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二战时德军战斗力? 第1页

  

user avatar   hai-kuo-tian-qing-ren-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不考虑纳粹政府的腐败低效,党卫军和国防军的不合等等奇葩内因,应该说德军作战单位的战斗力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了

当然战斗力是个有很多维度的概念,德军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是最强的,但综合来看得分确实是不错,或者说德军的战斗效率很高,落单的排、连、营都能有比较强的战斗力,相比之下美军排很弱,苏军需要到团以上才有比较强的火力,英军基层很强但中高层经常像是没有大脑这个器官

首先看士兵素质:

1.德军士兵文化素质高,得益于先发国家这个优势,西欧国家和美国军队基本是中学毕业,德军很多还是大学毕业,相比之下日本似乎只能做到小学毕业,苏联干脆后期一半以上是大字不识的文盲

文化素质高决定了士兵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训练,操作技术装备,德军士官和基层军官必要时可以接替长官进行指挥

2.士兵训练比较科学:这里吐槽下日本鬼子,很多人以为日本鬼子训练严苛所以鬼子战斗力强,其实很难说,因为日军服从性训练和壮胆训练太多,经常把折磨士兵等同于战斗力训练(各种体罚和精神注♂入棒),日军入伍前大多是没摸过枪的农民,而欧洲国家很多士兵在从军前就在射击俱乐部玩枪,底子本来就好,而德国等国家训练也比日军那种变态训练法更科学

除了基础的体能,射击训练外,德军相比于其他国家更强调班组内战术配合训练,投弹训练以及果断性训练(例如前面是个污水坑,也要让士兵立刻马上匍匐前进等),应该说都是很实用的招式。而同期的英军和法军对基层的战术配合训练重视程度是不够的,相比之下更重视士兵个人素质训练,英军和法军的枪法和炮术都很出色,但连对连时就会吃亏

弱点1:德军没有肉搏训练,不过这玩意在欧洲战场用处不大;

弱点2:德军枪法不如英军;

弱点3:德军炮术不如美军,美军可以保证一个炮兵团各种大小口径火炮的炮弹几乎同一时间覆盖目标范围,并根据前方突击排的侦查迅速调整,让敌人几乎避无可避,所以西线美军虽然炮弹并不宽裕但总能给敌人造成自己炮弹应有尽有的错觉

当然反过来看,德军炮术比英军苏军好,拼抢比费拉美军强……


再看战术:

步兵战术是德军相比于同期欧洲国家领先最多的部分,这个是得益于魏玛时期保留了大量的士官

除开英法都会的交替掩护、轻机枪小组跟进打侧翼,交叉射击等

德军的特点是发挥自己班组配合好的优势,突击执行的更为坚决,主要特点为德军的冲锋距离是最近的(100米),在突击班抵达冲锋距离前,禁止与敌军对射,压制敌军的任务由后方负责掩护的班组以重机枪和迫击炮完成,然后突击班在近距离冲锋,用机枪,冲锋枪,手榴弹等各种武器消灭敌人

英军一开始不重视班组战术的运用,在后来也学会了这一套,不过英军的冲锋距离比德军拉的远(没记错的话是180米?),而且英军在行进时喜欢发挥自己枪法好的优势和敌军对射,但是面对德军的机枪和迫击炮优势英军这么干似乎容易出事,而且英军非常执着于步枪对射,德军是班长带机枪组,而英军是班长带步枪组……

而且英军宏观上对执行迂回等战略不坚决,各个单位喜欢一线平a

美军不长于分组进攻战术,在美军的定义里营才是一个完整的战斗单位(和早期的英军比较像),美军的特点是火力分布均匀,因为他的勃朗宁也不比加兰德的火力强多少,看上去是分成机枪组和步枪组两翼进攻,实际上是两个步枪组……没有进行火力增强的美军在离开连里的重火力后,碰到德军基本没法打

但美军的排可以呼叫后方重炮支援,虽然德军排也可以不过德军炮击并没有美军及时和精准,而且德军排叫不动炮兵团,美军可以……

日军进攻最不坚决,但发起疯来又会义无反顾的送人头,可能是中国战场的经验让日军更喜欢在两三百米的距离上火力全开和敌人对射,用轻重机枪,掷弹筒和步枪消灭敌人,最后的上刺刀冲锋只是收割残敌,欺负中国人当然没问题,碰到美国鬼畜就被割草了,然后拼火力拼不过时日军经常会丧失理智进入送人头模式……

苏军由于老兵和士官几乎死伤殆尽,基层士兵也是文盲,后来基本是没有班组战术这种东西了,苏军44年开始基本仰赖坦克集群进行进攻,步兵是指望不上的

最后看装备:

