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西游记》里有哪些隐藏剧情? 第1页

  

user avatar   an-sen-yao-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对于《西游记》这个东西,如果说隐藏剧情,可以说整个这本书本来就是一个个“副本”攒起来的,这么一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BUG是非常正常的,所以说自己奇思妙想解读不可怕,但是要是光用一本西游记小说去解读,那就有点局限了。

如果问一个人《西游记》是谁写的,肯定很多人不假思索的说是吴承恩,其实就和明清很多小说一样,这些作者实际上更多是以一种改编者的身份就书写的,整个《西游记》的大框架都不是吴承恩的原创,而要是说起这部书的前世今生,还是有点意思的。

  • 首先我也说个题外话,有个答案里那个把狮驼国说成新疆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然后顺便把穆斯林批判一番的那个说法,最早好像来自一个网文。关毛已经指出了其中诸多谬误,我觉得反对什么宗教是个人自由,但是知识点别乱写,这样的话吃相不好,我在这里也以这个为出发点说一下。

就像那里面写的,我们翻开西游记,去找一下最后一回——“径归东土,五圣成真”。里面唐僧给李世民看通关文牒的时候——太宗笑道:“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览毕,收了”。

其实这些国家的名字,如果往源头追溯的话,都能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面找到影子,且不说后人猜测的宝象国就是龟兹,但是乌鸡国可能是焉耆(读音燕齐,又叫阿耆尼、乌耆)、车迟国可能是车师还是非常有可能的,就算是女儿国的说法,也确确实实是玄奘在印度听到的传说,不过我们会发现西游记的体系里面以讹传讹,为了说给平头百姓,是很爱把这些国家搞成动物名字的,所以出现狮驼国也是很正常的。而贞观能搞出27年来,就说明吴承恩是不太考据的,所以成天用西游记的无关紧要细节开脑洞,其实没意义的。

  • 不过我们确实会发现个很神奇的问题,“狮驼国”确实早在500年前就被大鹏金翅鸟给杀的一干二净,成了一个孙悟空看了都吓了一跳的恐怖魔城,所以能出现“狮驼国印”,确实是很蹊跷的,而另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也确实在乌鸡国(也就是推国王下井那个)和狮驼岭都出现了一次,关于这是一只狮子还是两只狮子都有过争论,总之从狮驼岭这个章节来看,西游记有的故事很可能原来就并不是一个体系里的,我们现在所看到最常见权威的版本,是明代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这本书经过考证本来就是好几个版本拼起来的,而且最早还是在日本发现的,不得不说还是有点悲哀。

其实西游记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还远不是这么简单,刚才说的那个,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吴承恩《西游记》,其实吴承恩已经是明后叶的人物了,那个时代的社会也确实越来越黑暗,所以西游记经过吴承恩的改编,就已经能看出来很强的政治色彩了,而在吴承恩版本之前,还有一个被称作《西游记平话》的版本。

这个《西游记平话》成书年代一直都有讨论,因为这书早就散失了,不过这本书在朱棣的《永乐大典》里收入了一个《玉帝差魏征斩龙》的故事,所以能看出这书最起码不晚于明初,尤其是根据里面出现的“唐僧于花果山石缝中救了孙行者,与沙和尚及黑猪精朱八戒偕往”西天取经,这一点,基本也可以看出时间下限,因为在明代的时候为了避讳皇帝姓氏,“朱”这个字是绝对不能乱用的,所以后来才把“朱八戒”改成了“猪八戒”,而这个时代离吴承恩出生还早着呢,虽然西游记平话早就没了,但就像我们在日本发现《西游记》最全本一样,这个《西游记平话》的很多痕迹竟然也在朝鲜那边,根据朝鲜《朴通事谚解》对西游记平话的记载——

