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T72真的很不堪吗? 第1页

  

user avatar   ren-jian-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T72毕竟是70年代早期就服役的坦克,M1和挑战者都是80年代服役的坦克,北约还有制空权训练和士气都比伊拉克强,这种情况要是T72还能和M1打的有来有往才叫新闻,真发生这种情况了批准M1投产的军官绑起来挨个枪毙五分钟都不多。

T72和M1的差距并没有M60和T72那么大,所以并不能说T72有多烂,只是交战双方实力差距太大被碾压了而已。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洗地的够多了,不差我一个。所以我来黑一下T72。


坦克这玩意很皮实,只要不殉爆,基本上都是可以修复的。

毛子把T72搞得那么容易殉爆,到底是为了省钱呢?还是为了浪费钱呢?


黑完了再洗一下:

T72再不堪,也没被轻步兵全歼过。。。。。


user avatar   wen-ruo-xun-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谈T-72的不堪与堪之前,我们有必要就这种已经服役了近40年的坦克,就他所处的环境来谈谈

先就其服役的时代来谈吧

T-72的研发与基础型服役起源于1968年时对于T-64系列的低成本化计划,不过后来几经波折后方才成为今天的T-72

不过这些部分暂且按下不表


在其服役的前10年中,其面对的诸多主要对手是哪些呢?

我们分国家和时代分别讨论

米利坚合众国:

1972-1979

米国人自己在以《U.S. Intelligence and Soviet Armor》为代表的评估里很明白的说明了——

70年代中后叶,其主要用于对抗刚刚服役的新锐坦克T-72系列与T-64系列的装甲力量为M60A1,1979年之后,将会逐渐由新改进的M60A3开始对抗T-64与T-72系列坦克

在文件的评估中,美国方面认为不论是M60A1还是M60A3,在与T-64与T-72的对抗中都是落于下风之中。

同时,T-72这一新锐苏联坦克在作战能力上相对于己方M60A1的性能优势明显,并且特性鲜明

在对己方武器的防御方面,T-72也相对的更为难以对付

米国方面,在70年代中主力的反坦克手段(坦克:M68+M735、步兵与炮兵所使用的ATGM)对于相对早的T-62系坦克拥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面对新服役的T-72系列,效果并不理想

坦克方面,只有新弹药才能保持对于敌方现有新式坦克的对抗能力(M774于1981年投入现役)

而导弹方面,则需要尽快开发新式的ATGM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式主战坦克T-80


而与之相对的:

1973年阿拉伯-以色列战争中,以190装甲营(读作“旅”【笑】)覆灭为代表的实际案例让米国人看清了自身坦克防护面对苏联反坦克武器时的无力情况

T-72在70年代时期面对米军坦克,在火力方面,防护、火力、机动等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存在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blackla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首先,T-72烂不烂?

整体上回答,烂。但这个烂是有条件的。

下面回答为什么。

第一,T-72有很多型号,哪些型号烂,哪些型号不烂?

T-72BM之前的T-72用当代标准来看都烂。防火抑爆一坨翔,防穿不超过500的小脆脆,夜战和观瞄能力一坨翔,动对动射击打飞机。具体来说,T-72A,T-72B,早期出口版猴72,T-72AV/BV,用当代标准来看都是一坨翔。但用现代化技术改进过的T-72BM系列,包括T-72BU(T-90原型)等,还真不能说烂。论观瞄火控,人家好歹有了动对动能力(虽然是蠕动的动),安上了热像仪。论火力防御,至少也达到了双500(2KM穿透500,等效抗穿500)这条线,差不多是L2A4和90式的水准,还真不能说烂。

第二,T-72和谁比烂?

烂是比出来的,这比较的对象是中美英德这四家。中美的MBT自不必说,自有充足理由鄙视T-72一家子(叫你大哥T-80U出来!我们不打小孩子!)。英国佬的L30系列线膛炮虽说威力一般(其实和2A46M半斤八两),行动龟速,但人家有正版乔巴姆,正脸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叹息之墙。德国佬装甲质量不行,但人家有好发动机,靠吨位弥补了防御,而且人家的炮和弹甩开毛子风味的两截钢套穿甲弹一大截。

而其它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意大利什么的,还有那些连攒机货三代MBT都做不出来只好到市场上买成品的国家,真没资格说T-72烂。







更新一下贝卡谷地坦克战的介绍,大家感受一下以色列坦克手开着马加奇VI、梅卡瓦I和M60A1面对叙利亚猴72时的绝望心情。

美国人八十年代对自己坦克和苏联坦克的对比。


user avatar   ying-tiao-87-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其实和很多企业很像。

怎么说?

举个大家都知道的大企业吧:龙湖地产。比如前些年地产企业都喊口号学龙湖,赶超龙湖。

你是一个小地产公司的老板,搞几个地产项目赚了些钱,觉得自己也能做大,出去取经,看龙湖地产用的一个什么软件系统很好用,觉得大企业都用,自己也要上,于是找供应商买,但自己不肯花那么多钱,或者供应商给龙湖的是特供版本,应大企业要求修改了一些东西,给你的是标准版(猴版)。

然后你用起来发现:哎呀真是不错,比我之前没工具的时候管理顺服多了,但总感觉哪里没法达到龙湖那水平,为啥啊?

你有龙湖的管理水平么?你有龙湖的管理体系么?你有龙湖那体量让供应商给你定制一个特供版本么?你有龙湖那投入年年更新最新版本么?什么都没有,你就指望买套标准软件就能变龙湖了?不能啊。

对于伊拉克也一样,现代战争和企业运营是一个思路,都是建立一套作战体系(运营管理体系),然后武器只是整个作战体系中一个工具,T72就是众多工具中的一个,你看创始人俄国人这坦克很厉害,但你不知道他后面还有前线防空军给争夺制空权,陆军航空兵部队有武直和攻击机帮忙啃硬骨头清场,后面还有大炸逼们帮忙炸对方后方,就算是地面部队,也有野战防空部队分别负责区域、战场的多层防御,还有步兵战车紧跟身后互相依托做保护,还有各种自行火炮、火箭炮对定点目标进行清理……针对每一种威胁都有多套应对方案,针对敌方的装备更新自己的也跟着不停的更新装备。这还不提人家的后勤保障。

你啥玩意没有就指望买点前面站台的明星装备,就能包打天下?俄国人应对一种威胁有多种解决方案,美国人也一样啊。阿帕奇不能撬开你t72的脑壳么?还是多管火箭炮不能扬了你?还是A10攻击机不能把你搞了?更别说你买不到最好的T72,买到的还只不过是猴版而已,就这样你还不升级,用那么多年。到海湾战争中,你的猴版哪怕是在坦克正面作战当中也已经是被西方主战坦克吊打的存在了。

所以究竟是武器不行还是你的国家真的不行?

