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科普在中国进行得如此艰难?国外的科普环境又是怎样的? 第1页

     

user avatar   ku-lou-da-g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科普辟谣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就像这张流传很广的搞笑图片:

“你说的我都懂,但是鸽子到底为什么这么大。”

前面的文章太长了,老百姓是没耐心看完的,或者看了也没耐心弄懂,他们只想:你就告诉我结论吧~

鸽子为什么这么大


user avatar   jiang-yua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科学和一种特定的权力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

大家可以先看如下这句:(a)“如果某一句话与客观事实相符合,那么这句话是正确的。”我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不假思索的认为,(a)是显然正确的。但是我们再来考虑以下这两句话:(b)“如果某一句话与教科书/标准答案相符合,那么这么话是正确的”;和(c)“如果某一句话和领导/甲方的观点向符合,那么这句话是正确的。”相信几乎所有有学习或者工作经验的人会同意,(b)和(c)在日常生活中是相当常见的现象,而这时候大家才会意识到,“某一句话是正确的”背后有一个判断机制,而这个机制其实也是权力和权威之所在。

关于(b),可以稍微再展开解释一下,我相信大多数人在读书时都经历过或者听说过这么一个场景:某个老师在课堂上天花乱坠地分析为什么某一道试卷上的选择题应该选择B选项,最后发现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C。为什么这个场景显得尴尬和好笑呢?不是因为这道选择题本应该选B或者选C有什么可笑的,而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和书面试卷的标准答案发生了冲突。大家发现老师虽然在绝大多数时候象征着正确,但某些时候老师突然遭遇了比他更有权威、更加正确的事物,老师反而成为了错误的一方。我相信大多数人在读书时还经历过这么一个场景:某个老师在英语课堂上解释为什么选B,或者为什么用at 而不是of的时候说,说不清楚这什么原因,而是强调这个是固定搭配。这时候大家就会发现,老师虽然维持了他自己判断正确还是错误的权威,但是无法给自己的权威找到合理的基础,而是用“合理搭配”这么个看起来很牵强的理由。而关于(c),显然大家也见识过或者听说过某些领导因为政治立场、经济利益或者个人爱好等原因而无视物理规律或者公共卫生规律的事。

(b)和(c)背后隐藏的权力机制比较明显,而(a)之后的权力机制似乎不那么明显。但只要我们再仔细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用写论文而不是写诗歌的形式总结对客观事实的新发现?为什么我们把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而不是知乎或者B站上?为什么我们在防疫问题上更愿意相信医学专业毕业的张文宏,而不是经济学专业毕业的高强?因为论文、期刊、专业学位蕴含着某种力量,尽管这种力量和警察或者官员的力量并不相同。或者讲得再大一点,“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本身就是一句具有政治涵义的话,“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并不是说知识天经地义拥有力量,而是说我们这个社会愿意承认知识拥有力量。

说完科学背后的权力机制就可以部分解释科普的困难所在了。所有做科普的人无论自己有没有意识到,都是科学背后权力机制的支持者和受益者,都会相信说“1+1=2”比说“1+1=3”腰杆更硬一些。而被科普的人却有可能是这套权力机制的失意者。拒绝科普的人抗拒的不是特定的科学知识,而是某一套自己不喜欢的权力机制。“为什么我是当爹的,在饭桌上要听女儿的教训?”“为什么我是做官的,要给你这个大学刚毕业的小朋友让步?”“为什么你在知乎有三万粉丝有黄标,就比我这个三十粉的人嗓门大,拥趸多?”

我们这两年经常听到“这个人收了外国人的钱/这个人是资本的走狗/这个人不爱国,所以这个人说的话不可信”其实都是在拒绝科学背后的权力机制,而呼唤另一种令自己更舒适的权力机制。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普所能够解决的问题。


user avatar   qi-jie-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中国进行科普,之所以举步维艰,就他妈是拜国外(特指美国)对反科学言论的纵容传统所赐!


