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可以从头重新翻译,你会换掉哪些不太好的科学名词译名? 第1页

     

user avatar   yue-ye-tu-xiao-xian-n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龙。西方Dragon和中国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产物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居然能混为一谈。


user avatar   planwalk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进化论(Theory of evolution)必须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啊。

进化论这名字,听起来就给人感觉是生物为了某种目的,有意识地强化自己某方面特性。慢慢慢慢地从低级升级到高级的过程。

但是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啊。按英文原汁原味的翻译,这应该叫演化论,它的核心思想是生物因为杂交或者基因突变而产生不同性状,最后适合环境的性状流传了下来,不适合环境的被淘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八个字。

要能改,其实它最早的译名:天演论, 要贴切很多,因为做出选择的是自然(天)而不是生物自己。可惜这名字带了个天字,怕是被怀疑有宗教色彩了......


user avatar   luo-yang-24-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猜很多人都以为“猎豹”是豹子的别称吧,实际上这是两种动物,其实很多动物的名字都可以改改

1.猎豹(cheetah)

首先,猎豹和真正的豹子(花豹)亲缘关系很远,反而和各种“猫”亲缘关系更近

甚至连猎豹的叫声都是“喵喵”的,

第二,“猎豹”这个名字并没有说明这种动物的明显特征,这个“猎”字并没有帮助人们区分猎豹和真正的豹,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猎”是什么意思,只能从这个名字里提取出“豹”这个信息,所以,很多地方是直接把“猎豹”和“豹子”这两个词画等号的,换句话说:“猎豹”这个名字起了也等于没起,很多地方实际上是拿“猎豹”这个名字当“豹子”在用。

其实这个“猎”字是来源于这种动物曾经被贵族驯养用来打猎,类似“猎犬”、“猎鹰”这些名字,但这种用途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事了,现在早就没人用猎豹来打猎了,所以也不能怪大家不知道,而是这个名字已经和时代严重脱节。

第三点,人家真正的豹子,英文名正好叫leopard,读音和“猎豹”有点像

这就导致很多人误以为:猎豹之所以叫“猎豹”,是因为音译了leopard。然后,很多人因此喜欢把leopard翻译成“猎豹”,彻底把“猎豹”当“豹子”用,将这种误会传播给更多的人

而大多数人本来就分不清猎豹和真正的豹子,被这么一弄,就以为猎豹和真正的豹子果然是一回事,进一步巩固了上面第二条里说的刻板印象

要是这两种动物只是生物学小圈子里才认识的冷门动物,倒也没什么,毕竟很多动物都经常被人混淆,也不需要外行们全部区分清楚。

但是,偏偏这两种动物都是妇孺皆知的明星物种,早就不是小圈子里才讨论的冷门动物了,所以我认为需要考虑外行对这两种动物的看法。

很多人都把花豹说成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所以,我个人的方案是:猎豹改名为“驰猫”,“驰”字描述它善于奔跑的特点,同时也是稍微音译了英文名cheetah,“猫”字表示它亲缘关系上更接近猫,而不是豹子,而且性格更加温顺。

或者,如果觉得“驰猫”的气势不够,也可以叫“迅猫”。

当然,限于本人的文字功底,“驰猫”、“迅猫”这两个名字可能也存在一些毛病,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案我当然也支持。

(另外,多说一句,我发现网络上已经有人在使用本文提议的某些名字了,说明有此想法的不止我一个,但需要注意一点:不要拿新名字给别人挑刺,要充分尊重使用旧名字的朋友,千万不要说“某某名字是错的,应该叫某某才对”这种让别人难受的话,任何改革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人家不想改也有人家的理由。改革应该先从自己做起,而不是先劝别人改,你要是喜欢新名字,就自己正常使用就行了,不要到处给别人挑刺。我也是在这个题目底下才敢说这些改名建议,要是在其他人的评论区说这些,肯定会被打死。

给大家看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贴吧里的,楼主使用“美洲虎”这个名字称呼jaguar,但下面有人在这楼里说“美洲虎”这名字不好,就引起了大家反感,哪怕他提的是“美洲豹”这个已经被广泛接受的名字

所以说,讨论改名这事还是要挑对场合,即使你是对的,即使你的初衷不是为了挑刺或装逼,也不要在不合适的场合说改名的事,这是个基本的情商问题。)


2.鬣狗(Hyena)

这个我以前提过,鬣狗(hyena)根本不是狗(dog),也不是犬科动物,而是单独的鬣狗科,是獴科的亲戚

民国学者也曾经给它起过一个名字“海乙那”,1927年版《动物学大辞典》也推荐过一个译名“[犭衰](shuāi)”

但不知道为什么,“[犭衰]”这个名字没能流行开,甚至如今这个字都打不出来了,“鬣狗”这个名字反而最终成为了主流。

但[犭衰]根本不是狗,跟狗的亲缘关系也很远。

不过命名也不一定非要按照亲缘关系来,我之所以希望它改名,还有一个原因是:鬣狗的知名度太高,是非常重要的词根物种,其他很多动物的名字都是从它衍生来的,比如:鬣齿兽科、牛鬣兽科、袋鬣狗科、中鬣狗科、大鬣兽、巨狮鬣兽等等,中文名词根都来源于鬣狗。

除了中鬣狗、袋鬣狗之外,其他几个的名字都只用一个“鬣”字指代鬣狗,很容易引发歧义,因为中文名带“鬣”的动物还有很多,比如鬣羚、鬣羊、鬣蜥、鬣鹿、鬣鱼,所以这个“鬣”到底是指哪一个?而且“鬣”本来是表示鬣狗背上发达的鬣毛,单独拎出来就有点奇怪了。

打个比方:假如中文里没有“虎”这个字,汉语中一开始是把老虎叫做“条纹豹”,那其他所有跟虎沾边的动物,比如“虎鲸”,按照“鬣齿兽”这个逻辑,就会被叫做“条纹鲸”,这就很奇怪了,虎鲸身上哪有条纹?同理,鬣齿兽的牙齿上哪有鬣?