似乎是受影视剧影响,很多人以为冲锋枪和半自动很重要,其实不然,冲锋枪在野战环境下用处往往有限,但机枪确是无可争议的核心,而德军的通用机枪毫无疑问比同期各国班用机枪的火力猛

此外德军基层重火力也是最强的,每个连有三门81毫米迫击炮,美军是三门60毫米迫击炮,英军是2门3英寸迫击炮,苏军后期每个连迫击炮0

缺点:1.冲锋枪装备数量稍显不足,机枪又不灵活,所以巷战面对装备了大量波波沙的苏军会比较吃力

2.步兵机械化程度不足,81毫米迫击炮这种大家伙要马车运输确实有点魔幻,而机械化程度更高的英军和美军可以把迫击炮和炮弹放在卡车上

苏军那个机械化水平还是不足以嘲笑德军的,德军侦察部队、炮兵部队在40年就做到了全机械化,苏军44年还有不少骑兵侦察部队,炮兵很多也没摆脱马车,法军最丢人,40年的时候师属炮兵团的重炮还要用马车拉,然后法国完蛋的太早了,后面也没有表演空间,后来自由法国的后勤是美国管了不足为代表


user avatar   Fourthforce-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 @Coldstream 带湿拿古墓派级别的老货尬吹德军我就不困了

带湿说了,牠这个答案终结一切,我们看一看怎么个终结法。原来是搬出纽先钟尬吹文

按照纽先钟的观点,德军到1945年4月死亡180万人,而被俘数量仅此一半(折算为90万)

我不董纽先钟抄了哪份德军战时统计,姑且捋一捋各份统计之间的关系,与各份统计的数值

按十日报告,到1945年4月20日,德军野战陆军、党卫军阵亡1211222人、失踪2394751人(最后几个月的统计还只做了一半,连漏报版都没统计完),合计3605973人,比纽先钟那个死亡180万、被俘90万都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找出一份比十日报告还低的德军损失数字

同时,如果德军数字采信十日报告,那么德军的对手的数字怎么算?按照红军的部队报告,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不含对日战争)对标十日报告统计口径的不可恢复损失不过阵亡514.1万人、失踪119.6万人而已,合计633.7万人,这么一比好像苏军也没有特别辣鸡

至于1945年6月报告中提到的201.5万战后从战俘营遣返的被俘人员显然是战后遣返过程中完成计数而非战时统计,截止1945年6月确认的13.3万伟大的卫国战争初期未被记录的失踪人员也并非来源于部队报告,而是事后对部队报告进行修订时查实(显然远不止13.3万,但也要考虑到此时修订工作只进行了4年)。因此这个967.5万的总不可恢复损失数字本身就是经过遣返战俘和自行修订后相比于部队报告数字极大上升的数字,而克里沃舍耶夫给出的1144.41万的数字的上升幅度就更大,与十日报告没有可比性,十日报告没有碰瓷以上2个数字并皆以证明德军损失远低于苏军的资格,能与十日报告对标的是苏军的战时部队报告累加综合。只要不学 @开千岁 拿1268万当苏军死亡数字(而不是包括被俘后存活人员的总不可恢复损失数字)一切都好说,想比漏报版可以比漏报版,想比完整版可以比完整版

并且十日报告统计中,在出现因遭遇重大战败而暂时没有上报数字统计时,会在几个月后将该数字补全。因此1944年6月21日到7月10日(6月底损失稀少,7月初无报告)期间损失极少的第3装甲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在1944年9/11月1-10日期间的损失数字特别爆炸(尽管根据WVW等机关的材料可知即使这样修正后的数据仍不完整)。1944年8月底的第6集团军情况类似,直到9月才补报一部分损失数字。而1945年4月期间德军多个集团军无报告,还有多个集团军明显遭受了极大损失但上报数字非常稀少,如在东普鲁士进攻战役最后阶段被歼灭大半的泽姆兰集团军级支队(后并入第2集团军/东普鲁士集团军,但2个集团军上报的损失都非常稀少)、在柏林进攻战役前几天被全歼1个军重创几个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在柏林进攻战役最初几天遭受较大损失的第9集团军等。可以认为,如果让十日报告的系统继续运作一段时期,德军多个集团军将能够上报1945年4月、5月的部分损失,而这一时期德军战损并不低,原北方集团军群最后的残部大半被歼灭(缩编为东普鲁士集团军)、维斯瓦集团军群主力被歼灭、第4装甲集团军被歼灭2个军、布雷斯劳要塞先于德国无条件投降向红军投降、布拉格进攻战役……