俄国人自己用t72或者t90表现就很差么?有很差的地方,在哪?城市作战,打车臣的时候真是惨。可美国人打治安战,一开始M1在伊拉克也很惨,因为城市作战、治安战是冷战结束后的一个新课题,大家的装备都是为了正面战场硬怼对抗的,打新战场环境有滞后性。不过不同的是:美国人有钱,可以快速更新改装自己的装备,而俄国那两年正好比较困难,人员流失不说,好多装备也没更新,所以打的更惨了点。

就和做企业一样,龙湖地产发现行业出现新动向了,法规变了……得改自己的作业模式了,怎么办?体系要调整啊,工具要更新啊。你这时候还傻傻的买之前龙湖用的工具呢,然后发现:哎,怎么没那么好用啊?能好用么?


user avatar   duo-leng-jing-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就是说,哪年的弹和哪年的弹对比。
哪年的炮对应哪年的炮。

你不能总用21世纪的东西穿越到冷战之前的比。


有些人老觉得老美应该用21世纪的M829A3穿越到“海湾战争隔着墙捅穿两个70年代水准的72”云云才高兴。

还有说到毛子冷战穿甲弹啊,最强的当然是91年的末代“铅”式贫铀穿甲弹。
其次是85年的3BM32贫铀弹,
也不知道有些人天天去拿着86年的钨钢“芒果”3BM42扯到2017年是为个什么,
即便是芒果啊,
86年那时候,揍得105毫米小管子的M1满地找牙也没问题啊,(120毫米火炮的M1A1在85年年底才开始生产)。


老美当时M829和M829A1都啥造型啊,大家心理有数,

其中有的压根都没量产。
你550都到不了的穿深面对华约2W3+的T-72和8000+的T-80还有近1W的T-64都是啥情况啊?
M1从80年到1985年,105细管子的纸糊M1坦克加起来才3500多点,120的M1还在图纸上,服役的M1加上马润的,刚好和苏联1985年一年的坦克产量差不多。
挑战者2那玩意还没下线呢。
要打起来结果都懂的。

还有你用定装弹还有理了?还成为政治正确了?
你美国140毫米XM291怎么又改分装的了呢?


定装装填机有多大,心没数么,杆长继续增长你一根铁棒怎么装填?还是23公斤(桶装水重量)的铁棒棒用黑蜀黍装填最好了?
那现在老美搞装填机做毛?

苏联坦克3个设计局,4个厂子。
投入的人力物力产量比整个北约加起来还多几倍(就不说法国那时候早就退出北约不玩了,东德军队往西边推过去,用T-80那个短腿货都一箱油就能到大西洋沙滩上)。
指望强大的美利坚用仅存的100架C-5(C-17?不存在的,90年代才服役)运送自由世界的先进坦克跨大洋去对抗邪恶的苏联(苏联仅仅伊尔76年产量就高达65架)么?
这种条件下,老想着别人技术不行是什么心态?

不是因为日本输了,大和就打不赢衣阿华,
不是因为德国输了,黑豹首上随便穿,
不是因为苏联解体了,坦克装甲技术就是“赶不上西方先进”

看东西还是要全面。不仔细琢磨起来无非就是自由式幻想小说罢了。

从其他地方得来的图,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按照基本法,我就先把穿深一栏遮蔽了,我是不想撕的。反正这也不是重点。

火炮以实车服役时间为准。

穿甲弹以定型时间为准。

1970年~1980年之间,T-62配上3BM-6,2000米穿一切西方坦克。


1973年~1980年之间:73年的T-72配上3BM-17,2000米穿一切西方坦克。
1975年的美国M735,500米内才能穿T-72A,在往前就不扯了,


1980年~1982年,T-72配3BM22,1200米穿包括M1在内的所有西方坦克。
1980年老美的M774,500~700米才能穿T72A。


1982年~1985年,T-72配3BM29贫铀弹,2000米穿一切西方坦克
1983年老美M883,1000米内才能穿T-72A。

1985年~1992年冷战结束,T-72配3BM32贫铀弹,2000米穿一切西方坦克
1987年德国DM33,1000米内才能穿T-72B,至于美国弹,不存在的。

1991年~1996年,T-72B配3BM46贫铀弹,2000米穿一切西方坦克
1993年美国M829A2,2000米内穿T-72B/90。
美国终于在1996年,使用M1A2和M829A2能与俄国人在同距离对穿。

1996年~2002年,T-72B配3BM46贫铀弹,2000米穿除M1A2外一切西方坦克
同期除了M829A2,西方没有任何弹能够同距离贯穿T-72B或者T-90

2002年~2018,T-72B配3BM59贫铀弹,2000米穿一切西方坦克
美国M829A3,2000米内穿俄国所有坦克。


2018年~今,T-72B配3BM59贫铀弹,2000米穿一切西方坦克

美国M829A3,2000米内穿俄国所有坦克,但是穿T-90M要抵近到1500。


【哦对了,以上说的都是击穿M1炮塔正面,众所周知的400防护车体,用115炮都是乱穿的】


至于T-14的1米+LOS的高密度首上首下,兴叹就好。


user avatar   andre-31-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间1979年:

T-72A

防护:

炮塔410(防穿),车体360。

火力:

3BM22(1976年) 2000米穿400-450

3BM26(1982年) 2000米穿450-500

3BM32(1985年,一体弹芯贫铀弹)2000米穿500-550

3BM42(1986年,分段弹芯钨合金弹)2000米穿460-520

3BM39(1987年,一体弹芯贫铀弹)2000米穿550-600

3BM48(1989年,一体弹芯贫铀弹)2000米穿600-650

3BM44(1991年,一体弹芯钨合金弹)2000米穿650-700

时间1981年:

M1 炮塔防护350,车体400

火力(105炮)

M728(1974年) 2000米穿250-300

M735(1978年)2000米穿300-340

M111(1978年)2000米穿350-380

M744 (1979年) 2000米穿350-400

1985年换120炮

M827 (1985年)2000米穿450-500

M829(1989年)2000米穿500-550

M829A1(1991年)2000米穿550-600

海湾战争时伊拉克的T-72M防护不及苏军自用T-72A的水平,穿甲弹连3BM22都没有配,拿头去打装备了M829A1,并且将防护升级到550-600的M1A1HA(1989年服役)?