(玄奘取经)初到师陀国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儿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钓洞,火焰山,薄屎洞,女人国,及诸恶山险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几,此所谓刁蹶也。——《朴通事谚解》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师陀国”在西游记平话里面,完全不是那个“狮驼国”,而是很早就遇到的,基本就可以推翻那个没文化的网文谣言了。而故事当然也不是后来的那样,但剩下的黑熊精、黄风怪等等,就连顺序都很类似,尤其是在朝鲜的记载中,还详细的写了,车迟国有“伯眼大仙”,蛊惑国王兴道灭佛,与孙行者进行猜物、下油锅等赌赛,最后被孙行者除灭这样的故事,一般认为也就是后来车迟国3个大国师的前身了,所以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游记,最起码在元末明初,就有了非常完善的框架了。

  • 但是西游记的上限还远远不止这个,尤其是我们发现个很神奇的问题,这个《西游记平话》里,唐僧咋是在花果山救的孙行者,而且注解里还出现“西域花果山洞有老猴精,号齐天大圣,神变无测,闹乱天宫”。蛤?不是说好的东胜神州么,咋到这里就成了西域花果山了。所以我们就再往元代去推。

我们都知道元代是个蒙古贵族专权南人汉人地位很低的时代,而下层汉人因为社会的不平衡,中央一个中书省管理混乱而地方行中书省腐败的问题,也就催生郁郁不得志的下层汉民中传唱的元曲、元杂剧这种文学形式,而这些剧作家写的东西自然也是民间传播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也就像我前面说的,这些内容写的都辣眼睛,最熟知的也就是老嫖客关汉卿的铜豌豆了,不过污归污,批判性倒是非常强。

  • 其实《陈光蕊江流和尚》、《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杂剧就已经在元代非常流行了,基本都是西游记的分支故事,但是这里面最典型的还是这个《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我们一般认为二郎神的信仰来源于对修都江堰的李冰父子的崇拜,而一般很少叫李冰的儿子二郎“二郎神”而是叫“清源妙道真君”,但是这些和西游记有关的杂剧中却借用了元代“李冰为圣德英惠王,其二郎神为英烈昭惠灵显仁佑王”这样的说法,才有了所谓“二郎神”。

但是在这个杂剧里面,猴子明显怂的厉害,整个杂剧的重点完全不在猴子而在二郎神,而齐天大圣几乎是直接完败,尤其是对于“齐天大圣”的身世,和后来的吴承恩版本就更不一样了——

[齐天大圣上][云] 广大神通变化,腾云驾雾飞霞,九天神鬼尽皆夸,显耀千般恶咤。.....................吾神乃齐天大圣是也,我与天地同生,日月并长,神通广大,变化多般.....................................天下神鬼尽归降,盖世邪魔闻吾怕。吾神三人,姊妹五个:大哥哥通天大圣,吾神乃齐天大圣,姐姐是龟山水母,妹子铁色猕猴,兄弟是耍耍三郎。...................我听知的太上老君,炼九转金丹,食之者延年益寿。吾神想来,我摇身一变,化做一个看药炉的仙童,扳倒药炉,先偷去金丹数颗,后去天厨御酒局中,再盗了仙酒数十馀瓶,回到於花果山水帘洞中.......

所以我们发现,这里面的孙行者还有个哥哥“通天大圣”,然后还有姐姐妹妹,而在后来的战斗中也有这几位的帮忙,其实我们接着说下去就会发现,这种设定才是孙悟空的原始设定,而到了后来的战斗过程,大圣就更可怜了——

[通天大圣云] 天兵势大,神力威严,俺神通浅短,独力难加。敌不住神兵,可怎了也! [齐天大圣云] 看了二郎真君法力威猛,吾神近不的他,走走走!
[巨灵神同众神拏住齐天大圣、通天大圣、耍耍三郎科]

而这里面的大圣也完全没啥骨气,我们看一下最后——

[齐天大圣云] 上圣可怜见,小圣误犯天条,望上圣宽恕小圣这一遭者!

