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印度「月船 2 号」登陆月球失败,失败原因可能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和教训? 第1页

     

user avatar   haibaraemil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文严禁转载。


看了这五百多个回答觉得还真是…成王败寇,古人诚不欺我。

坦白讲,印度的月船2号有没有不靠谱的地方?有,还不少。

但因为最终失败了就冷嘲热讽得意之极也是…马后炮得够牛逼的啊。


深空探测梯队里,印度固然算不上美欧日第一梯队,但人家也是第六个(苏、美、欧、日、中)成功环月轨道,第四个(苏、美、欧)成功进入环火星轨道的国家/机构,是的,日本和中国目前都还没有过探测器成功进入过环火星轨道。

对深空探测强国来说,从无到有和从粗到精可以随意选择,但对于弱国来说,从无到有必然是第一和唯一选择——因为做的精更难。印度是这样,我国也是这样

现实就是,弱国的处境很尴尬。

对强国来说,NASA对探月的策略完全就是“除非是一次领先十几年,把别人的路都走完了的任务可以搞搞,不然不搞”——重力卫星GRAIL、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都是这个策略,让别人无路可走,当然别的星球也不耽误。ESA和JAXA是“反正暂时没有NASA做的那么好了,我先搞别的”,ESA主攻目前最热点的方向:火星生命、木卫、彗星…JAXA主攻自己已经有过经验(走过弯路吃过苦头)的小天体。总之是:做我都能做,但做不了顶尖的就先不做了。

但弱国根本没办法弯道超车:你连做都没做过,谈什么科学上的不可取代性?谈什么精耕细作?必须要先做起来。但做又是别人做过的,被网友讽刺倒还在其次,立项都很困难,总要在别人做过的里面找点不一样的。

已经完成绕月的印度,下一步能突破的肯定是登月。登月最简单的是登哪里?正面中低纬一带的平坦区域,最好是月海区域,也就是曾经被大量岩浆冲刷过,把原本的高低起伏都给填平了的区域——这是月球上通讯又好,着陆又安全的地方——阿波罗和Luna登陆区几乎都在正面中低纬度的平坦区域。

地形平坦的月海和地形高地起伏剧烈的高地,对探测器自主着陆的难度那是天差地别——在月海,你自主选址歪了一点,落下去的还是平地,在高地,你歪上一点可能就落在悬崖峭壁上了。

印度近些年的处境更尴尬。从无到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正面中低纬一带月海区域,这是最容易成功的着陆点:嫦娥三号抢到了。但容易,也就意味着会被人诟病“这不都做过了么”。


所以嫦娥四号也只能增大难度,怎么办呢?去月球背面。但说是背面,地方还是要挑平地的。月球的月海大部分分布在正面,但背面也还是有一点点,嫦娥四号可以去那里。背面有通讯问题?加个中继卫星来解决。

那你说现在到了这个份上,印度只能再加大难度(这里仅仅说着陆本身的难度,别杠),去南极,这里还没人去过——现在各国谁都想着陆南极,可是南极是块难啃的骨头啊(废话,当然是难才没人去过啊)。着陆本来就险象环生,这里又都是崎岖的高地,对从来没有着陆成功过的印度来说必然是很大的挑战。

总之,选简单的,就是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又不可能比别人做的好(做得好才是真正不能逾越的科技树),选困难的,那就要承担很高的失败率。

但弱国没得选,还没做过,怎么可能现比别人做得好?

我国的嫦娥五号接下来要在正面采样返回,六号也要去南极采样返回。很显然,南极是中印这些后起航天组的必争之地。

嫦娥工程很幸运,起步(相对)早,资金支持一直没有断,再加上任务也争气一直很顺利,所以才能稳扎稳打走到今天,还能走备份制(如果其中一次不太顺利的话,后面的全都会受影响)。

接下来的任务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还想有创新。

因为萤火一号搭顺风车失败,我国接下来的火星任务也是要一次性挑战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别忘了我国之前连成功进入火星轨道都还没有过。我国接下来的第一次小行星任务将要一次性挑战一颗小行星+一颗彗星,而我国之前连一次正儿八经的小行星任务都还没有过(嫦娥二号不算)。

如果稳妥的话,火星任务一样应当是要分成一次轨道器+一次着陆器&巡视器两次任务来完成的…小行星计划也应当分成一次小行星飞掠器+一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一次彗星飞掠器三次任务来完成的…

谁想一上来就挑战难的?谁不想一点一点来?谁不想稳妥一点?但经费的压力,国际竞争的压力、政治的压力…都由不得你不拼一拼。


对对对,别人都是瞎搞,就你懂。

什么叫“没什么意义,同样的技术别的国家早都很成熟了”?饭要一口一口吃,别的国家技术再成熟,自己的国家还是得从零开始搞啊,该踩得坑,该走的弯路,还是得自己走一遍啊。

