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三星爆炸后的骚操作。
先是全球召回不含中国,原因电池不同。
然后话音未落Boomming,紧接着公关出面是放微波炉炸的,对方可气炸了,老子压根没送检,云评测么。
一般这种智商的扫地的都不敢要,但却能当三星的高管,原因很简单,所有三星亚太地区的非技术部门的高管均为天龙人空降兵。甚至不排除有近亲那啥的可能。
三星很了解亚洲人对欧美的向往,所以一般是最好的人才和产品供给欧美,欧美卖的好亚洲人自然买,亚太地区随便把七大姑八大姨安排进来。韩国本土就更好办了,三星面板厂死了几百人都成停尸房了还能压下来,全球专供的猎户座小白鼠。地方一霸就是这么自信。
杜嘉班纳也是,世界大牌,拉倒吧,这就是个两人的手工作坊,建立也就三十年,欧洲底蕴?随便北京找个卖炒肝发都比他有底蕴。创立时正好赶上日本大傻子暴发户整个欧洲爆买风口上的猪而已。为啥有人买,唯一原因是牌子设计字大,适合土老帽儿审美。把这玩意儿吹起来了。毕竟和锤子不同一步到位生活用品,没啥研发费用,只要有一定量傻子买单就不会破产。
一般大企业不会别有用心故意辱华(传媒集团除外)但并不能保证某人是大企业高管他就不是个傻子了。毕竟这世界上有老而不死是为贼和地主家傻儿子空降兵。
谈奢侈品时,先要分清是做什么的奢侈品。在中国备受推崇,赚的盆满钵满的奢侈品牌,基本都是卖皮具的牌子。而做时装的牌子,多数惨淡……原因简单,包可以买一个天天背,但衣服不行。奢侈品时装较奢侈品皮具,门槛要高一个,甚至是几个层级。中国很多大学生,咬咬牙都能买几只大牌口红;很多城市白领,省吃俭用几个月,买个名牌包也难度不大。但能把大牌时装作为日常常规消费的,还是很少很少。一言概之,我国的奢侈品消费,真的还非常初级。这是现状。
再说奢侈品时装。做皮具的奢侈品牌,很多都立牌过百年了,但是做时装的,很多创始人都还健在,好多还很年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一个品牌,其实就是一个设计师人生价值观,生活环境和创意的间接表达。他的死忠群体,就是和他三观,甚至生活方式情趣接近类似的人,大家表面是买衣服,实质是买创始人和设计师的账。这类产品,初衷就是为专门一类人设计的。特别是国际化的品牌,它讨好张三,难免得罪李四。他迎合李四,又可能丢了张三。既然左右结果都差不多,那也就没太多顾忌了。时装是很特别的行业,多数行业,类似汽车和通讯,苹果与丰田只要做到行业顶端,就可以占据全球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高的市场份额。但服装行业古往今来,也没一个企业能拿下全世界1%的份额。更别说奢侈时装这个行业。奢侈时装针对的永远只是一个特定群体,他们把握的是那个群体的口味,而不是整体市场的口味。我国时装消费者(时装,非服装),多数还是买法国和日本设计师的账。意大利人,和我们是平行线……
最近看到 @山高县 的“入关论”,感觉找到了答案。
我们虽然自认为是“天朝”,但在现代社会,即欧美中心看来,我们其实是蛮夷。
你想想看,大清士大夫们,倭仁、刚毅之流,是不是也天天辱英辱法?一口一个“ 口英(这个字是左口右英,但我输入法打不出来)咭唎”。
辱个把蛮夷,还用理由吗?
距离产生美。
我实在是被最高赞的“专业”回答吓住了……
1
2019年全球富豪榜第一名贝索斯,第二名比尔盖茨,第三名巴菲特,第四名贝尔纳.阿尔诺……
前三位大家都知道,第四名是干嘛的?
第四名是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LVMH集团的CEO兼董事长。
LVMH就是个专门买奢侈品的,旗下包括并不限于:LV, Celine, Givenchy, Loewe, Rimowa……
2018年LVMH的税后净利润是63.54亿欧元,巴斯夫的净利润是47.07亿欧元,宝洁是38.97亿美元,沃尔玛是66.7亿美元……
所以你说一个老大是全球第四富,净利润超过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最大的日用快销公司、最大的连锁超市的集团,它不赚钱???
