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北京大学申请补录河南省被退档考生的决定?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很好奇,北京大学为什么可以作出这样的操作: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向北京大学投出“国家专项计划”理工类第一志愿8人档案,双方招生办公室经过充分沟通,在录取系统中进行正常交互手续后对第7名、第8名考生予以退档

上述表述来自北京大学的官方回应,然而,北京大学和河南招生办公室经过「充分沟通」就能进行退档吗?

国家专项计划的录取程序,依据的是《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教学〔2012〕2号),该《通知》对于提档程序表述如下:

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考试。专项计划实行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本科计划在本科提前批结束后、本科一批开始前进行投档录取,高职计划在本科批次结束后、高职批次开始前进行投档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有关省级招办按照高校专项计划120%的比例投档,高校在提档线上依据考生投档总分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

根据上述规定,省招办在进行投档后,高校应当「依据考生投档总分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该通知并未提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退档。

行政法有一重要原则,叫做「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一点和私法的「法无禁止即许可」形成区别。公办大学的录取工作,受行政法约束,如果法律没有明确授权大学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突破「依据考生投档总分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对程序进行退档操作,那么就不得在此情况下进行退档。

有回答提到,教育部规定的退档理由包含「分数偏低」,然而国家专项既然已经有特殊规定,那么适用优先级应当高于普通规定。更何况,宪法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教育部赋予其以主观的「分数偏低」作为退档理由的裁量权,合宪性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这条规则在现实中几乎没有得到过适用,且北大官方声明也承认了录取存在违规行为,已经对该事件的性质做出了定论,义愤填膺的校友们大可不必高喊「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更何况,就拿教育部自身的规定来看,根据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9】3号):

(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一批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录取批次的有关省份,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批次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不低于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高校同批次内生源不足时,不得将未完成的专项计划调整为普通计划,应通过多次公开征集志愿方式录取或调整至有合格生源的省份录取。经征集志愿仍未完成的计划,应适当降分录取。

可见,教育部本身最新的规定,也要求国家专项应「降分录取」以满足未完成的计划,这就与普通性的规定允许退档低分考生相违背。2019《通知》规定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已经对何者为可接受的分数做出了解释。

另外,北大的官方回应提到:

完成退档手续后,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向北京大学投出“国家专项计划”理工类第二志愿2人(考分均为671分)档案,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予以录取

与上面相类似,对于跳过第一志愿第七、第八名,直接录取第二志愿中所谓「高分考生」的操作,同样超越了国家专项计划相关法规的授权范围,其合法性值得商榷。

程序正义的问题,估计很多人都会提及,这篇回答点出以上两点后,就不再赘述了。大学之大这些道理,也是陈词滥调。如果要发表什么感想的话,那就是

第一志愿第七名的考生,真是今年最大锦鲤。在之前的讨论中,恐怕大家都不知道,除了 536 分的被退档考生之外,还有一名 542 分的考生也被退档,这次一并得到了补录。第八名考生吸收了一吨的舆论压力,经过了大喜大悲的煎熬,所引发的舆论监督,也将第七名考生送进了北大。

不知两人在燕园相见,又是怎样一番感慨?

希望你们都能度过充实的大学四年,用自己的努力,推翻「极可能被退学」的标签。

最后,一点个人的想法:

我特别好奇为啥好多北大的人在说这两位同学配不配上北大的问题。分数低的不配,难道分数高的就配吗? 用一套规则来分配稀缺资源,本身就不是配不配的问题,而是符不符合既定规则的问题。分数只是规则下一个做出区分的方式,本身没有正义性可言。

另外,看到北大树洞上,有人在人肉这两位考生的名字,甚至有极端的声音表示,如果当他们的助教会挂掉他们。(有评论说,原话是如果他们不行就挂掉。问题是,)

这两位年轻的朋友,很遗憾你们即将面对这样的恶意。但不要低头,老天爷赏了这碗饭,就要捧起来好好的多吃几口!


user avatar   yu-zhou-zhong-de-hui-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大学生,不吐不快。

总体态度:北大此次毫无异议地犯了错误。我可以理解北大招生组想要招入高分考生的心理,但这种退档的极端做法实在显得格局过窄。招生组看不到这种行为背后所映射的整个学校的阶级立场,也看不到这种行为对大众所认同的高考程序正义的打击,其视野之狭隘令我震惊。北大到底留了一些什么水平的人在学校工作?!!

退档理由:这是整个事件中最令人恼怒的部分。那些几乎不来上课的留学生不会被退学,“翟天临”之流不会被退学,这个530分的考生就被认定会被退学?上述的这些人参加河南高考能过一本线吗?退档理由里“对你好”的态度包含了太多虚伪与轻视,更令我心寒的是从之后校内部分人士的反应来看,一些北大人深入骨髓的傲慢是他们自己都不曾察觉到的。

高分即公平:不少声音认为录取分数高者是高考中最大的公平,我完全不能接受这种在我看来很偏执的想法。分数只是分配资源的一个手段,任何分配手段都只是一种单一的标准而已,都有它的局限性。具体到高考分数上,仅以分数论高低,就会不利于教育资源落后的贫困地区考生。让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教育条件的考生比分数,就好似拳击比赛不分重量级,这就是真的公平吗?国家设立专项计划,其目的就在于打破只靠分数录取的弊病,给落后地区的考生更多机会,此时再提分数的公平性无疑是开倒车。至于在专项计划考生的内部是不是应该以分数分高下,应该,但此事件有它的特殊性,即顺序志愿。

顺序志愿:顺序志愿当然不合理,这种落后的制度仍未消失是造成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但是它并不能为北大的行为正名。在顺序志愿下,把北大填在第一志愿是高风险高收益,未把北大填在第一志愿是低风险低收益,如何填报志愿是个人的选择,理应由个人承担后果。顺序志愿的不合理在于它为考生创造了本来可以避免的风险,它的公平性在我看来没有任何问题。把北大报在第二志愿,意味着要么这名考生不愿为了进入北大的心愿而承担更高的风险,要么他认为有其他的学校要高于北大,若这两类考生考取高分依然能先于一志愿为北大的考生进校,那么我觉得北大对不起那些在此规则下愿意为北大梦背水一战的勇士,这未尝不是一种不公!

