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与MP3等新技术相比,黑胶唱片有哪些致命弱点(只考虑家中使用)? 第1页

  

user avatar   dai-yu-xi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黑胶唱片的致命弱点就在于其音质较差,并且比数字实体音乐(CD)更容易被磨损。

之前就讲过音质的问题,其实也很容易听出来。

这次再分享一个实验。

经常有人会声称黑胶比数字音乐更好,但当他们自己参加MUSHRA听音测试时,却得到了相反的答案。甚至192k有损MP3的得分都比黑胶唱片高。

这位作者花费大量工作,狠狠的打了黑胶发烧大湿的脸。并且作者进一步进行了其他更深入的试验。

作者采用一种数字黑胶系统,即黑胶唱片上刻录与CD相同的数字编码信号,再转换为模拟信号。也就是看上去和黑胶唱片一样,但实际上就是CD。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听出了数字黑胶和CD的区别,并且声称“黑胶唱片”声音比CD更好。

托马斯爱迪生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证明,人们会听到别人告诉他们要听到的东西。

声称黑胶唱片音质/听感比数字音乐好,是缺乏基础的相关理论依据/基本听音能力,也没有任何事实证明的。更多的只是类似于“相信我”的嘴炮、安慰剂效应以及罔顾事实排除异己的邪教属性。

最后再引用一下这篇实验中的描述。在数字黑胶系统的评价中,有人描述道:

“毫无疑问,在我看来[黑胶]听起来更好听……或者我应该说更喜欢。它的中高频部分似乎更柔和,不那么刺耳,在这些频段就是更讨人喜欢,并且低频更温暖。在黑胶唱片上,混音中的东西似乎更可讨喜。”

注意,这位听音者所描述的“黑胶”是声音与CD一模一样只不过外观是黑胶唱片的数字黑胶系统!

作者还发现,声称喜欢“黑胶”的人会说出一大堆的形容词、非常长的描述。而喜欢CD的人的评价则更务实一些。


user avatar   baoda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我是老法师的人没完没了,没完没了。

那我干脆就当回阴阳人,回答一下黑胶唱片到底哪儿不好。在这之前,你们可以先复习一下这个回答。

我一直反复强调, 谈论某种载体是否音质好,是没什么太大意义的事情。因为音质本身是一个无法被定性的东西。很多人说,音质就是对唱片回放的真实度,这个定义本身也有问题。唱片在出版前都是要经过审听检验的,音乐是音乐人做的,制作团队认可这张唱片的声音,你说不真实,那你应该直接和制作团队去较劲啊。

另外,因为太多学过三天信号学的人跟我抬杠了,我准备在这个回答里尽量多涉及一些技术问题,顺便驳斥一些答案里面关于黑胶技术方面的一些不完善和错误。所以,点到名的各位,请各位自己担待,谁让你们胡说八道,还带着一帮小杠精跟我没完没了。

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说,黑胶唱片的问题在哪儿。

(一)翻面儿

我特别讨厌翻面儿,好好听着听着音乐动什么动,所以我在家也是尽量听黑胶转录。

(二)选曲

岁数越来越大,眼神儿不好,还强迫症,唱针经常落不准位置。尤其是有时候想听歌剧的某一段的时候,更没辙,只能凭着自己对歌剧唱段的记忆去放唱针。太烦了,而且这种烦是连转录都解决不了的烦。

(三)相对落后的技术指标让很多人不爽

我举个例子,关于这个回答。

这里面有很多关于黑胶上技术上落后的地方。虽然这些东西客观存在,但是我始终认为,其实从技术本身看,除了如今的数字音乐录音以外,磁带,黑胶,CD都是各有优缺点的。黑胶明显没有那么不堪,但是会给人以很不堪的感觉,很大原因是因为:你看起来不爽,而不是你听起来不爽。

我从来不觉得单声道唱片有什么问题,单声道是一种录音形式,有录的很好,很动人的单声道唱片。

听听这个黑胶转录,如果我没记错的话,1916年的录音(果然记错了1927年4月5日录的。),100多年了。哪儿不好了?声场表现不好耽误音乐表现了么?耽误录音的艺术性表达了?喜欢声场表现的话直接去听那些摔玻璃的音效盘就得了,别听音乐了。

