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诸葛亮在四川有着怎样的地位?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ze-zhu-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诸葛亮在这里成了创世神?


本文所查部分资料援引自民间传说



“文夫子,武夫子,两个夫子”

“著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


一部《春秋》就这样把文武两圣联系在一起。不过,三国时期除了关羽这位“武圣”外,还有一位“封神”的人,你知道是他谁吗?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臣之典范。他的故事不仅在中原传颂,更深刻影响了周边的少数民族。


西南地区流传着许多与诸葛亮相关的节日,甚至有的部族把诸葛亮奉为神灵而顶礼膜拜。


基诺族


传说基诺族的祖先原属于诸葛亮的南征部队1,结果行军途中因贪睡被大部队甩了。


后来,这些人虽然追上了队伍,但诸葛亮拒绝收留他们。为了他们的生存,诸葛亮先是赐以茶籽,让他们好好种茶;又让他们照自己帽子的样式盖房。


基诺族小男孩衣背上的圆形刺绣图案,据说是诸葛亮的八卦;族人祭祀时常呼喊“孔明先生”。


另有传说讲,孔明向云南王要“一弓之地”,大概是以弓弩的射程为直径,画个圈。


乍听上去,挺小一块啊,云南王就答应了。


没想到诸葛亮这厮不讲武德,请人造了个巨弩——三千人拉弓,八百人抬箭,一箭射到孔明山……


云南王直接傻了,派人去找箭(可能是想悄悄偷走-.-),结果找的人竟然在山上睡过去了,这睡着的人就是基诺族的祖先。5


傣族



传说同样是南征时,诸葛亮向傣族人传授了耕稻技术,并赠予“帽子妙计”。5


后来傣族人遇到瘴气,翻出诸葛亮送的帽子,上面有一行字:


“想命长,水冲凉;草棚矮,住高房。”

(听得我,是直呼内行…)


这就有了我们熟知的傣族竹楼。

(傣族竹楼)


至于“水冲凉”,人们在洗澡时相互泼水,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之一。


此外,放孔明灯也成为泼水节的传统习俗。6


纳西族



诸葛亮南征至维西地区,向当地百姓传授水稻技术。每年6月24日,为迎接运稻的汉兵,各村寨男女点火把以驱瘴气,这就是火把节的由来。3、7


人心归顺,安定南方




说到这里需要提一句,诸葛亮四处“传火”,未必是在做慈善,而是一种高明的统治手段


对当地淳朴的民众来说,诸葛亮一改过去三百余年的血腥征服,反而深入基层,帮助他们创制、耕作,自然愿意爱戴他。对诸葛亮来说:


人心归顺,安定南方也就容易得多了。



咱们继续看故事~



傈僳(lì sù)族




“傈僳”有泥塑的意思。2


据说诸葛亮发现,南方的邪恶部落个个都是硬茬子,于是召集了一帮能工巧匠,用泥巴捏出士兵。


十天后这些士兵活了(?),骁勇异常,连战连胜,他们就是傈僳族的祖先。


(老爹说要用魔法对抗魔法..)


另一个说法是,西方传教士为了使僳僳族放弃对诸葛亮的崇拜,编造说:


“上帝有两位儿子,大儿子叫孔明,二儿子叫耶稣。过去大儿子管事,现在耶稣接了”4


(传教士你是认真的吗..)


彝族


传说诸葛亮把彝族人从平原地区(成都平原)赶到山区,从此彝族人过上了刀耕火种的生活。3


汉人庆祝元宵的时候,彝族人就会“打鸡”、“丢猪头”,目的是诅咒汉人(诸葛亮)。


这些习俗延续至今。2


(丞相你的怀柔呢…?)


佤族


佤族将诸葛亮称为“阿祖阿公”


据说诸葛亮来这里“传火”的时候,教会了当地人种植、建筑等技术。佤族最为著名的石板烤茶叶也与诸葛亮有关。5


不仅如此


1931年,英国侵略者非法进入云南沧源地区勘探矿藏,抢了佤族部落的银矿。


佤族人民联合起来,剽牛立盟,宣誓向“阿祖阿公”效忠,共同抗敌,竟然击退了入侵者。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班洪事件”


德昂族



诸葛亮被德昂族称为“孔明老爹”


据说正是在他的帮助下,德昂族人才正式迈入农耕社会。


在另一则德昂族的传说中,诸葛亮开发西南,遭到当地土著忌恨。土著偷袭营寨、燃起大火,诸葛亮在乱中被绊下马,摔落山谷。


八天后(?),诸葛亮被德昂族姑娘阿诺救下,悉心照料。


诸葛亮顺利康复,并教会了阿诺天文、地理、织衣、耕地,二人产生感情…



临别时,诸葛亮把自己的帽子送给了阿诺,据说这就是德昂族人住所的原型。5

(万能的帽子...)


景颇族




景颇族也将诸葛亮称为“孔明老爹”


除了信神外,景颇族最崇拜的就是孔明,甚至把诸葛亮视作创世神。5


他们在祭祀时,先请孔明,次请王骥,最后才请诸神。


甚至近代传教士也不得不借助孔明声望,称:


“耶稣是孔明传世,信耶稣就是信孔明”


以此让景颇族人入教。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川有一处“筹笔驿”,据说是诸葛亮北伐时驻军的地方。


古代路过此地的文人常常写诗感慨,或以追思,或表敬意,其中,以李商隐的《筹笔驿》最为切合: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参考资料:


1、诸葛亮南征遗存现状及相关讨论 作者:陈芳 刊名:《中国文化遗产》

2、汉族及西南少数民族传说中的诸葛亮南征作者:李福清;白嗣宏 刊名:民族文学研究

3、诸葛亮南征对云南的影响作者:向文斌;覃山权 刊名: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4、诸葛亮南征传说中的崇拜现象和民间文化传统作者:艾芳 刊名:消费导刊

