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学霸都不爱做笔记?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学习的本质是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评价学习能力高低的标准也就是看你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至于你是不是记笔记,跟掌握知识毫无关系。一般来说,知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纯粹记忆型的,这类知识基本上就是死知识,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长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等等。这类知识,只要你能记住,做不做笔记都行。

第二类是记忆+理解型的,这类知识的核心在于理解而不在于记忆。只要你能理解,不记笔记也OK。不理解,记了笔记也没用。

举个我自己身上的例子。前段时间我有点不务正业,和我一个做保险经纪业务的朋友给她的团队成员讲如何快速计算和对比不同保险及理财产品的收益。在这个过程中,我给四五个人都讲过。一开始,我会问每个人一个问题:

假设某款保险产品的收益每20年翻一番,那么在第10年的时候,这个人的收益是多少?

正确的答案不是50%,而是41.4%。至于为什是41.4%而是50%,懂的人一看就懂,根本不需要做笔记。而不懂的人,记下笔记来也不懂。(你也可以想一想,自己能不能一下就看懂为什么是41.4%)

在我讲的人中,只有一个人一开始就明白了这个计算背后的原理,跟我说继续往下讲就可以。另外几个人都是想了十几分钟没想明白,记了很详细的笔记回去再想。当然,最后这些人多看了几遍笔记,也弄明白了。

但是,如果把这个场景还原到课堂上,老师不会给你留时间让你记这么详细的笔记的。学霸听完了老师讲的内容,理解了就过去了;你不理解老师说的内容,记了笔记要反复看,但是你记笔记的时间学霸已经去看其他内容了,你复习笔记的时候学霸已经再看下一章了……这样,你跟学霸之间的差距就越拉越大。甚至会让你有为什么我越努力越追不上别人的感受。

把这个话题延伸一下,为什么用的是同样的教材,北上广的重点高中里学霸遍地走,而一些二三线城市的高中一年也出不了一个清北的学生?这不是因为北上广重点高中的学生智商有多高,而是因为那里有好的老师。好的老师跟普通老师最大的区别是,好的老师可以让你“懂”,而普通的老师只能让你“记住”。

所以,如果你去网上搜所谓的各种在售的“学霸笔记”、“状元笔记”的话,你会发现一个非常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衡水学霸笔记”、“衡水高中笔记”等遍地都是,但你几乎见不到什么“人大附中学霸笔记”、“北京四中学霸笔记”。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人大附中有更好的教师资源,他们可以让学生“理解”教材上的内容,而类似衡水中学等学校却只能让学生“记住”教材上的内容。这导致了,尽管很多二三线甚至县城的高中也频频能出现考上清北的“学霸”,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后,面对更需要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的课程时,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很多人在问的,为什么很多小地方来的人到了清北会有深深地挫败感。从另一方面来说,“衡水学霸笔记”的热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大多数地方的人只能通过类似衡水中学的模式取得一个满意的高考成绩。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个人认为对于那些有标准化教材或者文本的内容,基本上无需同步做笔记。如果你家里有点钱,买个能转文字的好点的录音笔(前提是老师普通话能过关),最后把文稿打印出来在上面做笔记,比起你随堂做笔记的效果还是要好得多的。


user avatar   rq-c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华基科路过......

本质原因:只要理解了基础定义和推导原理,其实并不需要记忆什么东西,开局一个定义,剩下的全靠推。

学习最关键的是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使用规律,而不是死记硬背各种公式定理和花里胡哨的小套路。

不论是解决纸面上的题目还是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拿到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到与之对应的基本概念,再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绝大多数简单和中等难度的问题往往都是一眼就能看出来需要使用的知识范围和具体方法,自然没有什么需要勾勾画画的地方。只有很难的题目,需要做很复杂的变型,或者对考察的内容隐藏得很深,才需要尝试几种具体的方法找到适用的思路。


学习数理科目的关键是理解概念和把握规律,第一步是理解,也就是弄懂“是什么”“什么样”“为什么”,都是很本质的东西,这里面解释说明性质的逻辑链条非常重要,最好的办法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只要脑筋转过弯,当场理解了,基本上就不会忘了。

做笔记通常速度有限,只能记个关键词和框架,不能把老师的原话一句不漏地记下来,少了很多有助于理解的信息。因此笔记只有在已经大致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强化、查漏补缺上比较有用,作为从零开始学习的参考帮助不大,不如上课录音回家去听。

