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三省六部制能从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还能一直沿用到清朝末期? 第1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与其说从隋到清因袭未改,不如说从来就没有怎么真的实现过,真实现的是宰相委员会决策+执行机构的二层架构。

见过哪个机构决策、执行和查漏补缺是完全分开的?三省本来就是一个特别理想化的制度,令出中书,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现实中基本上从来没有真的严格执行过。

因为这个制度本来就有问题,既然我发令,你封驳,那么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大家就商量着来呢?皇帝直接建了一个政事堂,让中书门下先讨论完了再发诏书。怕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仆射们太孤独,皇帝又可以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就可以参与讨论——而这个制度在唐初就有了:

贞观八年,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应该是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平章」的字样。到唐高宗时代,三品还是太高了,因为皇帝有时候想越级提拔人,四品五品直接拔擢来参与讨论怎么办?总不能先升官。这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被五代和宋朝所使用的宰相头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这么一个在北宋位极人臣的真宰相的称呼,在唐朝刚刚创立起来的时候,就是如此的卑微。

有了卑微的宰相头衔,那么尊贵的宰相头衔,比如侍中、中书令、尚书仆射等等就渐渐不再授予了——因为太尊贵了,就是给皇帝去台阶。到后来政事堂里面就是一堆平章在讨论国家大事,以及和皇帝沟通,渐渐的这个平章也就变得尊贵了。

无论是唐宋的政事堂、明代的内阁,还是清代的军机处,本质上都是皇帝身边的这个委员会的不同的名字。中国从唐代以来,几乎一直都是委员会治国,三省流于形式,到明代彻底废止。

至于六部,历朝历代的裁剪就更多了。

唐末五代时期,武人当国,枢密使侵夺相权侵夺的厉害。到了宋朝,形成了枢密院和政事堂对掌文武权柄的体制。这个其实和三省六部就有很大区别了,宋代的兵部和枢密院存在分工,枢密院掌握指挥权,是真正的军权;兵部则掌管民兵、厢兵和武器装备的制造等等非战斗序列的事情;还有一个三衙,负责平时禁军的训练,但是只能平常管理,没有指挥调动之权。

在文的一方面,从唐代中期就已经有了三司使,作为国家最高的财务长官,称为「计相」,主管财政,税赋,盐铁专卖,在户部之外,事实上已经把户部尚书的权力侵蚀的差不多了。后来神宗元丰改制,才又废掉了三司,把权力都还给了六部。

所以中国古代的制度基本上都是类似这样的:


user avatar   58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初创期的纠正有人说了,我就想说啥时候三省六部沿用到晚清了?

清朝有哪三省了?明朝有哪三省了?元朝有哪三省?就算是两宋也是反复分合,唐代以后经常遇到名义上三省实际上只是一省。

三省六部制属于权力横切机制,把一件事从决策到执行拆分成若干步骤分工,追根溯源三省制就是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的内外朝延续。从帝国制度开始真正常见历史悠久的是权力纵切机制,把若干权力结构拆分成彼此独立互不隶属的状态。

到明代内外朝就是内阁和六部,清代内阁六部融合固化又成了军机处和内阁六部,一直是内外朝制度的延续,而非三省的延续。严格来说三省运作从来都是问题多多,看起来很美而已,非要套只能说是中书门下省和尚书省之间的分工。


user avatar   jia-gu-wen-88-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是硬说评价的话,就只能说有的教科书和教辅材料偷懒偷的有点过了。

唐制,据《六典》所载是一套整齐的行政管理制度,三省、六部、五监、九寺。《六典》是玄宗时所修。唐代中后期经过多次变故和改革,唐的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动摇。至唐晚期就已经变成了一套灵活的权宜制度。五代及宋也延续这一发展,形成了“官、职、差遣”分离的体系,即经常说的差遣制度。三省六部组织到此时,如依宫崎市定所说已经是“完全解体、只剩下形骸”。

这一体系在北宋元丰年间得到了整理和修补,职事官和差遣重合统一,重新恢复了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御史台、秘书省的组织架构,并将“官、职、差遣”转化为“职事官、寄禄官和职名”。但是,元丰改制并非照抄《六典》,也非完全恢复三省、六部制。枢密院作为本兵之府得到了保留。三省的职官设置、议事规则等与唐前期的三省制也有很大不同。尚书左仆射兼门下,右仆射兼中书,史称“莫能究其分省设官之意”。元祐年间,又恢复三省同奉圣旨的制度,实际上恢复了中书门下制度。这一制度在元祐、崇宁、政和年间继续巩固和维护。南宋时期,行政管理制度也多次改革。高宗时期,因为宋、金战争,行政管理机关予以了省并,进一步恢复了三省政事合一的制度,中书、门下再次正式合并。此外,还罢秘书省,在六部内部合并诸司。所谓二十四司,仅有户部四司得以保留,其余各部多由司兼领多事,有时甚至只剩一司。寺、监机构都曾并入某部,只剩下了五寺、三监,而且多无副官。

南宋初便曾加设权知三省、同知三省,以及权知三省、枢密院等临时官衔。孝宗时,又罢三省长官,复设丞相。至南宋中后期,一些权臣,如韩侂胄、贾似道等人,任平章军国(重)事,实际上已经位列宰相之上。

因此总体而言,宋制即已经不同于唐代之三省、六部制度。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错了,“三省六部制”其实连唐朝前半截都没走完就半途而废了。

