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前几年提的很火的 2025 智能制造而近年的机械以及自动化行业大萧条? 第1页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机器视觉的能力非常差。

现在的机器最大的特点就是:瞎。

早些年,openCV兴起的时候,大家都开心的不行。因为以后可以不用工人,上全自动了。过了几年,深度学习出现了,视觉能力提高不少,大家更兴奋了。看这个速度,淘汰操作工就是几年的节奏啊!

过了几年,大家尴尬的发现,论文水了一堆。把能改进的地方都搞了一个遍。发现视觉能力没有明显的变化。


user avatar   zhu-ming-zhao-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年走访了不下百家企业,从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从家具到家电,从机床到农机,甚至黄岩的一些模具厂也去看过。我的看法是:

第一,政府倡导的中国制造2025,以及其中的智能制造重点工程,方向是正确的,行动是必要的,是部分头部优势企业自动自发的行为,产业政策只是因势利导而已。

题主可以关注工信部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智能制造新模式、制造业示范性(培育性)冠军企业等项目,你就会发现,凡是入选项目的企业,都是各行业、各地的头部企业,都具备一些特点:产业成长具备一定空间,产品属于国家鼓励的产业升级范畴,运营情况稳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水平,在产业链中具备一定的带动性,信息化和自动化具备较好的基础等等。

即使没有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这些企业出于自身的发展,要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保持优胜地位,也必须加速内部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程,进而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些企业还会积极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跟随升级,不跟着走、或者跟不上的,就会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为什么?因为这些优势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不仅仅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面对国际对手的竞争。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柳工等工程机械企业,除了关起门来互相竞争外,都面临国际市场上小松、卡特彼勒等强敌,要吃饱、吃好,就要和这些国际企业在研发、生产、物流、服务等环节具备近似甚至更强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所以,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对智能制造有迫切的需求,但已经做到国内行业头部的企业,一定会对智能制造有所投入。现在不投入,几年后优势地位就可能不保。

另外,现在工人太不好找了,成本也高,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回转的余地,以后更难招、更贵。所以,自动化和数字化成了替代人力的手段之一。拜访北京某家工厂,一条产线35个工位,2018年减少到30个,2019年底减少到20个,2020年还要继续减少人工工位。上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是贵了点,但产品质量更稳定了,产线的工作节拍更快了,也就两年左右成本也就收回来了。


第二,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等等,是锦上添花,并非雪中送炭,不能快速解决全球经济大环境下的需求疲软等问题。

反过来,我也在甘肃、浙江、广东见过传统作坊式的工厂,生产规模不大,业务模式简单,对口企业稳定,市场格局狭小,没有技术优势,没有产业链话语权,其实也没有更高层次的竞争,无非是物料、人工成本高企下,不断被压榨、摊薄的利润空间而已。

这样的企业,只有被产业链中的大中型企业被动带着走,产业链也带不动的,就会优胜劣汰、自然选择。智能制造根本对这样的企业没什么吸引力,因为对这些企业而言,智能制造的投入承担不起,或者投入产出比太低,甚至是浪费时间,不如多去跑跑单子,多和上家喝几次大酒、搞搞价。

智能制造帮不了这样的企业,他们需要的是更便宜的物料,更多的单子,而这些是经济大环境、产业升级政策影响的。

产业升级可不是说着玩的,其实挺残酷的。跟不上的就会被淘汰,甚至一些落后的产能、产品也会以转移的形式离开中国,只不过,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企业是落后产能。

这种问题,中国存在,日本、德国、美国照样存在,没技术优势、撑不住的传统中小制造企业逐步退出,但这和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智能制造关系不大,是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产业整体升级的问题。


user avatar   zero3rd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很简单:

好啃的肉如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自动化,早八百年就被吃完了,剩下了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了。

比如说小批量定制化的自动化,就不能沿用大规模的思路,必须要上智能化的设备,问题在于一般搞这些玩意的都是一些小厂,以它们的流水和利润,上得起那么好的设备么?

我之前待的某电子大厂,为了产品的自动装配考察了fanuc的机械手,好用是真好用,但是价格也让领导们肝颤,最终选择了国产机械手+工程师在线调机。换成一般的小厂怎么玩得起?

