾嘉多次改变出师的日期,导致吴襄、宋伟在长山被清军大败。十月,祖大寿投降,大凌河刚被修好就被损毁。朝中大臣于是责怪孙承宗修复旧城导致失败,丧师辱国。孙承宗于是以病请辞。孙承宗又上书边关政务共计十六件事,但朱由检见书后却不采纳。孙承宗于是在高阳城居住七年,朱由检屡次召用,孙承宗全都拒绝。

再看孙传庭,

杨嗣昌对孙传庭的意见置之不理,孙传庭对此不胜忧郁重重,以致耳聋。第二年,明廷调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孙传庭立即上疏请见皇帝,但因杨嗣昌的百般阻挠而未成。孙传庭心中愠怒,引病告休。但杨嗣昌仍不放过,言孙传庭称病乃推托之举。崇祯帝大怒,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后,又将其禁囚,以待判决。

在孙传庭下狱的三年期间,熊文灿、杨嗣昌在镇压起义军的战争中连遭败绩,闯王李自成在河南打开了局面,拥兵数十万,第二次包围了开封。在这种形势下,明廷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再度起用孙传庭为兵部右侍郎。崇祯帝亲临文御殿询问孙传庭有关镇压起义军的方略,并设宴款待,为他压惊,嗣后即速命孙传庭率禁卫军驰援开封。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李自成第三次包围了开封,崇祯帝连催孙传庭火速出关入豫。孙传庭则上疏回复:“兵新募,不堪用”。但心急如焚的崇祯帝不加理会,只是逼迫孙传庭尽快救援开封。孙传庭只得起兵驰援,于九月底进抵潼关。

起义军缴获了孙传庭的帅旗,士气大振,一鼓作气,乘胜攻破潼关。孙传庭与监军副使乔迁高策马大呼,战死阵中。但是孙传庭的尸体一直未找到,以至后来崇祯帝对其下落产生了怀疑,始终未追封加谥于他。

再来个陈新甲,

崇祯十五年,崇祯帝密使他与清兵图和议,一日,马绍愉从边关发回议和条件的密函,陈新甲置于案上,其家童误以为是《塘报》,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事起泄露,群臣哗然,新甲不引罪,反自诩其功。崇祯更加愤怒。给事中马嘉植又弹劾新甲。崇祯十五年七月二十九日将陈新甲下狱,新甲从狱中上书乞宥,崇祯不许。新甲只得贿赂高层,给事中廖国遴、杨枝起等多方营救,大学士周延儒、陈演亦大力援救,拒不听。刑部侍郎徐石麒曰:“人臣无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国,当失陷城寨律,斩。”九月二十二日斩于市。陈新甲既死,明朝丧失最后一次议和的机会。

这下多少清楚了一点崇祯是什么样的人吧?用得着大臣的时候,一脸急吼吼的模样,但是用谁疑谁,完全不听前线意见,常有急功近利的指令干预将领。对大臣也是用你的时候千般许诺,一旦出事,就立马翻脸不认人,先杀人后把自己的黑锅让大臣去背(参加陈新甲案),崇祯一朝十七年居然有五十相,一不合心意就贬官杀人换内阁。

总之就是个急功近利,不信任,不放权,瞎指挥,不担责任的坏领导。

官员们有很多奸佞之臣是一方面,但是崇祯也助长了整个朝堂的不正之风。让天下尤其是北方大臣彻底寒心。当时粮饷不足,连年饥荒,内忧外患,还要两面作战。辽东前线能和清军合议,腾出手里先解决内忧是不是好事?崇祯自己也想过要和清军议和,所以袁崇焕私下和清军接触并非是罪大恶极,是鉴于当时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但是这个事情能做,但是又不能说。关键是崇祯的为人和态度。以至于最后李自成主动和崇祯议和,请求关内为王,甚至愿意受封之后去辽东前线,但是崇祯太爱惜名誉,不肯自己先吱声,满朝文武鉴于孙承宗,孙传庭和陈新甲的例子,谁也不肯做主动提出来并一再劝谏这种给崇祯台阶下的举动。

杀袁崇焕真的就是崇祯觉得袁崇焕是骗子甚至是叛徒么?其实不是,清军杀到北京城下,他不肯承认自己在京师以北的关防上用人失察,面对清军围城这么丢人的事,杀袁崇焕一是找人顶黑锅,一是发泄这种屈辱。

所以崇祯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袁崇焕只是做了些边关大将该做的应变,即使有越权和跋扈,但是罪不至死。毛文龙死得有些冤枉,但是也是咎由自取。

这三张脸谱是我自己给他们发的,大家随便看看,认不认同不要紧,就是想说这么一个思路。我最想说的不是这件事里谁对谁错的问题。我想说不仅仅是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是经常被脸谱化的,很多很多问题都有这个特点,就像地球是圆的,其实究其细节,地球是简单意义上的正球体么?就像证券分析,说某某指标是看涨,某某指标是看跌,深究起来同样的指标情况下,涨多少,跌多少腻?涨跌是暂时的,还是持续的?

人们在理解和掌握以及传播知识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把一些事情说的简单一点,脸谱化一点,因为简单明了是一条信息快速传播的关键,但是传播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的时候,是马上就直接接受这种简单明了的说法,还是自行思考一下,还原一下真实情况在采纳和使用腻?这才是学习的关键。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英雄即国贼这样的信息甚至不仅仅是简化的关系,还有形势和个人喜好于偏见参杂其中,拿起来就照单全收,是热爱历史和讨论历史的人应该做的事情么?

历史是一门学科,而且是社会学科,历史制造者是人,历史中有人性,不谈人性只谈是非我个人觉得非常不可行。对于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和西方什么历史事件都只靠数字说话的方法我都不是很能接受。谈论历史总得看看人的行为细节和这些行为背后的基于人性的逻辑吧!即使不去看汗青老师推荐的专业书籍,自己读读《明史》可以吧,实在不行百度一下总可以吧,我写的这篇东西都没去翻专业书籍,有些是自己记得的,有些就是百度上现找一下的,连百度都懒得自行看一眼就跑出来大谈历史人物是否对错的,你们还是洗洗吧,好么?

