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川崎Ki-61“飞燕”式战斗机的性能和装备特点如何,如何评价此款战机?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ce-zi-zc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人在二战的战斗机,那些能产出几百架到一万架的战斗机,我们可以大致分为这几种:

(因为这里各个战斗机,产量差异太大,比如零战和隼是产量第一第二的,一个一万多,一个近六千,飞燕疾风,一个两三千,一个三千五,钟馗一千两百多,紫电一千左右,剩下雷电紫电改和五式战,这三种飞机加起来也就一千五左右……生产力还是不够……)

(什么,你说烈风舰战?那个两位数都没有的家伙…同期的对手,F8F熊猫在日本刚投降的时候,都准备了一个中队准备去太平洋了,至少还能赶上受降仪式……)

最初的格斗的飞机:

一式战隼(Ki-43)和A6M零战


它俩分别取代九七式战斗机和九六舰战,成为第一代收起起落架的单翼机…

(传说中的火鸡们,不过这两种飞机实战表现细分还有些差异……

零战是在太平洋从1942杀到1945,有自己的适应节奏不假,但是总体的趋势还是越打越惨。

至于一式战,在中国和缅甸战场,在1944年年中之前,愣是把盟军各种战斗机打到各种没脾气,从飓风到喷火,从闪电到野马,再到雷电。不过,最怕P-40。当然,年中之后,就崩了……

当然,这不是因为零战和隼的性能差异,那就是海航和陆航背后战场的大背景的故事了……)

装上轰炸机发动机以求得高性能的飞机:

二式战钟馗(Ki-44)和J2M雷电


它俩一个是陆航和Ki-43平行研制的“重型战斗机”,一个是海航看到中国战场的苏联SB型快速轰炸机,九六舰战追不上,急得研发的截击机,都是速度快,火力 相对猛 的东西。

其中,钟馗短小精悍,8.9*9.45米,最大起飞重量也就6000磅(2.7吨)出头,早期日本能突破600km/h的强悍的战斗机,整个二战,除了雅克-3之外,没有比它小的了;战场上打得不错,干掉P-40和P-38没啥问题,不过野马来了之后,就不占优了…

至于雷电,这个在日本战斗机那里比较大,9.7*10.8米,最大起飞重量3.4吨左右。试飞员当初试飞原型机的时候曾表示座舱太大,可以开聚会了…至于表现嘛,一开始错过了拉包尔,之后在巴厘岛油田和本土防空打得不错,但是还是不敌野马……

这两种飞机都是不好开,降落速度快,格斗能力差,翼载高的飞机,收到了开惯零和隼的飞行员的一致恶评,但是老手表示开得特别爽…尤其是爬升

(当然,这里日本人说得重型战斗机,重火力的概念,与主流概念差得很大,真的很大,毕竟,钟馗只有四杆12.7mm的枪而且最大起飞重量6000磅出头……还有,它俩格斗能力差和翼载高,也是相对于零战和隼而言的,盟军真要格斗,占不上便宜……另外,相对于后面的疾风紫电改,发动机可靠,出勤率高。)

注:钟馗的发动机Ha-109(1500匹马力)是和Ki-49吞龙轰炸机一起用的,雷电的火星发动机(1460匹马力,后来战斗机型整到1850匹马力级别的了)是和G4M一式陆攻(传说中的大雪茄)一起用的…

还有,最后终于等上高性能引擎,飞行性能也可以,但是出勤率真的不行的飞机:

四式战疾风(Ki-84)和紫电改N1K2-J


这两种,一个是日本战斗机的极速代表,被陆航称为所谓“大东亚决胜机”,原型机624~631(687终究是算了…唉…),但是实战能飞到多少,看发动机…

这家伙在1944年豫湘桂大战中,大概能和野马杀个五五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虽然能最大压迫野马,但是后来故障率感人,连设计保守的地狱猫都打不过……

另一个本来是强风水上战斗机,后来改成了紫电(最初紫电没这么立整,中单翼,两段起落架,极速583,是这个东西)