树洞揭发者:这个某种意义上的“告密者”确实做错了事,为了寻求认同而把树洞中一部分极端言论传到网上,没有想到网民并不会把部分学生的恶言恶语局限于其自身,而势必会对整个北大做出指责。可是这位同学再错,也错不过那些在树洞内说出污言秽语和人身攻击的北大学生。树洞言论发酵后,许多北大学生把矛头直指此所谓“告密者”,表示树洞只是北大人负面情绪的释放地,相当于一个“垃圾桶”,代表不了北大,不应被公之于众,网民也不能翻看北大的“垃圾桶”就认为北大是脏的。这种荒谬的言论简直令人喷饭!内部有污浊阴暗的想法,不给外人看,而在表面上维持自己理想主义化身的美好形象,这种道貌岸然的北大竟然有这么多北大学子表示支持和拥护,我不能接受。我希望我的母校是表里如一的,是个真君子,而非伪善者。北大作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北大,是理应暴露在公众面前,去与社会对话,跟上社会时代,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引领或左右社会时代的,而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成为一个代表着单一立场的个体,成为内部人士标榜自己的一个标签,那样的北大不配如今的地位。

北大学生的反应:整个事件中最让我震惊的地方就是北大学生的反应,我曾认为北大学生相比其他群体有更多理性思考的能力和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可从此事件来看我错了。北大学生与他们口中的网络“暴民”、“喷子”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有的只是立场的不同。北大的“学霸”们对两个河南低分考生的出现如此忿忿不平,是在于他们认为“低分”考生没有付出他们曾付出的代价就享受了与之同等的收益,这触发了他们把“蛋糕”分配给外人的巨大焦虑。为何整个事件中,很少有指责河南低分考生者拿出其他以“旁门左道”进入北大的学生与之类比,为何他们大多对前者的出现义愤填膺,而对后者缄默不语,因为后者来自他们向往的阶层,为学校带来金钱,为他们带来人脉,不仅是分蛋糕,还能助力把蛋糕做大,仅此而已。面对外界对北大的指责,部分北大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护校,好多人对外界对北大的无端指责顿足捶胸,哀叹不已,构成了一出仿佛大型粉丝追星现场的奇观。北大的美名对他们实在是太重要了,北大背上骂名,他们身上最引以为傲的特质就被玷污了。这些人护校的积极程度远甚于护党护国的程度,因为作为党和国家的一份子不能让他们攀附上某种与众不同的价值,不能帮助他们完成自我肯定,而作为北大的一份子可以,仅此而已。

最后,表达一下某些校内人士对母校受到所谓“深深的伤害”的恶心。自己用运用傲慢的退档理由,还在树洞内公然发表针对两位河南考生的攻击性言论,被网民骂几句还委屈上了,真是可耻。网络上自然是有不少不理性的声音,但北大做错事就是会被放大,它承受的是它的位置所应该承受的。想要不被伤害,就别再说自己是世界一流大学,别总标榜“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别再吹嘘北大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退化成一个普通大学后,自然没人骂你。

这件事情最让我欣慰的就是北大最终认错了。我的母校还是值得我骄傲的,至少它没有校内的那些精英那般表里不一,那般脆弱不堪。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大原来管招生的好像是孔庆东,现在应该早就换人了。

如果孔庆东在,再怎么糊涂,也不会如此出尔反尔,自己定的规则自己打脸。

如今这位管招生的也许不是糊涂,就是如很多公知一样的逻辑套路——有利于我的规则,我就吹捧,不利于我的(哪怕是我自己制定的)我分分钟翻脸不认账。

这就是所谓粗糙的利己主义者吧。

决不能把国家交给这帮人!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表达,你们看清了精英教育下北大所培养的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嘴脸了吗?看到了北大树洞里一个人说的恶臭的网民什麽时候下地狱吗?他们俨然觉得自己是精英阶层的守门员,低贱者不得入内,他们希望阶级的藩篱驻扎地越高越好,那些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稀缺的地方就活该世世代代被囚禁在社会的底层,供他们观赏,作为猎奇的对象,时不时地言语侮辱一番,凭你这垃圾也想进入我们的圈子?我很失望,行吧,我不是top2,似乎TM连失望的资格都没有。突然我有点理解毛主席生平对知识分子的极度反感了,(不包括技术分子,理工科等),fuck!


user avatar   wu-wei-chen-3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大退档事件评论

【注意:本回答拒绝刊载,请各位读者不要将其转发到其他平台】

2019年8月11日,北京大学发表公告,将此前在河南省国家专项中被退档的两位考生予以补录处理,由此对8月6日以来引发巨大风波的北大河南退档事件给了一个交代。此事发酵以来,引发关注无数,互联网上针对于北大的各种质疑、批评甚至谩骂声不绝于耳,使北大再一次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身为北京大学招生工作者,我一直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尽力寻求真相,并试图做出自己的判断。如今,北大官方已经给出了回应,我也可以——并且自认为有义务——以个人的身份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在经历了漫长的调查和思考后,我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北大的退档操作本身,完全符合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原则;整个事件中,北大是唯一的行善者,也是唯一的受害者。

这一结论,我相信违反大多数人的直觉。也许读者会认为,我是因为自己的身份,才做出了偏颇的判断。但是,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在我的本科四年中,我向来是一位直言不讳的批评者;对于北大存在的各种问题,无论是内部人士才知晓的具体情况,还是引发外界关注的舆情事件,我的批评向来是直接的,很多时候还是很尖锐的。我向来认为,一件事情的是非曲直,不会因为其主体的变化而变化。我对北大的热爱,既表现在我对其声誉的捍卫、对其建设的参与,也表现在我对其缺点和问题的批评上。因此,我在这里写下这些话,唯一的原因是:我真诚地相信我的母校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是正确的。以下我将分条阐述我的观点。但在具体讨论开始之前,我必须首先强调,招生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规则之繁多、细节之精微,利害关系之复杂,远非外人所能想象;哪怕是我本人,作为已经在招生战线上工作了四年的老兵,对于这一具体问题仍然要细致了解才敢做出评价。网上的大多数讨论者,既不了解招生工作的一般形式,也不了解这一事件的具体情况,所做出的判断和评论,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准确和中肯。

问题1:北大的退档操作是否符合程序正义?

一言以蔽之:符合。这一点也许出乎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的意料。首先,根据规定,高校有权将总分达到分数线的考生退档处理,这就是高校招生自主权在我国高考招生体制下的体现。本科普通批次的录取和此次事件所涉及的国家专项都是如此。这其实意味着,仅从程序上讲,高校有权退档任何一位达线考生。并且,在教育部明确的62种退档原因中,“总分偏低”是一条明文规定的原因,且与“总分不达线”相区别。另外,按照北京大学官方通告,退档空余的两个名额,也分配给了同省国家专项考生,符合国家专项招生要求。综上所述,北大退档低分考生的操作,完全是符合流程、有章可循的,完全处于高校招生的自由裁量权之内。网络上关于北大违背招生规则的批评,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这种批评的出现,也是有原因的:在高校招生的实际操作中,除极少数情况外(如考生身体状况不符合要求,或者报考专业全部满额且不服从调剂),退档的情况一般不会发生,特别是以“总分偏低”为理由的退档,更是极为罕见,哪怕是参加了四年招生工作的我,也是在这次事件中才了解到退档操作的合理性。因此,这就引发了第二个问题:

问题2:北大的退档操作是否符合实体正义?