既然大家愿意看,那么我就把脸谱化这个事再细说一下,不仅仅是历史人物,我们简单假设一个身边的人物——隔壁老王,老王在公司里是个好领导,有能力,不小气,该给员工的奖金和福利从来没少过,还常常和员工打成一片,非常受员工尊敬。但是在业余时间,喜欢吃喝嫖赌,长年累月不回家。有一天老王的老婆和老王离婚了,公司的同事都觉得一定是老王的老婆不懂事,这么好的人,怎么可能过不下去腻?老王的邻居会觉得走到离婚这步老王也是咎由自取。老王自己可能会说他老婆从来没让他在家里过得开心,他才出去吃喝嫖赌来发泄的。这就是一种脸谱化,每个人都看到老王工作或者生活中的一个面,而不了解其它的情况,都是从自己熟知的这方面观察来下结论。

但是人不是一个平面,人是立体的,有很多个社会角色,有很多个面。单从一方面和一种社会角色的好坏对错就不可能正确和客观的。

说崇祯是好皇帝的,着重看到的是史书中记载崇祯是多么勤于政务,是多么节俭,为天下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这完全就是一个好皇帝啊!但是在当时的明朝官员来看,崇祯完全就是另外一副模样,因为崇祯道德洁癖,一心要做明君圣主,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插手,也不管自己是不是专业的,一旦管出了问题,就直接杀人顶锅,因为崇祯觉得我是皇帝,臣子能为君王而死,那是光荣,杀你用你,身为臣子都应该义无反顾。可是对于大多数大臣来说,这只是一份工作,有少数愿意为国战死或者勇斗奸臣被害死,也是为了人臣之道,也想留得身前死后名,但是给皇帝被黑锅死,人死了还要被万世唾骂,这种事谁会愿意去做?

孙传庭一生为国奔忙,结果有用的时候怎么都好,一旦将李自成打得只剩一口气就被蒙冤下狱,李自成死灰复燃,又被临时拉出来让干活。因为坐牢时间太长,不了解情况,许下了5000精兵破敌的承诺,到前线发现不对,再请朝廷派兵,崇祯却等着看他笑话,为了让他被自己说的话打脸,居然一个兵不给加派。活活逼死孙传庭,但是因为没见着孙传庭的尸首,居然猜测孙传庭投敌,连追悼会都不给办。

崇祯自己让陈新甲去和清军议和,本来谈成了,但是消息走漏,为了保住自己高大上的形象,居然直接杀了陈新甲,搞个死无对证,牢牢的让陈新甲背定黑锅,同时为了向天下证明自己不是议和派,急急忙忙对辽东用兵。一来寒了满朝文武的心,二来强行用兵增加朝廷负担,三来失信于清军,断了以后议和妥协缓口气的路。

说到袁崇焕的事,定了两个罪名,一是杀毛文龙,但是为什么不在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第一时间就治罪?而说他纵敌入关,但是清军入关的地点是袁崇焕的防区么?袁崇焕带喇嘛要求进城,说人家有谋逆之心,这个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么?即使袁崇焕有千般不是,但是毕竟袁崇焕解了北京之围,你觉得袁崇焕有问题可以不用让袁崇焕回老家去种地,但是在袁崇焕立下新功之际,直接杀了,不是泄愤是什么?这个唬得了老百姓,能唬得住满朝文武么?

当然袁崇焕也不仅仅是英雄一个面,实际中的袁崇焕书上说他刚愎,用我们今天的眼光再看,就TM是一倔驴。他对下级极其好,他手下的将领对他基本都死心塌地,但是对上,除了孙承宗,他谁也看不上。他的所有上级,几乎没有看他不脑袋疼的,包括炸伤努尔哈赤的宁远大捷,也是因为违抗上级命令,袁崇焕才会在这个时间出现在这个位置上。就连赏识他的孙承宗都经常被这刺头气得要死,这样的人在战争年代有用,遇上明君圣主兴许最终得一个高位闲差养老,正常情况下都难有好结局。

在之前袁崇焕和崇祯之间还有个叫孙承宗的控制阀,后来这个控制阀没有了,矛盾就越来越严重。

而且本就不圆滑的袁崇焕还没当过京官,不是很了解崇祯的作风和为人,祸根早就深种了。

一个作死的英雄遇上一个操蛋的皇帝,这个事在我看来只能这么总结了。

所以就是仅仅读《明史》的话,深究这几个之间的行为和背后的细节与逻辑就能翻出这么一大堆东西,那么单单标题就是黑谁挺谁的言论还值得轻信和站队为之摇旗呐喊么?

PS.我这里只是泛泛的讲了一下崇祯和袁崇焕的关系,目的不是要说谁是谁非,关键是想让大家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读到的都是一个脸谱化的平面人物形象,这个不足以说明一个历史人物的是非对错,要是真想评论,还是要多看书,多了解之后再进行。

另汗青老师最近在专栏里专门详细写了一个崇祯朝的系列,写的比我好的太多太多,大家要真想了解崇祯的为人和作风。可以去读一读。

汗青论史 - 知乎专栏

user avatar   han-q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把小说和网络YY与学术讨论混淆掉。

恕我孤陋寡闻,在严肃的学术研究范畴内,从未曾听闻有这样的争议和议题。最了不起的,也只是对他杀毛文龙一事的对错功过进行讨论,如复旦樊树志先生与阎崇年、台湾李光涛先生的分歧。

从不闻有什么国贼之说。

其实真有兴趣讨论这个问题的,可以看下《袁崇焕资料集录》,以及广西出的《袁崇焕研究论文集》《袁崇焕学术论文集》两本文集,还有台北版的《袁崇焕研究论文集》,四套书看完,基本上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从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这个人物及论题的学术论文早过百篇,几乎已无什么遗漏之处,无论观点还是史料,都没有从未涉及的地方存在了。想在这个方向在学术上标新立异说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不免太小看海峡两岸那么多认真做学问的人。

----------------------

看见评论里的一些问题,在这里补充一下。

1,我说学术研究范畴,不是以学术为壑,而是不想对一些明显缺乏系统训练不值一驳的口水文进行讨论乃至评论,没兴趣在这样的东西上浪费时间。

2,我说真有兴趣,那么就看下我举的四个文集,结果有同学说只看了杜车别的文章于是就怎么怎么。在此请恕我无礼,我很清楚杜车别是谁写过什么。如果你认为你看了他一篇文章,就无须看其他东西,就可以对此侃侃而谈了,那我们就此别过,不用再说其他任何话了。我真的一点不想和您进行对话。