什么叫“印度这次任务没什么科学性”?初期任务以工程上的成功为主,科学性只是锦上添花,能试验一下仪器性能就很好了,这有什么问题?哪个国家不是这么过来的?咱们嫦娥任务都到四号了,科学产出也只能说是尽量兼顾,不能影响工程上的成功。(都是泪啊,咱们嫦娥工程的数据啥时候能有NASA和JAXA的那么精准可靠啊,咱们的任务啥时候能开始一切以科学性优先啊…来自一个月球研究者的期待啊哭唧唧)

什么叫“印度这个月球车才三十公斤,只有玉兔的五分之一,工作时间还短,完全就是浪费钱”,合着人家着陆失败还能从月球车上找原因咯?知道人类第一台火星车——NASA的旅居者号只有11.5公斤,设计寿命只有7天么?人家也不是一下子就搞一吨重的好奇号的。

……


印度这次任务当然有很多问题:方案一改再改、时间一拖再拖,发动机性能也不行…但你说因为这些就压根不应该发,就一定不可能成功,也未免太预言家了。

人家一下子送不进地月转移轨道,地球停泊轨道多转几圈又怎么了?嫦娥一号也转了好几圈啊。人家没有变推力发动机所以搞了5台恒定推力的发动机来凑怎么了?确实复杂度增加了,难度增大了,失败率提高了,但理论上来说依然是可行的,合着人家飞机没造好就不许人家骑个小摩托过去了?小摩托是危险一些,但也不是到不了啊。

确实,以印度目前的一些技术而言,着陆月球南极可能是风险很大,着急了一些,但问题是一鸽再鸽之后,无限期推迟不发也很难说是个好办法,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迟迟不发也一样很打击士气,更何况仪器什么的早都做好了,长期囤积下去原本设计的性能也可能得不到保障了(是的大家现在就是这么担心嫦娥五号的,仪器都做好n久了)。地面测试确实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但也同样有很多问题是只有到了地方才能发现,真刀真枪的实践对总结经验来说并不是坏事,但现在最起码轨道器是一切正常的,轨道器上的仪器也将继续工作至少一年,这就已经是月船一号的进阶版了,追不上嫦娥四号好歹是保底嫦娥二号基础上的蹦一蹦了,至于一脚踩到土里去么?而着陆器部分的问题,现在也有第一手的资料可以总结错误(当然,代价确实有点高),说到底,搞航天的,只要不死人,都是可以承受的代价,都是可以走的弯路。

只不过,如果印度的下一次着陆任务落在了嫦娥六号后面的话,处境将会更加尴尬——上哪儿去挑新的地方呢?本来技术就够呛了,还要继续升级难度么?


再说一点,印度这次探月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必须有。人家明确说了,月船2号的目标不仅是拓展印度的探测足迹,参与国际竞争(超越国际期待),还要加大科普力度,鼓励下一代科学家、工程师和探索者。


印度这次做的很好。

人家官网对月船二号的介绍,摔很多国家几条街:

人家的直播和开放给印度人民的现场观看都做的可圈可点:



人家轨道是急死人了一些


但人家每一步都在用很美好的方式和大众沟通,告诉大家进度,而且审美非常在线。


人家专门做了视频介绍自己的仪器和降落过程: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4112205346713600


做了漫画:

做直观好看的科普图(为什么我们要去南极):


积极与大众沟通:


当然,如果你失败了,这一切都不再是值得赞美的了。

有微博网友这样评价这些科普图:

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以前总是说,我国近些年的探测任务为什么都不直播了,为什么成功之前都尽量低调了?明明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不借此机会多给公众做科普?我们的公众又不是不能接受失败!

现在越来越觉得…哎呀我错了,我真是太天真了。对于深空探测的弱国来说,果然还是中国这样稳妥。不然从业者光看看网上这些冷嘲热讽估计都能被压力压垮,如果害怕失败就只能越来越保守,毕竟人言可畏,大不不去了呗。

谁说我们的公众能接受失败了?ta们只能接受SpaceX那样时不时有重大成功的中途的失败,只要看不到成功,就能理中客地给你分析出七八百条“技术还不成熟”“太着急了”“就不应该发”“早就知道要失败”的原因,毕竟失败了肯定有原因,找原因谁不会啊?


至于评论区说我删你评论的…哎呀这话说的,我开心就好~刺激我说我怕你blablabla了没有用…我又不像你那么XX~


PS:别的不说,评论区在那儿说我对嫦娥四号没有感情对印度的一通夸是几个意思?且不说不贬=夸这种神奇的脑回路,就说对嫦娥四号,你们拍着良心说,全中文互联网有几个人有我对推广嫦娥四号和科普嫦娥四号付出的心血多???

