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关于「《西游记》的作者是否是吴承恩」这一问题,最新发展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sui-kuang-feng-q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吴承恩存疑,这点是不必否认的,学界也一直在为此打嘴皮官司,至今也没见得正反两方哪边能占了上风。

最近写专栏解读红楼梦也小十万字了,正巧来这个问题下面换换脑子,也顺便给《西游记》作者之争再添上一把火,看热闹嘛,不嫌事大。

要论西游之作者,还是要先研究这本书究竟讲的什么。

先看下面这首诗: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西游记》的第一主角,毫无疑问是孙悟空,自他从东胜神洲的石头里蹦出来,一直到他护着唐长老到西天灵山取得真经,讲的便是悟空一路成长并修成正果的故事,唐僧八戒沙和尚,只能算是第二、第三主角。

诗的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是说一个人,初生之时,并无善恶之分。

原文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是以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

......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

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

以上文字,可见猴哥于天地灵石中孕育而生后,先是在花果山水帘洞优哉游哉过了三五百载,后来某一天突然悟了,想去学个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便出海求仙访道,指望学个本领。后来到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入菩提祖师座下成为弟子。

在他出生至求仙问道时,心中并无善恶之分,或者说他根本就没善恶这个概念,每日里便是遵从自然本心,浑浑噩噩过日子。这便是“无善无恶心之体”。

在拜师学艺后,他就开始“心性修持大道生”了,至此,便有了对世界的逐步认知,也便开始有了七情六欲,直到有一天,他生了卖弄之心。

原文:......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颗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成一颗松树,真个是: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大众见了,鼓掌呵呵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不觉的嚷闹,惊动了祖师。

这一段,便是菩提祖师赶他回家的直接原因,猴子心境由原来的一片空白,逐步成长为世俗之心,此处待下去已再无意义,需要入世继续修炼了,菩提祖师断定猴头此去定要惹是生非,便告诉猴子,“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

待得悟空学完本事回到花果山,灭混世魔王、收七十二洞妖王,大练兵马、占山为王,又去东海龙宫强索金箍棒,与牛魔王等妖中六王称兄道弟,紧接着又大闹地府、强改生死薄,然后便进入大闹天宫的剧情,大闹三界,最后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悔过。

这一段,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部分,我们看到的孙悟空,是随心所欲、百无禁忌,想做什么做什么。想要个武器,就去勒索东海龙王,说不当官了,就打下南天门。在他的心中,善恶不分,他并不知道自己做的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这便是诗中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

因为意动,便去做事,但做的事有善也有恶。人一开始并不知晓自己做的,哪些事是善,哪些事是恶,在人的初心中,善恶并不分明。

上面这段话不太好理解,没明白建议多读几次。

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是指当求道者知善知恶,有了是非观后,便是有了良知,思想上便有了境界上的升华。

悟空从五指山下出来,一路护着唐僧,杀妖驱怪,经历不少磨难,也看到人间不少悲苦,此时的他,心中逐渐有了善恶之辨,所以我们看猴哥,越到书的后面,则越收敛。

到第58回真假美猴王一篇,这一回历来比较难以读懂,回目名“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二心”便是悟空心中的善恶二念,所以两个悟空才是真假难分,书中真悟空打杀了假悟空,便是指孙悟空灭去了心中的恶念,只留存了善念,此回过后,悟空犹如脱胎换骨,一路就奔着成圣成佛去了。

这就是诗的最后一句“为善去恶是格物”。用大家能理解的通俗的话讲,就是为善去恶便是悟了,悟了,就能成为圣贤。

注意,我讲的“悟”是成为圣贤,而不是成佛,唐僧的修炼,才是成佛之路。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上面这首诗,估计很多人会认为是西游原文中摘录的,我告诉你:不是!


此诗唤作《王阳明四句教》,乃是阳明心学中的核心典义。

哪个王阳明?就是那位平了瑶乱、又平了宁王之乱、创立心学的一代宗师,王守仁。

所以,西游记本质上是一本心学著作,它是在教人如何自我修行。唐僧的自我修炼之路,是成佛之路;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是成道之路;悟空的修炼之路,是心学的成圣贤之路!