再看看另一家,LVMH的对手开云集团,旗下包括并不限于:Gucci,BV,YSL,巴黎世家……
开云去年说过,咱家2018年生意额增长了33.9%。夕阳产业???
2
居然敢说钢铁行业是如日中天,那底特律是怎么成鬼城的?
2016年,印度塔塔钢铁公司抛售在英产业,象征性收取1英镑。全球钢铁业举步维艰。
3
“存量市场“和”手工艺越来越不值钱“
中日韩开始买奢侈品了,同时一直买的欧美人还是一直买。
以前买不起爱马仕的开始买爱马仕了,一直买得起爱马仕的在买自己的第20个爱马仕。
奢侈品不是房子汽车,根本就不是存量市场。
人们买奢侈品看中的根本就不是手工业,更多的是对其品牌的文化认同。(针对评论区:我们购买的每一样商品上,都体现了我们的喜好、审美、生活方式……文化认同并不是奢侈品独有的,所有的商家都在兜售:Chanel、Celine、Nike、优衣库、宜家、可口可乐……每一个文案,每一种风格,每一个设计,每一种包装,都暗含文化认同对目标人群的吸引,且本就是营销的一部分。这和装不装X没有任何关系。)
只要世界还存在阶级,人类还存在欲望,奢侈品就不可能成为夕阳产业。
Celine $600的塑料袋。奢侈品集团都开始用Blow Molding来做包了,你还在空谈手工艺的价值。
4
所以,100%反对最高赞龙牙答主的回答。
我认为你要说奢侈品不赚钱,起码应该给出数据。你敢说钢铁行业如日中天,更得给出数据。
更100%反对这种通过写洋洋几千字自己知道的东西,加上空套几个概念,给出一个看似专业,实则离题千里,事实谬误,毫不专业的答案的答题风格。
互联网时代了,查东西连跑图书馆翻书都不用,动动手指就能整明白的事儿,就别蒙人了。
5
至于个别奢侈品品牌为什么辱华?
不是不在乎,是玩砸了。
拍吸引眼球,极具争议的广告本身就是一种营销手段,每一个置身于舆论的轩然大波中参与转发讨论的人都是野生广告主,让更多的人知道品牌本身。
但是度在哪儿? 是有歧视的嫌疑需要讨论,还是毋庸置疑就是歧视?
2013年美国雪佛兰广告称中国为"傅满洲之国",之后撤广告➕道歉。
2017年维秘广告"完美身材"(the perfect body)被指身材歧视,物化女性,之后撤广告➕道歉。
奢侈品概莫能外。
真要不在乎,根本不道歉。
每一个以"撤广告➕道歉"来收场的文案,都是失败的文案。
但每一个文案面世之前,发布者并不能完全预测舆情的火能烧到什么程度,希望它烧得旺,但又不能把自己烧着了。
奢侈品就是生意,生意就是要赚钱。
期待争议带来红利,结果玩过界,玩砸了。
如果D&G可以重来,它这个广告绝不会这么拍。
这是被哪位大v翻了牌子?一个小时不到爆了这老多赞。。。
———————————原答案——————-
因为现在,他们必须得辱华,但因为利润相关,又只能一点一点地试探底线,万一踩过界了呢,就得赶紧道歉!所以就有了“我要做你的生意,但我还不能说你好”,以及“我说完你不好,我又马上道歉”这么分裂的状况……
先明确一个事儿,奢侈品的“高附加值”来自于什么?设计?质量?狗屁!来自于文化优越感,以及公认的文化优越感带来的规则制定权(这不单单包含“游戏怎么玩我说了算”,还包含“什么叫赢了也得我说了算”)!
在文化优越感不被挑战的时候,他们大可以赞美“多元化”,什么西藏对灵魂的荡涤,非洲艺术的瑰宝,印第安人曾经的辉煌,对这些东西,不吝赞美,只是因为这些玩意没有挑战“白人最牛,是现代世界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所以白人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最高端,最有品位,最主流普世的文化”这一基本原则!反正夸人又不花钱,给你点面子,换点现实的好处,这搁我我也愿意干!
可问题是现在的中国,不满足于“被夸得舒服就拉倒”啊,现在的中国虽然嘴里不说,但事实上在各个领域都试图渗入“未来世界的规则制定者”这一圈子,某些领域甚至试图成为“新时代的引领者”啊!