为嫦娥四号做了各方面系统的介绍:

刚发射的时候大家都在抱怨不直播不公开消息,我劝说大家要体谅航天届在关键时刻的压力:

为嫦娥四号各个阶段设计了科普漫画,吸引了无数国际友人从感性上喜爱嫦娥四号,然后开始努力了解嫦娥四号。




为国内国际多个报道和科普嫦娥任务的媒体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审核…

再忙再累都坚持尽量第一时间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最新成果:



跟进郑和号的进展:


是的是的,我一点都不关心我国的任务,吃饱了撑的才做这些,你们只知道嘲讽印度的最关心中国航天了!


user avatar   jiu-shi-n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控制大厅最后的画面来看,月船二号在2.1km左右的高度就偏离了预定的着陆路线。另外从大厅的动画模拟图来看,月船二号在这个高度附近疑似发生了360 °的翻转,可以比较肯定地说,月船二号在这个高度姿态控制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了着陆的失败。下面就对姿态控制问题的原因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

月船二号的姿态控制系统由五个800牛的主发动机和周围数个小的姿态控制小发动机组成。着陆器不同着陆阶段所需要的推力是不同的,但是印度没有像我国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也就是说,月船二号上面的五个主发动机的推力是恒定的,只能通过开关发动机的数量来调节推力。那么问题来了,五个发动机,在着陆时需要不停地开开关关,时间上也不容许有太大的误差,特别是最后的着陆阶段,一但有发动机多工作那么几秒或者少工作那么几秒,极有可能会马失前蹄,旁边几个小的姿态发动机再怎么调恐怕也无力回天了。这恐怕就是月船二号的结局。

微博上有人说原因是在月球南极着陆难度太大,但问题是,现在在离月面高度还有两公里就出现问题了,这应该不关月面平不平的问题吧?

虽说我因为今天早上要早起大学注册没能熬夜看直播,但是起床后知道着陆失败的消息还是很难过的,没想到微博上居然有一堆人幸灾乐祸??你可知印度的科研团队付出了多少心血吗?他们已经很尽力了,可能结果不尽人意,可都不可否认别人努力的事实,看看就好,有必要幸灾乐祸吗??

………………………………分割线………………………………

看评论我后面那段有点争议比较大,但我生活中就是不喜欢幸灾乐祸的人,可能是性格上的原因吧,不喜勿喷,写过的我也不会删掉,各位看看就好。

——————————再次分割——————————

啊啊啊最近事太多没来的及更,发现甚至连隔壁的一个回答都跟我杠了起来:

虽说现在热度早就过去,还是有必要再补充一下吧。在这个隔壁回复看来,只需要“一顿瞎操作”就可以把几吨东西精确打入月球轨道,还偷换概念,撇开着陆失败原因不谈,非要扯到什么政治投机投机取巧……其实谁都知道,哪个国家做这种多多少少都会出于一种政治目的。当然我也不可否认,印度的航天跟我们的确跟我们有不小差距。就如这次打月船二号的火箭GSLV-MK3来说,它是目前印度最先进的火箭,可是高轨道运力上却还比不上我们国家用了十多年的长征三号乙。

有人把失败原因归结到什么急功近利什么政治选票,只能说他对印度的探月工程只是稍微看过几篇阴谋论地摊文罢了。2007年,我们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成功绕月,2008年印度的月船一号也紧随其后,而我们2013年嫦娥三号就成功在月球上着陆了,而印度的着陆器2019才飞向月球。11年的时间啊,已经算是比较晚了,而当初08年的时候,莫迪又在哪??

当然,印度拖得如此晚的原因除了技术攻关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内部管理比较混乱,设计方案一改再改,发射的火箭型号一换再换,最后又换回了刚研制成功的GSLV-MK3。但是,我们就没有吗?我们的火星探测计划,引用一下叶培建教授的原话:“我们丢失了2013年的窗口,我们错过了2016年的窗口,我们也不可能在2018年飞向火星……” “拖拖拖,拖到现在。” 而印度却在这期间率先发射火星探测器,而且还成功了,成为第一个第一次探测就成功的国家。而我们当初想借助俄罗斯火箭飞向火星的萤虫一号探测器,早已在大气层中化为灰烬……

如果像某些人所说一顿瞎操作就弄出一发大火箭来,那航天的门槛就没有现在那么高了。不是我们国家才有大国工匠,也有很多外国科学家为了自己国家的强大而尽心尽责甚是一夜白头。你可以不喜欢那个国家,但你要尊重那些科研工作者。


user avatar   pi-bo-shi-tai-kong-jing-n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分成几个部分来谈。


第一部分:月船二号是啥?