这便是,心学门徒一直竭力倡导和推行的释、道、儒“三教合一”。

而从孙悟空第一主角的身份看,《西游记》这本书,应是心学门徒所著,而且以书中对心学的认知的深刻程度,此人必是阳明心学中的嫡传弟子,并且集释、道、儒三教知识为一体。

所谓“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明明白白就是指的一个“心”字,悟空求道的经历,明白着就是指代心学向自己“心”的悟道过程。

吴承恩是否心学子弟,我没考证过,不知道,但西游这书,讲了大把心学的理念,还是证据确凿的。

西游记讲心学,也不是我的发现,早有学者提出了类似观点,并写了论文,我只是在此用孙悟空的例子举了个实证,以证明我的观点罢了。

明嘉靖开始,阳明心学大放异彩,成为当时足以和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显学,从现代研究可知,徐阶、张居正、申时行等人俱是一定程度信奉心学的,虽然张居正迫害过何心隐,那也是流派之争,毕竟何心隐的心学观点在当时确实太过惊世骇俗。

王门心学有七门,那么西游记作者属哪一派呢?

个人意见为:王学泰州学派。

书中第一个高潮,便是孙悟空大闹天宫。

西游记的前身,乃是元代戏曲家张景贤所著《西游记杂剧》,后来的《西游记》百回本,即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便是在《西游记杂剧》上增加修改而来。

《西杂》共计六本二十四折,故事已比较完备,西游记中的陈光蕊、女儿国、铁扇公主等故事,在《西杂》中都有体现,但是,大闹天宫这一西游中最为宏大的一幕,《西杂》中却几乎没有,只提到孙悟空到天上偷王母仙衣、蟠桃,然后被天兵捉拿归案。

与百回本中的先弼马后齐天、偷蟠桃吃仙丹、美猴王反出南天门、十万天兵大战花果山、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等情节差之何止千里。

《西杂》中,孙悟空只是个贼偷,百回本中,悟空却是不甘屈服、集齐兵马反抗天庭统治的英雄。

所以,《西杂》和百回本有着本质的差别。

那么,这个差别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很明显,是百回本作者所为。而王学之中,恰恰泰州学派倡导的是解放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反对封建统治、提倡民本思想、人人平等、婚姻自由、男女平权等等。

泰州学派重要学者何心隐更加激进,坚决反对封建制度,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号召信徒门人“掀翻天地”,此等言论,岂能被当权者所容忍,所以张居正才杀之。

但毫无疑问,泰州学派的观点,影响了一大批人,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明晚期已悄然掀起,也影响了不少文艺作品的创作。

西游第七回,如来前来捉拿孙悟空。

......悟空说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孙悟空竟然说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这样的惊世骇俗之语,若非泰州学派门人,是写不出的这样的对白的,也写不出大闹天宫这等情节。

在明代这种“君父至上”的年代,对传统文人而言,即使心里想想“皇帝轮流做”这类的话,都是大逆不道,何况还写在书上,何况绝大部分士大夫脑子里,长期在程朱理学的熏陶下,根本连这样的念头都不会产生。

因此,西游成书,它的大闹天宫这种情节,在明代各类思想中,最可能的就是心学泰州学派门人所为,而写作目的,正是用白话小说这种普通劳苦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广为传道!

