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杨戬有何本事,为什么能和孙悟空打成平手? 第1页

  

user avatar   liang-xing-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孙悟空是《西游记》是主角,才有平手这回事。更早的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孙悟空被抓的更彻底不说,还有求饶的段落。

剧中开篇有一段孙悟空的自述,其中说:

天下神鬼尽归降,盖世邪魔闻吾怕。吾神三人,姊妹五个:大哥哥通天大圣,吾神乃齐天大圣,姐姐是龟山水母,妹子铁色猕猴,兄弟是耍耍三郎。姐姐龟山水母,因水淹了泗洲,损害生灵极多,被释伽如来擒拏住,锁在碧油坛中,不能翻身。

厉害不“天下神鬼尽归降,盖世邪魔闻吾怕。”而且孙悟空是兄弟三人,还有姐姐妹妹。但这都是为了存托杨戬有多厉害。

在剧中杨戬的自述是:

吾神乃二郎真君是也,俗姓杨名戬,幼从道士李班,隐于青城山。至隋炀帝,知吾神大贤,封为嘉州太守。郡左有冷源二河,内有徤蛟,春夏为害。吾神持刀入水,斩蛟而出。后弃官学道,白日冲升,加吾神清源妙道真君。今有乾天大仙相请,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

操刀入水斩蛟龙,这个故事最早是李冰的传说,而且又是青城山又是蜀中,二郎神的原型和建造都江堰的李冰是分不开的。

后来孙悟空请他两个兄弟一起来赴会吃仙丹,二郎神也到了,结果是:

[通天大圣云] 天兵势大,神力威严,俺神通浅短,独力难加。敌不住神兵,可怎了也!
[齐天大圣云] 看了二郎真君法力威猛,吾神近不的他,走走走!

是的,孙悟空直接怂了!然后就被二郎神抓到北极驱邪院主哪里去了,北极驱邪院主是紫薇大帝的别称。在紫薇大帝面前孙悟空认罪态度非常诚恳,原文是:

[驱邪院主云] 想齐天大圣,盗了金丹御酒,罪犯天条。今已擒拏住,与我拏过来![众做拏齐天大圣等跪科]
[驱邪院主云] 兀那妖魔,您怎生盗了金丹,偷了仙酒,有犯天条?怎生被天兵擒住,合受酆都之罪也!
[齐天大圣云] 上圣可怜见,小圣误犯天条,望上圣宽恕小圣这一遭者![正末唱]

最后驱邪院主宽恕了齐天大圣,说:

二郎神显耀威灵,奉勅旨统领天兵。犯天条齐天大圣,偷仙酒罪犯非轻。盗灵丹合当斩首,罚阴司不得超升。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后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众神将各归洞府,还本位齐赴天庭。

就这样,孙悟空去天庭拜玉皇大帝和三清了。

换句话说如果《西游记》的主角不是孙悟空,按照原本杨戬抓孙悟空的传说,孙悟空真的会很惨,很惨。

其实二郎神的本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二郎神的原型实实在在。

《西游记》中二郎神是是玉皇大帝的亲外甥,在《封神榜》中二郎神又成了玉鼎真人门下的高徒。因为文学著作的原因大家熟悉的二郎神的身世是这两个,兴扬要说的是今人对二郎神生前是谁的两个看法。

二郎神在传说的原型可能姓李,是李冰次子。传说李冰在开凿都江堰时曾凿离堆、开二江于此事有大功,因而被民众作为神灵奉祀。

这种说法的早期记载可以追溯至北宋,《宋会要》记宋仁宗嘉祐八年封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为惠灵侯,并言“神即李冰次子”,表明“二郎”即次子之意。

在流传中二郎神和可能和隋朝太守赵昱融合,形成了我们今天认知的二郎神。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称,在唐太宗以前,当地民众已为赵昱立庙于灌江口,俗曰灌口二郎。北宋真宗时,益州大乱,张乖崖奉旨入蜀治之,曾诣祠下求助于神,事后请皇帝追尊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

