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孙权杀死关羽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1页

           

user avatar   dlcfield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说杀关羽,打荆州就够智障了。

很多蜀黑说这是蜀本位思想,我呵呵他们一脸。

孙刘联盟抗击曹魏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魏国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军事实力都远超吴蜀之和,关羽只是靠灵光一现在局部和曹魏打成平手而已。曹魏主力被关羽这只偏师牵制并有较大损失,但地盘并没怎么减少。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无非两种做法:

1,激进的话直接东线北上抢地盘。因为曹魏的核心力量在应对关羽的威胁,所以孙吴扩大战果的速度自然要比关羽快。最后曹魏扑街,孙刘东西争霸。

2,猥琐的话就先观望,等关羽把曹仁徐晃团灭一路进逼许都的时候再背刺摘桃子。

有人可能会说万一关羽打不过曹魏怎么办?打不过你还背刺盟友?智障?


所以说孙十万的战略是令人费解的,因为背刺这种事情,前提是刘备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三方中最强大的势力。而现在刘备只是在局部取得了军事胜利,体量上其实还差的远。

背刺之前,孙吴虽然相对较弱,但曹刘互为对方黑名单第一位,孙吴有很多的操作空间。而背刺后孙刘都是等死局面。


即便是吴本位,孙权/吕蒙的战略短视也没什么好洗的。不然刘备伐吴的时候他还怂个毛?直接干啊。难道杀关羽的时候没想过刘备会报复?

————————————————————

评论也有一些反对意见。

提一下,一切讨论都必须基于“背刺导致了孙刘联盟总体实力永远失去了反超曹魏的可能”这个前提。不承认这一点拒绝讨论


user avatar   ni-guang-89-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奉劝各位提反对观点的,你们的要说啥我基本上闭眼都知道了,我也懒得回了。还有不少人身攻击的我也懒得追究了。你要是感觉你有理,上面一片高赞回答观点都和我类似,去那驳去。或者干脆你也写个回答,别装模作样阴阳怪气的搞人 @智商来敲门



————————————————————————

吕蒙属于战术大师,战略白痴那种。统兵十万就是他最好的打开方式,统兵百万他最好的结果就是项羽。他这里搞个背刺,彻底葬送了吴蜀两国翻盘统一天下的可能。东吴四大都督,吕蒙应该是最水的

不是不可以搞刘备,但是水淹七军后你孙权明显是老三,刘备火箭一样上升到了老二,曹操还是老大。而且老大的位置还是很稳的。你应该做的是帮刘备搞曹操,争取把曹操搞到老三,自己能上老大就努力上,上不了也要上老二,然后联合老三(曹魏)打老大(蜀汉)。再来一轮把刘备削到自己后面,然后成功当上老大。想统一天下还是留着手下俩小弟开心开心任十万心情。

我就不信,水淹七军后,孙权他如果拿出打关二爷一半的劲头去打合肥,徐州豫州早就是他的了。哪怕关二爷被徐晃在樊城击退了,八百兄不去增援樊城也可以。水淹七军后,曹老板被二爷打的快搬家了。那也只能凑出一支新兵给徐晃增援樊城,说明曹操在败走汉中,痛失七军后手里是真的没兵了。要是这时候十万能在合肥搞点事情,曹老板估计只能给八百兄发一张:认命张文远为大将军之类的任命书了(不知道三国有没有这种鼓励士气的方法,纯属搞笑)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老大还没咋滴,老三先捅了老二一刀。我没见过哪本大国博弈论是这么建议的,倒是厚黑学里这种下三滥手段倒是不少。这也注定了十万兄也就是偏安一隅的命,他不配和刘备曹操并称。

——————————————————————

有很多吕蒙粉丝给吕蒙洗地,那我就多说两句。大都督,我想很多吕蒙粉未必知道这个职位代表了什么。吕蒙坐到大都督位置上,他统领的一国军队,而不是一支精兵。所以这个职位的性质决定了,他无需亲临前线指挥,但是必须有足够的战略眼光。能做到周瑜那样战略战术俱精那是最好的。但是这种天才可遇而不可求。那么对于大都督这个职务,退而求其次就应该是鲁肃这样虽然战术指挥一般,战略眼光十足的人。