后来,日本人看不下去紫电的表现了,就整了个紫电改,诸如下单翼,四门炮等改进,整个立整整洁了许多,极速594,后来打得确实还行(虽然没有像343飞行队吹得那么漂亮,但是至少能够进行那时的作战任务)

没错,它们仨,紫电(改)和疾风,都用的誉,这个中岛产的八百多公斤的十八缸气冷发动机。

(没啥概念的话,看一下这些发动机…宝马的BMW-801这个十四缸的发动机就一吨多了,R-2600这个十四缸的也有九百多公斤,至于R-2800这个十八缸的,也有一吨多,格里芬和DB-603都有九百多公斤了,至于DB-605和灰背隼有七百多公斤…)

这俩不仅用上了这么大的发动机,性能提升之外,其他方面也有了客观的一些改变,比如生产更容易了,基孔制在这两种飞机的实行使得这两种飞机的生产工时,较为零战和隼,大为减少…不过,这两种飞机的出勤也保受引擎之苦……

刚才说了这么多,也没说三式战飞燕(Ki-61),这个东西是在日本的几个主力中,为数不多的液冷战斗机,而且就设计而言,中和了上述几种飞机的特点,自身也有一些特色。

首先看这个飞机的设计,其实这个东西叫Tony不假,但是这个东西长得不像BF-109,其中机翼说明了问题。飞燕翼展12米,BF-109翼展不到10米(9.92米)而机长两者差不多,都是8.7~8.9米那样…

也就是说,飞燕整了个大机翼……

也就是说,日本人当初搞飞燕的设计的时候,似乎是想在轻战(隼)和重战(钟馗)取折中,搞个中战。一方面日本人想整流线型,以及高速,于是整了DB-601,变成HA-40;另外机体加固,可以俯冲到850Km/h,另一方面,翼展这么大,还是要格斗的……

还有,飞燕之所以叫Tony,是美国人后来怀疑日本人采取了意大利的设计…

(其实是采取的HE-100的设计…)

MC-202,原版也是DB-601,速度595,几乎和飞燕一样,除了机翼短了些,其他方面几乎一样…

所以,飞燕是上述几种战斗机的综合体:格斗,高速都还行;引擎像誉一样不行,火力也就那个样子(两杆12.7,两门炮),想都能兼顾,但是啥都不太行的样子。相对于零战和隼,各方面性能强得有限…但是对于对手,麻烦也挺大

美国人是这么看的:

它的俯冲与爬升速度都比传统注重格斗性能的轻型日军战机(零战和隼)更快,格斗性能也达到了美军P-40N的标准。而且低空性能也不错,很灵活,对于飞行性能较钝重的P-38较不利。

(换句话是,格斗斗不过,想俯冲逃离…也可能逃不过…)

(不过,P-38可以选择利用涡轮增压器所带来的高空性能优势,把三式战弄到高空作战。机械增压还是不如涡轮增压的…)

但是,美国人又补充一点,三式战强调了飞行性能与火力,这一点与美军战机的重叠性相当高。相对于零战和隼,三式战虽在火力与俯冲速度上有所改善,但不足以改变性能上的劣势,强的有限。

1943年后,在F6F与P-51B相继入役后,三式战渐渐不行了。美国后来评价道:除了飞行速度快于野猫战斗机之外,并没有特殊之处,相比P-51更是处于全面劣势。

(但是有一说一,难对付还是挺难对付的)

至于参战,那就是在新几内亚露过面,68和78战队参加战斗,空战能力如上,但是发动机是真的水土不服……后来在中国战场,被P-51吊着打,数量优势都不行…

不过,最后拦截B-29的时候,飞燕的表现,基本是——“一个和BF-109E差不多的东西,在拦截B-29的时候地位跟TA-152一样”,因为液冷发动机和大机翼带来的高空性能优秀(相对而言),使得飞燕拦截相对有效,并且和钟馗雷电成为拦截主力。至于发动机问题…在本土,后勤保障强一些了…