赵昱为隋朝嘉州太守,他曾隐居青城山学道,时有老蛟兴风作浪,成一方祸害。赵昱乃持刀投江,没入水中,与老蛟大战,顷刻间江水尽赤,石岸半崩,吼声如雷。最终赵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这也符合元杂剧的说法)

这两个原型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曾为止水出力,恩德于世人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在作家写作人们传说的时候二郎神的形象不会很差,就算是《西游记》也要是二郎神抓住了孙悟空,只是为了照顾孙悟空的主角形象让老君插手了,不会对原本的传说有太大的冲突。

这就好比今天网文中如果主角遇到了曾经的英雄,作者不会写这英雄是狗雄一样,如果把英雄写成狗雄,写的太离谱就必然如某些说霍去病去匈奴了,侮辱炎黄的小说一样为人诟病。


user avatar   dong-yu-71-92-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说的孙悟空败给二郎神了……
孙悟空畏惧的是二郎神背后的势力。

家破人亡的孙悟空要求自保,才显得落了下风。最后不是太上老君一圈打在脑袋上造成帽状腱膜血肿,孙悟空不见得能让二郎神抓到。他俩要真是一对一私斗,我看二郎神凶多吉少。


这么说,如果是天庭军,由大圣带队去剿灭小圣真君,你们猜他俩还能平手么?


user avatar   xiao-xi-8-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郎神自己本事很大,且自带自家兄弟,外加一条啸天犬。原著里写的他是听调不听宣,去打猴子根本就是去打猎的架势。


user avatar   hua-lian-88-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分析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印象中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孙悟空,在原著中战斗力究竟如何?其地位又在什么层次?

我们试从几段原著分析。

1.先来看看仙界社会舆论对孙悟空的评价:

二十六回,孙悟空为了找医活人参果树的方子来到蓬莱仙岛,在给福禄寿三星讲明来龙去脉之后,有了这么一段话:

三星闻言,心中也闷道:“你这猴儿,全不识人。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

三星的意思非常明确:你孙悟空虽然球打的好,得了个街球王的名儿,但你终归是混野球场的,训练不科学不系统,基本功不扎实,花架子太多;人家镇元子再怎么不济也是体校大学俱乐部一条龙,正儿八经的签约职业球员,你俩压根儿不是一回事儿。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哥仨儿打人一个没打过,被一袖子全装走了。

2.再来看看孙悟空逢人就吹的“大闹天宫”,究竟是怎样的:

第七回,孙悟空在天宫作乱,玉帝派游奕灵官和翊圣真君去请如来佛祖时,有这么一段话:

“……却又跳出八卦炉,打退天丁,径入通明殿里,灵霄殿外;被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挡住苦战,又调三十六员雷将,把他困在垓心,终不能相近……”

大闹确实是大闹了,但天庭并不狼狈,玉帝也并没有“钻到桌子下面”,相反非常从容,孙悟空则被佑圣真君的一个王灵官和三十六个雷将团团困住,连凌霄殿的门都没进去。

而纵观孙悟空在天庭的一系列经历会发现,封“齐天大圣”并不是因为玉帝怕他而安抚,而是因为懒得理他;大闹蟠桃会也只是定住了几个采桃女工,打倒了几个保安,趁人没来的时候偷喝了几口酒,吃了几颗丹(有趣的是在这儿原著有一段孙悟空的心理描写:“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李天王讨伐花果山率领的十万天兵被孙悟空打败,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孙悟空的实力,但在此战中,花果山的盟友七十二洞妖王与独角鬼王全部被擒,孙悟空一人和四大天王、李靖父子缠斗一天,最终使出分身术才将对方打败(说实话不理解有这绝活儿为啥不早用),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3.然后我们来看一个重要问题,既然天庭没把孙悟空放在眼里,为什么最后还要靠西方力量降服孙悟空?