周瑜,鲁肃包括甘宁在给孙权上自己版的隆中对时候,都是以争取天下为核心目标。而襄樊之战时候孙权曾经问吕蒙该偷袭荆州还是北上徐豫?吕蒙给的答案不说了,给的理由居然是徐州不好守。不好守!多么好的战术考量!关羽曹仁都已疲惫不堪,荆州后防空虚 ,趁两家疲惫趁机摘桃子,夺取江陵,襄樊。然后全军北上直插许都,虽然不能像北上徐州豫州那样要了曹操老命,但也能让曹魏伤筋动骨。也是一条良计啊!但是吕蒙在夺取江陵后给的战略规划是:不打了,打荆州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善长江防线。。。。。。

所以吕蒙注定只是个看荆州小地图看的很好的人,而诸葛亮,周瑜这些战略大师才有资格观看全国地图,让一个只能看小地图的人强行让他去看大地图,也真的难为他了。

————————————————

本贴只讨论战略层面的问题,战术方面和实情实景关系太大,我们都没有黄金瞳,到最后结果基本上都是谁都说不服谁。所以就不要总说什么吴军打不过北方,鬼知道三五年后孙吴陆军有什么变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何况一支军队。万一孙权某天爆肝买了一大群马组建一只超强骑兵呢(意淫)

战略上确实打江陵不如打合肥攻徐豫好,还有一个原因

江陵确实好打,但是就算打下来,还是天下九州曹魏独占六州,孙刘共占三州

割老大一块肉做个有实力的老二才是正事。

还有一点,你想想孙吴打江陵是为了放谁?

防的是刘备。。。。

四川到南京你想想多远吧?

而真正最有可能能威胁孙权的应该是曹操

比划一下合肥到南京有多远吧,骑马慢点走两天都能到

而且一路上除了长江吴军无险可守

更不要提刘备真敢顺江东下,有的是关卡隘口等着他。夷陵之战就是典型,皇叔才刚到湖北,就走的很艰难了。

攻取徐豫,除了最大限度增强吴国实力,更还有一点很重要:是南京有了战略缓冲带。


user avatar   dan-guo-feng-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


三国时放还俘虏的情况并非没有,如袁术大将桥蕤,刘备零陵太守郝普。和处决关羽的区别在于,吕布和当时的孙权还不想把事情做绝。


换言之,孙权处决关羽,攻杀一大批荆州干部的时候,就已经决心与刘备决裂。吴军追入川中,陆逊等屯兵巫县,其用心已昭然若揭。事后刘备狂怒不已发誓报仇,孙权又派诸葛瑾求和,是非常可笑的行为。


至于放还关羽等人所能给东吴造成的威胁,其实非常有限,担心纯属多虑。

益州本身没有大湖停泊战船,水军实力有限;刘备军在荆州经营十几年、历经战阵的精锐水军也随关羽全军覆没。所以,刘备东征缺乏可与东吴匹敌的水军,与当年刘备大军进逼益阳和孙权谈和时已不可同日而语。这点注定刘备东征凶多吉少。


其实看待孙刘联盟破裂的这段历史,一定要清楚的明白这么一个事实,即攻略益州是三国东吴政权从始到终的核心战略,优先级远高于攻略徐州。


所以综上所述,开了上帝视角以后就能明白,孙权处决关羽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东吴的实力直到蜀汉灭亡的那一刻也无法突破永安。换句话说,攻略益州对孙权来说其实是一步死棋。付出了那么多,坚持了那么多年,也永远无法实现。

关羽如果活着,在刘备军攻略陇右、凉州的战争中还可以率领骑兵对曹作战;而关羽死了,孙刘联盟就损失了一位稀有的精通骑兵战术的名将,死的非常无谓。


孙权做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


user avatar   SayaS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而且充分暴露了孙权是真的傻这个事实。


举个栗子,玩过山口丁吧?知道蹲坑懦夫卡吧?这图怎么玩?三条路:

  • 爬山走上路干对面
  • 直接冲平地过去干对面
  • 从下路坡路下去,然后趟水过去干对面

(之前记错了,感谢各位提醒)

好的,现在的情况是,二爷在中路打掉了曹老板两眼车,还卡好位了正在和对面打伸缩对射,请问,作为下路的孙十万应该怎么玩这局?