学霸普遍上课前做好了预习,对课程内容基本上懂得差不多了,课上精力也很聚焦,老师的思路完全能跟上,上课等于复习,所以通常不做笔记,偶尔听到没想到的部分可能会标记下作为重点。

尤其是高中的数学和物理化学等理科,学透了之后,每门课程的本质就是就是不到十个公式和定理,一页纸就能写完,真的没什么可背的,重要的还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规律的运用,写一百页也写不完。


为什么学霸课上都能理解,能跟上老师思路,普通同学就不能确保呢?关键在于学霸提前做好了预习。

不是课前翻翻书那种预习,而是按照全靠自学搞定一切的目的自习,顺带把课后题配套习题册都刷掉的那种。

上课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学完全陌生的新知识,而是对已学过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和巩固强化。

我个人不光不做笔记,也错题本也没有。不是不做错题,而是觉得没意义。

做笔记、做错题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理解知识、会解决问题,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形式上按照自己效率高的来即可。

虽然我不做笔记,但是我会自己从零开始推导各种公式定理、画各种非常规的元素周期表、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游戏内容进行YY和应用,瞎编个课程大纲。

错题如果不做会就一直随身带着有空就想想,想明白了找个垃圾箱扔进去。


总之,学习要入脑入心,形式上怎么有效怎么来,很多学霸要么懒要么珍惜时间,就不太搞形式主义的笔记了。


出于不希望刻苦上进的同学浪时间在低效学习上,工作之余写数学和理综全科的学习讲义。

第1季通俗、透彻、全面地讲解基本概念。

第2季结合基本概念用正统的思路和方法易操作可复制地解决90%的题目。

第3季是简单学科思想和一些经典且常用的思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目前第1季数理化生的基础概念详细解读已初步更完,详见我的知乎专栏,正在完善修订后在公众号上发布可以直接打印的PDF,同时同步更新第2季用基础概念解90%的题目。公众号叫做“高中学习助手”,是个蓝底白字的logo,也可以从下面的文章链接点进去。


user avatar   yao-dong-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霸就像一部内存很大的电脑,处理少量信息根本不需要借助外部存储。

这不一定是好事情,因为学霸们终有一天会遇到海量知识,导致内存不足需要借助外部存储,但是他们读写外部存储的技能不够熟练,需要练习。

所以那些内存很大,还同时通过高带宽的IO把信息备份到硬盘的学霸才是最可怕的。


user avatar   mai-wen-xue-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俺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是中学的同学问的。

俺中学也算是半个学霸, 因此俺恬着脸来强答, 蹭些盐值。

为啥说半个呢?

高中厉害的同学还是比较多, 俺也碾压不了上清华北大的同学, 她/他们政治也能考95/100分。 如果俺政治也能考95分,俺就会小人得志了。但性格决定命运,俺政治永远都是 80PLUS, 因此俺命中注定和清北无缘的。




为什么很多学霸都不爱做笔记?

作为半个学霸, 俺不爱做笔记的原因很简单:

当堂能理解的东西, 为什么要做笔记呢。做给谁看呢? 编教科书的人逻辑性和条理性难道不更好?


俺也有一些想不通的问题。


俺最讨厌去图书馆看书, 虽然俺很喜欢去图书馆借书。

俺最讨厌去阶梯教室, 因为有很多无耻的人提前用一本破书或者书包占据了俺心仪的黄金位置。 除非校花或者其他特别吸引人的美女会出现在某个经常去的阶梯教室,否则俺想象不出去阶梯教室的必要性。窃以为宿舍其实是最适合看书的地方, 很多人不知道或者选择不知道。看书的过程中会饿会渴, 这也是为什么图书馆卖饮料和零食的小卖部晚上生意特别好的缘故。

俺总是很迷惑, 难道夹着几本大部头来回宿舍和图书馆或阶梯教室之间能提升知识的留存率? 当然,可能会有研究结果证明看书前步行半公里加上看书后步行半公里能提升知识的留存。宿舍里有所有的参考书,有床有凳还有吃的喝的, 还能把脚抬起来搁在半空中, 让腿部的血液流向大脑。在宿舍还可以随意放屁。这个优点,很多人不敢承认。非得每天负重十多公斤去阶梯教室,俺实在想不通。这走路的时间, 都能完成几份实验报告了。难道要摆架势才算认真学习? 去~~~




为什么很多学霸都不爱做笔记?