真的,信我一句,您再好的设备,不如有个老洋房,复活周璇站在你们家客厅给你唱一首《月圆花好》来劲。

我虽然很鄙视这种看法,但是我不能忽略有这种看法的人存在。毕竟也是读过两天信号学的学生,有人选择用耳朵听音乐,有人选择用眼睛。

李白都知道“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我要是说人不能用眼睛听音乐,显得我这艺术白学了。

求同存异,我跟你们不是一群人,但是比起Mp3,这一点黑胶是让你们特别难受,我知道。

比如看了这个答案就觉得CD比黑胶强多了的人,就是我说的这类人。对你们来说,黑胶的缺点,在于你们用眼睛听音乐。

(四)一般人根本无法正确播放黑胶

什么叫把黑胶玩儿明白呢?

如今大家不是都喜欢讲还原么,在黑胶上,我把这个概念叫做正确播放。实际上在大家日常对于黑胶的使用环境中,绝大部分的时候,都无法做到对黑胶进行正确播放。这个绝大部分有多绝大呢?我觉得中国可以科学的玩儿黑胶使其保持在一个正确播放状态的玩家量级估计也就是几百个。知乎这些天天回答问题的人,应该除了我之外,一个都没有。

不开玩笑,这个一个都没有,这里面不仅仅包括我认为根本不懂黑胶的 @鬼斧神工119 ,也包括我认为很懂黑胶的 @DuckMan电板鸭

黑胶在很多时候给人的不稳定听感,实际上很大程度来源于听黑胶的人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播放,但是诸如 @DuckMan电板鸭 这样的朋友,其实是不太在乎这种不稳定性的,其实99%听黑胶的同志们都不在乎,因为都能够去听到黑胶好的部分。但是总有那些抬杠的觉得自己已经很懂黑胶了,黑胶播放的不稳定性是黑胶的问题。

咱们就不聊唱臂问题导致的内圈失真和播放的时候由于静电和灰尘导致的声音问题了。也不聊磨损的问题了,那都用不着我说,除此之外,说点儿深刻的。关于这些,大家只需要记住这是黑胶的缺点:黑胶唱机,需要专业的调教,黑胶唱片,保存需要小心,并且需要进行清洁。

说的稍微深刻点儿的话,我们必须要简单说一下黑胶唱片的发声原理。

我就不解释了,简单说,大家都学过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实际上是唱针在那儿不停的震,带动了线圈不停的晃,然后发电,最后法拉第右手定则一下,有个电声换能的过程,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所以黑胶唱片才有所谓的“刻纹”一说。

这个答案很好的揭示了显微镜下黑胶唱片的样子。

刻纹的时候,高频信号的沟槽是浅并且窄,而低频信号则是深并且宽。如果真的去按照音乐本来的样子刻纹的话,那么唱针最大的问题是它循迹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而且过于大的上下摆动可能会让唱针出现跳动。所以,为了解决这个这个问题,在刻纹的时候,特地制造了一套补偿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们现在很多人熟知的RIAA曲线。

知乎上有一本电子书,如果想了解这个知识的话可以去看看。

具体说说这个曲线

找到了一张示意图。用了这个曲线,在特定的电路将高频信号予以提升,对低频信号则进行衰减,这条曲线,叫做录音曲线,就是这个图上这条实线。这种处理可以让各频段的沟槽深浅宽窄相对均匀,这样,就解决了轨道面积占用和唱针跳动的问题。

在唱放回放的时候,需要用到和这条曲线完全相反的一条曲线,叫做回放曲线。就是图中的这条虚线,将高频衰减,低频提升,这样,就你就能听到原本音乐的样子了。

这样的设计虽然挺伟大的,但是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就是黑胶唱片在回放技术上,特别难被正确播放的原因。

首先,到这里,学过信号学的同志们可能就发现了,这不就是两条频率曲线么,无非是我在什么频率下是多少DB罢了。那我随便画两条不就得了。不是你RIAA,这个曲线,我不是也能播出来么。

