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观点,雪碧与江小白之间的联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联名”营销。
从营销的角度来讲,联名是一种符合“产品即营销”的方式,它既能做到产品层面的创新,也能够收获到大量的话题传播。
从理念上来说,联名这种形式就是为了借助双方的影响力,提升品牌或产品的商业价值,同时,置换双方的用户、粉丝群体,形成新的商业影响力和客户群体,它最终的影响力效果,应该是双赢的。
可目前很多市面上所谓的“联名”,个人认为倒更像是一种单纯的产品借助明星、KOL或者所谓IP,来增加产品受众的方式,在这种联名的过程中,实际上仅仅只有品牌方能够从中获得影响力,它是单向的,并没有形成双赢。
尽管确实会有很多人能够因为购买联名产品而认识到这个名人/IP,但明显还不足以明显的增加其影响力。
诸如现如今很多打着与某某明星,某某IP联名的产品,其实都只是给“明星代言”硬披上了“联名”这种更显“新潮”的皮而已。
比如,此前优衣库与日本漫画杂志《周刊少年JUMP》合作推出的动漫联名T恤,虽然一经推出,产品就被疯抢一空。可从品牌影响力的角度而言,获得收益的仅有优衣库一家而已。
相较而言联名的另一方《周刊少年JUMP》,真正能够从中获取多少声量呢?微乎其微,因为真正去抢购的人,除了黄牛以外,绝大多数都是原本《周刊少年JUMP》中诸如《海贼王》、《银魂》、《龙珠》等漫画的粉丝们。
所以,这种形式的联名,只不过就是传统的代言换个形式而已,仅仅只是起到了一个1+1=2的作用。
而真正符合联名本质的,应该能够产生1+1大于2的营销效应。
就这一次雪碧与江小白之间的合作而言,它原本只是网友玩出来的一个梗,即抖音上火爆的“江小白+雪碧”的特调鸡尾酒“情人的眼泪”,在经过网络的传播之后被更多人接受了起来。
影响力逐步增大之后,直接引得当事双方雪碧与江小白直接下场与网友一起玩这个梗。
“我们干脆出一个联名款的饮品吧。”
而且,是当事双方各出一款,即“江小白味雪碧”与“雪碧味江小白”。
对于雪碧而言,尽管它很受欢迎,但依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去巩固原有市场以及开拓新的市场。这一次的联名,自然能够提升它在年轻人心目中的产品形象。
同时,雪碧母公司可口可乐公司作为饮料届的巨头,也需要进一步的拓宽产业链,而酒精饮料就是一个好的方向,除了最近火热的“江小白+雪碧”的“情人的眼泪”以外,传统鸡尾酒“长岛冰茶”中就有可乐作为底料,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能够在这种调制酒精饮品中有所体现。
另外,此前2017年可口可乐就曾收购了澳洲的Feral精酿酒厂,随后也在日本推出了起泡酒“柠檬堂”;今年中旬,可口可乐也曾宣布希望收购保乐力加的葡萄酒业务。
而这次与江小白的合作,也是应该也是基于这个战略。而且选择了白酒这一种中国特色的酒类做切入点,中国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如果能够获取白酒用户的青睐,那将是一个巨大的增长点。
对于江小白而言,这次的联名行为也是基于他们一贯的路线,进一步提升在年轻人中影响力的营销行为。众所周知的是,尽管是“白酒”是一种听起来并不年轻化的酒类,可江小白在消费者的心中却是年轻化的,这种品牌特质,也成为了它受到雪碧青睐的理由。
这一次的合作,也会给中国的白酒带来一定程度的国际关注度,毕竟可口可乐公司作为世界顶级企业,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瞩目。
不过,白酒普遍并不适合作为基酒,因为味道浓厚,不好与其他饮料或酒融合。这也是江小白被选中的一个原因之一,因为它恰好是一款轻口味高粱酒,味道纯净,正适合做基酒。如果后续有更多国外企业想进军白酒市场,可供选择的品牌其实不多,这或许又会成为江小白的一个机会。
同时,相信这一次的联名,也将会给整个市场带来一种新的思考,即品牌与用户共同创造的产品逻辑,“情人的眼泪”原本就是用户玩出来的,直接反馈到了品牌方,这一方面是品牌方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别出心裁的产品研发路径。
这种迎合网友喜好的产品模式催生出的新饮品,不论是江小白味的雪碧(更柔和的白酒雪碧),还是雪碧味的江小白(柠檬气泡酒),都极有可能能为饮品口感方向的新的消费趋势。
总而言之,这一次雪碧与江小白之间的联名,对于品牌双方而言,都有着巨大的好处,对于双方的品牌影响力都会有一定的提升,这也是我开篇认为的,它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联名款营销案例的原因。
要达成这样的营销效果,离不开的是双方的契合性,饮料与酒,看似“跨界”,可实际上二者之间是有“饮品”共性的,只是在共性之中,又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体。而联名却能够将双方的受众群体相互关联交叉,形成一个更为庞大的消费群体,所产生的效应,才真正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