作为半个学霸, 俺不爱做笔记的原因很简单:

当堂能理解的东西, 为什么要做笔记呢。做给谁看呢?

俺倒是觉得, 很多人记笔记只不过是在摆架势, 装样子。

但俺以前从来没有对别人透露过自己的这个想法。

还有的人以为座位能影响成绩, 所以特地要坐到第一第二排。俺总是选择最容易溜走或者搞小动作的最后一排。 然而俺排名也从未掉到第三。

俺知道说真话是有代价的。

别人要不以为你装逼, 要不以为你撒谎,

即使你把最真实的感受分享出来。

别人要不以为你装逼, 要不以为你撒谎, 因为他们做不到。

这在中学很普遍, 所以“学霸”们干脆就闭嘴, 编几个大家爱听的。

在大学里就无所谓了, 反正大家都是中学的学霸,比如俺下铺是梅县学霸, 左边是福州学霸,右边是海南学霸, 对面是湖南学霸, 斜对面是潮州学霸。。。。。。

再怎么吹, 牛皮都破不了。

只要大考能过就没事。

所以俺 16 岁就过了六级。 你信吗?


因为六级证书当垃圾扔了, 所以莫得法子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所以就用网上的自测题来自证, )x( 格比较低。 大伙请海涵。




这有个简单的阅读理解在线测试,大家不妨自测一下。


**题外话: 别再把中文书名号《》用在英文歌名、书名以及作品名上了好吗

。。



/////////////////////////////////////////////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十万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俺知乎阅读总量只有 9000万,没跨出一小步 (n<1亿)。盐值低迷(半年了还900+)希望借此长点盐值。


user avatar   niu-dai-68-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实上我上高中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就是学习特别好的同学,是不记笔记的(也包括后来的我)。

我先不讲这背后的理论原因,先讲一下我当时不记笔记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当时班主任说每门课要准备一个笔记本,但是我发现实操根本不行,六个笔记本本身就增加了管理,寻找笔记本的成本,另外,练习册和书那么多,根本就放不下那么多本子,所以后来我决定只用一个本子记笔记,记所有科目,顿时觉得轻松了很多,这件事情也让我逐渐相信,当自己的判断和老师相悖时,至少,要按照自己想的试一下。

再后来,生物老师布置的练习册有两本,一本叫状元之路,一本叫名师对话,老师要求两本都要做,但是我发现这两本练习册里面有很多的重复题目,所以我在这时,想法就又和老师不同了,我认为:在其它科目作业很多的情况下, 这两本练习册只要做一本就够。 为什么呢?就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想法上,就是做重复的题目没什么意义。这一次,我又坚信了自己的想法,于是空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研究数学的圆锥曲线和导数。

我们的数学老师呢,上课基本上是这样的,就是他上课前先备课,准备好一大堆题目,然后上课一道一道讲解,怎么讲解呢?每道题都要完整的抄在黑板上,然后所有同学紧跟着老师,抄题,尤其是最后学统计的那块时候,一道题抄半个黑板,大部分都是废话,全是“故事背景”,但是这个老师就真的全抄了,同学们也认真地一起抄,然后抄完一起做,我保守估计一节课有 40% 的时间在抄题。这一次,我的看法又和同学老师不一样:我认为抄题过程不动脑,对数学水平提升无意义,所以我不抄题,而这个“题”,也正是同学们的“数学笔记”。

正因为如此,同学们的数学笔记都特别厚,每一个学期,都能抄一个大厚本,而自那时开始,我就只关心那些我不会做的题目,或者说,我只抄那些我能从中学到新知识的题目,如果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我绝对不会再浪费这个时间抄它。我一直按照这个操作做,最后高三基本上每次都是 140+,150 也不稀奇,我的高考数学也是 143。

从一开始,化学老师的上课方式我就感到很奇怪,她很唠叨,上课经常讲述她以前的一些,和化学毫无关系的东西,不仅如此,她有很多教学上的坏习惯,比如我们有两个练习册(和生物一样,也是状元之路和名师对话),然后她上课一直让我们翻来翻去的,一会儿让我们翻到名师对话第 XX 页,一会儿又让翻到状元之路 XX 页,最恶习的是她经常记错页数,导致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翻书上。她上课的效率,我保守估计,只有 15% 时间是有效知识传输时间,而这 15% 是对全班来讲的,不一定对你有用,很可能你已经会了,所以很可能最后只有 5% 是对你有用的。所以这时,我又和其他人不一样了:我大部分时间不听这个老师讲,都是自己做题看题目解析,有问题去问我们学校另一个男老师。