事实上也不是没给过机会,但是就我接触到国内这些搞自动化的水平,还真的实力不行。同样是机械手,fanuc的机械手可以现场捕捉人手轨迹,国产机械手就只能工程师编程,fanuc的机械手可以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自适应,国产机械手必须要现场调机,一个工程师忙得和操作工似的。

换成小厂的话,搞得这么麻烦,花那么多钱,直接上人不香么!


user avatar   sword-42-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期望太高,起点太低。

妄想一口吃个胖子不现实。

关于这一点,我当年以为是因为上位者思想老旧,不愿推陈出新。

但,现在发现很多企业都在默默的做这件事,只是因为前期的底子太薄,而且各大头部厂家,把大部分钱投到了互联网,金融等产业。前几年没有人踏踏实实的沉下心来做,产品跟不上,技术跟不上,思想跟不上,甚至很多决策者还以为传统企业的钱好赚,可以随便忽悠,对于产品和技术的提升往往就没有那么重视了。

但是这两年,政策和舆论导向的改变,加上互联网和金融的发展变得缓慢,甚至出现了部分危机,房地产更不用说了,同时因为制造业升级,因为智能制造2025,因为传统企业也知道提高待遇吸引人才,同时也是因为内卷(手动捂脸),很多人开始选择了回到传统企业。眼界和格局的打开,导致现在有些情况是,甲方倒逼乙方升级。你不升级达不到我的要求,我就不买,至于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就不在首要考虑的因素内了。所以社会主义制度上的优势,确实是资本主义无法想象的。

但是,这些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所以我认为绝不是萧条,而是厚积薄发。

多说几句吧,其实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芯片,现在想要智能制造,最缺的就是芯片,各大系统,产品都需要提高性能,而提高性能,做技术的甚至是决策的领导都知道看参数了。你不从根本解决性能的问题,如果能蒙混过关呢?

简单举个例子,之前rom256k+ram4k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因为要上智能化,变成了2048k+64k。那么厂家就要重新设计板子,重新上设备,重新配型等等。芯片本来就紧缺,这就会导致一大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绝不是一两年就可以解决的。

产品的升级换代是需要时间的,设计,加工,批量生产,去库存,中间的人力,精力,金钱,每一件事情都够老板和员工头疼一阵。

智能制造,工业4.0谈何容易。

所以给一些时间,耐心等待,因为有一批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拼命的奔跑着。

最后,点个赞再走呗。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产能过剩/需求过剩。

10个人都想发财,生产20台冰箱来卖,卖不掉,倒闭,破产,冰箱不能吃,抱冰箱饿死,就是产能过剩。

10个人能力不足,只能生产5台冰箱,不够买,5个人用不了冰箱,食物腐烂,饿死了,就是需求过剩。

10个人不想发财,合力生产10台冰箱,一人一台,继续按计划生产别的,就是供需平衡,欣欣向荣。

有人要问了,计划经济那么好,为什么不计划经济啊?

因为会有8个人偷懒,2个人当劳模。

反正一个人只要一台冰箱,我不干活也有一台,我干了活还是只有一台,为什么要干活?

我写代码我快乐,我会继续写代码。

但是街边扫地的大妈快乐吗?她们会继续扫地吗?

答案显而易见。

于是,当人群当中愿意和别人待遇一样但是多做5倍事情的人不足的时候,计划经济就亡了。

计划经济一亡,就进入不计划的部分了。

在不计划的部分里,一会儿这个过剩,一会儿那个过剩,按下葫芦浮起瓢。

科技水平不足的时候,需求就过剩。

当人群当中都想发财而科技水平能够保证效率的时候,产能就过剩,总要有人饿死。


但实际上,只有真正平衡的时候,经济才会发展。

所以,为什么前两年很火的2025智能制造突然让你觉得大萧条了,道理应该不言自明了。

当大多数从业人士效率一夜之间暴涨以后,主观能动性不会降温,由此,过剩是必然的。

大家想的都是发财,这本是美好的愿景。

然而大家都想发财,谁负责不发财?

