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学生在豆瓣给书打差评,被举报到学校,差评和诋毁的界限在哪里?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任何水花泛滥背后,都有暗流涌动。

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这件事:恐惧。

为什么说恐惧?因为纵观这次事件的始末,我们也许能从口水仗的水花之下,看到两股恐惧的暗流。

而我理解,正是这两股恐惧暗流之作用,才激发了人们深层次的惊慌和愤怒,这些情绪孕育和驱动的行为集合在一起,表现为一场超出任何人预料的声势浩大的网络运动。

第一种恐惧的暗流,出于翻译行业和出版行业,它的名字,叫做机器翻译。

如今这个年代,稍微懂一点互联网知识的人都知道,神经网络等新技术引领下的机器翻译革命,正在逐渐倒逼翻译这个行业,后者节节败退,甚至有人指出,这一行业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彻底被机器所取代。

那时,所有人都可以毫无障碍的用机器翻译技术实现不同文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读小说不需要等什么翻译版本,直接看原版的机器翻译就行了,省时省力省钱。

这对翻译者来说,是灭顶之灾。对一个人最彻底的打击,不是剥夺工作,而是剥夺社会存在的价值。机器翻译技术,让翻译者们丧失了最后的社会价值感——辛辛苦苦一年时间翻译出来的文字,可能在读者眼里基本等价于机器翻译一秒钟翻译出来的文字。

这种打击,可以说摧枯拉巧。这种恐惧,可以说沁入灵魂。

恐惧让人们越发敏感,也越发报团。敏感体现在,翻译上涉及到机器翻译的批评,成为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批评。报团体现在,对这种批评的反馈,不是个体性的,而是行业性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句机器翻译的批评,竟然被抬到职业道德的高度,竟然炸出来了翻译者,出版社和翻译者的各位好朋友等等。他们的出现不是偶然,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他们的出现源自这一股巨大的恐惧,他们无法接受在今天就被恐惧吞噬,他们要站出来用尽一切手段,保卫自己的工作和社会价值——哪怕这种手段,包括对一位读者,一名学生的人肉和追责。

这倘若只是这一股恐惧,那它仅仅是新技术来临的时代,人性斗争最微不足道的一角而已,不足以引发全网络的水花泛滥,远远不够。

真正的力量,来自于第二股恐惧:对权力的恐惧。

227事件,让人们看到举报的力量。而举报的力量,就是权力的力量,在很多彼此尖锐对立的事件中,它没有调停作用,也不会去谈判,只负责把一方彻底压倒,从而在物理事实上让另一方彻底胜利。

这样的胜利,不能让人心服,但能逼着人口服,甚至要主动跪下唱征服。它杀伤力极大,侮辱性极强,是任何网络斗争都需要最谨慎使用的核武器,因为它一旦发动,就会导致互相举报,互相人肉的网络核战争。

谁会在战争中一上来就扔核武器?两种人。要么是无知无畏的狂信者,要么是有权有势的老恶霸。前者年轻,用最狠的无所顾忌;后者资深,用最狠的毫无压力。前者人多,笃定自己用了也不怕承担责任;后者人强,笃定自己用了也不怕被人报复。

当然,这都是两种人自我感觉良好的想法。真正用了才知道,核武器的伤害不仅是一时的毁灭,更是绵长的辐射。凡是被辐射到的,都是受害者,凡是看到辐射伤害后恐惧自己也被辐射到的,也是潜在的受害者。压下一个网站,辐射一群用户,却在同时造就了无数害怕自己被辐射到的网民。压下一个学生,辐射几个豆友,也在同样造就了无数害怕自己被辐射到的网民。

恐惧让人愤怒。网民的恐惧,造就了互联网的愤怒。这种愤怒一旦爆发,谁也拦不住。没关系,这也就是一时的,有人说了,网民没有记忆。我觉得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网民们没有对事情的记忆,但有对恐惧的记忆。哪怕以后风波过去,他们一旦再面对任何类似的恐惧,就会想起之前经历的恐惧。比如这一次,在很多知友的答案中,同样提到了227事件。