5、诸葛亮南征传说及其在缅甸的流播作者:傅光宇 刊名:民族艺术研究

6、诸葛亮与德宏 德宏史志

7、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云南实施的民族政策研究


《诸葛亮在这里成了创世神?》

作者 | @李夫之兴霸 (知乎)

编辑 | Nemo的常忏悔录(公众号)

审核 | 学术科普化爱好者社群

HOA第79期作品


火爆其他平台的作品:

《16 | WIFI过敏症?真有人对WIFI过敏?》

《17 | 淘宝上那些十几块钱的衣服能穿么?》

《22 | 来自天空的启示:历法》

《23 | 纯棉衣既不天然,也不环保》

《25 | 唐探3:里面有位在衣服上作弊的韩国人?!》

《39 | 总有几种动物长成了18禁的马赛克》

《52 | 面粉如何“究极进化”为凉皮》

《65 | 我们通过实验回复了“李永乐之问”》

《72 | 84消毒液 适合洗丝袜吗?》

《77 |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之说法何来?》

《台风、飓风、龙卷风,遇上哪个更倒霉?》


©版权所有,转载请后台留言申请


user avatar   like4234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高房价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而是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冲击。

泡沫经济可是是任何东西,可以是房价,也可以是郁金香。


user avatar   chang-yan-xiao-83-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说呢,法学本科,月薪500元就别去了。真丢不起那人。你得有点傲气不是。

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毕业的,原来叫中南政法学院,湖北是二本,外省算一本。后来政法与财经合并,变成211。中南政法学院原为五大政法学院之一,在南方厉害,广深司法系统好多师兄都是中南政法一脉。02年底,班主任劝我在本校保研,我当时不肯读书了,主要是心思不在课本上了,想去大城市发展。

我老家在苏州,跑去苏州人才市场,本来投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法务岗,结果人事负责人说,我们这里清华北大人大的法学生简历有很多,还有研究生呢。

我心想,HR的嘴,骗人的鬼。北大和人大就算了,03年的清华法学算是个什么东西,清华文科恢复才几年,也来苏州抢饭吃?清华呢能有几个法学毕业生在苏州?心里骂归骂,牌面上打不过,在中国,清华两个字砸死人呦。

当时苏州人才市场上,我还投了一个张家港国泰外贸公司。我是国际经济法系毕业,专业极其对口,国际贸易术语通则是熟练的,再加上刑事民商各类法律护航,还是很香的。人家外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说了,张家港和苏州一样,都是苏州。本乡本土的,做外贸来钱快。

我对他后半句存疑,将信将疑,于是去张家港一看,待遇还是不错的。第一年保证不低于3万元,保证月薪达到2500元。公司有单身宿舍,可以选择住公司,我在张家港还有亲戚,可以选择住在亲戚那里。这个价位在2003年应届本科生里面,大概算是顶着天花板了。国泰里面的人还说,外贸系统来钱快,据说开单以后,还有按单提成,乖乖,算起来钱景可观。但我那时还是想去大城市发展,一门心思想去北京。

04年,我就去了北京,当北漂。我北漂第一份工作是1900元,转正后2200元。还不如苏州老家辖下——六线城市张家港的外贸公司的水平。我想,既然北漂了,就忍忍吧。人生地不熟,咱还得奋斗。

05年,老家在北京发展的发小先买了房,叫我去看。我看了眼馋,销售也机灵,发展我跟着发小一起买。于是,我家里出首付,在北京南二环买了一套房,我还贷款,月供2000元。这时候钱就不够用了。巧了,公司涨薪,涨到2700元。我心里还是不满意,我还得打魔兽不是。80后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看眼前的,这样是不对的。我那时候就开始想办法找工作,跳槽。

06年,最终还是跳槽了,谈了个月薪4000元的工作。好,这下和我父亲供我读大学时候的薪水同一区间了,他一个处长03年才4000元一个月。我出道不过3年,我也4000元一个月。于是,人飘了,志得意满。我父母都是民航系统的,我们民航子弟,去天津民航学院,分配到南通兴东机场,一个月才能拿到900元。后来航油系统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给并购了,他们又托了关系,挤破脑袋进了中石化。

后面一切就比较自然了。反正03年出道那会儿,起步比不上97级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包分配,我是99级,里外里就差了两年,就得自己找工作。

但是,但是严肃的说,我们那一届赶上了中国经济起飞,干什么都能干成。同学里面检察官居多,文科女生多嘛,女生都喜欢进检察院;不管男女,做法官的都很少。考公务员的也有,工商、税务、海关、边检、城管……都不乏其人。

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进银行,我们班在银行系统的,比去公检法司的加起来还多。那时候刚开始发展股份制银行,民生华夏汉口一大堆同学在里面。金融系统里面,做股票证券也是一个方向。还有同学去搞煤炭和钢铁贸易的。

还是应了那句话,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岗位,我们都有美好的人生。


user avatar   bai-gong-zi-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火影忍者》春野樱

她真的是遭很多人讨厌。

喜欢佐助的情况下,还要去给鸣人表白???

把鸣人当接盘侠吗,我的天~

“鸣人, 我喜欢你。佐助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以前会喜欢上那种人的我,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知道不是真正的表白~但我就是不喜欢怎么办。

自己的幸福自己不去争取,还要拜托鸣人帮忙把佐助找回来,真滴是一言难尽。

最后还是和佐助结婚了。


害,有必要吗?还来骂我有问题,哭唧唧

你的评论我不乐意,我自己回答下面还不能删个评论了,你看我没删别人的,为啥删你?