于是大家都发不了财。

等大家都不想发财了,想着怎么在萧条中活下去了,就重生了。


user avatar   xia-fei-d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厂上智能制造了,效率大幅提高和成本大幅下降。所以小厂和那些未升级的厂大萧条了。~~~~抖个机灵

最近半年参观了超过三十家工厂,主要是汽车零配件工厂。说智能制造还是有很大距离,但仅仅是目前的自动化就已经大幅降低了成本。各类工厂降本幅度不一,至少也能减少30%的人工。有的整条产线15个人减少至1个人。合格率从90%出头,提高到99%以上。

同时还有许多小厂抱持二十年前的观念,觉得自动化太远,智能制造是媒体扯淡,这些厂商大多靠一些技术含量低,质量要求低的低价外贸单支撑,贸易战一起,主要依靠美国市场的此类厂商估计要死一大批。

从以上两点看装备制造业未来还是很有市场的,但目前装备制造业面临两个问题。

首先是需求,目前自动化方案比较简单,主要是在既有类型设备上改造。而且相对于海量的工厂总数而言,上自动化的,探索智能制造的还是先行者,后继者队伍有待壮大。这导致近期的需求不彰。

其次是创新能力,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还不够。从我看到的已经在运行的自动化方案来看,其实其水平还非常初级,对工厂吸引力有限,大多是业绩较好的龙头在使用,业绩一般但有冒险精神的公司在尝试。由于目前的方案卖点不多,创新有限,不仅购买方积极性不高,装备制造的同行也都懒得模仿。就是说国内龙头没有提出优秀的方案和路径,国外同行也在探索,所以其他中小厂没什么现成的方案来抄,大家还在等。就像当年山寨手机在等联发科,像三星在等安卓。

有以上两点,即新时代没有到,再加上目前制造业去产能,老设备订单很少,装备制造自然萧条。

另外嘲讽一下题主这个问题,我不知道题主是不是只是一个无所事事的街头少年,看什么都是虚伪的不顺眼,但反正在这里只看得到情绪,看不到思考。如果真是这个行业里的从业人员,我想说也许你的这种观念和思考方式扯了整个行业的后腿。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传统制造业需要1000个工程师和1万个工人。

智能制造需要100个技术专家,100个工程师与1000工人。

智能制造对机械和自动化人员的需求数量大幅减少,对质量要求极大,目前国内的机械与自动化专业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

比如目前很普及的生产线配件与成品质检的智能识别系统,需要的专业人士都是擅长智能计算,视觉识别,大数据优化的人,传统机械与自动化的专家用不上很多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大萧条。

有的是智能制造会干掉没有智能的制造。

因为生产力相差几十倍。


这是两个还没有完全智能化改造完的案例,已经很吓人了。

煤化工产业,智能化工的企业,2000人产能是传统企业40000人的至少5倍。都是有测算和案例的。

智能制造,智能管理,智能安防,真的不是闹着玩。

这是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风口。

而且这次风口对生产力的提升是真实的。


user avatar   jiang-gui-ping-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首先表明一个观点:我从来都不认为“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存在任何吹嘘的成分,这绝对是中国制造业,甚至是全球制造业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

在这个问题上,完全没有所谓的吹嘘的必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是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和引导作用的,这和一个公司炮制一个概念出来圈钱完全是两回事。

你看不到方向就说别人吹嘘,这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个人认知的问题,就像当年的马云背个破包在北京各个政府部门求合作一样,现在看起来都像是搞“传销”,但是别人就是看到这个趋势。

我曾经在很多文章里面说过,制造业是不可能消亡的,因为生活中没有人可以离开制造业,人的吃喝拉撒都和制造业息息相关,这个行业怎么可能消亡。

同样的机械行业也不会消亡,因为机械行业是制造业的根本保证,其实所谓的“手工打造”也不过是卖个情怀而已,无论从质量还是效率来说,机械生产的产品都要远远的超过人工的制作,现实的生活承载不了太多的矫情。

但是无论是机械行业,还是制作行业确实都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生产模式陈旧,运营效率低下,企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不系统等等,特别是因此而导致的利润率低下,无法提供给就业者更有竞争力的薪水,从而导致这个时代的那些“聪明人”纷纷远离了这个行业,这才是制造业应该反省和警醒的地方

曾经风靡一时的所谓“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争,究其本质也不过是“无良投机者”为了制造风口和泡沫想从中渔利的一个舆论武器而已。