在我所从事减脂,健康,和健身领域,披着科学外衣的反科学谣言,占据了人们99%以上的视野。


以知乎和公众号为例,减脂,健康和健身这几个话题下,但凡涉及到对客观生理和营养规律的描述,基本是出来一个错一个,这两个话题下的大V,绝大部分都是传谣的小能手(例外当然有,而且最近一年有脑子的作者貌似在增多),神马碳水胰岛素致胖,神马糖成瘾性堪比毒品,神马基础代谢受损,神马每公斤肌肉消耗110大卡,明目张胆的造谣,平台还要推荐到首页去,连《谷物大脑》这种连巫术都不如的货色,也有资格进知乎书店,也是醉了。


然而,在中国看到这种局面,根源恰恰是美国人民的智障。简单来说,美国的文化环境,就是完美适合谣言生长的温床。


美国对言论的包容性极强,允许任何观点发声,监管力度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谁的声音大,谁的观点能统治市场,完全取决于谁擅长营销,谁擅长恐吓,谁擅长忽悠,谁擅长哗众取宠,和这个声音是否正确没有半毛钱关系。而别忘了,相比于真相,谣言天生就具有强的多的多的「传播性」和「营销性」,要想吸引眼球,必须造谣,谁说真话谁就是傻帽。


而另外一方面,美国的教育,又华丽丽的忽视了对「辨明客观规律」的教育,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老百姓,都完全没有能力独立的区分开真相和谣言,事实上就连高级的教育者本身,也没有这方面的优势(碳水胰岛模致胖模型,这种最具有蛊惑性的谣言,就是美国教育者创造出来的)。


这两方面状况同时存在,好样的,美国的Fitness和General health两大行业彻底被谣言统治了,反科学大神们不断造谣,老百姓跟着传谣,70年代的低脂肪饮食,90年代的血糖致胖论,现代的碳水胰岛素致胖模型,前几年流行的HIIT减肥神器,花样繁多没完没了,都是拜美国的环境所赐。


而国内的毛病在哪?没毛病。唯一的毛病,就是有一大波人靠翻译谣言吃饭!


user avatar   xi-nan-da-hu-y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侵权抄袭金腰带、原创自制无骨骸。

中国科普主要靠爱发电,用爱发电者常常人憎狗嫌。

但,依旧有人在这条荆棘遍地的路上,毅然前行。

众所周知,历史领域,是各路牛鬼蛇神营销号的百鬼夜行之地,为了流量、为了恰烂钱,他们可以说商朝人吃人肉、可以说岳飞咎由自取、可以说魏忠贤是千古完人、可以说日本侵华保护了中国文化。

绝大多数所谓的历史科普号,我是不看的,绝大多数是打着科普的幌子、行着造谣的事实。但是有一个是意外,它的每一期视频我都看,每一篇文章我也看,每一次给我的启发都很大。它就是 @史图馆 ,由豹子 @幻想浅绿创建、一大批同好参与建设的一个平台 。

史图馆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视频,很多大佬们的呕心沥血之作,很多视频是我刷了一遍又一遍的,实在是过于精彩。并且,完全免费。

真·用爱发电。


如果你想看人类文明发展史,那么西瓜视频上有史图馆的“八分钟看完人类文明发展史”视频:

【史图馆】八分钟看完人类文明发展史 亚非欧

如果你想看中国历代人口变化,又觉得葛剑雄等人编著的《中国人口史》、何炳棣的《明初已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等书过于枯燥,那么西瓜视频上有史图馆的“中国历代人口变化”视频:

【史图馆】中国历代人口变化 - 西瓜视频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上的地震有兴趣,那么,史图馆也有“中国历代重大地震”视频:

【史图馆】中国历代重大地震 - 西瓜视频

如果你对古建感兴趣,可以去看“大明宫复原工程”视频,本人看完,被震撼到热泪。

【MC历史建筑】大明宫复原工程 预告


如果你对中东的历史感兴趣,可以看看知乎历史圈著名土豪 @念缺一 的系列视频,例如这个名为“土耳其为什么要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成清真寺?”的视频,我就想当喜欢:

土耳其为什么要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成清真寺?【树大师】 - 西瓜视频

如果树大师迷人的嗓音还是不够吸引你,那么可以去看看知乎历史圈著名骚男 @首阳大君 真人出镜的“国宝里的大明盛世:永乐大钟”

国宝里的大明盛世:永乐大钟【史图馆】 - 西瓜视频


在我看来,中国的科普事业的确举步维艰。以史图馆为例,虽然它近乎完全用爱发电,但是依旧会会有网络暴力的无穷谩骂,如果说谩骂忍一忍就过去了。那么无数营销号鸡犬不留式的抄袭,则必然会使原创科普作者意兴阑珊。

就如史图馆在文章“是谁在逼死原创作者?”