对了,我还记得她说过一句话,叫“多做点题总没坏处”,这句话我的看法也和她不一样,我认为她的这句话犯了一个典型的错误,叫“忽略成本只算盈收”,对于学生来讲,你的所有成本就是 时间,而盈收,就是你实际的,做完这些题之后,比起你没做题时候,你的 增量,所以如果你在一些问题上花太多时间,提升太少的话,那它很可能对你是 有害的,因为你完全可以用这个时间干别的给你带来收益更大的事情。

语文更可笑,高三后期每个星期一次模拟考,考完之后呢,有一节课就是老师念成绩,黑板上投影一个大大的 excel 表格,然后老师一个一个地念每个人的成绩,但我告诉你,即便是这样,大部分同学也都是抬着头听老师念,自己什么都不做,我呢?当然不听了,自己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整理思路。

英语更好不哪去,高三的时候其实该讲的知识已经讲的差不多了,但是老师经常考一些同学,就让这个同学站起来,考他,关键是这个时候大部分同学也不做自己的,就僵在那里,什么都不干。我呢?当然还是在做自己的。

我上面说的所有判断,需要智商吗?完全不需要,所有人都能理解,但是终归像我那么做的,也只是少数。

有的人总喜欢产生依赖情绪,依赖老师,依赖群体,所以跟着老师走自己什么都不管就好了,于是自己变得没有主见,没有安排,逐渐丧失了学习本来的样子。

学习首先是个脑力劳动,有的人竟然能给你搞成体力劳动,我真的是服了。

事实上我不应该是少数,我本应该是大多数,因为我的做法,一点都不奇怪,正是学习本来的样子。学习本来的样子自己给自己做规划,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把知识学好,这是唯一目的,拒绝作秀,实事求是。

我最讨厌的就是不讲逻辑,凭空说出一句所谓的“道理”,你一问他为什么,他还说你钻牛角尖,什么“记单词就要自己查纸质字典”,“只要跟着我走考试不会低于80”,毫无道理,一句话说出来,让人无语。

我从来都不是什么智商高的人,反应总是比别人慢半拍,但至少,我没有做一个思维懒惰,行动勤奋,自欺欺人,盲目跟风的人。

就这样。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时候,一个人能观察到的个例没什么意义。

也没道理可讲。

我上高中时候,我同桌小明是个很勤奋的学霸,笔记特别认真,预习复习习题集刷的都非常多。

我呢,数学物理从不记笔记,作业糊弄每天早晨抄同桌的交,上课睡觉。

然后数理化考试模拟考奥赛考小明永远考不过我。

每次小明问我你咋学的,我就跟他说,这玩意啊,定理理解了之后,全靠推,刷题没啥用。

后来有天小明跟我急了。差点断交。

他头天晚上跑到我家楼下偷看,发现我午夜2点还在窗边开着灯刷题。。。

以前小明一直自卑以为自己智商不好。。。

怪我怪我。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笔记的目的是归纳或者记忆关键词。

初中高中需要归纳或记忆的关键词太少,只用脑袋也能过得去。

当你遇上全是干货、关键词的书或典籍,你就知道笔记有多么重要了。因为脑袋真的不够用。

比如,

南公的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小言黄帝内经。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命题不能说是错,但是有很大的误导性。因为如果题主的观察不考虑其他方面,那么无论观测到什么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想看结论的直接跳转两个分割线后面:


题主是通过观察,对下面的式子进行了人肉回归:

等式左边为是否是学霸,1为是,0为不是,公式右边第一项为常数,第二项为是否作笔记,是为1,不是为0,然后第三项为随机的扰动,可以看作是与学霸本身无关的其他无法观测的变量。i 为题主观测到的样本数量。然后题主声明,参数 负显著。


如果这是一个随机试验,那么没有问题,也就是说,假如试验中的每个人随机的选择记或者不记,然后共同学习,然后发现成为学霸的人里面,不记的多一些。那么说学霸不爱做笔记,还是挺有说服力的。但是问题在于,是否记笔记是自发的选择, 是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习惯决定的,这个时候就有问题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比如说,注意力是否受到记笔记影响,这方面个人差异很大,但是是无法观测到又同时显著的影响记笔记的动机。所以真实的情况是:

和之前的式子相比, , 所以之前的回归方程式就不满足正交条件,存在内生问题,人肉回归出来的负显著是不一致的估计,不作数。


直觉上来理解也很简单,因为题主想考察的是其他条件不变,单纯的记笔记本身对成为学霸是不是有促进作用;但是因为有些人记笔记会干扰自己听讲,所以尽管他们知道如果自己能保持注意力的情况下记笔记是有好处的,但是也忍痛割爱不记了,这种忍痛割爱并不是因为记笔记本身不好,而是因为记笔记导致了注意力的分散。


以上关于注意力和记笔记的互动只是一个例子,别小看记笔记本身,这可是一个非常策略性的行为。比如,我以前上学的时候从来不记笔记,也从来不在书上写写划划,包括学习过的教科书,看过的学术杂志,都是和新的一样。我这么做是出于两点:

  1. 读书的时候,我记笔记的速度和字体的美观程度远不是同学中最高最好的,所以即便是没有PPT,与其课后去读自己的笔记,还不如上课好好听,下课去搭笔记记的好的同学的便车——也就是复印。因为总有一些人是比我更擅长记笔记的。
  2. 我只要看到本来打印的很规整的铅字被手写体所『玷污』,就会觉得非常不协调,进而影响继续读下去的心情。所以我读书从来不在书上写写划划,如果想要计算,会用单独的白纸。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记笔记的策略性和内生性。表面上看,不记笔记似乎对学习有帮助,两者的关联是负向的;但是如果控制了搭便车的可能性,比如让我一个人听课,那么我还是会记的,因为没有第二个人能够让我去搭便车了;这个时候就看出真实的关联是正向的。


作为一个旁证,在一对一的会议中,上下级之间或者同僚之间进行公事的信息沟通和传递,我还很少见到不拿着记录工具(电脑、纸笔,iPad等)。因为这种情况下,完全靠大脑确实很容易漏掉一些事情。


总的来说,不讨论其他的变量,单纯的把是否记笔记和是否为学霸,学习效率是否更高联系起来是没有意义的。计量经济学的套路确实很深,有的时候会有误导性,但是不用计量,靠单纯的观察往往是抓不住真正的关联的。


user avatar   richard-xu-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听说学霸不爱记笔记?

这是我大一做的速记,上学期16万字,下学期18万字。

《西方文明》的速记后来彭教授拿去出书了:西方思想史导论 (豆瓣)

后记里有我……


说回正题:


我个人属于爱做笔记的那一派,虽然有时候也会陷入“抄PPT”的困境,但是首先抄一遍也未尝是坏事;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做笔记更重要的是记录老师口头说了而没有写下来的东西。事实上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些课的课件可能提前发了,或者是有教科书我也提前看了,但是听了课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究其原因是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他会提供一些帮助理解的手段,这些手段往往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或者这些手段具体到每个个体上所形成的文字表达是不同的。

我现在偶尔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同学过来问我问题,我说“唉这个课上不是讲了吗?”,事实上可能教授课上并没有这么讲,但是我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了教授的意思之后记了下来。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上面搬出来的速记稿就是犯了典型的“记笔记不分重点”的错误,但是我认为恰恰相反:

其一,我毕竟不是专业速记员,不可能教授说的每一句话都完完整整标点符号都不差地写进去(虽然《中国文明》的笔记我是全程录音的,但是总有听不清的部分嘛),所以很多时候都需要结合上下文,用尽可能精炼的文字把教授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有很强的选择性了。

其二,我在做记录的当天会把速记内容发在人人日志上,但是随后都会花时间把所有内容都校对一遍,特别是有些课上教授其实随口说而说错的内容,或者是随口一提因而我可能只把发音记了下来的内容,这些在事后的校对过程中都让我有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事实上即使重新把整个内容读一遍,也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

其三,速记本身是一个很强的信号:这说明你很重视这门课。我为了完成完整的速记,根本就不敢翘课,全程也基本没有开小差,即使是《中国文明》课我决定全程录音,我也会在课上记录下尽可能多的内容(之所以会录音主要是因为《中国文明》课上的文言文严重影响了记录速度……)。当你重视一门课的时候,自然也更容易学好这门课。

