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买办为什么在官方近代史中被列为反面阶层? 第1页

  

user avatar   arthur-wang-99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区别还是很大的,我想任何群体都可以从个人客观、个人主观、群体定位三个角度看看。

  1. 个人客观
    个人客观角度看,其实两者区别真不大,都是为了生活去做某一样工作。除了少部分创始者和里程碑性的人物外,大部分人都是“混口饭吃”罢了。在任何一个群体里有好人,有坏人。有遵纪守法的,也有邪门歪道的。我们不能排除买办中有为了中国发展殚精竭虑的人,也不能排除现代招商引资人员的贪腐卖国行为,但这些都不是评判一个群体的标准。
  2. 个人主观
    主观当然更不可持了,汪精卫最近在知乎已经变成为了苍生黎民而忍辱负重了,所以这个不多说了。(这个是为了凑字数的么?)
  3. 群体定位
    这,才是对一类人群定性最根本的标准。
    买办,代理的是外国资本利益;招商引资,代理的是中方利益。
    买办,是在外国资方支持下对各自为战的民族经济进行打击;招商引资,是利用政府力量和资方对抗,更加公平和更有规划的引进资金和技术。
    买办,做的就是钱的买卖。招商引资,是政策、民生、发展等等需求催生的行政性行为。

现在很多人看列强的经济侵略往往感觉不可思议,因为今天不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么?其实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本质,那就是“自由贸易”并不等于“公平贸易”。在“自由贸易”体系下,对弱者的经济体系破坏基本就是毁灭性的。满清从自大走向挨揍,挨揍后却不思悔改,就是这个原因。现代中国在强大国力的支持下,才有了资格和列强谈判,寻求更加公平的贸易手段。比较著名的就是汽车行业的市场换技术……当然,我认为这个换法并不算成功,但至少是一个基于国家整体才能采取的策略。当某个产业弱小时,就采用引进技术控制市场的方式发展,当壮大起来,就开放竞争,这也是这些年中国一直采取的策略。前半部做法既不是闭关锁国,后半部做法也不是就认同了自由贸易,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调整罢了。

回到主题,买办和招商引资确实是区别巨大的,不过这种区别也是时代的区别。那个时代想招商引资也不可能,而在今天当买办却切切实实是在搞活经济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道是:杀人放火金腰带,管他欠几多血债





有些逢共必反者已经到了“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坚决拥护”的地步了。





还是要回答一下问题。因为买办阶层的雇主决定了买办赚到的一定是绝户钱。我觉得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这个词怎么来的,看见跟某party有关就高潮了。


user avatar   wang-cheng-50-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打个比方,我认识的雅思老师,3个。

都是极品精美精日,一旦说起中国崛起什么的,就全力来喷,

后来我听说了一件事,最近这些年,雅思的吸引力越来越差了,有钱人人家都是高中初中就把崽崽送出去,而其他人也是各有办法,

你想想看,如果有一天,中国成长起来,谁会有灭顶之灾?还不是吃这种中国暂时性落后的饭的人?

还有一个,之前,某岛国发生政变,外交部发布通告,警告不要去,

但是,微博上的导游群体,开始了恶毒诅咒国家,以及声称该岛国没事,转发左小祖咒,韩寒,李开复编造的各种谎言

你就问一句,你作为一个“英语老师”“代理商”,会喜欢因为中国进步,而导致自己失业吗。

----------------

5.19

@姜小白 如果买办只是进出口商人,那么根本不算是反动的,最可怕的是,他们会利用其身份,进行各种的反动行为啊。

天呐,天呐,

惹到了不该惹的人,

2015年11月,国产本土化妆品品牌法兰琳卡再度因为一段15秒的广告,受到舆论讨伐。这段广告洗脑般重复“我们恨化学”这句话,甚至直接用这五个大字占满屏幕。广告最初在地方卫视播出,然而登陆了央视八套。最早引起关注和发声的是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周公度
周公度长期从事晶体结构测定和结构化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相关领域很受尊敬。周公度打算起诉央视八套,他的“诉状”在微博上曝出,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愤怒。
“恨化学”概念最早由台湾化工品牌橘子工坊提出,并在其2010年投放的一段30秒广告中表达出“讨厌生活处处是化学”的理念

我说上面的话的本意,跟这个化学事件差不多,都是某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开始将某些概念混淆掉,

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强词夺理,不顾事实,我就说了几句,买办这个东西的核心,结果就被说成是闭关锁国?