但是,我个人觉得,用[犭衰]这个名字也不是很好,因为现代汉语中的“衰”有明显的贬义,虽然鬣狗确实不讨人喜欢,但也不应该直接给它起个消极含义的名字。

我有一个目前行不通,但未来也许可行的方案:造一个新字——“[犭因](yīn)”,然后日常口语按照英文名hyena音译为“骇[犭因]”,正式中文名再把“骇”字省掉,直接叫“[犭因]”。

“骇”字既是音译,也表达“凶猛、骇人”之意。“[犭因]”字既是音译,也是模拟鬣狗的叫声。

补充:最近又发现了第二个重要的改名理由:很多人不认识“鬣狗”的“鬣”字,经常误写作“鬓狗”或者“鬃狗”,造成了更多误会

所以,就算不改名,很多人也写不对“鬣狗”的名字,因为这个字确实有点难写,还不如改名为[犭因],只要这个 字被输入法收录,应该比“鬣”字好写、好认得多,可以减少类似“鬓狗”、“鬃狗”的错误。

有朋友提到,这个[犭因]字在古书上已经有了,《山海经》里有一种神兽叫“獓[犭因](yè)”

但我个人觉得问题不大,因为两个字的读音并不一样,汉语中本来就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膀”字,读páng的时候,用在“膀胱”一词,表示一种泌尿系统的器官;

而读bǎng的时候,用在“翅膀”、“臂膀”中,表示前肢。字形没变,只是读音变了,就可以毫无违和地表示两种含义,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

既然“膀胱”和“翅膀”里的“膀”字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含义,那么,让“骇[犭因](yīn)”和“獓[犭因](yè)”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

而且,“骇[犭因](yīn)不是獓[犭因](yè)”总比“鬣狗不是狗”更好解释吧,原名字里的“狗”字还直接表示“狗”的意思呢,难道不是比单独拿出来含义不明的“[犭因](yè)”字误导性更强?

古代还有一种神兽叫“海马”呢,《山海经》里说“海马”外形像马,善走。但我们今天却用“海马”表示一种海洋鱼类,大家也没觉得有啥问题



3.袋鼠科

袋鼠(kangaroo)当然不是鼠(rat、mouse),跟老鼠也没啥亲缘关系,我也不知道当初为啥会翻译成“袋鼠”。

其实袋鼠科的大部分物种早就有人提过改名了,比如有些书上把岩袋鼠叫做“岩䶈(bó)”,兔袋鼠叫“兔䶈”,丛袋鼠叫做“丛䶈”,短尾矮袋鼠叫做“短尾䶈”,


但袋鼠科的知名度实在太高了,所以改名确实困难,尤其是这个科的科长——大袋鼠属一直没改过名,所以其他袋鼠的名字也一直改不过来。

其实,要真想把整个袋鼠科的名字都改过来,就得釜底抽薪,先把这个科里知名度最高的大袋鼠(Macropus)给改过来

此外,“䶈”这个字一直没推广开,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字笔画结构太复杂,所以,我想应该可以用“猼(bó)”字代替,这样,笔画数直接减少到和“鼠”字一样。

而且,“猼”的字形很像“搏”,正好“搏”字有跳动的意思,也有“搏击”的意思,而袋猼正好喜欢跳动,也喜欢“拳击”之类的搏击运动

然后,日常口语中的“袋鼠”直接改叫“袋猼(bó)”,而书面正式名称中,袋鼠科改名“猼科”,大袋鼠属改叫“猼属”,因为按拉丁学名来看,大袋鼠属是最狭义的袋鼠,不需要加额外的修饰。红大袋鼠改名“红猼”,灰大袋鼠改名“灰猼”

(可能有人担心“袋猼”的“袋”字存在重复表意的情况,但我觉得问题不大,这其实类似“羡余”现象,只是日常俗称里,为了更加顺口才加上一个多余的字,上面的“花豹”这个名字就是这样,所以也只用于日常俗称或非专业领域,专业领域的书面正式名称当然还是叫“猼”。)

而袋鼠科的其他几个属,就直接改成叫“岩猼”、“丛猼”、“羚面猼”、“短尾猼”就可以了,

不过,树袋鼠属↓需要单独说一下,

这个属以前叫“鼰(jú)”,我以前也用过这个名字,但现在觉得,这个应该没有必要,还是整个袋鼠科都叫“xx猼”吧,树袋鼠直接叫“树猼”就挺好的。

评论区@SteveLiu补充:因为kangaroo被翻译成了“袋鼠”,所以,为了避免kangaroo rat被翻译为“袋鼠鼠”,只好把它音译为“更格卢鼠”,但实际上明明可以翻译为“猼鼠”


而rat kangaroo↓,本来可以翻译为“鼠猼”,但现在只能叫“鼠袋鼠”

还有Gambian pouched rat,本来可以翻译成“冈比亚袋鼠”,但因为“袋鼠”这个名字被袋猼抢走了,所以为了区分kangaroo和pouched rat,冈比亚袋鼠只能翻译成“冈比亚袋鼠”,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是个动词性短语,说的是冈比亚这地方也有袋鼠呢。

假如鼠袋鼠科改名为“鼠猼科”,它的亲戚——麝袋鼠科,就可以改名为“麝猼科”。而整个袋鼠亚目,就可以叫“猼亚目”。总共只用改动一个字,就可以覆盖袋鼠亚目的三个科、70多种动物,一劳百益。

虽然鼠袋鼠科以前也有一个单独的字——[鼠菐](pú),不过现在我觉得没必要搞这么麻烦,还是整个袋鼠亚目都叫“xx猼”吧,专用字弄得太多大家反而记不住,久而久之就会变成生僻字,增加学习成本。


可能有人担心:“猼”字在古代有别的含义。但我觉得问题不大,类似的用法很多,比如,“英国”在古代指一个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但如今,“英国”却表示欧洲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山海经》里还记载过一种怪兽叫“狍鸮(páo xiāo)”,说“狍鸮”羊身人面,目在腋下