沙雕网友实惨,给 整笑了


user avatar   wdi1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电视剧一定要懂历史。

我们总是说清承明制,而在立太子后的布局这个制度上,却是清承晋制,甚至最后一样的失败过程。

一个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一个清圣祖时的“九子夺嫡”。

贾后把愍怀太子拉下台,对她有什么好处么?贾后全族被杀为愍怀太子偿命。

胤禔胤禩把太子胤礽拉下台有什么好处么?胤禔终身圈禁,胤禩黜宗籍。

晋惠帝时,贾后的母亲郭槐就劝说贾后,要正视愍怀太子司马遹已经长大的事实,正视太子司马遹是未来的皇帝,把贾家的利益与太子司马遹的利益尽量捆在一起,与太子司马遹共治天下,才是维持贾家尊贵地位的长久之道。【注1】然而贾后和贾家少壮派力量没有听从郭槐的话,而是废杀了太子司马遹。最后,很快贾后全族为愍怀太子司马遹偿命。

对胤禔和胤禩而言(胤禔和胤禩为同一个政治团体先后的领袖),正视1岁半即被立为皇太子的胤礽是无可争议的未来皇帝,在这个框架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最符合他们的利益的。然而,他们选择了跟贾后和司马家的那群王爷一样的路,一心要把太子胤礽拉下台。

1726年胤禩死于幽所,1735年被幽禁26年的胤禔死于家中,如果他们读历史的话,在临死前,他们有没有想到公元300年被废杀的贾后以及之后“八王之乱”中相继被杀的王爷。也许他们曾经以为自己比贾后和司马家的那群王爷聪明,然而最后他们跟贾后和司马家的王爷一样的失败。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历史又重演了一遍。

老八当不上太子很正常,能当上太子才不正常。

我见过的对康熙朝的“九子夺嫡”最不客气的评论是(大致上的原话):

康熙那几个儿子更是上窜下跳,他们的支持者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造势,听上去好像都挺有道理。

这个评论来自某写政治史的大拿,这位大拿的水平如何,我只要告诉你,他读完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红宝书等。他的著作长达500多万字,系统剖析汉初、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末、明末的皇权政治和豪门寡头政治。【注2】

同样这位大拿对康熙朝立储失败的评论是(原话):

康熙立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清初是贵族政治。在贵族政治下,立储失败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不论怎么布局都会出现问题。对此只要看一下两晋南北朝隋唐(唐玄宗之前)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随着官僚政治逐渐成熟,各种自成系统力量被分割瓦解,立储自然变得简单了。

我引这位大拿的话就想说明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央政治舞台中心厮混了一辈子,看透了群臣表演的康熙帝,看不懂这一切么?既然康熙帝能看透彻这一切,那康熙帝有什么理由立老八当太子呢?

很多人思考康熙朝立储之争,站在很多皇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是不站在康熙帝的角度。

从胤禩一派的角度说:胤禩足够优秀,所以,皇帝应该废掉太子胤礽,立胤禩为太子。

当然了,从胤禔等人角度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从康熙帝的角度就是:你做梦!

皇太子是什么样的位置?皇帝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是天下利益汇聚之地。这个位置岂是你想坐上去就坐上去的。你也太把自己当根蒜了。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嫡次子,想取代嫡长兄长李建成的太子地位,那是带领自己的小弟,拿着全家人的脑袋和全族人的前途,用玄武门之变的鲜血搏出来的。

有没有庶子取代嫡长子成为皇太子的?有!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他能当太子,他哥哥李成器当不了太子,因为他爸爸睿宗的皇位就是靠他夺下来的。面对如此牛X无比的李三郎,即使是庶子,他的哥哥嫡子李成器也只能主动退让太子位。【注3】而实际上,睿宗也就是在皇位上走个过程,就退位给李隆基,自己当太上皇去了。

【注3】睿宗即位,与侍臣议立皇太子,佥曰:“除天下之祸者,享天下之福;拯天下之危者,受天下之安。平王有圣德 ,定天下,又闻成器已下咸有推让,宜膺主鬯,以副群心。”睿宗从之。

胤禩有哪点能和唐太宗、唐玄宗比呢?

如果胤禩有唐太宗,唐玄宗的水平,康熙帝敢不立他为太子么?

再早一点的历史中,面对外戚、功臣、以及世外高人的共同支持的太子刘盈,汉高祖刘邦最后终于不敢坚持废太子了。【注4】【注5】

【注4】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
【注5】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胤禩如果真的有这么强大的支持力量,康熙帝敢不立他为太子么?汉高祖作为开国皇帝,面对如此强大支持太子的力量,都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想法立赵王如意为新太子了,康熙帝作为一个继承父祖之业的皇帝,如果胤禩真的是众心所向他还敢坚持复立胤礽为太子么?

雍剧里给我们讲述的一个童话故事就是,太子之所以能当30多年的太子,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包括网络上的很多历史爱好者、甚至一些三流的历史学者的文章里也是这种观点。

太子胤礽之所以1岁半就被立为太子,确实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而实际上历史上能成为太子的人,除了皇帝没有嫡子,其余情况下基本也都是因为他们的母亲是皇后。母亲是皇后所以当太子怎么了?母亲是皇后当太子是常态,母亲是皇后当不上太子才是非常态。

但是他能当36年的皇太子,显然就不是什么子以母贵这么简单的事了。汉武帝的太子刘据,7岁立为太子,38岁起兵失败自尽。东汉光武帝的太子刘强,2岁立为太子,19岁被废。晋惠帝的太子司马遹,即愍怀太子,12岁立为太子,23岁被废杀。唐太宗的太子承乾,8岁立为太子,26岁被废。唐高宗的太子李弘,5岁立为太子,23岁猝死,死因存疑,随后其同母弟,22岁的李贤被立子,太子26岁被废。唐玄宗的太子李瑛,10岁立为太子,32岁被废杀。这么多太子中,能在太子位上坚持20年以上的只有三位,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在太子位31年,唐玄宗的太子李瑛在太子位22年,清圣祖的太子胤礽在太子位36年。两晋南北朝的一群被废杀的太子,或者登上皇位不久就被废杀的太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只要多看点史书,对社会,对人情世故多点了解的人都绝对不敢认为胤礽能居储位36年,是单纯依靠所谓的“子以母贵”。【注6】【注7】

【注6】初,帝以太子不慧,恐不堪为嗣,常密以访后;后曰:“立子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也!”
【注7】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公劝我立雉奴,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无忌固争,以为不可。

在康熙47年一废太子前,你能从清朝官方史书上找出康熙帝玄烨这样公开表达对皇太子胤礽能力不满的言语么?