一种行为符合规则(规章制度、法律、宪法),或者说是正当权利(或权力)的行使,并不能代表其本身是符合正义的。就这一问题而言,虽然退档是北大的正当权力,但退档的正当与否,还要看北大给出的退档理由是否足够充分。

在一张广为流传的截图中,北大给出的退档理由是,该生高考成绩过低,如果录取,本科期间将会有极大的学习压力,甚至可能被退学。正是这句话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公众普遍认为,这一说法难以成立,且不应作为退档的理由出现。作为参考,北大今年在河南的本科一批次录取分数线在680分左右,哪怕是国家专项录取的第6名,也有667分;诚然,高考成绩仅为542和538分的同学,确实显得实力不足,其在高手云集的北大本科学习时,所面临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本科学习与高中学习有不同之处,仅凭高考成绩的差距,也不能断定考生入校后一定会在学习中掉队,设若两人发奋图强,找到了学习诀窍,取得不错甚至优异的成绩也并非没有可能;而且“可能退学”这一原因,也确实不是退档的充分理由。如果仅从这一条看来,先把考生录取进来,至于退学与否视其本科期间学习表现,以实践来检验无疑是更加合适的。不给他们这一机会,而是直接退档不予录取,确实显得武断而傲慢。当然,网络上对此的一些批评,也确实过于偏激,认定低分考生在北大学习吃力,至少是一个合理的推测。有人批评称,清华拒绝过华罗庚,巴黎音乐学院拒绝过冼星海,事后都被证明是错误;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无人能够预计华罗庚和冼星海此后的发展,高校的录取工作,只能凭借考生在报考当时的表现来做判断,以“事后诸葛亮”式的上帝视角对高校而言加以指责,无疑也是一种不公平;还有批评称北大如此说法,是对自身教学实力的否定,这也是站不住脚的。北大的教学方式,就是为学习能力最强的极少数学生设定的,这是北大的整体生源质量所决定的最佳安排,不可能因为一两个考生而改变。毫无疑问,这种模式绝不适合所有人,但这不代表北大教学质量的不佳。

但总而言之,北大在系统中给出的退档理由,确实不是一个充足的理由。问题在于:北大退档这两位考生的真实理由,真的是它在系统中给出的这个理由吗?

从北大的官方通告中,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北大退档第一志愿填报北大的542分和536分的两位考生,是为了录取第二志愿填报北大的两位671分的考生。大多数人都对这一事实缺乏了解。对此,有人认为,北大是为了“让分数线好看一些”才录取了两位高分考生。此事发酵之初,我也是这样判断的,四年之间亲眼目睹了两校为了分数线的进退争得面红耳赤的经历,使我不得不产生这样的联想。但是,经过我的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是:由于国家专项的分数线与本科一批次分数线无关,且一般不对外公布,所以国家专项分数线的高低并非两校争夺的重点。由此观之,没有理由认为北大是出于招生指标的目的采取了退档操作。当然,我在这里仍然要强调:招生工作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指标服务,将招生指标置于原则规矩和考生前途之上,任何时候都是招生工作最大的失败和耻辱。

由此,问题最终转化为:为了录取两个第二志愿671分的考生,而退档两位542分和538分的考生,是不是一种正当的行为?

从表面上看,这一行为是北大运用其自身的退档权力,人为改变了河南省国家专项的顺序志愿原则。如果仅从这个角度判断,北大的退档行为是对招生规则的实质违背,确实是不正当的。但是,这一案例确实有其极端特殊性,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在前文提到过,高校实际上拥有无条件的退档权力。这种权力事实上极少被使用,也被广泛认为应当慎用。我们必须追问:为什么会如此?为什么大家认为,这种权力的使用应当极为谨慎?事实上,任何一所美国高校,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拒绝一位在SAT(“美国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学生,而不需要说明任何理由。为什么中国高校的权力,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其原因就在于,现行高考体制的合理性,是以分数所代表的结果公平为理论基础的。换言之,“高分优先”,是高考制度得以建立和存续的基石,也是与高考有关的一切讨论的前提,因为它至少维持了一种表面上的公平。这条原则一般来说是不应当被违背的,任何违背它的做法,都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如文体特长、竞赛和综合评价加分);违背的程度,也需要和理由的充分程度相称(例如,竞赛成绩越好的学生可以享受越多的加分优惠)。但是,任何一种录取规则,如果严重违背了“高分优先”的原则,则本身就是不可取的,正如任何一条法律如果违反宪法,则本身就应当是无效的一样。

在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中,顺序志愿原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录取规则。依照考生报考情况,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本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顺序志愿原则绝对化,就可能导致部分高分考生处于不利地位,也对所有考生的志愿填报造成了更大的不方便。事实上,我认为这就是当前平行志愿原则越来越在招生工作中占据主流的原因。此事更是一个极端的案例:第二志愿考生在投档时,按照高考成绩降10分左右,甚至20-30分左右处理,尚且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第二志愿的考生坐拥129分甚至是133分的分数优势,都要被第一志愿的考生占得先机,那么高考的公平性从何谈起?第二志愿又有何意义可言?在这里,顺序志愿原则走向绝对化,构成了对高考制度本身的自我否定。

因此,北大的退档操作,是以高校的自由裁量权,对抗了走向绝对化的顺序志愿原则,从而维持了高考制度整体上“高分优先”的大原则。我认为,这种做法是符合实体正义原则的,高校不说有义务这样做,至少也有权力这样做。

问题3:此事造成的不良影响,责任应当由谁承担?

虽然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北大的退档处理没有不妥之处,但此事造成的不良影响却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这些不良影响的实质是什么,责任应当由谁来承担呢?

