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二战战列舰吨位比一战战列舰提高了那么多? 第1页

  

user avatar   si-ma-yue-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不是华约拦着,早二十年就得变那么大


user avatar   lin-yu-feng-6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快的速度+更好的防护+更强的火力=更大的吨位


user avatar   yi-y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的确,防空要求和设备需求一定程度上撑大了吨位,抵消了轮机进步带来的优势。但是如果看条约战列舰,某种意思上也可以认为提升幅度并不特别大:纵向比较下,35000并不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吨位限制。

QE落成时满载较大的就能够达到33410了,而改造之后标排已经超30000。相比之下,大七(除纳尔逊)在此基础上仅仅增加到了33000左右。整个条约战列舰从纳尔逊到南达科他标排都在35000以内,虽然USN的第一批高速战列舰事实上已经是后条约时代了。这个增长仍然是线性的——俄里翁和老KGV之间的吨位差距就在三千吨左右了,从铁公爵到QE增幅甚至更多。

真正吨位出现爆炸式增长并被完工的是:胡德之于QE级(闻所未闻的巨型战(you)巡(ting));俾斯麦之于沙恩(某种意义上是因为沙恩过小);衣阿华之于南达和北卡;大和之于长门(和大多数计划中的IJN战列舰)——35000以上放飞自我的数量仍然较小,而且其中一部分是因为脑抽。


当然,间战中舰艇整体放大是一个确确实实的趋势。

除了单舰最低技术指标增加了对空威胁,雷达船电设备升级之外,还有一点事实上是因为间战中的舰艇建造不再以英美领导,日德反应作为基础了。反过来,在几乎所有的主要舰艇领域,技战术指标变成了“日/意/德”展现新的技术现实,英美(法)进行回应——一部分结果是很多自我限制因此被解除了。

如刚才所说,在整个无畏舰到超无畏舰时代,在RN技术领导下的无畏舰几乎没有出现大的吨位跳跃:无畏级的18400吨标排到了整个第一代无畏舰的终点,圣文森特级时才增加到了20000吨级。而整个第二代无畏舰都没有突破21000吨的标排。即便是“放开手脚”的俄里翁级,也没有达到25000吨,这一点要到老KGV1911才能突破。QE是唯一一款出现重大吨位跳跃的,但是随后很快又回落到了R级。这里有一个趋势:当一种舰艇在当代环境下“够用”,RN就会开始试图增加舰艇“数量”,而不是寻求革命性的技术突破——费舍尔屡次三番地因此将海军称为“傻瓜”。这种增加数量的时候在海军有钱的时候体现在大量复制同级别舰艇,在没钱的时候则体现在减小舰艇规模。

而鞑嘤弟国这颗满脑子纳尔逊的毒瘤终于在间战后不再污染海军设计了(大德意志浪费术冉冉升起,带给我们俾斯麦和虎式坦克)。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驱逐舰:1930年的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规定驱逐舰吨位应当小于1850吨而主炮小于5.1寸。而RN在整个间战标准驱逐舰中就没有一次摸到过这个标杆。1930年入役的A/B级是1300-1400吨级的;C/D小幅度增加趋向于1400吨。E/F进入1400吨左右,领舰达到1500吨;G/H甚至有所回落重新让大多数舰艇的实际标准吨位低回了1400吨以下。间战标准驱逐舰的最后一批,I级,1937年入役,吨位也不过1400吨左右。这些驱逐舰吨位略小于同期的美国驱逐舰,差异在一百吨以下;而吨位远小于同期的日本驱逐舰,差距在两百到四百吨左右;换来数量至少3:2(对美)的优势。如果由着英国人的性子来,他们会在这个吨位级别停到天长地久——而战力上的差距则用:下放小型巡洋舰(比如5.25寸的黛朵)和数量优势(数量优势一部分来自于更小的舰艇,一部分来自于违反海军条约)弥补。

然而吹雪级迫使舰队驱逐舰开始“大型化”——甚至大型化结束后的,较大的舰队驱逐舰J级仍然没有落回1500吨的水平,火炮武装保留了不太成功的部族级的四分之三并且把雷装从4增加到10。