一个皇太子的能力怎样,皇帝最有发言权,因为只有皇帝最关心自己的江山能否一世二世乃至万世的存续下去。而官僚们,不管嘴里说着多么冠冕堂皇的道理,他们在乎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一个儿子能力怎样?他的父亲最有发言权,尤其是这个父亲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而事实上,别说胤礽当太子的时候了,即使他被废黜后,康熙帝依旧对他的能力表达肯定。【注8】【注9】【注10】

【注8】朕初次中路出师,留皇太子办理朝事,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
【注9】皇太子胤礽,久践青宫,夙标誉望,克殚诚孝,笃守恪恭。
【注10】二阿哥何曾不好?二阿哥学问骑射艺能,并无可议之处。

这三次评价,分别是一废后和二废后的评价。

“英雄惜英雄”“英雄相惜”,能让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能力,长达40多年都持肯定态度的,绝不会是所谓因为他的出生,只会是因为他个人的能力,他本人足够优秀。

既然皇太子能力没任何问题,胤禩也没唐玄宗那样的水平,那从康熙帝的角度喜欢皇太子胤礽不喜欢胤禩有什么奇怪呢?

至于有部分大臣支持胤禩,跟康熙帝有什么关系?如果让那些大臣真的能选择,他们还想选择自己当皇帝呢,难道康熙帝就要把皇位也让出来?

历史上,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成功上位了,然而,历史上试图上位却万劫不复的失败者是数不胜数的。东吴孙权之子鲁王孙霸、西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唐肃宗之子越王李係;明成祖之子汉王朱高煦等等。如果古代无数政治强人做出来的皇权布局,能让你随便破局上位,那“家天下”早就消失了。

胤禔胤禩也许认为他们会是唐太宗唐玄宗那样的幸运儿,可是最终他们的名字只能与东吴鲁王孙霸、西晋八王、唐越王李係这些人放在了一起。


文章开头的提到的清承晋制,指的就是康熙朝立太子用的是晋武帝司马炎开创的制度,可以称之为“晋武帝模式”,这套模式与官僚政治成熟时,立太子后,就把其他皇子打发到封地去的“明太祖模式”所不同的就是。面对强大的贵族势力,不得不给太子配置强大的个人班底,以用于老皇帝去世后,太子登基时,能够有足够的势力对抗贵族集团。因为愚忠皇权的古人只存在于某些人的想象中,皇权之所以能够高高在上,是因为有巧妙的权力布局来牵制各方利益集团。在为太子配置了强大的东宫班底后,为了太子的势力不失去控制,皇帝不得不安排其他皇子牵制太子。俗称太子主政次子主军,或者太子次子并重。这套模式下还会辅以外戚势力、诸王势力对太子皇子的势力进行再牵制。康熙朝先用来牵制太子的是直郡王胤禔,复立太子后是贝勒胤禩。

这些被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争斗的皇子们,并不是皇帝当真对这些不是太子的皇子有多疼爱,才给予超乎常规的厚待。如大皇子胤禔,八皇子胤禩这样,被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竞争制衡的皇子们,在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如东吴孙权之子鲁王孙霸、后赵石虎之子石韬、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唐肃宗之子越王李係、宋徽宗之子郓王赵楷、明成祖之子汉王朱高煦等等。他们的结局也都大同小异,因为面对巨大的权力诱惑时,他们总是想着能再上一步,就会取代太子成为皇位继承人,而最终他们大多成了万劫不复的乱臣贼子,所以诸葛亮郭子仪才被人传颂。


【注1】广城君郭槐,以贾后无子,常劝后使慈爱太子。贾谧骄纵,数无礼于太子,广城君恒切责之。及广城君病,临终,执后手,令尽心于太子,言甚切至。又曰:“赵粲、贾午,必乱汝家事;我死后,勿复听入。深记吾言!”后不从,更与粲、午谋害太子。《资治通鉴》

【注2】这位大拿是泪痕春雨

【注3】《旧唐书》

【注4】《史记》

【注5】《史记》

【注6】《资治通鉴·晋纪》

【注7】《资治通鉴》

【注8】【注9】《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四十八年

【注10】《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五十七年


user avatar   li-xiao-xue-97-5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电视剧一定要懂历史。

我们总是说清承明制,而在立太子后的布局这个制度上,却是清承晋制,甚至最后一样的失败过程。

一个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一个清圣祖时的“九子夺嫡”。

贾后把愍怀太子拉下台,对她有什么好处么?贾后全族被杀为愍怀太子偿命。

胤禔胤禩把太子胤礽拉下台有什么好处么?胤禔终身圈禁,胤禩黜宗籍。

晋惠帝时,贾后的母亲郭槐就劝说贾后,要正视愍怀太子司马遹已经长大的事实,正视太子司马遹是未来的皇帝,把贾家的利益与太子司马遹的利益尽量捆在一起,与太子司马遹共治天下,才是维持贾家尊贵地位的长久之道。【注1】然而贾后和贾家少壮派力量没有听从郭槐的话,而是废杀了太子司马遹。最后,很快贾后全族为愍怀太子司马遹偿命。

对胤禔和胤禩而言(胤禔和胤禩为同一个政治团体先后的领袖),正视1岁半即被立为皇太子的胤礽是无可争议的未来皇帝,在这个框架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最符合他们的利益的。然而,他们选择了跟贾后和司马家的那群王爷一样的路,一心要把太子胤礽拉下台。

1726年胤禩死于幽所,1735年被幽禁26年的胤禔死于家中,如果他们读历史的话,在临死前,他们有没有想到公元300年被废杀的贾后以及之后“八王之乱”中相继被杀的王爷。也许他们曾经以为自己比贾后和司马家的那群王爷聪明,然而最后他们跟贾后和司马家的王爷一样的失败。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历史又重演了一遍。