考虑到白俄罗斯进攻战役的德军损失大致规模与事后补足的不可恢复损失数字以及东普鲁士进攻战役末尾、柏林进攻战役、维亚纳进攻战役的规模,如果十日报告系统还能再多维持几个月,估计能补足的东线死亡、失踪数字会接近白俄罗斯进攻战役、雅西-基什尼奥夫进攻战役后补足的数字的总和,姑且估计40万以上(暂时就不算布拉格进攻战役中众多被缴械德军)

因此德军截止1945年4月遭受的损失仅能够做到上报的部分就远超过死亡、失踪360万人。更不用说德军WVW早在1944年6月1日以前就证实十日报告给出的1944年3月1日以前德军野战陆军、党卫军在东线的死亡数字漏报了141695人。比起苏军4年查证漏报失踪13.3万人,德军3年查证漏报死亡14万多人,效率稍有胜出

按照同等漏报程度的部队报告损失数字的对比,苏军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不可恢复损失633.7万人换了德军240-300万死亡失踪(其中240万是完成上报,剩下几十万是假设十日报告系统还能再运转一段时间的情况下能自行补足的数字),连同仆从军在内稳超300万,有望冲击350万,好像损失比也没有特别惊人,不至于冷溪带湿过于惊叹


到这里已经解决了在相同比较方式下德军与苏军不可恢复损失数字的问题,但读者显然更希望得知实际的损失比例。为此可以搬出奥菲尔曼斯。但这似乎不能服众,因为 @江诚 坚信,奥菲尔曼斯给出的数字往死里高估,但事实是否如此?显然并不是

首先要厘清奥菲尔曼斯的数字依据。奥菲尔曼斯主要根据WASt保存的德军官兵身份信息卡片查证德军死亡情况。其中310万死亡卡片,奥菲尔曼斯检查后认为其中306.8万人是死亡德军,其它则包括一些混入的平民和极罕见的一人双卡重复统计等不实信息

并且曾在WASt长期任职的老首长沃赫80年代撰文证实,经过不懈努力,WASt已查实超过300万座二战德军死亡官兵的坟墓

由此看来这300多万死亡卡是基本盘,无法撼动。整天被喷草菅人命、人海战术、伤亡惨重的苏军,现在能找到坟墓的也就500多万,而二战德军确切可查的坟墓也有300多万。自己细品

但除被WASt硬点为死亡的官兵以外显然还有很多官兵死亡。在这种情况下WASt推出了查询服务,家属有权到WASt申请调查德军官兵的信息。根据奥菲尔曼斯的说法,WASt估计到1980年代仍有130万左右悬而未决的调查申请

并且,虽然有很多家属出于情感原因拒绝在调查未果的情况下宣布当事人已死并前往地方法院开具死亡声明,但几十年来真正把活人拉出来走两步坐实当事人确实幸存的不足万例。由此可见被申请调查的100多万德军官兵虽然死不见尸,却也活不见人,大概率确实是死了

同时,开具死亡证明者将失去公民权,即使家属出于情感原因没有找地方法院开具死亡声明导致实际幸存的官兵失去公民权,到60年代时如不前往政府机关进行重新登记也将无法领取养老福利,因此可以认为只要活着就会诈尸,但事实上此类案例极少。因此可以认为到80年代还悬而未决的100多万被申请调查的德军官兵绝大多数已死

当然还有一类情况,即当事人家属从未向WASt发出调查申请,但在经过等待后仍获得了死亡声明。对于此种情况下确认死亡的德军官兵,WASt并不知情

虽然理论上这些被申请调查的死不见尸的德军官兵都可以按程序开具对应的死亡声明,但实操中除上述提到情况外还存在地方法院未及时将开具死亡声明的消息通知WASt的情况,因此调查申请与死亡声明并非一一对应,WASt也无法得知死亡声明的实际开具数量,只是估计到1980年代仍有130万左右调查申请悬而未决。因此还需要考证调查申请的具体数量以及未申请调查但当事人也确实死亡的情况的具体数量

正是在此背景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军事历史研究所硬点奥菲尔曼斯出山,后者根据各种资料(包括向WASt老首长了解情况)查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实际的死亡数字,最终根据WASt掌握的死亡卡以及对普通卡的研究(查验是否有调查申请、当事人是否在战后进行重新登记领取养老金/恢复公民权等方式)认为二战德军死亡数字为531.8万,并表示死亡卡以外的死亡德军都值得一次调查申请/一份死亡声明