有脑子的人都知道,两种玩法:

  • 中路支援二爷
  • 下路突过去干了对面眼车然后偷家

结果孙十万偏偏选了第三种:TK队友,然后还TK了一个组团开黑的,结果被人反打最后两边残血等着被人收割。

傻x,24K纯的


说回该不该杀关羽这件事,还是那句话,别说杀关羽了,孙权连荆州都不该动。

那么他应该干嘛?挥师北进找张八百算账啊!啥?你说就算找张辽茬也会被吊打?拉倒吧,张辽能当钉子户完全是因为曹老板当时闲功夫比较多,能随时把部队开过来增援,不然你以为东吴十万人是摆设吗?

现在局势是,关二爷在樊城牵制了曹老板一部分主力,孙十万如果想挥师北进,赢面是非常大的,一旦合肥打下来了,局就破了。

结果孙十万信了曹老板的邪,捅了刘皇叔背后一刀,不论二爷要怎么处置,局面已经发展成这样了,破局的好机会啊,没了啊!

千古罪人啊!


user avatar   zhe-ye-10-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东一团乱,美帝挥师欧罗巴,中帝剑指莫斯科级别的睿智操作。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争之世,大家出来混抢的就是地盘与人口,各路豪强心知肚明。某些人硬要给这样的事情附加上道德取向,这难道不是小孩子的思维吗?

首先谈谈东吴的基本战略方向,东吴的战略规划大体上出于两个人之手——周瑜和鲁肃。

请先看看周瑜的战略规划: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三国志 周瑜传》

再看看鲁肃的战略规划: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三国志 鲁肃传》

简而言之周瑜的策略是:虎踞江东席卷荆襄,西吞巴蜀北收汉中,以此之资图霸北方。鲁肃的”榻上对”,同样将荆襄和巴蜀视为扩张方向,并以此为建立帝业的资本。从终极战略目标上讲,周瑜和鲁肃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将荆襄和巴蜀视为自己将来要吞并的对象,建立一个“南朝”来与北方曹魏相抗衡。这样的战略规划不能视之为“一统天下”,更应该视为“战略守成、积极防御”。从此以后,东吴也基本尊照了这个“国策”。

但是二人在具体如何实现战略目标上,是有明显分歧的。周瑜力劝孙权做掉刘备势力,自行扩张单独抗曹。不过孙权觉得,曹操虽然在赤壁战败,但是实力尚存,东吴尚不具备单挑曹操的能力。相比于周瑜的战略操作,鲁肃则要务实得多,他也深知东吴尚不具备单挑曹操的实力,于是力劝孙权承认刘备占有荆州的合法性。从而让曹操多了一个敌人,东吴多了一个盟友。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 鲁肃传》

面对曹魏,东吴需要盟友,但是需要的是一个不太强也不太弱的盟友,但是绝不能出现一个能够对吴国造成战略威胁的盟友,简而言之就是“存之弱之”。如果盟友太弱,不仅无益于抗曹,还会拖累东吴,例如二战中的意呆一直在坑德三。

如果盟友太强,就如同后来的刘备由荆州入益州,然后夺取汉中,短时间内迅速坐大。荆州在东吴的上游,扼长江之险,蜀汉如果顺江而下则东吴危矣。但这些只有开了上帝视角才能预料到,所以不能怪鲁肃没有战略眼光。

面对迅速强大起来的刘备,孙权顿时倍感威胁,不过他是一个奉行积极防御的战略高手。这位权谋大师果断出手,偷袭荆州斩杀蜀汉顶级战将——关羽。

关于东吴偷袭荆州的看法:

东吴地处江东,能有效扩张的方向只有两个。一是北边的曹魏方向;二是西边的荆州、益州方向;南边大多是未开发地带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实力对比层面:北边曹魏实力强大,而且大多地方无险可守,就算攻取也是很难守住。西边的荆州那就大不一样了,本身荆州的一部分就在孙权手中。而且刘备集团远不如曹魏那么强大,从实力上讲,孙权在荆州干一票获胜的可能性远大于在徐州等中原地区。