首先,大背景来说,初唐佛教在中土并不兴盛,整个《西游记》故事的本质就是如来佛祖为了打开大唐市场而策划的一场公关。

第八回里:

如来讲罢,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而相比道家的天庭地位,此时的西方佛界是不如的,比如第七回中如来佛降服了孙悟空回到灵山给众佛讲起此事,居然带着炫耀口气:

如来道:“那厮乃花果山产的一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虽二郎捉获,老君用火锻炼,亦莫能伤损。我去时,正在雷将中间,扬威耀武,卖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我与他打了个赌赛,他出不得我手,却将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压他在那里。玉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却方辞驾而回。”

最有意思的是五十二回,青牛精用钢圈收走了金箍棒和众神的兵器,孙悟空实在没办法便去求如来:

如来听说,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对行者道:“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

然后便派十八罗汉拿着十八粒金丹沙去降妖,但在出发之前孙悟空发现十八罗汉只来了十六个,正要发火,降龙和伏虎才慢悠悠的来,并说是如来叫他们去嘱咐了些事。到了下面,如来的金丹沙还是不好使,被青牛怪一下收走了,孙悟空慌得一批时:

旁有降龙、伏虎二罗汉对行者道:“悟空,你晓得我两个出门迟滞何也?”行者道:“老孙只怪你躲避不来,却不知有甚话说。”罗汉道:“如来吩咐我两个说,那妖魔神通广大,如失了金丹砂,就教孙悟空上离恨天兜率宫太上老君处寻他的踪迹,庶几可一鼓而擒也。”行者闻言道:“可恨!可恨!如来却也闪赚老孙!当时就该对我说了,却不免教汝等远涉!”

孙悟空去了兜率宫才发现青牛精是太上老君的青牛,于是联合太上老君将其收服。

如来明知青牛精来历却不明说,最后还是遣罗汉之口告诉孙悟空,可见西天总裁对太上老君十分忌惮,非常不愿意得罪对方,也可见当时西方的地位不高。

由此可以得出,佛祖的法力无边或许高于天庭,但其地位却远远不如,这也正是如来想要佛教东传的原因之一,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天庭完全有能力解决孙悟空却不自己动手,而要假手于如来,这符合中国政治传统中的一般规律,大人物要解决小人物往往不会亲自动手,而是经由一个中人物去做。

由上面三点分析大概可以得出,《西游记》原著中的孙悟空并非厉害到毁天灭地,能力在整部小说中只能算中上,而道教神仙系统的天庭中,有大把牛人可以轻易将其制服。

由此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的主题,杨戬做为天庭初代反叛者,初代劈山救母者,玉帝之外甥,玉鼎真人之徒(此处有误,谢指出,在此标明,考证不严谨,惭愧),梅山七圣之领主(有误,应为六怪,谢指出),The KING of 灌江口,哮天犬之唯一合法主人,虽然驻守人间未入天庭,其实力在神仙中也决不可小觑,这样的小圣与大圣打成平手,相信也没什么可意外的。

—————————————————————————————————————

尽管关注到这个答案的人不多,但还是收到些评论,除去无脑喷子的日常秀下限之外,有几条还是让我受益匪浅,也提醒了我答案里的明显错误,在这里大概说一下:

《西游记》中二郎神的老师并非或者说不确定是玉鼎真人,这是我答案中明显的错误,感谢指出,想当然的把《封神榜》跟《西游记》混为一谈,是我不够严谨,之后一定尽量改正避免。

另:在此问题下有另一个答主对西游记中二郎神身份做了系统分析,有兴趣可以做参考。

2.质疑最多的应该是我最后对孙悟空战斗力下的定义——“中上”。其实怎么说呢,可能是我答案中表达语气有点不屑,但我本身真的认为在西游的神仙系统中,战斗力“中上”已经是很高的评定了,比如有一百个人竞争,能得到“中上”的评价至少也得排在30往前,但如果大家真的在感情上无法接受从小崇拜的英雄得到这样的评定,那我不介意修改我的措辞:

……由以上分析大概可以得出,孙悟空的战斗力确实很强,在整部书中算一流,但在道教的天庭系统中,还是有不少人可以将其制服的。

先写这些,以后发现问题随时补充更改。


user avatar   wang-meng-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唐代以来,新帝继位后改历逐渐成为常态,这可以被视为是宋朝频繁改历的根本原因。