我滴妈,你对得起你这名字么,其实话说回来,他确实还真的不叫齐天大圣,我们来看一下元代杂剧里真正的西游记鼻祖,嗯,名字其实就叫《西游记》,一般我们叫这个“元杂剧西游记”。

而在这个版本里面,唐僧本来从一开始就是被菩萨差遣各路大神保护的,其中的主力就是二郎神,而孙悟空也没压上五百年,而是因为抢了金鼎国的公主,被观音菩萨给压到了花果山的下面,然后就被唐僧给救出来了。

(孙行者上,云)一自开天辟地,两仪便有吾身,曾教三界费精神,四方神道怕,五岳鬼兵嗔,六合乾坤混扰,七冥北斗难分,八方世界有谁尊,九天难捕我,十万总魔君。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

所以我们发现,这里面孙悟空完全就不是齐天大圣,而是他哥哥齐天大圣的弟弟通天大圣。

而且我们看到这里面孙行者抢人家金鼎国公主,公主思念国王的桥段,也能找到后来吴承恩西游记里面宝象国的故事的雏形,同时我们也能看出来,这个孙悟空和后来那个定住天女摘桃子的形象完全不一样,是个充满七情六欲的物种,和猪八戒完全是一个性格,就比如这样的桥段就出现了三次。

自我介绍的时候,他就说——“盗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九转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鍮石(一种铜矿石)屁眼,摆锡鸡巴”。

(唐僧引孙、猪、沙、马上,云)自离了黑风山,来到女人国。孙行者,女人国里何好?(行者云)师父,弟子铜筋铁骨,火眼金睛,鍮石屁眼,摆锡鸡巴。

当然还有孙悟空调戏铁扇公主,铁扇公主想阉了孙悟空,人家就又来了一句——

我是紫云罗洞主,通天大圣。我盗了老子金丹,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鍮石屁眼,摆锡鸡巴。我怕甚刚刀剁下我鸟来?

哎呀大圣你要“摆锡xx”我不反对,但是你总提鍮石屁眼是什么情况。

尤其是整个文章都充满没羞没臊的对话,尤其是唐僧在女人国几乎就把持不住了,而细节的描写也是三句不离下三路——

不想头上金箍儿紧将起来,浑身上下骨节疼痛,疼出几般儿蔬菜名来:头疼得发蓬如韭菜,面色青似蓼牙,汗珠一似酱透的茄子,鸡巴一似腌软的黄瓜。

而且在这本西游记的元杂剧里面,充满着对于佛教人物的人性化,其实这个对于曾经脱胎于宣传佛教的唐僧故事来说是个很大的超越,尤其可以看出这个作者骨子里就有着反社会倾向,而猪八戒本来是天上的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因为偷了金铃下届自称“黑风大王”,而铁扇公主本来是风部的祖师,也是体制内人物,并且根本就没老公,因为和王母娘娘不和跑到下面反了。

  • 我们看到了各种这样似是而非的东西,或许都成了后来吴承恩改编的源泉,尤其是后来吴承恩也把大战二郎神那一段和这个攒了起来,不过吴承恩想塑造的孙悟空又是个弄潮儿的形象,所以不希望他和二郎神输的太惨,这才编了一个太上老君用金刚镯暗算的故事。

而这个西游记杂剧的作者杨景贤,也是个经常混迹于青楼的人物,其实整个元代的文人风气都有些这样,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假借孙行者故事来调侃社会现状,抒发人欲的文学作品,也是塑造后来不朽名著的核心,而这个杂剧里不同于之前版本的最大一个区别就是,所以以孙行者为代表的反叛固有秩序者,也是被观音菩萨一个金箍控制住才保护唐僧取经的,而在这之前的孙行者又是个什么形象呢。

我们终于走到了有体系记载西游记故事的最早版本,大约南宋时期成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而这个古籍也没得到合理的保护,很多地方都已经缺失了,大致的目录是这样的。

囗囗囗囗囗囗囗第一;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入大梵王天宫第三;入香林寺第四;过狮子林及树人国第五;过长坑大蛇岭处第六;入九龙池处第七;囗囗囗囗囗第八;入鬼子母国处第九;经过女人国处第十;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入沉香国处第十二;入波罗国处第十三;入优体罗国处第十四;入竺国度海处第十五;转至香林寺受心经本第十六;到陕西王长者妻杀儿处第十七。

我知道很多人都盯着最后一章的长者,不过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版本除了女人国依然存在,其他的就都不是多熟的了,而按理说这宋代版本应该是最可能出现喀喇汗王朝的,你的狮驼国呢?