总之,飞燕似乎是个样样精通,样样稀松的东西,比以前飞机强是强一些,但是也强不到哪里去,最后还是挨打的样子。不过,总比零战和隼强多了…

注1:五式战斗机

五式战斗机其实挺意外的,本来是没有机会的,但是奈何飞燕的发动机太拉胯了,都产不出来了(准确的说是后来飞燕的发动机搞了个HA-40的改进型HA-140,它产不出来了,剩下两百多具没有机头的飞机)……于是只好拿金星六二型发动机(1500匹马力)按上去,再做些处理,就有了Ki-100。

后来,日本人发现这个东西性能还真的行点,就投产了。

准确的说,纸面上这玩意是真的不咋地。光从速度上就不咋地,也就580

(580对于日本战斗机大抵是道坎了,但凡极速有580的,都还能打,比如紫电改雷电疾风钟馗,还有五式战。至于飞燕,各个型号不太一样,早期的飞燕能到591,后来到一型丁,因为机炮外露的阻力降到560,后来动力提升,到二型改就到610了,后面有和野马的对比)

…但是在日本那里的标准,飞行性能也还行,它继承了飞燕火力强,俯冲速度快,格斗还行的特点,较钟馗雷电那种飞机,手感还可以,较疾风紫电改那种飞机,后勤要求更小了,出勤率更高。那个金星发动机相对于誉,可靠性更好,而且出力稳定(虽然只有1500,但是以誉的可靠性,保不齐能出多少呢……),而且飞燕那堆东西拆了之后(整个一个水冷系统),重量也小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功重比提高了不少(飞燕大概3.6~3.8吨,1140~1450匹马力,Ki-100是3.4吨,1500匹马力),所以日本人当时挺满意,

至于飞行员,244战队(飞燕的大队)战队长小林照彦表示开这个飞机,即使处于低空也能赢,占据优势高度有把握赢,对它还是相当信任的。

不过,最后还是挺绝望的,面对700+的各路对手,唉…还是挺难过的,至于有多绝望呢…看下面

注2:野马在日本

其实,日本人第一次碰到野马是在1943年,在缅甸,64战队(隼)应对P-51A(艾莉森野马),结果,因为野马没放下副油箱,以及64战队飞行员技术的老辣,被Ki-43打出2:1,于是认为野马也不过如此。

后来,1944年在豫湘桂大战中,疾风和野马(P-51B/C)也交过手,表示能抗衡。

再后来,1945年初,日本人在中国掳获了一架P-51C,然后运往日本测试。日本甚至拿来最好的油(相当稀缺的100号汽油,自家前线飞机都不舍得用)供野马测试,并在之后与各主力作了模拟空战。

当时各位对P-51进行分析。

地勤表示,组装品质很好;

飞行员表示,座舱仪表布置不错,防弹设施完备 。

(注:虽然德国人表示这飞机很脆,但是他们是拿着MG-151 20mm机炮说的,而MG-151机炮有多猛,欧洲那边战略轰炸机都见识过,平均二十多发炮弹打下一架四发…美国人表示野马很脆,但是他们有P-47…)

之前设计过紫电改螺旋桨的人,对使用高级橡胶固定桨座、连桨叶剖面都采用层流翼的野马,都不是佩服了,是深表拜服:“竟层流化到这种程度!”

(事实上,日本二战中说是采用或局部采用层流翼设计的机种,比如紫电改疾风雷电战斗机,以至于银河轰炸机,在风洞和试飞报告中都表示减阻成果不明显,因此,日本各厂人员对成功运用层流效应达成高性能的野马,是真的羡慕…)

P-51C在漆上日徽后,由二式战钟馗王牌,最熟谙一击脱离的黑江保彦开,他是这么表示的:

组装品质和操控品质、机载设备比我军任何一款战机都要好,

运动性比四式战疾风好(可能是指时速360km/h以上的运动性,毕竟疾风是400km/h时操作恶化),尤其是在俯冲和高速操控下更是如此。

就算是使用我们这里的91号汽油仍能飞出660km/h以上高速,实战这个东西都飞出700km/h了,可以说和我们的飞机有代差。但低速下副翼有些迟钝(较于日本飞机,其他飞机的一贯风格)。