到冷战结束,M1系列的火力和防护刚刚赶上T-72系列。T-72很不堪?


user avatar   zhang-yi-zhi-49-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试着正面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

题主说:

有的说海湾战争里的T 72是外贸型....比较烂

海湾战争之中的T-72G、T-72M和T-72M1很烂吗?倒也未必。

T-72G和T-72M对应的自用版车T-72 Ural是1973年开始列装本土的那些二三线部队,算不上杂牌,但也算不上好的,基本上开始换装的都是白俄罗斯、北高加索军区的部队,稍微强点的,应该还算个波罗的海军区吧。

T-72M1呢?它对应的自用型T-72A是1979年才开始列装的,从1979年开始,驻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军精锐部队才开始全面换装T-72A,新的被增强给蒙古方向的两个苏军师也开始换装T-72A,同时外贝加尔军区、波罗的海军区都大量换装了T-72A。

最新式的T-72B是到了1985年才开始服役的,首先换装的是驻蒙古苏军的部队,之后再到国内,和T64系列一样,除驻蒙古苏军之外,精锐部队换装的都是T-72A,杂牌部队倒是因为换装晚,不少都是T-72B,驻捷克斯洛伐克苏军的5个师到了苏联解体还是清一色的T-72A,和驻德苏军的T-64B和T-80B倒也是相映成趣(T-80U一样也反而是被用来列装不那么重要的部队)。

关键是伊拉克陆军根本没多少T-72啊。5500辆坦克里也就几百一千多T-72。当然,装备T-72的共和国卫队表现也不如何,麦地那师还是靠装备T-62的第10装甲师救命,海夫吉的时候装备T-72和T-62的第3“萨拉丁”装甲师(陆军头牌,共和国卫队外唯一装备T-72的单位)打得还不如装备T-55的第1和第5机械化师强。可见伊军根本不是技术装备问题,而是别的一些问题。那些拿到好装备的萨达姆“嫡系”打得还不比“杂牌”强,伊拉克复兴社会党真是深得蒋记国民党真传。

伊拉克军队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什么把酋长坦克当做美式坦克分析美军坦克弱点;把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当做是美军大官,把从他们口中套出的胡话当圣经;司令部把在前线的部队当空气,不下达命令让人站在那儿给美军白打;成日缩在堑壕和工事里对着固定的防御方向发呆,敌人一从其他方向发起进攻立刻变成瞎子和弱智之类,在此就不赘述了。

题主又问:

但是俄军自用型表现的是不是也不太好?

俄联邦陆军和他们的T-72B坦克在几次战争之中表现如何呢?我们来看一下吧。

1.第一次车臣战争

第一次车臣战争的争议性可以说是惊人的,它使得新成立的、在叶利钦治下试图彻底摆脱前苏联陆军影子的俄联邦陆军蒙羞,也沉重打击了叶利钦政府的声望。这次战争直接导致了那些保守派的neo-stalinist和national-bolshevik官僚卷土重来,并击垮了叶利钦的亲自由派官僚政权。

在这次战争之中参战的俄军摩步部队所属坦克分队如下:(注:原则上来说,此时俄军只有T-72B和T-80B坦克了。我会把一些来源特别的部队的来源划上重点)

北部集群:
该集群组成的部队包括摩步第131旅、近卫摩步第81团以及摩步第276团。
-摩步第131旅,隶属于北高加索军区第67军,1992年8月由原摩步第9师改编而来,1994年12月至1996年10月间部署在车臣地区,全旅装备有26辆T-72B主战坦克,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总损失未知,在格罗兹尼的损失为20辆,其中起码17辆以上属于被俄军遗弃,损失的坦克中彻底损失为15辆。

(PS:按照当时的俄联邦陆军编制条令,一个摩步旅应当有4个摩步营和51辆坦克,然而该旅竟然只能凑出26辆坦克和两个满员的摩步营……忘记一提,这个刚从架子师第9摩托化步兵师缩编而来的单位是格拉乔夫的计划中要达到满员的仅有的三个值班部队之一……)

-近卫摩步第81团,隶属于伏尔加军区近卫第2集团军近卫坦克第90师(此处的近卫第2集团军就是之前的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1992年8月从德国撤往俄罗斯萨马拉,1994年12月14日至1995年4月9日间部署在车臣地区,全团装备有31辆T-80B主战坦克,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总损失为23辆,其中彻底损失为6辆。

-摩步第276团,隶属于乌拉尔军区摩步第34师,部署在车臣地区的时间情况未知,全团装备有25辆T-72B主战坦克,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总损失为7辆,其中格罗兹尼战役占了5辆,彻底损失未知。

东北集群:
该集群组成部队包括摩步第33团、近卫摩步第255团,以及作为预备队的近卫摩步第74旅。
-摩步第33团,隶属于北高加索军区近卫第8军近卫摩步第20师(此处的近卫第8军就是之前的近卫第8集团军),1991年11月该团从摩步第207师调入近卫摩步第20师,1993年6月从德国撤往俄罗斯伏尔加格勒,1994年12月至1995年2月间部署在车臣地区,全团装备有31辆T-80主战坦克,但该团并未全部参战,该团下属仅有2个摩步营被部署到了车臣,因此该团下属没有坦克投入了战斗。

-近卫摩步第255团,隶属于被高加索军区近卫第8军近卫摩步第20师,1993年6月该团从摩步第82师调入近卫摩步第20师,1994年12月至1995年2月间部署在车臣地区,全团装备T-72主战坦克,具体数量未知,但仅有7辆投入到了格罗兹尼战役中,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总损失为1辆。

-近卫摩步第74旅,隶属于西伯利亚军区第41集团军,1993年9月由从德国撤往俄罗斯克麦罗沃的原近卫摩步第94师改编而来,部署在车臣地区的时间情况未知,全旅装备T-72主战坦克,具体数量未知,该旅作为预备队,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总损失为23辆,不清楚格罗兹尼战役中该旅是否投入。