不过这个版本的重大意义在于,曾经的唐僧作为主角的取经故事,终于变成了这个“猴行者”,这个当然还是多亏了志怪小说的风靡,也就成就了后来的叛逆性故事,但是这里面的孙行者,简直就是个三好少年,完全不是之后的样子——

法师语曰:“今往西天,程途百万,各人谨慎。”小师应诺。

行经一国已来,偶于一日午时,见一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法师合掌曰:“贫僧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秀才曰:“和尚生前两廻去取经,中路遭难,此廻若去,于死万死。”法师云:“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为猴行者。

到了这里,我们就更清楚西游记故事的历史进程了,而这个版本貌似总和蛇过不去,所以我们在这里也能找到更早的“九头虫”版本,当然,看的我满眼都是神奇的字。

前行百里,猴行者曰:“我师前去地名虵子国。”且见大虵小虵,变杂无数,攘乱纷纷。大虵头高丈六,小虵头高八尺,怒眼如灯,张牙如剑,气吐火光。法师一见,退步惊惶。猴行者曰:“我师不用惊惶。国名虵子,有此众虵,虽大小差殊,且缘皆有佛性,逢人不伤,见物不害。”法师曰:“若然如此,皆赖小师威力。”进步前行。

——行过虵乡数十里,清朝寂莫号香山。

总之这古籍不爱用蛇而爱用虵,所以才能保存这么久吧。

再往前,对玄奘有一些奇怪描写的,就包括《独异志》这样的志怪小读物了,就比如

唐初,僧玄奘至西域取经,入维摩诘方丈室。及归,将书年月于壁,染翰欲书,约行数千百步,终不及墙。

同样描述的还有《太平广记》等——

...僧口授《多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山川平易,道路开辟,虎豹藏形,魔鬼潜迹。遂至佛国,取经六百余部而归。其《多心经》至今诵之。

特意拿出来这一段说的原因就是,吴承恩版本的西游记,总是出现唐僧和孙悟空等讨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桥段,实际历史上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玄奘翻译版本,甚至可以说是对《大品般若》的再创造,而就像我即将以后要写的鸠摩罗什一样,他们虽然是佛学家,更是伟大的翻译家,而在这里不得不夸一下张纪中版的西游记,在论《心经》上较好的还原了这一点,其实说到这里大家也能看出来了,吴承恩西游记之所以不朽的原因之一,或许是他确实是一个集大成者。

当然了,也就是这个文化碰撞的时代,印度《罗摩衍那》里的神猴哈努曼和《太平广记》里长得像猴子的怪物“无支祁”的结合,一般认为很可能是猴行者的原型。


  • 再往前推,就推到离玄奘不远的时代了,玄奘弟子根据玄奘见闻以及《大唐西域记》所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虽然这个基本写实,但是比起大唐西域记,也出现了很多玄奘游历听闻的传说和经历,就比如灭法国、山镇压魔等,都成了后来小说的源头。

而我们反过来再看吴承恩版本的西游记,或许现在早就不存在完全是吴承恩书写的西游记了,但是吴承恩确实可以说是赋予西游记故事最终灵魂的人物,虽说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孙悟空在吴这里能力达到了顶峰,从一个不存在的人物变为“白衣秀才”,随后又变成带着金箍的行者豪侠,等到吴承恩这里,他的形象变得更纯粹但是又更丰满,他虽然褪去了俗人的色欲,但是却有了一个“心”,其实在杂剧版本里,孙悟空曾说过这么一句——

贫婆云:心乃性之体,性乃心之用。或有亦或无,只看动不动。你答来我问:你有心也无?行者云:原有心来,屁眼宽阿掉了也。(真是辣眼睛。)

