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力与国防是否匹配,其实就是讨论国家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国防投入过大,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而国防投入不足,又不能保卫经济成果。
我试着从军费开支的角度来聊聊这个话题。
下文引用的各国历年军费,按当前美元为标准折算而成。
图1,1988年至2015年主要大国的军费发展情况:
从1988年至今,法国、日本、德国、英国(图中未标)等发达国家的军费没有大幅变化,且数额趋近,俄罗斯从2006年开始接近他们的开支水平。
如果把对世界的管理看成是个股东大会,而所有的武力都被量化为军费开支,那么各国的军费支出就体现了各“股东”在“公司”中对自己的定位及对权益分配的期望。
图2,1988年至2015年,主要大国军费占该国GDP的百分比。
冷战结束初期,各国军费大幅下滑,结合图1,在军费支出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军费占GDP比例的变化,反映了所在国的经济状态——俄罗斯这种心电图式的跳动。与毛子形成反差的是日本,象死人一样平静如水。
军费占中国GDP的比例一直在2%上下浮动,但军费总量跃升很大,反映了国家的巨大发展,经济成果需要武装保卫,那国防开支的度在哪里,我在下面试着探讨。
我把军费和国土面积的比值作为指标,来考量单位国地面积上的国防投资情况。
表1
“单位国土军费值”=该国2015年军费÷国土总面积,
“国土防御系数”,以中国为基准,各国在单位国土面积上的军费投入,是中国的多少倍。
实际上美国应该排除在外,因为它东西两大洋,南北皆弱邻,国防面临的挑战可以忽略不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主要发达国家和个别地区(台湾地区、韩国等)对自己安全的需要表现强烈。
表2通过人均GDP和人均军费数额的比较,来反映国民负担情况。
以中国为基准,用“(该国人均GDP)与中国人均GDP比值”来反映国家间国民经济水平的距离,用“(该国)人均军费与中国人均军费比值”来反映国民负担军费状况的差异。
“负担系数”是我生造出来的词,用“人均军费与中国人均GDP比值”÷“与中国人均GDP比值”,来横向比较各国国民承担军费的水平。
可以从表中看出,发达国家中,德、日的老百姓承担的国防开支比中国要低,而俄罗斯民众的负担则是最重的。
国防是远超军事的范畴,题目太大了,大而空的谈论不能启迪人去思考,我试着从军费这个角度,来衡量中国在世界中的水平,考察方法未必科学,抛砖引玉而已。
我们的媒体喜欢把眼睛盯着日本、印度,炒着冷的不能再冷的旧文,其实对于澳大利亚、新加坡之类,倒值得中国人好好关注一下:澳大利亚大力扩充军备介入亚洲,弹丸之地新加坡的军费“高”的令人咂舌,它们的扩军之路远超防卫需要,中国要走出去,这些刺头不能不防。
写了一宿,睡觉去咯。
注:以上军费数据,来自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SIPRI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base不匹配,
数量上不匹配:人均军费太低、新型装备太少
——需要提高到世界平均2.5%GDP占比。
结构上不匹配:
缺乏海外投送力量与我国扩张的海外利益不匹配——增加一个非洲海外基地、增加两艘弹射航母、四艘直通甲板式两栖登陆舰、200架运20以及100架类似于美国C-5的战略运输机、100架预警机、加油机。
军队组成结构与面临的威胁不匹配。
——减少部分国土防御作战的陆军地面部队,相应增加海军陆战队与重装空降部队,建立快反部队。全面提高武警部队装备与战术水平,应对国内反恐威胁。
再加一个:由陆老大传统演变过来的军队山头主义、僵化思维、干部腐化问题与越来越多的海外任务需求、高科技武备建设不匹配。
跟着美国的路子走,以战略核力量服务于政治、常规武力服务于经济,具备在周边打赢两场局部战争、在海外能完全介入控制一场中小国家国际冲突,让世界熟悉解放军的强大,才能与我国国力匹配,并保证我国国力增长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