唯心主义成长起来的人,果然……

本质上,我所说的买办一路,和这些化妆品一路,都差不多,文法精英在作祟。

文法精英告诉你:知乎用户:敷面膜有用吗?

告诉你要恨化学,都是为了赚你的钱啊。

买办为什么在官方近代史中被列为反面阶层?

话必须分开说,爱国商人,如果可以接受,因为国家要进步,导致自己失业,收入降低,或者说另寻他路,那么就不算买办。

我希望大家警惕的,是那些吃着中国落后饭的人,也就是说,中国越落后,他们越吃香,这种人,你不怕吗。

真是双方公平的做买卖,没人不支持啊。

当心文法精英,当心文法精英,当心文法精英!

他们会给你洗脑的!

不说别的,化妆品这一件事,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user avatar   qiu-yuan-89-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第61个写答案的。在动笔前,我粗略看了前面题主和前面60位答主的内容,略感惊奇的发现:其实他们想说的是“洋买办”,没有一个人意识到,“买办”与“洋买办”的范畴不一样。

中国最早的买办,是官僚买办,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在为当权者敛财的同时,也不忘往自己兜里塞一部分的那类人。这种人亦商亦官,号称经商,同时和官府又密切关联,利用官方提供的特权,在商业活动中获得包括垄断等形式的竞争优势。他们又要对官僚承担必须的利益输送责任,就是说他们挣到的钱,必须把其中大部分孝敬给为他们提供特权的官僚。在这种人当中,很大一部分人还有官衔品秩,就是所谓的“红顶商人”,以及今天为官僚敛财的“财产代持人”。

官僚买办在中国历史上出现时间非常早,从某种意义上讲,象春秋时代那位楚国出身,转投越国,帮助越王勾践积财强国,最终成功灭掉吴国的“商圣”范蠡,就是官僚买办。



题主和前面60位答主要说的,不是官僚买办,而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洋买办。

这里面有一些很有趣的地方——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洋买办,是从官僚买办转化过来的,其中最有名的,是广东十三行的行商。

行商,是清代“一口通商”制度下的官僚买办、红顶商人。清代乾隆、嘉庆时代,对外贸制度做出的政策,东南沿海地区的所有外贸活动,只能集中在广州口岸一个地方。

当时中国对外出口的最大宗商品,按照交易量统计,以茶叶和丝织品为最。外商输入中国的商品,以棉花最多(因中国棉纺织业发达,对棉花需求旺盛,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向中国输入鸦片之前,他是把印度出产的棉花贩运到中国,用棉花才抵消部分贸易逆差,如果没有印度棉花,东印度公司只能用更多的白银购买中国商品,亏的会更多)。

但是清政府不允许本国茶商、丝商和外商直接交易,也不允许外商把棉花等直接卖给本国棉商,而是由粤海关在当地物色一些中间代理商——行商。

行商就是拥有外贸专营特权的外贸公司。各种进出口物资,都要通过行商在中间的代理交易来完成。

比如说外国人想买茶叶,交易是通过“外国洋行—广州行商—内地茶商”来完成的。行商在中间做代理人,他就会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市场垄断、价格操控、囤积居奇等行为,吃了卖家吃买家,从中获利。

行商拥有的外贸特权,是官府授予他的,这些特权有时限,不能白用,行商要把他们获利的很大部分,孝敬给提供特权的官府,用今天很流行的话说,叫权利寻租。

在清代,诸如河工、江南制造(比如曹雪芹家族)、粤海关,那都是人人眼红的肥差。尤其是粤海关,长期由内务府包衣旗人把持,就是靠出租广州口案的外贸权,从行商那里收钱。粤海关的收入,大部分进了内务府皇家的小金库,出任粤海关官员的包衣旗人,也靠接受贿赂肥了自己的腰包。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十三行行商总商伍秉鉴,就是典型的红顶商人——



伍秉鉴总体而言,是个为清朝官僚服务的官僚买办。但是他死后,他的儿、孙辈,成为了洋买办。

1842年,鸦片战争以清朝的战败而结束。清朝制定的外贸体系也被终结了。按照《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的规定,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地,都要开辟为通商口岸——厦门、福州靠近武夷山茶叶产地;宁波、上海靠近丝织品产地;上海更是长江出海口的重要口岸。