3,我举这四个文集,其实远不是袁崇焕研究的全貌,只不过是我认为通过这四本文集,可以基本了解近三十年海峡两岸袁崇焕研究的大概,以及关于袁崇焕目前可以见到的所有史料在内——有材料才可以发表意见。实际上近三十年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袁崇焕研究论文,大陆就过百了,还没算海外的,譬如日本美国等。还不算个人专著之类。

《袁崇焕资料集录》 大约40多万字,分十篇,其中的一到五,七,都是研究这个问题必须要看的史料,其他则是一些诗文之类。

广西出的两个文集,分别是80年代中广西、辽宁两次全球性袁崇焕问题研讨会的论文集,大概汇集了50多万字,六十来篇各界学人的论文。

台北版《袁崇焕研究论文集》,是阎崇年个人文集,也是国内运用历史心理学的开端之一,观点不谈,其中的史料整理及甄别以及一些问题的发展脉络,值得一观。

还有一本书其实是应该举的,但很难买到,所以就没提。香港出的《明末青初华南地区历史人物功业研讨会论文集》,以海外学人的研究论文为主,但真的不好找。

这些,应该算是想真正讨论袁崇焕问题的人该看的东西吧。我要说的是,怀疑权威,质疑观点,都完全不是问题,这都是很正常也是应该有的态度。但是,怀疑和质疑之前,如果连这些最起码的资料都没掌握,对这么多常年研究此问题的学人们的观点和对各种问题的讨论都完全不了解,就开始这个那个的发表一大堆看起来惊天动地的“观点”,那么,不好意思,我真不认为有讨论的必要,也不会有任何兴趣,因为我认为这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另外,我没义务把这些书的内容都敲上来,以此对一些人表示我所言无虚。我最多只能做到把我认为研究这个问题该看的书目列出来,同时告诉大家我列这些书的原因是什么,这些书里大概是什么内容。

看书,这事我真没法替你看,必须你自己看完。

--------------

又,我不提金庸先生那篇,就是因为我认为那纯粹是文学作品,不属研究范畴,虽然篇幅很长流传甚广影响极大。


user avatar   rollo-chxv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崇焕乃是明季第一奸贼!

袁崇焕的史料,很多都遭到了篡改,所以要分析袁崇焕,必须参照多种史料,结合事实来进行判定。

首先,袁崇焕的罪名是谋逆!而满清方面将袁崇焕的罪名改为谋叛。

证据有三条

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崇祯长编》卷三十七

这里说了一长串罪行,后面的刑罚与谋逆罪相同,而与谋叛罪不同。

自焕斩文龙,尽失其赂,佥与体仁、栋合谋倾焕,交致其罪,坐以大逆,夷三族。《剖肝录》

余大成是袁崇焕好友,这条记录与上面的可以照应

逆督擅杀岛帅罪案已定,毛文龙历年糜饷,牵制无功,岂得乘机借端,饰称忠义。《崇祯朝野记》

这本书也不能当正史,但是作为参照也不错,这里称袁崇焕为逆督,可以看出袁崇焕已经获得了魏忠贤的待遇。

那为何会如此呢?要知道当时谋逆和谋叛这两者的区别其实挺大的。

谋逆指的是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谋害君父。而谋叛指的是投降外国敌对势力。

满清将谋逆改为谋叛,掩盖了袁崇焕的真实罪名,突出了崇祯的无知昏庸,显示了皇太极的聪明,一举三得。

然而袁崇焕的审判罪行和谋逆好像也没什么关系,最多是他比较大嘴巴,不听指挥,又杀人渎职之类的。虽然够砍头了,跟罪大恶极的谋逆好像还差的比较远。但是满清为何不在这里作文章,说崇祯冤枉了袁崇焕呢?

其实袁崇焕的罪行不是分开来看的,而是连起来的!是一步一步,有预谋的犯罪,罪行都是服务于谋逆这个最高目的的,是为了引金军攻打北京,签订城下之盟!这才是袁崇焕的真实罪名。至少是崇祯皇帝和朝野上下都是这么认为的。满清也认同这个观点,所以以改谋逆为谋叛。

他们这么认为是不是有道理的呢?

我们得从毛文龙被杀开始说起。关于毛文龙的问题上各方都有很大的争议,但是没有争议的一点是袁崇焕很早就对毛文龙有意见了,袁崇焕和他的僚机很早就各种弹劾毛文龙,后来搞出“移镇”,“禁海”这种事情,显然不是正常讨论政策的动作,以至于后来谋杀毛文龙,这一系列行动的动机是什么,显然和袁崇焕罪行密切相关。

首先不管是在天启朝还是崇祯朝,袁崇焕的影响力是比毛文龙强的多的,可以很轻松的见到皇帝,能在皇帝面前说的上话,能有这样的优势,毛文龙如果真的有什么问题,那很容易就能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让毛文龙吃瘪。然而把《明熹宗实录》《崇祯长编》这些书仔细翻了几遍,也没见到皇帝毛文龙被罚,只是被骂过,倒是袁崇焕自己因为大嘴巴被天启批评过,又因为宁锦战役太怂被天启劝退回家。

合法的手段没用那只能玩阴的,袁崇焕当上督师之后对毛文龙进行经济封锁,禁海!很神奇的是袁崇焕对敌人比对友军还好,看努尔哈赤死了去给他凭吊,看后金挨饿了卖米给后金,然而对待友军却是“又严海禁以窘之《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后来干脆把毛文龙谋杀了。

那么袁崇焕看不惯毛文龙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是东江镇耗费太多?不是。毛文龙死后,袁崇焕还给东江镇加工资了。

崇焕言:“东江一镇,牵制所必资。今定两协,马军十营,步军五,岁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帝颇以兵减饷增为疑,以崇焕故,特如其请。《明史》

可以看出,袁崇焕给毛文龙定的十二大罪,以及毛文龙糜费,投降敌人这些事情,都是子虚乌有的。其实袁崇焕已经把杀毛文龙的原因写的很清楚了。

臣改贡道於宁远者,欲藉此为间,皆所以图文龙。也赖皇上大纵神武,一一许臣。自去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龙有死无生矣。
为文龙者,束身归命於朝庭,一听臣之节制,其能为今是昨非,则有生无死。《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

简而言之,毛文龙不听袁崇焕的话。他这里还嘲讽了一下崇祯,说:毛文龙死了,还是皇帝你蠢,我要什么你就准什么。真挺贱的。

毛文龙要听命令,似乎挺有道理的,毕竟袁崇焕是蓟辽督师,是毛文龙的上级嘛,但是毛文龙是哪方面不听命令呢?为何这个不听节制不能找皇帝告状,一定要玩阴的,最后把人都谋杀了?