这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第二个月球探测器,距离2008年发射的月船一号已经相距11年之久。不过相比较而言,月船一号只是个围绕月球运转的轨道器,而月船二号是个非常复杂的项目,它包括【1】

a.轨道器,月船二号。重达2.4吨,预计极限工作时间可长达7年,总共携带了8台仪器,都是印度自主研发而来,能覆盖光学成像、对地高分辨率探测、X射线探测、大气成分探测、L/S波段雷达干涉探测等多个月球探测功能,着实是非常强大。

月船二号轨道器(图源:ISRO)


b.着陆器,维克拉姆号(印度航天之父)。组合体重达1.5吨。着陆阶段:携带了一个高分辨率相机、激光高度计、Ka波段雷达高度计、避障着陆辅助仪器系统、惯性/加速度计导航系统、着陆垂直/水平相机、8个50N姿态控制发动机、5个800N轨道控制发动机。着陆成功后(如果):可以进行月球地震、表面热物理特性分析、月表等离子体分析、激光反射棱镜等。

月船二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图源:ISRO)


c.巡视器,普拉刚(梵语智慧的意思),仅重27千克。可以进行阿尔法粒子诱导X射线光谱分析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

从这些账面指标来看,三个部分都干货满满。有好几个亮点还是很让人意外的,例如轨道器的高分辨率观测相机分辨率可以达到0.3米、是人类所有月球探测器中最高的一个、比此前最高精度的NASA月球轨道勘察器(LRO-0.5米精度,6亿美元的任务)还要高不少。

再例如一个小小的巡视器竟然能够进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也让人颇为意外,这种技术是通过向指定目标发射高频高能激光束,将材料击穿/气化后进行光谱分析。此前大名鼎鼎的NASA好奇号火星车(25亿美元任务)绝活之一,就是这种看起来非常科幻的技术。

最让人意外的是,它的核心仪器都是印度太空应用中心(SAC)、光电实验室(LEOS)、维克拉姆·萨拉巴伊空间中心(VSSC)做出来的,有这个成就并不简单。


因此,这个任务客观看来:

1.任务水平很高,尤其是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任务组合,上一个这样做的还是1972年的阿波罗17号任务。科学仪器的整体水平也是非常高的。

2.任务的价格并不高,包括研发、发射和运营的总价格在1.4亿美元左右。按照印度媒体的说法,整个任务比好莱坞拍摄一部《星际穿越》电影的成本都要低。

3.任务难度非常大。无论是组合体三重任务,还是印度航天技术的基底,还是从一次轨道器任务直接跳这么高难度,从各个方面来看完成这个任务都很难。而且着陆器着陆区选择了月球南极附近区域,难度也很大。


第二部分:任务失败了么?

1.轨道器,完全成功,按目前状态来看可以按照预定计划执行任务。相信各个高水平仪器还是能做出很多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2.着陆器和巡视器:距离月球表面2.1千米高度、在最后阶段失去联络,估计坠毁了。相信最近几天,NASA的月球轨道勘察器和自己的月船二号轨道器路过时,可以带来硬着陆后砸出的痕迹图。

但一个航天任务不能这么简单看,如果看其他相关部分:

3.印度自主研发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III型(GSLV - Mk III)成功执行了目前对它而言最高难度的任务。

4.由于火箭和月船二号自身能力不足,需要进行长期轨道机动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对轨道设计、深空导航制导与控制这些“软件“要求非常高。印度完成的还是比较好的,只是最后功亏一篑。

月船二号机动记录(图源:【3】)

5.科研仪器设备水平。印度航天的几个核心机构都贡献了高水平的科学仪器,水平很高,让人有些意外。

6.国际合作。例如与NASA深空网的合作,它还搭载了NASA提供的月球表面激光反射棱镜,这是NASA唯一一次交由外国探测器、也是后阿波罗时代人类首次有机会放置新的反射镜到月球表面。只是可惜了,着陆失败也没了。

7.科普。我其实挺想把这个放在更靠前的位置,但毕竟不是科研,还是放到最后吧。这次任务跨度时间很长,印度的科普宣传效果是非常好的,无论是全程与国民互动、媒体密集报道,还是直播着陆过程、总理亲临现场,重视程度之高都是很罕见的。

举几个例子:

社交媒体

NASA风宣传片

传统宗教节日庆祝Lalbaugcha Raja(某神)时作为仅次于神的角色出现

卡通漫画

这次月船二号的科普宣传覆盖范围和影响力是教科书一般,通过各种渠道覆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宣传的重点也包括了任务创新和难度。这也是任务失败后,印度社交媒体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定体问”等质疑,更多是包容理解。这种科普宣传生态,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从总体而言,当然不能用“失败”二字形容,我认为只能算失败了20%。


第三部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现在ISRO还在调查中,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简单推断一下。表象:

1.印度没有变推力的主减速发动机,而是依靠5台仅800N的发动机逐渐工作减速,有点类似猎鹰九号火箭一级返回时9台墨林发动机按数量递减工作减速。但这意味着姿态控制、软件控制难度加大不少,甚至是800N发动机能否一直保持正常工作、抑或是某台出问题,都是风险。