二是由于精度问题,旧历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精度下降,是改历的客观原因。

三是宋代不禁私历,技术上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也使得大家比较有修改历法的动力。

咱们一条条的来说。

由于历法这玩意跟天象密切相关,而观星占卜吉凶这事又直接关系到王朝统治,所以大多数的朝代都是严禁民间研究天文历法的——不然今天有人观荧惑无常主灾兵之难,明天大星落于西南宰辅恐有性命之忧,后天星星已经对齐旧日支配者即将苏醒,你说皇帝要怎么办?听还是不听?这就很尴尬

初,知星者言,上象变,不利大臣,请攘之。光庭曰‘使祸可攘而去,则福可祝而来也!’论者以为知命。卒,年五十八,赠太师。——新唐书·卷一零八·裴光庭传

所以干脆,这东西由官方统一负责,你们民间也别研究这玩意了,谁碰谁死

太平真君五年春正月戊申诏日:愚民无识,信惑妖邪,私养师巫,挟藏谛记、阴阳、图论、方技之书,又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有私养沙门师巫及金银工巧之人在其家者,皆诣官曹,不得容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师巫沙门身死,主人门诛。明相宣告,’咸使闻知。——魏书·太武帝本纪
永平四年夏五月诏禁天文之学——魏书·宣武帝本纪
开皇十三年春二月丁酉制私家不得隐藏纬候图谶。——隋书·文帝本纪

除此之外,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认为历法这东西上体天心,乃是天人感应之正道。正所谓“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是为儒生职业”,然而尴尬的地方在于,咱们都知道天文学其实也是相当专业的一门学科,没点专业本事你是玩不转的。所以这么搞下去的后果就是汉代以来历法从儒家的领域里被分了出去,由专门的历法人员来负责,而大儒们对相关学界前沿了解的越来越少,却偏偏要把历法当成正朔的大事。所以唐代以前汉朝是东汉一个太初历,西汉一个三统历,这是汉历,也是王朝正朔的权威象征,马虎不得。

结果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之后又是南北朝,朝代一个比一个短,顺便出了祖冲之等一票数学家,这就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历法推算的技术进步了;二是少数民族南下以后这等蛮夷之人缺乏儒家思想熏陶,一朝一历的习惯竟然逐渐被废除了,比如说北魏前后改历三次、隋朝改历两次,所以到了大唐的时候,大家已经习惯改历了。

唐终始二百九十余年,而历八改。初曰《戊寅元历》,曰《麟德甲子元历》,曰《开元大衍历》,曰《宝应五纪历》,曰《建中正元历》,曰《元和观象历》,曰《长庆宣明历》,曰《景福崇玄历》而止矣。——新唐书·卷二十五·历一

所以说,唐代以来,一朝改历逐渐成为常态,这是宋朝频繁改历的根本原因。

既然改历已经不是问题了,那么显然历法出了差错就可以改。考虑到技术的进步,宋代时期的定朔算法已经相当成熟了——日月黄经相同的时刻称为“朔“,定朔,就是确定真正的日月黄经相同的时刻。考虑到古人没有精准的经纬度跟地轴偏角的概念,他们想要搞明白这玩意还是比较困难的。不过好在古人也不傻——我多观察观察,然后拟合不就完事了嘛?然而这种拟合没有先进的数学工具作为基础,多半是有误差的,而且时间越长,误差越大,所以这就是客观上的改历需要。

显德《钦天历》亦朴所制也,宋初用之。建隆二年,以推验稍疏,诏王处讷等别造新历。四年,历成,赐名《应天》,未几,气候渐差。太平兴国四年,行《乾元历》,未几,气候又差。继作者曰《仪天》,曰《崇天》,曰《明天》,曰《奉元》,曰《观天》,曰《纪元》,迨靖康丙午,百六十余年,而八改历。南渡之后,曰《统元》,曰《乾道》,曰《淳熙》,曰《会元》,曰《统天》,曰《开禧》,曰《会天》,曰《成天》,至德祐丙子,又百五十年,复八改历。使其初而立法吻合天道,则千岁日至可坐而致,奚必数数更法,以求幸合玄象哉!盖必有任其责者矣。
《纪元历》定朔推算误差图


