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考报名选择职位有窍门吗?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xiao-zhi-x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照例是个人背景介绍:国考笔试140+,省考笔试160+。

题主问国考报名是否有窍门?其实是有的。应该说我自己也是用了一些报名技巧来帮助自己更容易进面。

本文适用于两类人:
1.第一次参加公考,对自己能力没有绝对信心的新手。本文可以帮助你真正了解报名的窍门,让你同等得分水平下更容易进面。
2.多次参加公考,能力比较强,但是想冲击热门岗位的老手。本文可以帮助你避开神仙打架的火坑。

这几个月知友们付费咨询提过以下这些问题,不知你是否也有:
①我是否具备报名考试资格?
②哪些岗位是好岗位?
③我的专业能报哪些岗位?
④我笔试成绩一般般,是不是只能当炮灰?
⑤我所能报的岗位里,哪些更容易进面?
...

因为经常指导亲戚朋友的小孩报考,所以我也经常做公考调研,本文就是我作的调研材料,已成功帮助多人非高分进面。因为最近粉丝破两万了,所以公开这份材料作为对粉丝们支持的感谢。

正文开始。


一、自己是否具备考试报名资格?

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户籍、学历、年龄、专业

(一)户籍方面

对于国考来说,只有小部分岗位才会有户籍地的要求。而对于省考则不一样,例如北京市考、上海市考、江苏省考(除南京外的很多地市)等等。

所以考省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该省招考公告上对于户籍要求的描述。

(二)学历方面

国考对于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和博士)都有设岗,可不必担心。但是省考就可能有要求了,比如2019年广东省考要求非广东户籍的考生的学历必须是本科及以上。

所以需要仔细阅读招考公告上面对于学历的要求。

(三)年龄方面

国考和省考对报考年龄的要求一般为18至35周岁。当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以最高学历报考的,报考年龄放宽到40周岁。

某些省份的部分岗位对于年龄可能有更严格的限制,比如广东2020年的招录公告中规定“报考市及以下法检两院、公安机关和监狱、戒毒系统一线管理机构人民警察(司法警察)职位的年龄为18至30周岁”,所以也请知友们仔细阅读招考公告上对于年龄的要求。

(四)专业方面

专业方面,大家需要下载职位表,在里面搜索你的专业,如果搜索不到,也不要灰心,因为很多岗位是根据专业大类来招录的。比如管理类,那么下面的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等等都可以报考。

要理清专业之间的隶属关系,可以查看《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获取方式在文末。

二、哪些岗位是好岗位?

有的考生觉得离家近就是好岗位,有的考生觉得清闲就是好岗位,众口难调,我只能拿最普遍的两个标准来衡量是否"好岗位",一是工资,二是仕途。

(一)工资方面

目前所有收入全包能上20W的我只能确定有深圳、广州、东莞、苏州、南京、杭州,其他的欢迎知友在评论区留言。

上海和北京应该是工资与房价脱钩得比较严重的地区了。

如果只是奔着稳定高工资考公的知友,可以优先考虑上海以南(除了上海)的沿海发达城市(一线和新一线,二线也可),它们不会让你失望的。

从机关属性角度来说,同一地区,公检法系统工资>(地方公务员、中央垂管公务员)。

(二)仕途方面

国考里面,省部级优于地市级

省考里面,省直>市直>区直>县级

从机关属性来说,党委系统>政府系统>人大、政协(笔者对法院和检察院不太了解,就不讨论这两个系统了)

从部门属性来说,综合部门比如办公室、人事处、政工办、政治处(部),都是适合走仕途的部门。

三、怎么选岗位更容易进面?

(一)决定进面难度的关键因素——“报录比”or“报名人数”?

岗位竞争的激烈程度有两种指标衡量的模式,分别是报录比和报名人数,接下来我们通过相关系数分析来判断这两种指标对于进面最低分数线的影响

注:“报名人数”与后文中的“资格审查通过人数”是一个概念。报录比即报名人数/招考人数。招考人数指最终录用人数,有的岗位可能一个岗录取多个人,大部分岗位只录取一个人。

1.报录比对于进面最低分数线的影响

因为考试类别不同,用的试卷是不一样的,为了控制变量,本文所有分析样本数据的范围是:考试类别为市(地)以下职位,没有专业科目考试的岗位

报录比对进面最低分数线的影响可以用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系数一般可按三级划分:|r|<0.4为低度线性相关;0.4≤|r|<0.7为显著性相关;0.7≤|r|<1为高度线性相关。

使用数据科学工具分析,获得三年报录比与进面最低分数线的相关系数均处于0.73~0.74,属于高度线性相关。(报录比的值呈高度倾斜分布,所以进行对数转化后再求相关系数,看不懂的同学可以忽略这句话~没关系的~)

所以说明整体上,报录比对进面最低分数线有高度影响。

(进面影响指数: ★★★★★)

2.报名人数对于进面最低分数线的影响

使用数据科学工具分析,获得三年资格审查通过人数(也就是报名人数)与进面最低分数线的相关系数处于0.4~0.5,属于比较勉强的显著线性相关。

(进面影响指数: ★★★★✰)