于是,这个答案下面有这么一段话。

2. 黑胶唱机的频响不标准
通常,黑胶唱机需要唱头放大器。因为低频振幅过大而占据了太多的唱盘面积,造成可录音时间的大大缩短;同时因为高音部分振幅过小,很容易造成声音重播的失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唱放中通常带有均衡器即EQ,在制作唱片的时候缩小低频振幅,延长可录音时间,同时放大高频振幅以提升高频的信噪比。唱放中则相反。由于这种均衡器的引入很难适配所有黑胶唱机和黑胶唱片,所以黑胶唱机系统的频响很难维持平整。
相比之下CD的同带平坦度远高于黑胶唱机。音染会少很多,音色还原会更好,音质会更好。
综上所述,CD的音质远高于黑胶唱片。


作者:鬼斧神工119
链接:zhihu.com/question/19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话如果你不太了解黑胶唱片历史的话,看起来是没错的。尤其是我们从一个很简单的角度去考量,上面我有一个截图,提到了RIAA曲线在1978年被修正过一次。实际上,RIAA曲线,被定为国际唱片界的通用曲线,已经是1965年的事情了,但是在1965年之前,就已经有黑胶唱片了。那个时候,每家唱片公司用的是自己的曲线。即使是RIAA统一了曲线之后,在1965年-1978年的唱片和1978年以后的唱片中,所用的补偿曲线都是不一致的。这显然就意味着如上面那个答案所提到的“这种均衡器的引入很难适配所有黑胶机和黑胶唱片”。

没错,今天,你随便买了一台黑胶唱机。

就比如 @鬼斧神工119 搞黑胶劝退视频用的这台唱机。

这台唱机,是自带唱放的。

能看到上面写着呢,增益,RIAA均衡。

那这就意味着我拿着一张1978年以前的唱片,显然在这台唱机上播放的话,是无法得到正确的声音的。从这个角度看,他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黑胶唱片的一个巨大的问题是,就是他很难被正确的播放出来。

换句话说,你不能保证你放在唱机上的每一张唱片,放出来的声音,是唱片公司想让你听到的声音,这都做不到,还谈什么还原。

表面上看起来没问题的问题,但实际上,这里面的问题非常大。

我们先从基本的逻辑上想一下这个问题,既然1965年以前,RIAA统一这个增益标准之前,每家唱片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那么当时的唱放,必然是可以应对相对复杂的情况的,这是其一。

其二是,既然当时的唱放,都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标准,那么为什么如今的唱放,不能应对更复杂的标准呢?

这就要引出黑胶的下一个致命弱点了。


(五)需要使用者对器材的熟悉程度高。

这个高,绝对不是基本意义上的,会把黑胶翻面儿的那种高。

说到这个事儿,首先,让我们把目光重新回归到这张RIAA的表上。

我们把这张表上面的各种频率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RIAA曲线,那么这些点的价值是什么呢?

其实是RIAA曲线的一些调试测试点。

如果我们想在一台唱放中去还原一个完美的RIAA曲线的话,我们需要不停的测试在这些频率上相应的dB数,才能做到够完美的还原。如果我们只是想做一个不那么精确的还原,那么实际上我们只要随便做出一条高频衰减,提升低频的曲线就行了。那样的唱放,只是能出声,但是离精确差得很远。

就精确这件事儿,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儿。

我们上面反复说过,在RIAA统一标准之前,唱片录音界是没有统一的增益标准的。所以那个时候的唱机和唱放,要面对的都是非常复杂的情况。

比如我们举例,1951年的EMT公司的经典唱机,EMT927的唱放电路。别怀疑,这个玩意儿就是30万左右。

这张图不是这个唱机的工程电路图,只是一个普通的构造电路图,但是这张图也基本可以给我提供我们需要的信息,这张图的左下角。

这个,就是切换不同唱片公司曲线的开关。我工作室里没有EMT927这么狠的机器。我只有一台他的小弟。EMT930,这台唱机出产于1971年,价格也就是十万块钱多一点,我这台曾经在匈牙利国家广播电台服役过。

我标出来的红色部分,就是调整不同唱片增益曲线的开关。

这个开关,就很好的解决了RIAA标准出台之前的唱片播放问题。比起我们上面说的那台铁三角的LP120,它的适应性就强多了。

但是知道这个就够了么?对于不那么爱抬杠的人来说,就够了。因为作为一般的使用者,大家只要知道只要你花够了钱,唱机是可以很好地适应RIAA以及RIAA之前的唱片播放标准的。5000块钱唱机唱放一体的机器当然没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你钱没花够,所以服务自然也没那么到位。

但是对于爱抬杠的杠精来说,这显然不够。因为老的模拟电路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比如我们手头这台EMT930或者是EMT927,他那个时代的工业用的电阻基本上都是老的碳膜电阻。所以使用了一段时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阻抗偏移现象,也就是说,你用着用着可能就不准了。别看出厂你都精确,放了这么多年的老家伙,还能精确么?

