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宝钗对金钏事件的完美处理,却换来无尽的污蔑,是否说明好人不能做,闲事不能管? 第1页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金钏之死跟晴雯之死是有关联的,金钏死的时候,王夫人还会心怀不安。到了晴雯死的时候,直接给点儿钱就打发了,吃斋念佛的王夫人连半点良心不安都没有了。

在金钏死后,王夫人其实除了良心不安,更多的是害怕,因为她也没有应对过这种事情,不知道会不会因此给自己带来恶劣的影响。因此她撒谎

王夫人道:“原是前儿她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撵了她下去。我只说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谁知她气性这么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第32回

而王夫人这种拙劣的谎话薛宝钗不知道吗?其余人不知道吗?大家其实心知肚明,来看薛宝钗怎么回的

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故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贪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她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总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王夫人在整个事件中毫无悔意,极力掩饰,谎话连篇,混淆视听,而薛宝钗在这个事件里,用她纯熟的手法,迅速帮助王夫人安抚人心,而且还用给钱,把自己衣服给金钏的方式帮王夫人圆谎。她越是纯属,越是把活着的人心里的算计拿捏得恰到好处,越是让整个事情各方都满意,也就越是为虎作伥,越是让王夫人无所顾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晴雯之死与薛宝钗有着直接的联系。

假如薛宝钗没有把这件事做得那么“漂亮”,假如王夫人因此饱受非议,猜一猜她之后还会不会把重病的晴雯撵出去?

问主说,薛宝钗的做法完美,那么我不妨跟问主做个假设。问主不妨自己想一想,如果问主自己被人害死了。薛宝钗跑到问主父母面前,跟问主的父母说,你看,人死不能复生,只要你们不起诉,凶手愿意赔偿一千万给你们老两口养老,我也垫上100万。要是起诉的话,官司赢不赢还不一定,就算赢了也就是个过失杀人,最多赔偿个30万。要是XX活着也希望你们老两口日子过得富足是吧……

问主自己想一想,这样的周全问主能不能接受?愿不愿意自己的父母就这么接受了?问主是不是该感激这样的薛宝钗把问主的性命卖了个好价钱?

如果所谓“完美”就是只让活着的人满意,那么这个世界绝不是公平正义的,因为我们无需考虑“死人”的利益,只需权衡“活人”的感受,想象一下这样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看故事,如果只能把自己代入到“得意”者得身上,那么故事是读不懂的。问主只要把自己代入到“金钏”身上,就知道薛宝钗为什么会被“污蔑”了。

金钏多么可怜,大观园那么多人都不把她的性命当回事儿,父母不把她的性命当回事儿,孤苦伶仃的一个女孩子,无依无靠。以死明志被混淆视听变成了一个“糊涂人”。问主大概是从来没有想过薛宝钗这样完美有没有让金钏儿满意吧。问主大概是觉得自己这辈子永远不会变成金钏儿吧。

也许问主真的出身高贵,只是记住《红楼梦》的结局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王夫人也好,薛宝钗也好,贾宝玉也好,他们的结局跟金钏儿其实并无区别。不过也是被人随手收拾得家破人亡,不过也是有人“完美处理”了让其他家族权贵都满意。名门望族尚且如此,问主觉得问主这辈子真的那么安全吗?

我在很多回答里都说过,人最大的困苦就是,“彼时的自己反对今天的自己,富足的自己厌恶贫穷的自己,智慧的自己痛恨无知的自己”佛法都在强调其实人与我并无区别,因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侵害也可看做是我与我之间的相互侵害。

有慧根的人,能够由己推人,而见众生。

无慧根的人,只能由己推己,只见自己。

问主还是要破除我执,多把自己代入到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来看一看这个世界。

毕竟,大概率上,我们都不是书里的才子佳人,不过是抬轿执鞭的走卒贩夫,端茶倒水的丫鬟侍妾。用他们的眼看是非,总不至于偏差太大。

感兴趣的话,布置一个作业:想一想假如你是《笑傲江湖》里华山派第四号人物三弟子梁发,你会怎样看岳不群,令狐冲,宁中则和林平之。梁发的视角肯定跟任盈盈不一样,不妨试一试。


user avatar   shu-qu-geng-wu-jun-a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真是烦透了某些大婆教和婆婆教了。

首先,“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授之事”,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请问提问者怎么品出“袭人爬床”的?我怎么看,这也是“宝玉主动爬袭人床”

怎么,因为袭人是奴婢而宝玉是主子,所以只能是卑贱的奴婢带坏主子?清朝人曹雪芹都没你封建。

再次,有些人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混淆“主人睡丫鬟”和“主人睡通房丫鬟”两件事。丫鬟被睡不等于都能升级为通房,主人也没有义务一定要给个名份才能睡丫头。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不是你们拿来嘲笑花袭人“白白被睡也混不上通房或姨娘”的素材。