说明整体上,报名人数对进面最低分数线有显著影响,但是远不如报录比对进面最低分数线的影响大。

也就是说,我们在报名的时候务必优先关注自己心仪岗位的报录比,如果报录比过高,你就要思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进面了。从心仪的几个岗位中选择报录比最低的岗位,对于普通考生来说是比较理性的选择。

(二)决定进面难度的其他重要因素

在我们拿到职位表的第一时间,很多人还没报名,此时我们还不知道最后的报名情况是怎么样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要素的筛选,提前为自己准备一些备选职位。接下来,笔者将会对几个关键要素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对哪些要素进行条件筛选会对个人的报考更加有利。

以下数据分析使用到了统计学中的箱线图,想了解箱线图,可以参考下方@ 镝数dydata.io 的文章。考虑到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统计学的知识背景,所以我也就将结论性的语句加粗了,大家看不懂图直接看加粗的结论即可。

1.学历要求对于进面难度的影响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八个箱线图,左边第一个箱线图代表“仅限博士研究生”的岗位的进面分数线的分布情况,因为这种限博士的岗位太少了,所以数据样本很少(只有一个),导致只看到了代表中位数的绿线,而没有“箱子”。其他箱线图比较正常。

接下来,我们分情况对上图进行详细分析,为了让讨论更加有意义,所以我们分为“本科角度”、“硕士角度”、“博士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关注中位数(绿线)(中位数代表某学历进面分数的平均水平,上边缘和下边缘代表进面分数线的上限和下限)

①如果你是本科,那么你需要关注“仅限本科”、“大专及以上”、"大专或本科"、“本科及以上”、“本科或硕士研究生”五个箱线图。

从三年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

1)从2018年到2020年,“大专及以上”的进面分数线的中位数(绿线)均处于低位,所以在岗位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大专及以上",可以让你更稳定上岸。

2)从2018年到2020年,“本科或硕士研究生”的进面分数线的中位数(绿线)均处于较高位,所以在岗位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请避开“本科或硕士研究生”。

3)从2018年到2020年,“仅限本科”、“本科及以上”的进面分数线的中位数(绿线)没有明显高低差距,报考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②如果你是硕士毕业,那么你需要关注“仅限硕士研究生”、"大专及以上"、“本科及以上”、“本科或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五个箱线图。

从这五个图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

1)从2018年到2020年,“大专及以上”岗位进面分数线的中位数(绿线)依然是最低的。所以在岗位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推荐你优先选择“大专及以上”。(但要求“大专及以上”的岗位一般会有其他限定条件或条件比较艰苦,报考时须多留意自身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多数情况下硕士毕业生都不会选“大专及以上”)

2)不考虑“大专及以上”的岗位,我们来看看剩余的“本科及以上”、“仅限硕士研究生”、“本科或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四个箱线图,三年的中位线(绿线)差距不大,没有超过10分,报考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③如果你是博士毕业,那么根据前面的一些分析,你可以只关注“仅限博士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及以上”这两个箱线图了。

从这两个图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

1)“仅限博士研究生”进面分数线的中位数非常低,所以在岗位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不要犹豫,请选“仅限博士研究生”。(地市级岗位中,2018年和2019年国考均只有一个岗,2020年国考没有相关岗位,可遇不可求)

2)其他一般情况下,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都会比“大专及以上”和“本科及以上”好。

进面影响指数: ★★✰✰✰

2.政治面貌对于进面难度的影响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箱线图,中位线(绿线)相差不大,说明三种政治面貌情况下考生的平均水准差不多。而对比上边缘,政治面貌“不限”的岗位进面分数线的上边缘(上限)很高,“中共党员”和“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的岗位进面分数线的上边缘(上限)通常会低一些。其中,“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的岗位进面分数线的上边缘(上限)一般更低。也就是说选择“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的岗位能够更加有把握进面。

进面影响指数: ★★✰✰✰

3.基层工作最低年限要求对于进面难度的影响

在上图中,我们先看中位数(绿线),可以看出,中位数的高度情况是,“无限制”>(“一年”、“二年”、“三年”>“五年以上”,整体上说明基层工作最低年限要求越高,那么岗位的进面分数线的平均水平越低(一年、二年、三年之间相差不大)。再看上边缘的情况,“无限制”>(“一年”、“二年”、“三年”、“五年以上”)。有基层工作最低年限要求的岗位进面分数线的上限比没有要求的岗位要低。

所以建议报考的时候,如果你有基层工作经历,那么在岗位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有基层工作最低年限要求的岗位,可以明显帮助你减轻进面压力。

进面影响指数: ★★★★✰

4.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要求对于进面难度的影响

(专项计划指大学生村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专项计划”岗位进面分数线的中位数明显低于“无限制”岗位进面分数线的中位数。从三年的数据来看,只要你报了“专项计划”的岗位,笔试到达平均水平,就能稳定进面,简直so easy。也难怪很多人考不上就先走专项计划,确实也是条出路

所以,如果你有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那么请选对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有要求的岗位,不然真的很亏。