首先,北大极为罕见地动用了高校的退档权,从而破坏了一般不动用退档权的惯例。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惯例本身,虽然不是一种道德标准,但也有其独特的价值——惯例的价值,就在于为人们提供一种稳定的预期,使得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有基本的预测能力,进而保证整套体制的效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般认为,破坏惯例一定要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在此事中,北大为了维持高分优先的高考大原则,不得不破坏了长久以来的惯例,其责任应当由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的绝对顺序志愿录取方式来承担。事实上,国家专项并不一定要采取顺序志愿,如河北省就采取了平行志愿。

更进一步地说,破坏惯例的行为究竟是否适当,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种行为本身,则应当受到严格的监督,甚至应当设置一个专门的仲裁机构来处置与此有关的纠纷。具体到此事当中,虽然退档130分差距的考生是有充足理由的,但是充足理由的边界究竟是多少分?高校既然可以退档这两位同学,那么是否也可以因为各种其他原因,甚至不说明原因地退档任何上线考生?教育部规定的62种退档理由,究竟在何种程度上执行是合适的?考试院的监督权应当如何行使?有没有一个专门的机制来解决相关争议?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模糊,也是使此事受到极大争议的原因之一,其责任应当由尚不完善的高招录取制度来承担。

最后应当指出的是,河南省考试院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这一点,从北大的官方通告中可见端倪。虽然北大出于维护大局的考虑,没有指责河南省考试院,但是两个671分的考生第二志愿填报了北大,并且最终被北大录取,这是一个非常可疑的情况:试想,如果北大没有退档这两位542分和538分的考生,那么两位671分的考生就将面临落榜。而两位高分的专项考生落榜,对于河南省考试院来讲是一个重大的事故;相对而言,专项招收了两位相对低分的考生,对北大而言却不是什么太大的损失——如前所述,专项计划的分数线并不是一个争夺激烈的招生指标。因此,北大的退档操作,是符合考试院利益的。事实上,根据招生组内部的情况说明,这一操作正是考试院建议的:如果不是考试院建议,北大在退档前并不会知道有两位考生以671分的高分在第二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但是,考试院为自身利益建议北大退档在前,却在退档过程中数次反复,将自己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而把面临争议的风险完全甩给了北大,绝非正人君子所为。

至于两位填报北大的相对低分的同学有没有责任?当然没有。对他们而言,这种志愿填报方式就如同买彩票,是他们的正当权利。最后的结果估计也是出乎他们预料的,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在道德上有任何可被指摘之处。

问题4:此事还有哪些有待查证的细节?

那么,两位671分却以第二志愿填报北大的同学是否应当为自己潜在的落榜可能性承担责任呢?这是一个真正尖锐的问题。想必不少细心的读者都对这两位考生的填报方式颇为费解:作为专项计划内的高分考生,在顺序志愿体制下如此填报,万一落榜了岂不是咎由自取,谁让你们这么填报的?

——问得好!究竟是“谁”,让这两位考生把北大放在了第二志愿?这正是此事的最大疑点。一个中国高考生,把北大填在了第二志愿,且在分数相当高的情况下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TA的第一志愿可能是哪所院校呢?我们不做过多揣测,仅以A校代称之;那么,这两位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是否清楚自己最后无法被A校录取的事实?我想他们一定是不知道的,否则如此填报,简直是一种自杀式行为:因为在顺序志愿体制下,如果北大不动用退档权,他们就将空有高分而名落孙山。那么,让如此重要的专项计划中的高分考生在报考过程中采取如此盲目的填报方式,责任在谁?首先肯定不在于北大,因为北大并不知道他们无法被A校录取的事实,也不会建议任何考生把北大放在第二志愿。河南省考试院应当承担相当责任,他们享有最充分的信息,应当在考前对专项重点考生做出辅导。

但更加吊诡的是,北大的专项招生,在高分段少招了2人;与此同时,又恰恰有2位高分考生没有被其他院校录取,且在第二志愿填报了北大。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希望如此。但是,还有一种不容忽视的可能性,即此二人事前认为自己可以被第一志愿院校录取,但后来有两位分数更高的考生在未知会相关方的情况下放弃北大而填报了A校,使得他们被“挤”了下去。这是一种极端恶劣的情况,我从内心深处不希望这就是此事幕后的事实。

问题5:有什么措施可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首先,河南省的国家专项计划(事实上,我认为一切省份的一切计划都是如此)应当采取平行志愿而非顺序志愿的录取规则,或至少规定一个合理的志愿级差,而非采取绝对的顺序志愿录取原则。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顺序志愿原则的绝对化,实际上否定了高考制度本身。

其次,高校退档权的边界应当明确。虽然在此事中,对低于北大一批线140分左右的考生做退档处理是显然正当的,但是,如果是低于一批线30分呢?50分呢?究竟多少分,才能被认为是“总分偏低”?这是一个模糊的地带,应该得到明确的说明。另外,有关退档的争议,也应该有一个正规的解决渠道,而不是诉诸情绪化的舆论。事实上,依照规定,考生可以上诉至省级招办或教育部门的行政上级机关,但没有迹象显示这一渠道在此事中发挥了作用。

最后,各省考试院应当与高校合作,做好国家专项考生,特别是高分考生的志愿填报指导工作。国家专项作为扶贫政策的一部分,是维持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特别是身居贫困地区,却取得突出成绩的考生,更值得考试院和高校重点关注。为省内专项高分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是考试院的分内之责;各名校也不应仅因不涉及招生指标,就不在专项考生身上投放精力。像今年这种两位高分考生同时出现险情的状况,应当极力避免。

问题6:为什么北大承认招生违规并作出补录措施?

读者不禁会问,如果北大真的不存在问题,为什么要承认招生违规,并申请补录两名相对低分的考生?我在前文已经论述过,北大行使特殊权力,纠正了河南省国家专项招生中走向极端化的顺序志愿规则,可以说是承担了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同时,又由于这一操作有违惯例,承担了本不属于自己的风险。因此,我在本文一开始就指出:在整个事件中,北大是唯一的行善者,也是唯一的受害者。那么,北大为什么又要在最后承担起本不属于自己的错误呢?

这首先是因为招生工作的高度敏感性和错综复杂性。招生工作不但要顾及各种规则,还要照顾各方的利益;就教育部而言,还要维持高校和地方之间的平衡;而如果将此事的种种细节和盘托出,则必将引发新的争论和麻烦,这正是教育部所不希望看到的。

其次,正如我们此前提到的,相关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对高校退档权边界的明确、监督和仲裁机制——尚未建立。若在此时提出高校的退档权作为捍卫北大退档操作的理由,则必将使招生大局陷入惯例被打破、而成文规定尚未建立的混乱局面。因此,维护招生大局也是北大不得不做出牺牲的原因之一。

最后,鉴于此事的舆论影响,舆论压力对北大最终处理此事的方式施加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正如我们在开篇所讲到的,招生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工程,其中精深微妙之处,远非外人所能理解,但北大却不得不给蒙在鼓里的大众一个交代。在这种情况下,忍气吞声而非抗争到底,就成为了无奈的选择。

此事发酵以来,互联网上各种无端的指责、恶毒的攻击和刺耳的谩骂,给北大同学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也给北大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我看来,这一切原本都是错误的,完全不应该发生。也许有很多北大同学因为这一事件,而对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感到失望。但我们不妨认为,这是成为北大人的必然代价:我们所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我们走进这所最高学府,在湖光塔影下立志要改变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

