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七部短片你最喜欢哪一个?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宁浩和葛大爷的《你好北京》可以说是最佳。虽然展露小男孩身世的一段本可以更加自然而不像片中那样略显刻意,但剧本、表演都是很棒的。片子虽短,人物却还立体,不乏很多有意思的小细节。

徐峥的《夺冠》其实也在伯仲之间。小男孩的超级英雄造型,真的是让人会心一笑,是全片的高光时刻。男主角年龄不大,但是演技仍然到位。

管虎的《前夜》有几个意象抓得非常漂亮。一个是老百姓挤着来送东西的时候,一个是在旗杆顶上恍若礼花的电焊火花。但是整个起承转合都很仓促、引入的元素和环节略多,导致除了电焊环节之外,绝大多数环节都很赶,就显得很刻意、仓促。这就让全篇的完成度没那么高。我可以理解这一篇的主题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靠着无数人的托举终于完成重要工作”,所以要引入大量不同的元素,但元素确实是太多太杂了。所以有优秀的意象,却没有好的呈现,还是比较遗憾。而且,这篇确定不是清华的人赞助的用来黑北大的吗(手动狗头)。

张一白的《相遇》其实更像一个小品。主旨很好,但剧本有所局限。我觉得还不错。老婆觉得任素汐对于角色的情绪转变表现的有些跳跃,不是很合理。所以排第四吧。

文牧野的《护航》也是个平铺直述的小品,一个人物是立起来了,但全篇的矛盾并不显著,就觉得片子跑完了,却没有多大波澜,因此我是觉得和前面几部在故事角度差距较大。但胜在人物鲜明,和《相遇》各有胜负,基本上并列。

《回归》整个结构太散了,人物也没立起来,剧情也不知道是想讲个啥。感觉更像是从不同角度讲了个事件,尽管事件本身非常关键,但围绕这个事件实在是啥也没讲出来。如果把整个时间都花在四个主要人物中任何一个身上,可能都比现在效果好。

最后就要讲《白昼流星》了。这片子的立意完全不知所云,不知道是想讲个啥。《回归》虽然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起码它不尬。《白昼流星》最后一段简直尬到不行。就算是要做命题作文,一定要把扶贫和神舟拼到一起讲,咱讲个贫困家庭出来的大学生最后进入神舟项目组,在监控大厅执行任务行不行?讲他家乡贫困,就靠着政府的补助度日,支教来的航天专业的大学生引发了他的宇航梦想。后来考上大学,家里又没钱上险些放弃,是靠着助学贷款和贫困生补助念完了大学,然后参与神舟项目。这不是也很好吗?起码可以及格。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导演不太了解航天相关的背景。这里就要向各位推荐我国唯一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为主要研究特色的985大学,它就是位于西安的——


user avatar   zi-jin-xian-sheng-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流水的最喜欢,铁打的白昼流星。


user avatar   rickyw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归》。虽然大众评价普遍低于《北京你好》和《前夜》,但我真的很喜欢。

宋佳,佟丽娅,刘涛,子枫妹妹...这部电影不缺美女。但是我依然在惠英红出现的时候被震撼到了。在刚出场给老公送饭的时候眼里都是温柔,在执勤的时候英姿飒爽。我真的疯狂感叹,美女老了依然是美女。

其实这个故事很简单,但却由中国外交的“分秒必争”和有着匠人精神的钟表匠两条线索,把回归时候的国家和个人巧妙联系在一起,从而展现出不一样的视角。

外交谈判是严肃的、坚决的、强硬的,而作为普通的市民,他们是喜悦的、激动的、热泪盈眶的。升旗仪式会场肃穆,广场上一片欢腾。

对比反差鲜明,却是一样的心情。

我出生于1994年,1997年的时候我3岁。相册里有家人带着我,举着小国旗的照片,但我完全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在我长大以后,“香港回归”这件事感觉也只是出现在书本里,它对我来说只是一个事件而已,我从来没有对于它产生情感共鸣。

但这个故事最后,在《东方之珠》响起来的一刹那,我突然意识到我亲眼见证过的是怎样的历史。它不止是历史书上的一句话,它是一个会被永久载入史册的高光时刻。即便我当时什么都不知道,但亲身经历过,何其幸运。