综上,我用两股恐惧的力量解读了一下这次事件,正如开篇所言,任何水花泛滥背后,都有暗流涌动。而暗流交汇之处,就是海啸爆发之地。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正常的,小语种里西班牙语算是小语种中的小语种了,翻译卷的很厉害

翻译卷的很厉害表现在两点:

可供翻译的文学类新材料极少

本事件的起因就是一份材料被不同人翻译了

非文学类的可翻译材料也极少

俄语、法语、日语、德语都有大量非文学作品材料需要翻译。

比如俄语,苏联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超级大国,遗留了上千万吨文字材料需要翻译。大量苏联政府档案、大量已公开的技术材料、口述材料、回忆录、大量当代俄罗斯政府的法律、法规、政府规划、各类学者的文章、专著。这些非文学类的材料足够中国的俄语人不眠不休吃一个世纪不重样的。而且材料的规模和重要性随着俄罗斯国力的恢复还会水涨船高。

法语、德语、日语也是类似情况,可利用的材料很多,但是译者相对没那么多,卷的程度没那么厉害。


文学体裁材料翻译不同于政府事务档案(俄语称之为公务语体)、科学技术档案(俄语称之为科学语体)、历史文化档案(俄语称之为报刊语体),翻译上有很大的译者个人特色,相轻的情况非常明显。

文学类材料翻译可以说是最难的,因为文学翻译既要考虑原文中的书面语体部分,又要考虑口语化表达部分,在翻译的过程中也要考虑中文的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的结合;


除了文学类材料翻译本身的难度外,长期使用某门外语的译者,其母语表达习惯有时会被第一、第二外语影响。这种影响会使译者看来很通顺、很合理的母语表达对于界外人而言是晦涩难懂的。


举个例子:

俄语表达直译:(某领域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党务工作的第一任务

这句话在俄语中表达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俄语有属格,有固定搭配,公务语体和科学语体要求尽量使用名词,用属格修饰。同时尽少使用主动动词,如在本例中,这个“是”就是用的一种带了接格关系的被动动词固定搭配。

但是对于没有学过俄语的人而言就读着非常别扭

那就应该润色成:党务工作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某领域的)生产效率。

因为公务语体、科学语体、报刊语体有标准的翻译范式,这个问题还不算最严重的,最严重的还是在文学领域,就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举例:

俄语中有一种特别的用法,就是指小表爱,指大表蠢,意思是如果两个人之间关系很好,会叫对方的小名(爱称),如果是出于讽刺对方的目的,就会用略有夸张的语气表达:

比如保尔·柯察金在小说里就经常在保尔和保夫鲁沙之间切换,没学过俄语的看到这两个名字肯定一头雾水。这还算好认的。还比如一个人叫亚历山大亚历珊德拉,那他/她的小名就会叫萨沙。译者肯定知道这个东西,但是读者不一定,但是如果为了读者方便理解,就会完全丢失两人关系紧密程度的这个关键信息。

再举个例子,郝柏林院士回忆在我校数力学系求学经历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细节在这:

朗道院士对当时还是个博士研究生的郝柏林用了敬语“您”,经常读俄语文学作品的肯定对满地的敬语“您”印象深刻。这说明郝柏林地位比已经拿到院士头衔的朗道高吗?并不是,其实就是朗道和郝柏林不熟,所以用了敬语。如果按照中国人的理解,老师对学生应该不需要用敬语,但是如果省略了敬语,就丢失了当时朗道主观上认为他和郝柏林不熟悉(因为朗道会把通过了minimum的学生的名字写进他的小本子里,这个minimum很有名,叫朗道势垒)这一关键信息。

丢了关键信息的翻译,那就不是翻译,成捏造了。连信都不可信,怎么达、雅?