然而,这样诡异的生物,它的名字如今却被安到了两类现实生物的头上——傻狍子、鸮(猫头鹰),也没发现有谁觉得傻狍子和雕鸮的名字有啥问题。

归根结底,文字是为人服务的,只要之前的含义足够冷僻,影响并不大。而且已经有人使用“猼”字表示袋鼠科的动物了,比如“澳洲小兔猼(Lagorchestes asomatus)”。

考虑到袋鼠的知名度和辨识度都足够高,所以,也可以直接造象形字。

所以还有另一套方案:直接造个象形字,读作kān,也就是kangaroo的第一个音节


当然,造象形字涉及的问题就比较多了,所以这也只是我个人的方案,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指正。



4.金猫

“金猫”这个名字有歧义,学界说的“金猫”指的是亚洲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但民间也常用“金猫”二字表示金色的宠物猫,

但实际上亚洲金猫和金色的宠物猫没有任何关系,它是一种野生猫科动物,和家猫的亲缘关系比猎豹还远,如果有人认为猎豹不算猫,那金猫就更不能算猫。

其实叫它“亚洲金猫”也还可以,但可惜“亚洲金猫”也不是它的正式中文名,它的正式中文名就两字——“金猫”。但直接叫“金猫”显然有歧义,所以很多媒体不得不使用“亚洲金猫”这个名字避免歧义,但这实质上也是在改名。

而且金猫经常不是金色,比如最近上热搜的那只吃鹿的金猫,就不是金色


另外,金猫比家猫巨大很多,头身长接近一米(不包括尾巴),比豹子小一些↓根本不是小猫咪”

金猫不仅比猫巨大,而且凶猛强壮,虽然一般捕食松鼠和山鸡,但有时还能捕杀斑羚和小型鹿类,几乎就是个小号的豹子,所以民间俗称“土豹子”、“狸花豹”。

四川的唐家河保护区也曾拍到过金猫捕杀斑羚的画面↓斑羚和山羊差不多大

从颈部的条纹,和尾巴的形状可以看出:这并不是豹子,而是一只个头很大的金猫。

它的叫声也不是软萌的“喵喵”,而是略带威猛的“哇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曾经录到过金猫的叫声↓

金猫的叫声(画面来自其他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8831472451395584


而我的改名方案就是:对金猫的古称“彪(biū)”稍加改动,叫它“山彪”。当然,“彪”字的读音就不需要复古了,还读biao也问题不大。

首先,刚才提到,山彪常常不是金色,它的毛色很多变,经常能见到麻褐色、灰色、黑色和豹纹的,甚至目前国内拍到的山彪大部分都不是金色,所以叫“亚洲猫”并不贴切

目前大多数解决方案是:把金彪叫做“红金猫”,把灰彪叫做“灰金猫”,把花彪叫做“花金猫”,把黑彪叫做“黑金猫”。

这样虽然也可以,但个人觉得,还是不如“金彪”、“棕彪”、“灰彪”、“黑彪”、“花彪”这些叫法来得顺理成章。

第二,使用“金猫”这名字不利于提高重视度。

很多人听到“金猫”这两字,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某种珍稀的野生动物,而是金色的家猫,

对于一个需要保护的珍稀物种,这并不是好事,因为物种保护不是说随便划个保护区就完事了,当地民众的配合也很重要,如果让民众以为这就是金色的家猫,那如果说让他们别去金猫保护区里放牛放羊,或者帮忙举报盗猎者,配合度也许就会不高。

甚至,民众意见也会影响到保护动物名录的修订,比如最近国家林业局声称要修改《三有保护名录》,其中就提到:大嘴乌鸦和小嘴乌鸦因为公众意愿普遍难以接受,所以不应列入《三有保护名录》

所以说,动物保护从来都不是动物学领域的学者一家的责任,而是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如果不能让普通民众认识到金猫的价值,那也会重蹈大嘴乌鸦的覆辙。

“彪”是亚洲金猫的古称,很多古代文学作品里都有“彪”出现,很多人多多少少都听过:

从《水浒传》里的“金眼”施恩,

到《西游记》里的“斑斓老虎为都管,白面雄彪作总兵。”

再到《封神演义》里的黄飞虎、黄飞豹、黄飞 三兄弟,

还有《水浒传》里的田虎、田豹、田三兄弟。

除了文学作品,彪还出现在古代服饰上,比如明清时期,官服补子上就会用飞禽走兽的图案标识不同的品级,其中武官补子的图案就是: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虎、四品豹、五品熊、六品彪、七品犀、八品犀、九品海马。


( 12月12补充:最近看到一则文章,评论区是这样的:

评论来源:

所以,这并不是我的瞎猜,而且网上能出现这样的文章,还不止一篇,充分说明有此想法的人不止我一个。)

另外,注意一个细节:山彪的瞳孔是圆形的↓,跟虎豹一样

而家猫、豹猫这些常见的猫,的瞳孔则是一条竖缝↓

所以,古人把山彪和老虎豹子归为一类也很正常,从现代生物学得出的亲缘关系来讲,山彪也只是稍比虎豹接近猫一些,但依然比猎豹、猞猁离家猫更远。

此外,大量的古诗词都有提到彪这种动物:

青叶漫随流水去,黄时逐暮云归。——宋·朱熹《访昂山支公故址》

宿雁惊江渚,饿啸林丘。——宋·王之道

勿讶谈禅太文彩,从来虎穴不生。——宋·释德洪

獐猪狒猱猩,鸿鶤雉鸦凫鳦莺。——宋·王安中《大风》

号涧侧,哀狖啸云巅。——元·袁裒《东湖联句》

孤城四面啼猛虎,怒豹咆哮饿舞。——明·张宪《伥魂啼血行二首 其一》

杀势奔封豕,威声走怒。——明·孙一元《赠李将军征南十八韵》

桴为防设,轩因放鹤开。——明·姚广孝《秋日重游海云精舍 其二》

屋角望熊,此意堪入绘。——清·庄德芬

可见,山彪曾经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仅次于虎、豹、熊,本来知名度很高,但如今换了“金猫”这个草率的名字,结果搞得大家都不认识了。