2.这以上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俄罗斯。原计划这个任务着陆部分是俄罗斯帮忙完成的,后来由于俄罗斯火星探测任务失利、导致一系列合作终止,任务大幅延期,印度重新研发变推力发动机不太现实,出现了用发动机台数来控制的“赶鸭子上架”情景,危险系数大幅提高。

3.姿控发动机控制问题。着陆过程中如果轨道发动机工作状态突然改变,例如它计划中的从4台切到2台,毫无疑问会对着陆器姿态产生较大扰动。这8台50N级姿控发动机工作状态就会受到极大挑战,目前来看也的确发生了这种情况,甚至是失联前姿态大翻转。

4.月球南极附近着陆难度本来就非常大。此前介绍嫦娥四号时讲过了,那里地形非常复杂。

因而,没有官方结果出来前只是猜测可能原因:轨道控制发动机输出不稳、姿态控制发动机故障、飞行控制软件突发故障等。


第四部分:跟中国嫦娥相比如何?

相信这是很多人感兴趣的地方,先说结论:比我们还有一定距离,但不能用较大差距形容。

运载火箭方面:GSLV - Mk III火箭跟我国长三乙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它的同步轨道转移运力仅4吨,根本不足以送这个近3.8吨组合体直入地月转移轨道。长三乙改进型可运近6吨进入同步转移轨道,3.8吨重的嫦娥三/四号也能直送地月转移轨道,不用依靠探测器自己长时间变轨。

例如,月船二号飞了几十天,嫦娥三号和四号仅3天多。

轨道器方面,并不亚于嫦娥一号和二号,高分辨率相机方面明显优势,总体上略强。

着陆器方面距离嫦娥三号和四号还有一定差距。

最核心的着陆技术。嫦娥三和四都大为成功,嫦娥四号甚至是人类唯一降落在月球背后的着陆器,着陆地是南极-艾特肯盆地,难度更大。二者依靠的就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变推力发动机,其他相关软件和硬件也非常成熟。而且嫦娥能“过夜”。月球上一天一夜是28天,夜晚必须依靠放射性同位素保温。嫦娥三/四,两只玉兔都可以做到,但印度着陆器和巡视器即便成功,也仅计划存活一个白天/14天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它们本身能力定位就很有限,即便失败了也并不算“特别大”)。


第五部分:我们能看到什么经验教训?

1.在目前这个阶段,任何一国搞航天、尤其是这种深空探测,都是造福全人类的宝贵科研机会,这是毫无疑问的。无论是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日本还是印度、以色列,每一个国家的探测器都是应该祝福成功的,它们都代表了人类渴望探寻宇宙新边界的好奇心与决心。

人类探月时间线(图源:月球和行星科学研究所LPI)


因而,对印度这次失败,没什么好酸或者鄙视的,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精神航天强国”,更不应该通过鄙视一个崛起如何明显的竞争对手来找优越感。

2.登陆月球真的是非常非常难,今年的以色列和印度都失败了,目前世界上还是只有三个国家能做到:苏联、美国、中国。中国的成就,依然让人振奋不已。

3.任何一个航天项目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印度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想一步迈一个大的,从月船一号轨道器直接跳到“绕落巡”任务。在技术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失败的可能性自然非常大。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例如我国2020年的火星探测任务也计划在几乎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实现一次任务“绕落巡”火星。火星探测的难度远远超过月球,为了这个复杂难度极高的计划再多多准备,都是可以商量的,不值得冒失。

4.核心技术必须掌握,且没有捷径。印度这次任务延期如此之久很大程度上因为与俄罗斯合作的不顺利,也没有留足时间做核心发动机研发,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技术没有捷径。假如我们的火箭发动机还有问题,必须把硬骨头攻克。

5.科普宣传重要性。这次印度月球探测任务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内影响力都非常大,尤其是失败后国内反而并没有指责的声音,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一切跟有计划、高水平、多维度的科普宣传相关很大。我们如何从事后的官宣通稿变成真正的科普宣传,还需要考量。

6.科学探索类科学任务。可以想像,印度此次冒失有一个原因在于此前的大自信:曼加里安号曾以极低成本使印度成为亚洲唯一、世界第四个成功探测火星的国家,更是世界唯一首次探测就大获成功的国家,目前已经在火星待了5年多。于此同时,印度还有进展中的金星探测、太阳探测等,相较而言我国并未有明确的立项计划。如何让航天更接近科学,也是个课题。

7.中国航天这些年的成就有目共睹,我们还是对印度保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可是这个差距有在逐渐缩小的趋势,印度这些年航天的亮点越来越多。我们能做的,是进一步尊重人才、增加投入、提高发展速度,别无他法。


参考:

【1】isro.gov.in/chandrayaan

【2】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

【3】Live media coverage of the landing of Chandrayaan-2 on lunar surface

本人其他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承认我有点狭隘:这段时间我就是在等印度月船2号着陆失败的新闻。

月船2号自发射之日起,就被吹上了天。一是说印度投入很少就登月了,二是印媒(我亲自去看的包括评论)一味鼓吹是要和中国竞赛。无数外媒也是这么报道的。中国在月球背面着陆,它就选在月球南极,而不是选址在相对容易实现的正面中部位置。他们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跟中国较劲

大家可以看我以前关于印度航天的回答。我一直把印度的作为比作:别国是建高楼,印度盖个茅草棚子,还自称自己是有房有别墅的人。

这次月船二号就是。印度的着陆器重量比中国的玉兔轻多了,基本不太可能有什么探测设备(太轻)。也就是说着陆更多的是作秀成分,科学探索上的意义不大。而在发射与控制方面,事实证明印度也根本没有掌握关键技术,一是测绘(本次包给美国)、二是变推力推进(发动机推力固定),导致最后姿态控制出现问题。

你搞登月,不先多搞几次绕月卫星,不建设中继观测能力,上来就想碰运气软着陆,还专挑个很难的地方着陆。违背科学规律,这不是值得提倡的态度。

印度科学家虽然也努了力,但你不能眼高手低啊,不能走都没利索就开始乱蹦达啊!

这不是人类应该学习的那种努力,这是人类应该摒弃的那种虚荣作祟的心理。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Skywatcher20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9年9月9日晚更新:

最近这两天,国内外民众都在关注着(看热闹)印度“月船2号”探测器失联的消息。

9月8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负责人西旺向媒体表示轨道器已经找到了月面上的着陆器,并且获得了热成像的照片,正在尝试与之建立联系。

但印度官方没有公布相关画面。

这下热闹了,别有用心的人开始工作了,制造、加工、传播一条龙~

有人就在推特上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负责人西旺的身份开始发布消息了,今天傍晚,ISRO发布消息称那都是假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负责人西旺没有在社交媒体上开设个人账户。

由于没有公布那张热成像的照片,那有些人就开始自己制造了。

这两天我看到了三张所谓的着陆器照片,今天上午就在微博上已经告诉大家了,那都是假的!不要继续传播了!

1、看图,一张热成像的照片,上面画了个圈,嗯,看着挺像。是吗?不是!
这是2009年的新闻了,说的是NASA对外公布首张月球背面热成像照片。这张照片是由一台专业热成像摄相机捕捉到的,这是NASA“月球陨石坑探测卫星”(LCROSS)实验的一部分。

2、看下面这张图,这是LRO卫星拍摄的阿波罗16号的卫星图。登月舱、月球车行驶过的痕迹清晰可见。


3、

看上图,这张图片比较新,拍了还没20天呢,就被拿来造谣了,谁拍的?月船2号

,这是月船2号轨道器在8月24日拍摄的月球背面索默菲尔德撞击坑的图像。当时官方发布的图像含有拍摄日期、拍摄距离等信息(见下图),结果别有用心的人截掉关键信息随便点了两个点之后就成了所谓的月船2号着陆器在月面的热成像图了。

月船2号轨道器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


这些图片已经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国内也出现了。谣言止于智者,擦亮眼睛多看一眼,多思考,社交媒体已经成谣言集散地了,制造、加工、传播一条龙~

很多人已经失去基本的判断能力了,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太可悲了~

不要继续传播这些有错误引导性质的照片了!

不要着急,要学会等待!等官方权威的消息。@航天面面观也将持续关注!

2019年9月8日下午更新:

最新消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负责人西旺表示轨道器已经找到了月面上的着陆器。正在尝试建立联系!

1.问题表述有问题。月船2号包括轨道器和着陆器,官方通报是着陆器处于失联状态,轨道器还正常飞行呢。

2.北京时间2019年9月7日凌晨4:45左右,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宣布,印度“月船2号”着陆器在距离月球表面2.1公里的时候失去了信号,该组织将分析数据找出原因。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7日下午详细还原了这一过程:着陆器是在距月球2.1公里的高度上开始偏离轨道,而后着陆器逐渐加速至每秒60米的速度,并在距离月球表面约335米时彻底失去联系。专家推测,着陆器最终可能撞击月球表面,但这一推测仍待证实。

“月船2号”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重3.89吨。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突然失联?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专家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安装在着陆器一侧的4个小型转向发动机突然失灵并全部停止工作,导致着陆器无法保持正常姿态。专家正把研究重点放在这一关键问题上。

两个途径尝试寻找

目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专家正试图获取和确定着陆器的具体状态。他们正通过两个途径尝试,一是通过轨道器携带的相机拍摄拟着陆附近区域,希望能够捕捉到着陆器影像;二是努力恢复和分析着陆器的飞行记录数据,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由于着陆器与轨道器的通信连接是间歇性的,专家只能尽可能尝试再次建立通信。

从发射一直拖延到探测器失联,其实反映的还是技术不过关这一现实情况前面的环节都很顺利,最后关键阶段没能顺利实施,功亏一篑,证明还需要努力!不要让探测器带着问题上天!