还有一些是有了固定翻译,任何人都不允许对这些固定翻译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这点在军事类和历史类的翻译里面特别明显:

比如苏军的军衔,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苏联海军元帅,军兵种主帅,军兵种元帅 这就是定译,不管新翻译多好,都不能变

比如在太空执行任务的космонавт,如果在材料里单独出现而且不涉及苏联,那么可以翻译成宇航员、航天员,但是如果一旦和苏联沾边,就一般要遵照定译翻译成宇宙飞行员(Лётчик-космонавт)。同样的还有装甲坦克兵(不能翻译成装甲兵),铁道兵(不能翻译成铁路部队)等

还有一个,就是охрана,这个东西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就是安保,保安的意思

但是如果一旦回到帝俄时期,那就考虑是否需要翻译成“暗探局”。这个东西,要么按照俄语原文翻译成:公共安全与秩序保卫部(Отделение по охранению обще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и порядка),要么直接翻译成暗探局。绝对不能自己脑补成什么帝国保安部(和纳粹德国的SD混一起了),也不能翻译成什么保安局(和港府混一起了),更不能音译成什么奥克瑞纳。


所以我觉得双方都有毛病,译者太把自己当回事,评价的也真太把自己当根葱了。


记住一点,大家都是虫子。


“您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译者”这句话,在俄语里的意思就是:“就TM你聪明?就TM你有脑子?”

这句话送给二位聪明人。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觉说了真实的话,所以恼羞成怒了。


可能是韩某把这个外包给A某,A某机翻。

所以,韩某说他没有机翻,A去举报。


两个都再无信用。国内对信用好像没有特别感觉。

别把一些在位者的水平和道德看多高。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大家知道学阀和圈子了吧

说起来昨天和一个小姑娘聊天,她说这种学阀,真要来一次文革打下去才行

我说姑娘你想多了,真来文革,你觉得是你们先斗学阀,还是韩烨和她的学阀圈子们先把你们打一顿,然后文革结束她们摇身一变还是文革受害者呢。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消费者是否有权发表言论批评产品的质量?

当然是有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我觉得一本书翻译得不好,发帖批评,法律保护我作为消费者发表批评的权利。

有人可能会说,批评存在界限,涉及捏造、虚构事实进行批评,就越界了。

我可以说,这部作品翻译得真烂,词不达意、文理不通,但如果捏造事实四处宣扬译者弄虚作假,道德败坏,存在机器翻译,品行不端的现象,超出了一般批评的范畴,那么译者也可以举证证明所言不实,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诽谤者作出澄清、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不过,从相关评论记录来看,大可不必这样定性。

评论称这部作品「机翻痕迹严重」,并且列举了部分分段采用机器翻译的译文与作者译文的对比,抛出了有依据的怀疑,尚且具有一定的学习交流、学术讨论性质。我不懂语言学,做个可能不恰当的类比:如果我在点评某家餐厅的海鲜时,评价称「这条鱼可能是冷冻过的,我昨天在超市买的冻鱼烧出来就是这样」,并且征集意见,请大家一起来判断餐厅用了冻鱼,这难道就是在捏造事实进行诽谤吗?

再者说了,如果餐厅老板认为自己的名誉权造成了严重侵害,对我提起民事诉讼便是了,法院提供了救济途径。何必在我的小区门口、公司大楼贴传单,要求我们的 CEO 对我进行处分?

法治的进步,靠的不是「法律对我有利的时候就谈法律,法律对我不利的时候就拍桌子」,而是能一以贯之去坚守对法律的信任;权利意识,不是说看到什么途径对我有利,就马上丢核弹,而是综合考虑对他人权利和社会的影响,理性选择最优解决方案。

仅此而已。


user avatar   mansour-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篇真正优秀的译作是不怕被质疑甚至诋毁的,哪怕被质疑是不是机翻。

作为小语种专业的从业者,从本科到现在我一直在翻译阿拉伯语的歌词、诗歌、剧本以及中世纪历史文献,并在个人网站上发布了一些译作。

我的一些译作也会被读者批判,比如我本科期间翻译的一篇历史文献就被一些网友认为翻得不像人话。不过这么多年来我的翻译风格改变了很多,那篇译作我现在看来尽管没有硬伤但也看着挺别扭的,至少我现在不会这样翻译,所以我没觉得他们说错了什么。

作为译者,我坚决尊重读者议论我译作好坏的权利,更不会害怕别人说我的作品不好。

因为我会用心斟酌我译稿的每一个字,把我最问心无愧的作品交给读者品评,读者褒也好贬也罢,这是读者的自由。

所以我不明白,那个打小报告的人这样小题大做上纲上线,ta到底是在怕什么?