如果给金猫改名为“山彪”,一方面,那些描写“彪”的古诗词会被重新注入生命,“彪”这个文化符号也可以重新活跃起来;另一方面金猫这种珍稀动物的知名度也可以大幅提高,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保护资源,妥妥的双赢。

至于“金猫”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早期的西方学者觉得,山彪很像他们之前命名的非洲金猫,所以他们就把山彪叫做“Asian golden cat(亚洲金猫)”,就像西方人把叫做“Asian wild dog(亚洲野犬)”,把叫做“soft-shelled turtle(软壳龟)”,把鸳鸯叫做“Mandarin duck(官方鸭)”,把(hé)叫做“racoon dog(浣熊狗)”一样


不过,金猫的确算是冷门动物了,所以改名并不算难,反正民间的俗称也不是“金猫”,而是“土豹子”、“狸花豹”、“黄虎”、“红椿豹”等等,甚至很多爱好者一开始还是通过“彪”这个古称认识它的。所以主要的改名阻力还是来自学界内部,但学界也不是没改过它的名字,以前还叫过“原猫”呢,即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蓝藻”,近些年也成功改名为“蓝细菌”,虽然反对者众多,但终究还是改过来了。

但名字这种东西,还是需要考虑一下所有人的意见,到底要不要改名,还得学界和大众说了算,我也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得同意我的想法。


有朋友补充:彪的知名度比我想象的更高,国内大多数地方骂人喜欢用“猪”和“狗”,比如“你猪啊”,“你狗啊”,但东北人就比较厉害了,人家直接就是“你虎啊”,“你彪啊”,这骂人的档次一下就上去了。

很多人疑惑:“彪”在古代用来形容文彩鲜明,是褒义词,为什么到了东北话里变成了骂人的词?我想,应该就是因为:“彪”字一开始表示虎纹,所以可以形容文采鲜明。但后来表示“彪”这种动物,山彪性情凶悍,但也比较莽,所以形容文采的时候是褒义词,而说人像彪一样做事不经大脑就是贬义词。


还有几个,本来不想提,因为改名这种事需要循序渐进,一次改太多容易招人反感。但既然有人提到了,那也说一下,其实就是袋鼠的一帮穷亲戚——袋熊、袋貂、袋狮、袋鼯、袋食蚁兽等等。

5.其他有袋类动物

首先看袋熊(wombat),它当然也不是熊(bear),而是袋鼠的亲戚,以前叫“[犭當](dāng)”

假如有机会改名,我的建议是:改回以前的名字——“[犭當](dāng)”。反正它长得也不像熊,习性、生态位和亲缘关系更是和熊八竿子打不着。很多人也都觉得它不像熊↓

虽然我不知道一百年前的学者为什么用[犭当]字给它命名,但这个字很容易让我联想到“挡”字,而袋[犭当]有一个很著名的习性,就是它的“钢腚神功”,当它遇到捕食者追杀时,会躲进自己的地洞里,用坚硬的屁股堵住洞口,

这种强大的抵挡技巧,也算得上是一个足以深入人心的特征,所以用[犭当]字也有一定合理性。

袋貂以前叫“袋鼦(diāo)”,这个“鼠”字旁倒是很好地对应了澳洲华人对袋貂的称呼——“负鼠”,虽然真正的负鼠是另一类动物,但这个俗称也流传很广,现在网络上大部分人都把袋貂叫做“负鼠”,所以袋貂在大多数人心中已经和“鼠”有了高度关联,因此个人觉得,重新启用“鼠”字旁的“鼦”也有一定合理性

但是,这个字很容易和袋鼯(wú)看串,所以如果真要改回以前的名字“袋鼦(diāo)”,最好先把袋鼯(wú)改掉。

我想,可以把袋鼯改名为“鼯鼦(wú diāo)”,因为袋鼯属于“袋貂亚目”,本来就可以看作特殊的袋貂,所以可以把袋鼯改名为“鼯鼦”,这样,“袋鼦”和“鼯鼦”就不容易看串了。而且,鼠、猴、鼦听起来也更顺理成章

(外行可以忽略括号里这段:虽然分子研究显示袋貂亚目可能是个并系群,但袋貂总科和袋鼯总科应该仍然是单系群,袋鼯总科里除了袋鼯科,其他科也是叫“xx袋貂”,所以个人觉得影响不大,袋鼯仍然可以算是特殊的袋貂。)

或者,其实还有另一种方案,就是使用“鼦”的异体字“[鼠刁](diāo)”,但这个字目前也打不出来,不过右边的声旁“刁”正好描述了袋鼦这种动物的性格特点——非常机敏蛮横,澳洲人民经常被它偷菜、爬杆子、爬屋顶

如果使用这个[鼠刁]字的话,那前面的“袋”字就可以省掉了,因为它的字形和真正的“貂”字区别已经足够大。不过,口语中还是保留“袋”字叫“袋[鼠刁]”,毕竟读音还是一样。

不过这个方案,因为这个[鼠刁]字目前打不出来,所以暂时只能是个设想。

袋鼬目的物种名字,也可以改改,首先是这个目的代表物种袋鼬(Dasyurus)↓

港台那边翻译为“袋猫”,但它显然既不是猫,也不是鼬,人家是袋鼠的远房亲戚。

袋鼬没有现成的字,只能单独造字,不过,我们可以模仿上面的[犭因]字,找一个“犭”字旁的字,增加一个新读音,等效于造一个新字。我的方案是:使用“”字,给它增加一个读音kuò,也就是音译袋鼬的土著语名称quoll。(读音选kuō也可以,这里选kuò是因为括、蛞、栝都是读kuò)。

至于“狧”字本来的含义,不仅读音不一样,而且都不是名词,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就好像:头发的“发”,和发财的“发”本来是两个字——髮和發,但现在都写作“发”,读音还差不多,大部分人也没觉得有啥问题。