东部集群

该集群组成部队包括近卫摩步第129团、空降第328团和近卫空降第98师的一部分,空降兵没有坦克,这里就不列出了,下同。

-近卫摩步第129团,隶属于列宁格勒军区近卫第30军近卫摩步第45师,1994年12月部署在车臣地区,1995年撤回列宁格勒军区,具体时间未知,全团装备有45辆T80主战坦克,但该团并未全部参战,下属的坦克营也并未出动,因此同样来自于列宁格勒军区的近卫独立坦克第133营的40辆T-80主战坦克被加强给了该团,此外,该团在1995年撤走之后,近卫独立坦克第133营则一直部署在车臣地区直到战争结束,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总损失为24辆,其中彻底损失为12辆。

西部集群
该集群组成部队包括近卫摩步第503团、近卫摩步第693团、空降第237团和近卫空降第106师的一部分,
-近卫摩步第503团,隶属于北高加索军区第42军摩步第19师(1995年6月1日第42军改为第58集团军),该团即原摩步第19师摩步第503团,由于1991年2月继承了近卫坦克第12师近卫摩步第200团的荣誉称号,因此获得了近卫军的头衔,整个战争期间该团一直部署在车臣地区,全团共装备有31辆T-72主战坦克,并未全部投入到了格罗兹尼战役中,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总损失为3辆。

-近卫摩步第693团,隶属于北高加索军区第42军摩步第19师,该团即原摩步第19师摩步第201团,由于1991年2月继承了近卫坦克第12师近卫坦克第353团的荣誉称号,因此获得了近卫军的头衔,整个战争期间该团一直部署在车臣地区,全团共装备有31辆T-72主战坦克,并未全部投入到了格罗兹尼战役中,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总损失为3辆。

此外,还有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没有投入到第一次格罗兹尼战役却参加了之后战斗的有坦克损失的部队的损失情况:
-近卫摩步第245团,隶属于莫斯科军区第22集团军近卫坦克第47师,1993年4月该团从德国撤往了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部署在车臣地区的时间情况未知,全团装备T-80主战坦克,具体数量未知,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总损失为4辆。

-摩步第324团,隶属于乌拉尔军区摩步第34师,部署在车臣地区的时间情况未知,全团装备T-72主战坦克,具体数量未知,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总损失为4辆。

大多数俄军部队使用自己苏联时代就拥有的武器,但刚从德国撤回的第8近卫军——原第8近卫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部分装备加强了参战部队,除此之外,一些部队也做了换装:近卫摩步第245团在苏联时期装备T-64坦克,苏联解体后换装为T-80坦克;近卫摩步第74旅的前身近卫摩步第94师在苏联时期装备T-64坦克,苏联解体后改编成旅并且换装为T-72坦克(全部为披挂K-5反应装甲的T-72B);此外,摩步第276团据说之前下属步兵部队装备的都是BTR系列装甲运兵车,不过此次投入战斗的都是BMP系列步兵战车。

俄军从各军区抽调了大批部队,有高加索军区和乌拉尔军区的主场部队,也有莫斯科军区、列宁格勒军区等地的客军,其中甚至不乏曾经的苏军精华——驻外集群。然而这些部队无不状态极度恶劣。驻外集群撤回国内时,士兵、军官很快流失,有战斗力的部队一瞬间消失殆尽;因为冷战的结束,《欧洲常规武力条约》的签订和强力机关的瓦解,征召制度迅速崩坏,预备役人员的日常训练不复存在;各个单位充斥着大量的刚动员出来的新兵,这些新兵没有经过有效的训练和适当的指挥,士气低下,有经验的军官和士官很少(很少有架子师有能力组织营级的训练)。

其结局我们也看到了,格拉乔夫和叶利钦用俄军士兵的鲜血书写了自己的耻辱。

这难道是俄军坦克的责任吗?在格罗兹尼的大街上,T-72B和T-80B用它们的主装甲挡住了9M14、9M111,甚至车臣藩不知从哪里搞来的TOW和HOT,结果却因为诸兵种协同不良被从侧后轻易击毁,这难道能怪这些在那时还不算太老迈的坦克吗?我看不行。

当然,俄军大多数损毁的坦克,除去在格罗兹尼被损坏得过于严重及不及带走的,其余大部分都能在维修后归队,这说明俄军还是有一点正常机理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俄军在格罗兹尼不可恢复损失的坦克据说有44辆(20辆T-72B和24辆T-80B),整场战争的全损据说是62辆,全部的坦克装甲车辆据称达到225辆,损失相当惨重。

当然,国内某些媒体在俄军损失的报道上还是偏于夸张化,譬如说,被国内媒体宣称“只剩1个军官和10个士兵”的近卫摩步第81团,格罗兹尼巷战前共拥有有1000余人,但装备满编,装备有31辆T-80坦克、145辆步兵战车、15辆装甲运兵车、18辆2S1自行榴弹炮、18门2S12迫击炮。近卫摩步第81团在格罗兹尼巷战中共阵亡63人,受伤160人,失踪75人,损失23辆T-80坦克(彻底损失仅为6或12辆)、32辆步兵战车、4辆装甲运兵车、1辆通古斯卡。 近卫摩步第81团要是真的只残余11个人的话,那还残余快200辆坦克、装甲战斗车辆、自行火炮(包括2S12),这11个人难道一个人开20台车?这还不包括其他轮式车辆。

所谓格罗兹尼全歼俄军整个摩步第131旅、把近卫摩步81团打的就剩下1名军官和10名士兵之类的消息,也就国内网民和媒体爱吹,连美国媒体自己都懒得在这方面黑俄军。其实整个格罗兹尼巷战俄军阵亡人数就179人。就是算上失踪人数也不足400人了,何来全歼俄军一说?

