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李子柒在 YouTube 上火爆是一种文化输出吗?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gyouzu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半天大家的回答,我算是明白了。

有人质疑数据,有人质疑内容。

有人觉得不能真实反映中国当下的农村生活,有人觉得不能代表中国文化。

要怎样?


人家104个视频就粉丝735万,平均播放量500多万。

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CNN发了14万条视频,粉丝也不过792万

这还不成功?


再说文化

人不可能只有一面,中国文化也是多个维度的。

不是只有城市高楼,航母和高铁这样满满肌肉感的文化才算输出。


李子柒的视频尽管有美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家表达出了田园牧歌式的东方美感

让老外沉醉在事农桑、传耕读、钟情山水,隐居田园这样的诗意柔情之中。

这怎么不是一种输出?


大国崛起,讲的是恩威并施,刚柔并济。

照你们这样的思路,最后输出的恐怕不是文化,而是威胁。


user avatar   li-xing-he-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子柒卖的不是中国特色,也不是为了满足西方人所谓的东方主义的神秘幻想, 而是现代工业化都市社会的人类对重返自然的一种幻想:它跨越了国籍和文化。

打个感情色彩上相反的比喻:色情片之所以看的人多,是因为满足了人的性幻想,让人幻想着自己在做实际上不可能的事情;李子柒看的人多,正是因为大家不可能抛下自己的工作,去乡村、大自然里一件件地做李子柒做的事情。看的人都知道这种视频中反应出的生活是人为的(假的),但是还是喜欢看。

这种向往是带有工业时代的普世性的,和中国没有太大的关系。李子柒团队显然也认识到了这点,并没有在视频里推广太多的中国元素,而是着重反映出一种人和自然相互和谐的感觉。

但是,仅仅是感觉。我相信李子柒本人日常生活里绝对不是这么慢悠悠地去和自然亲近。她一样要选材、策划、宣传,搞代言、合作等等。李子柒自己只能提供人和自然亲密接触和谐相处的幻觉,她自己要把这样的幻觉展现给大家,也只能采用现代资本主义商业化生产的模式。

李子柒的创新之处在于,她准确地把握了现代人的这一心理,并且很好地加以满足。第一个李子柒是天才,模仿她的第二个、第三个就是蠢材了。

再过20年,可能李子柒视频里这样的生活在中国就不存在了。但她的视频依然会有吸引力,因为人和自然如何相处会是永恒的主题。

从这个角度讲,李子柒做的是一种更高级的文化输出,她提供的是一种带有普世意义的作品,而不仅仅是卖中国特色。提供有普世意义的问题,有普世价值的追求,是最最高级的文化输出。西方真正的文化输出,不是教堂、红酒、哈利波特,而是人权、法治、公民社会、理性、现代科技、科学社会主义等等,后者的吸引力才赋予了前者这些本来只是西方国家普通文化现象和物质生活方式的东西更高的『逼格』。这也是为什么韩流、日漫一类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对西方的文化霸权发起挑战的原因:他们自己把自己定位成了非西方的、属于日本和韩国特色的『他者』。西方建了个动物园,你本来是个人,自己跑进去当动物,你就永远变成了供人观赏的动物。


user avatar   hu-jing-70-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油管评论无数外国人看完了视频表达出了这辈子一定要去中国的意愿,虽然只是一时嘴上过瘾,但总有一部分有条件的人会在下一次海外旅行的时候把目的地选在中国。咱不总说外国人不了解中国,任由BBC,CNN之流睁眼说瞎话吗,当他们有机会亲自来了,很多可笑的臆想自然不攻自破。

所谓成功的文化输出,就是要让人家觉得你美,你好,你厉害,对产生这种文化的地方有深深的向往。李子柒恰恰就做到了,让人家发自内心的被你吸引,想来你这里。

像第五代导演们,在国际上出尽风头,但人家只是觉得“这电影牛逼”,“这导演牛逼”,然后看完之后就回家教育孩子,“你可不能浪费粮食啊,你知道中国还有多少孩子吃不上饭饭吗?” 《上帝之城》牛不牛,绝对牛,但看完之后你想去里约旅游吗?

这种文化输出还真不是你一味吹自己多牛逼,而是输出的文化载体本身对人有很强的吸引力。美国大片好看,日本动画好看,李子柒的视频也好看,你的文化就这么被输出了。动不动组织一帮留学生打太极,唱京剧,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中国这文化输出能力,有个李子柒那就算是先锋大将了,居然还一堆人在那说“农村不是那样的”,“有团队”,敢情天底下就他知道农村啥样,别扯臊了。


user avatar   zcw-gaizh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这肯定算一种广义的文化输出。

但是这不一定是某些人意义上的文化输出。所以他们不觉得是文化输出。

这玩意,非常像我的理想是赚够钱了就去森林里做一个小木屋,天天写诗,但是有这种想法的人,一定赚不到钱,一定是那些只剩最后一口气在icu躺着了,还在想着怎么赚钱的人才能赚到钱。

文化输出这是这样的,你越想文化输出,越输出不了。

现在公认成功的文化输出是好莱坞大片,人家可没想着文化输出,而是赚钱。美国人真心想要输出那一套,叫做自由民主,现在已经成了过街老鼠,国际笑柄。


至于文化输出可以不可以是假的,这个当然可以。

你看奥运会开幕式,团体操一样的击缶、吟诵论语,不也假得不得了。怎么那个就被承认是文化输出了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李子柒这种所谓的田园生活,真的要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陶渊明之类的东西挂钩吗?