这样,整个袋鼬目的名字就可以这样修改↓

而袋鼬目(Dasyuromorphia)的名字自然就改为“狧形目”,虽然字数没变,但笔画数精简了不少,也算造福了小学生和老年人。而日常口语中,可以把所有狧形目的物种宽泛地通称为“袋狧”,或者也可以叫“狧子”,正好又音译了quolls。

不过,袋食蚁兽↓还是需要单独说一下

袋食蚁兽根本就没有育儿袋,所以本来也不该叫“袋食蚁兽”,正好修改之后也没有“袋”字。虽然袋食蚁兽以前也有一个专门的字——“袋[豸歮]”,但这个还是没有恢复的必要了,还是整个袋鼬目都叫“xx狧”比较好。

这样其实也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很多袋鼬目的物种,中文译名混乱,比如那个因“精尽鼩亡”而走红网络的“宽足袋鼩(Antechinus)”,有些地方叫它“宽足袋鼬”,有些地方则根据亲缘关系叫它“宽足袋小鼠”,乱成一锅粥,但如果使用“狧”字,就可以统一叫“宽足狧”。


除了这些,其他有袋类动物,要么比较冷门,比如袋狸、袋鼹,这种冷门的动物就不适合用专门的字了,不然关注的人少了,就成了生僻字,反而影响大家认识。如果需要给刚入门的新手解释,可以直接解释说它们是袋猼或者袋狧的亲戚。

要么就是已经有了专门的字,比如美洲的负鼠目、鼩负鼠目、智鲁负鼠目,有一个专门的字——[鼠儿](ér),并且有些书上已经使用了这个字

所以,这些动物的名字就轮不到我来操心了,已经有学者在改了。



再说一个很多人似乎都想改掉的名字

6.㺢㹢狓(Okapi)

一上来就是三个生僻字,这位译者可比我狠多了,而且“㹢”、“狓”两个字在古书里也是有别的含义的,看来这位译者的确很大胆。

“㺢㹢狓(huò jiā pí)”这个名字显然是音译,但这个读音和Okapi的发音差别还是有点大,所以也有翻译成“欧卡皮鹿”的,不过,可能最初的译者自己的方言里是把“加”读作ka,所以就翻译成了“㺢㹢狓”。

但是,一次用三个生僻字,而且还是很冷门的动物,这导致很多人都不认识这个名字,所以网络上很多人把这种动物写作“霍加狓”或者“狓”或者“欧卡皮鹿”。

得,这位译者从古籍里精心挑选的三个字被网友们削减成了一个,不知道心里会不会很憋屈。

不过网友们的这种做法也反映了:“㺢㹢狓”这个名字确实不太招人喜欢。而且,它其实就是长颈鹿的亲戚,是一种脖子不长的“长颈鹿”,所以“欧卡皮鹿”这个名字的思路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长颈鹿其实也不算真正的鹿,长颈鹿并不属于鹿科,而是和㺢㹢狓一起,属于长颈鹿科,

而长颈鹿科的动物其实很多学者已经使用了“麟”字来命名,比如萨摩麟、步氏麟、古麟就是一些远古时代的长颈鹿科动物。之所以使用“麟”字,而是因为明朝人把长颈鹿叫做“麒麟”

而日本、韩国至今仍然保留了这种叫法,比如,日语中的长颈鹿就叫“キリン”(读作kirin),所以中国学者们也用“麟”字命名长颈鹿科的动物。

而长颈鹿之所以会被明朝人叫做“麒麟”,可能是因为长颈鹿在非洲土著语中叫做Giri,和“麒麟”有点像。而且,长颈鹿外形像鹿,性情温和,角上又包裹着一层皮肤,这些也很好地契合了古书上对麒麟的描述:

麟,鹿也。——《说文解字·鹿部》("牡"是雄性的意思,有些地方说是“大牝鹿”,但清代的段玉裁认为应该是“大牡鹿”)

大鹿曰麟。——三國吳·薛綜。

麟,兽也。——《玉篇》

角末有肉,示有武而不用。——《箋》

当然,我并不是说长颈鹿就是麒麟最初的原型,只是说:长颈鹿曾经使用过“麒麟”这个名字,而长颈鹿的某些亲戚如今正在使用“麟”这个名字。

不过,用“麟”字命名长颈鹿科的动物也有一点问题,因为“麟”字确实是麒麟的简称(凤毛麟角、麟德殿、麟台、武帝获麟),直接用“麟”字的话引导性太强,会让人直接想到传说中的那种麒麟,而不是现实中的长颈鹿,网络上就有很多人看到“萨摩麟”这个名字,就以为它是传说中那种麒麟的一种。

既然改名,那还是尽量一次改到位,我的建议是:使用“麒”字,而非“麟”字,本来Giri和giraffe的第一个音节的读音就和“麒”有点像。虽然单独的“麒”字可以表示雄性的麒麟,但这个知识点的冷僻程度就和“狓猖”、“㹢玃”、“狍鸮”差不多了,总不至于有人觉得傻狍子是狍鸮的原型吧。

然后,长颈鹿可以改名叫“长颈麒”或者“麒”,也算音译了giraffe吧;㺢㹢狓改名叫“欧卡麒”,正好“麒”字的读音和“狓”也有点像。萨摩麟、步氏麟这些也改成“萨摩麒”、“步氏麒”,笔画数还能省点

而长颈鹿科,自然就改名为“麒科”,长颈鹿虽然不属于鹿科,但长颈鹿的外形确实有点像鹿,而“麒”字正好也是“鹿”字旁。


user avatar   RoseofVersaill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当其冲的就是“可锻铸铁”(Malleable iron)。目测当年是个文科生把Melleable直接直译成了“可锻”。然而,一个实际上并不能锻造的铸铁,竟然要叫“可锻”铸铁,莫不是在逗我?结果坑爹翻译坑骗了无数不认真学习的材料本科生,全都败在了“可锻铸铁可以锻造”这个判断题上.....