(PS:摩步第131旅阵亡74人,失踪76人,受伤人数未知,损失20辆T-72坦克(彻底损失15辆)、47辆步兵战车、6辆通古斯卡。

摩步第276团阵亡42人,失踪、受伤人数未知,损失5辆T-72坦克(估计这仅包括彻底损失)、15辆步兵战车。

可见装备T-72B和T-80B对部队损失状况就算有影响,也微乎其微。 )

二、第二次车臣战争

俄军损失很惨,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Chechen Republic of Ichkeria)难道就好过吗?它的武装力量原本拥有108辆坦克和装甲车(T-62、T-72 Ural、T-72A、T-72B,各种BTR、BMP、BRDM之类)的装甲单位,甚至拥有一支不小的空军(5架MiG-15和MiG-17,94架L-29,52架L-39,6架An-22,5架Tu-134),24门重型火炮、24门火箭炮和19套地空导弹,可这些力量都在第一次车臣战争灰飞烟灭了。最为狂热的、技术上最熟练的那批车臣藩武士也都丧命沙场,就连杜达耶夫那个俄国吴三桂,也被俄军的炸弹送去领72个处女了。

这也就意味着2000年在马斯哈多夫手里的那支部队基本上只剩下一些狂热的轻步兵单位。这自然也使得战争变得简单了。俄联邦军队在炮兵、航空兵甚至导弹的掩护下轻而易举地粉碎了它的敌人,随后进入了治安战。在这次战争之中俄军据称只有3辆T-72全损。

这次战争成了普京的成名之战,但很难说这一仗打得有多好,只不过是在三年整修之后俄军的正常发挥罢了。

三、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

俄格战争也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俄军的表现能打85分,格军的打65分,可俄军本来就能得85分,格军也本来就能得65分。

在这次战争之中,俄军一方参战的坦克全部是T-72B,有1985、1987年型的,也有挂了K-5的1989年型。

格军方面很杂。2005年格鲁吉亚从捷克订购了71辆T-72M1,从乌克兰订购了110辆T-72A和T-72B,从捷克订购的坦克在2006年交付完毕,但从乌克兰订购的坦克是在2009年交付完毕的,因此一部分可能在俄格战争时仍未到达格鲁吉亚。除此之外,格军自身也有一些各式T-72。

到了2008年战争前,格军5个步兵旅各编有1个“混成坦克营(combined tank battalion)”,下辖2个坦克连、1个机械化连,共30辆坦克、15辆BMP。

除此之外,格军还有一个独立的这种坦克营,据说那个营超编,有50辆坦克:

那么格军总共应当有200辆坦克。

但据称格军在此役之中只有120辆坦克能够参战,估计是燃料不足、保养不善等问题限制了格军坦克的出勤,或是应该只计入1-4旅坦克营参战,其余部队充任了预备队。

俄军方面的编制序列如下:

可以看出,俄联邦陆军在地面兵力兵器数量上不占优势,技术装备上有优势,但并不是显著的、决定性的。

那么是什么让格鲁吉亚陆军遭到了惨败呢?我认为原因如下。其一,俄军在长时间的整军经武之中,已经逐步恢复元气,虽然还不能说恢复到前苏军的状态,但六七成功力是有了,而萨卡什维利政权借政变上台,局面不是太稳,部队人心浮动,2003年以来的部队技术装备更新和编制改造适应得也可能不是很好(事实上萨卡什维利发动对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军事行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借这一战果安抚人心,立住阵脚,讨取西方进一步支持);其二,俄军铺天盖地的空中支援沉重打击了格军的技术装备和补给线,摧垮了格军士气,格军虽然借助防空火力击落数架俄军战机,但也无力回天。其三,俄罗斯方面巨大的国力完全压倒了格方的自信心,要和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对抗的事实使格军部队陷于极度畏战的状态,很多格军车辆在营地内被完好缴获,驻守阿布哈兹的格军部队不战而逃,就是实例。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譬如俄军的黑客黑了格鲁吉亚网络等,但这些不是什么关键,在此就不赘述了。

四、乌克兰内战

我实在很不想谈这一块,因为各方全是吹牛大王。按照东乌克兰的俄伪军宣称的战果,他们早就可以攻占基辅和敖德萨;同样,按照基辅国防部的宣传,别说打下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打到罗斯托夫、伏尔加格勒,打到莫斯科都没问题,可事实大家都看到了,现在双方还处于僵持状态。

俄伪军出动的坦克包括了缴获的和俄方供给的,有T-64A、T-64B、T-72B、T-72B3、T-80U和T-90A。基辅政府一方则出动了T-72A、T-72B、T-72UA1,T-64B/BM、T-64E,T-80BV,T-84没有上前线真可惜——当然就怕它趴窝之后被俄伪军缴获直接拉到库宾卡,那就好笑了。

双方的参战部队无非是一些自称为“旅”的营级战斗队和自称为“营”的连级战斗队。打法也很不怎么样,根本没什么机械化突击,基本上回到了1914年的阵地战状态。谈论这场战争来讨论现代化装备的性能是一种侮辱。

乌军方面的战略很愚蠢,俄伪军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菜鸡互啄罢了。对这场战争我实在没什么兴趣去谈。就说到这儿吧。

总结:

T-72不堪吗?不至于。1973年的T-72 Ural,1979年的T-72A,都是同时期的出色作品。1985年的T-72B,当美国人得到它的时候,赞叹说“防护性能不亚于北约的坦克”。甚至在90年代,T-72B都算得上是一流的。

但是放到今天呢?它显然是老态龙钟了。但这难道是它的错吗?早在80年代,苏联就开始在T-72B基础上开发185-188工程系列,同时,一批四代坦克也已经出现在蓝图上。然而政权的瓦解使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四代坦克的遗产直到如今的T-14上才有部分体现,但和当年的195、477、490等一系列工程相比,二十多年后的T-14反而显得束手束脚,比前辈们还要落后。

同样,185-188工程系列由于财政上的困难,最终诞生的只有专为节省资金而出现的简化版的188工程的进一步简化版——T-90,大量新颖技术被原有的车辆的模块取代,同样成了不伦不类的异物。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俄罗斯坦克让人发笑,因为和那些原作相比,这些仿冒品除了让外国人笑话,让俄国人丢脸,就是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

推荐阅读的相关资料:


user avatar   lai-zi-bai-yu-lou-de-chu-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我也是服气了......苏联某型主战坦克里面一个敏感数字就能让我的回答被折叠......学什么不好非要学自我阉割,当太监有意思么?