或许是受到了这句的启发,吴承恩让孙悟空一开始是一个“无性无心”的状态——

(菩提老祖问)他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赔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而菩提老祖的出现可以说也是吴承恩最成功的改编之一,孙悟空有了和常人一样的成长轨迹,而不是一出生就天生神力的奇才,也正是他遇见了菩提老祖的时候,他因为自己无性而成为最聪慧的学生,但也因为悟道而从一个石猴多了心性,所有的贪嗔痴也都萌发出来了,菩提老祖的“斜月三星洞”,其实就是一个“心”字的形状(竖弯钩和3个点),而在整个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章节里的名字也多是“心猿”,而在西游记里各个角色的名称也受到道教很深影响,比如在章节里,悟空叫“金公”、八戒叫“木母”,所以看原著有时候会很奇怪,这应该都是电视剧没交代的,也算是隐藏剧情了吧。

所以按照过去版本的演变,我们就更能推测出整个故事和作者们的真正意图,西游记本身政治色彩浓厚就是不可否认的,秩序挑战者和秩序维护者的矛盾也是贯穿在整个作品里,我们也能看到这个也不是吴承恩首创的,但是与其去分析西游记小说什么蟠桃、狮驼的虚无缥缈,我们不如分析下一个很有意思的隐藏脉络。

  • 孙悟空被压500年,这可是吴承恩特有的,而这50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能都是我们不太想的一个问题。

吴承恩版本里最一开始就有了特有的“招安”环节,对于孙悟空这样的存在,秩序的维护者们与其镇压引起更激烈的多米诺效应,还是更希望这路家伙成为体制控制的,这样的好戏估计也不是第一次上演,多少神仙的坐骑当年可都是厉害的魔王,就算佛祖对待孔雀的态度也是最终选择封为大明王菩萨。

但是天庭一开始明显低估了这个家伙的能力,最终导致他偷吃了蟠桃和仙丹百毒不侵,菩提老祖传授的躲天灾能力让孙悟空变得天雷、阴火、赑风都不怕,杀都杀不死,但是就算这样,整个仙界想收拾孙悟空还是完全可以的,就仅仅太上老君那几个宝贝也能弄孙悟空几个来回了。但是作为更高存在的道家(老君)和佛家(如来)却非常想利用这个打乱秩序洗牌的人物,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天庭也是自己秩序的一部分。所以太上老君其实等于放水很多次,不过就算放水,烧孙悟空的时候还是把他眼睛熏坏了,所以实际上那个也并不是火眼金睛。而后来孙悟空打黄风怪也好红孩儿也好,并不是多怕那个风火,而是他那个眼睛本身就有病,风吹烟熏都受不了,所以这一点也是电视剧的误导,可以说整个西行路上,孙悟空真正的敌人也不多。

而玉皇大帝为首的秩序保护者,也并不是恐惧孙悟空真的可以推翻天庭,原著中孙悟空也没真正打到玉皇大帝那里去,但是玉皇大帝最恐惧的是一旦这个先例开启,整个三界混全部混乱,甚至可能导致天地都要重开,所以张纪中那个版本有一句加的还是有点意思的,玉皇和佛祖说:“小小的一个猢狲算不了什么,可是一旦天地重开,你还是佛祖么?我还是玉帝么?”

  • 不过最后佛祖解决孙悟空的办法,仍然来自于孙悟空自己,他就算可以打破玉皇这些人的制度,但是却跳不出佛的“制度”,佛陀(buddha)或者说“菩提”(buddhi),本来就是正觉的意思,不在三界内和六道五行之中,所以孙悟空在整个“心”已经几乎长全的情况下,是跳不出“佛”的手,或者说无法跳出固有的宇宙的,所以最终佛家道家做出的最后处理办法,就是把他暂时控制住,成为五行山下的猴子,这个说法也不知道比原来的花果山高到哪里去了。

可是佛家道家也知道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整个孙悟空被压的这五百年里,中国从吴承恩自认为的王莽摄政的混乱时代走向了盛唐(实际上是600年),但这个过程正是原有的秩序在破坏重组中构建的,而相反这个时候的西方可是并不太平,而在原著里,这500年发生了大鹏建立狮驼妖国,金蝉子转世,红孩儿等妖魔霸占一方,犀牛精这样的妖怪冒充佛菩萨受人供养等等,似乎妖魔鬼怪在这个阶段产生了爆发性的增长。我们甚至也可以开个脑洞,谁也不知道这次孙悟空的作乱给这些妖魔带来了什么影响,换句话说只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抗争着没有进入体制里,就很有可能造成前面所说的不堪设想的结果。