有着同样感觉的还有《北京你好》。

宁浩是我很喜欢的导演,而葛优——我大爷还是我大爷。从四川小男孩出场,我就猜到了接下来的故事。因为时间在2008年,汶川和奥运都是避不开的话题。但是即便如此,这个故事并不单调。爱吹牛的老北京的哥,有点嫌弃老子的半大小子,这好像就是自己家邻居。红鞋、扑克牌、门票、诺基亚,出现的道具都一点没浪费,没有多余的台词,一切都刚刚好。

开幕式的录像放出来的时候,仿佛拉开了记忆的闸门。我还记得那年全家守着电视,看那个脚印一步一步的踏过北京。我也记得那年我们正在考试的途中,全体起立为汶川遇难同胞默哀,窗外汽车鸣笛。

这一段的开幕式录像画质已经远远强于前面的几个段落,每一幕都历历在目,而回过神才发现,竟然已经十一年了。真实,且久远。能引起强烈的共鸣,怎么能不爱。

而最不喜欢的。只能是《白昼流星》。有不少人在攻击陈飞宇和刘昊然,觉得演技比起张译、黄渤、任达华那些老戏骨是差了些。但我想说,这一段不好看和他们的演技没多大关系,是剧本本身就很扯。

强行白昼流星的传说,强行和航天扯上关系。而最后......不懂就问,这种降落点,是真的能随随便让两个小孩闯进去的吗?还能去抬宇航员没人管?

像是一碗洒了狗血的鸡汤,真的咽不下去。


user avatar   wayangmov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继续实名爆吹宁浩。尤其是七部短片一起看下来,我真的觉得在导演功力上,他真的可以说是独一档的存在。

《北京,你好》好在哪里呢?我觉得是分寸感把握的特别好。

短片因为时长的关系,一是讲不了太复杂的故事,所以创作上会更加偏向于感觉流(英文说的mood),或者短时间内集中爆发的矛盾冲突,一般是一幕剧。但是《我和我的祖国》本身承载着回顾重大历史事件的任务,所以你只是感觉流,肯定不行。可是短片就那么点空间,故事和主题太复杂庞大了,99%是要扑街的。

二是情绪不好推,因为观众沉浸时间太短,不容易代入人物,所以很多时候要推情绪的时候被迫靠音乐,但是音乐渲染过度会适得其反。

但是宁浩在二十几分钟里面做了2个人物(并且都完成了成长);在没太依赖BGM,慢镜的情况下成功反转了观众的情绪、然后又推了起来,完整的讲了一个极其有共鸣且承担了重大历史背景的故事,除了说牛掰格拉斯,我实在无法从导演工作上挑任何刺。

首先是人物。的哥,大红鞋,“牛掰格拉斯”,爱吹牛,离异家庭,再加上葛大爷给力的演技,非常快就把张北京给立住了。里面很多小细节都用得很舒服,比如领导让张北京把兜里的东西拿出来,有个小悬疑,然后一拿出来是一套扑克牌,即完成了抽签的道具要求,还顺带做了一下人物,可以说是非常巧妙又舒服。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小悬疑小惊喜真的铺排的特别好,这里面也有编剧的功劳,但是宁浩对于给镜头的节奏掌控的很好。比如去宠物店里找前妻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小狗咬掉了小贴纸的细节,其实给观众一点心理暗示,担心小狗会不会吃掉了张北京的票。虽然最后没有,但是观众的心其实是被吊起来了。

还有对于戏剧张力的设计。张北京去找小孩要回票那场,追逐的戏本来很常见。但是前面铺垫了一下,小孩给张北京留了钱(这个也很棒,观众的心理预期是看到一个空的票封,没想到真的留了钱)。所以偷票变成了强买强卖,才有了后面的“小偷啊”“抢劫啊”来回扣帽子的戏。同时小孩的人设道德上没太塌,不是小偷,只是渴望去现场看爸爸的孩子。这场“戏”的设计真的是绝了,拿了票还不忘留下钱。(此处应该要@李仁港)

另外就是对于观众情绪的调动。汶川地震,是一个很容易被做成很煽情的梗,毕竟那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的共同创伤。但是医院那场戏的开头,小孩说自己爸死了,中间还插了一个轮椅梗,然后整个情绪再迅速往下。我看的那场,观众真的是前一秒还在哈哈大笑,下一秒立即被拖进了沉重的大地震回忆里,整个电影院迅速沉默。最后还能扣回到鸟巢的建设上,这种无缝衔接看似简单,但是短时间的情绪转变对导演的节奏把控能力,和演员的表演要求特别高,让我想为葛大爷、宁浩和编剧疯狂打call。

