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邢立达等古生物学者在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毛茸茸蜗牛? 第1页

  

user avatar   congyu-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9.11.08顺手更新

之前评论区提到可能是为了抢发所以研究没有太深入,今天看到一篇新论文好像是这么回事

我之前回答中提到的系统发育在论文里也有

论文有点长就不仔细看了,发在Scientific Reports上,期刊定位明显比iScience要低一个档次。内容上比较偏演化,生态的东西讲得很少,感兴趣可以在下面链接里看原文

------------以下是原回答--------------------

看了一圈也没人放个论文地址,还是我来吧, @新发现 如果方便的话以后也可以加上,这样大家容易溯源。iScience是开放获取open-access期刊,任何人有网络都可以阅读下载。

不吹不黑,有一说一,从几方面来简单聊聊这个事,如有不公正请指出,一定修改

文章很短小,阅读起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感兴趣可以先看看原文再评价。主要就是讲了在琥珀里发现的最古老的的陆生带毛蜗牛,然后讨论了一下关于古环境的问题,故事非常简单。

首先,论文发表在Cell旗下的iScience期刊,这个期刊是对标nature旗下的nature communication和science旗下的science advances这两个综合性期刊的。大家经常说的CNS是指cell,nature,和science三个顶刊(或者叫主刊),但是从覆盖的研究领域来说,cell明显吃亏。所以最近cell press也在不断拓展地盘,搞了不少非细胞方向的杂志,iscience就是其中之一。现在nature communication和science advances的影响因子分别是11.8和12.8,可以期待过几年iscience应该也会到类似的水平。

事实上,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ce advances,还有iscience这三个综合性杂志都很年轻,主要是起分流主刊的作用,也发表一些比较新颖但是可能不是非常扎实的工作。当然,再往下还有scientific reports这种定位更低一些的,必要时候也可以考虑。在知乎有不少人觉得nature communication或者scientific reports这种期刊是垃圾桶,但我认为充其量只能说文章水平良莠不齐,一棍子打死就过分了。而且不同研究领域的期刊水平是不太适合横向比较的。

第二方面,论文本身质量。这篇论文是非常典型的基于标本的古生物论文,使用的CT扫描3维重建在古生物领域本来也不是新鲜事物,现在应用已经很广泛。文章大约1/3的篇幅是描述这个标本,剩下2/3是讨论性质的内容。我好奇的是为什么没有系统发育的内容,既然整个标本的形态结构保存地这么好,重建一下演化树不会太难,然后把带不带毛,陆生水生这些特征放到演化树上做一下祖征重建应该不会花太多时间。而且标本在手里的话我猜测也不存在抢发的问题。

然后文章后面一大半都是在讨论,最后还有一个limitations of the study,也是很坦诚了。。。

换句话说,文章中对古生态古环境的内容没有很深入的分析。当然,这种情况在论文中非常普遍,有可能是因为标本的限制,也有可能是因为时间的限制,种种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三,关于古生物的论文。很多人对古生物方面的论文有误解,觉得只要拿到好的标本就能发好的论文,所以和个人能力无关;另外也有人认为能拿到好标本也算科研能力,获得标本本来就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从我个人经历来说,两种观点都比较片面。

好的古生物论文基本都是基于好的标本,这一点毫无疑问,去找几篇nature,science上的古生物的论文就一目了然。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标本回答了什么的科学问题!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找一个马上要答辩的硕士或者博士,问“你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我觉得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会愣上一会儿。很多时候只是因为导师让我去做这个项目,或者我们实验室正好有这个技术可以做这个实验等等这样的原因,如果把自己的研究和科学问题联系在一起,是一件很难的事。

举几个古生物研究的例子,比如为什么nature上发了这么多带羽毛的恐龙的论文,因为这些标本回答了动物演化历史中的一个大问题,鸟类的起源,这些化石告诉我们鸟类是恐龙的一支,如何在演化中一步一步从典型的兽脚类恐龙变成现代鸟的样子。同样,类似的研究热点还有哺乳动物起源,恐龙起源,人类起源等等。

古生物研究人员怎么获得标本呢,主要是三个途径。1是自己出野外自己采集,最硬核,最辛苦,收获也最小;2是利用现有的博物馆研究所大学的收藏,我主要是靠这个,但是像AMNH这样的地方太少,不能强求;3是化石买卖,这个就有点灰色地带的感觉,合不合法合不合规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拿到好标本要么是运气好在野外能采集,要么是靠大佬做现有的标本,要么是有钱有关系能买到好化石。

具体到邢立达个人身上,今年来密集报道的琥珀中的化石的确很惊艳,无论从数量还是发表期刊的质量来说都很不错。但是具体到这些标本回答了哪些科学问题,填补了哪些演化上的空白,就不是很有力了。因此,会有人感觉另一拨人很酸,这是看问题的角度决定的。琥珀中的化石优势在于可以保存3维结构和软组织,邢立达课题组之前报道的包括恐龙,鸟,蛇,蛙等等,还有这一次的蜗牛,都是“理所当然”的化石,假以时日总能被找到。如果只是表面蹭蹭报道一下这些标本而不深入进去,是非常可惜的。而且,琥珀虽然很漂亮,但其实是一个开放体系,无时无刻不在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所以一些特殊结构,例如软组织,在琥珀中的保存情况甚至不如辽西的板子或者蒙古的沙堆里的标本。

反观带羽毛的恐龙的研究,尽管绝大部分的标本也是来自单一产地中国辽西地区,不仅有报道化石标本的论文,还有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的去研究飞行的起源,羽毛的起源,龙-鸟特征的改变,结合现代发育生物学的分子层面对演化历史的解释,整个故事显得很完整。到今天,可以说很好地回答了鸟类是如何起源的这个科学问题,所以即使多年以后,这一系列的论文依然是经典。

最后,对于作者本人,不得不说现在媒体的吹捧有点过分了。我知道,很多小编不了解这个专业,但是这不是你乱写的理由啊。比如前不久的这个例子,

霸王龙只有北美有,这个明明就是一种暴龙类,或者说很可能是“虔州龙”留下的,标题里哪怕加个祖先呢。。。。。。这一点作者应该在报道时就像编辑和记者澄清,过分追求新闻效果牺牲科学性最后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邢立达在推动古生物教育和科普方面这些年做的工作大家有目共睹,中国有这么多化石,也需要更多的人来研究。




  

相关话题

  “石头里找到万年前冬眠的蛤蟆”这一事件属实吗? 
  在野外发现了一只野生东北虎,给它带回家洗了个澡,再养了几天违法吗。? 
  如何看待科兴疫苗新发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智利真实世界有效率 65.9%? 
  游客逛公园发现奥陶纪古生物化石群,这一发现有哪些学术价值? 
  寒武纪的鳄鱼是怎样的? 
  如何看待高中生物老师当堂反转支持崔永元?这种行为对高中生有什么影响? 
  有哪些不是十分学术,又比科普有深度的古生物书籍? 
  为什么哺乳动物极少有毒? 
  为什么鱼要长刺? 
  导致史前昆虫的大型身躯变到如今的小型体积的原因有哪些?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土世界没有涉及到宗教?
下一个讨论
冰与火之歌中,守夜人的忠诚来自什么?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