说到底,隋朝的“三省六部”和唐朝的“三省六部”不一回事,唐朝的和宋朝的又不一回事,更不用说完全没有了“三省”的明朝和之前的隋唐宋元。甚至就是唐朝本身,高宗年间的和玄宗年间的都不一样。“三省”说的是中央的那个决策机构团体,但三省分管决策、审议、执行这事几乎只存在于账面上,分工制约一事更是完全看皇帝本人心计。唐朝建立没多久就三省变两省,宋朝直接三合一了,金、元、明初只设一省。从宋朝开始,所谓中央政事机构三省,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中书省(尚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的三角戏。六部更是变化多端,隋朝设立之初,六部也就是尚书省下设的执行机构,而国家执行机构除了六部之外还有其他寺监院司,里头太仆、鸿胪、太常寺这种老牌机构甚至到1906年才被废。至于从隋到清期间,不断添设的各种衙门,那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大宋官方养殖单位牛羊司,比如金朝军政总局元帅府,比如元朝宗教事务总局宣政院,比如明朝的六科和清朝的军机处。

所以,这就引出来一个哲学问题: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user avatar   li-yang-k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说三省六部制初创于晋朝都比说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朝靠谱多了。


三省三省,结果没一省是建立于隋朝,这怎么就成初创了呢?

尚书省,初创于汉代,到了魏晋之时基本成型。

尚书令也成为了总览朝政的重要官职。

【魏晋以下,任总机衡,事无大小,咸归令仆。】

门下省,前身是汉代侍中,后来晋朝建立了门下省,后世因袭之。

【秦汉初,置侍中,曾无台省之名。至晋,始置门下省。南北朝皆因之。】

中书省,初创于汉代,又在曹丕之时基本成型。

【魏武帝为魏王,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又其任也。文帝黄初初,改为中书令,又置监,以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右丞孙资为中书令,并掌机密。中书监、令,始於此也。】


所以说到了晋朝时,三省制已经成型了,这时候杨坚还没出生。

至于六部,六部前身是六官,六尚书,六曹。

晋朝尚书省下有六曹,六曹多有变换,不过吏部,五兵,度支,祠部,左民,这五个政府部门已经出现了。

【及晋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曹、而无五兵。咸宁二年,省驾部尚书。四年,省一仆射,又置驾部尚书。太康中,有吏部、殿中及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为六曹尚书,又无驾部、三公、客曹。惠帝世又有右民尚书,止于六曹,不知此时省何曹也。及渡江,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尚书。】

吏部自然是对应吏部,五兵是对应兵部,度支加上左民是对应户部,祠部是对应礼部。

现在六部中的四个已经有了,再说另外两个。

后来北齐继承了北魏的官制,于是设立六尚书,分别是:

【尚书省,置令、仆射,吏部、殿中、祠部、五兵、都官、度支等六尚书。

北齐的度支就包括了晋朝左民的职责,也就是说度支可以单独对应户部了。

然后北齐的都官是对应刑部。

最后北周的冬官对应工部。

好了,六部齐了。

我之前老说杨坚是改良了三省六部制,那么改良了那里?改良的地方就是在于,杨坚把北周的冬官和北齐的吏部、祠部、五兵、都官、度支,两者一融合,六部就出来了。

就是这么一回事,在我看来杨坚改良的功劳,和晋朝对三省六部的贡献也差不多。

不过考虑到杨坚和三省没什么关系,晋朝好歹设置了门下省,可能晋朝在这方面制度贡献比杨坚还强一些呢。


user avatar   chi-ban-zan-san-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六部这个东西嘛,唐宋有三司使,元朝设宣政院,清朝有官制如六部之设的理藩院尚书。

理论上,只要有独立于六部的管理专门事务的高品级衙门,就算是突破了六部之限。

三省更复杂一些。

三省本身就是冗官设计,理论上中书决策、门下查缺、尚书执行,实际上三省长官不可能分的如此细致,只要门下侍中参与决策讨论,那么他和中书令有何区别?

尚书仆射主管执行,决策讨论时真的可以把他踢出去吗?

最后搞来搞去,就搞成了一个议事机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种官职大行其道,中书门下合一、尚书令不授人臣。

非要讲规律,六部侵夺尚书省职权、三省合一才是中枢官制发展的规律,一个决策机关、若干执行机关,决策要集中、执行才分权。封建帝制的元规则是一切权力归皇帝,这是绕不开的。

明朝中央官制和三省可以说毫无关系。

明朝把门下的封驳权拿出来给了一堆七品给事中,实际上就是个走形式。

内阁和司礼监,一个外中书门下、一个内中书门下,尚书省直接就是六部,这怎么能当三省讲?

清朝军机处管一切就不用说了。

三省制的精神早就已经消散了,明朝想拆辅政权都不按隋朝的精神来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天天脸贴脸撕逼啊?还是司礼监掌印和内阁首辅离得远些撕逼吧。




  

相关话题

  请问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屠城只有清朝为人所唾弃,而项羽和朱元璋等人的屠城很少有人提及? 
  秦灭六国,为什么秦君大多贤明,而六国国君大多昏庸? 
  抗战时期当侵华日军的翻译官是什么体验? 
  古代有哪些政权之间存在着面积不小的荒芜隙地? 
  清朝是唯一彻底废除冕服制度的朝代吗? 
  明成祖朱棣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鲁迅活到文革,会被批斗吗? 
  解放战争后大陆是否有一定数量的中产阶级,如果有,持什么态度、起了什么作用? 
  为何提到我国现有领土时常与清朝而非元朝相比? 
  为什么清代历史中满族人大量名叫什么什么阿? 

前一个讨论
梅西的众多纪录中,那个最难被打破?
下一个讨论
古代印度为什么守不住开伯尔山口?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