老八当不上太子很正常,能当上太子才不正常。

我见过的对康熙朝的“九子夺嫡”最不客气的评论是(大致上的原话):

康熙那几个儿子更是上窜下跳,他们的支持者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造势,听上去好像都挺有道理。

这个评论来自某写政治史的大拿,这位大拿的水平如何,我只要告诉你,他读完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红宝书等。他的著作长达500多万字,系统剖析汉初、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末、明末的皇权政治和豪门寡头政治。【注2】

同样这位大拿对康熙朝立储失败的评论是(原话):

康熙立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清初是贵族政治。在贵族政治下,立储失败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不论怎么布局都会出现问题。对此只要看一下两晋南北朝隋唐(唐玄宗之前)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随着官僚政治逐渐成熟,各种自成系统力量被分割瓦解,立储自然变得简单了。

我引这位大拿的话就想说明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央政治舞台中心厮混了一辈子,看透了群臣表演的康熙帝,看不懂这一切么?既然康熙帝能看透彻这一切,那康熙帝有什么理由立老八当太子呢?

很多人思考康熙朝立储之争,站在很多皇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是不站在康熙帝的角度。

从胤禩一派的角度说:胤禩足够优秀,所以,皇帝应该废掉太子胤礽,立胤禩为太子。

当然了,从胤禔等人角度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从康熙帝的角度就是:你做梦!

皇太子是什么样的位置?皇帝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是天下利益汇聚之地。这个位置岂是你想坐上去就坐上去的。你也太把自己当根蒜了。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嫡次子,想取代嫡长兄长李建成的太子地位,那是带领自己的小弟,拿着全家人的脑袋和全族人的前途,用玄武门之变的鲜血搏出来的。

有没有庶子取代嫡长子成为皇太子的?有!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他能当太子,他哥哥李成器当不了太子,因为他爸爸睿宗的皇位就是靠他夺下来的。面对如此牛X无比的李三郎,即使是庶子,他的哥哥嫡子李成器也只能主动退让太子位。【注3】而实际上,睿宗也就是在皇位上走个过程,就退位给李隆基,自己当太上皇去了。

【注3】睿宗即位,与侍臣议立皇太子,佥曰:“除天下之祸者,享天下之福;拯天下之危者,受天下之安。平王有圣德 ,定天下,又闻成器已下咸有推让,宜膺主鬯,以副群心。”睿宗从之。

胤禩有哪点能和唐太宗、唐玄宗比呢?

如果胤禩有唐太宗,唐玄宗的水平,康熙帝敢不立他为太子么?

再早一点的历史中,面对外戚、功臣、以及世外高人的共同支持的太子刘盈,汉高祖刘邦最后终于不敢坚持废太子了。【注4】【注5】

【注4】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
【注5】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胤禩如果真的有这么强大的支持力量,康熙帝敢不立他为太子么?汉高祖作为开国皇帝,面对如此强大支持太子的力量,都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想法立赵王如意为新太子了,康熙帝作为一个继承父祖之业的皇帝,如果胤禩真的是众心所向他还敢坚持复立胤礽为太子么?

雍剧里给我们讲述的一个童话故事就是,太子之所以能当30多年的太子,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包括网络上的很多历史爱好者、甚至一些三流的历史学者的文章里也是这种观点。

太子胤礽之所以1岁半就被立为太子,确实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而实际上历史上能成为太子的人,除了皇帝没有嫡子,其余情况下基本也都是因为他们的母亲是皇后。母亲是皇后所以当太子怎么了?母亲是皇后当太子是常态,母亲是皇后当不上太子才是非常态。

但是他能当36年的皇太子,显然就不是什么子以母贵这么简单的事了。汉武帝的太子刘据,7岁立为太子,38岁起兵失败自尽。东汉光武帝的太子刘强,2岁立为太子,19岁被废。晋惠帝的太子司马遹,即愍怀太子,12岁立为太子,23岁被废杀。唐太宗的太子承乾,8岁立为太子,26岁被废。唐高宗的太子李弘,5岁立为太子,23岁猝死,死因存疑,随后其同母弟,22岁的李贤被立子,太子26岁被废。唐玄宗的太子李瑛,10岁立为太子,32岁被废杀。这么多太子中,能在太子位上坚持20年以上的只有三位,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在太子位31年,唐玄宗的太子李瑛在太子位22年,清圣祖的太子胤礽在太子位36年。两晋南北朝的一群被废杀的太子,或者登上皇位不久就被废杀的太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只要多看点史书,对社会,对人情世故多点了解的人都绝对不敢认为胤礽能居储位36年,是单纯依靠所谓的“子以母贵”。【注6】【注7】

【注6】初,帝以太子不慧,恐不堪为嗣,常密以访后;后曰:“立子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也!”
【注7】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公劝我立雉奴,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无忌固争,以为不可。

在康熙47年一废太子前,你能从清朝官方史书上找出康熙帝玄烨这样公开表达对皇太子胤礽能力不满的言语么?

一个皇太子的能力怎样,皇帝最有发言权,因为只有皇帝最关心自己的江山能否一世二世乃至万世的存续下去。而官僚们,不管嘴里说着多么冠冕堂皇的道理,他们在乎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一个儿子能力怎样?他的父亲最有发言权,尤其是这个父亲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而事实上,别说胤礽当太子的时候了,即使他被废黜后,康熙帝依旧对他的能力表达肯定。【注8】【注9】【注10】

【注8】朕初次中路出师,留皇太子办理朝事,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
【注9】皇太子胤礽,久践青宫,夙标誉望,克殚诚孝,笃守恪恭。
【注10】二阿哥何曾不好?二阿哥学问骑射艺能,并无可议之处。

这三次评价,分别是一废后和二废后的评价。

“英雄惜英雄”“英雄相惜”,能让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能力,长达40多年都持肯定态度的,绝不会是所谓因为他的出生,只会是因为他个人的能力,他本人足够优秀。

既然皇太子能力没任何问题,胤禩也没唐玄宗那样的水平,那从康熙帝的角度喜欢皇太子胤礽不喜欢胤禩有什么奇怪呢?