今天就写到这里,下一次更新,将根据泰州学派、世德堂本上“陈元之序”和“华阳洞天主人”等线索,推演一下可能的西游作者,他究竟是哪路大神。


接上回所讲的,这次把下篇补上。前文中有大量阳明心学的内容,估计会看的有些枯燥,接下来推论百回本作者的过程,则有趣多了。

目前可确定存世最早的西游百回本,出现在明万历二十年,即1592年,此本被称为“世德堂本”,是在日本偶然发现的,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世德堂本上,透露出三个对作者探索非常重要的信息。

第一是有个叫“陈元之”的人在书上写了一段序,“陈元之”此人现在已无从可考,目前推测为出版方“金陵世德堂”之人,他这番序中,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则几乎遗《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

这段话翻译过来:西游这书,不知道是谁写的,有可能是天潢贵胄的王侯所写,有可能是“八公”的徒弟,甚至有可能是帝王自己写的。

目前的研究,认为真正的作者就隐藏在以上三种可能之中,毕竟书是金陵世德堂印的,它知晓作者真实身份的可能性极大,这段话应是出版方的一种暗示。

详细研究这段话,可以发现第一种和第三种说法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说可能为王侯所著,但这事实上不太可能,明代藩王或皇帝亲自写一本小说的可能性极小,写作时间和写作水平两个必要条件都不具备。

那么只剩一种可能,“八公之徒”。

八公是指太宰、太尉、司徒、司马、司空等高官,换在明代来看,是指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比如兵部尚书,就别称大司马。

从前文已经推测,西游百回本应是心学泰州学派的门人所写,再加上“八公之徒”,还得精通释、道、儒三教,那么,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且属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士人有吗?

有!

汤显祖,我国明代著名戏曲艺术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在京观政一年后,分配到南京太常寺,当了个闲官太常博士,一直干到1591年,这八年时间,他有大把时间还有工资可领,有创作条件。金陵世德堂,也正好在南京。

他师从泰州学派大师罗汝芳,乃泰州学派嫡系门人,他科举会试座师余有丁,任内阁大学士,汤显祖是正宗的“八公之徒”。

再有,他别号“清远道人”,法号“寸虚和尚”,本身又是进士,精通佛道儒三家。

更重要的是,汤显祖为戏曲名家,而我们知道,西游记百回本是在元代戏曲剧本《西游记杂剧》基础上成书的。

当时那个时代,如非精研戏曲,是不大可能知道《西杂》这本前朝戏曲剧本的,士大夫们也没那兴趣去了解元剧这种小道,即使知道,也找不到这本书,唯有汤显祖,他担任的“太常寺博士”,本职工作就是管音律,他有很大机会从官方藏书中接触到《西杂》,并真正看到《西杂》原本。

最后,他的座师余有丁,乃是嘉万年间最著名的校书专家,而余有丁和李春芳关系极好,世德堂本中的“华阳洞天主人校”,极有可能是余有丁假托李春芳别号所为。

以上一切都能对的上,那么,《西游记》百回本是否真的是汤显祖所为呢?

个人认为,还是有很大可能的,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算是抛砖引玉吧。

(特别提醒:本本中部分内容为开创性学术观点,转载、引用本文中内容或观点,务必由创作者本人直接同意,并注明转载引用内容出处,版权保护,人人有责)


user avatar   wen-ge-hua-de-xiao-mai-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消极怠工是消极怠工,但是可以把国防部长丢死牢里,可以自己派税吏去刮地皮,哪个君主立宪的皇帝有这么潇洒?


user avatar   ru-yi-jin-d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相关话题

  如何把《西游记》写出《红楼梦》(或反之)的感觉? 
  孩子问:两个孙悟空,是中国的齐天大圣厉害还是日本的卡卡罗特厉害?大人该怎么回答? 
  如何理解《黑神话:悟空》实机演示中的一句话:“人心若是烧没了,修好一座破庙,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唐僧割下自己一块肉吃,会长生不老吗? 
  后人说的红楼梦描写古代生活的真实性有考证根据吗?谁提出的?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如果出现在《七龙珠》里,战斗力是多少? 
  孙悟空的金箍棒有一万三千五百斤,为什么不直接用金箍棒把妖精给压死? 
  孙悟空的金箍棒有一万三千五百斤,为什么不直接用金箍棒把妖精给压死?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五人为什么没有女性角色? 
  86版《西游记》与原著精神相去甚远,它还经典吗? 

前一个讨论
《红楼梦》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下一个讨论
如何以「那日我的夫君带回一位姑娘」开头,写一篇古言文?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