然后就是“基(Basis)”。说实话,当年学小波分析的时候,我是真的花了好久才反应过来什么是“基”。莫不是当初翻译的时候,觉得翻译成一个单字“基”显得高大上?苦了后来学习的学生们,一个“基”字,真的怎么理解的都有,“肯德基”,“基情”,“基础”......

然后就是“衍射(Diffraction)”。当年最初学物理接触到这个词,最开始都往“衍生”,“繁衍”上面去想,和真正的Diffraction完全不搭边。我觉得日本人翻译这个词就形象太多了:“回折(かいせつ)”

还有“模态分析(Modal Analysis)”。模态给人的感觉就像“模拟”,“拟态”,“状态”。虽然和本来想表达的意思有点搭边,但是真的很难通过这个中文翻译联想到他想表达的意思。

还有“全息影像(Holography)”。我一直不理解这个“息”字是怎么个意思,息息相关?为什么不叫全角度影像,或者直接叫立体影像。

还有“吡咯(Pyrrole),呋喃 (Furan)”。我就不明白了,别的化学式,很多复杂的,都意译的开心的不行,什么烷烃,烯烃,尿素,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的。到了这最简单最基础的两种化学式,就直接懒了?然后就音译了?

然后“原位(in situ”。我敢赌五毛钱,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人,基本上没一个人能猜出来是什么意思。原本的位置?原来的相位?全都不搭边。

还有“磷光(Phosphorescence)”。我大概能猜到翻译的人看到Phospho,于是就翻译成了磷。但是这就给人一种误解,以为这个词就是用来形容发光的磷,实际上根本不是......


user avatar   Ferrum_Chem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Noble gas → 惰性气体。

这个词的翻译近些年已经被改得乱七八糟了。一开始叫稀有气体,后来因为氩气不稀有而改成惰性气体,又因为其实也能发生一些反应而改成高贵气体…… 你怎么不叫 冷 艳 霸 气 呢 hhhh

惰性气体这翻译就很好了,又没说绝对惰性。


2. 物质的量 → 物量 / 依数量。

这词在英语里就很绕嘴了:比如 the amount of substance of carbon... 中文就这么照搬翻译成了 “碳的物质的量”。这个物质指的就是前面的碳,如此创造的术语实在显得累赘。

这个词的确有中文缩写 “物量”,看起来舒服多了,与 “质量” 等物理量也很搭,不过未被广泛使用。我觉得 “依数量” 这个翻译也不错,正好溶液还有个 “依数性” 和这个量密切相关,都取的是 “依照微粒数量的量 / 性质” 的含义。


3. 平衡常数 → 平衡常量。

与无量纲的标准平衡常数 K⊖ 不同,所谓的 “平衡常数” K 是有量纲的,应该称为平衡常量。标准平衡常数和平衡常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量纲都不一样,并不是一个包含另一个),这是很多初学者在学完高中选修 4 之后学基础热力学一头雾水的原因之一。

高中教材里那个被叫做 “平衡常数” 的没有量纲的物理量,是每个浓度、压强都除掉了标准单位的无量纲量 “标准平衡常数”(不然你怎么可能对着有量纲的东西取对数),如果规范使用术语就不会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歧义。



4. 卡宾 (carbene) → 半烯。

Carbene 指的是 R₂C: 这类一个碳上带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分子。英语里 carb- 是碳,-ene 是烯烃,这样构词很有道理。卡宾这翻译是个什么莫名其妙的玩意,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把枪。

的确也存在 “碳烯” 这种翻译,但是通常说的烯本身就是碳烯的简称(烯不仅可以指碳碳双键形成的烯烃,如氮烯),这样翻译存在歧义。英文其实也挺混乱的,phosphorene 反倒不是 RP: 而是磷形成的石墨烯的二维类似物,RP: 要翻译成 phospho-carbene。

既然 R₂C: 可以看做烯烃 R₂C=CR₂ 从中截断的产物,那么不如翻译成半烯。同理,nitrene 也不用叫那个蛋疼的音译 “乃春”,也不用前一半意译后一半从卡宾那边硬搬过来音译的 “氮宾”,翻译成氮半烯即可。


5. 叶立德 (ylide) → 邻偶极体。

-ylide 本身只是个一类化合物共有的后缀,后来被单独拎出来作为其名字。比如 XXX ethylide,指的是 “乙基负离子化 XXX”(注意不是乙基化)。XXX 是个 正离子(通常是杂原子)的时候,形成的就是所谓的 “叶立德” 了,比如 sulfoxonium ethylide。

中文翻译又是个莫名其妙的音译,还失去了原有的意思,不伦不类。这个 ylide 实质上就是 1,2-dipolar compound (1,2-偶极体),所以不如直接翻译成邻偶极体。


6. 第一性原理 (First Principle) 。

这个翻译大概是照搬了亚里士多德的 First Principle 的翻译,实际上连 “原理” 都算不上。它指的是计算化学中一种与经验法相对的、不使用任何经验参数的方法,principle 应译作 “准则”。

第一性准则这名字好一些,不过并没想好 first 该怎么意译,感觉全部意译出来的名字很中二(不是


7. 伯 奇 反 应 ……

碱金属在液氨里还原芳环的反应。

别翻译了,就叫 Birch 反应就好了,“伯奇反应” 这四个字怎么读怎么不对劲……(而且 ch 发音明明更像是 驰 的音)

建议结合 robustness 的糟糕翻译一起食用:伯奇反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逃


user avatar   inversio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范畴,第二范畴,第一类不连续点,第二类不连续点,以及所有这种用“第一”“第二”命名的玩意


user avatar   jiang-yu-chen-76-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模拟电路、模拟元件、模拟信号...

我一直没搞懂,这些电路、元件、信号究竟模拟了什么东西?