user avatar   nan-jue-t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野生翻译,如果有人说我的译作机翻痕迹严重,我估计也会暴怒。

从指控而言,机翻之于翻译,基本上等同于抄袭之于作家。

我大概也会据理力争,找人背书。

但是举报到学校这种事情,恕我实在做不出来。

文本的争议只能诉诸文本,告状这种事儿,不过是无能之怒的泄洪口。


user avatar   qing-feng-84-77-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的读者会认为译者韩烨翻译的《休战》是一本佳作,有的读者会认为译者韩烨翻译的《休战》勉强不错,有的读者会认为译者韩烨翻译的《休战》机翻严重......

但就高晗同学的评价而言,虽说这样的言辞有些令人难以接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她的心里,这部作品的翻译绝对不能是让人感觉食不下咽、一文不值的!

我想一本书的好坏,任何人都有资格去评说。无论他是专业的翻译人士,还是普通的读者,都可以提出自己对作品的评价。

同时,这也不需要去从顾虑作者的利益而出发。只要是能够符合社区规范和法律法规,就可以随时地发表评价。

对此,高晗同学在豆瓣上的评论不算是恶意的差评。反而,它还是一位相对专业的西语学生提出的实质性见地。

尤其是从“那请问您有考虑过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呢”、“例如苏亚雷斯,在完成工作方面是个灾难”、“您为什么不去见鬼”……请问我随意摘取的这些话,用中文文法是通的吗?”这两段话中。[1]

我们可以看出她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结合自己所学所用而作出的提问。

她认为不需要这个作品它有多么地好,但是最起码要让人能理解,读的明白。否则的话,真就如同鸡肋那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这也能算作诋毁吗?

当然,仅仅是这一处我们并不能看出什么来。再从高晗同学的回复和评论中,继续进行了解。

“译者女士。您是用心翻译的,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汪天艾老师,久闻大名。我无意引起争论,更非恶意评价。您自身水平也很高,无需我多言。”“作为西语学生,我对译文失望后可以选择放弃阅读,转读原文,但对于非西语学习者来说,......”“就我个人而言,非常感谢您们在译介上做出的极大贡献,阅读原文和译文所耗费的时间是绝不相同的......”[1]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看到她并非是无事生非,而是抱有友善态度和感同身受去继续对译作的问题展开讨论。

所以,高晗同学既没有上升到人身攻击,又没有凭空捏造,又何谈所谓的诋毁呢?

反观韩烨的回复,我们不难发现她对“机翻痕迹严重”的评价很中伤,甚至感觉这条评价是在诋毁自己做出的努力。

作为一个创作者,我很能理解她这种被人误解的心情;但是就高晗同学态度和表达上,我认为她并没有在攻击作者就是在用‘机翻’,以及对作者本人和作者翻译的辛苦做出否定。只是单纯的从译作的质量而进行评价。

最后,严格来说,差评本无过错!但是,只要带有表达对作者和作者付出努力进行攻击的言论,就是诋毁。这就如同画蛇添足的道理一样!只需画出蛇的样貌就可以了,并不需要给它添上多余的四只脚。

参考

  1. ^ab作者:日益斋 来源:“《休战》事件”与“一星运动”始末 https://www.douban.com/note/798366309/

user avatar   hallucinogenic-lil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会西语,但我对比了百度翻译,韩某,和刘英老师的译版。韩某这太像机翻了!(结尾有完整翻译对比)

现在高同学被一些人批评,一个缘由就是说她没有证据,胡乱说作者的书像机翻。于是我用百度翻译了一些段落,发现机翻和书非常相似。后来,在网友提议下我又找到了刘瑛老师翻译的版本,发现她的翻译和:百度翻译,韩某,截然不同

首先我要声明几点:

1)机翻,至少百度翻译,确实不完美。直接百度翻译复制粘贴我觉得不大可能....(除非有更高级翻译AI,看到很多网友说deepL?)