我们的母校受到了深深的伤害。但永远不要低估她,在她一百二十余年的光辉岁月中,她经历过远远比这更严重的误解、更凶猛的攻击、更沉重的苦难、更惨烈的喧嚣。并不是所有人,都真正有资格为制度的漏洞、时代的聒噪甚至恶毒的算计承担责任。这是一种无奈的宿命,也是一种崇高的担当。

参考:

河南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定第34条,gaokao.eol.cn/he_nan/do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2019年招生工作规定第42条,

gaokao.chsi.com.cn/gkxx

第70条,

gaokao.chsi.com.cn/gkxx


user avatar   liu-te-z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正这个事情出来之后北大的树洞就炸了:




我们再对比一下这个新闻刚出来的时候知乎众们的反应:



我可以很不客气的说,在这个问题下为这个被退档考生仗义执言的网友们,都比P大树洞里头这些自以为是的帝国精英有资格上北大。毕竟,在一个国民都强烈秉持“祖国统一”的基本国家信念的国家,何况北大本身就是一个吃中央财政饭的高等教育机构,更应对全国的考生负责,尤其是也要照顾到像这位被退档考生所在的河南省之类的欠发达省份的学生。更何况北大退档的理由本身就是非常无理的——北大拒绝录取的理由是“高考成绩过低,根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特向贵办申请退档。”


另外再补刀一句:我非常怀疑这个树洞里头如此反对学校如此做法的北大学生,未来会不会支持像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按照自己的标准而非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的标准来招收学生,你不要低估有些人内心肮脏的程度。


user avatar   li-miao-wen-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录这个是首先是舆论的胜利,

其次是法制、是规则的胜利。

这个事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只觉得北大很缺德,

讨论的风向也停留在职责北大无信上;

北大怕吗?不怕,

借用曹孟德的一句话,

汝等从日说夜说,能说垮北大乎?

当时北大内部有些人何其嚣张,


甚至就在昨天早上,

新浪上还出现了一篇甩锅河南考试院的文章,

我就没有见过如此颠倒黑白的所谓“新闻”


最后是什么让北大最终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呢?

答案是规则,是国家的政策!

北大再牛,也是中国的大学,、

在制度上它和深圳大学没有区别!


没有这两个政策的依据,

无论公众如何愤怒,

最后都会不了了之。

当吃瓜群众们明白过来,

北大招办这种行为不但缺德,还犯法,

这帮人也就蹦达不了几下了~~

微博热搜上这篇文章一出,

直接一锤定音!




现在河南那位考生

在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之后需要静静,

希望大家,包括媒体,也包括我,

让这位考生的生活恢复平静,

让他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少一点羁绊,

这,也是我们的初心!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关注点在这个国家专项上面,我认为这个政策应该尽快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贫困县学生需要的不是这种表面的结果公平,而是真正公正的教育环境。

这个政策是时候改一改了,538分上北大,本身是不是一场闹剧?(这必然是很多人不敢填、国家专项计划政策没有做好相关宣传保障工作的结果)如果不是出了这档子事,被录取进去,是不是又让听闻者对教育公平失去了信心?

我本人安徽高考670+,同济在读,这个分数自然是上不了清北的,我自己心里有数。可是同样的分数,类似的家庭环境,仅仅因为有贫困县学籍、走了这个国家专项,堂而皇之地走进了清北大门,请问公不公平呢?

我再补充一句,总有人说我酸,请不要拿你的想法去揣测别人!我并不嫉妒能够从贫困县走入清北殿堂的同学,这和质疑事情的公平性是两码事,如果你不能把它们分开,那我只能说你自己的思想有问题。事实是国家专项往往出现650、640乃至600以下进清北的现象,这次河南的爆冷事件更能说明问题)

我认为北大这次应该给予录取,明年在国家专项政策上必须做出修订,例如划出600分的最低录取线,如果达不到,再进行征集志愿等操作。


有不少人评论,看来这个问题关注度很高,我作为国家专项计划的感受者、国家级贫困县出生的学生,给各位看客普及一下国家专项的内容。这个政策说白了,就是顶尖高校腾出部分招生名额(往往会限定比较差的专业方向),“赏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让他们走这条道路进入名校。这个政策有以下特点:

  1. 限定国家级贫困县等地区,我老家就是。
安徽2019国家专项计划名单

2、给出的专业很差,普遍是定向师范、核工程、小语种这种冷门专业

3、降分录取,填志愿靠运气

4、进校之后不允许转专业(普遍情况,可能有不同)

不好意思,我们贫困县的学生不需要这种与差专业、低分数挂钩的赏赐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公正的教育环境,从小学到高中,起码能保证我们接受类似的高中教育。


评论指出我不是贫困县的学生,确实,我不是贫困县的学籍,我高中是在合肥接受的教育,相对贫困县可能要高质量一点,作为既得利益者,相同分数的初中同学,走专项进入北大我也并没有多少不满(其实县城一中的教学质量并不差,但缺少竞赛教育),但我接下来要说的才是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

我要指出的是,我是凭中考分数考到省城来的。我的家庭情况不便阐述,但用贫困二字形容不无道理。安徽人可能知道,合肥四大名校,在2015年前都可以在全省招生,这是当时贫困县学生最方便的上升通道,仅凭中考分数就可以享受合肥的高质量教育。

但在2015年后,这一通道被彻底堵死。

省招办一纸文件“公办普通高中一律不得跨市招生”,看似是维护教育公平、减少名校垄断的举措,实则是地方保护主义(县城高中维护自身生源的结果)的体现。这一文件针对合肥一、六、八三所高中,安庆一中,马鞍山二中等名校,从此安徽再也不能出现垄断生源的超级中学,即使是县城的中考状元,也只能待在县城中学继续高中三年。

这里要指出,超级中学有加重应试教育包袱、垄断生源等负面效应,但一所能够全省招生、集中优质资源的超级中学,是贫困县学生的完美上升通道(没错就是衡水这种)(中考的应试差距并不明显,而且是根据县级排名录取,这就大大保证了相对的教育公平)。

我本人是2015年的最后一批幸运儿,通过中考来到省城,关于教学质量我倒没有感觉到明显提升,但学习氛围、视野确实和县城有所差距。如今我心疼学弟学妹,仅仅因为一纸文件,就要被迫待在县城,待在最差的教育环境,去碰运气、捡漏,拿那几个专项名额,这才是真正的贫困县的悲哀。

还是那句话,我们需要过程的公平,(假如有可能,全国每一个贫困县的前几名都能去人大附中或者衡水这种接受平均水准以上的高中教育,而更美好的是每一个贫困县也能有优秀的师资和良好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名校),而不是假惺惺的结果正义。

PS:

评论区有很多种说法,说我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我接受,我待在县城也未必能考到这个分数;