真的推荐所有拍短片的同学拉一拉这部片子。不要总是奔着长片的体量去创作短片,像《北京,你好》的故事、主题表达和情绪渲染就是不多不少刚刚好,这种分寸感真的值得学习。

以上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终于看了,然后可以来排个序了。

按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

《回归》《夺冠》《北京,你好》《护航》《前夜》《相遇》《白昼流星》

其中,前三可以没有排序,后三也可以没有排序,后四故事上都有逻辑问题,就有些尬,但是忽视掉的话看着也还行。

个人是很喜欢《回归》的故事与叙事,非常有港味,那种港味不是说片中人物说粤语,而是人物的关系、行为方式非常的港风,电影叙事也港风,华哥是大陆漂到香港的难民,但在香港收获了爱情、事业和家庭,香港何尝又不是一个不幸离家的孩子呢?兢兢业业,斤斤计较的细节,仪式感,都是浓情,又仿似都是岁月里不懈奋斗努力的必然,令人看了感动又满足,又不会过度兴奋,却偏激励人想坚定前行,这就是很棒的电影。

《夺冠》的叙事和故事都是有趣的,家国大事下的小事,导演很强,夸的人很多,我不多夸了。

《北京,你好》又带我们见识了一下北京老炮儿,葛大爷演得绝,剧本写得也绝,故事很值得揣摩。我觉得,庞大的流动人口对北京人怎么看,都可以在这个短片找到一个答案。

《护航》放中间,单纯就是又文艺又帅,这个故事很碎片,很多事情交代极少,但是要讲的东西大家却都get到了,别管逻辑是不是通,现实是否可能发生,文艺化的表现将故事、情绪都传达给了我们,这就很赞。顺便,小宋佳×佟丽娅的cp要不要嗑一发?

《前夜》,我觉得故事有些扯,有些弱,但是呢,又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能想到的原因,只有当时我们的技术与通讯,真是太落后了!太落后了!太落后了!因此,这个故事更触动人心,我们在那样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惨胜,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建立了全新的国家,然后仅仅用了70年的时间,就将她建设成了现在的样子——感激与自豪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这个故事或许不该如此排后,个人感觉把它拍在了这。

《相遇》的故事就更单薄,讲述的方式又过于舞台化与话剧化,一度出戏,它是因为技术原因被排在后面的,不多解释了。

最后就是《白昼流星》。我是凯子哥的脑残粉,但是这个故事实在是令人一言难尽,是凯子哥自己写的剧本,编的故事吗?这个故事里,风景画面拍得很漂亮,昊然弟弟的演技浑然天成,好得没话说,别的就一无是处了。现实中的2016年,还有人会穿那么破烂的衣服吗?会有十几岁的孤儿无人照管吗啊?会有屡教不改的孤儿看个太空舱回收就改过自新的吗?会有人未卜先知,早于科学家们先得知太空舱降落地点吗?回收过程,会允许无关人员参与和旁观吗?太扯淡了!剧情上,两个未成年好像也不是一下子就空降的,做好事的大叔也在那里生活了许多年,那么,大叔身体好、孩子年纪小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大叔绝症要死了,才开始关心俩野孩子?俩野孩子被少管所教管了半年多,少管所不给孩子发衣服?少管所的教管如果屁用都不抵,那少管所为什么要开?就是单纯的未成年监狱吗?警察抓到小偷,不戴手铐,偏偏五花大绑,这是什么情♂趣?大妈拿着一把钱声泪俱下打孩子的脸,打得钱满地乱飞,又是玩什么?最后,号称留在家乡的两兄弟在隔壁上飞奔个什么劲儿?又没有在劳作,不特么还是在玩儿么?进步在哪里?通篇都逻辑不通,前言不搭后语,不接地气也不接人气,莫名其妙。对这一篇极度失望。


user avatar   pang-xiong-mao-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喜欢的觉得都好,最讨厌陈凯歌的,现在牧区谁还骑马呀


user avatar   xiaoxiao88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遇

一开始张译拉闸的时候我还希望只是一次普通事故,然而他站在那清洗的时候,血渗出了口罩的时候我心里一凉,这是必死了。

60年代的高材生,但凡活到现在最低都是教授起步,就这么默默无闻的燃烧了自己,在公交车上遇到恋人也不能相认。

我们都知道国家为研发原子弹付出了很多,高远这样献出自己生命的也不在少数,从高远的角度来说,他爱着方敏,也爱祖国,然而方敏可以没有他,但没有千千万万个高远,我们的祖国无法强大。