中所说的:

没办法,对于抄袭,中国的维权成本太高,惩罚力度太低。抄袭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比比皆是。

知乎数据帝 @chenqin 等人起诉赵皓阳《生而贫穷》一书中毫无原则的抄袭,虽然胜诉,但是整个过程曲折且让人精疲力竭。最终的惩罚结果仅仅是该书停止发行并赔偿1500元。赵大V依旧在各个平台贩卖他的男性焦虑,赚得盆满钵满。

成都好友 @荞麦花开 ,关于陈道明的文字被某人整篇整篇的抄袭,并且正式出版发行。这种行为可以说是最下作的抄袭方式,连洗稿都懒得洗,直接贯上自己的名字出书。即使如此恶劣,依旧经过了长期的法庭拉锯战,最近方尘埃落定。

我的知乎回答被微博营销号直接转载,我在评论里说了一句:这种转载,你至少要在知乎上跟我打一声招呼。于是就被粉丝怼:放在网络上的东西,不就是让人用的吗,凭什么需要跟你说?

这就是一般人对于侵权的看法。

偷盗两千元以上,就能判三到六个月的有期徒刑,犯罪事实清楚,流程很快;而偷盗他人花费了数百小时乃至上千小时写作结晶,即使事实再清楚,也要经过无数让人心疲力竭的拉锯战,才有可能获得一些经济补偿,偷盗者顶多在哪里发一个道歉声明,就算“仁至义尽”了。

窃财者诛,窃文者V。安能不难?

但是,我依旧固执的认为:明天一定会好的。

我们的版权意识一定会上升的,我们的原创作者一定会得到尊重的,我们的科普作者一定会不再如此艰难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祝史图馆好,祝一切为原创添砖加瓦者好,祝中国科普好!


user avatar   tie-sh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不分中外,全世界都多的是脑子生锈了的愚民,只不过中国数量稍微比外国多了那么一点点而已,差距并不大。

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经济是看短板实力,也就是绝对的穷人数量有多惨来确定某国的真实经济实力水平到底如何。而科学恰恰相反,它不在乎也不要求该国最愚蠢最顽固的人群有多少,而取决于最聪明最顶尖的那部分人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待遇。只要有空间容许最聪明的人去做自己想做的研究,而不用担心这样的人会当成邪魔外道被群体攻击诛杀,社会的智商长板就会被突破拔高。

所以,你根本不用为科普环境而烦恼,对愚民的开智教育,在哪里都会同样艰难。你该警惕和悲哀的是,你的学识和智慧能不能被高阶层的人所接受,如果高阶层的人明明知道你说的对做的对,却要想办法扼杀你的存在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底层愚民群体,从来不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更不是阻力。


user avatar   sophia-95-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现一个现象,老外特别愿意把高深的东西讲的浅显易懂以务必让你理解,而国内的专家或者潜心研究,不善表达,或者特别愿意用专业名词鹤立于大众中,凸显出自己舍我其谁的气概。


印象很深的是:念书的时候有个宏观经济的大牛教授,就是请他咨询市价1万欧/天的那种,有一天上课前兴高采烈地给我们看一个PPT,PPT一个字也没有,都是图,但却通过一系列的卡通图把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需求和供给,为什么有银行这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释的深入浅出。老头得意地说,这是他用来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免费上课用的PPT,已经去过好多幼儿园了!

我当时就很震惊!国外竟然这样贯彻教育从娃娃抓起!想起我上小学时听说钱是印钞机印出来的,就总是很不解地问我妈,为什么不多印点钱,大家都多发点呢?我妈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想了半天总给我很牵强的解释。而我居然是在大学里才彻彻底底明白了这个问题!赤裸裸的差距啊!

随着科普图书幼儿阶段的普及,准确的说是我们翻译了很多国外的优秀幼儿科普读物,以及critical thingking 意识的提高,也许我们下一代的差距会小一些。


user avatar   da-bai-e-nai-ta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来自牛津大学的博士戴伟老师。

他的背景很厉害。现在是北京化工大学的特聘教授,英国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北京分会主席。2008年戴伟还获得由英国皇室颁发的大英帝国勋章中的官佐勋章;2014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功勋外教”奖。

为什么要介绍他呢?因为他20年前来到化工大学段雪实验室,到现在段雪实验室的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就在几年前,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举动,开始到中国的子弟学校和偏远山区做化学科普,也在城市里做一些科普。为了把化学知识普及给更多人,年初他还开了一个快手号,“戴博士实验室”(ID:679097589),短短几个月时间,吸引了200多万粉丝。

给发几段“戴博士实验室”的快手视频感受一下。

牛津博士给大象做牙膏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6535367234211840 牛津博士做的彩色面条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6535510796988416 牛津戴博士在央视谈用快手科普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6535886510067712

为什么从做科研到做科普?是不是大材小用?