 文龙于是悔其言之失,私对副将汪翥曰:“我姑以此了督师之意,其实营制难,我只包管完东事便了。”
  臣于是悉其狼子野心,终不可制。《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

这里毛文龙的意思是,其他条件都可以答应,我把后金灭了就行。然而袁崇焕认为这是狼子野心!可见毛文龙与袁崇焕的核心矛盾就在于是否对后金作战!

关东款议,庙堂主张已有其人。文龙能协心一意,自当无嫌无猜;否则,斩其首,崇焕当效提刀之力《崇祯实录》

可见袁崇焕并非一个人,而是作为一个代表与崇祯皇帝说话,写给皇帝的奏折更是赤裸裸的威胁。

这里面的问题是,如果是简单的议和,那么毛文龙打的越狠,越能在议和中索取更多有利条件,这样毛文龙出力,但是议和的功劳都是袁崇焕的。那为何袁崇焕要急急忙忙的把毛文龙杀掉呢?

原因就是,袁崇焕以议和为名,养寇自肥,为后金的复苏争取时间!

今天很多人认为袁崇焕是个人性格有问题,他的出发点和意愿是好的。然而把史书翻一遍,找出袁崇焕的言行文章就可以看出,袁崇焕此人其实是一个奸恶的封建官僚,这样一个人,做事不可能不会想到后果。

如果袁崇焕与毛文龙只是私人恩怨,那么后金不可能因为毛文龙一个人死掉就准备出兵,毕竟东江镇还在,如果后金出兵的时候另一个毛文龙或者毛文龙假死复生,带着东江军出来爆菊那也是可能的。然而袁崇焕先禁海把东江军饿个半死,同时给予林丹汗部经济制裁,裁汰蓟镇的兵马,最后杀毛文龙。一步一步把后金入关的障碍全部排除,这难道只是因为袁崇焕的私人恩怨吗?满文老档记载,毛文龙死前袁崇焕与后金有过大量的通信,内容均为议和,然而仅仅是议和这么简单吗?

最后袁崇焕被抓,导火索之一就是满桂中箭受伤事件。《崇祯实录》记载满桂中了带有袁崇焕军队字号的箭。当时满桂在德胜门,袁崇焕在广渠门,都在与后金军队作战,袁崇焕的箭不可能越过北京城射到满桂身上吧,那唯一的可能就是后金在“潜越”蓟州的时候得到袁崇焕的补给物资,而众所周知,袁崇焕并没有与后金军队有大规模冲突,那这些箭是怎么来的?崇祯皇帝也当面问过袁崇焕这个问题,袁崇焕选择沉默。同时另外两个问题是为何杀毛文龙和为何尾随后金军而不进攻。这两个问题袁崇焕也选择了沉默。

袁崇焕被抓下狱之后,还有一干人也因此被抓,包括王洽,后来王洽死在监狱里。袁崇焕与他的通信中,提到“庙堂主张已有其人”,意思是主谋另有其人,这些秘密都随着这些当事人的死而全部成了未解之谜。

袁崇焕最后被凌迟,全家流放对于他的罪行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然而这件事的可悲之处在于,袁崇焕作为效提刀之力的棋子,被当成谋逆主犯判刑,而真正的主谋逍遥法外继续养寇吃饷。


user avatar   zi-feng-24-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我们需要英雄,但是不需要包装出来的英雄,把一个“一捅就破”的英雄当成标杆,是在给外国友人增添笑料,也是在摧残本就脆弱不堪的道德。


我们“汉族”的“民族英雄”要求是很高的,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和极大的功绩。

袁崇焕却是个非常虚伪的人 ,他阿谀献媚信口开河、反复无常、目无法纪、欺君罔上。

巴尔扎克说:“谄媚从来不会出自伟大的心灵。”孟子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只凭“阿谀奉承”这点,袁崇焕就算不上是人品道德高尚,而且他那寥寥无几的战绩还充满了悬念。


认真看过史料的人都知道“袁崇焕”和“民族英雄”是隔着好几个次元,好几个维度的。那些鼓吹“袁崇焕”的“砖家”不过是名利的“奴隶”,早已舍弃了良知和道德。

天启六年、事关国体的“遣使吊孝”袁崇焕因不明原因谎称是派间谍侦查敌情,是辽东所有官员的意见,误导了天启,获得了批准,后被王之臣实名举报说袁崇焕是私自行事“臣曾 不可其事,而抚臣 称 会同具疏,反覆至此,臣不敢自欺”袁崇焕去给老奴“尽孝”,大损国威,致使盟友、属国离心。

天启七年、事关存亡的“重要军情”袁崇焕因不明原因信口欺君说“后金有二十万军队”,导致明朝错过了一次重大战机。

天启七年四月、“徐敷奏”引诱东江兵民叛逃,在战时动摇东江军心,罪在不赦。天启下了明旨“徐敷奏军法处置”,但袁崇焕竟然抗旨不遵,私自保下了“徐敷奏”。(“徐敷奏”参与了“斩帅”。)


天启六年十月、袁崇焕上疏:“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浞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

天启六年十一月、袁崇焕上疏:“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

天启七年四月、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


天启六年十一月、袁崇焕夸口说:“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被“天启”亲自打脸训诫“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未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事实证明天启是正确的,筑成推进的结果有目共睹。

天启六年四月袁崇焕上疏: 满桂“ 谋潜九地、勇冠万夫。”。。。五月袁崇焕又上疏: 满桂 “心胸狭窄、自私自利、领兵无方、骄横跋扈、不听指挥、贪污腐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相差不到一个月的奏章描述完全相反,可见袁崇焕说话是多么的“任性”。


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袭杀”毛文龙后说:杀尔是“朝廷大法”,祭尔是“我辈私情” 。

自己给毛文龙罗织“十二罪”没有任何证据,无旨擅杀大将,却说是按“国法”

多次攻击、污蔑、坑害毛文龙,还断绝东江粮饷,却说有“私情”。真是虚伪至极,无耻之尤啊,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袁崇焕”这样的“英雄”汉族 可不敢要,他也许可以算是“满族”的“民族英雄”吧



“国贼”,在《新华字典》中释义为:危害国家 或 出卖国家主权 的败类

荀子:“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荀子·臣道》

翻译:不顾君主的荣辱,不顾国家的得失,只是苟且迎合求取容身,以此来保住自己的俸禄、去豢养结交的党羽,这种人叫做国家的奸贼。

荀子:“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荀子·大略》

翻译:嘴上说得漂亮,而行动上则为非作歹,这种人,是国家的妖孽.