至于有部分大臣支持胤禩,跟康熙帝有什么关系?如果让那些大臣真的能选择,他们还想选择自己当皇帝呢,难道康熙帝就要把皇位也让出来?

历史上,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成功上位了,然而,历史上试图上位却万劫不复的失败者是数不胜数的。东吴孙权之子鲁王孙霸、西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唐肃宗之子越王李係;明成祖之子汉王朱高煦等等。如果古代无数政治强人做出来的皇权布局,能让你随便破局上位,那“家天下”早就消失了。

胤禔胤禩也许认为他们会是唐太宗唐玄宗那样的幸运儿,可是最终他们的名字只能与东吴鲁王孙霸、西晋八王、唐越王李係这些人放在了一起。


文章开头的提到的清承晋制,指的就是康熙朝立太子用的是晋武帝司马炎开创的制度,可以称之为“晋武帝模式”,这套模式与官僚政治成熟时,立太子后,就把其他皇子打发到封地去的“明太祖模式”所不同的就是。面对强大的贵族势力,不得不给太子配置强大的个人班底,以用于老皇帝去世后,太子登基时,能够有足够的势力对抗贵族集团。因为愚忠皇权的古人只存在于某些人的想象中,皇权之所以能够高高在上,是因为有巧妙的权力布局来牵制各方利益集团。在为太子配置了强大的东宫班底后,为了太子的势力不失去控制,皇帝不得不安排其他皇子牵制太子。俗称太子主政次子主军,或者太子次子并重。这套模式下还会辅以外戚势力、诸王势力对太子皇子的势力进行再牵制。康熙朝先用来牵制太子的是直郡王胤禔,复立太子后是贝勒胤禩。

这些被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争斗的皇子们,并不是皇帝当真对这些不是太子的皇子有多疼爱,才给予超乎常规的厚待。如大皇子胤禔,八皇子胤禩这样,被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竞争制衡的皇子们,在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如东吴孙权之子鲁王孙霸、后赵石虎之子石韬、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唐肃宗之子越王李係、宋徽宗之子郓王赵楷、明成祖之子汉王朱高煦等等。他们的结局也都大同小异,因为面对巨大的权力诱惑时,他们总是想着能再上一步,就会取代太子成为皇位继承人,而最终他们大多成了万劫不复的乱臣贼子,所以诸葛亮郭子仪才被人传颂。


【注1】广城君郭槐,以贾后无子,常劝后使慈爱太子。贾谧骄纵,数无礼于太子,广城君恒切责之。及广城君病,临终,执后手,令尽心于太子,言甚切至。又曰:“赵粲、贾午,必乱汝家事;我死后,勿复听入。深记吾言!”后不从,更与粲、午谋害太子。《资治通鉴》

【注2】这位大拿是泪痕春雨

【注3】《旧唐书》

【注4】《史记》

【注5】《史记》

【注6】《资治通鉴·晋纪》

【注7】《资治通鉴》

【注8】【注9】《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四十八年

【注10】《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五十七年


user avatar   mu-sheng-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电视剧一定要懂历史。

我们总是说清承明制,而在立太子后的布局这个制度上,却是清承晋制,甚至最后一样的失败过程。

一个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一个清圣祖时的“九子夺嫡”。

贾后把愍怀太子拉下台,对她有什么好处么?贾后全族被杀为愍怀太子偿命。

胤禔胤禩把太子胤礽拉下台有什么好处么?胤禔终身圈禁,胤禩黜宗籍。

晋惠帝时,贾后的母亲郭槐就劝说贾后,要正视愍怀太子司马遹已经长大的事实,正视太子司马遹是未来的皇帝,把贾家的利益与太子司马遹的利益尽量捆在一起,与太子司马遹共治天下,才是维持贾家尊贵地位的长久之道。【注1】然而贾后和贾家少壮派力量没有听从郭槐的话,而是废杀了太子司马遹。最后,很快贾后全族为愍怀太子司马遹偿命。

对胤禔和胤禩而言(胤禔和胤禩为同一个政治团体先后的领袖),正视1岁半即被立为皇太子的胤礽是无可争议的未来皇帝,在这个框架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最符合他们的利益的。然而,他们选择了跟贾后和司马家的那群王爷一样的路,一心要把太子胤礽拉下台。

1726年胤禩死于幽所,1735年被幽禁26年的胤禔死于家中,如果他们读历史的话,在临死前,他们有没有想到公元300年被废杀的贾后以及之后“八王之乱”中相继被杀的王爷。也许他们曾经以为自己比贾后和司马家的那群王爷聪明,然而最后他们跟贾后和司马家的王爷一样的失败。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历史又重演了一遍。

老八当不上太子很正常,能当上太子才不正常。

我见过的对康熙朝的“九子夺嫡”最不客气的评论是(大致上的原话):

康熙那几个儿子更是上窜下跳,他们的支持者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造势,听上去好像都挺有道理。

这个评论来自某写政治史的大拿,这位大拿的水平如何,我只要告诉你,他读完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红宝书等。他的著作长达500多万字,系统剖析汉初、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末、明末的皇权政治和豪门寡头政治。【注2】

同样这位大拿对康熙朝立储失败的评论是(原话):

康熙立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清初是贵族政治。在贵族政治下,立储失败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不论怎么布局都会出现问题。对此只要看一下两晋南北朝隋唐(唐玄宗之前)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随着官僚政治逐渐成熟,各种自成系统力量被分割瓦解,立储自然变得简单了。

我引这位大拿的话就想说明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央政治舞台中心厮混了一辈子,看透了群臣表演的康熙帝,看不懂这一切么?既然康熙帝能看透彻这一切,那康熙帝有什么理由立老八当太子呢?