我再最后修改一次,管理员要是看不懂写的什么意思就算了


正文:

T-72烂不烂,要看你拿什么型号的T-72和什么样的敌人对比了。

如果你用猴版的T-72M打M1A1HA,那肯定72很烂ԅ(¯﹃¯ԅ) 但是如果你在T-72刚服役的1972年还说他烂的话,我相信西方军事观察员会拿皮鞋抽你。

T-72是一款借鉴T-64主战坦克设计思路+使用部分高科技+大量已成熟技术设计出来的新型“量产型”坦克。注意,虽然T-72是借着“可靠性强化型T-64主战坦克”的名头骗经费弄出来的东西,但实际上它并不是后者的简配版,而是一款新坦克,两者的细节差异非常大,战斗分工也有所不同。

由于大量采用已成熟技术——比如普通造型、马力更大的V-45柴油机、与T-64A主战坦克同款的TPD-2-49光学昼间炮长镜等等。

因此可以说T-72的可靠性比1963年服役的基本型T-64坦克和1966年服役的T-64A主战坦克高(1971年开始T-64A主战坦克的可靠性才彻底稳定下来)。同时,因为T-72只用了部分新技术+最大限度的简化工艺,T-72的造价相对前者来说非常便宜,产能也大大提高。

当然,T-72作为一款新型坦克,如果性能相比现有的T-64主战坦克差太多的话,纵然它生产性很好苏军也是不会批准服役的。

这也就是T-72最可怕的地方了——它虽然比T-64A晚出现6年,但是他只用T-64A一半的工时和费用就达到了与T-64A相同的硬指标(极速、防护和火力这三个)。

T-72家族的第一位服役的成员是1972年服役的T-72 Ural。

关于T-72 Ural/Ural-1:

防护方面:其车体结构和T-64A相同,为80mm钢+105mm酚醛玻璃纤维+20mm钢的夹层式复合装甲,总厚度205mm,等效抗穿能力大约是280-310mm,抗破甲弹能力约为450mm左右,能有效防护当时北约的所有坦克炮弹。不过T-72 Ural的炮塔没有设计复合装甲——只有一个最大厚度的400mm的纯钢炮塔。在发现炮塔抗破能力不行后还是增加了复合装甲。于是1973年就出现了升级型的T-72 Ural-1,炮塔里增加了一层石英砂强化对抗破甲弹的能力,之前的T-72 Ural也普遍返厂升级成了T-72 Ural-1,因此可以认为T-72 Ural-1才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T-72。T-72 Ural-1的整体防护水平基本等同于T-64A。

机动方面:T-72采用了高速机动性和越野能力更优秀的大直径负重轮悬挂,但履带仍然采用了便宜的单梢履带。发动机采用的是740匹马力的V-45柴油机,属于传统的V型柴油机;从技术继承性上来看,可以看成是二战大名鼎鼎的V-2柴油机的直系后代,因此可靠性相当优秀,大修里程远高于T-64A 1966型的5TD二冲程发动机。不过,虽然V-45的740匹马力大于5TD的700匹,但是考虑到T-72 Ural/Ural-1本身比T-64A增重了一些,而且T-72 Ural系列的变速箱取消了液压助力,操作起来费力很多,所以两者的机动性并没有实质性差别。

火控方面:T-72 Ural系列和T-64A一样采用TPD-2-49昼间炮长镜TPN-1夜间炮长镜TPD-2-49昼间炮长镜拥有一个联动的一个光学测距仪,测距仪的物镜间距约1.3m,目镜和物镜均和火炮稳定器联动,所以TPD-2-49可以在一定速度下保持稳定测距。只要炮手不断调整测距旋钮,测距仪就可以连续读数,在准备射击时只需要按一个按钮就可以直接将当前的测距参数自动装表,如果是静止目标炮手就可以直接开火了。TPD-2-49的测距范围大约为50-3000米,误差约5%。可以说,TPD-2-49在60年代中期算是比较先进的一套系统了,即使到了70年代初,其在可靠性和性价比方面也优于一堆毛病多还死贵的早期激光测距仪。夜战设备主要是一套TPN-1夜间炮长镜(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夜间作战系统,夜间车长镜等侦查、驾驶员观察系统不多介绍不介绍了)。TPN-1是一套装备范围非常广、年代跨度非常大的主动红外夜视设备,其最早的子型号在T-54B上就开始安装了,而且几乎所有的苏联主战坦克都安装过TPN-1。T-72 Ural系列用的TPN-1基本和T-64A 1966/1971相同,有一个配套的L-2A红外大灯;夜视镜和红外大灯都与火炮稳定系统联动,因此在一定速度下也可以获得稳定视场,其夜视范围约为500-800m,在60年代中-70年代初属于中上水平。不过由于当时的夜视设备有效作用距离普遍偏短,再加上TPD-2-49的光学测距仪夜间无法使用,因此TPN-1的瞄准划分很简单,刻度最远只到900m左右。因此我们可以认为T-72 Ural/Ural-1的火控设备和T-64A也基本在同一水平上。

火力方面:T-72 Ural系列和T-64A均使用125mm 2A26/M滑膛炮,炮弹主要是1968-1972年投入使用的3BM12和3BM15两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3BK12M和3BK14两种尾翼稳定破甲弹以及3OF26尾翼稳定高爆弹。3BM15可以在2000m距离上击穿320mm左右的垂直装甲,而3BK14则可以击穿450mm左右的垂直均制钢,这两种炮弹对同时期的北约坦克威胁极大,几乎无坚不摧。所以火力这一项T-72和T-64A基本相同。

总的来说,T-72 Ural/Ural-1在硬性指标方面与当时红军最强的T-64A 1971不相上下,部分软性指标(主要是操控手感、稳定系统、人机工效和舒适度方面)在可接受范围内给可靠性、生产性让路,完全符合苏军全面战争的战略思维,所以就愉快的投产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时候的北约。

这一时期北约主力坦克大致上就三种——M60、酋长、爆1。

1961年-1974年间美德使用的105mm穿甲弹基本上都是英国L28脱壳穿甲弹的变种——一开始英国人向美国出口L7A1火炮生产技术时就顺带把L28脱壳穿甲弹的技术也卖了,供给美国的出口版L28被重新更名为L32,而美国人照抄的L32被称为M392,随后美国针对M392的弹托设计问题陆续改进出了M392A1和M392A2;因此1972年的时候,美军的主力穿甲弹就是M392A2。西德在研制出豹一后,也对M392A1进行了仿制并将其命名为DM13。此外,美国还装备了穿透力更强的M456和M456A1尾翼稳定破甲弹作为M392A2的补充,西德仿制的M456被命名为DM12。

上述的M392 / DM13的原型L28脱壳穿甲弹是一款1960年诞生的炮弹,可以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220mm的垂直装甲。美国的M392A2更换了新型塑料弹托,更轻而且气密性更好,因此威力略大于L28,2000米垂直穿深约为230mm,而M456的破甲厚度可以达到390mm左右。

而之前我们提到过的T-72 Ural-1的车体抗穿约为300mm,抗破约为450mm;炮塔抗穿约为400mm,抗破约为490mm。如果让M60A1和豹一拿这两种炮弹正面对抗T-72 Ural-1的话,估计收尸会有点困难......