清朝的“一口通商”作废了,被迫接受“五口通商”。茶叶、丝织品这两个重要的出口物资,不必再舍近求远运到广州,就近在福州、上海即可对外商出口。显然,广州的外贸交易量就要下降了。

不平等条约不但打破了“一口通商”的规矩,还打破了清朝只允许行商垄断外贸的规矩。英美商人在福州和上海黄浦江边卖地盖房建或栈,直接和当地茶叶商、丝绸商交易,不需要行商了。

行商和粤海关,都受到了打击。但接下来,他们也都懂得变通。


首先是发挥自己的“夷务”特长。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天朝自居,和外国交往采取宗藩体制,是不平等外交。中国官僚是不屑于和外国人打交道的。现在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打了脸,宗藩体制也受到冲击,但中国官僚大都不知道如何和外方交流对华,更没有近现代的外交体制,不了解西方社会运行制度下形成的一套国际法,对“夷务”一窍不通。

但是广州的行商对此比较专业。因为长期在广州口岸和外商打交道,很多行商会外语,懂得西方的商业贸易、外交、航海等方面的规则习俗。他们就是最了解“夷务”的中国人。于是,中国官府干脆任命一些原来广州行商作为官员,负责和外国人打交道。

反过来说,刚打开中国国门的这些英美外商,对中国国情、尤其是中国内地的社会民情很不了解,再加上语言不通,宗教信仰迥异,市场会发生冲突。外商也需要找一些即能为他办事,熟悉西方贸易运行体系,同时也能替他和中国官府、中国民众沟通的“中间人”。

那么,最附和这些条件的,自然就是广州的行商商人。这些原先在广州粤海关体系下的官僚商人,转化为最早的洋买办。


比如说1851年上任的上海道台吴健彰。

1843年,上海开埠。英法两国在黄浦江边划租界,外国商人在租界里经营洋行。

此时的上海道台,是科举出身的汉人官员宫慕久,之后还有两人满洲旗人官员咸龄和麟桂。这些满汉官员,都没有和洋人打交道的经验,面对洋人在上海划租界、传教、经商等问题,很难处置。洋人对这些中国官僚也不满意。

双方都觉得,应该由一个即精通“夷务”,还要精通中国官场风气,能在中外两方之间,两面讨好的人物出面。吴健彰的机会就来了。

吴健彰是广东前山翠微人(今珠海市香洲区翠微村),他最开始是在广州十三行中某家做小学徒。1832年,吴健彰办起自己的“同顺行”,随后获得外贸专营权,正式成为广州行商的一员。因为长期和外商打交道,他的英文说的很好。

行商挣到钱之后,都喜欢花钱给自己捐个顶戴,吴健彰也有“候补道”的头衔。如果是没有洋人的正常情况,“候补道”就是个捐官,他要“候补”一辈子,永远都轮不上正缺的。但是在上海开埠之后,中外交涉不畅,吴健彰就有机会走上仕途,成为上海道台。负责上海地区的中外交涉,处理夷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吴健彰这个行商,是由过去的“外贸代理商”,变成了中国政府与外方之间进行事务洽谈的“中间沟通人”。他要处理的事物极为繁杂。比如说外方要在上海租地开辟租界,是用自己的法律习俗作为主张,要求在贸易关税、商业合同方面尽量采取西方的制度标准,而中国官员对此一窍不通,吴健彰作为中间沟通人,就要起到解释并促使双方达成合作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他极为中国官僚服务,又是外方的代表。事情做好了,两面春风;事情搞砸了,里外不是人。这就要求他必须有圆滑技巧、谙熟中外人情世故的品质,才是适应。

简而言之,官僚买办,是为中国官僚服务的;而洋买办,是吃里扒外两面讨好。



伍秉鉴的儿孙,是另外一种方式。

当时很多洋行,本身的财力资本并不多,纯粹就是国际倒爷。比如说英国大烟片贩子颠地洋行,还有美国的旗昌洋行等等,他们的资本并不特别雄厚。

这些洋行采取了快速扩张实力的办法:吸收中国人的钱,在中国投资挣钱。

美国旗昌洋行最初总资本只有2万美元,当时美元和西班牙银元挂钩,相当于鸦片战争前的2万块西班牙银元。西班牙银元的重量与成色,是中国纹银的汇率比价为0.72。

2万美元,就是1.44万两银子。这点钱,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堪称巨款;但是对于做国际贸易来说,实在太少了,是小本生意。