关于教育公平真的是很复杂的命题,现在的高考制度已经是多年地区利益平衡、倾轧的结果,县城中学的存废也一直是矛盾的焦点,作为贫困县走出来的学生,我感谢高考制度,也希望能在理性的探讨下,未来这个制度能变得更好

评论杠精现场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算明白了,现在知乎有些人没有数据,没有理性,没有客观,有的只有杠,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却又不能针对性地指出别人的错误。


user avatar   nan-gua-zhu-aal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北大学生

点赞我的,评论我的

反对我的,骂我的,

祝你们有一个好梦。已经是0:08了,如果有时间,希望能看完我的回答再评论。

涉及到清华的所有都是我胡诌的,算不得数。

知乎已卸载。让我清净几天。

下回来了。

最喜小儿无赖的回答有可能是不能说的事情经过了。以及下面的几个回答也有部分瓜可以吃。


某位招生老师

某北大招生老师的情报,真假自己看,仅供参考



然后,北大三度退档的热搜跑上了第一

现在有关于流程图泄露的事件却被立马撤下。

我还是那句话,有些事情在围城里能感受到,但是说出来就有点矫情或者说是在骗人。

既然都是规则,为什么不能被同样的对待维护?

还有就是,贫困县可不都是贫困生噢,有些事情继续参看上面的知乎链接,下面有点瓜可以吃。

——————

我不怕学校被骂,我也不怕我被骂。

我怕的是众多的网友不在意真相,只是跟着最大的舆论走。

然而事实上,很多网友确实不在意真相,骂完北大找下一个骂点继续骂。

我只想要一个真相。

不论是北大错了,还是有其他特殊原因。

————————

你说这个网络世界,它真的公平吗?

那些在树洞侮辱了两位学弟的言论需要道歉,我当初看的时候极为不舒服,直接划过。这真的弟弟行为。

可是我从没听说网友们无端指责无辜北大学生需要道歉。

我也没听说网友们对那些善意树洞的洞主道歉。

但是网友骂可是都骂进去了。言语之恶毒难听,拍马难及。

招办老师的话在上面了,如果是真的证明了这锅不在北大,那各位网友,你们会道歉吗?我也不阴谋论,微博博主 隆隆隆晓斐 北大招生组,需要另一个角度的可以去看看(是不是真相自己决定吧)

背后的政治力量介入,我在围城里面感受到了,清清楚楚,令我不寒而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

树洞里说,稿子已经写完了,上面不让发(你们觉得能压住北大的上面是哪里)

就连一个招生老师都只有在8.11才敢出来说话发微博。


原答案:

1、充分展现了北大按闹分配的传统。只要闹得够大,没有什么是完不成的。

2、舆论治校指日可待。

3、我只是感到悲哀。

如果一开始就录取退档考生,那么热搜就是“530上北大,这背后有没有猫腻?”

退档了,参见知乎热榜。

退档又录取了,参见本问题。

退档又录取了,考生又不愿意来,“考生不上北大,是否北大在背后威胁”

清华xx分怎么不上热搜?

有些事情我知道,但是我不怎么想说。清华是有公关的。

(前三点带有个人调侃)

4、在各位网友的帮助下,北大没有在违反规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感谢各位网友的努力。

洗?我没必要洗。违规就是违规。

我自始至终都认为学校违规。

5、本次案例已经反应出很多问题,老生常谈的“留学生问题”“体育特长生问题”被无限放大。有些事情并不是骂一个学校就能解决的。前者是大学的通病,后者是国家的合理政策。

有人问,为什么不考虑留学生和体特们的学习能力,做出退学预言。

是这样的,体特是体育为主,文化为辅,文化课的要求是按照某些明面上的规则降低了要求。而留学生是你我都懂的原因。录取留学生是一些其他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提升国际排名)不得不录取一些。而这也不是北大一家,对普通学生和留学生的双标不仅仅是北大在玩。

6、我的看法就是,退学会是大概率。但是我也绝对支持他们被录取。

7、入校之后,以北大的精神自由,兼容并包,我不认为他们会被歧视。以我为例,我只会歧视浪费北大资源、沉迷游戏的人。具体参见25 28 32。

8、建议这两位在暑假的时候继续学习高中基础,理工科的强化一下数学物理,文史科的强化数学英语。

10、我只是觉得最近北大不太平。公关跟躺尸一样,不对,北大没有公关。

11、这是舆论的胜利,归根到底是规则的胜利。输的是北大,也有可能是两位考生。

12、到时候顺利毕业,打的是当初招生组的脸。到时候中途退学,我相信肯定会有阴谋论,留学生和体特的口诛笔伐又甚嚣尘上。

13、在这件事情当中,北大怎么做都是错。原因无他,因为涉世的是北大。她做不到每一个决策都适合每个人都口味。北大在这半年里损失的声誉加起来比之前五年都多。但是北大似乎毫不在意。装死的官方还是那副样子。舆论声誉这一块似乎已经完全放弃。

(我慢慢写,慢慢提交)

14、为什么我会说3。因为北大还是那个北大。她不是一所地区性高校,她的名声目前还是(以后不知道)传遍全国的,她的一举一动不仅牵扯着高三学生,还被无数的目光所注视。一所普通985的辐射区域可能就一块,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农村老人其他大学或许不知道,清华北大还是能说出口的,这就是我说的热搜基础。因为这两所学校不仅仅承担教育,还是国家目前的(以后不知道)招牌性大学。比如一所二本大学退档捡漏专科,我觉得并不会有热搜第一的待遇。(即使性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再比如这个问题几分钟就一千回答,这就是热搜基础。

15、我在14里提到了好几次“以后不知道”,我想表达的意思,看的懂的就会心一笑就行了。看不懂的也没关系。

16、向来清华出事情,清华学生一致对外。北大出事情,北大内部先分裂成好多派,互相对喷起来。有喷外界人的,有联合起外界人一起喷北大的。我觉得这个就是北大的思想自由的一种体现。

17、再来说几句两位学弟。希望各位网友不要人肉,他们从现在开始也是普通北大学生了(如果愿意来的话),不应该被舆论所关注。他们在这个事件中是完全的受害者。迫害方有北大、还有网友们。为什么说还有网友们呢?因为网络剥夺了他们的生活,自此之后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他们可能会时不时地出现在网络上。

18、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媒体的可怕。标题直接有褒贬。北大被赋予了“洋人的大学”“权贵的大学”名号。对此我只能说呵呵。还有的标题一开始就是“北大退档贫困生”,事实确实如此,但是读上去就是因为贫困而退档。我高中语文老师告诉我,新闻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直接概括。我不知道某些自媒体有没有修过高中语文。

19、有人说这次事件是用看似公平的舆论造成了更大的不公平。因为670分的贫困生没上北大,538上了,更该上北大的贫困生却没上北大。对此,我的观点是,志愿填报也是一门技术。