所以这么一来,整个佛道按照计划,等所有魔道蠢蠢欲动的时候,让不听话的转世金蝉子,带着这个不听话的孙悟空,进行一场狗咬狗的征途,彻底让曾经乱掉的秩序归位,也就更顺理应当了,其实从杂剧版本的西游记开始,结局就是一个悲剧,那里面佛祖并没有让孙、猪、沙回东土,而是强行让他们“圆寂”,只让唐僧一人回去复命,这想一想也是细思恐极,但是吴承恩何尝也不是给了我们一个看似美满但是仍然换汤不换药的结局呢。

而显然吴承恩也继承了杂剧版本对于佛教一定的批判思想,当年佛祖在差遣取经人的时候说个这么一段著名的话——

“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州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瞻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看起来哪个州都不错,唯独中国所在的南瞻部洲是最差的,但是实际上后来91回唐僧到天竺金平府的时候——

四众遇到一个和尚,对唐僧作礼道:“老师何来?”唐僧道:“弟子中华唐朝来者。”那和尚倒身下拜,慌得唐僧搀起道:“院主何为行此大礼?”

那和尚合掌道:“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才见老师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

这简直就是个精神中国人啊,你西牛贺洲这么棒,怎么人人都希望到中华地托生呢,而实际上整个西去取经路上,救孙悟空的时候就到了两界山了,可以说几乎全程的妖怪魔王都是西牛贺洲土地上的,还有诸如灭法国、比丘国这样完全泯灭人性的地方,也都是西牛贺洲地界,这个和佛祖说的不一样啊,再加上后来“收大鹏”、“给人事”等等事件,已经对吴承恩塑造的佛祖形象更可见一斑了。

所以我们在这里甚至也能看到,西游记表面还是佛教核心的小说,却在汉文人对佛教产生诸多质疑的元末发展起来,但是因为前世作品的积淀,骨子里已经隐藏了很多对宗教虚伪性的质疑,对自由的向往,甚至还有些民族成分在里面。

  • 所以之前说的这个也是对于孙悟空后来为啥变弱鸡的一种解释,实际上对于孙悟空本人的能力,在吴的西游记里面还是非常抬高的,一路上其实大多数妖怪听到孙悟空的名号还是吓得要死的,有时候往往是过了几招才开始不怕孙悟空,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孙悟空这个坏典型宣传的力量。另一方面真正让孙悟空特别狼狈的,无非也就是青牛、大鹏这两位了,而巧合的是,这两位都是道家佛家的重要代表,一个是著名的迦楼罗鸟,一个是老子出函谷关的青牛,这个在道教的故事里可是老子早年降服的魔物,而就算这样吴承恩还让太上老君说了一句:"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o(╯□╰)o(一种宣扬佛祖是老子化的胡人的学说,有这些成分很可能也和后来全真派道士做注甚至改编有关,毕竟《西游记》太不纯了。)

  • 总之说到这里,西游记很多隐藏的东西和细节就大致抛砖引玉一下了,西游记本来是以玄奘西行作为原型的志怪小说作为源头,却兴起于社会大变革高峰的元朝,而又被明末的吴承恩改编成富含多种批判性的著作,在中国的各种固有秩序已经逐渐僵化、固定的时候,往往就会涌现出《西游记》、《红楼梦》这样的不朽作品,但是在这里更想说的是,如果真的想去看一个作品的背后和隐藏的东西,不妨去追根溯源一个作品的源头,并且研究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大背景,或许比咬文嚼字,或者人云亦云、或带着主观念想强行开脑洞要好得多。

以上。

顺便说下,有些人批判一个东西,强行X黑,也是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的,我不知道狮驼国是不是反穆斯林,我只知道狮驼国的小钻风是妖怪届流行乐坛的领导者。

这次写这些主要是因为“祖先”更新到五胡十六国,查鸠摩罗什的时候就温习了下《西游记》,果然还是有意思啊。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user avatar   guan-mao-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票回答的脑洞太大了,狮驼国=喀喇汗?