丫鬟能不能拒绝?你上帝视角看到宝玉被丫鬟晴雯拒绝了不恼所以觉得可以,那我问你,薛蟠呢?孙绍祖呢?袭人又怎么能判断她身边的宝玉被拒绝以后不会生气发怒。你说晴雯拒绝就没事, 但是袭人没开天眼啊宝贝。

当然,袭人不拒绝宝玉并不是怕宝玉会给他穿小鞋或是暴力对待她,因为她就是发自内心觉得自己应该去满足主人的一切要求。同样,这种奴性是种悲哀。

我就很奇怪了,提问者含沙射影指责袭人目的不纯破坏“规矩”,既然你真心觉得这个规矩如此神圣,你的提问为什么不是“宝玉明知不能睡非钦点通房的丫鬟,为什么还要跟袭人上床”?

不要扯晴雯,不要扯别人,就大声回答为什么你会使用袭人爬床这种措辞,完全没有指责贾宝玉的意思,玩荡妇羞辱玩得开心吗?

厌女厌到这份上没意思。

至于某些回答不断渲染“王夫人知道就打死她了”,以此来指责下位者下贱,就更有意思了。各个觉得自己是凤姐王夫人,殊不知穿越回古代大概率是被夫人病中赶走的晴雯,被卖给戏子的袭人,或者被随意糟蹋的孙绍祖家的丫鬟罢了。

总之,袭人跟宝玉睡觉,是宝玉的主动要求,不是什么袭人爬床。袭人认为奴婢不该拒绝主人的要求,无论是出于那个时代的自我保护还是出于自己的价值观,都是那个时代的丫鬟很正常的想法。不管是你们幻想的王夫人打死跟宝玉睡觉的袭人,还是书里写的王夫人赶走没跟宝玉睡觉但被她认为是狐狸精的晴雯(没错,书里王夫人知道晴雯没跟宝玉睡觉,但是看不顺眼就可以赶走她,那些心心念念强调袭人坏了规矩的人怎么圆?你维护规矩,但放在那个时代,主人发落你不需要讲规矩的),在这种情节里晴雯跟袭人都是被同情的对象,而不是拿来研究“跟主人上床符不符合规矩”或者“丫鬟打扮得漂亮还留指甲还骂小丫鬟符不符合规矩”。

评论关了,行走的清朝人骂不到我。


user avatar   zi-mu-yan-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曹雪芹是古今中外最不流俗的作家。

我们可以想象下,普通小说人物设定:

【正义女主】

仙姿绰约——必然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着装淡雅,不爱施脂粉也美丽动人。

多愁善感——必然是温婉内向型,说话做事温柔不带锋芒,不到迫不得已不会生气发怒。

【反派女二】

雍容华贵——服饰必然艳到极致,喜欢各种富贵的装饰,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

积极入世——性格肯定是活泼热烈型,为人处事积极、很有能量,表面乐呵呵暗地使绊子/或者明着就使坏。

这里坏不坏取决于是否设定反派,也有可能仙女型是反派,玫瑰型是正派,但总有一正一反且人物形象大体如上。无非是淡雅美女/浓艳美女两种刻板印象。而实际上呢?

首先《红楼梦》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女主设定,前期黛玉戏份较多,后期(包括流失的后文)应该是宝钗戏份多,曹公对两位女主都是特别欣赏的态度,并不存在反派设定。其次,仔细看人物设定,完全不是流于世俗那种。

【黛玉】

仙姿绰约——但也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很有生活情趣,收拾屋子&打扮自己都有一套,穿衣打扮并不朴素,美商很高。

多愁善感——但是言辞犀利,爱说笑打趣,有点傲气,性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向,相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很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

【宝钗】

雍容华贵——却并不喜欢富贵装饰,也不爱打扮自己,住的屋子也跟雪洞一般,是真的天然去雕饰。

积极入世——性格并不算外向,不喜欢显山露水表现自己;虽然看起来八面玲珑,但内心很豁达、淡然,是君子范儿。

所以如果按照刻板印象,不好好读原著,get到黛玉宝钗几个关键词就先入为主,很大概率会误解甚至完全搞混两个人设。


user avatar   5836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曹雪芹是古今中外最不流俗的作家。

我们可以想象下,普通小说人物设定:

【正义女主】

仙姿绰约——必然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着装淡雅,不爱施脂粉也美丽动人。

多愁善感——必然是温婉内向型,说话做事温柔不带锋芒,不到迫不得已不会生气发怒。

【反派女二】

雍容华贵——服饰必然艳到极致,喜欢各种富贵的装饰,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

积极入世——性格肯定是活泼热烈型,为人处事积极、很有能量,表面乐呵呵暗地使绊子/或者明着就使坏。

这里坏不坏取决于是否设定反派,也有可能仙女型是反派,玫瑰型是正派,但总有一正一反且人物形象大体如上。无非是淡雅美女/浓艳美女两种刻板印象。而实际上呢?