当然了,能较有效击穿T-64/T-72车体的105mm脱壳穿甲弹肯定是有的——比如说英国的L52贫铀脱壳穿甲弹,以及它的美国亲兄弟M728(因为这时英国已经淘汰了绝大多数采用105炮的坦克,因此L52主要提供给了美国仿制生产)。然而M728在1974年才进入美军服役,1975年初才初步完成前线换装;同时,美军为了对抗T-72还新开发了威力更大的M456A2尾翼稳定破甲弹,然而1976年才服役。至于更先进的M735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这时候还没影呢(M735也是1976年才服役)。

实际上,70年代初,除了酋长MK5的L11A5主炮发射的L15贫铀脱壳穿甲弹外,其他采用105mmL7变种的坦克炮都无力对抗T-72 Ural-1以及T-64A 1971。

然而,酋长数量太少、身管寿命短(英国军方给的标准是200-300发)、火控落后于当时的苏联主战坦克(大嘤一挺测距机枪+划分板的火控还能用到70年代末我也是服气的)、装甲设计不合理只能通过预设阵地阻击苏军,而且酋长的炮塔在当时北约坦克里已经可以算最强的了,然而在2000m距离上还是挡不住125炮,因此正面对抗时难以抵挡数倍于己的苏联坦克。再加上酋长机动性差,即使顶住了正面也可能被苏军击溃侧翼盟军包饺子。

因此,北约不得已要辅以大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来抵挡苏军坦克的进攻。这个问题即使到了70年代中期形式一样严峻——因为美军的M456A2和M728因为才刚刚装配没多久,产量问题使得每辆车备弹数量达不到正常标准,持续作战能力大打折扣。而且大多数M60A1和豹一虽然也安装了先进的光学测距仪,但是因为这两款坦克新的后续型号生产、装备上的滞后,很多M60A1还有豹一都是没有安装火炮稳定器的型号,无法移动测距射击,雪上加霜(第一种装备火炮双向稳定器的M60A1就是大名鼎鼎的M60A1 AOS,原车1972年定型服役,然而一线部队拿到足够数量的M60A1 AOS时已经快到1977年了,期间都是靠老旧的M60和M60A1强撑)

所以,1972-1975这段时间北约坦克面对T-72 Ural-1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

到了70年代中期,T-64于1976年先一步改进出了更强的T-64B型,随后几个月T-72 Ural-1的改进型T-72A也服役了。很快,苏军看自己已经有足够的T-72了,就把T-62的生产停了,并开始逐步淘汰一线的T-62,T-72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开始成为了苏军坦克体系中高低搭配的相对“低端”,接了T-62的班。

关于T-72A:

火控方面:T-72A采用的是TPD-K1昼间炮长镜TPN-3夜间炮长镜。TPD-K1可以看作是TPD-2-49的升级版本,将光学测距仪换成了瞄具内置的激光测距仪、测距距离提高到了4000m、误差降低了2%、还间接提高了炮塔的防护水平(因为不像光学测距仪需要开那么多物镜口)。不过TPD-K1还是只能自动装表测距结果,水平方向的提前量还是和TPD-2-49一样需要炮手估测,而且廉价激光测距仪超过3000m后需要手动校准才能保证精度。这在70年代中期已经是比较差劲的水平了,因为TPD-K1在2000米距离上很难准确射击移动目标(这还是静对动,如果是动对动那根本就打不中),不过由于价格便宜、安装简单方便(所有安装TPD-2-49的都可以直接升级成TPD-K1),而且射击静止目标效果还不错,所以还勉强算说得过去。至于TPN-3夜间炮长镜,这是一种70年代中期开始列装、用于取代TPN-1的主/被动混合式红外夜视仪。新增被动红外模式可视距离约900m,相比于老旧的TPN-1主动红外夜视仪隐蔽性更强,同时,在新型L-4A红外大灯的帮助下主动红外模式的可视距离提高到了1200m(L-2A的前身真的是大灯......加了红外滤光罩后才半路出家当了红外大灯...编号L-2AG......L-4A相比之下就专业多了);不过TPN-3依旧没有联动测距仪,无法在夜战中进行远距离射击。

TPD-K1和TPN-3与火炮稳定器联动,可以在移动时使用。TPN-3整体技术水平在70年代中期算中规中矩,被动红外模式在有效距离上上略差于美军最新型M60A1 AOS上使用的微光夜视仪,但是无光环境夜间作战(M60A1 AOS一开始未装备补光的红外大灯,微光夜视在完全无光环境中基本没用)以及主动红外模式的工作距离超过了美国坦克,算是各有优劣。

不过T-72A的这套火控系统和T-64B 1976采用的1A33综合火控系统相比就差距太大了。

虽然T-64B 1976的夜战设备和T-72A相同,都是TPN-3,但是1A33带来的强大昼间战斗能力是只有TPD-K1这种廉价的自动装表式火控的T-72A想都不敢想的。

“1A33综合火控系统包括一台1G21昼间炮长镜(下反式稳像炮长镜,视场稳定独立于火炮稳定器,装表后不需要额外调整可直接射击)、一台1V517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可以手动/全自动键入参数、自动解算诸元、自动装表)以及一个1B11横风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风速并自动传输给弹道计算机),还有车长超越控制、射击的相关设备 ”

1A33是苏联第一款、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实用的稳像式火控系统。它可以让T-64B在最高30km/h的越野行进时速下准确射击2000m距离上最大横向移动速度不超过70km/h的地面目标TPD-K1的性能在1A33的面前简直就是一个二手计算器。