向所有为中国强大的而努力的人们致敬,祖国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徐峥导演执导的“夺冠”单元,以中国女排在1984年奥运会和2016年奥运会的两次夺冠为背景,以小男孩“陈冬冬”为主人公,时间跨越32年,“以小见大”呈现了中国体育健儿们的薪火相传,设计得颇具巧思。

此前的“相遇”单元的结尾,任素汐在1981年的电视新闻上,终于得知张译饰演的恋人“高远”,是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壮烈牺牲的无名英雄之一,泣不成声。

而楼下是恰逢中国女排在世界杯女排赛七战七胜,首夺世界冠军,80年代的年轻人们纷纷自发上街,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女排精神”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的榜样,奋勇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这正是我们的父辈们都曾经历过的火热青春,让无数人感同身受。

更和刚刚结束的世界杯女排赛,中国女排十一战全胜,第十次夺得世界冠军,形成了艺术与现实的完美嫁接,堪称冥冥中自有天定的神来之笔!

1981年,世界杯女排赛,中国姑娘经过2个半小时苦战,击败了强大的美国队。主攻手郎平打出102次扣球,决胜局进攻成功10次的惊人数据,在一场主攻手的巅峰对决中,完胜了美国名将海曼。

在最后一场对日本队的冠军决战中,先胜两局,比小分已经拿下冠军后,中国队迅速调整情绪也顽强顶住了对手的反扑,以3:2取得最后一场胜利,七战七胜完美收关,首次夺得世界冠军。

一年后,1982年世锦赛,中国女排在小组赛遭遇沉重打击,被以快攻针对性打法的美国队3:0完胜,6-15、9-15、11-15,三局输掉19分。然而,女排姑娘们很快调整心态,重整旗鼓,迎难而上,复赛中连续3:0力克古巴队和苏联队两大劲敌,杀入半决赛,并3:0力克老对手日本队。

决赛中,面对3:0完胜美国,士气正旺的东道主秘鲁队。中国队狠抓开局,为15-1、15-5、15-11打得对手溃不成军,最终首次夺得世锦赛冠军。

时间到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因为苏联为首的苏东集团抵制,苏联、古巴两强缺席,中国队夺金的最大障碍,依然是美国和日本两个老对手。

中国队小组赛连克巴西,西德,1:3输给美国,半决赛3:0击败日本,决赛再与美国队这个东道主争夺冠军。也就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单元》讲述的故事。

上海市某小区的整个弄堂,大家伙儿无分男女老幼,人人围着一台电视机,争看女排争冠的情形,正是当时神州大地上各个城市均不约而同发生的情形。

确实那时我国的经济还不发达,人们也不富裕,哪怕是屏幕狭小、信号时常中断的黑白电视机,也只有少数家庭购置了,要给邻里们合看,是普遍现象。然而,贫乏的物质条件,丝毫不掩盖人们饱满而充足的精神热情。

当国门初开后,确实有太多人被西方国家强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实力,直接吓倒和压垮,对国外生活无比艳羡,很多人就和影片中刘涛饰演的“小美母亲”那样,毅然抛家弃舍,拖儿带女,选择了出国谋生。

然而,同样也有很多人,面对这样的巨大差距,选择是脚踏实地,扎实苦干,迎头追赶。那时在赛场上连续击败了美国、苏联、日本等强国的中国女排,早已经不止是一只运动队的成就,而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了国人充足的信心,她们证明了中国人是能够战胜列强,成为世界第一的。

所以,在美国举行的奥运会,中国女排能否在对手的家门口夺金,实现三连冠,寄托着当时十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片中一位老大爷的「我们铁榔头的一记扣球,把美国队那个海曼,打成一条带鱼」的台词,正是对对手的轻蔑中带着自信和骄傲。郎平带领的女排姑娘们,就是当时全体中国人共同的骄傲。

一帮大人为了看女排比赛,让“陈冬冬”这个小孩子爬上爬下,到房顶一直举天线,如果是在今天肯定要上社会新闻,被“正义”网友们狂喷群嘲,然而在那时,这种“太不人道”的情形却完全可以谅解,并非匪夷所思。

从小就练习乒乓球,体能和灵活性出众,还有“八级电工”家学渊源的冬冬,确实是天降大任,当仁不让。

虽然他从头到尾没看一眼比赛,没有和小伙伴小美去开口告别,在人生第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为了大家而牺牲了萌芽中的情愫,但最后那个无意间勾起床单,变成披风,含着泪水高举天线的分镜,真是中二热血到酷帅啊!