这TM可是白老爷躺着赚钱的命门啊!所以咱们可以看到几个明显的趋势:
那些真的有技术护城河,而且护城河还挺深的领域呢,很简单,对中国彻底封锁技术!这让他们能够获得“暂时的安全”;
那些虽然有城墙,但是城墙上已经千疮百孔的领域呢,就有点分裂了,我们看到的操作是一边满世界嚷嚷中国技术“不靠谱”或者“不安全”,一边甚至不惜使出下三滥的手段来盗窃中国技术!更不要脸的还有掀桌子:以前的规则我们玩不过你,所以全作废了啊!什么?新规则你也能学会,也能玩好?哼,我要制定一套不带你玩的规则!
最惨的就是完全没有任何技术壁垒,全凭“吹牛13”赚钱的领域,他们繁荣茂盛植根的土壤就是“文化优越感”,以及“文化优越感”带来的“我告诉你这是好的,所以它就真的是好”这种“规则制定权”!没了这个,“手工打造(单指有点实际使用价值的用品,什么箱包服装墨镜皮鞋之类的,不包含纯艺术品)“这种噱头,分分钟被工业化生产秒成夸克好吗?
所以现在“你能带来多少利润”其实是次要问题,“你是不是要挖我祖坟,砸我饭碗”才是主要矛盾!这个时候,我怎么能“吹你”啊?我当然必须不断地指出“你这不行,那不好,跟我还有相当的差距”啦!可尴尬的是,我的相当一部分利润还来自于你,我还不能太招你不高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完美冲突,这个……蒋委员长日记曰: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诶呦喂,大写的尴尬!
-----------------------------回复的分割线--------------------------
首先回复一下哈,我从没说奢侈品仅仅只是智商税哦,可至于艺术,其实它也真谈不上。。。
怎么说呢,对于我,也许还有其他许多人来说,它更多的其实是一种“降低无意义社交概率”的身份标识。
举个例子,我有加入一个“汽车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入门标准”是BBA正规渠道购买的汽车一辆,会员们的座驾呢,从BBA、路虎开始,向上辐射到保时捷、迈巴赫级别,最壕到宾利,再往上的,就木有了。
可你们知道,入门级BBA跟迈巴赫车主,那收入差距很可能是非常非常巨大的,有一年三十万收入的小白领就能毫无压力地上BBA入门级,可对于这个群体来说,迈巴赫、宾利……哦,依然只是传说……
总之,从“绝对数值”来说,入门级BBA车主跟迈巴赫车主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能比拾荒者和入门级BBA车主之间的差距还要大,毕竟收入为0跟收入30万比,一年也就差区区30万,对吧?
那是什么让这些人“成为一个俱乐部的会员”呢?换句话说,为啥差距这么大的不同群体,都可以“相对平等”地一起玩耍呢?
答案是“身份标识”!
因为哪怕入门级的BBA,也代表车主他“入门”了(这就是“入门级”的意义),虽然在桌子上没位置,也没啥发言权,但他毕竟已经进屋了,大伙谈话,他大多数能听懂了。换句话说,正常的“活动”,如果他愿意,可以一起玩,是因为他听了大家的谈话内容,不会“本能抵触”、“一脸懵逼”或者“因经济压力而感到不适”了。归根结底一句话,我们不用特殊关照他,他也不会不舒服了,他自在,大家也自在!
再功利一点,他虽然尚无资源可调动,但起码在自己所属的领域,有一点点信息了,甚至还可能有一些“成长空间”,总之,跟他一起玩,不累,而且不算“百分百的无效社交”了。
反过来说,如果某位兄弟的“主座驾”是五菱宏光,不含歧视哈,只是实事求是地讲,咱们的审美取向,聚会方式,旅行选择的线路和玩法,可能真不一样,咱们大概率真玩不到一块去。至于开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和劳斯劳斯的RICH MAN,不跟我们一块玩,恐怕也是这个问题。。。
说回来,所以你看,“奢侈品”的实际价值,既不是设计,也不是材质,跟舒适性也不咋沾边,它实际的作用,其实是能让我们很容易判断出“咱们有没有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多说一句,所以节衣缩食咬牙买几个名牌包(还必须是经典款,不然换不起)的姐妹们,你们真的算了,看你,就跟你看要饭的蹲路边,嘬一中华的烟头一样一样的,一点都不长脸。。。
-----------------------------回复第二波-------------------
有人在评论区问我美有没有标准,美当然有标准:美的标准就是那些体现了能让更多的人,更健康、更富足、更体面、更安全地活着的代表性元素!