很多人思考康熙朝立储之争,站在很多皇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是不站在康熙帝的角度。

从胤禩一派的角度说:胤禩足够优秀,所以,皇帝应该废掉太子胤礽,立胤禩为太子。

当然了,从胤禔等人角度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从康熙帝的角度就是:你做梦!

皇太子是什么样的位置?皇帝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是天下利益汇聚之地。这个位置岂是你想坐上去就坐上去的。你也太把自己当根蒜了。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嫡次子,想取代嫡长兄长李建成的太子地位,那是带领自己的小弟,拿着全家人的脑袋和全族人的前途,用玄武门之变的鲜血搏出来的。

有没有庶子取代嫡长子成为皇太子的?有!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他能当太子,他哥哥李成器当不了太子,因为他爸爸睿宗的皇位就是靠他夺下来的。面对如此牛X无比的李三郎,即使是庶子,他的哥哥嫡子李成器也只能主动退让太子位。【注3】而实际上,睿宗也就是在皇位上走个过程,就退位给李隆基,自己当太上皇去了。

【注3】睿宗即位,与侍臣议立皇太子,佥曰:“除天下之祸者,享天下之福;拯天下之危者,受天下之安。平王有圣德 ,定天下,又闻成器已下咸有推让,宜膺主鬯,以副群心。”睿宗从之。

胤禩有哪点能和唐太宗、唐玄宗比呢?

如果胤禩有唐太宗,唐玄宗的水平,康熙帝敢不立他为太子么?

再早一点的历史中,面对外戚、功臣、以及世外高人的共同支持的太子刘盈,汉高祖刘邦最后终于不敢坚持废太子了。【注4】【注5】

【注4】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
【注5】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胤禩如果真的有这么强大的支持力量,康熙帝敢不立他为太子么?汉高祖作为开国皇帝,面对如此强大支持太子的力量,都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想法立赵王如意为新太子了,康熙帝作为一个继承父祖之业的皇帝,如果胤禩真的是众心所向他还敢坚持复立胤礽为太子么?

雍剧里给我们讲述的一个童话故事就是,太子之所以能当30多年的太子,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包括网络上的很多历史爱好者、甚至一些三流的历史学者的文章里也是这种观点。

太子胤礽之所以1岁半就被立为太子,确实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而实际上历史上能成为太子的人,除了皇帝没有嫡子,其余情况下基本也都是因为他们的母亲是皇后。母亲是皇后所以当太子怎么了?母亲是皇后当太子是常态,母亲是皇后当不上太子才是非常态。

但是他能当36年的皇太子,显然就不是什么子以母贵这么简单的事了。汉武帝的太子刘据,7岁立为太子,38岁起兵失败自尽。东汉光武帝的太子刘强,2岁立为太子,19岁被废。晋惠帝的太子司马遹,即愍怀太子,12岁立为太子,23岁被废杀。唐太宗的太子承乾,8岁立为太子,26岁被废。唐高宗的太子李弘,5岁立为太子,23岁猝死,死因存疑,随后其同母弟,22岁的李贤被立子,太子26岁被废。唐玄宗的太子李瑛,10岁立为太子,32岁被废杀。这么多太子中,能在太子位上坚持20年以上的只有三位,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在太子位31年,唐玄宗的太子李瑛在太子位22年,清圣祖的太子胤礽在太子位36年。两晋南北朝的一群被废杀的太子,或者登上皇位不久就被废杀的太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只要多看点史书,对社会,对人情世故多点了解的人都绝对不敢认为胤礽能居储位36年,是单纯依靠所谓的“子以母贵”。【注6】【注7】

【注6】初,帝以太子不慧,恐不堪为嗣,常密以访后;后曰:“立子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也!”
【注7】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公劝我立雉奴,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无忌固争,以为不可。

在康熙47年一废太子前,你能从清朝官方史书上找出康熙帝玄烨这样公开表达对皇太子胤礽能力不满的言语么?

一个皇太子的能力怎样,皇帝最有发言权,因为只有皇帝最关心自己的江山能否一世二世乃至万世的存续下去。而官僚们,不管嘴里说着多么冠冕堂皇的道理,他们在乎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一个儿子能力怎样?他的父亲最有发言权,尤其是这个父亲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而事实上,别说胤礽当太子的时候了,即使他被废黜后,康熙帝依旧对他的能力表达肯定。【注8】【注9】【注10】

【注8】朕初次中路出师,留皇太子办理朝事,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
【注9】皇太子胤礽,久践青宫,夙标誉望,克殚诚孝,笃守恪恭。
【注10】二阿哥何曾不好?二阿哥学问骑射艺能,并无可议之处。

这三次评价,分别是一废后和二废后的评价。

“英雄惜英雄”“英雄相惜”,能让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能力,长达40多年都持肯定态度的,绝不会是所谓因为他的出生,只会是因为他个人的能力,他本人足够优秀。

既然皇太子能力没任何问题,胤禩也没唐玄宗那样的水平,那从康熙帝的角度喜欢皇太子胤礽不喜欢胤禩有什么奇怪呢?

至于有部分大臣支持胤禩,跟康熙帝有什么关系?如果让那些大臣真的能选择,他们还想选择自己当皇帝呢,难道康熙帝就要把皇位也让出来?