20、我并不喜欢回复评论与私信。我不想争论,不想解释。因为我和你可能有信息差,我不希望我一直解释的东西不是因为你不懂,而是因为你的固有印象使然。你如果不信、不认可,直接点反对就可以了。

21、有些话,我来说就显得有些高傲自负。但是我觉得我还是得说一下,有些人眼里河南一本线上30分是很优秀了。这个我并不反对。但倘若北大只是这样的优秀就能顺顺利利毕业保研,那北大不配成为北大。他们的毕业之路会比较坎坷。希望他们能比高三努力,能珍惜这次可能改变家族的机会。北大不缺有天赋又努力的人。

22、你只记得鸿昊之志,却不记得林校长在演讲词中的其他箴言。你只看见北大录用了翟地离博后,却没看见北大其他正牌博后的工作。你只会用算术质疑98800,却忘了庄卫东是国家一级运动员,登上过珠峰。我说我们不该只看见坏的一面,也要看见好的一面,你说北大已经堕落了。我说北大还有很多兢兢业业的教授,你说北大已经不是民国那个北大了。我说北大还有很多学生在努力以后为社会做贡献,你只是笑笑并且嘲讽了一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只看见了北大的一角丑陋,却以为北大充斥着污泥。北大还在成长,北大也会犯错,北大里也不是每个教授,每个学生都如我之前所说那样。希望校内少一些丑陋,多些学术。

23、“北大培养了很多优秀学者。”

“你录用了翟地离。”

“北大一直坚持思想自由。”

“听说翟地离在你们这做博后”

“北大人为国家做出了好多贡献,比如王选院士xxx。”

“翟地离是你们的博后吧?”

“从来没有一所大学和民族如此息息相关。”

“翟地离的博后工作咋样?”

“能不能不提翟地离?”

“你三次退档河南考生。”

吃一堑长一智。

但是北大公关从来是吃一堑降一智,噢不,我又把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说了一次。

24、实名diss新京报,原因你猜。我从没见过如此xxx的媒体。

限制评论了。不满、不信、抬杠的请直接反对。毕竟新京报也干过这样的事情。

25、解释一下树洞。树洞是北大的一个匿名平台,里面什么样的都有。正如我刚刚16所说的那样,北大内部有很多不同的言论。树洞流出的只是能引发热度的罢了。你看到的,只是自媒体想让你们看到的罢了。所以我在20里说,信息不对称。我想把树洞里面很多很多对两位考生的善意发在知乎,但是这样对我校树洞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一千位我校学生可能有一千种看法,而挑事者只把能引起争论(恶意)的发在了微博等大众平台。树洞现在一秒好多条,挑一些恶意的并不是问题。

26、一直在说没有公关。热搜谁撤的?北大在热搜第一的时候撤了热搜,这种欲盖弥彰的事情我觉得不像北大。毕竟北大连翟博士都热搜都没撤。我感觉是官方因为政治因素撤的热搜。这个时候撤热搜除了给北大添麻烦以外还有什么用?倒是某校热搜操作我是向来佩服,问题还没出现在公众眼前就没了。

27、还是放开评论。毕竟我还是要秉持“思想自由”,不能学习新京报那种。

(零零碎碎写了很多,想到什么写什么。实在是这段时间内对学校的操作与反应和对某些网友无理指责有些生气)

28、正如在25中所说的那样。有人只想让你们看到他们想让你们看到的东西。骂几句北大得道升天,蹭一点热度家财万贯。在这个时间点,爆出北大的黑料显然比我这样在叙说着一些围城里的人的看法要吸引人的多。毕竟没多少机会让人们对北大这样的大学疯狂输出还不用担心被人骂。这时候他们的每一个字都是正义的,北大每一个举动都是错误的。

29、我再次重申,北大没有公关。如果有,那这样一次次的蠢操作让我不得不怀疑是清华为了巩固top1的卧底。在北大,骂这个不存在的公关就像你们现在骂北大一样天经地义。

30、在知乎,肯定我这种小透明干不过那种关注几十万的人。北大在知乎似乎没有什么大V。有些话我说多了像洗地。但是请相信北大学子只会就事论事,毕竟在我校骂几句北大是必修课。

32、最可怕的不是你知道整个事件的一切,而是有人选择性地让你知道一些你愿意知道的事情。我如果把北大BBS上的歧视言论发上来,你是不是以为北大BBS里全是这个?有人企图把少数北大人的言论发上来,批判一番,然后造成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假象,你真的去信吗?还是说,你愿意自己去信这个?

33、我不能保证绝对的客观,但是这个回答里的每个字我写出来就是问心无愧。有些错误挨打站直,这个认。但是我不接受本来应该泼向全部有某个现象的大学的脏水,单独泼在北大身上,甚至泼完了再吐口唾沫。

34、树洞的事情在树洞里闹的轩然大波。

自此,我严重怀疑,一切都是有幕后黑手在推动黑北大。

偏偏给大众看那些歧视言论,不就是为了挑动矛盾吗?把大众刚刚熄下去的怒火接着烧。

不就是想让北大万劫不复吗?

35、树洞是北大的一个缩影,也可以说是北大最大阴暗面的聚集地。在最大阴暗面的对面,是最大的温暖之地。因为匿名,自己所有阴暗的想法可以说出口;因为匿名,自己所有的抱怨可以有地方发泄;同样也因为匿名,我们可以拥抱一个哭泣的陌生人,我们可以温暖一颗破碎的心。

我还是想说,把树洞里的某些特别的言论曝光,到底是什么心态呀?

某些博主就那么恶心吗?

你怎么不曝光一些另一面的言论呢?

这些树洞你敢挂出来去微博吗?为了热度真的什么脸都不要了吗?

我个人承担所有挂出这条树洞的风险。以及给我的所有同学道歉,我把树洞挂出来了一条。

我没有大V们的影响力,我只想以我个人的力量让大家认清北大的全貌。

我不敢连号挂出很多善意的树洞,因为这样犯忌讳。

有很多事情不让说出来。留给外界的只能脑补。

树洞搜索功能崩溃了。现在家里网络问题我只能查看到2小时以内的树洞。

我争取找个时间,把善意的树洞的编号告诉大家,放在知乎

如果你还愿意报考北京大学,可以去看看,北大还是带着温暖的。

36、北大虽然不再是一百年前那个北大,但是大部分北大人站在被po出来的恶意树洞的反面。刚刚我截图的树洞里,14个关注里只有1个是恶意的。

我还爱着北大。

学长说我完全控制不了事件的走向。

我今天晚上只是出离愤怒。

凭什么那些心理阴暗的人就应该在微博被挂出来代表北大。

凭什么?