以下这一小部分内容,只给杠精看。我拿分割线分割出来,您要是不抬杠,找下一条分割线往下看就得了。


我们还回到EMT927的那张电路图,那张电路图的左下部分,是他的唱放部分的电路图。也就是这部分,我单独截出来。

这里面有很多波浪线的符号,这些东西,都是电阻。

红圈圈出来一个,这个电阻是100欧,我们看到这个电阻下面,有一个小的箭头,这个的意思它是一个可调电阻。比如对于这个电阻而言,他是一个可以在0-100欧姆之间任意调整的一个电阻。

这个可调电阻,在电路板上是这样的。我这张照片拍的是EMT930上配的最基本的155唱头放大器。也是EMT70年代的产品。

这些红色的小箭头,指着的就是可调电阻。

通过调整这些可调电阻的阻抗,再播放含有上面那些标准信号的信号唱片,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精准的增益曲线。

对于这些老家伙来说,我们需要经常维护和调整,以保证其指标一直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能够完美的还原曲线。

对于这个唱放,还得说一下它的放大方式,因为我一直用挺好的唱放(简单说就是价值十万块钱以上的),对于好的唱放,信号的逐级放大基本上是一个标配,所以我也一直没关心那些比较差的唱放是什么样的。

我拿绿色圈圈出来的是155唱放的放大部分,圈出这个是为了和我找的另外一台普通国产唱放做对比。

在下面的这台唱放电路中,红黄绿三个部分是他的供电和稳压部分,蓝色部分是他的信号放大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部分电阻,没有可调整的部分,而且信号放大,也只是靠中间那个运放。我就不吐槽这个运放本身了,我们上面标了绿色圈子的那个,只是EMT155的一个声道,而在这个国产唱放中,这块儿小板子,集合了两个声道。但是我们就这个唱放看,他都独立装在了一个盒子里,但是回想一下上面的那台铁三角LP120,他的唱放应该是内置在唱机内部的一个小空间里的。

就那玩意儿,你还能指望他准?

那也就听个响。

就这台唱放而言,原本这个电路,中间的那个部分,用的运算放大器,可能是这个玩意儿。因为照片也看不见字,只能蒙一下。


在如今的高端唱放中,EMT的JPA-66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我们看到这个上面有三个旋钮

你想把黑胶的声音曲线正确的还原回来,如今好的唱放,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并且,如今的唱放工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是JPA-66的内部实拍,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并没有可调电阻了。比起容易发生阻抗偏移的碳膜电阻,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更多的电阻,是金属膜电阻,这种电阻不容易发生阻抗偏移,相对稳定。所以,EMT在他的可调电阻原型机上调试好了电路上每个位置的电阻之后,才用金属膜电阻串联的方式,达到所需要的的阻抗。

所以可见,科技的进步对于黑胶的正确播放,还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像我们这种用EMT155的朋友,就得经常维修一下我们可怜的唱放。因为用着用着,它声音就不对了。但是对于JPA-66来说,它的声音要稳定得多。

我们算了一笔账。维修也比买JPA-66便宜。当然,账也不能全这么算,实话实说,EMT155唱放是我在用转录的所有唱放中,最差的一个,既然还有其他的机器,也就没那么想精益求精了。毕竟EMT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太TM沉了,夏天穿拖鞋脚踢一下,八成流血。

这都是黑胶使用的不方便之处啊。


(六)需要使用者对唱片的熟悉程度高。(需要你懂音乐)

实际上这部分我已经在这个问题下说的差不多了。

我在这里仅仅做一些补充,回到我吐槽的那个视频。

这里面举了两张唱片的例子,一张是《Kill Bill》的原声,一张是Adele的《21》。我们在这里先不考虑这个LP120配不配来评价黑胶唱片的声音的问题,仅仅说这两张唱片。