袁崇焕 自任灭胡”却“不先行侦防,致深入内地”“钳制将士”“退懦自保”“坐视淫掠” 他 “侦防不力、指挥无方、纵敌长驱、畏敌不战”给国家和民众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而且他 无视法纪,擅杀大将,破坏战局,损害皇威,致使 辽民生怨,武将离心,还把 大明重要武装力量“辽东军”私有化、军阀化。“辽东军”是“竭天下财力培养训成”,这无疑是给了残破的大明沉重的一击

袁崇焕 不是叛徒亦胜似叛徒。



“五年复辽”、、“必不令奴过蓟西”、、“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奴子情形我已备得 ”、、“其虚实强弱历历在目”

袁崇焕 说的是慷慨激昂,信心十足,却一次次被现实打脸。 “神奇的僭越事件”完全可以列入明末十大未解之谜。

【袁崇焕 号称“家无余财”但他却有银子给魏忠贤“修生祠”也是很神奇啊。】



“五年复辽”这棵美丽的毒蘑菇,可以说就是大明灭亡的元凶之一。


以当时的大明形势正应该放弃关外,减轻经济压力,防止 “收税-起义-平乱-收税-起义”的恶性循环,加强关口防御,加强东江军,多多袭击后金腹地。在关内专心练兵,练好后再谈复土的事情


没有野战实力,筑城推进只是“纸上谈兵”。宁远、锦州根本不算防线,敌人来去自由,城里军队不敢出城攻击,只能发挥眼睛的作用,这俩座城相当于俩座大型烽火台几万大军守烽火台这行为太过奢侈,袁崇焕 这样“靡费”大明的“卖血钱”可以说就是在犯罪。

觉华岛被灭时,宁远的袁崇焕不是只能看着,不敢出城吗? 后金军如果进攻关门,宁远敢出兵助战吗?

而且一旦被敌人“围点打援”,那么就将是一场灾难,不发兵援救;城里的几万兵、资源、军心一起丢。发兵去救;疏于训练,没有纪律、战心、士气的明军获胜的希望非常之渺茫,结果可能是丢更多的军队和资源。“松锦大战 ”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智力正常的将军都会选择在有利于己方的气候和地形作战,这对战斗的胜负有着极大的加层,明军大军是临时组合而成,平时疏于训练,战力本来就不强,让这样的军队奔波数百里在陌生的地方 同 以逸待劳,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后金大军作战,无异于谋杀。

“松锦之战”可谓是明末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的诱因是“锦州”,惨败的原因之一 是“友军黑洞”关宁军的叛逃,而“宁锦防线”“关宁藩镇”都是“袁崇焕”的“杰作”,所以说袁崇焕 是明朝十三万大军 覆灭的“元凶”也不为过,数万人的生命证明了“袁崇焕战略”的荒谬。

【所谓“孤守”就是臆想,“外无可战之兵,内无可守之城。”杀身报国的精神是稀有的,人心的变化是无常的,而且几万大军 长期被围在 宁远、锦州这样的小城里,粮食、蔬菜、食盐、兵器、铠甲、器械、火药都是问题。看看 大辽河、锦州 祖大兽的作为就可以知道一二。】


在当时那种形势下,喊出“五年复辽”采用“筑城推进”吹嘘“宁锦防线”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围墙到处是洞,你在大门处安三道防盗门就能“保住家产”吗?拆掉“围墙”去修“双层大门”,这行为无法描述啊。而且论一件事的对错 是要看时间和形势的。】


结论:袁崇焕是“国贼”亦是“国妖”。


史料:

A、【辽抚袁崇焕复奏:抚以存恤为义。辽土一寸未复,辽人一室未安,俱臣责也。、、拒一虎易于拒八狼也,无已乘其位置未定,并大耦尊之时图为之间,八犬同牢,投之骨必噬。臣正与经督及内臣谋其能往者,万一此道有济,贤于十万甲兵,且乘是以觇彼中虚实。臣敕内原许便宜行事,嗣有的音,方与在事诸臣会奏。《明熹宗实录》天启六年九月】

B、【辽东督师王之臣我若顿忘国贼与之议和,彼必离心,是驱鱼爵于渊丛,而益敌以自孤也。臣款款之愚必不敢强同,一时终贻后悔,惟度我力能战则战,不能则守,观变待时,虏自瓦解,何必曲为之和,以酿无穷之衅乎? 又见抚臣袁崇焕 回奏 遣使东虏叙将命,反命事与各官报,臣绝不相同,至喇嘛东去,臣绝不知,知而止之则行已远矣。臣曾 不可其事,而抚臣 称 会同具疏,反覆至此,臣不敢自欺,并备陈 以等 天鉴(天启)。。《熹宗实录》天启六年十二月】

C、【“袁崇焕:顷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何所见而妄揣夷穴之虚乎?。。《熹宗实录》天启七年四月” 】

D、【“得旨:该镇孤军远悬,率枵腹之卒,犹能建斩馘之功,朕所深加亦所深悯,览奏 掣于旧抚,粮遏饷匮,齮于奸弁,将逸兵逃,深可痛恨,高万重、李矿、徐敷奏等按军法处分,登莱粮运催儧关□刻期接济,俱已有旨,该镇尚益励肝胆,深相机宜,御虏保鲜,以慰朕怀”。。《熹宗实录》天启七年四月】

E、敷奏系京师小唱,夤缘崇焕之门,为加衔裨将。奉差私带难民,为毛文龙所参,奉旨处斩。时敷奏适在宁远围城中,崇焕以城守名色,抗旨宥而用之,而敷奏恨文龙入骨矣。。。《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疏》】


F、【辽东巡抚袁崇焕疏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至其身任辽事,誓【图】恢复,枭灭逆虏。、、、浞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天启六年十月】

G、【辽抚袁崇焕:、、、祖宗之制具在,非奉祖制断不能调人情,无容臣一毫作意者繇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况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得旨 向以防守方殷,故著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以朕计之 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未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熹宗实录》天启六年十一月】

H、【蓟辽总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赐名懋德。——《明熹宗实录》,天启七年四月初六。】

I、【○辽东巡抚袁崇焕疏:……其小堡亦各各归并,而聚前锋于宁远 ,城中如总兵满桂谋潜九地、勇冠万夫,居中策应,其于传宣之中军守备孙绍祖、旗鼓刘友功、加衔都司佥书彭守印、守千李国辅、朱国仪等率其标下夷汉精兵,有急分应全军之首尾,全城之策应,俱总兵事也。臣不闲军旅,而道臣毕自肃沉雄有大略,兵部主事孙元化识慧两精。。。《熹宗实录》六年四月】

J、【○崇焕又疏言:……赵镇遂欲以此分功,而满桂非伹不与之同功,且责其不赴援。夹赵率教已摘其精兵赴援矣,余兵为前屯计,若倾营而来保不受西虏之患乎?