所有的航天工作者都应该谨记:

印度也没能让探测器成功实现月表软着陆,月球探测俱乐部成员依然寥寥。

探月的脚步不会停止!谁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中国之后第四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个人感觉应该还是印度。

印度总理拍了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负责人西旺的肩膀,让他不要气馁!

月船2号着陆器失联后,在班加罗尔航天指挥中心现场的印度总理莫迪鼓励全体工作人员说,“你们为航天事业付出不懈努力,为你们骄傲。让我们期待最好的结果。前路漫漫,我将与你们一道上下求索,继续努力。”

今天上午,印度总理莫迪发表电视讲话。他表示,“我们的决心只会更加坚定”,称对太空项目充满信心,最好的尚未到来。莫迪表示还有新的领域和边界要探索,印度和科学家们同在。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此前宣布,“月船2号”着陆器在距离月球表面2.1公里时失去信号,科学家们一直在分析相关数据和记录。

讲话结束后,他与工作人员握手道别。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负责人西旺哭了,莫迪拥抱了他!

他需要这种安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一搜西旺的经历,你就知道他为什么哭了。

视频:

探月,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年4月份,以色列首个月球探测器也没能实现月表软着陆。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2日凌晨3时05分,以色列首个月球探测器启动着陆程序,准备实现月表软着陆。可惜,在着陆过程中出现故障,根据最后传回的数据显示,探测器在距离月面149米时与地面失去了通信联络。最终坠毁在月面。

这是其着陆前传回的画面。
6月末,以色列非营利组织SpaceIL宣布,其将放弃第二次登月计划。今年早些时候,该团队的着陆器最终未能成功登陆月球。当时,该公司表示将进行第二次登月尝试。然而6月26日SpaceIL团队官方推特账号发推文称,该团队将继续为不同的天体制造Beresheet 2.0着陆器。
很可惜,印度也没能在今天成为继美国、苏联和中国之后第四个实现月表软着陆的国家。
想探月,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航天事业就是大喜大悲的事业!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走过的路,不容易!

中国探月难忘瞬间
2007年11月5日,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成为我国第一颗绕月卫星。上午11点15分,制动口令发出;11点37分,制动成功,卫星速度定格在每秒2.06公里。 在这一刻,为了这个梦想奋斗了一辈子的总指挥栾恩杰、总设计师孙家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情不自禁地拥抱到了一起。
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激动地说:我觉得这是大家的期盼,绕起来啦,绕起来啦

绕起来啦,绕起来啦!
在这一刻,工程总指挥栾恩杰紧紧地拉着总设计师孙家栋的手,自2004年立项以来,这两位著名科学家共同见证了绕月探测工程走过的每一步。

珍贵视频:

2013年12月14日21时14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在当天的直播过程中,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在嫦娥三号平稳落月后低下了头,用双手捂住了脸。嫦娥三号落月的前两天,他几乎没有合过眼。看到落月成功,松了一口气!


航天事业是大喜大悲的事业,成功后的喜悦,发自内心,如果不亲身参与,我们无法深刻体会。
孙泽洲不仅是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总设计师,还是2020年中国火星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压力多大可想而知!

2019年1月3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嫦娥四号创造历史,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我们成功了!


这个首次,来之不易!
嫦娥四号落月的一刻,74岁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席科学家、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走向正在前排工作席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两代“嫦娥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这一握,也让张熇这个嫦娥四号探测器研制团队里的“女当家”再也忍不住激动的心情,捂住脸当场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两个‘首次’决定了我们在这些领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正因有无数‘嫦娥人’的坚持才能有今天,值得骄傲。”叶培建说,这是他第一时间走到张熇身后表示祝贺的原因。

如今,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经圆满完成了第九月昼科学探测工作,探测器目前处于月夜休眠状态,在第九月昼工作期,着陆器、巡视器工况正常,能量平衡,搭载的有效载荷开机顺利,工作稳定,继续开展科学探测工作,获取大量科学数据。“玉兔二号”月球车对多个探测点开展了定点探测工作,截至目前累计行驶284.661米。

表现不错,保持住!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目前,中国航天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2017年7月2日晚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2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等待!由于长征五号遥二任务发射失利,空间站舱段的发射也受到了影响,空间站核心舱发射时间被迫推迟,由2019年推迟到了2020年。
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原定于今年7月进行,但因为运载火箭发动机部分系统尚未得到有效考核,需要在地面进行多次试车验证以提高其可靠性,原计划7月中旬复飞的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任务将继续推迟。何时复飞?官方尚未给出明确时间表。
如果一切顺利,明年的这个时间,我们的2020火星探测器已经在探火的路上了,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真的是迫在眉睫!大家知道,探测火星的窗口期十分苛刻,26个月才一次。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错过了2013,错过了2016、错过了2018,难道还要错过2020年这个窗口吗?