虽然analog是analogue的形容词形式,可是英英词典对analog有一个解释为:

of or relating to a mechanism, device, or technology that represents data by measurement of a continuous physical variable, as voltage or pressure

analog的这个释义并没有analogue方面的含义,所以翻译成“模拟的”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里analog是在描述一种处理continuous physical variable的东西或者技术,也就是跟“离散的”是相对的,并没有“模拟”相关的意思在里面。

不过用什么翻译来替换电子工程中这个“模拟”我还真想不出来,所以继续用“模拟”好像也没啥不好。


user avatar   jiang-xiao-mao-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我们用的是音译,日本人用的是意译,日本人管Radar叫做电探。 Radar就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 。我觉得汉语里翻译成电探更合适,使用目的和作用一目了然。

还有就是坦克 也是音译,来自于tank 这个在英语里是水柜 水箱的意思。这个也是因为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参战时,英国佬在运输途中为了保密,说自己运的是前线用的大型水箱。

日语里坦克叫做战车,意思很简单,就是作战用的车,台湾现在也是这么叫。因为当时早期国民党将领很多都留学日本,军事用语受日本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到现在也还是叫战车。

解放军的装甲部队建立发展初期受苏联影响比较大,解放军的装甲兵之父许光达大将就是留苏的。 俄语里面坦克的发音Танк和英语里面的tank的读音几乎一样,所以我们就根据音译叫坦克。

举个例子,我是在剧组工作的。剧组里管白色泡沫反光板叫做米菠萝,这个词是从英文beam board音译过来的,就是泡沫板的意思。这个叫法也是从香港剧组传过来的。 我第一次进剧组当小助理,啥都不懂,河南灯光师傅让我拿个米菠萝过来,我楞了半天,不知道这是个啥,灯光要菠萝干啥?现场也没有菠萝啊?灯光师傅看我没听懂又重新说了一遍,拿个反光板过来。虽然我当时也不知道反光板张啥样,但是我至少从字面意思能猜到这是个板状的东西。

如果你叫坦克,不知道的人从字面意思根本猜不出这是个啥。如果叫战车,至少从字面意思首先能猜出来这是个车,还是能作战的。

不过现在解放军军语里面,也有战车这个词,不过战车这个词专指配合并支持坦克作战,还在陆战场上执行作战指挥、支援步兵火力,运载步兵,后勤支援、物资运输等多种军事任务的军用战斗车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步兵战车。

还有一个词就是卡宾枪,是从英文carbine里面直接音译过来的。原意就是指比原版步枪要短一点的枪。这个词不知道的人一眼从字面上看不出这是个啥功能的枪。小时候我听到卡宾枪这个词,是我爹跟我一起看一部美国老电影里美国白帽子宪兵拿的枪,我爹说那个就叫m1卡宾枪,电影里喝醉酒的美国大兵在酒吧闹事,宪兵过去用这枪把犯事的士兵给一家伙给卡倒,我就以为这枪是专门用来卡倒士兵的,所以叫卡兵枪。我当时还想,宪兵为啥不用大棒子抡呢,还专门整个小枪来卡人,美国佬脑子有问题。长大后才明白卡宾那个卡不是动词里的那个卡,那个宾也不是士兵的兵。

不过中文里存在和这个词同义的其他词,例如马枪,骑枪,步骑枪,短步枪等。这些词一看就清楚的明白了这些枪的功能,就知道这是给骑兵用的枪。 这些词和卡宾枪这个词都是共用的。但是现在一说到卡宾枪,都是特指的是m1卡宾枪,其他骑枪,短步枪,我们又不称呼他们为卡宾枪了。

但是一说起m16步枪的短步枪型m4,我们不叫他短步枪,又叫起卡宾枪了。但是说到我国自己的56c和95b或者的德国36c以及俄罗斯的aks-74u这种枪,我们依旧还是叫短步枪,这就有点混乱了。


user avatar   mephisto-80-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定理不应该以数学家的名字命名,而是以定理内容命名。例如以下这些:

罗尔中值定理→水平切线存在定理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一般切线存在定理

柯西中值定理→参数切线存在定理

泰勒级数→幂级数

傅里叶级数→三角级数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微积分基本定理

牛顿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展开定理

黎曼积分→连续积分

勒贝格积分→综合积分

维尔斯特拉斯函数→可连续不可导函数

沃尔斯特拉斯函数→可反导不可积函数

笛卡尔积→交叉集合

欧拉公式→一零爱派易公式


每一次分割线都是一次更新。

我写这篇回答的时候,只有前三个微分中值定理是认真命名的,其它只是凑字数。我凑字数并非只是觉得字数少不好看,而是我惯用的回答方式是抛砖引玉。不过从评论区来看,完全没有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因为大家并非在说我的译名给错了,而是在说我给译名的方式错了。

我的观点很明确,我的译名是错的,但是根据内容给译名的方式并没有错。举个十分经典的例子:勾股定理。这个定理就是根据内容命名。

从题主题目和其它答主的内容来看,这环境明显只讨论中文名,所以本回答不考虑外文名。根据内容命名,在外语环境下可能很啰嗦,但是中文采用内容名和外文采用人名不矛盾吧!汉语环境下称勾股定理,英语环境下称Pythagorean theorem,这不矛盾吧!

为什么我在开头的那三个微分中值定理会想着改名称呢?因为我当年学习这个的时候,记混了。当年书上这三个定理是放在一起讲的,然而定理内容太相似,并且人名和定理内容毫不相关。我错误地记成柯西讲水平切线,罗尔讲倾斜切线。

我只是说定理名称根据内容命名,又没有限制字数。所以,如果怕搞混,那就取长一点的名称呗。例如:

泰勒级数→升幂排列单边无限导数分子阶乘分母幂级数
维尔斯特拉斯函数→始祖可连续不可导函数
沃尔斯特拉斯函数→始祖可反导不可积函数

怎么,你们觉得取这么长的名称还不能表示内容?那就直接把内容作为名称好了。例如泰勒级数的名称就是 。取这种名称就相当于没有名称好吧!况且,名称就是用来读的,那这个名称该怎么读啊!这样读吗:西格马,恩从零到无穷大,函数在爱克斯零处的恩阶导数,除以恩的阶乘,的商,再乘,爱克斯减爱克斯零的差的恩次方,公式。要不要把逗号去掉再读一遍试一试?