赵率教此后绝无一言,而满桂则逢人不乎,此不和所以扬于道路也。然满桂不但与赵率教异白,协、参、游、守以至中千、把总、厅幕、官生、军民人等有一和于满桂乎?至昵者其门下之官丁也,而同心者亦少,惟夷丁数百,则戚然其相亲。桂以为睦于各丁矣,然时有逸去,则各夷亦未协于桂也。 ……自兹一捷意气愈横。……满桂则愤愤不平,遂嫌中后所离宁远八十里不便管辖,独不思辽东往时只一总兵二千里如左右手。八十里不能辖、不肯辖,尚望其恢复两河二千里乎?……骄蹇善骂诸将领敢怒而不敢言。即修宁远一城,随修随倒,无一人得关其说,只此一城遂疲尽物力前屯有此乎?臣向与共围城中赖其力以完此城,敢自为二以失良朋,每忠告之,欲其为朝廷用,无奈其坚拒。……臣何惜以身命为彼徇,如封疆大事何乞。。。《熹宗实录》六年五月】

K、【 初六日 具祭礼诣文龙柩前拜祭 云:“昨日斩尔乃朝廷大法,今日祭尔乃我辈私情 遂下泪,各将官俱下泪感叹。”。。《崇祯长编》《督师袁崇焕计斩毛文龙始末》《明史》】



“壬子、谕各营曰。袁崇焕自任灭胡。今胡骑直犯都城。震惊宗社。夫关宁兵将。乃朕竭天下财力培养训成。远来入援。崇焕不能布置方略。退懦自保。致胡骑充斥。百姓残伤。言之不胜痛悼。”《国榷》

“丙辰、谕孙承宗曰。朕以东事付袁崇焕。乃胡骑狂逞。崇焕身任督师。不先行侦防。致深入内地。虽兼程赴援。又钳制将士。坐视淫掠。功罪难掩。暂解任听勘。”《国榷》

“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崇祯长编》崇祯三年八月


参考史料:(跟本文观点无关)


袁经略遣人为【奴酋】吊祭,公(袁可立)恨其辱国非计,扬言于朝。某公急掩其口曰:“勿忘言,封拜在此举矣。”公叹曰:“以此封拜,不虑贻笑后世乎?”。。《节寰袁公行状》

孙承宗:往以吊丧愚奴而为奴愚,以买米愚束而为束愚。。。《大学士孙公行状》


“文龙乃执科廓等送往燕京寻 宁逺巡抚袁崇焕 以 文龙与我国私通杀之。”《皇清开国方略》《太宗文皇帝实录》(是“以”不是“因”,无脑黑请不要暴露自己的智力。而且在“后金”眼里袁崇焕只是“巡抚”,真相了。)



【《国榷》九十卷载:后金阴通款崇焕,求杀毛文龙,而崇焕中其计不觉也。


“督师袁崇焕事,适当女直主(努尔哈赤)病死,崇焕差番僧喇嘛镏南木座往吊,谋以岁币议和。女直许之,乃曰:‘无以为信,其函毛文龙首来。’” ——《石匮书后集·毛文龙列传》


“一至宁远,遂为讲款计。盖自崇焕自宁远奏捷之后,即令番僧往吊东夷以讲和,以罢归未就。再出无以塞平东夷之命,遂以平东夷自诡。虑岛帅毛文龙泄其计,遂身入岛,诱文龙斩之。”——夏允彝《幸存录》


满清兵入中国,恐文龙截后,通书崇焕,使杀毛文龙,佯许还辽。此次袁崇焕一上任,思杀毛文龙,则辽可得。 崇焕既杀文龙,密报于清议和。清主大喜,置酒高会。”。。《明季北略》



上问以殺毛文龍,今反逗留,何也?不能對。至擅殺毛文龍,朝议紛紛,以致殺身。 《崇祯宝录》


“初,天启间,崇焕抚辽东,遣喇嘛僧馏南木座往建州主款,会罢归,未就。至是再出,无以塞五年平辽之命,乃复为讲款计。建州曰:‘果尔,其以文龙头来。’崇焕信之,且恐文龙泄其款计,遂身入岛诱文龙至……以尚方剑斩之。”——《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毛帅东江》

今惟有斩毛文龍耳,在清不为負约,在我可以收功。 《烈皇小識》


“据崇焕所供斩帅一事则龙锡与王洽频以书问之崇焕,而崇焕专断杀之者也。主款一事则崇焕频以书商之洽与龙锡,而洽与龙锡未尝许之也。” “又崇焕与王洽书,言;关东款议,庙堂主张已有其人。文龙能协心一意,自当无嫌无猜;否则,斩其首,崇焕当效提刀之力。”《明怀宗端皇帝崇祯实录》


徐石麒 :“袁崇焕遣喇嘛僧吊老酋,因以款议未成,而崇焕去位。迨先帝初立,意在灭奴,召崇焕授兵柄。崇焕阳主战而阴实主款也,甚至杀东江毛文龙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许,遂嗾奴阑入胁款,仍戒以弗得过蓟门一步,崇焕先顿甲以待。是夕敌至,牛酒犒劳。夜未央,敌忽渝盟,骑突薄城下,崇焕师反殿其后。先帝于是逮崇焕诛之,而款议再败。”。。《弘光實錄鈔》黄宗羲、 抗金志士:徐石麒 、弘光年间所上的反对与满清议和的著名奏疏。