我太难了」「爸爸,咱们家天线太烂了」「女排三连冠了,我太高兴了」等充满童真童趣的台词,更让人忍俊不禁。

这个叫韩昊霖的小演员,他在这部电影的演技,可以让当下几乎的流量明星,为之羞愧!

在这场中美女排的决战中,中国队16:14苦战拿下第一局后,士气大振一鼓作气,15:3,15:9,后两场只让对手得了12分,直接把对手打到崩溃,首次夺取奥运金牌。“铁榔头”郎平在半决赛拿下26分,决赛拿下18分,再次收获赛事最佳mvp。

她们都是全国人民的英雄!

而上海的这处小弄堂,小男孩“陈冬冬”也成为大家顺利看完女排夺金历程的英雄,被大人们高高抛起,欢呼致敬!

三十二年后,他成长为一位带领中国乒乓球队在奥运夺金、荣耀满身的教练员。

冬冬送给小美的磁带,是那时人人都会唱的《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却依然是中国心」,正是希望小伙伴不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而小美送给冬冬的球拍上,画了五星红旗,正表明着年幼的她虽然屈从于母亲而出国,但心中绝不忘本,终有一日会回来报效祖国。

所以,最后成年版的“冬冬”和“小美”,乒乓球教练员(吴京)和“海归科学家”(马伊琍)的出现,并非如很多影评人指责的那样“画蛇添足”,而正是证明了女排精神,激励和鼓舞一代代中华儿女,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来报效祖国。

激励民族精神,不止是体育界,同样也是文艺界的本职工作,可惜,过往几十年的影视圈,一直以来混迹了大量的逆向民族主义者,他们打着“反思”旗号对民族传统文化,去竭力矮化和否定,对欧美文明更是狂热崇拜,无限粉饰和美化。

殊不知过去整整三千余年,中华文明皆是当时人类最高度发达的文明,物产丰盛,衣饰精美,文华风物,地灵人杰,延绵千载,灿烂辉煌。遥忆汉唐声雄万邦之盛世,那时的欧美蛮夷,还在如同野人一般茹毛饮血!

而今,我们的祖国早已空前强大,多项指标早已位居世界第一,从2013年起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和对手早已从几十年前的“可望不可及”,达到了现在的与强敌在全世界范围内,在近乎所有领域去激烈交锋,攻守之势早已初逆。

逆向民族主义思潮越来越失去市场,遭到公众唾弃,爱国主义成为从现实到虚幻网络,不容质疑的绝对主流。

一代代女排姑娘的薪火相传,她们的成长就和这个伟大国家的复兴历程紧密交织,无论成绩巅峰还是谷底,始终目光坚毅,竭尽全力,从不言弃。她们的事迹,永远铭刻在新中国体育史的丰碑,让一代代中国人为之振奋和骄傲。

所以,《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献礼电影,“七合一大拼盘”的爱国电影,上映3天票房突破9亿,总票房30亿在望,大大出乎上映前那些所谓“影评人”的预测之外,却正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user avatar   san-zhang-qing-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看完之后没缓过来,兴奋了一晚上,两点多才睡着,把几个片段琢磨回味了很久,发现最喜欢的还是相遇。

个人排名:相遇≥前夜>夺冠≥北京你好>回归>护航>白昼流星

前夜:9

最动人的场景是乡亲们一起送东西的那段,有烟枪,铜锅,长命锁,无论是抱在怀里的小孩,还是没剪辫子的白发老人。等穿长衫的老先生拿出实验室最后一块样品,真的泪洒当场,家国情怀高于一切。

相遇:9

也是一个国家高于一切的故事。

从“我连他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开始,就表现了这个片段的主题。

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男主女主说是相遇,其实是永别。

个人非常喜欢车上的长镜头,结合车窗外逐渐改变的背景,到张译想要拿下口罩,急刹车,再到张译听见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不可置信的站起来的过程,整个镜头一气呵成。