三国战略关系层面:孙权拿了荆州,孙刘联盟会彻底破裂而不可逆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蜀汉与曹魏没有缓和的空间,”汉、贼不两立”这是蜀汉的金字招牌,不可能自己拆自己的台。面对曹魏日渐强大的压力,蜀汉为了生存必然会缓和与吴国的关系。夷陵之战后,诸葛亮立即调整了与吴国的关系,吴蜀联盟重新订立。这是当时天下的战略形势决定的,孙权很准确地把握到了这一点。蜀汉诸葛亮以及后来的执政者在荆州这个问题上从未提出诉求,所以蜀汉在荆州这里只能是吃了一记大闷亏。

总的来说一句,东吴袭取荆州是一次精密政治谋算。在这位东吴大帝的眼里只有客观的“大势”,而不问蜀汉集团的动机。只要有人在上游荆州强大,孙权立即认为其对东吴构成了威胁。他果断偷袭荆州,预除后患,在战略上进行一次预防性打击。

这一波操作体现了孙权虽然年轻,但是在战略上相当成熟,他对当时天下形势发展把握得非常精准,也实现了当时吴国战略利益的最大化。孙权是守成之主当中的佼佼者,曹操的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充分肯定了孙权的守成能力。

关于孙权杀关羽的看法:

论关羽的能力:

《三国志 关羽传》: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二爷于万军从中取敌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般,如果这段文字不是《三国志》明确记载的,一般人都会认为是小说家之言吧,白马之战是二爷的成名战。

《三国志 关羽传》: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这一战,二爷是斩庞德,擒于禁直接封神。

二爷在战场上表现神勇,从战场表现来看完全配得上三国一流战将,若论单场成绩那简直就是神级人物。对东吴而言,这样的蜀国战将镇守荆州,简直就是挥之不去的噩梦。

二、论关羽的忠诚度:

二爷对先主那可真是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先主早年事业极其悲催,一路颠沛流离如同丧家之犬。但是二爷始终不离不弃,即便曹丞相极力拉拢,不惜重金收买仍然打不动二爷的心。先主在最困难的时候,二爷那也是:“大哥坐着我站着,大哥吃着我看着,大哥有难我扛着。”关羽和刘备绝对是一段千古君臣佳话。二爷虽然最终败走麦城,但是想要二爷投降东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孙权在二爷眼中根本不够看。所以最终的结果大家也就知道了。。。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用另一个上帝视角来看比较好。

就是孙权的位置。孙仲谋在三国时期,虽然只有三个国家,但是孙仲谋也是边缘人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屁股坐在政治正确上,跟他对着干就是和天子和朝廷对着干,刘备可以对着干是因为大耳贼是皇帝认证的汉室宗亲,有匡扶汉室讨伐国贼的义务,所以只需要打打嘴炮就可以拿到怼曹操的法理依据。曹丕篡汗是走的禅让路线,也是一屁股坐在政治正确上,大耳贼同样是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打打嘴炮,拿到武装割据乃至称帝的法理依据(还得造谣汉献帝被曹丕搞死了,要不然突然拿不到法理依据)。不要太小看那个年代的“政治正确、法统依据”,那个年代的平民贵族都很在意这些东西的。孙仲谋就尴尬了,孙仲谋他爹是朝廷的军事将领,只有听朝廷命令的份儿,皇帝是不是被挟持,跟你没个屁关系,你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利去讨伐。曹丕的位置是禅让来的,你就算是魏国的军事将领了,匡扶汉室,你起兵就是造反。。。孙权为什么动不动称帝,然后为了时局还能随时自去帝号,不开心再称帝?因为。。。他的帝位本身就是东吴政权一种自high行为,没人太当回事儿。

综上,孙仲谋和刘备结盟,是对自身大大有益的!以为只要和刘备结盟,他在政治上就可以自动获得“匡扶汉室”主动技能,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大利好。军事上也可以极大减轻压力,因为上面说到了,这场割据战被曹魏和季汉搞的得政治正确很重要,所以主角是他们俩,孙权压力很小。