旗昌洋行采取了在广州当地,吸收中国商人投资的办法。伍秉鉴家族和吴健彰,都把自己的钱投到旗昌洋行里。

伍秉鉴向旗昌洋行投资,还明显带有转移资产的意图。因为他是广州十三行行商会长,被粤海关盘剥的特别狠,他把一部分钱投进旗昌洋行,这就牵扯到“夷务”,中国官僚就不敢造次了。这笔钱以后就可以留给儿孙。

到1860~1870年,旗昌洋行超过一半的资产,是中国洋买办商人的投资。旗昌洋行吸收中国人的钱,然后投资房地产、航运、银行等事业。他曾经抢在英国之前,垄断了长江内河航运业务。


前面60位答主,很多人都认为“(洋)买办”是为外国势力效力,为洋人服务的。这个理解不太全面。洋买办有三个特点的——

第一是吃里扒外,他不是单纯的为外国人效力,也不是单纯的为中国官僚效力,而是在中外之间做“沟通人”,谁给利益就为谁办事;

第二是洋买办过于擅长“变通”。洋买办,本质是从商人这个群体中分出来的一个分支,圆滑世故,逢场作戏,是这些人的本性。当这个群体各种遇到问题和社会矛盾,他们采取的对策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避开问题、遮掩问题。

第三、洋买办,是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西方国家凭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之后才产生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出现,通常被解读为中国近代屡受外侮的黑暗历史的一部分,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表现特征之一,丧权辱国的典型。他的出现,更多的代表一种民族耻辱。所以无论他做了什么,都无法给予正面评价。

可以这么说,无论官僚买办还是洋买办,都具有商人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特点,这些人是精明的利己主义着,他们的人生价值基本就是“钱”,不会有社会责任感。



没时间了,就敲这么多字吧。

以前写过一些相关的答案,谁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秋原:鸦片战争中一箱鸦片值多少钱?按大众平均量计算,够一个人吃多长时间?

秋原:王炽、乔致庸、胡雪岩、伍秉鉴这四个巨富哪个更厉害?


user avatar   summerea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有个很邪恶的想法。

老年人敢于闹事、犯罪,更多是有恃无恐,因为国家有政策老人犯罪从轻一类的。

同时罚老人的款他们也很可能不交。

但是大部分老人的收入来源是什么?养老保险啊,治病考什么?医保啊。

罚款不交,停养老金,停医保啊。

老人犯罪处罚从轻是可以啊,折现啊。

有老人犯罪,从轻处罚,但一年刑期按照一万人民币标准来抵。

什么时候交清罚金什么时候恢复社保医保。

违法行为不够入刑的也没问题啊,一样罚款。每次500、1000块的,不交清罚款就不发养老金、停医保。

不配合警察执法?无所谓啊,警察不需要他们配合,直接通知社保中心就行。他们下个月发现养老金被停了的时候会主动来找警察结案的。

让你拿钱出来难,毕竟不能去抄家;不给你打钱还难吗?老人胆子再大难道还敢去抢银行吗?

去闹社保中心?可以啊,数罪并罚,叠加罚款呗,有什么难的。

什么时候交清什么时候恢复。

要相信这帮大爷大妈的信息扩散能力,只要圈子里有一个人被停了半年一年的养老金,整个圈子很快就知道了,很快也就没人敢闹了。

这就叫攻其所必救,他们在乎什么就拿什么开刀。

一般这种坏老人都挺在乎钱的吧?

解决了坏老人问题,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保短缺。

一举两得。


ps:不用你们告诉我可行不可行,执行有多大困难。就是个突然冒出来的没仔细论证的想法而已。




  

相关话题

  为什么说rcep是中国主导的?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无法理解有宗教信仰之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差距在哪里? 
  如何评价乌克兰驻华大使馆信息中心于2021年5月8日发布的微博中提到“纳粹德国及其盟国苏联”? 
  衣冠南渡是否能看作士族抛弃平民百姓?仕于胡人和北朝的汉人和南朝谁更能代表华夏文明? 
  如何看待2017年七八月份蒙古国杭爱山发现班固为大破匈奴所书摩崖《燕然山铭》(“燕然勒石”遗迹)? 
  如果当年登月之后在月表发现了大量高价值矿物,历史会有什么改变吗? 
  青海直观印象,从任何角度(本地人要说注一下自己是本地人)? 
  中国经济何时在达巅峰? 
  怎样看待《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 

前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don't judge」(别评判)?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攘外必先安内」?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