装甲方面:T-72A的装甲设计下了很大功夫,可以说集结了当时苏联坦克设计师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其车体装甲被改为了60mm钢+105mm酚醛玻璃纤维+50mm钢的结构。相比于1976型T-64B,T-72A车体装甲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削弱了面板装甲,加厚了背板装甲,这涉及到一个叫“半无限靶板”的理论,简单来说就是背板厚度达到次口径弹弹芯直径两倍以上时,复合装甲的防护能力会有成倍的提高。T-64B 1976和T-80沿袭的T-64A车体装甲设计抗穿仅有300mm上下,这在70年代中后期已经不够看了,而T-72A却能达到370mm左右的抗穿防护,足以在正常交战距离上防护美国最新的M735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炮塔方面,T-72A由于座圈是三者里面最大的,所以T-72系列从T-72A开始炮塔一直都是狂堆炮塔厚度(厚到被美军用“多莉帕顿”——一位丰满的黑人女星来形容这种炮塔)。T-72A炮塔最厚的的部位足足有535mm,外层是140mm的铸钢,中间填充了约115mm的石英砂夹层,内层是290mm的铸钢背板,其部分位置的防护能力甚至比使用了氧化铝陶瓷球夹层的T-64B还强一些(受座圈尺寸限制,T-64B炮塔最厚处仅有400mm)。毫无疑问,T-72A是70年代中期苏军防护最好的主战坦克。

火炮方面:T-72A与T-64B并没有明显区别,但是T-72A无法发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9M112“眼镜蛇”炮射导弹。和T-80的区别在于,T-72A用的是2A26M,而T-80是升级稳定器、膛压更高、气密性更好、更轻的升级版2A46滑膛炮。

机动方面:T-72A和T-64B没有本质区别,但是被使用GTD-1000燃气轮机的T-80爆出翔…………

总的来说,T-72A在火控、操控性上完全比不过装备了完整综合火控系统的T-64B 1976,更比不过出生时就被国防部长青睐、项目一路绿灯的的T-80。但是得益于全新的装甲结构设计,T-72A成为了70年代年苏军最坚固的主战坦克。再加上简单便宜可靠,T-72A很快就成了苏军坦克部队的中坚力量,还出口给了第三世界国家。第五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的T-72M把以色列的M60/马加奇们打得满地找牙,头一次打出了1:3.6的较好成绩。且在此战中大多被摧毁的T-72M并不是被以军的M111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击穿,而是因为盲目冲击陶氏反坦克导弹阵地被击毁。要知道,以色列的M111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北约最强105mm炮弹”,然而装备它的马加奇们一样被打到漫天飞头,要知道叙军只不过是投入了一个坦克营的T-72M,如果没有M111,那就真的是一边倒的屠杀了。

到了80年代末,T-72M的出口已经规模很大了,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都买了,不过苏联并不是对所有来买武器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像对叙利亚那样童叟无欺,像伊拉克等国家就被苏联坑了,并没有注意到毛子在其中做的手脚。

苏军出口的T-72被称作T-72M,具体量产型号分为1980型和1983型,区别在于1983型在1980型的基础上在首上加装了17mm高硬度附加装甲钢。T-72M这个编号看上去很高端但是实际上做了手脚。虽然车体防护和苏军自用的T-72A相同,但是部分车的炮塔是拿T-72 Ural的炮塔以次充好。原本T-72A的TPD-K1瞄准具在80年代已经算非常简陋的了,然而T-72M上还是阉割了一刀,甚至欺负一些中东买家不识货,把一部分T-72M的TPD-K1换成了TPD-2-49。

然后萨达姆还把它们当宝贝供着,将其装备在最精锐的部队中。

另外,苏军大量出口的炮弹大多是3BM9以及3BM17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3BM9是125炮的第一种穿甲弹,1962年125炮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定型了,可以把它看作是115mm2A20滑膛炮使用的3BM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放大版其采用高硬度合金钢制成的短杆弹体垂直穿透能力很差,再加上连被帽都没有,60度大倾斜角穿深更是差的没边,因此在1969年3BM12硬质合金穿甲弹大量换装后苏军就嫌弃的把这玩意拿去当训练弹了,到80年代又拿出来坑中东国家;3BM17略好一点,是3BM15去掉碳化钨合金穿甲体后的简化出口版炮弹。弹体依旧是高硬度合金钢,但是因为3BM17加长了穿杆以及增加了一个提高转正能力的大号阻尼块,3BM17基本达到了1969年3BM12的水平,但是在80年代依旧不够看。同时,除了3BM9外,3BM15这种硬质合金穿甲弹也有出口,不过量相比之下少很多,3BM15是在1980年3BM22穿甲弹完全普及后才开始大量出口。

所以,综上所述,在海湾战争的时候,T-72M作为一个1976年的底子还被阉割过性能的老车、拿着早就过时了的破烂弹药、在完全没有制空权和情报支援的状态下对抗晚诞生14年的M1A1HA,那吊锤也不是什么奇怪事了——不如说M1A1HA不能吊锤T-72M那才叫怪事呢~

当然,T-72M是T-72M,毕竟是出口创汇产品,再加上T-72M被吊锤都已经是1991年12月25日以后的事情了——你T-72M俄联邦时期被吊打和我苏联有个锤子关系?.jpg

所以这并不会影响到苏军对T-72系列的看法。另外,进入80年代后的苏联红军是不可能还只给自己装备T-72A这种旧车型然后眼睁睁看着北约追上来的。

于是乎1985年结合了苏联设计师们最新研究成果的T-72B诞生了。

————未完待续————




  

相关话题

  乌方称已从俄军手中「解放」基辅,目前乌克兰局势如何? 
  「解放战争中如果苏联没有援助武器我们就会输」的说法是真的吗? 
  外媒是如何评价中国的? 
  俄乌战争最后结果会怎么样,俄罗斯会失败吗? 
  如果没有核武,中+美能否打过世界其他所有国家(无需占领,打趴即可)? 
  美国打朝鲜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虎王坦克究竟有没有被击穿过首上? 
  如果日本趁俄罗斯无暇东顾,倾全国之力登陆北方四岛,俄罗斯远东地区军力足够应对吗? 
  为什么有人因国产航母001A下水想到“累累尸骨”? 
  俄罗斯有为苏联的恶行道过歉吗? 

前一个讨论
瓦特连杆 潘哈德连杆和普通防倾杆可以同时使用吗?
下一个讨论
沃尔沃xc40现在到底值得购买吗?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