初期加速不如我们这里的疾风、五式战和紫电改,也不如FW-190(1943年,日本从德国那边拿过来了FW-190A5,飞机的一些技术也被日本人采用,效果良好)。但时速400km/h以后的加速,没有飞机能干的过它。

黑江是日本不多的,能在格斗和一击脱离战法之间变换自如的老鸟,又开过日本大部分的战斗机和试作机,对于各飞机性能的把握和手法特别老练,因此接下来他开着P-51C与各飞行团之间的模拟战之中几乎是,赢麻了。

比如,和第18战队第3中队长的角田政司和中村的五式战斗机1挑2模拟中,情景是这样的:

“一开始两机五式战勉强转至P-51C后方但无法将对手捕捉进射程内。接下来黑江机进入俯冲迅速的拉开距离,就在角田几乎要丢失目标的时候看到P-51C以惊人的上升率拉起并开始缓缓以大圈回旋,两机五式战打开最大输出意图追赶,但没想到接下来的回旋战竟是日机侧的回旋半径较大而被咬住而被判定击坠。位居前导机的角田进入俯冲意图逃离,但也很快被追上而被判定击坠。”

(估计小林会收回刚才的话…)

(桧与平:黑江你倒是过来呀,你敢玩吗?)

注:桧与平是击落了P-51A和P-51D的王牌飞行员,当初野马在缅甸的一血就是他拿的…

当天黑江对他们的意见大概是这样的:

“如果是和你们同等级的战机或经验的对手,五式战可能也就赢了。但对上P-51就会像刚刚那样,要多注意。”

接下来对其他各机种的空战也一再上演类似的戏码,甚至更加的压倒性,赢麻了。

日本这里不仅菜鸟绝望了,连黑江的同僚都绝望了:

“连数量优势的新锐都那样了,要是P-51真的飞临本土,我们怎么办?”

上级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压着黑江改变作风,后来在和第18战队飞行队长川村春雄的对决是这样的:

当我以五式战单挑黑江的野马,得到"若我机处劣位则难以得胜,但优位的话则有胜算"的想法时,黑江却对我说“刚刚的P-51没有出全力。我大致是发挥在八成左右。实战的话请多小心”让我心头一凉…

而在模拟战中获得的感觉加上自身试飞过多种国产战机的经验,黑江大概是这个意思:

疾风的性能能最大程度的威胁到野马,但时速过400km/h或高度高于7000m以上,就算是疾风也打不过…

飞燕二型改是性能最均衡的,飞行手感与野马类似,但是性能等而下之,也就是说,和野马的对战相性是最差的。

五式战因为是从飞燕换发动机过来的,继承了飞燕战斗机的俯冲速度,还改善了爬升率和格斗能力,和野马最好抗衡,对战相性是最好的。但是前提是野马自己像傻子一样跑到低空跟五式战低速格斗。(野马有选择的主动权)

海军大概只有紫电改能勉强与野马打,具体操作和五式战类似。还是,野马有主动权,如果野马不这么玩,就…直接过去吧,没救了。

而野马之后可能不是战力最强的,P-47N姑且不提,如果日本有幸挺到本土决战,还有F8F熊猫呢…所以,日本人…还是挺绝望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匪声称飞燕与P-51在各方面的飞行性能方面都极为相似


飞燕的性能数据如下


P-51的包线图如下


user avatar   sha-zhu-k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Ki-61任何性能和特性都类似P-51D,但大多数性能又比P-51D低一些,所以這个战机在缅甸被当地日军战斗机部队试飞后就拒绝使用,坚持继续使用Ki-43,因为所有性能相似,就没有什么特殊的战术来克制当时数量越来越多的美军驻印陆军航空兵的P-51,那就只能硬拼硬打了,而盟军战机是绝对数量优势,硬拼硬打的结果是啥谁都明白,何况还大部分性能比P-51低,另外维护保养要求高,缅甸的环境虽比太平洋荒岛强的多,但维护保养Ki-61还是觉得力不从心。