2)有些地方真的太相似了!因此不排除,译者大段机翻以后,在此基础上修改的可能。

话说回来,小学生抄范文都知道不能照搬,会用近义词替换,稍微把语句顺序调整一下。更何况翻译一本名著。所以个人认为没有照搬机翻,修改了一些语句,并不代表没有机翻!

举一个我找到的例子做对比:

百度翻译:“继承了她的前额和嘴巴。伊莎贝尔会怎么想,如果她能看到他们今天,担心,活跃,成熟?我有一个更好的问题:如果我今天能见到伊莎贝尔,我会怎么想?死亡是一种沉闷的经历,对其他人来说,尤其是对其他人来说”

韩某书中翻译: “继承了她的额头和她的嘴。如果伊莎贝尔今天能见到他们——不安、活跃、成熟,会怎么想?我还有个更好的问题:如果今天能见到伊莎贝尔,我会怎么想?死亡是一种令人厌倦的经历,对其他人来说,尤其是对其他人来说”

刘老师的翻译: 海梅的前额和嘴巴完全像他妈妈。要是今天伊莎贝尔能看见他们,看见他们已经长大成人,整天东奔西走,心事重重,会怎么想呢?哎,我还不如问,要是我今天能够看见伊莎贝尔,我会怎么想呢?死亡是一种让人讨厌的经历;这是对生者来说的,特别是对生者来说的。

百度翻译,和韩某的翻译,句子结构,用词,都非常相似!与刘老师的翻译截然不同!就算前半段不谈,最后这一句:

(韩某)我还有个更好的问题:如果今天能见到伊莎贝尔,我会怎么想?死亡是一种令人厌倦的经历,对其他人来说,尤其是对其他人来说

对比

(百度翻译)我有一个更好的问题:如果我今天能见到伊莎贝尔,我会怎么想?死亡是一种沉闷的经历,对其他人来说,尤其是对其他人来说

除了把“沉闷” 替换成了 “令人厌倦”, 百度翻译和韩某的书一摸一样。而前半段对于句子的微调,不会西语的人,也可以调整成那个样子。


其它相似的例子(更多刘老师的翻译,放在后面总结(4)区域):

(韩某)我觉得他敏感,我觉得他聪明,但我并不觉得他有最基本的诚实。很显然我与他之间有一道屏障。有时候我认为他恨我,有时候又觉得他钦佩我。布兰卡至少与我有些相似之处:她也是个有着快乐意愿的悲伤之人

对比

(百度翻译)我觉得他很敏感,我觉得他很聪明,但我觉得他根本不诚实。很明显我和他之间有障碍。有时候我觉得他恨我,有时候他很佩服我。布兰卡至少和我有一些共同点:她也是一个悲伤的人,有着快乐的天职

这两段话除了一些用词,构句几乎没有差别。不会西语的人也可以把机翻改成书里的翻译。

不过照搬百度翻译的话,有些语句还是比较令人困惑的,书中翻译虽然有的时候很拗口,但...费点劲可能还是可以理解的。比如以下的例子:

(百度翻译) 这样的工作不会让我累,因为它让我思考其他事情,甚至(为什么不告诉我自己?)就像我把自己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相互矛盾的,独立的实体,一个熟记自己的工作,充分掌握自己的变体和凹痕,总是知道自己在哪里行走,另一个狂热的梦想家,沮丧的激情,一个悲伤的人

对比

(韩翻)这类工作不会使我感到厌倦,因为它允许我同时想其他的事情,甚至(为什么不对自己说出来呢)还可以做梦。就像我被分成了两个实体,截然不同、相互矛盾又彼此独立:一个对他的工作烂熟于心,最大限度地掌握它的变体和细微之处,永远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另一个异想天开、躁动不安,令人沮丧地充满激情;一个悲伤的人

这两个段落用词和构句同样是相似的。比如两段在同样的地方使用了“变体“,这个词我真的一般很少见人用。 再次重申,机翻不代表就纯粹照搬,小学生抄作文也知道稍微把句子词语变一下。再加上作者是会西语的,机器不通顺的地方她完全能够修改。

不过,个人观念:仅仅是书在当当网上的选读就和百度翻译这么像,高同学说机翻痕迹明显,真的不是瞎说....