当是时中外畏奴甚,喧传袁崇焕挟奴讲款,咸欲倚崇焕以媾奴,而独难公(孙承宗)一人。。。《初学集》卷四十七】



数千年来我族“为国为民”牺牲的无名英雄是数不胜数的,但得到“民族英雄”称号,“铭记史册”“千古传唱”的人并不多。

之前 列举的十大“民族英雄”只是引用,英雄的排名也不分前后。

由于不同的时代形势,英雄们的能力和人品不好做对比。

个人认为 对外征战 复仇神勇无敌的人、收复 平定特殊地点的人、在民族危难时力挽狂澜或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意义或许会稍微特殊一些。


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灭奴》

火炮无限连,杀敌万万千。可惜头易毁,无物献君王。

平辽无甚难,和议只等闲 。擅杀毛文龙,民族大团圆。


《名将》

复地千里不死兵,万古传奇此一人。

仁贵去病枉称神,李牧岳飞望其尘。


@刘鹏程Sai.L @汗青

俩位文采超然 但良心欠缺。看到你们 想起了一句话:“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理想8 你说你素质高,我素质低,那你为什么把回复都删了,不敢留下让大家看看你的素质啊???为什么我没事,你却被关了六天小黑屋啊???

你在“袁吧”发帖黑我算什么本事,来用史料打我脸啊,你不是号称自己很强吗?

我邀请你们怎么都不敢出来啊???你们“袁吧众”只会在“窝里横”吗???不能“禁言删帖”就不会聊历史了吧???

真瞧不起你们袁吧众,没一个能打的,却喜欢装“大佬”,没素质,还爱装文明、装无辜。



@天涯流星1 你都承认你无耻、不讲理了,我还能说什么。不过你只有在袁吧才有能力禁言删帖,别的地方你就是个弟弟。

@黑风寨主1 黑风,我在知乎上怎么发言跟你袁吧无关,而且我是根据史料做的合理的分析,不服来辩。。 我好久没去袁吧砸场子了,你们丫的在吧里合伙污辱我,你的理在那???

你们要是当着我面喷我,我也算你们是条汉子,自己关上门喷我,你袁吧众真有出息。



user avatar   yin-zi-5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对最高票的答案,双标的太厉害了,毛帅不听调遣就是桀骜不训该杀,袁督师不听调遣就是他倔,不会做官。毛帅和后金议和就是通敌该杀,袁督师议和就是战略换取时间可以理解。还说毛帅冒功贪饷,你对比一下东江军和关宁军的军饷和战绩再来说是谁冒功贪饷。毛被杀的时候是太子少保左都督平辽总兵官已经是明朝武将的极致了,说杀就杀掉了,哪个武人还敢为朝廷效力。就说崇祯杀袁诏书上的罪名哪条是冤枉他了?袁粉为了给他洗地说不能只看当时造成的后果,袁的动机是为了平辽。这么看来按照你们的逻辑说袁是国贼是冤枉他了,他其实只是一个傻逼。崇祯让一个傻逼获得了这种权利这个锅背的不冤。


user avatar   wa-dang-xi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崇焕不是卖国贼,是误国贼。一个志大、器小、才疏的人走上了领导岗位,那就是个灾难。

同僚不和,你看人家郭子仪是怎么对待刺头武将的: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圆嘟嘟呢?直接砍了和他平级的毛文龙,和金议和。

同样的复杂的少数民族和联盟关系。郭子仪怎么做的:

子仪率甲骑二千出没于左右前后,虏见而问:“此谁也?”报曰:“郭令公也。”......子仪将出,诸将谏曰:“戎狄之心,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固不敌,且至诚感神,况虏辈乎!”.....会怀恩暴死于鸣沙,群虏无所统摄,遂许诺,乃遣首领石野那等入朝。子仪遣朔方兵马使白元光与回纥会军。

安史之乱初期用回鹘和吐蕃的兵,后期仆固怀恩勾结回鹘和吐蕃叛变,又利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和人脉,分化对方。一手三国杀玩得溜。

而我圆嘟嘟呢,卖粮食给敌人,敌人缓过气来就打得他到处跑。盟友一个没拉来,蒙古还投靠后金了。

同样的打仗,郭子仪我就不说了。"虽吾家之国,实君再造"。 而我圆嘟嘟,捷报年年传,两年金兵就打到北京了。

最后以网友的一手小诗相赠:

请立生祠颂魏公,东江斩帅显精忠。

督师五年平辽日,京城处处满胡风。


user avatar   gui-shen-li-zi-j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时候初步接触历史,历史科普书上对袁崇焕并没有下什么结论,历史课本也是如此,并不是像秦桧那样盖棺定论。接触金庸的小说,把袁崇焕写成了千古奇冤。后来接触一些书记,感觉评价的很矛盾。自己就带着兴趣去看了下相关史料,很多达主都说了不少。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那就是毛文龙是个什么人?让各位看官看看,对比之下,当有收获。

魏忠贤是支持过毛文龙的,给毛文龙播过粮饷,从此被袁崇焕这个积极给魏忠贤立生祠的人打上了阉党的名号,杀毛文龙还有这一条。但遍览毛文龙给朝廷写的所有奏疏,里面却没有一个字提到过魏忠贤。好像权倾天下的魏公公根本不存在一样。包括抗击后金入侵的那一仗,魏忠贤可是紧急给东江调集了粮草只银两支持的。登莱巡抚的报告里面,都特意说了:“皆赖厂臣(指东厂太监魏忠贤),沉谋秘算、授计行间”,皇上还批复“说的是”。显然这是拍魏忠贤马匹的最佳时机,但毛文龙的战报里面依旧没有提到魏忠贤。魏忠贤倒台以后,他也没说过魏忠贤坏话。

在毛文龙的奏疏,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人的名字,很多人想不到,是前辽东巡抚王化贞。在王化贞当辽东巡抚的时候,毛文龙要向他汇报工作,二人多有联系很正常。但是等广宁失陷,王化贞以丢失城寨的罪名被判处死刑以后,毛文龙竟然还不断的提到王化贞,每年都会。

天启四年十一月:“臣以偏稗,受旧抚王化贞之遣。”

天启五年九月:“辽东巡抚王化贞,牌委臣以二百之众,从东渡江。”

天启六年五月奏:“去年五月间,臣曾具疏请内臣一员,并请旧抚王化贞出海督臣。”

天启七年二月奏:“臣于天启元年,奉广宁巡抚王化贞令,率一百九十七人抵镇江。”