对于数字录音时代所录制的唱片,我们买黑胶来听的目的,除了它画儿比较大以外,在声音上的意义是比较小的。

之所以说比较小,如果黑胶厂商负责任的话,那么其黑胶的意义是下面这个答案所述

也就是说,会有一个动态压缩更小的版本储存在黑胶唱片上。换句话说我们去听这些数字时代的录音的黑胶,听到的其实是不同的Master的处理。对于大部分听歌听个响的人,我觉得根本理解不了不同的Master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别,也不会有这么细致的审美追求。

我很诚实的说,黑胶的一个巨大的弱点,就是你真的理解黑胶的好处,需要你非常懂音乐。如果你不听单声道的音乐,那么黑胶对你来说毫无意义。如果你不想听更接近母带的70-90年代的音乐,那么黑胶对你来说毫无意义。如果你不在乎响度战争对音乐带来的改变,那么黑胶对你来说毫无意义。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对于载体价值的争执,实际上是对于载体背后所承载的内容的争执。你可能会觉得数字录音录出来的东西放到黑胶多此一举,所以没必要听黑胶,是因为你的音乐视野可能只有十五年,那么老实说,黑胶在听觉上的意义对你来说的意义可能只是听个Master,但退一步说,如果你的音乐视野只有最近十五年,你又怎么能理解Master是什么呢?

就比如,你可能会说,CD可以轻松达到90dB的动态范围,秒杀黑胶,那么摆在你面前的实际上有两个问题。

1:你所选择的这张唱片的最大动态到底保存在什么载体里,一定是CD么?

2:什么样的唱片,内涵的音乐,有这么大的动态范围呢?

这两个问题,从根源上,和载体的技术参数一点关系都没有,只和你是否了解音乐有关。我们回到上面的那个视频,除了他不了解黑胶背后的音频技术,也没有拿一台足够格的设备来播放之外,他还不了解音乐,所以他做出了黑胶不好的判断,这些判断在我看来,是十分浅薄的。

这里展开说没完没了,我前两天就电子乐唱片简单回答了一下。

但是回过头说,作为一个听音乐的人来说,欣赏音乐,你需要这么高的门槛么?如果你是一个看着参数就爽了的人,CD给你的脑放可能足够让你觉得所有的Jitter都不是问题,并且CD在制作的时候也不可能失真,那我又何必告诉你,黑胶也是可以相对准确的呢?

我虽然说 @DuckMan电板鸭 可能不太会正确的播放黑胶,但是对于一个非常懂音乐的人,他是明白以上我说的这些道理的,这是他很多年的积累。这些积累,如果你没有,或者不准备做,那逼你承认黑胶好听对你来说,就是巨大的障碍。

(七)需要你有很强的钻研精神

我是一个在CD时代长大的人,第一张唱片根本不是黑胶。差不多在25岁以后才开始玩儿黑胶,在这之前我一直听CD,直到我开始接触黑胶之后,我发现这个玩意儿声音完全不同,非常有意思。

可能对于别人来说,这个东西是好听或者不好听。但是对于我来说,我特别想弄清楚所有的不同是为什么造成的。

这一弄,一发不可收拾。

所有我的细微末节的感受,我都希望在技术上找到能说服我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了学习了不少东西,也拜见了不少人,了解了录音的历史,以及很多很多看起来和音乐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知识。

当然,这里面包括杠精们天天教我的那些信号学知识。不过他们说的都是我没玩儿黑胶时候就知道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以一个简单的结论去解释我们的所有怀疑。

比如,你认为CD的动态指标是高于黑胶的。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有一些黑胶的听感上,动态是大于CD的,如果你是迷信信号学技术的人,你可能就觉得,那一定是你脑放了。但是你只要稍微查一下就知道,唱片工业经历了一个动态压缩的“响度战争”时代,黑胶唱片,某种程度上并没有特别被响度战争所影响。

信号学,你找本书就能学学。我经常能遇到学了点儿信号学的就来教育我。但是模拟电路,那不是你看一本书能学的。你需要感受,摸索,去真的查资料,找到很多老的东西,才能够弄明白的。

我曾经在写上一个关于黑胶唱片的答案里说过,钻研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自己每一个感觉上的小偏差并且给予技术上的证实,在这个过程中,你才能做到严谨的学习一门学问。但是在证实之前,你必须要做的是感觉到它。如果你不感觉,凭着你的眼睛听音乐,那么我今天说的关于音乐的很大一部分内容,你是根本看不懂的。