这三点同样适用于记笔记:有选择地记笔记能帮助理解,事后回顾笔记能温故知新,记笔记这件事表达了重视课程的态度。


写完看看还是有点跑题,就这样吧= =

说实话,和普拉斯学长的观察相反,我回想了一下,周围大部分堪称学霸的人,反而都有很好的记笔记的习惯……


user avatar   wang-hui-17-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做笔记是真的没有任何卵用……我多少算是一个学霸,我简单说说


老师讲课,大家都在听,这是背景


老师讲的时候

我要做的事情是把老师说的内容包括废话之类的一切信息,尽快的用脑子消化一下、过一下,并且要保持紧密跟进注意不能掉队

哪怕只有两三成的转化率也无所谓,起码我听了能大概知道有点儿啥

最差,你就听进去几个关键词,也算回事儿~

但是一般来说我能做到转化率六成以上

当然,我也能知道转化失败的那几成又有点什么,然后放学回家专门针对性的补一下就行


而你哪顾得上过脑子,你忙着跟那儿埋着头往笔记本上誊呢~

对于这种人我特想说一句:你又不是码农打键盘,你这是跟这练指尖记忆呢?

然后你放学回家了,拿着一个笔记本开始从头学?你夜里下了自习基本11点

然后就算你补知识的效率是和上课一比一,白天8节课的知识量,您慢慢夜里对着笔记本从头琢磨去吧~

而且说真的补知识效率按一比一说已经算高了

毕竟如果你能做到自学比上课效率还好,那你上个屁的学啊?休学在家里念得了


看出区别没?

区别是我在用脑子听课,而你在用手听课

如果这两者效率一样,那就没天理了


再说做教辅:

我看到一个题

我会想它怎么做,实在解决不了,我看一下解析,然后反推回来算一遍

接着自己换几个数值再套算一遍,看能不能合的回去,这一套流程走完,基本就懂了……

而很多人他是这样:看到一个题,不会,想不到,然后翻到解析

到这里的时候,我们的流程还是一样的

但是分歧在于,他看到解析后,第一思维是愉快的把书上的答案誊写到笔记本上,等他誊上去了,他就开心的去下一题了


又是这样,我在用脑子思考问题,您在用手抄问题……

这效率能一样?一样那才是有鬼了……


复习,划重点


像我这种日常用脑子的人,还是那句话,我不可能全部知道,但是我大概能知道六七成

临考试了,我在差下的那三四成里稍微补补

哪怕我睡觉懒得看了,我也不怕保不住那原本的六七成。

我好像还真就这么干,每次考试之前就热爱睡觉,家里喊我复习,我就说用不着还不如养养精神。


而日常用手的兄弟, 他笔记本上大概记了六七成,但是他脑子里估计连两成的货都没。

当然这时候他一样习惯用手解决问题,他能用荧光笔把一本书涂满红的蓝的黄的。

然后涂完,他就以为自己好像会了

也有可能他突然才觉得自己啥都不会,于是决定当晚要准备熬夜背了~


要上战场了,我是没有坦克航母,但是平时听进耳朵里的那六七成,好赖也能当个枪或者炮用

而你,这两天临时跟家里对着图纸开始焊物件儿,硬是做了个烧火棍出来,但是质量能不能保证只有天知道

别人是瞄准敌人打,您是指望敌人撞你的子弹,那你说我们的结果凭什么一样?



说真的,学习这种事儿

我认为你就是宁愿拿着课本朗读十遍

也不要蒙着脑袋跟那儿埋着头做笔记……


嘴和心是连着的,但是手和心是真不连着。


正常人做笔记时候,其实心里想的基本就是:还差这两句,马上~写在这里……快写完了,写完了……

这个过程里,你会想起知识?不存在的……

仔细反思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读书生涯从没做过笔记,包括我们老师也明令禁止做笔记这种事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做笔记好好听课,不然小心我给你撕了~


笔记这玩意儿

如果我要做的特别详细,那我不如买本教辅对着看,人家毕竟专业的,我那笔记咋可能做的过人家。

如果我要做的简陋,那有个屁用,指不定到时候我看了我都想不起来这说的是啥,还不如直接带着问题翻教科书。

纯属劳神费力,有些时间还不如多背一下古文来的实在。

实在没事儿干,打把红警起码我还能得到快乐


还有

我想说这种回答真不用收藏

你收藏还不如来杠两句记得深……


那种写了本上就一万年不看的人,估计大家都没少见


再说一个,看到很多人说xmind这些,个人感觉这个真的作用不大


我后来工作之后做项目带团队经常用这个东西

但是我用他的情景是这样的:我从0开始立项,我面对的是未知,所以我想到什么先记录,我也只能先记录,然后最后在做关联。

定稿之后,其实那个图就是一张目录结构,大家看了就知道我们项目都有点什么内容,其余具体的细节都有对应的细化执行方案文档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你翻开课本的第一页它就是目录,你记录半天,耗费心思,结果最后又做了一个目录,你觉得意义是什么?意义是你背会了目录?