经奥菲尔曼斯研究,310万死亡卡对应的死亡德军实际为3068000人、WASt估计的1980年代遗留的130万调查申请对应的死亡德军实际为1154744人、WASt保存的普通卡片中没有调查申请但实际也确实死亡(未在政府机关重新登记领取养老金/恢复公民权……)的死亡德军实际为1095787人


综上。纽先钟认为德军到1945年4月只死亡180万、被俘90万并以此为事实依据放彩虹P,仅仅是因为牠连十日报告都不信;十日报告给出足够低的损失数字,只是因为这一统计的定位就是快速提供一个大致的数字统计(并且只算阵亡、失踪,不算因伤死、非战斗死),事实上德军统帅部真正核实损失数字时是根据登记的官兵信息查验损失情况,本来就不是一个系统,十日报告只给数字而后者按人名累加数字;WASt只认定300万座坟头是因为只找到300万座坟头,只估计130万调查申请是因为很多军属不走程序不请WASt调查直接找地方法院开了死亡声明,或者干脆没开过死亡声明

总之,德军损失少、战斗力强,在很多情况下仅仅是因为德军的战时数字统计结果本身定位就是粗略统计,而按名统计结果要经过几十年才得以完善,还被许多人污名化为“往死里高估”,德军本来就死亡了500多万人,大大超过战时统计


被俘数字方面,根据国防军统帅部截止1945年1月31日的统计数字,德军野战陆军、党卫军在西线、西南线(地中海/意大利/北非)战区失踪603965人,根据西方盟国根据《日内瓦公约》向德国提供的信息,截止当日被西方盟军关押的德军野战陆军、党卫军战俘为276115人;空军在东线以外失踪106922人,确认被关押34065人;海军在东线以外(地中海、大西洋等海域,可能包括对苏作战海域)失踪100256人,确认被关押12627人

可见德军十日报告给出的失踪中超过一半为死亡人员。如果考虑到十日报告存在的漏报,则以上提到确认被关押人员可能并非被德军自报为失踪,则德军自报失踪中死亡人数实际还更高一些

截止1944年12月31日,德军野战陆军、党卫军在东线失踪1117265人,但根据奥菲尔曼斯的研究,同期实际被俘仅50万人(其中7万人已经死亡)。而苏联/俄罗斯公开档案中给出的截止1944年12月31日的关押德军(各军种)战俘数字也只有60多万人。可见无论东西线,德军战时报告中的失踪数字中一半以上都是死亡,到战争结束也只上报了不到300万失踪。德军战时报告承认的失踪中实际被俘的数量比较低

但苏军、盟军抓获、关押德军数量有明确档案记载,而且俄罗斯还将相关档案全部移交德国,证实确实有270万左右德军被关押,还宣称有68万德国人未被送往集中营而是被当场释放,等等

盟军宣称抓到的战俘更多,且包括相当一部分无条件投降以前被俘的德军

德军的实际被俘数字,无论如何计算都远远不止纽先钟所说90万人。截止1944年底都不止90万人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暴论一个,给波兰人练出经验了。。。波兰战役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欧洲战场几乎所有战役中的德军都一直是交战双方当中战斗经验和老兵比例较多的一方,有些时候甚至是用老部队打对方刚征过兵的菜鸟(比如1942年),这个优势一直保持到1944年夏季德国人力一下子雪崩之后。

世界上可能再也找不出任何一个像波兰那样适合给德军练实战的地方,既因为德国对装甲兵团、空地协同的全新运用(波兰的布防完全没有应对装甲师纵深突破的准备,基本上毫无纵深,德军装甲师到达苏波边界后,波兰基本全军被合围),以及德国整体国力上的优势,一个月就宣告沦陷,但这个过程中波兰一线战斗部队却又是极为顽强的,德军很多突破战都打得很不顺。

在这些战斗中,德军不少装甲师在战术上也都没有表现出后来那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更多是靠体量大才形成的突破。但这个过程中也交了学费,积累了强攻和协同战的经验。

我有一个感觉是,德国统帅部可能做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先打波兰再打法国了,暴露问题永远是在决战之前暴露的好,波兰战役后德国也得到了足足7个月时间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波兰战役中德军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是在西线的时候才发现(就像一战那样,都兵临巴黎城下了突然发现右翼兵力不足),就难说了。正是在波兰战役中德军统帅部发现对装甲师的使用还不够集中,造成很多重要进攻方向突击力不足,而这点在法国战役中就得到了修正(一个色当城下就集中了1、2、10三个装甲师)。


例如:《装甲元帅2》中德军二战的第一个剧本,姆拉瓦-切哈诺夫(Mlawa-Ciechanow)之战(机翻):