崇祯元年十月奏:“臣于天启元年奉抚臣王化贞令,诣攻镇江。”

崇祯二年四月:“臣初以都司,蒙旧抚王化贞授卒一百九十七名,直入虎穴,擒叛贼于镇江。”(节选自《东江疏揭塘报节抄》)

毛文龙每次简述自己创建东江镇的事,都会说是王化贞把我派过来的。照理说,老领导提拔了你,你当然应该报效知遇之恩;但是如果老领导因为贪污腐败、玩忽职守等罪名进去了,在政治上完蛋了,就应该主动跟他划清界限。这是官场生存的基本法则。但王化贞都被判死刑了,毛文龙依然在公开上疏中对他念念不忘。这就能看得出来这个人的品行如何了。

毛文龙生于“钱塘自古繁华”的江南温柔之乡,却喜好兵法,孤身北上到东北参军,很有一番“投笔从戎”的理想。但官职太小,干不成事。眼看着辽东沦陷,自己却无能为力,壮志难酬。是王化贞给了他这个机会,让他带着两百人去突袭镇江,使他这样一个小人物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官居一品、青史留名,不负平生之志。对王化贞,他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所以在奏章中不断的提到王化贞,就是不停的提醒朝廷:王化贞是有功劳的,我的东江镇就是他支持开创的。希望能够救王化贞一命。在天启六年,文官们建议派一个文臣去东江节制毛文龙。毛文龙干脆就直接提议:“请旧抚王化贞出海督臣”。这就是摆明了请求朝廷让王化贞将功赎罪,为此不惜把王化贞请到东江来管着自己。

毛文龙最后一次提到王化贞是崇祯二年的四月十八日的塘报。在这份塘报后面,有一条后人的批注:

“死矣,毛文龙!还撇不下王化贞吗?其笃于感恩图报若此!”

一个多月后,他就被袁崇焕杀了。

这样一个人莫名其妙的杀死。难道袁崇焕还不是无耻之徒?毛文龙的死才是千古奇冤。

毛的一分奏折对日后明朝灭亡有着精准预判。他说:

“唯恐东江破(东江镇被消灭),属国叛(朝鲜投降),而逆虏长驱(后金围攻北京)”,“其捷径尤在喜峰口(第一次入塞处)、一片石、潘家口、强子岭(第四次入塞处)等处”;

“辽人素无定性,奴一旦以计来诱,臣解衣推食而招抚之众,忍令其兽奔鸟散也耶(刘兴治东江内乱,辽兵吴桥兵变后投降后金)”;

“西边全靠几个火器,兵如死鬼……只带三千人马,困他月余,不得薪水,便死在我手。(大凌河之战、松锦大战)”

“恐关门指日动胡笳之咽(清军入关),而登(登州)、津(天津)、淮(淮河)、扬(扬州)不久成饮马之窟矣(清军南下,扬州十日)!”

等最后扬州十日的时候,毛已经死了好久了。

—————————————

更新:很多史料我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袁崇焕杀毛文龙就是:

一个按照十几万人领军饷,实际只养了六七万人,打仗只有一万多人的将领,以冒领军饷的罪名,把一个按照一万人领军饷,实际养了五六万人,接济安顿几十万辽民的将领给杀了;

一个给魏忠贤拍马屁、建生祠的将领,以攀附阉党的罪名,把一个从来没说过魏忠贤一句好话的将领给杀了;

一个跟后金秘密议和的将领,以勾结后金的罪名,把一个将后金议和使者绑送北京的将领给杀了;

一个把大量粮食和布帛卖给敌国同盟的将领,以非法贸易的罪名,把派人到敌人地盘去挖人参、捕貂皮的将领给杀了;

一个缩在城里从来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的将领,以畏缩不前、数年无功的罪名,把无年无月不与金兵交战,获得的敌人首级仅经过文官集团查验过的就有二千八百多的将领给杀了。

一个敢瞒着皇帝与敌国议和、瞒着皇帝送粮食给敌对联盟、敢在战时抗旨拒不救援友军的将领,以不服朝廷节制的罪名,把一个持有皇帝尚方宝剑的将领给杀了。

翻开中国的历史,颠倒黑白到如此程度的事,厚颜无耻到袁崇焕这种程度的人,都是极为罕见的。

还好,跟秦桧谋害岳飞、史弥远截杀韩侂胄不同,这一次,袁崇焕没有能够逃脱惩罚。

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经过长达八个多月的审问,在取得了袁崇焕等人的口供以及各种往来书信等相关证据的情况下,朝廷最终给袁崇焕定罪:

“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上面的这些罪行,全都证据确凿。至于叛国、射伤满桂等缺乏证据的罪名,都没有写进去。至于《明史》里面编造的太监告密之类的故事,更是全无影子。这是一个严谨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结论。

说什么“五年平辽”,结果一年时间金兵就打到了北京城下;

说什么喀喇沁部“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结果给后金带路攻打喜峰口的就是喀喇沁部;

说什么“必不令越蓟西一步”,结果后金未损一兵一卒就越过了蓟州防线,以至京城被围、生灵涂炭。

最后,袁崇焕被判处凌迟处死。

京城的老百姓有很多居住在北京周边地区的亲人在这一次战火中惨遭后金屠杀或是被掳掠出塞,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计。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对袁崇焕可谓恨之入骨。袁崇焕被千刀万剐之时,刽子手们一两银子卖袁崇焕一块肉,很快就被围观者一抢而光,当场生吃,嘴角流血犹然唾骂不已。(群众的眼睛,真的是雪亮的)




              

相关话题

  战国时期大多数国家衰落的原因似乎都归纳为君主的昏庸。可是真正衰落的原因如此简单吗? 
  为什么陕西省的北界比清代北移了? 
  清朝满人娶汉人,会娶裹脚的吗? 
  英法联军为什么只火烧圆明园而不火烧故宫呢? 
  为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朱见深比朱祁钰厉害很多呢? 
  中国古代哪些皇帝到过西藏青海新疆? 
  历史上有哪些小事化大的真实事件? 
  网上流传的“秦做嫁衣汉来穿,唐借隋运三百年”,是真的吗?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元宏? 
  历史上西藏有多长时间属于中国? 

前一个讨论
巴西累计新冠死亡病例超 50 万例,居全球第二,目前疫情防控如何?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袁崇焕死的时候那么多人食其肉,现在却流传着他的故事?





© 2025-01-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