历史上,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成功上位了,然而,历史上试图上位却万劫不复的失败者是数不胜数的。东吴孙权之子鲁王孙霸、西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唐肃宗之子越王李係;明成祖之子汉王朱高煦等等。如果古代无数政治强人做出来的皇权布局,能让你随便破局上位,那“家天下”早就消失了。

胤禔胤禩也许认为他们会是唐太宗唐玄宗那样的幸运儿,可是最终他们的名字只能与东吴鲁王孙霸、西晋八王、唐越王李係这些人放在了一起。


文章开头的提到的清承晋制,指的就是康熙朝立太子用的是晋武帝司马炎开创的制度,可以称之为“晋武帝模式”,这套模式与官僚政治成熟时,立太子后,就把其他皇子打发到封地去的“明太祖模式”所不同的就是。面对强大的贵族势力,不得不给太子配置强大的个人班底,以用于老皇帝去世后,太子登基时,能够有足够的势力对抗贵族集团。因为愚忠皇权的古人只存在于某些人的想象中,皇权之所以能够高高在上,是因为有巧妙的权力布局来牵制各方利益集团。在为太子配置了强大的东宫班底后,为了太子的势力不失去控制,皇帝不得不安排其他皇子牵制太子。俗称太子主政次子主军,或者太子次子并重。这套模式下还会辅以外戚势力、诸王势力对太子皇子的势力进行再牵制。康熙朝先用来牵制太子的是直郡王胤禔,复立太子后是贝勒胤禩。

这些被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争斗的皇子们,并不是皇帝当真对这些不是太子的皇子有多疼爱,才给予超乎常规的厚待。如大皇子胤禔,八皇子胤禩这样,被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竞争制衡的皇子们,在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如东吴孙权之子鲁王孙霸、后赵石虎之子石韬、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唐肃宗之子越王李係、宋徽宗之子郓王赵楷、明成祖之子汉王朱高煦等等。他们的结局也都大同小异,因为面对巨大的权力诱惑时,他们总是想着能再上一步,就会取代太子成为皇位继承人,而最终他们大多成了万劫不复的乱臣贼子,所以诸葛亮郭子仪才被人传颂。


【注1】广城君郭槐,以贾后无子,常劝后使慈爱太子。贾谧骄纵,数无礼于太子,广城君恒切责之。及广城君病,临终,执后手,令尽心于太子,言甚切至。又曰:“赵粲、贾午,必乱汝家事;我死后,勿复听入。深记吾言!”后不从,更与粲、午谋害太子。《资治通鉴》

【注2】这位大拿是泪痕春雨

【注3】《旧唐书》

【注4】《史记》

【注5】《史记》

【注6】《资治通鉴·晋纪》

【注7】《资治通鉴》

【注8】【注9】《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四十八年

【注10】《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五十七年


user avatar   xue-luo-44-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答案之前,给大家看一个伏弟魔家庭的长大的可怜女孩。



赔钱货,吃绝户,倒贴。

听听多么令人惊讶的词语,从一个女孩子口中得出,好像在你眼中,独生女就是绝户,而你这个有弟弟的女孩才是光荣的。而女儿出嫁,陪嫁的房、车、现金,都是倒贴了婆婆家。我跟我的老公同姓,并且他很尊重我,生不生,生几个都是我说了算。

并且,我想告诉你,女人结了婚,是建立了独立的家,而不是什么进了婆家的门,带的东西和资产,都是建设自己的新家。不是像你说的,女儿出嫁要从婆家捞钱才是赚的,也不是只有你的弟弟才有资产继承权,你可以怪你的父母一定要封建思想生男孩,但是不要把怨气撒在独享资源的独生女上,我们也有我们的辛苦,我们要独立承担自己的老人。

————————以是原答案——————

全职妈妈,绝大多数时候,命运在别人手上。

我是奶奶带大的。

奶奶40年生人,今年80岁,中专毕业,当时奶奶成绩很出色,只是后战争时代,家里实在供不起两个大学生,于是哥哥去省城读了大学,奶奶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城医生。那个年代,都是儿女成群的,奶奶只生了两个孩子就不生了,带不过来,要工作。当时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婆婆不大来往了,老公也不理解,闹了一阵矛盾,身边的胡同邻居,尤其是在家专职看孩子的女人们,茶余饭后也不是没人编派过。

爷爷经常出差,奶奶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工资一半交了保姆费,另一半留作伙食费,有的时候口粮实在不够,要先赊上5斤粮票度日,下月发了工资再还。就是这么艰苦的日子,都没能动摇她工作的决心。

后来奶奶提前一年退休了,为了带我。

印象里,家里有个小药柜,胡同邻居们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奶奶看,奶奶就摘了围裙,拿起听诊器。小药片几毛钱,不按盒也不按瓶卖,几片能好就卖几片,拿个药片纸包好。

在我们不大的家属院里,老太太们有冠夫姓,被叫做李奶奶张奶奶的,有随宝宝叫的,超超奶奶,娜娜姥姥。只有我的奶奶被叫做周医生,从医几十年,给家属院里的老中青三代看过诊,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叫她周医生。

周,冠本姓不冠夫姓。

医生,社会价值而非家庭价值。

小小的我,竟也因此与有荣焉,暗自生出一丝秘而不宣的敬意。原来这个两鬓挂霜,整天灶边炉台,揪着我早睡早起的老太太,从前是个白褂加身,行医看诊的干练女性。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这是今年结婚,奶奶勉励我的话,上大学不是生活的终点,工作稳定也不是,婚姻更不是。

不攀附,不依存,不作菟丝,不改其志。

所谓家风,言传不及身教,是我毕生榜样。




  

相关话题

  将诸葛亮、祢衡、杨修三个人放在一个屋子里,仅限语言攻击,谁能活着出来? 
  刘备和曹操谁更接近正常人? 
  三国时代,哪个三人组最厉害?是刘关张吗? 
  同样是义子,为什么曹真和刘封受到的待遇差这么大呢? 
  同是复兴汉室,为何荀彧不去帮助刘备呢? 
  有多少人认为赤壁之战不是周瑜指挥的? 
  曹操和诸葛亮当权的时候,对各自下属的待遇如何? 
  刘备带着五个超巨和一个最佳教练,为什么最后没能夺冠? 
  曹操在赤壁之战用连环战船,为何不连一半留一半? 
  哪个事件之后,季汉就没有统一中国的可能了? 

前一个讨论
化学专业这么危险为什么还有人去读?
下一个讨论
「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区别在哪里?如何从学生快速进阶为职场人?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