1939年9月1日中午,由第20步兵师防守的波兰防线遭到了沃尔特·佩特泽尔将军的第1军的攻击。尽管攻击部队配备了坦克并由飞机提供支持,但最初的进攻被波兰制造的37毫米反坦克炮击退。德国第三集团军司令官格奥尔格·冯·屈希勒(Georg von Küchler)下令他的部队连续数次攻击波兰部队,但所有进攻都被打断了,到了傍晚,德军被迫撤回其初始位置。

第二天下午,德国部队开始对波兰部队右翼的Rzegnów阵地进行猛烈炮击。经过连续两个小时的炮火射击,突击开始了,由于近距离战斗,波兰防线开始动摇。波兰第79步兵团的反击未能成功,波兰莫德林集团军的司令命令第20师向东扩展,并为在登布斯克和诺萨尔泽沃之间的右翼防御做好准备。同时,第8步兵师被命令准备进行反击,直到那时他一直部署在切哈诺夫附近的预备队中。

第8师于9月3日凌晨到达该地区。由于向东行动的Mazovian骑兵旅也受到德国装甲部队的威胁,集团军司令命令该师将部队分成两半,并向两个方向进攻:朝姆拉瓦以东的格鲁杜斯克和朝普萨涅斯的方向。但是,自相冲突的命令和在后方行动的德国破坏分子破坏了这两次突击,并导致了波兰军队的混乱。傍晚,该师几乎被摧毁,只有第21步兵团上校斯坦尼斯瓦夫·索萨波夫斯基设法撤退到了莫德林要塞。尽管如此,德国对第20步兵师的两个侧翼的攻击都没有成功。

9月3日,德国工兵终于设法突破了波兰的反坦克障碍。德军将当地平民用作人体盾牌,使他们最终在波兰部队左翼占领了数个掩体,但无法向前推进。在右翼,在沼泽东部前部的热舒夫地区,突击更为成功,在傍晚时分,德国沃德里格军的士兵终于突破了第79步兵团的防线,到达了波兰人的后方。这扩大了格鲁杜斯克的前线缺口。

Emil Krukowicz-Przedrzymirski将军面对他的部队被包围的危险,下令第20师和第8师的残余人员撤回华沙和莫德林,最终放弃了国境地域。


参战德军部队包括两个军,含“肯普夫”装甲师(第7装甲团和党卫军“德意志”步兵团)和第1、11、12、61步兵师、第1骑兵旅,共5师1旅。而波兰纸面上说是一个集团军,其实只有2个步兵师(8、20)和2个骑兵旅参战。此外德军还有绝对的坦克和空中优势。双方战术伤亡则是:德军1800人阵亡,另有1000人失踪,3000人受伤,72辆坦克受损(但因为是进攻战,所以大多可修)。波军则是1200人阵亡,1500人受伤,不过这个数字有可能只包括了第20步兵师的损失。

德军参战部队从番号上就可以看出来,基本上全是战前德军的精华主力,结果都打成了这个样子,有些地段则更不堪(例如真·装甲师给波兰骑兵旅交学费的莫克拉之战,华沙城下各装甲师的战斗也比较苦)。当然也有一直都打得很顺的,比如古德里安的第19军,但因为老古掌握了笔杆子,使得战后很长时间人们形成了整个波兰战役都是那样的印象。

整个波兰战役一共有832辆德国坦克战损(不过其中只有236辆不可修,多数仍可重新使用),这对于一线坦克总共才近3000辆的德国来说其实有些吓人,幸运的是战争只花了1个月就结束了,对于德军各部队来说”正好“是一个“可以积累经验,但又没有伤筋动骨”的损失。




  

相关话题

  歼20和F22在格斗中谁能更胜一筹? 
  如何看待莫斯科大牧首拒绝与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圣事共融的新闻? 
  怎么评价宋徽宗赵佶? 
  如何评价二战中各国的表现? 
  如果明天发生中美战争,我国最有力的应对手段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战后利益最大化? 
  为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现在备受推崇? 
  为什么朝鲜战争美军的失踪人数比例这么高? 
  有哪些可以说是完胜的战争或战役? 
  什么是大一统王朝?西晋,北宋,是大一统王朝吗? 
  郑成功父子割据台湾的时候,没有立朱姓皇族,为什么不曾引起物议? 

前一个讨论
明朝百姓承担的赋税很重吗?
下一个讨论
朱元璋可以成千上万的杀人,为什么明朝中后期的皇帝收税收不上来就不敢多杀人?杀几万东林党明朝还能瘫痪?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