实体经济于整个社会经济体系而言,就是水之源,木之根,没有实体经济,大家只能是席地而坐一起吹牛逼,喝西北风而已,虚拟到最后就是虚拟了自己。

对于这样一个技术与效率快速发展的世界,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机械行业,我觉得都应该学会运用好两个武器,一个是快速发展的新技术,一个是互联网的高效率运营模式。

其实最近这十年,技术的发展速度绝对是超越我们所有人的认知的,各个行业都在高频率的呈现颠覆性的技术,很多看似很幻觉的技术都从概念的背后走向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是我们对这个时代技术的认知却并没有太多的提升。

就制造业而言,例如数控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其实这十年来,无论是数控系统的高度自动化,感应开关的智能化,数据传输的信息化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很多技术的组合应用不仅在垫付传统的生产模式,更是在垫付传统的产业结构的布局,很多东西的玩法已经开始变了。

但是行业从业者的认知却没有太多的变化,很多人都在感叹“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快”,其实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时代的发展不会因为部分人的反应迟钝而停止脚步,这个时代唯有“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东西。

特别是自动化和信息化这两个东西,如果一个企业玩好了,简直就是对企业运营模式的一种颠覆,甚至会带来整个细分行业的改变,如果大家有兴趣和想法,作为一个制造业从业者,一定要关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因为无论是生产效率和质量,还是运营成本和模式都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绝逼的好东西,它不仅使得我们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相对对称,更重要的是在企业运营的效率上,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颠覆性的模式和可能性,从过去的信息互联,到现在推行的万物互联,估计未来还会有“宇宙互联”,如果你能够活得够久,你一定能够看到。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机械行业,应该基于技术和互联网多去做一些思考和践行,而不是恪守传统的生产和运营模式,很多人说行业在萧条,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再好的时代也都会有企业倒闭,再差的时代都会有公司赚钱,归根结底还是公司运营的事情,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

别拉不出屎就怪地球没有吸引力

其实行业下行这本身就是一个“洗牌重塑”的过程,淘汰低劣的产能,成就优质的企业,让整个行业重新进入一个更良性和制度化的发展周期。

同时这也是一个企业甚至是行业“练内功”的时期,只有强大了自己才能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生是这样,企业也是如此。

更为重要的事情是:人是活的,如果觉得在这个行业真的没有什么机会,那就选择离开就是了,没有必要守着一坨屎,然后又不停的抱怨臭,任何人都是自由的,换一个行业玩一下,或许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发现不一样的天空。

行业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也许终你一生的职业生涯都可能是处于行业的低潮期,人生短暂,我们很多时候真的等不起,换一个行业吧,抱怨是没有意义的,改变自己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没有之一。

今天这个行业不好,你可以片叶不沾身的离开,哪天这个行业好起来了,你还是可以厚颜无耻的回来,这个行业的大门依然为你而开,其实这也是你的本事,我就非常支持这种随波逐流的态度,大家都不是圣人,都需要生活,为了活得好一点而努力,何错之有?

当然你也可以很有情怀的说: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user avatar   zhao-lu-yuan-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和空头支票而已。

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

自动化≠智能化

目前国内大部分工厂,连基本的数字化都还没完成。只有头部企业实现了部分自动化,如小米黑灯工厂,特斯拉超级工厂,吉利张家口工厂。先不说软件系统,在深圳,随便一家工厂,你还可以找到XP系统搭配奔腾4的电脑。

大部分工厂管理层对于电脑的理念是,能用就行,买个一两千的不就好了,什么电脑要五六千。


在制造业处于这种环境下,智能制造2025可能实现?

现在已经2022年了,相较于2020年甚至2015年,制造业整体数字化提升有很大吗?头部企业从数字化过渡到了自动化,这是必然趋势。而一堆互联网公司拿着自己都用不了的所谓的智能制造系统到处骗钱,什么打通产业链,什么提升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工厂的工人电脑都不会用,你让他搞数字化系统?还智能化?连WIN10都没见过的人,你让他用更复杂的ERP?

