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短。
多几个字,手短,腿短。
再多几个字,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没得改。
手短很简单,谁让你球电胖的只能坐着打?不能超巡不说,最大速度只有M1.6,丢五代机的人啊这是。娘娘的典型作战速度是M1.5,球电还是M0.9。同样规格的中距弹,娘娘M1.5的初始速度能够赋予其超过球电50%的射程。
更不要说15分钟M1.5超巡相比M0.9可以多飞180千米。
也就是说,在典型截击空战条件下,使用相同规格的截击武器,娘娘的截击半径要比球电大出200至300千米。
对了,强敌也是M1.5。
请记住,现代空战中的能量机动,算的是飞机和导弹的能量之和。以前不怎么谈这个问题是因为二代机三代机大家全都在M0.9磨叽,大哥莫说二哥,但对于五代机而言:
怎么理解飞行员这句话?
你就想想高达怎么揍扎古就行了。
腿长这个问题就要复杂一点。
前几年网上有传言说,球电比娘娘强就强在腿长(航程)上。娘娘的内油作战半径(不带副油箱的作战半径,而隐形机作战几乎肯定不带副油箱)只有759,球电A有1100,比娘娘这个759大了50%。
但问题是这个说法对于娘娘是很不地道的。因为娘娘那个759的内油作战半径是包括15分钟超巡的,你球电压根儿不会超巡,那比个球的超巡作战半径?
如果大家都飞亚音速,娘娘的腿并不比球电短多少。
按照公开资料,娘娘正常起飞重量下的内油是7.6吨,超载油量为8.16吨,球电A内油为8.3吨,球电B内油为6吨,球电C内油为8.8吨。
球电的发动机由娘娘的2台减为1台,按理说在内油略多的情况下,依靠单台发动机明显下降的油耗,球电的航程应该大大高于娘娘才对,但实际上球电的内油航程并没有比娘娘大到哪里去。
没办法,这不胖成球了么?阻力太大,单发油耗跟娘娘的双发没得差。
但好歹确实是比娘娘的腿儿稍微长那么一点点是吧?
问题是,看一看强敌那1X吨的内油,这个,就很现实。
重要么?非常重要。
菜鸟军迷眼里什么内油啊,航程啊,哪里有最大平飞,爬升,雷达视距,导弹射程什么的来得高大上。但你要真的对空战了解得多一点,就知道油量才是现代空战的生命线。
没办法,在这个飞机的速度和机动性都空前强大的年代,烧油的速度也是空前生猛。球电3000的内油航程看上去很远?其实就够在天上以巡航速度飞3个钟头而已。
问题是这只是巡航速度,你要开个加力,俯冲下低空,再玩个急跃升,拉几圈稳盘,那飞机的油量立刻刷刷往下掉。
所以一般作战半径只有航程的1/3左右。
这个作战半径还只是全程高空飞行的作战半径,你要走HLLH航线,那作战半径还得继续往下打折。
而到了空战当中,油量高低更是谁更占主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现代空空导弹动辄上百公里射程,怎么躲?当然是打开加力拼命跑,不然你还真以为靠你最多12个G的机动能躲过40-50个G的导弹?正道是飞机油比导弹多,迎头攻击几十公里的不可逃逸区,换到尾追攻击就剩下十几公里了。所以谁油多,谁就有更大的余量躲导弹,谁就更能把握空战主动权。
这只是最机械的讨论,实际空战还要复杂百倍。但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轰炸还是截击,任何一种空战的形式和战术,都必然是大开大合,疯狂烧油,这也让油量成为最基础也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没有油,万万不能。尤其油总是不够用。
这么一看,球电A3000的内油航程,1100的作战半径,真的够用么?
不够用。完全不够用。
鹰酱1200多的内油作战半径,上阵还得两三个副油箱的挂着呢。
你隐形机当然也可以带副油箱,可那就不隐形了啊。
所以你看近年来美国搞的西太平洋作战计划,全都是让球电经过N次空中加油到达预定作战区域。
当然也不是不行,如果你觉得别人很有骑(fang)士(shui)精神坚决不去打你的加油机的话。
尤其对于强敌这种油量特别多,航程特别大,导弹射程还特别远,大马金刀黑丝长腿,那还不望死里劈?
反正以球电小短手那可怜的截击性能要想拦住强敌基本算做梦。
所以一等人准备的补丁是赶紧搞隐身无人加油机,就是这个:
虽然那个外挂的加油仓怎么看都不隐形。
但即使能够开发出完全体的隐形无人加油机,也仍然改变不了球电的作战效能严重受制于空中加油的现实。
毕竟你不能说我打着打着肚子饿了叫声少歇,等我找架加油机吃饱了再来。
这又不是演义小说。
总结一下,无论球电也好,娘娘也罢,都有着无法抹去的时代印记。上世纪80年代总结4代机的4个“S”,分别是隐形,超音速,超视距和超机动,对于今天高度信息化的空战环境预计是明显不足的。当时还在玩射击距离实际不超过视距范围的麻雀,下一代空空导弹射程不过70,大机群协同连敌我识别都做不好的二等人,对于未来空战的想定仍然是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延伸。所以他们对于下一代战斗机的要求,仍然是基于对越南空战的教训和三代机的使用经验,要求新飞机在具备技术突破的同时,不能荒废了近距离格斗的本职,更准确地说,“战斗机黑手党”心心念念的能量机动理论。
所以更快,内油更多,隐形性能更好的YF-23最后输给了更常规的YF-22。而球电即使胖成球,依靠F135发动机巨大的推力(以及阻力),在完全放弃超音速性能之后,仍然保持了不弱于典型三代机的亚音速机动性,主要是能量机动性,或者简单说,通过长时间稳盘逐渐耗尽对手能量从而把对手摁死的能力。
对了,能量机动不是BZ,BZ是大头米格21的招。
在二等人看来,不论是中欧四鸭的瞬盘制胜,还是毛子的大攻角大离轴,都是邪路,万般皆下品,只有能量高。
所以坚持常规布局,坚持高剩余功率,坚持亚音速稳盘为王,坚持F-15和F-16的老路。
所以更激进的YF-23没了,而球电宁可砍掉超音速能力(并附带削弱了超视距能力),搞成小短手小短腿也要死保能量机动。
然后强敌想了想:
话说强敌刚出来的时候,就有人说这玩意儿从技战术思路上该算YF-23的精神续作,就是心脏病还没完全解决。
而球电,大概可以算给双翼机装了个2000马力机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