再来一个对比,其余的感兴趣的直接去结尾看吧。这里百度翻译和韩翻我都觉得很奇怪,又很像又

(百度翻译)她是家里时间最长的人,也许她对我们的混乱、我们的饮食、我们的脏衣服有点奴役。他们与兄弟姐妹的关系有时处于歇斯底里的边缘,但他们知道如何控制他们,也许他们内心深处很爱对方

对比

(韩翻)她待在家里的时间最长,也许多少会觉得自己是我们的混乱、我们的三餐、我们脏衣服的奴隶。她和两个兄弟的关系,有时就在歇斯底里的边缘,但她懂得掌控局面,除此之外,也懂得掌控他们。也许在内心深处他们彼此非常相爱

这两个段落同样,用词,构句,读起来的感觉,都是相似

总结:

1)首先,我不是个翻译,不了解翻译是不是有什么规定必须在一个模版里翻译。但我反复提到原文和百度翻译用词构句相似是因为许多人都知道,很短的一句话,都有很多很多的翻译方法。拿一个非常短的句子来举例子,

英语的: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

百度一下,翻译方法有:

学海无涯苦作舟 / 治学无坦途 / 求知没有捷径可走

/ 艰难困苦出能人

......

用我爸的话说可以有:

学习哪里有轻松的呢?/ 学习嘛,苦就对了。

一帆风顺那能叫学习!?/ 嘻嘻哈哈的你能学个啥 ....等等等诸如此类...

这么短一句话尚且有诸多翻译方法。所以,当看到许多书中的长段落,和百度翻译,差距就是个同义词。我真的怀疑:

机翻这个评价不是空穴来风,如果我正儿八经写书评,我也会质疑机翻的!


2)在这里再次声明,我不是锤作者机翻,只是从个人观念出发,说不排除!并表示高同学不是闭着眼睛在瞎说他机翻.

那有人会说了,就算机翻了,那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嘛?

是的,我个人没啥不满意。我又不会西语,说白了也不感兴趣这方面的小说....但是,我替买这本书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不满一下可不可以?

如果真的是大片机器翻译,然后同义词替换,调整句子结构,矫正一下完全不通顺的地方后就可以出版。那么这个工作哪个会西语的人不能做?哪个西语系学生不可以做?学习西班牙语的中学生是不是也可以翻?三岁开始学西语的高年级小学生是不是也能出书?

然而消费者是花着读“专业有深度的翻译的“ 钱买这本书的,这本译作的价格比这本书的西班牙语原版在Kindle的价格还要贵(我专门买了原版来机翻)。且不说机翻不机翻,就这个书本身翻译的质量吧,不应该卖这个价格!

我不知道这个书卖了多少本,翻译的人赚了多少钱,但就拿他赚到的钱的一半,甚至更少,给一个潜心研究西班牙语的大学生,让他好好翻译,出书,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 但至少如果我读的是语言专业,我愿意的,没钱我可能都愿意。

就算我无节操决定机翻,换同义词,我也不会隔几句话才换一个,我每个名词每个动词都会换成同义词。汉语词典,大一点的40多万个常用词汇,加上谚语,歇后语,可以用的诗句....我就算能力不足机翻,用心的话,也能翻的百度翻译是它娘它也认不出来啊!

韩某等如果翻不好,懒得翻,就把机会给用心的人,给年轻人吧。

让真的想好好读这个书的人;让不懂西语却想真正理解这个故事的人,能够得到一份用心的诠释。

沽名钓誉是无法进步的,戴着皇冠自己也虚。


3)

我不知道我说了这么多能有什么改变,我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帮助到高同学,怎么样能实际行动,但我想发声,说出我的想法,也希望能够帮助弱势学生的人,帮助他

高同学真的没有做错什么。

他是消费者,他花了钱了,买书了,可以差评。

就好像你买了外卖,你可以说难吃,

你看了电影,你觉得太难看了,还可以做个视频专门骂他,浪费你两个小时,浪费你70块钱....