37、我们的树洞可能要没了。

我们因为一些心理阴暗的人可能要失去最后的地点了。

我还记得有人在树洞表达要轻生想法时,下面数十条劝慰。

Alice的patpat

bob的摸头

可能都要没有了。

38、真是应了几句话。

你在哪里,北大就在哪里。

你怎么样,北大就是怎么样。

你做什么,别人就会认为北大人都会做什么。

你说什么,别人就认为北大人都这样想这样说。

39、之前所有条中,可能包含对微博的偏见,愤怒之言,请谅解。对微博用户道歉,答主脑子一热。

40、有很多黑点,一旦染上了,就很难洗掉。

41、转树洞上的一段话。我真的不敢再把树洞截图了。这个真的是我们的禁忌。

“什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就是这个地方什么都有。
骂人的,反骂的;护着学校的,骂着学校的;把树洞截个图放微博的,看为微博之后回来找内鬼的。
这才是北京大学。
各位新生们,欢迎来到真正的北京大学。”

我想说的也差不多这个意思。学校里有很多不一样的人,没人能代表北大学生的形象。

心理阴暗的有,我不否认,但是我真的想让大家知道北大人不是都是这样。

42、我只是觉得有些人理解能力有点问题。

或者没看完我的回答直接去了评论区。

43、有什么好说的呢?

有些人压根就不理会你说的,直接开炮。

44、我只是心疼北大一百年来,一代代大师积攒下的名誉被如今的管理层败光。

45、我扭不转部分人的看法,我很抱歉。

如果你愿意接受其他人眼中的北大,那就去接受吧,毕竟那也是北大的一面。

47、致考生:

如果觉得这和你心目中的北大不一样,那就去清华吧。

北大还有很多缺点等待完善。

48、有很多话,我想对大众说,但是我算什么东西呢?

我既不是官方,也不是名人

我就是一个小小的本科生而已。

说到底,就是北大的官方太高傲了。高傲到以为自己的北大光环能避免一切。

也有可能是有比北大官方还强的力量堵着嘴,作为最会闹事的大学,在这段时间里还是安分着好。

殊不知,北大,是依靠一位位教授、科研人员用一个个成果堆出来的,是一代代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努力出来的。

在监督母校方面,北大学生在全国绝对敢说第一。

在面对外界质疑上,北大官方在全国我敢说是倒数第一。

后知后觉,处理事情的能力不如一个三流明星的团队。

看了某位知乎er关于处理这件事情的回答之后,我只是觉得北大官方在这方面一塌糊涂。

49、已经删除关于河南招生计划的猜测。此事纯属我胡诌。

50、关于树洞的某些东西,我解释多了显得我在拼命洗。

好吧,我再洗一洗。

这是匿名这个性质所产生的。我简单的搜索了一下论文(对搜论文还不是很熟练)

也是我在33中所说的那样。有些问题不是因为北大而产生的。而是你恰好看见了北大人的树洞上的阴暗。

高考等选拔只能分隔学习上的区别,品德上的并不能很好的区分。

人品!=学品(姑且就叫这个)

如果你相信学历和人品成绝对正比的话,那。。

树洞不等于北大。

有很多问题,不单单是北大的弊病,也是各个大学的弊病,有些甚至是人性的弊病。

是本就阴暗的人上了北大,还是北大把人培养的阴暗了?

51、当他们骂清华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因为我不是清华的。

当他们骂北大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因为我也在骂。

当他们骂北大学生阴暗的时候,我站出来了,因为他们在骂我。

不知道有多少立志复兴中华的北大学生在今天寒了心。到底是有多失望多痛苦才会说出移民出国这几个词。

“我想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北大学生也就这副样子,我们的税白养了他们,到头来全部出国给美帝打工。”

“我来北大就是学习,将来为祖国添砖加瓦!报效祖国!”

“我们供养了一群蛆!”

“????”

“他们可从心底瞧不起我们呢。自诩精英,我们都是屁民。”

“!!!”

“白瞎了北大名头。”

“⊙ˍ⊙”

“要我说就不该有北大。骂几句就受不了。拿了我们的税收被我们骂几句怎么了?”

“……”

我该怎么说呢。

向来都是一人犯错全体挨骂。

这个就是因果啊。部分阴暗学生的言论让网友痛骂全部北大学生,然后被骂的其余北大学生反击坐实了网友们的骂。

我也是很可笑的,像一个跳梁小丑。我这么拼命的解释,到底能挽回多少呢?

52、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我能把刀架在管理层的脖子上,让他们起来做事吗?说不定一把枪现在指着他们不让说话呢。

北大学生的在树洞、在BBS对这个事件的呼唤,知乎上是看不到的。

树洞是有记录的。新生可以看到以往几乎所有的树洞。到时候,他们能看见当初我们的辩论、争吵。

但是我们确实有很多人在呼唤。

我们去微博去知乎跟人解释,谁会听呢?

我们难道希望北大成为一个违反规则、录用翟地离的学校吗?

我们比网友还着急、比网友还愤怒、比网友还希望北大越来越好。

53、我代表不了官方,所以我只能以我个人这个微不足道的名义,向大家致歉,北大的某些地方让你们失望了。

54、想说什么,却又无话可说。

那我就像鲁迅那样说一句晚安吧

“晚安!”


user avatar   yu-hao-34-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个学生大学生活会不会受到学校的不同对待?

北大明年在河南的招生名额会不会受影响?

相关责任人怎么处理?

以后所有的事都考舆论来解决,真的健康吗?

我们拭目以待,后续处理。


这是迫于舆论压力的补录,亡羊补牢。

希望北大好好对待这两位同学,不要再做令学子寒心之事。

作为一流的高等学府,搞那些从俗舞弊之事,只会给自己蒙羞。

感谢网络给了普通百姓发声的机会,也感谢那些为正义发生的媒体。

祝福两位同学,愿你们日后好好学习,不卑不亢,不疾不徐,做有为青年。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当今小学生的疯狂内卷? 
  网传 11 月 27 日黑龙江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一学生厕所产子,反应了什么问题? 
  我应该逃离北京去二线城市吗? 
  快手14岁少女怀孕,学校吸烟一大堆,学生们脏话不绝于耳,学生打架事件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到底说明了什么? 
  有没有遇见过深藏不露的学霸? 
  夏天到了,大家有哪些夏天的育儿神器推荐吗? 
  如何看待 6 名中学生冒大雨抢收国旗? 
  现在流传的数学高考卷是假的吧? 
  如何评价张国立? 
  高中数学有哪些经验公式(二级公式)?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快手领投的知乎 4.34 亿美元 F 轮战略投资?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上海堡垒》豆瓣开画评分4.2分,目前已跌至3.6分?有可能反向超越《逐梦演艺圈》 ?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