其实我也很反感比内容还要长的名称。例如:有这么一个简短的等式,五大常数恰好都出现一遍,三大运算(加法、乘法、乘方)恰好都出现一遍,没有其它皮毛。那么这个等式怎么命名呢?三级五常公式、五常三级公式,无论怎么称呼总是比等式还要长。所以我就放弃对这等式命名了,而是玩了一下谐音梗。至于怎么取谐音,常数顺序怎么排,随便啦!比如:爱棒洞易啪公式。又或者像上面那样直接以内容作为名称: ,读作:易的艾派次方加一等于零,公式

玩笑归玩笑,“以内容命名”和“根据内容命名”是两码事,前者就是上面的那两个例子,后者诸如勾股定理之类。根据内容命名,这样的名称只是起到提示作用,不需要也不可能作为内容。例如勾股定理从名称来看,只能看出与两条直角边有关系,根本看不出勾与股的平方和等于弦的平方。如果完全追求仅从名称就能记住内容,那试一试用顺口溜命名吧,那将会更加滑稽。例如把公式 命名为赛考考赛符号相同公式,把公式 命名为考考赛赛符号相反公式。这种名称不仅滑稽,而且也没有完全体现内容,毕竟没有比内容更能体现内容的了。

根据内容命名,可能会重名,但是以人名命名也会重名啊!欧拉公式根本就不是一个公式,而是一组公式,具体指欧拉的哪个公式啊?

根据内容命名,可能名称长,但是以人名命名也会很长啊!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用汉语读出来都绕口,有人就干脆直接读它为牛莱公式。祖冲之圆周率被称为祖率,冲之和圆周都没有了。

根据内容命名也不能完全体现内容,难道以人名命名真能记住人了?就上面提及的Pythagorean theorem,你们认识毕达哥拉斯吗?如果把勾股定理改称为商高定理,请问商高是谁,商高定理讲什么?

甚至还有可能张冠李戴。洛必达法则真是洛必达提出的吗?我不敢问,也不敢说。

众所周知,没有谁会以自己的名字给自己的定理命名,甚至给出定理的时候都没有给名称,或者只给出数字代号。(也就只有类似三江方士这种沙比才会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定理)

所以以人名命名都是后人的做法,这里的后人全都是业内人士,对定理十分熟悉,命名定理侧重纪念数学家。但是对学生那真是麻烦,在记住定理内容之前,记住数学家的名字能有多大意义?当然有些教材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书上就这么写:这称为X定理,又名Y定理。但是学生觉得又名就是小名,叫起来很low。有没有反过来的例子,这么写:这称为Y定理,又名X定理。也就勾股定理这样的少数例子了:这称为勾股定理,又名毕达哥拉斯定理。

有一些定理改名称是很容易也是很有效的。例如把皮亚诺公理改称为自然数公理就十分接地气。数学体系有高数有分析还有其它,那么命名方式也可以这样做:对学生讲这些定理可以先根据内容自取名称,以后再悄悄地换回以人名命名的名称。

哎呀呀,分割线上只写一点点只是想捞一些赞。没想到分割线下我竟然啰里啰嗦写了一大串!


第二次更新。

这次更新不添加或删除内容,只是写注解。

截图2.1:我没有完全否认人名命名。不同环境采用不同名称。

截图2.2:放弃对部分定理重命名。我也知道有些定理不适合根据内容重命名。

截图2.3:我并没有提倡使用顺口溜重命名。其实这种名字比人名更难联系内容。

截图2.4:我并没有提倡完全废除人名定理。内容名定理只是过渡阶段。

截图2.5:分割线上下内容不统一。第零次更新是真的写得很随意,第一行还有标题党嫌疑。虽然明知第零次更新存在错误,但是我并没有去修改,毕竟评论区有点热闹,如果我修改了原文,那会使得部分评论者看起来像是在自说自话。

大家都是读书人,我写的这些东西又不存在隐喻,按理说大家都能读懂,那我为什么还要写注解呢?评论区对此褒贬不一,我本来都不在意。但是竟然会有人误解!不,那不是误解,那是曲解!带着某种心思揣摩我,刺激了我的小暴脾气,你是故意的,还是故意的,还是故意的!

全文哪一句否认数学家了?哪怕是第一句也没有否认数学家!不使用数学家的名字就是歧视数学家了?那毕达哥拉斯定理这个名字是不是歧视商高了!洛必达法则这个名字是哪个混蛋取的?你在歧视提出者知道吗!牛顿对微积分的贡献难道就只有半条公式吗?把导数称为牛导好不好!

而且,我全文都在讲数学,你讲物理干什么呀!原来此问题下有其它答主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只是他讲物理,我讲数学。然后这位大批评家先去他那里批评一番,然后又在我这里放一份拷贝!

把我揣测成随意否认他人成果的人的人,你这种人又是哪一种人!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指数

这个,呃,完全无法理解好吧,你叫方数,次方数,次数不都可以么?


对数

无语凝噎……………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一个塑料袋里装着油的东西,手摸袋子外面也会变油? 
  天涯上的灵异事件值得相信吗? 
  绿化草坪为什么不用韭菜? 
  有哪些物理系鄙视数学系的经典桥段? 
  如何评价数学家、现代概率论的创始人柯尔莫哥洛夫? 
  为什么「分子 CT 扫描技术」能入选 Science 2018 年度十大突破? 
  如何看待物理女博士后拍科普视频走红,自然科学科普对下一代将产生怎样的意义? 
  「科普」数学的目的是什么? 
  一个会读心术和一个能预知未来的人下棋,谁能赢? 
  有哪些同名异物(同一名称在不同领域或不同学科分支下,对应不同事物)的例子? 

前一个讨论
【谣言】如何看待网传熊猫血学生被强行多抽 100 毫升?
下一个讨论
当审讯时遇到一言不发的犯罪嫌疑人又缺乏证据时怎么办?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