那么杀掉关于的思路是什么?是典型的把逻辑推导结果带入现实影响判断。逻辑就是:关羽攻破襄樊一线-关羽打开了北上的道路-关羽会北上进攻-关羽会攻破许都-曹操药丸-大耳贼三分天下有其二掉头来打我-我药丸。我不能完-干掉关羽我就不用完。实际上呢?关羽攻破襄樊一线后,曹军主力基本没损失,就凭关羽的兵力以及和其他将领的关系,根本打不上去,所以逻辑推导是完全理论上的,现实中不成立。

但是孙仲谋下手了。。。孙刘联盟破裂,虽然刘备大败,但是孙吴还是没有能力A进益州。曹操还直接把孙仲谋卖了。。。

这就是昏招子啊!

要不是诸葛匹夫从大局出发修复孙刘联盟,孙仲谋可就被动了。。。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缩小讨论范围,不去扯偷袭荆州得失,就事论事,只谈孙权斩关羽利弊。

试问,孙权斩关羽图什么利益?防止关羽报复?不考虑砸监反狱千里奔蜀这号极小概率事件,囚禁岂非选项?瞅瞅于禁同志的待遇即可。

既然排除报复选项,那只剩下一种可能,斩杀关羽,甚至传首洛阳,就是为了表示与刘备彻底决裂,就是为了讨好曹操。

目的也非常明确,孙权偷袭荆州之后【欲进图蜀】,当然需要曹操的支持。

那么,孙权的目的达到了么?易言之,曹操收到这份大礼后是否认可了孙权的诚意?

孙权本人说的明白,老曹认为十万兄【复有异图】,压根不认账。

换曹丕上台,忍过了接班的慌乱后立马对东吴用兵。先是以孙权【擅取襄阳】为由对曹孙盟约翻脸不认账,派曹仁、满宠诸将打飞吴军,一路逆推到江陵。紧跟着又盛兵南征,孙权忙不迭认怂,【遣使奉献】。

一言以蔽之,斩送关羽后,曹孙关系更亲密了么?非也,是一路阴跌,兵戈不断。

因此,孙权斩杀关羽讨好曹魏的政治目的达到了么?显然没达到。那斩杀关羽是否明智?还用说么?

事后瞅瞅,曹孙关系是何时止跌反弹,步入蜜月期?不就是孙权当上了大魏吴王么?因此,麻溜向曹魏纳降称臣才是正解。

当然,如果曹操续了两年,估计一头笑嘻嘻收了大魏吴王,一头阴恻恻和刘晔开会,布置人马等着孙刘开战一波捅穿江东。

知道袁谭同志是怎么死的么 ?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肯定不明智啊。

而且孙权自己也意识到了,所以才把关羽的脑袋送给曹操。


user avatar   zhibeiy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写过一个答案:关羽北伐时,东吴方的最优解是攻徐州还是取荆州?

孙权杀死关羽当然是一个愚蠢至极的选择,假如曹丕有曹操十分之一的本事,三国在关羽头落、刘备东征的那一刻就该结束了。

对于江东政权来说,假如志向是争夺天下、统一中国,那么最重要的地方是彭城,也就是徐州,这里是黄河和淮河水系的中间,可以凭借黄淮水系运送兵力和给养,进则一步就能跨越黄河,直击河北统一天下,退可凭借淮河汝颍水系的漕运,收拢河南山东,虎视中原。

而假如志向是偏安半壁,那么最重要的地方是淮河和襄阳。

至于吕蒙的所谓全据长江的决策完全是自守之贼,暴露了东吴决策层从头到尾都没有争夺天下的志向,而只有偏安割据的格局,甚至说这个决策是愚蠢到连偏安都不知道怎么偏安的地步,因为从头到尾吕蒙都没有看到襄阳和淮河的重要,而只知道长江。

长江、长江,历史上哪一个南方朝廷光靠长江能守住江山???要不是蜀汉有诸葛亮这个神仙在精锐全灭的情况下还能稳住大局、重建大军,屡次出征吸引曹魏重兵集团,缓解东吴压力,东吴这种破罐子政权早TM完蛋了。