最后人群中,他们只是一个眼神,便是理解与释然。而多年后的那个场景,看完让人压抑又难过。

夺冠:8.5

先夸一夸可爱小男孩。

这一篇的风格比前两个明快很多。街坊邻居们聚在一起看电视的场景太真实了,也是在84夺冠那会,村里一大堆人聚在我外公家里看那台黑白小电视,一起为女排姑娘们加油。加上16女排夺冠的镜头,一下子就能调动人的情绪。

而且小男孩看见爸爸那句“我们家天线太烂了”真是又委屈又可爱,看得我笑着笑着又哭了。

回归:7.5

红姐太飒了,真的。

香港回归其实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的主题,结合最近的事情,应该是很容易发挥的。

但升旗那段几个年轻人给我的感受反而比不上老修表匠从小电视里看着直播站起来的画面。大概是因为我最见不得故人白头,这种思乡的感情一出来,心里就涩涩的。

ps:没想明白杜江升旗前那个回忆的镜头有什么作用,感觉突兀。

北京你好:8.5

这个片段是看得全场人最开心的,充满了导演的喜剧风格,而且葛大爷的国民度太强了。

因为有被剧透,所以小男孩说自己是汶川来的时候没有太大波动,但他说要去摸一摸老汉修的栏杆那段,一下子戳到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说个观影细节,提到汶川的时候,电影院全场安静,这是整个民族的伤痛。

这个片段我的整体观感其实好于夺冠,但放在夺冠后面,是因为去找儿子给票那段有点尴尬(完全是个人因素,不喜欢这种尴尬场景)。

白昼流星:6.0

其实我真的很喜欢这个立意,老村长的形象也是最令我动容的那种,画面也特别美。

但是,我真的没搞懂这个部分与神舟的联系,太刻意了。如果不是一定要带上神舟,可能还会好些。而且两兄弟抬凳子应该会成为本片最大槽点,没有之一。

护航:7

拍出来的感觉像纪录片,没有电影的味道。

女兵帅不帅?帅。但帅完了也就没了。

后两个部分的乏力导致电影头重脚轻,看电影时旁边的小姑娘熬不住,被妈妈带着离场了。


演员:

黄渤,张译,葛优第一档

小男孩(对不起我不知道名字),任素汐,田壮壮,任达华第二档

工具人演技大部分都很好,而且刘涛姐姐真好看啊,是那种温婉大气的中华美人。


最后,再说一说相遇。

因为本身学的是国防相关的专业,所以对原子弹这个部分抱有更深的情感。

高远这个角色有一种工科生的浪漫

是对爱人的。

他有些呆板木讷,不知道怎么哄你开心,不会说话,但就是想对你好,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你。所以会跑到郊外去买三个大西瓜,见到面了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只好喘着粗气对你笑。

也是对国家的。

在被核辐射流鼻血之后,他还坚持着对首长说,用排除法,另一种是正确答案。

首长靠过来扶他,他特意后退了一步,出去的时候,即使跌跌撞撞也不让同事扶着。在医院,撑着一口气,就是为了听见那个重大消息。

隐姓埋名三年,偶遇爱人,不敢相认。

最后,一个眼神,胜过千言万语。完成了国家的任务,也给了爱人一个交代。

在大部分人眼里,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我看来是一种极致的工科浪漫与情怀,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能get到,我太喜欢这个故事了。


最后,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现在相信霸王别姬是他爸爸掌舵的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第 91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Green Book)? 
  《征服》里,在富源大酒店,如果是封飙拿枪逼着刘华强下跪叫爷,刘华强会怎么做? 
  导演与电影配乐的制作人是如何沟通、协调做出想要的电影配乐? 
  不少影迷说《新蝙蝠侠》不算是「超级英雄」电影,怎么定义所谓的超英电影?这是真实存在的类型吗? 
  当你遇见裂口女问你“我漂亮吗?”的时候,你会回答她什么呢? 
  如何评价小罗伯特唐尼的演技? 
  如何看待杨超越将微博认证改为演员、歌手? 
  如何评价电影《寂静之地》(A Quiet Place)? 
  《一代宗师》有哪些有趣的周边故事? 
  找一部德国的电影?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Facebook 总部一中国男性职工因面临被辞退于 2019 年 9 月 19 日跳楼自杀?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李楠被爆称「iPhone 12 出来之前的所有 5G 手机都是小白鼠」?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