东亚人认为鼻梁高是美的!为啥?因为人的营养会优先供给硬骨发育,胳膊腿这种东西,对生存很重要!至于鼻梁这种玩意,有当然好,可在非寒冷地区(白人的古代生存环境),没有也死不了人!所以高鼻梁,至少在物资匮乏的古代东亚,大概率代表着“营养摄入充足”,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营养摄入更充足的个体,明显应该更健康,甚至还反应了更强大的资源占有量,对吧?所以它是美的标准!
据说汉尙瘦,唐尙胖,可腰臀比例大这一点,你看看敦煌的飞天和西方的维纳斯,都一样,腰臀比例大就是传统对女性身材的审美标准,为啥?因为髋骨宽自然生产的时候不容易产生难产!(只是陈述客观事实,不涉及歧视、物化女性哈)
所以你看,四肢修长,皮肤光滑紧致,是全人类的审美标准,脂肪堆积,大腹便便,浑身褶皱,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算不上“美”,为啥?因为前者更健康,尤其在古代,更适合狩猎采集,更适宜生存与发展。
可是要注意,审美也是有“延迟效应的”,现在,四肢修长身体灵活,其实没脑子好用重要,高鼻梁起码在城市里,也已经不能体现营养水平了,至于髋骨,有剖腹产你们怕啥?但审美标准的改变是延迟于世界发展的。
回到问题,审美有标准,而且审美的标准是“更好的预期性标志元素”,粗暴点说“强者展示美,强者定义美,强者就是美”!那么最近这一两百年,哪种文明向世界展示了“更好的预期”?西方文明吗!可是注意,我说了,审美标准的改变,是延迟于世界发展的!所以,前两百年的强者,未必在以后还是强者,审美是会变的,同学。
--------------------------再回答一个问题-------------------
有人说“中国没有好设计师”,评论区有人问“桥梁设计师怎么说”,那兄弟回答“只谈服装设计师,不谈桥梁设计师”。
怎么说呢……
我是个编剧,我的工作是设计故事,我的经验是,“约束条件越多的设计,越难完成”,所以,能满足越多约束条件的设计师,往往就是越好的设计师!
那我就想问问,是服装设计的约束他条件多,还是桥梁设计的约束条件多?从技术难度、材料需求、适用环境、安全可靠性,组织施工难度预期、甚至是外部干扰(资金、领导、时间周期)上,都是桥梁设计的约束条件更多吧?
可问题是,中国恰恰有顶级的桥梁设计师,却没有顶级的服装设计师!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什么能满足更多约束条件的桥梁设计师,中国有顶级的,只需要满足不那么苛刻的约束条件的服装设计师,中国反倒没有顶级的?
符合逻辑的答案我想了两个:
一、中国的顶级设计师,都没选服装领域。
二、中国顶级的服装设计师,因为种种文化弱势,甚至是文化不自信,被对手、群众,甚至是自己,打压了。
那位问出问题的同学,你觉得哪个符合事实呢?
辱华才能建立起高逼格。就跟香港人说我不是中国人,是香港人一样。坦率讲很多深度进口奢侈品用户骨子里还就是喜欢这个调调。因为她们觉得自己和屌丝不一样,和大部分庸俗的鄙陋的丑陋中国人不一样。之前有个段子讲某个人商业吹捧一个女客户你的路易威登包包真好看。这个女的马上翻脸,说你睁大眼睛看看,什么路易威登,我背的是LV,LV!
你们可能不记得十年前进口红酒有多贵,暴发户大碗喝红酒多么不优雅。赶到后来工薪阶层的娃都能自费欧美澳新留学,土豹子也发现买几瓶红酒的钱能买一个酒庄的时候,红酒的暴利就少多了。前两年真有不少人推给我买酒庄的信息,东欧波尔多同纬度的只要一百多万。当然,有格调懂行的人会说不同产地差别很大。不过没关系,除了顶级红酒,大部分进口红酒已经回到他应有的价格区间了。
如果进口奢侈品,真的没有了它划分阶级属性身份辩识的作用,仅仅如她们所说的单纯喜欢人家的设计和做工,给中国三十年,让你跪着还要赚你钱的什么欧美奢侈品坟头草都会三尺高了。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美国领事馆这个周末必须加班。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