Ki-61被太平洋美军称赞,认为威力很大,美军认为Ki-61部署到新几内亚后,很多美军战机损失都是被Ki-61击落的。但在日军眼里截然相反,日军认为Ki-61在太平洋没啥用,维护保养复杂,故障频繁,雨季还无法出动,除非刚部署到位就马上打仗,连续几仗打光拉倒,否则不等与美军交战就报废的七七八八了,只要是有Ki-61战队被部署上来,绝对是第一个全军覆没,而且大部分都是自己烂在地面上。太平洋日军不认为Ki-61有比Ki-43更高的战斗能力和战绩,相反是认为除了截击轰炸机以外,其他的战斗都是Ki-43更有效战绩更高。总之双方看法极度对立。

但Ki-61在本土防空战中,日军是认可的,本土保障条件好,Ki-61可以充分发挥战力,日军认为无论截击B-29还是与美军任何战机在任何高度空战都不落下风,表现是可以的。但美军这时则又认为,Ki-61在本土防空战时期已经过时了,在高空打不过P-51D,在中低空又被F4U和F6F屠杀,美军认为日军本土防空战有威力的是疾风,紫电改,钟馗,雷电和屠龙,并只有钟馗,雷电和屠龙对B-29构成了一定威胁。而疾风和紫电改只能在中低空勉强招架美军的P-51D,F4U,F6F,并多次被美军战斗机以大数量压制,取得了大击落比优势。

总之双方任何时期就没有一致意见的评论,双方的作战记录也一样,在太平洋前线地区,牛头不对马嘴的程度到了大多数战斗已经无法相互比较的程度。常见的就是美军记录的空战在日军那没有,日军记录的空战美军那没有,這要是小型空战根本无从核查,而太平洋战场小型遭遇空战又特别多,所以双方大多数战例都无从查证。而就连一些大型空战双方的记录进行比对也困难重重,常见有双方记载的日期不同,爆发地点不同,参战机型不同,并参战飞机数量出入差距极大,都让人怀疑双方记录的到底是不是同一件事???总之就是各说各话,能一眼看上去双方说的是同一件事的都不多,而确认是同一场空战的案例,双方记录的战绩和自身损失,那与对方记录的基本上没几个是接近的,大都是差距很大的,甚至有些空战的战绩与损失报告双方是10倍以上的出入。

日美双方空战记录只有本土防空战时期的日本本土上空的空战,双方记录是可以都对应的上的,不存在时间地点的差异,这一比较双方的记录,同样是极大不同,在紫电改与疾风投入的战斗中,日军记录多是日军大胜,美军记录多是美军大胜,而0战与隼战之类参加的战斗,美军记录多是大获全胜,日军记录多是平手偶有小胜。双方战绩如此不靠谱,已经没有参考价值,只有双方实际损失记录才有对比价值,这一对比就出现了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至少本土防空战期间,日军不管是0式战斗机还是隼式战斗机这类旧机还是疾风与紫电改这类新机,实际上根本没有大胜也没有大败,都是一样的战斗效果,双方任何战机在任何高度的交战,总体看双方都是谁也没占便宜,整体损失大致相当,而且双方每场空战的损失都不大,任何一场空战,双方都根本不存在一场空战击落对方好几十架上百架战斗机的事情,一般就是1架到几架而已,任何一方一场空战损失10几架战斗机都是很少的事情。