首先《红楼梦》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女主设定,前期黛玉戏份较多,后期(包括流失的后文)应该是宝钗戏份多,曹公对两位女主都是特别欣赏的态度,并不存在反派设定。其次,仔细看人物设定,完全不是流于世俗那种。

【黛玉】

仙姿绰约——但也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很有生活情趣,收拾屋子&打扮自己都有一套,穿衣打扮并不朴素,美商很高。

多愁善感——但是言辞犀利,爱说笑打趣,有点傲气,性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向,相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很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

【宝钗】

雍容华贵——却并不喜欢富贵装饰,也不爱打扮自己,住的屋子也跟雪洞一般,是真的天然去雕饰。

积极入世——性格并不算外向,不喜欢显山露水表现自己;虽然看起来八面玲珑,但内心很豁达、淡然,是君子范儿。

所以如果按照刻板印象,不好好读原著,get到黛玉宝钗几个关键词就先入为主,很大概率会误解甚至完全搞混两个人设。


user avatar   li-chun-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刘姥姥那段,让人心酸又觉有些温情,

这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来过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意,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巧姐的命运改变起因,是一个比蚂蚱还小的翅膀扇动,狗儿接了丈母娘一起过活,这个事情再小不过,但对于一个封建农村老妇女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

因为对于刘姥姥只生了一个丫头来说,在农村是被同情的对象,这意味老了无人奉养,古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同时,姑娘是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刘姥姥再年老也只能自己苦撑,干到不能动的时候,闺女能得到丈夫许可,伺候娘的临死两天就不错了。

但是刘姥姥成了农村里少有的能摆脱这个命运的人之一 ,女婿愿意接她去一起过日子了 ,一句岂不愿意,让人想象姥姥当时的惊喜。哪怕是因为孙子孙女需要人帮手 ,但通常农村男人是宁可压榨老婆,也不愿意多这么一口饭的,这点来说, 狗儿良心其实已经在农村一般男人之上了 ,最后刘姥姥为了救巧姐付出的钱财,不可能是她一个人就做主,必然也得到了女婿同意的。

有个新家,意味着农村的平日繁重劳累体力活可以分摊一大半,照顾外孙子孙女就行,正因为刘姥姥从此有了新家,日子有了奔头,才会真心为女婿女儿一家操心,卖老脸受嘲笑也要给女儿女婿去贾府打秋风,不然她之前为什么没想起来这个亲戚,因为她不被赡养,和女儿家各过各的,当然不可能贴心贴肺为他们考虑。

红楼梦里这是一个少有的善因通向善果的故事 。有狗儿接刘姥姥过来一起过日子,才有姥姥为了后辈努力发挥余热,攀上贾府大幅度改善了生活,贾府无论是一开始凤姐的二十两,还是后来给的大堆富贵东西和一百两银子,虽然瞧不起但赈济是实在给人家了,才有人家回报以巧姐的解救。

可是如果刘姥姥没有接去和女婿一起过呢,在农村这更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勤劳又聪明的老婆婆只能最后无声的泯灭乡野,死的和其他绝户寡妇一样凄苦贫瘠。试想,农村有几个男人愿意像狗儿那样让丈母娘过来一起住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贾政一个工部员外郎却能给贾雨村应天府尹? 
  同样是不学无术,内围厮混的宝玉和外围厮混的薛蟠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民众和红学家喜欢贬薛蟠抬宝玉? 
  红楼梦中,如果曹雪芹写完,宝黛会有好的结局吗? 
  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贾政? 
  薛姨妈要卖香菱是因为觉得留下来她会挨打受气吗?香菱又为什么不肯走? 
  如何评价陈晓旭版林黛玉? 
  薛姨妈要卖香菱是因为觉得留下来她会挨打受气吗?香菱又为什么不肯走? 
  贾探春如果是个男的 真的能像她说的一样 走出去立一番事业吗?在那个年代,男人立一番事业也不容易吧? 
  如何看待有人不知道「黛玉葬花」这个情节? 
  “金陵十二钗”的排列顺序,有什么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今天知乎不能评论了呀?
下一个讨论
是否应该让孩子超前学习?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