守江必守淮,南方的山川形势在哪里?西边在秦岭,东边在淮河,中间在襄阳。结合后来南北朝、南宋、南明甚至我朝渡江战役等史实,我们可以轻易得出结论:在秦岭、襄阳、淮河这三者间,淮河对于定都建康的江东政权来说是第一位的重要。

国民党政权和南明,纸面上的实力都比南朝、南宋还要强大得多,但是因为在淮河上被一波捅穿,结果马上崩盘,连割据一时都做不到。但这里是南方政权的统治核心、补给增援都十分方便,加上江淮水网利于南方水战,因而直攻淮河对于北方政权来说也是一步险棋,东晋在失去巴蜀、襄阳这样危如累卵的情况下居然能硬生生仅凭淮河防线打崩前秦,可见直攻江淮虽然收益大,风险也极高。

其次则是襄阳,南宋在江淮防线上屡次击败金军和蒙古军,所以蒙古人才退而求其次猛攻巴蜀、襄阳。然而即使失去了巴蜀,南宋依然凭借着襄阳和淮河扛了蒙古数十年。襄阳当天下之腰,对于南方来说是仅次于淮河的性命攸关的战略支撑,而对于北方来说则是在无法突破淮河、直捣黄龙的情况下打开僵持局面的关键。

至于巴蜀,虽然占有上游,也不能说不重要,但是由于三峡易于封堵,因而对于南方政权来说巴蜀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而已。西晋末年巴蜀独立为成汉,桓温灭蜀再度夺回巴蜀,前秦崛起北方夺取巴蜀,淝水大败南方又重夺巴蜀,巴蜀的得失,看似重要,实则对于建康朝廷并非性命攸关,西晋能靠巴蜀水军灭吴,那是因为东吴就像后来的南陈一样,既没有襄阳又没有淮河,哪怕巴蜀在手上,完蛋也是迟早的。

所以对于东吴政权来说,战略上最优解首先是夺取合肥,全据淮河,再才是夺取荆州北进襄阳,达到了这两点,东吴政权的山川形势才算完整,然后养精蓄锐,北伐中原或者西取巴蜀都可。从孙权在合肥城下屡败屡战刷出孙十万这个绰号我们也就能看出来,孙权其实也不是不知道淮河的重要性,很可惜,他自己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没有在关羽北伐吸引了曹魏重兵集团的情况下攻打合肥,而是偷袭关羽为曹魏解围。

这当然是利令智昏、目光短浅,一个完整的地区远远胜过两个不完整的地区,孙吴夺去了荆州却没有襄阳,在地缘上依然是劣势,反而要分兵防守,远远不如趁机夺取淮河之后全据下游安全。

更何况天下十三州,曹魏九州,两弱相拼,本来就是自取灭亡。假如刘备东下伐吴时,曹丕听了刘烨的建议,就派一员偏将直渡长江,那东吴马上就要土崩瓦解,而失去了盟友的刘备政权也会随之完蛋,三国在那时早就结束了,只不过机缘巧合,两国才能苟延残喘。

孙权、刘备争霸天下的希望本来就渺茫,唯一有机会的那一刻就是关羽靠着三个郡打出来威震华夏的局面,那是天上掉下了宝贝,可惜被孙权毁了。一个赤壁之战,让北方统一天下的脚步停止,而吕蒙偷袭荆州,则让南方彻底失去了希望。




           

相关话题

  同样是改良,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那么成功,而咱们的洋务运动却不行呢? 
  美国黑帮和意大利黑帮有什么区别? 
  靖康耻为什么称作耻? 
  明朝人殉制度究竟是自己复辟的,还是继承自元朝的? 
  刘备如此贤明,诸葛亮如此牛,为何没能成就一统天下的事业?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类似欧洲的全身板甲? 
  现代突尼斯历史教科书如何看待迦太基文明? 
  假如秦始皇没有骤然离世,秦帝国还会迅速倒塌吗? 
  从写作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是否成功? 
  你喜欢的女领袖、女英雄是谁? 

前一个讨论
战争有多烧钱?
下一个讨论
为何总有人认为自己拿把刀和棍子就能和野兽打?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