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消除性别歧视的根源是否应当消除性别差异?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chen-yin-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性别差异


  • 有些两性差异的确存在,但非常小(不要被专业的术语误导,研究者提及的“显著的”性别差异通常指“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就是说差异在数字上是可靠的——但差异或许根本不大)。
  • 两性性别内的行为和观点差异通常远大于两性之间的平均差异。男性较女性更能接受随意、短暂的性关系,这未必表示所有男性都喜欢随意的性关系。有些男人喜欢与陌生人发生性行为,但也有些男人根本不喜欢这样做,这两组男性在性生活上的相似程度远不如男性和女性的平均水平。换句话说,尽管在性放任上存在两性差异,一位非常性放任的男人与女性性放任的平均水平的差别,远低于他与另一位性保守的男人在性放任上的差别。
  • 由于两性的行为和观点在正态分布上重合的程度如此之大,以致即使平均得分低的性别中也有许多人的得分高于另一性别的平均得分。在中等程度的性别差异上(男性高于女性, d值为 0.5),仍有三分之一女性的得分高于男性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假如你要寻找性放任的家伙,不要因为听说“男人比女人在性上更放纵”就只找男性;你应该找性放任的个体,其中许多是女性,尽管两性之间存在差别。

“性别差异”这种说法具有误导性,因为它只强调两性之间的差异性,而忽略相似性,这容易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

性别差异是不平等的根源吗?

确实有一些理论认为,性别不平等产生的根源是由于男性在生理上优越于女性,所以,男性的社会地位要高于女性。两性生理的差异论被大众所接受,直到今天,人们在解释两性受到的不同待遇时还会以此作为借口,但是体力方面的优势并不是政治关系中的因素,就如在处理种族和阶级关系时,体力的相对强大并不是决定问题的依据。人类文明总是能够以其他一些手段——技术、武器和知识来取代体力,当代文明也没有发现体力有更多用处。

有学者认为,生理的差异仅仅是个起因,随之而来的文化建构才是两性之间不平等关系产生的真正原因。正如玛丽·奥布赖恩(Mary O'Brien)所意识到的那样,女性的生育能力并不是女性地位低的原因,而是父权制的文化忽略了妇女在生育中的真正地位和社会存在价值,而一味地强调女性由于生育产生的劣势以及对男性的需求和依赖。通过这个过程男性控制和主宰了繁衍后代的过程。

不仅如此,社会性别理论指出生物的生理特征或者生理差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男性与女性的生物差异,也不能当作是普遍的或不变的,身体和生理的进化本身就受到了文化的建构。

再者,社会性别的规训是一个从出生就开始的过程:

  • 生理性别类型:婴儿出生时根据外生殖器的形状作出的划分。通过胎儿测试和性别鉴定,类别分化在出生前就存在。生理性别类型也可以在后天通过外科手术或对含混不清的生殖器进行重新检查而改变。
  • 社会性别身份认同:个体作为工作和家庭成员的社会性别自我感知。
  • 社会性别化的婚姻和生育地位:社会允许的或不允许的性交、孕育、生育、亲属角色等方面的实现或不能实现。
  • 社会性别分化的性取向:社会或个人的模式化的性欲望、感情、实践和身份等。
  • 社会性别化的个性特征:通过家庭结构和父母养育方式组织起来的社会规范化的情感的内化模式。
  • 社会性别过程:包括学习、被教化、接受暗示、按照通过学习得知是适宜自己社会性别的方式行事(如果要反叛或实验,也可能是不适宜自己社会性别的行为)、发展社会性别身份认同、在与社会性别化的他人交往时作为特定社会性别地位成员而“表现社会性别”(doing gender)、表现差异或控制等所有这些社会过程。
  • 社会性别信念:对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的确信或反抗。
  • 社会性别展示(gender display):作为某一种类的社会性别个体,通过服装、化妆品、装饰以及永久的或可消除的身体标志等的自我呈现。

正是这个过程把人区分为男人和女人,塑造了男人和女人的差异,而这个过程又是父权制作用于个人的过程。因此,性别差异与其说是妇女受排斥、受歧视的原因,不如说是妇女受排斥的结果

性别不平等强化性别差异的证据

2017年,董豫等学者发表了《东周时期饮食结构的转变和以男性为主导的不平等的加剧》(Shifting diets and the rise of male-biased inequality on the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during Eastern Zhou)一文。

文章主要分析比较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2900年)和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前256年)的饮食结构差异。研究发现仰韶文化人类的主食是小米(粟、黍)和动物蛋白,没有明显性别差异;而东周时期的饮食结构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东周男性的主食是小米和动物蛋白,东周女性的主食是小麦大麦和植物蛋白。由于加工工艺不成熟,汉代(公元前 206 年至公元 220 年)的历史记录表明,小麦、大麦和豆类最初被视为粗粮,为穷人提供抗饥荒的食物。测量统计两个时期人类骨骼显示,与仰韶时期相比,东周时期不同性别的身高差距增加了。和仰韶文化的女性比较东周时期女性身高显著下降,变得又矮又瘦;和仰韶文化的男性比较,东周男性则无明显变化。这些发现表明东周时期已经是明显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社会文化“规定”了男女不同的食谱,女性的饮食质量差,导致她们和她们的女儿体质相比男性更弱。

盖尔·卢宾的“女人交易”论

盖尔·卢宾受到马克思论述经济制度方法的启发,提出亲属关系是妇女受压迫的起源。女性并不是天生就受到压迫,她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才成为女仆、妻子、情妇或者兔女郎,正如马克思所说:

一个黑人就是一个黑人。他只有在某些关系中才变成奴隶。一台棉纺机就是一台纺棉花的机器。它只有在某些关系中才变成资本。脱离了这些关系,它就不是资本。

在盖尔·卢宾看来,使妇女受到压迫的这种亲属关系起源于“女人交易”。因为两个群体间存在联姻的需要,所以要把女性交换出去,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两个群体:男人和女人,并使得男人交换女人,而女人被交换。为了保证这种交换的顺利进行,产生了性别分工和异性恋秩序。女性离开了自己熟悉的资源体系,各方面的资源都不足,处于弱势地位,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弱,最后强加成了男女两性的地位差异,导致了性别歧视的文化惯性。

综上所述,性别差异并非性别歧视的根源,消灭性别歧视也无需以消灭性别差异为前提


参考文献




  

相关话题

  为什么在很多领域都是男人做leader居多? 
  如何看待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一女教师课堂公然侮辱歧视男性,向学生传达错误价值观? 
  工作需要造成的对男性的资源倾斜,是否构成性别歧视? 
  性别对立真的有境外势力推动吗? 
  如何评价「请学会尊重男性」被标记为「存在性别相关的争议观点」? 
  性别对立是陷阱吗? 
  究竟是谁在制造性别对立? 
  你觉得男生女性化,女生男性化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如今性别歧视仍然存在? 
  为什么女生把性别填成男被一些人认为是保护自己,而男生把性别填成女会被一些人认为是变态或者别有所图? 

前一个讨论
有什么语言当中存在 [ts]、[dz] 和 [z] 的对立呢?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2021 年世萌(国际最萌大会)投票伊蕾娜战胜御坂美琴夺得冠军?





© 2024-05-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