戴伟说,科普和科研一样重要。他自己对化学的兴趣就是很小的时候产生的。在英国,有比较深厚的科普传统和文化。他自己印象很深刻的,有一个很著名的化学家,每周都有个科普节目。

去做科普,戴伟完全不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他说,如果缺乏深厚的学术训练,其实很难胜任科普工作。因为科普人员要承担的是引导孩子们建立科学分析的习惯。

而且,中国传统的科普从业人员,基本上是以放PPT和视频为主。戴伟做科普很不一样,就是每次都必须要演示实验或者让孩子们动手做实验。

一个半小时的课,戴伟需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到现场,准备实验设备和溶液;做完试验后,还需要一小时清洗设备。有时候在外地,戴伟一天需要做两次,甚至三次实验,要忙到半夜才结束。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很没有必要的。

戴伟说了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给中国小孩子做实验,他们会说,哇!很神奇。给英国小孩子做化学实验,他们也会说,哇!很神奇。但是不同的是给中学生做实验。按照他的经验,他给中国中学生做实验,他们反应也常常是,哇!很神奇。但是给英国孩子们做同样的化学实验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很无动于衷。原因在于,这些英国孩子们已经都亲手做过,或者至少见过这个实验了。

所以这就体现出科普做与不做的差距了。

作为一个外国友人,他很为我们的科普事业着急。他说,要赶在孩子们有好奇心的时候,让他们接触到科学,最主要的是接触到科学的思维。第一要问为什么?第二要学会用动手实验的方式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轻易听到某某的回答。

据他说,每年他在北京展览馆的展台前都排满了想去做实验的小孩,有些孩子家长为了做上他的实验还要提前住一晚去排队,可见孩子们的兴致是很大的。

整体聊下来,感觉他的科普方式确实很系统。包括选择什么样的实验,严格遵守的安全原则(必须戴护目镜,实验材料基本都是日用品,孩子用的实验器皿基本都是塑料。),演示方法(他说自己是个导演,要把实验演绎成魔术一样好看),还有最后的分析,甚至包括通过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把科普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尤其是一些偏远地方,没有办法接触到科技馆这些地方的家长和孩子。

传统的科普往往还是在殿堂之内,但是戴伟通过走向子弟学校、走向偏远山区,通过接地气的短视频平台快手,把科普真正变成了一件普通人的事儿。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很难“科学”的向人解释为啥会有这么多“不容置疑”的东西。


user avatar   zhang-yuan-chao-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有一些人鼓吹"被狗猫抓了咬了不用打狂犬病疫苗,打不打都一样"

作为一个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人,我觉得这个非常可笑,怎么还有这么愚昧的人。狂犬病致死率那么高,打疫苗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结果啪啪啪,我们疫苗是假的,还真没有用。

曾经有人说"打疫苗导致儿童死亡,大家不要打"

结果我们辟谣"疫苗不会死人的,这个是无法避免的副反应,是不幸的极小概率事件"

然而。。。。

我们说要相信医生,相信医院,相信科学,结果那么多莆田系"医院",打着"医生"幌子扯的冠冕堂皇榨取病人生命和钱财。这些医院照样开的好好的,照样营业,开的比正规医院还好。你科普让病人相信正规医生的话,结果病人分不清什么是正规医院正经医生,被这些莆田系猛宰。

这样的事情不要太多,转基因不也是这样

"我不是不相信转基因,我只是不相信我们国家的转基因"这句话振聋发聩啊。

脸红,羞耻,还科普个鸡巴。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东西卖给不需要的人,当然是不好卖,正确的选择是不做这种事情。




     

相关话题

  在化学研究中,你都见过哪些「还有这种操作」的神操作? 
  为什么现在有的初中生以早恋满口脏话不学习为荣? 
  文科对社会的意义有哪些? 
  如何看待「大学没挂过科、逃过课、谈过恋爱,就不算上过完整的大学」的观点? 
  为什么感觉阳光比普通的灯光要热很多? 
  为什么「数学」不属于「自然科学」? 
  全职妈妈是否值得被尊重和肯定? 
  怎么教育未成年人有的虚荣心与同学间的攀比心理? 
  禁止孩子接触任何电子产品以及玩具真的好吗? 
  如何看待中大今年砸 200 亿,却在 2021 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跌出前十? 

前一个讨论
你看过哪张照片使你感觉到深深的孤独感?
下一个讨论
当年出品东方快车的交大铭泰是怎么破产的?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