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给问主来个隆中对的话,那么大概是这样,
大学进到清华,然后其他的都不要学就学人工智能,然后三年毕业,申请斯坦福同专业的博士,好好做研究争取发表三篇nature,然后三年争取毕业。千万不要去硅谷,直接去华尔街,就到桥水公司做数据分析。干它四年之后,回国进中央银行。找机会结交一下周小川,然后五年当上中央银行行长……
我这样规划好像挺不错的不是,可是任何一步,哪怕是第一步上清华,基本上就已经没几个人能做到了。但如果我把画风换一换,同样的东西再说出来你感受一下。
国内考清华太困难,我给你妈出笔钱让她到加拿大办投资移民,到时候你以留学生的方式进清华。清华的搞工智能理论的张钹院士是我的好朋友,等你上了清华,先去拜会他,报我的名字。我听说他手下有一个不错的项目正在搞大数据相关的东西,到时候你多留点心。我跟清华校长邱勇的关系也可以,你想办法多修几门课,争取三年毕业,遇到困难的话就找邱校长,他特别喜欢瓷器,我这里有一套中唐的秘色瓷,如果邱校长推脱不见你,就跟他说有你在古玩店淘到一个银棱碗很不错。争取三年清华毕业以后,你就去申请斯坦福大学Percy Liang的博士项目,这个Percy Liang家里有个女儿身体不太好,最近要来北京协和医院来给他女儿看病,他的太太不太懂中文,你先去好好接待,建立好联系,为三年后做准备……
我上面说的都是虚构,但是你感受一下后者和前者的区别。
前者就是记录在史书里的隆中对,而后者则是诸葛亮跟刘备在小黑屋里具体谈的内容(想想两个人聊了一天,肯定不会只是一遍一遍的朗读《隆中对》吧)。前者只要脑子不糊涂,什么人都能说出一大堆。开脑洞的话,为啥不能暗杀曹操?为啥不能一窝端了孙权老巢雀占鸠巢?为啥不能?因为诸葛亮没有具体的办法。反过来无论是进军西川还是占据荆州,诸葛亮不仅有方略还有办法。而这些办法可能太过于琐碎甚至有些不太干净,所以在《隆中对》这种书面的大纲里是不会提到的。
说到这里你还觉得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错了吗?实际上,以刘备那点儿人,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诸葛亮的大才可不是在所谓战略层面吹了吹牛,分析了分析形势。这里面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怎么跟某些人搭上线,那些人喜好什么,拜会谁可能有用拜会谁可能碰壁,谁是鸽派谁是鹰派,谁可以争取,谁不用结交,谁毫无野心一试探就能把手下的兵都给你,谁野心大去了搞不好直接先斩后奏……这可都是有诸葛亮的影子在里面的。
诸葛亮出茅庐之后直接给刘备干成了两件大事:
第一,帮刘备保住了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刘备的本钱其实是刘琦的那点儿家当,后来关羽盘踞荆州靠的就是刘琦的那些兵力。
第二,促成了孙刘联盟,而且,记住而且。孙刘联盟是平等的联盟,刘备并不像投奔袁绍,刘表,曹操一样是其下属。
这两件事情看起来都不如草船借箭,借东风来得精彩,但是注意,这是刘备时来运转的转折点!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能做到这一点?
有人其实提到过,诸葛亮的老婆也不是一般人也是荆州的名门望族,诸葛亮本能够对荆州乃至东吴的人有些了解并不很稀奇。
总之,《隆中对》不是一份战略规划,而是战略和战术的合集。刘备戎马一生最后能信任诸葛亮可不是因为他粗粗略略地提了几个大方向。以当时的情况,提出连吴抗曹,提出取下西川,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鲁肃也提出过,先取西川再图天下的吴版隆中对;曹操如果不是要应对后方的马超,估计也会陈兵西川。刘璋昏聩,所有人都看到了,可是最后只有刘备得手。
就好比李得胜同志提出建立敌后根据地,打游击。事实上国民党也有军队在后方打游击。大家都看到了打游击的重要性。但区别就是,李得胜打了八年游击打出三百多万部队。老蒋也打了游击,结果连脚跟都站不稳。那么厉害的到底是提出打游击,还是真的把游击打得有声有色?
读历史应该有一个把历史读薄,再把历史读厚的过程。现在有一批娱乐历史学家,只会把历史读薄却不会把历史读厚,错把高度总结和概括的抽象概念当成了历史本身。质能方程+薛定谔方程不等于量子物理。你就是能把这两个方程式背得滚瓜烂熟,你也当不上物理学家。如果因为高中学过这两个方程就觉得爱因斯坦和薛定谔不过如此,那只能说太幼稚了。
声明一下,
前面那个例子纯属瞎编,不过是查了几个名字,演绎了一番。本人既不大数据,也不金融,更加不考古。用几个真人的名字不过是增加一下趣味性,各位千万别较真儿。
很可能会。
在日本,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看动漫也是小孩子的事,只不过沉迷动漫的人比较多动漫产业庞大,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听到支持动漫产业的声音。证据就是很多日本动画里反映出有隐宅的普遍现象。(害怕被人认为幼稚/恶心而隐藏自己的宅属性)
在美国,我不太清楚,但是日本动画一类貌似都非常小众,不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