评价平台是干什么的?除了推荐好物以外....一个无良商家卖了烂货给一个人,他发了差评,就能避免一大堆后续的消费者被坑钱啊。自由的评论环境是必须要维护的,就算有你不赞同的差评,也应该要维护它的存在。因为你不赞同这条差评,不代表每一条差评你都不赞同....说不定哪天哪条差评就让你避雷了,少花了冤枉钱。大家来血汗钱来的都不容易,有权利花在真正值当的东西上。


4)有人杠,“翻译啊,不都是一样的?”

在以下继续po上百度翻译,韩某翻译,和刘瑛老师译本的对比:

大家一起来探讨,百度翻译,和韩某的翻译,是亲兄妹嘛?

这里要特别注明一下,刘瑛老师的译版是1990年的,比韩某的翻译早得多

(百度翻译)她是家里时间最长的人,也许她对我们的混乱、我们的饮食、我们的脏衣服有点奴役。他们与兄弟姐妹的关系有时处于歇斯底里的边缘,但他们知道如何控制他们,也许他们内心深处很爱对方

对比

(韩翻)她待在家里的时间最长,也许多少会觉得自己是我们的混乱、我们的三餐、我们脏衣服的奴隶。她和两个兄弟的关系,有时就在歇斯底里的边缘,但她懂得掌控局面,除此之外,也懂得掌控他们。也许在内心深处他们彼此非常相爱

对比

(刘瑛译版)她在家里呆的时间最多,对我们把家里弄的乱七八糟,吃饭挑三拣四,衣服脏了不洗,她也许觉得无可奈何。她和兄弟们有时候闹的不可开交,但她懂得自制,也善于制伏哥哥和弟弟。或许他们之间确实相当亲热。

再来一个:

特别备注,以下段落选自整本书正文的第一个段落,也是在线试读的第一个段落!

但凡韩某在这书上废了一丁点心思,这全文第一章第一段,还是在线试读哎,也得亲力亲为雕琢一下,不能犹如机翻吧?然而百度翻译和韩某的版本,句子结构几乎一样,且大家可以看到,两版同时出现了“我需要的不是闲暇“ ,”工作的权利“ ,”积极休息“, ”久坐生活“ ,”秘密防御“....等雷同用词断句

这些在刘老师的版本中都没有出现!

由此可见一斑,全文第一段第一章都疑有机翻痕迹,机翻非空穴来风!

(百度翻译)我对自己说不,我需要的不是闲暇,而是为我想要的东西工作的权利。例如,花园,也许。这是一个很好的周日的积极休息,对抗久坐的生活,也是一个秘密的防御我未来和保证关节炎。

对比

(韩某)要我说并非如此,我需要的不是闲暇,而是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工作的权利。举个例子?园艺,或许。作为星期天积极的休息,对久坐生活的抵御,还有对未来无可避免的关节炎的秘密防御,园艺都很不错。

对比

(刘瑛译版)扪心自问,还不是。我需要的不是闲呆着,而是有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什么呢,比如说?也许是逛逛公园,碰上星期日,逛公园不失为一种积极的休息,可以抵消一下伏案生活,顺带还能悄悄的预防将来难免不犯的关节炎。

再举一个离得远一点的例子,英语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展示机翻和人翻的差距有多大,翻译并不是都是一个样子的!我们直接处理语言(说话)都不一样,这怎么可能,翻译出来的东西,标点符号,用词用句都一样。几个地方差不多那说是巧合也就算了,通篇基本上一样,就可能是抄了啊。

退一万步说,这个韩某就是跟百度翻译学的西班牙语翻译,她其实就是百度翻译披着个人皮.....那她凭什么卖书赚钱?所有还有良知的书店和出版社,为什么上架她的‘烂作’?消费者是不是值得拥有品质更好价格更优的学生译作?凭什么一群所谓的‘文人’抱团,还容不得别人评价?

今天她们可以给一个学生使绊子,这群人好像年龄也不大....下一个二十年,他们会不会能够搞垮一批真正热爱这门语言的学生?是不是三十年后,西班牙语专业翻译能翻译成百度翻译的水平,那就已经哈雷路亚了?