反过来,只有感觉也是不够的。

关于一条RIAA曲线,涉及到唱放的设计思路,很多人告诉你,这个还原是困难的,你就自以为是困难的,你可能想象不到,在几十万这个级别的回放系统里,正确播放根本不困难。

我们可以进一步举一个例子。

复习一下我们一开始提到的RIAA的产生,和刻纹的关系。

刻纹的时候,高频信号的沟槽是浅并且窄,而低频信号则是深并且宽。如果真的去按照音乐本来的样子刻纹的话,那么唱针最大的问题是它循迹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而且过于大的上下摆动可能会让唱针出现跳动。所以,为了解决这个这个问题,在刻纹的时候,特地制造了一套补偿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们现在很多人熟知的RIAA曲线。

在经过RIAA曲线调校后的黑胶唱片,唱头震动时,高频部分很容易被拾取到。反过来低频部分,因为RIAA在刻纹中做了衰减,所以所产生的震动就比较少。这部分需要提升的部分,反而不容易被提升出来。因为我们提到过,唱针能够出声,是因为线圈在磁场中不停的震动发点导致的。低频多的地方,唱针的震动比较小。所以我们听黑胶唱片,中高频突出,低频少,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这种现象能解决么?

解决这种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解决唱头的发声方式。于是有了先进的光电唱头。

如果你用过光电唱头,你就知道,黑胶唱片完全可以产生出没有底噪的,像CD一般质感的声音。而且,在这其中,还有很多CD没有的大动态。在这个时候你再说CD好过黑胶,大概你骗自己,都说不过去。

了解这些,其实都需要你不停的提出问题,提出怀疑。然后才能解决问题。

(八)钱

我说了这么多,为了尊重各位,我把最重要的一件事儿,放在最后了。

我们所说得上面那套DS AUDIO的光电系统,旗舰型号,Master1,就是下面这个链接里面的,现在还谈不上是业内最好的光电系统。售价在16万左右。

黑胶唱片这玩意儿我就不说了。便宜的一块钱,贵的,你们自己看新闻去。

我也不说什么你需要个大架子,需要个大房子,需要好的保存空间这些话了。信号学你都懂,你能不懂这些道理?

你可能觉得黑胶的模拟系统不稳定性极大,变量超多。对,那是在你看来不稳定性极大。当你只对黑胶系统投入1000块钱的时候,那你当然得不到一个稳定的黑胶系统。但是当你投入100万的时候呢?

当然,如我上面所说,你光有100万没有用,你得知道,你这100万,追求的是什么声音。当然,话说回来,你得先有100万。


我回答这个问题,纯粹是看不惯有很多在知乎Hi-Fi,包括信号学半吊子来跟我抬杠,天天来天天来。

我在知乎回答书法类问题多了,混了个书法类问题优秀回答者,我一答音乐,天天有人让我学乐理。我混了这么长时间了,终于答音乐大家能好好看了不折腾了。一聊Hifi,天天有人让我学信号。

我希望各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知乎Hifi界KOL,包括但不限于 @鬼斧神工119 @罗天远 @麦文学 稍微收敛点,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少发言或者不发言。

别人问我耳机相关,我都会直接说,我不懂。怎么一聊起黑胶来,你们一个个的胸有成竹的忽悠人呢?

真别试图跟我抬杠,论CD,我也比你们懂多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皇后乐队的 Bohemian Rhapsody(波希米亚狂想曲)这首歌?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相见恨晚的歌手? 
  如何评价大张伟的《人间精品起来嗨》? 
  有哪些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歌曲? 
  学一门乐器对一个人有多大的改变? 
  小提琴演奏时断弦,是不是很严重的失误,概率大吗? 
  在流行音乐的旋律写作中,转调一般发生在什么地方效果更好呢? 
  2k价位耳机及1~2k 解码,耳放推荐? 
  华语乐坛有哪些被人低估的专辑? 
  如何评价左小祖咒屡次以「侵犯权益」的名义投诉删除知乎答案的行为? 

前一个讨论
民主政治的实践是否一定要以民智为必要前提?
下一个讨论
请问知乎用户@持续低熵的众多回答是具有可行性还是只是爽文?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