另一个例子是巡洋舰:同样在伦敦海军条约中,RN主动承认了8寸巡洋舰,也就是“重巡洋舰”的数量劣势:即便不考虑18艘美国重巡,英军的15艘重巡洋舰上限意味着与日本(12艘限额)主力交战时极可能处于严重数量劣势中——因为大量的重巡洋舰将被牵制在本土舰队,澳新和加勒比地区。事实上战争爆发的时候,一线与日本对峙的中国舰队只有3艘重巡洋舰和1艘6寸大型巡洋舰(康沃尔郡,什罗普郡,肯特郡;伯明翰),而对面则是IJN18剑客(当然并不会同时编入一次作战),数量1:6,日军同时享有质量优势。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当B型巡洋舰建造完成后,同样在第一次伦敦条约时,RN直接转产了8炮6寸的利安德级——更小,但是轮机更可靠,数量更多。而33年利安德级又被拦腰砍断,变成了更小的阿瑞托沙级!一部分变化是因为RN决心对USN用更小的舰艇“在同等吨位下取得更大数量”,另一部分则是因为DNC和新上任的CIC Mediterranean坎宁安对小型巡洋舰的热爱——地中海舰队希望一部分中型巡洋舰(粗略地看,如果将黛朵级这类5-5.25寸巡洋舰视为小型巡洋舰,8寸万吨的郡级彭萨科拉视为大型;利安德级这类吨位适中的巡洋舰可以被视为两者之间的“Intermediate”)可以执行小型巡洋舰的职责。坎宁安对小型巡洋舰的热爱几乎和费舍尔老爷对战巡的热爱一样走入歧途:他一度写信给庞德宣称6寸巡洋舰表现出色,地中海舰队不需要8寸炮的大型巡洋舰——然后灰溜溜地又在40年重新哭穷要求提供“类似于约克和埃克塞特的巡洋舰”。如果说黛朵类的小型巡洋舰是客观需求,那么让6寸炮的中型巡洋舰向下靠拢就显得有些激进——而这里与美日战力上的差距同样通过下放战列巡洋舰和数量优势解决。

间战整体上变成了一种日本(当然,德国和意大利)发展出新的威胁,美英做出回应的模式。一方面USN希望在太平洋东部回应IJN的挑战,但是却面临敌在国会山的困境;另一方面RN干脆发展出一套:如果我军能够让袭击变得“过于危险和代价高昂”,那么敌军就不会在主力舰队抵达前为所欲为的神逻辑(更诡异的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经验证明这么想似乎没什么错)。在这种环境下,盟军工程师往往更注重于发挥现有资源的价值;而轴心国设计师才会绞尽脑汁在发明创造和技术设计上尽可能突出单舰战斗力——从而带来吨位增长——然后再引发美英舰艇的大型化回应。

在因为条约锁死的战列舰之外,其他海军舰艇的大型化本质上是日本海军舰艇的大型化——只不过这种大型化扩散到了其他海军国家而已——他们的老对手美国,以及美国人的英国表亲;进而扩散全球。同时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存在(当然,日后的伦敦海军条约),海军技术的隐蔽难度很大——舰艇的建造甚至设计本身都很难完全不被知觉,不会出现“开门遇见KV-2”的情况。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普罗霍罗夫卡战役? 
  如果纳粹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初就使用毒气弹,能否轻松取胜? 
  为什么德国人看待希特勒的态度比欧洲其他国家的人要敏感得多? 
  周围的同学说二战时的苏联并不强,能赢只是因为英美的物资,我应该怎么反驳他们? 
  如何评价法国元帅贝当? 
  一战德国为什么要投降? 
  如果瓜岛夜战IJN派大和与雾岛参战,能否取得双杀? 
  二战结束后,中苏背靠背能解放世界吗? 
  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有过传染病吗? 
  如何评价二战德军的战斗群编制?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德军吧大吧主声称德国并不想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下一个讨论
江西真的被遗忘了吗?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