也就是说从0战到紫电改,从隼到疾风到Ki-100,只要和美军战斗机打起来,管他啥高度啥型号,双方都是基本旗鼓相当的损失,而且都损失不大。那日军疾风紫电改之类的新式战机到底有啥用都不清楚了,根本就和隼式0式没区别,Ki-61飞燕也是一样的,基本他被野马海盗泼妇击落了多少,他也击落了多少野马海盗泼妇。日本本土防空战勃发之前,还找来王牌飞行员教官驾驶缴获的P-51战斗机与日军各个防空部队的战斗机进行模拟空战,最终确定战斗方案是疾风与紫电改在6000米以下对付野马泼妇海盗,Ki-100在8000~6000米高度对付野马,至于飞燕,钟馗,雷电,屠龙则用来截击高空B-29,由0战,隼,紫电改,疾风护航到6000米高度,而Ki-100则继续护航到9000米高度,而Ki-100数量实际严重不足,因此大多数飞燕,钟馗,雷电,屠龙实际超过6000米后是无护航的,当时认为在到达9000米高度之前,飞燕,钟馗,雷电是打不过野马的,需要Ki-100护航,而Ki-100超过9000米也就性能急剧恶化,拦截不了B-29,并且Ki-100在6000~9000米高度只能与P-51苦斗拖延而已,实际上还是略逊P-51的。谁知最终是除了屠龙以外,管他啥高度飞燕,钟馗,雷电自己就能对付野马,海盗,泼妇,根本没必要由Ki-100护航,而啥疾风,Ki-100,紫电改之类在所负责的护航高度与美军战机打起来也根本没比飞燕,钟馗,雷电更强,甚至也不比0式隼式强。

Ki-61飞燕的飞行特性与P-51D极为相似,但加速,极速,爬升能力都逊于P-51D以及海盗和泼妇,而盘旋能力则高于任何美军战机,盘旋半径比FM2和F8F还小,俯冲能力则至少不低于P-51D,Ki-61飞燕和Ki-100都能跟上P-51D的俯冲,比疾风的俯冲速度更快。日军所有的战斗机都有比美军任何战斗机都更小的盘旋半径。

美军与日军评价比较接近的是本土防空战时期的雷电和钟馗,实际上在本土防空战之前,日军陆军飞行员大多讨厌钟馗,陆军也不认为钟馗空战比Ki-43隼更强,但认为截击轰炸机或高空空战的话,那钟馗比Ki-43强的多。日本海军则讨厌雷电,认为雷电笨重,驾驶舱噪音大还热,根本就是个地狱飞船,实际最初只采购了区区400多架,而且还没几个人愿意去开雷电,连400号雷电飞行员都招不到,是本土防空战快要开打了,才紧急追加采购,总共约2000架,到底在战争结束前交付了多少,记录混乱,一般认为战争结束前就交付给海军的总数不到1000架,而且新交付的也没完成训练,实际在战争结束前投入作战的,只有最初生产的400多架,而且还没足够的飞行员。钟馗和雷电实际上截击高空目标比Ki-61飞燕威力大,爬升率更高,火力也更强,速度也更快,但钟馗俯冲速度比飞燕低,雷电则是完美截击机,雷电用于空战实际可以对付任何美军战斗机,但日本海军嫌雷电转弯半径大,机场起降条件要求高,没有大量采购,日本海军知道雷电采用高速战打法完全可以对付美军任何战机,也能拦截高空的B-29,但就是无法说服飞行员去驾驶雷电,根本就找不到几个愿意去开雷电的飞行员,找个愿意开雷电的飞行员比找个自愿神风飞行员还难。美军对雷电的评价很高,就是不知道为啥日本海军总是拿不出几个雷电出来作战。日本本土防空战由于能使用的钟馗和雷电太少,实际是用Ki-61飞燕当高空截击机主力。




  

相关话题

  未来主战武器如坦克会纯电化驱动吗?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沈摸龟? 
  09式步战车在解放军中的定位是否类似美军的斯特赖克? 
  如何评价俄罗斯21631型暴徒-M级护卫舰? 
  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现在部署情况及作用怎样?美国部署该系统有什么用意?其他国家有类似系统没? 
  歼20在不牺牲隐身的情况下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吗?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上校狙击手」? 
  军迷一直在说1500的东风21D和2500的东风26导弹,难道他国就没有远程弹道导弹了么? 
  为什么米格23、米格25、苏22没像米格21那样有这么多魔改型号,有人能脑洞下三款战机的魔改方案吗? 
  俄罗斯的苏-30SM和中国的歼-16哪个性能更好一些? 

前一个讨论
美军在南海坠毁一架 F35C,中国渔民可以打捞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引进的《搏击俱乐部》修改的结局?





© 2024-05-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