然而在儒家眼中,你这频繁改历说明你们水平不行啊!你看我大汉就不瞎改!于是大家开始频繁发牢骚,纷纷指责这届编历的不行。修历的表示你说我不行,你行你上啊!大家又表示我要是行还用你?

“刘洪历四十五年差一度,梁武帝历百八十六年差一度。“以前人历术之精,犹不免此,况贱工之草创者乎?大抵唐以后律历之法不传,士大夫无所从受。——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五·总论应天至统十四历

这里咱们就必须提到前面说的第三点了,实际上,汉代以来历法的发展已经进步了许多,以至于士大夫们按照儒家经典得到的那些理论基本已经不可能用于指导历法编制了——这就好像是牛顿那个年代,随便拎出来一个科学家都是精通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各种自然科学的杂家,不过今天就隔行如隔山一样。然而偏偏这个历法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王朝正朔,还有华夷之辩:南北朝一堆蛮夷就罢了,后来天竺跟西域地区的立法计算方法也开始被引进国内,这简直就是国将不国啊!

不过你就算把天说破,也碍不住人家算得准……所以到最后官方一套“大历“、民间还有”小历“,而官方人员碍于士大夫议论,表面用大历,私下用小历也成为了常态。沈括曾经表示:你们这些儒家食古不化整天瞎指挥,搞得大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很辛苦有木有!

《史记·律书》所论二十八舍、十二律,多皆臆配,殊无义理。至于言数,亦多差舛。……其日月五星行次,皆只据小历所算躔度誊奏,不曾占候,有司但备员安禄而已。熙宁中,予领太史,尝按发其欺,免官者六人。未几,其弊復如故。——梦溪笔谈·卷八·象数二

那么把话说回来,古历真的精度就很高么?当然不是了。对汉朝来说,碍于改历这事是个忌讳而导致眼睁睁的看着它出错而改不了,才是最痛苦的事情……

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统历》,施行百有余年,历稍后天,朔先于历,朔或在晦,月或朔见。考其行,日有退无进,月有进无退。建武八年中,太仆朱浮、太中大夫许淑等数上书,言历朔不正,宜当改更。时分度觉差尚微,上以天下初定,未遑考正。
至元和二年,《太初》失天益远,日、月宿度相觉浸多,而候者皆知冬至之日日在斗二十一度,未至牵牛五度,而以为牵牛中星,后天四分日之三,晦朔弦望差天一日,宿差五度。章帝知其谬错,以问史官,虽知不合,而不能易。后汉书·卷九十二·律历中

所以综上所述,技术进步、修正误差、观念改变这三者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宋代的频繁改历。




  

相关话题

  86版《西游记》被台湾和海外引进了吗?台湾本岛是否看过这部经典,评价如何? 
  孙悟空和大鹏鸟单凭法力谁厉害? 
  如果袁隆平位列仙班,是什么样的神仙? 
  财神在中国神话体系里面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地位? 
  孙悟空和伏地魔谁更厉害? 
  三皇不是伏羲,神农,燧人吗,怎么会是天皇,地皇,人皇呢? 
  如果西游记里面西天取经,不用走,靠汽车。那么还有没有意义? 
  假如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住进同一间大学宿舍,会发生什么? 
  如果让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选刘备、曹操、袁绍、董卓或孙权做自己主公,他们最可能跟随哪一个,为什么? 
  如何看待六小龄童因重庆一大学生在网络上传恶搞视频,发博称将用法律手段维权这一纠纷?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如果抗战时德国肯为民国装备两百个德械师,抗战就不会打得这么惨烈的问题?
下一个讨论
黑豹电影为什么欧美票房炸裂,而大陆评价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