一、在目前阶段,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考虑的是生存问题,而非产品质量/效率问题。

在头部企业仅仅是实现自动化的情况下,占市场比例最多的中小型工厂考虑的是如何升级自己的生产设备,从三轴机床升级到四轴,从四轴升级到五轴,或者增加数量,或者从国产品牌升级到进口品牌。

大部分中小企业连生产设备都需要节衣缩食才能购买,它哪来的钱进行产业升级呢。

同时这一类企业盈利能力极差,首先是其生产的产品附加值极低,其次还有欠款问题。投入成本大,回本慢,风险高,盈利和风险不成正比例增长,这才是大部分企业的现状。

二、智能制造真的能节约成本吗?

这里的智能制造我认为仅仅是自动化,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

中小型企业最关键的问题是订单不稳定,朝不保夕,就算是围绕着富士康、比亚迪此类巨无霸企业的外发订单,对于如此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也是无法实现稳定盈利的。

例如,富士康外发订单它不断压榨外发厂家的产能,让你无力支撑,并且拖欠你的货款,最后廉价收购。

在订单不稳定的情况下,如何上自动化,一台最简单的机械臂,都需要小几万,且不谈售后维护,机器调试要两三天,生产了一两星期,哦豁,订单做完了,小厂是不可能让设备空闲的,必然需要找其他订单补充产能,那么接下来面对的问题就是,你A订单还没做完,优先级更高的B订单来了,你是撤掉A订单,做B订单,还是再加一台机械臂来做B订单。

而一个普通的操机仔只需要4-8K,一个人可以看三至五台机不等,算上调试,编程等人员,服务三台机一个月的成本就是20K左右。

三、管理水平、技术工人水平无法满足自动化需要。

制造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中高层管理文化水平不高,要么技术出身,要么销售出身,科班出身寥寥无几(80-90年代中专技校毕业)。

而一线操作工人、技术工人,大专毕业的在中小型企业中,比例大概率不会超过40%,还充斥着大量初中学历的操作工人。这一批人或许专业能力不弱,但是理论知识少的可怜,同时对于电脑、数字化此类事物一窍不通。



图示为西南头部大专院校车间

要想搞制造业,学习德国搞双元制才是唯一出路,提高整个制造业群体的技术水平。有人说德国双元制一定会失败,问题是人家从1974年开始到现在半个世纪了,越做越好,失败的苗头都没看到,反而充满希望,形势一片大好的我们制造业产业占比连续下跌。

收着所有行业最高的税,赚着最低的利润,工人连最基本的劳动法都保障不了,还在半山腰爬着,却在质疑别人已经站在山顶的美国、德国、法国、甚至是其踩在脚下的小日本。业内人士都很悲观,业外人士都很乐观,你说神不神奇。


评论区反驳质疑的,就没几个业内人士。

要想制造业真的实现产业升级,那么就得所有人都不去从事制造业,自下而上倒逼产业升级。



2022年3月6号更新

从今年东方大国(印度)的会议情况看,目前广大工人的抗争是有效的,一些奴隶主/资本家已经开始急了,妄图通过国家宏观管控,逼迫廉价劳动力(即所谓的年轻人)回到制造业。在会上,没有人提出落实劳动法保障,也没有人提出提高工人待遇。每一个人都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每一个人都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各位工人还是需要加大抗争力度,以转行、躺平、低欲望等方式,抵抗新时代奴隶主的压迫。

3月4月招聘季之越老越吃翔

交社保,有空调都是吸引人的条件,这就是大国工匠(默认26*12工作时长)。



贴个视频,看看世界顶级刀具商山特维克对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理解。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黎巴嫩首都爆炸致30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可能高达150亿美元?后续恢复重建可能面临哪些困难? 
  如何评价《fire and fury 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 
  机械类(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类)到底是朝阳专业还是夕阳专业? 
  招商银行 2020 年年报显示,2% 的客户掌握了 80% 的财富,为什么会这样? 
  2016年民间投资断崖下滑是统计、政策还是经济的结果? 
  中国如何避免日本式的衰退和通缩? 
  发改委明确「我国将通过 5 年过渡期取消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消息意味着什么?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学习经济要达到怎样的数学水平? 
  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均GDP少于1.6W美刀的国家(中国的两倍),被人们认为是“充满自由、民主的空气”? 
  委内瑞拉的结局会怎样? 还有救吗? 

前一个讨论
李航的统计学习方法,吴恩达的视频,关于机器学习的东西都看不懂是怎么回事?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央视网发布视频「从詹天佑到谷爱凌」?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