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过思想心得或者思想汇报吗。。
那玩意我真就自己用电脑打 就自己写的 快得很。写一篇 写的手疼 可能要一个小时,改用电脑十五分钟敲完。
奈何如果不要求手写的话有一些人能三分钟搞定
以下是我根据自身经历得到的个人观点,但是经过评论区的讨论,我发现中国国内大学地质系的整体教学目的和理念和美国的大学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我只提出观点并介绍一下问题描述里有关国外地质实习的附加问题,不做其余的价值判断。详见评论区。
我倒是觉得,要求手画地图、剖面和景观素描是有必要,但如果是写报告就没必要手抄了。有手抄的时间还不如多去跑几个露头看看。如果老师要求手抄是为了防止复制粘贴,其实查一下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在手抄的环节浪费时间。就算是要求手写报告,想要抄袭的一样也能抄袭,誊写一遍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一个解决办法是把野簿(我们管它叫field notebook,昨天我才知道它的中文叫野簿)也计入实习的评分内容,这样就能逼着实习生在野外认真地去记录,减少出现蒙混过关的情况。
我来讲下美国的地质实习是怎样的。我是2015年在UMich的戴维斯营落基山考察站进行的本科实习,一共大约5个星期的时间。同时进行的有两个组,一个偏地质,一个偏生态环境,我是在偏地质的组里。两个组的内容有重叠的部分,也有不一样的部分,比如偏地质的组没有湿地水化学采样之类的内容,而偏生态环境的组没有去黄石的Field trip。我们进行了4项大作业,除了第一个星期是适应性的小作业之外,后面基本上是每个星期一项大作业,内容分别是:Snake River Canyon的地质图和剖面图绘制,大提顿周边的地层柱测量和绘制,蒙大拿Stillwater的金属矿脉,还有一个作业是三选一,选项分别是:利用LiDAR遥感来检测边坡稳定、Wind River Range的火成岩和变质岩地质图绘制或者Green River Basin的新生代古气候还原,我做的是最后一个选项(因为可以去挖化石)。
每个大作业都需要提交一份最终的报告,报告是电子版的,长度大约在8-12页之间(double space,11号字Times New Roman,算下来一页大约250个词),不过在这些报告里,除了要做野外作业的总结之外,还有其他内容。每个作业开始之前我们都先要做literature review,然后可以脑补好自己的一个假设(hypothesis),你在野外记录的东西和观察的重点都是围绕着你的假设来的,最后在报告中证明你的假设是对的或错的,或者说还需要xxx数据或者进一步的xxx研究,才能解决问题等等。因此,我们是允许在回营后去网上找论文和其他资料的。但这并不是等于你就可以直接根据网上的东西来做作业,因为第一,每个hypothesis都不一样,这样一来你就算在野外抄全了同学的笔记,也做不出你自己的报告来;第二,除了报告之外,你还需要提交野外绘制的地图、野簿笔记和素描,而且笔记中的地层柱还需要用Illustrator或AutoCAD或CorelDRAW进行电子化(不过我直接用的ArcGIS),地图手稿也需要用QGIS或ArcGIS进行数字化。如果有符合要求的照片,还可以进行标注甚至拼接,然后提交获得附加分。这一套做下来,想要蒙混过关是不大可能的。
我一般会带两个野簿,一个是传统的野簿,还有一个是一本sketch book,就是素描本,里面是白纸,用来画景观/地质要素的素描的。
我的野外素描和笔记的画风是这样的:
野簿上的笔记大概是这个画风:
有了以上这些东西,回到大本营里就可以用电脑来写报告了,有的东西还要数字化一下。电子化/数字化整理之后的地层柱和地图长这样:
P.S.
挖到的化石长这样:
P.P.S.
当时在给Snake River写报告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Macrostrat这个很有用的交互式地层空间数据库。3年之后我加入了它的开发组。。。
P.P.P.S.
云神在他的回答里说国外大学出野外安全措施做得比较好,不过他可能说的不是美国。我在这边呆过4个不同的学校,出野外从来没有戴过头盔,反光衣也只穿过1次。我还见过春季的五大湖区北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老美烤了火喝了酒之后,跳进了冰刚融化的密歇根湖里去游泳。。。Uh @云舞空城
理论上,现代社会你不学走路也行。有得是轮椅和汽车。
梵高生前还没卖出过两张以上的画,不佩叫大师;北斋多次把名字卖出,不佩叫大师;今敏的作品也不卖座,也不佩叫大师…手冢治虫公司经营不善,应该被拉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