中国2020年火星探测器中的着陆器和巡视器示意图。巡视器,也就是火星车将在火星行驶!
近期摆在“长征五号”眼前的任务繁重,包括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探测器“嫦娥五号”、中国空间站各舱段、中国2020年火星探测器等重量级航天器,都需由该型火箭托举升空。
如此看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必须尽快好起来!希望长五成功复飞,希望嫦娥五号早日开启奔月旅程!期待21世纪人类设计的第一个空间站——中国空间站早日建成!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们一定要飞得更远,我们也有能力飞得更远!独立自主、自主创新才是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法宝,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个人很喜欢这段话:人类还没有达到让每一个个体都有探索太空或扬帆远航的水平,但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一群敢上天摘星、下海捞月的人,我们才得以有幸窥见造物主赐予我们的万分之一的瑰丽和壮美。


是的,感谢这些无所畏惧的探索者们!



图源:ISRO、新华社、央视、互联网等。


user avatar   huang-hong-47-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来说,就是步子迈太快了,闪着蛋了。

其实印度登月开局还好,“月船一号”的任务和“嫦娥一号”大致相似,也完成了。

不过印度人向来好大喜功,尤其爱对标中国,时不时会搞出个上海是“东方小孟卖”之类的大新闻。

这次“月船二号”也是这样,人家准备两步并一步走,把嫦娥二号、三号的任务一次干完,还拉上美国欧洲“双保险”(这其实是很关键的信息,他们可能也不行了),从而成为美、俄、中之后第四个在月球实现“软着陆”的国家......结果坠毁了。

这次失败,不是印度一家的失败!

不过没关系,印度有他,总有一天会赶中超美!

莫迪老仙,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仙福永享!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用变推发动机。就只能用发动机开闭指令凑了。

任何一台响应不及时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如今的技术,

升空已经不是大问题,内太阳系飞行、变速、变轨也已经不是大问题,再着陆才是最大的问题。


user avatar   yanghf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唉,中国发展火箭,航空航天时,米国人的反应与今天国人对印度的反应是差不多的,这可能是人类共同体性劣根性吧。

有些事实际是只可做,不可说的。

扯远些,以我对印度文化和制度的理解,印度崛起超过中国以我有生之年是不大可能看到的。其先天缺陷加提前植入个皿煮,几乎没救了。

但是滴但是,米国当年也是这么理解中国文化与制度的,其后从抗美援朝开始一路被打脸。

万一我,或者我们对印度文化的理解也有偏见呢?印度it业相当发达,在米国it业,印度人的影响力远大于华人。

所以还是主席说得好,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所以还是应该给印度人民送去祝贺+惋惜。

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一定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尊重:

嗯,你们米国真了不起,永远的世界老大。。。

嗯,你们印度真伟大,是一头沉睡的孟加拉虎,当印度醒来,世界将为之颤抖。。。


user avatar   jerrymouse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这个问题说明你去过香港,但没进香港人家里看看原因。

原因很简单…人家房子小啊!

20平能隔出三室一厅,100平的,那都叫千尺豪宅了。基本我们看见最多的是30-50平的居民楼。这面积在大陆这边的高楼是单身公寓,可人家香港这边可能四世同堂啊。

你想想,每个房间10平不到。分体空调最小也1p了,装起来开冷库吗?


user avatar   pj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 糖丸!

太好吃了!当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吃药,我一边乖乖站队一边奇怪为啥没人哭,后来到我了,吃了一颗,哇(๑ŐдŐ)b!好好吃!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还以为从此一天吃一颗……然后希望破灭……>_<




     

相关话题

  将来的印度会和中国一样疯狂建高铁吗? 
  中国是否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印度毛派是否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控制区的人民与印度其它地方的人生活上有什么不同吗? 
  东方红一号卫星不断播放《东方红》是真的吗? 
  印度准备出口地对空导弹,但尚不明确出口对象,对此应如何看待? 
  火星直升机「机智」号成功起飞,实现人类首次地外受控飞行,有哪些重要意义? 
  长征五号今年(2019 年)会否发射? 
  将一个硬币发送到月球上的最低成本是多少? 
  如何看待中国与印度在军工方面的差异? 
  巴基斯坦为什么这么乱?如何看待中巴的亲密关系? 

前一个讨论
被皇帝赐自尽后,可不可以不自尽而逃跑?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余承东暗示苹果没有 5G 解决方案?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