进面影响指数: ★★★★✰

5.机构层级要求对于进面难度的影响

在上图我们可以看出,除去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县(区)级及以下"和“市(地)级”的箱线图差别不大,中位数很接近,箱体大小和高度都很接近。报考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机构层级的影响。

进面影响指数: ★✰✰✰✰

6.考证要求对于进面难度的影响

从三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有考证要求的岗位的进面分数线上边缘不会很高,高手考此类岗位一般稳进。而下边缘比较高,意味着应试能力一般的同学最好不要报此类岗位,会比较吃力。

进面影响指数: ★★★✰✰

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内容后,对于如何报考应该心里有数了,有些结论是大家用常识就能得出的,有些则是我经过数据分析才发现的,比如报录比的参考价值远大于报名人数。

有了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进入下一环节,如何制定报考策略。

四、最科学的报考策略是什么?

(一)报名战术

报名战术是指每一次报名中的短期策略。根据前文的分析,在不考虑待遇或待遇差不多的前提下,最重要的几个报名要素是报录比>报名人数>专项计划>基层工作最低年限>考证要求>学历要求。

所以,如果是国考报名,那么最理性的做法应该是:

①国考报名开始前,查看前三年各岗位的进面数据(文末附件1),根据自身的专业、学历等方面的条件筛选能报考的心仪岗位,预估进面大约需要多少分,以此为目标进行备考。

②国考报名开始后,根据当年的职位表,筛选心仪岗位,关注这些岗位的报录比和报名人数,然后按兵不动,不要着急报名。

③国考报名截止前两天,根据前一天最新的报名情况,在心仪岗位中选择报录比最低的岗位(报录比差不多的岗位,就根据“报名人数>专项计划>基层工作最低年限>考证要求>学历要求”的顺序继续筛选),然后报名。

④接下来你要时刻关注报名状态,查看是否审核通过,有时可能会被退回要求修改或补充信息。审核通过后,恭喜你,你作出了本次报名的最佳选择,这是你日后上岸的关键一步。

(二)报考战略

报考战略是指为了保证上岸所进行的长期报考策略。这个策略是建立在概率论的基础上的。

假设一位考生,他的应试能力不是特别强,通过刻苦备考只能达到30%的进面概率,那么他如果只报名一次,那么他的进面可能性就只有30%。对于很多应届生来说,他们就只是打算在毕业前考一次国考,就属于这种情况。

但如果这名考生将国考、本省省考、临近发达省份、发达城市的市考、本省事业单位的考试都报考一次,假设有6场考试,那么他全部都不进面的概率是(1-30%)^6=11.8%。也就是说,有88%的概率至少能进一次面。

这只是对于进面可能性为30%的考生来说的,对于能力更强的考生,多次报考,基本能保证进面。

所以,报考战略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认真备考的前提下,多参加考试即可,你总会上岸的。

选择和努力都很重要,希望你从选择开始,走好每一步。

福利!

为了让大家对报名有更直观的了解,我决定把自己整理的数据源和报名辅助性资料共享给大家,方便大家了解去年从报名到进面的情况。

选择和努力都很重要,希望你从选择开始,走好每一步。

1.2018~2021年报名数据与进面数据合表

2.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

因为这都是我每天挤时间整理的,也没有稿费来源,如果大家觉得内容不错,对自己有帮助,还请大家点个赞赏哈~不管多少,哪怕一元也是对我的认可,当然这是自愿的。

很多粉丝在公众号(萧萧枝叶)获取资料后都只是放在一边,没有真正用起来,希望大家能够克服松鼠症,获取资料后要充分利用资料。

2022.04.25更新:昨天私信的同学已处理发送完毕,请只在评论区留邮箱而忘了私信我的同学尽量私信哈,这样我方便处理,谢谢~

因为这都是我每天挤时间整理的,也没有稿费来源,如果大家觉得内容不错,对自己有帮助,还请大家点个赞赏哈~不管多少,哪怕一元也是对我的认可,希望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同学都能早日上岸。

==================================================

经典好文:超3万赞的笔试备考文章,如果不知道如何系统准备笔试,可以跳转取阅~

新文速递:这是“研究公考面试上岸概率”话题的最硬核文章,不妨看看这篇干货分析~




  

相关话题

  教育部提出「确保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有何实际意义?会带来哪些影响? 
  为什么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不去考公务员,他们是不知道公务员的好吗?他们是不是云里雾里不知道什么是好职业? 
  还有二百天考试数学15分,怎么办? 
  会计跨考法硕或者396经济类合适吗? 
  省考公务员要买哪些资料? 
  事业单位年终评优秀有什么用? 
  如何看待教育部再次强调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年底须落实? 
  如何看待山东2021定向选调生公告? 
  公务员和普通打工人有差距吗? 
  为什么公务员要招一群没社会经验的小白,而不是规定有五年以上社会工作经验? 

前一个讨论
雷欧奥特曼里,诸星团是因为腿伤无法变身还是故意毁掉奥特眼镜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北京化工大学校园网新收费政策?





© 2024-06-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