首先。

这种解读来源于上世纪德国学者普里查克在1953年发表的《喀喇汗王朝》。这本书的内容局限于当时的客观环境,错漏还是比较多的,但毕竟是一本打破空白的史学名著。而这个大汗叫狮子二汗叫骆驼、其他官职全用动物的规矩,就是普里查克臆想出来的。

实际上除了阿尔斯兰汗和博格达汗,喀喇汗王朝的其他汗号还非常多,还有卡迪尔汗、托干汗、桃花石汗等等汗号。而且从来没有固定说阿尔斯兰汗是大汗、博格达汗是二汗的规矩。

比如喀喇汗开国的汗,汗号是卡迪尔汗。

而改宗伊斯兰教的萨图克,一直是博格达汗,不因为他当了老大就会改汗号为阿尔斯兰汗。

根据大汗表我做个粗略的统计,担任大汗(注意是大汗不是二汗)的有6个阿尔斯兰汗、5个博格达汗或桃花石博格达汗、2个托干汗、2个卡迪尔汗、6个各种组合的桃花石汗……另外还有托格鲁克汗、恰格雷汗等等……

要以汗号频率来讲,阿尔斯兰汗和各种组合的桃花石汗才是频率最高的,而且也不存在大汗必须阿尔斯兰汗,二汗必须博格达汗啊。

然而不论叫什么汗这个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果要先入为主地觉得,喀喇汗国和狮子骆驼有关,肯定是读过普里查克在1953年发表的《喀喇汗王朝》。因为此前对于喀喇汗的研究几乎就是空白……

在德国人根据喀喇汗钱币考据出喀喇汗汗位表之前,我国史料对喀喇汗几乎就没记载,真的就没记载。根据我国史料对黑汗(宋朝称呼)以及阿萨兰回鹘(辽朝称呼)的记载来看,这好像是两个国家哦,又好像就是于阗国的延续,又好像是高昌回鹘的马仔,哪里是什么曾经日翻伊斯兰世界霸主萨曼王朝的中亚强权的……

而根据中亚和西亚史料的记载,唯一能得出的就是:这个国家的国王好像都叫桃花石汗……

所以说,就算吴承恩有条件通读了汉文史料和中亚西亚的史料,也无法得出喀喇汗的汗叫阿尔斯兰汗、二汗叫博格达汗的结果。唯一可能就是,吴承恩是个现代人,读了普里查克在1953年发表的《喀喇汗王朝》,才写出了这样的章节。

原来吴承恩是现代人……



那回答有五百多赞哦,贵乎药丸啊。

底下那个评论更劲爆:

天哪……

原来喀喇汗圣战到了甘肃,高昌回鹘、西夏皆被圣战日翻。可怜的李元昊被AK47突突死了。这是哪个剑桥的老师讲课啊,怕是魔法圣剑与魔法桥连接大学吧……




  

相关话题

  为什么《西游记》里面男妖怪外表都是原形,或者非常丑,而女妖怪都非常美丽? 
  《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为什么不教给唐僧一些法术用来防身? 
  如何评价86版《西游记》幼龄化的看法? 
  请问《西游记》中,金翅大鹏雕,牛魔王,九灵元圣谁更厉害一些? 
  哪吒与红孩儿哪个厉害? 
  西游记里,妖怪那么厉害,为啥没把人吃光? 
  如果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是吃肉,唐僧该不该吃? 
  从现实社会的角度来看,你认为你最像《西游记》中的哪个角色?有何优势及劣势? 
  《西游记》有哪些谣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如何评价「六小龄童节目被春晚毙掉」这一传言? 

前一个讨论
普通人要经过怎样的努力才能在北上深买一套房?
下一个讨论
应当怎样认定徐玉玉被诈骗一案当中的因果关系?





© 2024-05-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