我觉得就是不要搞这些虚头巴脑的方法,这些方法可能会让你自我感动,会让你觉得哇我这图画的真的棒,但实际上我觉得就是挺浪费时间。


包括做规划表也一样,我过很多学渣就爱干这事儿,把计划排的特别满,这个小时做什么那个小时做什么

猛一看真是一个有条理的人啊,但实际上一点意义没有

影响你充实自己的唯一一个点就是自制力而不是其他

你没自制力,你就去练自制力,骗自己没用

你想想,每天盯着那个破进度表,跟应差似的,指不定从拿起书第一分钟就开始计时:离两小时的英语时间还剩1小时59分钟...1小时58分钟。然后英语时间过了,拿起数学书继续计时:离午休还剩1小时59分钟...1小时58分钟。

然后你看,你就把这个进度表搞成你的枷锁了

你还不如撕了想干啥干啥,等无聊了拿起书看两眼来的实在,起码咱心里不憋屈不是?


还有,题目中提到阅读理解,我姑且认为是英语吧,我就再说几句

我认为,英语的学习,一方面是背单词背释义,总不能我说句how are you,然后你以为我再说怎么是你,这就不对了

在单词这块儿没问题时候,那更重要的其实是语感

语感这东西怎么说,我当年提升方法主要是两种:

一是看一些英语读物,二是看一些电影

有一定单词量的时候,我再看这些东西的时候不会去注意他的每一个单词,我遇到某个单词不会我也不去翻译,就是继续往下,最后在猜猜这个不会的大概是什么意思。

这样给我带来的一个思维的变化,就是我会跳出某个单词的桎梏,将注意力放在整个句子上,这样就会更加注意到它整个句式给我的感觉

当这种感觉有了,后面做英语就很简单

很多时候根本不用考虑语法,就是很直观的那种我就觉得这样不对,就是感觉不舒服,在我眼里错误答案就像是我感觉不对和我不对感觉这种差距这么明显。


能做到这个份上,在看阅读理解其实就很简单,如果设想一下自己是里面的某个人,那就跟聊天一样,我跟人聊天我还至于勾勾画画一直记录我说啥他说啥了么?至于说完转头就忘了么?又不是二锅头喝多了


最后,这篇文其实就是

你觉得有用,那就有用

你觉得没用,那也聊胜于无

没必要专门来提醒我人和人不一样……


学习这种事儿本身就因人而异,不可能有真理。如果能有真理,那人人都是清北生

例如说有那种爱走神的,人在教室心不定下一秒就去网吧或者王者荣耀了~

那这种人你只能喊尤里过来教他,别人是搞不定。


又例如说还有那种记性非常差的,一个单词他抄40遍甚至80遍,完事儿过两天依然忘的一干二净

这种人你更没办法,你除非买叮当猫的记忆面包给他吃


所以说,找准自己的位置,能过滤出哪些信息你该吸收而哪些信息对你没用,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那么,这回答我写

但是筛选,还是得您自己来,别人是真帮不了




        

相关话题

  如何系统、科学地自学编程知识? 
  如何看待学习到后期疲软无力? 
  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暂时下线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 App ,将产生哪些作用? 
  上哪找高质量电子书? 
  都已经读研了,却突然学不进去了,只想写小说怎么办? 
  你所见到过的学习最勤奋的人的故事是什么? 
  如何在考研时每天保持十小时以上高效学习? 
  一个人最高级的自律是什么? 
  如何看待王源为人民日报的撰文又被选为九年级阅读理解的文章? 
  画画是从现在初三开始,还是等到上大学再努力? 

前一个讨论
「屠夫和大夫约好每天相互叫对方起床,死后屠夫升天,大夫下地狱。」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
下一个讨论
高二女生穿汉服到学校被班主任责难该怎么办?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