我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根韭菜,大喊大叫,也无人问津,收效甚微。

高同学的道歉现在还挂着呢,事情闹这么大也没有人给高同学正式道歉,她的未来依旧在这群人的指掌之中啊....希望她能得到帮助吧

5)补:看到有网友说,现在很多翻译都是机翻,质量都很差。

真是世风日下...

不过如果韩某悄咪咪机翻,做一个低调的机翻译者也就罢了,ta偏不,ta与编辑在这样的基础上依旧要求读者必须吹捧他们的著作!

有消费者做了真诚的反馈,他们就暴跳如雷。一看不过是个学生,他们就要和起伙来搞她。骂她失足,让她在互联网,在全社会面前向他们道歉。

丑角挺胸学黑头

除了欺负学生,他们还能干什么?就这样,还要人们敬他们为学者,老师,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不想多写了,

最后,po一下翻译对比....

这个翻译确实很辛苦啊,机翻一个试读都搞了我半天。

取各家之精华,前1/4有道翻译,后3/4百度翻译。

这个书内段落来自当当网的书籍在线试读:

充分截图一下,避免大家说我把机翻硬说成她书里的内容: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很多力挺高晗的回答,真的很高兴。

本人和高晗是大学同学,所以借此机会从“熟人”的视角说一下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刚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很震惊,但是不意外。

先说说为什么“不意外”。

因为这很符合她的风格。在我看来,她属于那种开心时哈哈大笑,不爽时破口大骂的类型。装扮偏中性(高晗姐姐别打我),超A的小姐姐。

大学时,有几件事使她在我们系里还挺出名的,都是因为喷人。一次是把室友喷到搬寝室,一次是把老师喷哭。

和室友那事我不了解,所以不做评价,也不好做评价。

但是,喷老师那事我大概知道点。。。

那个老师,属于全系出了名的敷衍。上她的课,要准备的东西很少,因为她讲的也很少。总是会拿大段上课时间给学生放电影。

这个老师很年轻,也很漂亮。平时和蔼可亲,总和学生们聊聊八卦。实话实话,除了上课没什么质量,各方面也挑不出毛病了。所以学生们和她关系都很好,虽然也有点不满意她的敷衍,但是哪个学校还没点水课呢,所以也没人计较。

但是高晗姐姐啥脾气啊,直接把她冲了。。。

事情反正最后也闹得挺大的,也是系主任出面了。最后也是以高晗道歉告终。

看到这里,你们能明白我为啥不意外了吧。

在我看来,在喷老师这事儿和豆瓣这事儿中,她做的事情,确实没错,但在中国“尊师重道”的大背景下,总是那么格格不入。就好比大家都觉得那老师上课水,但不会有人真的因为这事儿和老师对线。

让我震惊的是,这事儿居然能闹这么大。。。不就是打个差评,在网上批评两句嘛,至于吗,搞到学生前途受影响。

虽然我没看这本书,但是从几位大佬的反应以及网友之后陆续的评价来看,我现在真心有点怀疑《休战》这本书不会真的是jf(九分,我的意思是豆瓣九分)的吧|・ω・`)

因为大佬们的反应真的给我一种“他急了他急了”的赶脚。。。。

除此之外,得亏写评论的是个西语学生,这要是仅仅是个社会人,那大佬们是不是还要动用多方关系给她穿小鞋,让她丢工作啊?!那usteds的能量还真大啊?

就说这么多,我怕前程受影响,匿了匿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安徽某高校学生封校期间翻墙外出,被保安按在地上训话,校方回应「确有此事,正在调查」? 
  一直被教育要努力,要认真,你这一阶段很重要,那我们什么时候能休息? 
  如何评价 77 级,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 
  如果国家取消专升本大家怎么看? 
  哪一刻让你觉得想读个博士学位? 
  有哪些截然不同的译名其实有相同的原名?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小学生有必要上数奥班吗? 
  如何看待「男子 11 年前拒送女儿上学自己教,现无法完成初中试卷」一事? 
  高考500+很难完成清北学业的说法成立吗?如果成立是所有学院吗? 

前一个讨论
你看过最好的十本网络小说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上海地铁一男子因工作太累未让座,被 70 岁大爷怒怼没道德,你认为地铁让座是义务吗?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