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文献中西周的分封主要集中在前期,主要是成康之际。
在文献中,对分封之事记载最为详尽的当属左传中子鱼的话: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倍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1]
在这段记述中,子鱼描述了成王时期分封鲁、卫、唐(就是后来的晋)三个重要的姬姓诸侯的具体情况,整个过程大同小异,我们将其分拣归类,可以发现分封基本有几个部分组成。
1.赠送仪仗
在天子的分封中,都向被封的诸侯赐予的高规格仪仗,作为天子让受封者出侯于外,封土治民并给予充分信任的表现:
这些仪仗物品也颇有讲究,鲁治地在东,唐封侯于西,这些仪仗都是和这两地颇有渊源的“古董”,可能是当地土著居民信认的信物。
2.赐予人民
赏赐臣服于周的宗族予所封诸侯,这些宗族多是殷商亲族,让他们成为新封国的臣民,不仅有利于拓殖蛮荒之地,还可以分散殷商遗民的力量,防止他们再像三监之乱一样叛乱。
值得注意的是,封给诸侯的殷民中,多有工匠、官吏一类的,也是方便诸侯封土建国、服务于王的措施,如封给鲁公伯禽的属民中的索氏是绳索工匠、长勺氏是制作酒勺的工匠;封给卫的陶氏可能是制陶家族、繁氏可能是世代制作篱笆的;而封给唐的职官五正就直接是官吏了。
3.划定封土
有了仪仗、人民之后,周天子还为诸侯划定了势力范围
这些区域都不是周人的传统统治区,而都是曾建立古国并在二次伐商中被周人获取的新领土,这也说明,封侯的最初作用是更好地开拓和统治周人不太熟悉的新领土。
4.确立统治依据
在物质上的分封完成之后,天子还告诫新建诸侯,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统治方法统治自己的疆土,显示了西周初年的务实精神。
在鲁,采用周公旦的统治精神,让鲁服务于周;在卫,以商的政治精神统治,以周的律法约束;在唐,采用夏的统治精神,以戎狄的律法约束。
这样,就基本完成了同姓诸侯的分封,那么异姓诸侯呢?齐桓公伐楚时,管仲对楚的回答可资采用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在管仲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但是没有看到赐予仪仗和授民,参考管仲陈述的历史背景(伐楚),可能管仲在此只是申命齐承王命伐楚的权威性,而仪仗和属民在此不必提及。
在《诗经》中,则记录了一则对南申的分封: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2]
在宣王对南申的分封中也基本体现了上文中的分封原则:
可见,除了申明统治原则这一项没有看到之外,西周晚期封土建国的其他程序和西周早期差异不大。
那么,在金文中,是怎样阐述对诸侯的分封的呢?
1.西周初年:燕、邢
对燕国(匽国)的分封在历史上记载阙如,直到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的发掘,我们才一窥究竟:
王曰‘太保唯乃明乃鬯,享于乃辟。余大封乃享,令克侯于匽。事使羌、页、虘、驭、微。’克来匽,入纳土,众有司。用乍作宝尊彝。
在对初代燕侯克,也就是召公奭的长子分封时,周天子申命了克的封土“匽”,赐予其部众“羌、页、虘、驭、微”,体现了封土和授民两项原则。
邢(井)侯是周公之子,是西周在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抵御戎人的重要屏障,其分封在金文中也留下了痕迹:
隹三月。王令荣众內史曰辖井侯服。易臣三品州人。重人。鄘人。拜稽首。魯天子造厥瀕福。克奔走上下。帝無冬令于有周。追考對不敢彖卲朕福盟。朕臣天子用典王令。乍周公彝[3]
在井侯簋铭文中,天子赐予井侯三个氏族“州人。重人。鄘人”,体现了“授民”原则。
2.西周中期,宜
对宜侯的任命金文是目前西周的诸侯任命金文中最为详尽的,是将虞侯转封至宜的历史记录:
惟四月辰在丁未,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隹四月。辰在丁未。王省珷王、成王伐商圖。诞省東或圖。王立于宜。入土。南鄉。王令虞侯夨曰。迁侯于宜。易秬鬯一卣。商瓚一X。彤弓一。彤矢百。旅弓十。旅矢千。易土。厥川三百 x。厥x百又廿。厥宅邑卅又五。X百又四十。赐在宜王人十又七生。赐奠七白。厥盧X又五十夫。易宜庶人六百又X六夫。宜侯夨揚王休。乍虞公父丁尊彝。[4]
在宜侯夨簋的记录中,天子令虞侯将其封国迁至宜地,成为宜侯,赏赐了仪仗和属民,划定了其封土:
可见,在宜侯的分封铭文中,上文中提到的仪仗、属民和封土依然是核心内容,至于统治原则,可能另有记录,没有体现在器铭上。
3.西周晚期,杨国
在四十二年逨鼎中有对杨国分封的粗略记载:
唯四十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王在周康穆宫,旦,王各大(太)室,即立(位)。司工散右吴逨入门立中廷,北乡,尹氏受王赘书,王乎(呼)史减册赘述。王若日:“逨,不(丕)显文武,膺受大令(命 ),匍有四方 ,则繇,唯乃先圣且(祖)考,夹置先王,爵堇(勤)大令(命),奠周邦,余弗段(遐 )望(忘)圣人孙子。余唯闭乃先且(祖)考,有爵于周邦,禅(肆)余作【彤】沙。询,余肇建长父侯于杨,余令(命)女(汝)奠长父休 ,女(汝)克奠于厥师,女(汝)唯克井(刑)乃先且(祖)考,兵顾 严狁,出,或(捷)于井阿,于唇厩,女(汝)不敦戎。汝失长父以追,搏戎,乃即宕伐于弓谷,汝执讯,获馘,俘器、车马,女(汝)敏于戎工,弗逆。朕亲令赘女(汝)矩鬯一卣,田于定卅田,于樨廿田。”述拜稽首,受册赘以出,逑敢对天子丕显鲁休扬,用作 彝用直孝于前文人,其殷在上,超在下,穆秉明德,系系降余康 屯又通录,永令,眉寿绰绾。唆臣天子逨其万年无疆子子孙永宝用享
这件器是天子命令贵族逨辅佐王子长父建立杨国的记载,因为并不是直接的封侯铭文,所以只是粗略一提。
总的来说,综合文献和金文资料,我们知道,分封从西周早期一直持续至西周晚期,其礼仪围绕“赐予仪仗、赐予人民、划定封国和申明统治原则”四个重要流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