我觉得这就又犯了以前那种文化输出的老病了,老想输出点深的,最后就只是自我陶醉。

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隐士”,是一种特定的精神气质。正如同刺客不仅仅意味着杀人,还要有政治理想一样。

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里是这么说的: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鼓励人“学而优则仕”,学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但对隐士也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们清高。隐士对社会并无积极贡献,然而他们的行为和争权夺利之徒截然不同,提供了另一种范例。中国人在道德上对人要求很宽,只消不是损害旁人,就算是好人了。《论语》记载了许多隐者,晨门、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等等,孔子对他们都很尊敬,虽然,并不同意他们的作风。


孔子对隐者分为三类:像伯夷、叔齐那样,不放弃自己意志,不牺牲自己尊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像柳下惠、少连那样,意志和尊严有所牺牲,但言行合情合理(“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像虞仲、夷逸那样,则是逃世隐居,放肆直言,不做坏事,不参与政治(“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孔子对他们评价都很好,显然认为隐者也有积极的一面。

陶渊明,我摘抄百度百科里的描述: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不知道是哪位大神写的。

(顺便说一句,没有文化的人,不了解中国的归隐文化和桃花源含义的人,乱拍马屁,容易翻车。看红楼梦这一段:

贾政道:“诸公题以何名?”众人道:“再不必拟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字。”贾政笑道:“又落实了,而且陈旧。”众人笑道:“不然就用‘秦人旧舍’四字也罢。”宝玉道:“越发背谬了。‘秦人旧舍’是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四字。”

武陵源、秦人旧舍,就是“桃花源记”的典故,如果把李子柒的视频比作世外桃源,她是避的哪里的乱?这不是污蔑祖国!宝玉不学无术,最讨厌“人情练达”,都能想到这一点。)


可见传统文化中的世外桃源,精神内核完全不是李子柒所能表现的。她的东西,更偏现代,更靠近《瓦尔登湖》那种。

甚至更靠近《星露谷物语》,每天在大都市里挤地铁,996,担心会不会251,直到有一天,收到一封信,原来你继承了一份遗产,得到了一家农场,那里生活悠闲自在,民风淳朴,就是你喜欢的人有可能会在晚上跟别的男人去爬树。。。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没有自辱的前提下,让更多人向往中国就是文化输出。

老外的大多数都是不懂辩证法的乌合之众,阳春白雪的什么国学、孔子,中国老百姓都云山雾罩的,怎么输出?京剧,皮影戏,中国年轻人自己都不爱看,样板戏后几十年没有创新,怎么输出?

吹了10年大发展的电影圈,要得奖基本靠贬低国人,弄个湖边的棚户区,底层偷车团伙+暗娼来讲故事取悦老外,就这只是入围、也没得奖。这叫文化自残,输出个毛啊!花木兰这样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成了迪斯尼的版权了。

我倒是希望那帮伪国学家去输出一下三从四德裹小脚啥的,祸害一下美帝啥的,问题是他们却没这水平啊!

韩国货在中国怎么火的,靠的是玛丽苏剧集,工业化整容出来的明星,这玩意把韩国的垃圾化妆品和二线明星都炒作成天价了,还不是有人买单吗?

李子柒的内容比韩国人这玩意高大上多了吧?

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

诸位自媒体加油。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形式不重要,看最终效果。


如果最终的效果是,让一个“老外”自觉或不自觉地觉得:

中国好牛逼/我的国家好傻逼;

中国人好牛逼/我国人好low;

中国好先进/我国好落后;

中国文化好先进/我国文化好愚昧;

娶个中国姑娘人生高光/嫁个中国小伙儿光耀门楣;

源自中国的品牌和服务,啥也别说了,卖肾掏钱;

有钱有假期,赶紧买机票去中国旅游、朝圣、发社交媒体秀优越;

“臭豆腐,简单的食材,精妙的味觉,高级的体验”;

“你看人家中国/中国人,blablabla,你再看看咱,blablabla”

今生就想当中国人;

来生一定要当中国人;

......

那么这就是成功的文化输出。


如果最终无此效果的话,那就只能被定性为成功的个人商业运作。


如果最终不但无此效果,而且给人制造并提供了一种刻奇和屈尊的机会,那么就称不上是有效的文化输出,而是被白嫖。


目前看来,李小姐确实不太具有被屈尊刻奇白嫖的特性,于是基本上不存在被苛责的必要。但依然暂时只可被定性为颇为成功的个人商业运作,虽然也确实存在文化输出的潜力。

澳洲的Primitive Technology也是类似,目前也仅是颇为成功的个人商业成就(哪怕我们并不清楚这是否是播主的真实意图),毕竟并没有人会把播主的输出,和“澳大利亚”这个概念,在任何层面上联系到一起。

但李小姐的输出潜力,确实比Primitive Technology高不少。

或者也甭太想什么文化输出。如果李小姐能把我国产的成本没几块钱的海鸭蛋黄酱,高溢价地卖到全世界,就已经是个新高度了。

再有的建议是,李小姐可以多和RT学习一下带节奏的伎俩。比如更多地在视频中,点到为止地反映一下自己所处国家每个民众都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比如说,需要去重庆买些特殊食材,手机点两下,花小几十美金,就当天无压力高铁往返了。或者,在重庆逗留一晚,半夜无人时分,在略空旷的市中心感受喧闹后的平静,而竟然不需要担心人身安全。等等。


总之,类似李小姐这种性质的存在,只要保证了不是被屈尊刻奇白嫖,那么就多多益善,越多越好,比某社长年在时代广场高价租广告牌播放国家宣传片强一万倍。


user avatar   san-chong-bu-tong-de-hong-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普遍有个误解,觉得“文化输出”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其内容也一定是高大上的,以为文化输出一定要阳春白雪,要高雅高级,所以很多人心目中的文化输出,内容都是汉字汉语、唐诗宋词、戏曲艺术等等。

其实大错特错。

这些东西,就是中国人自己都没有几个人能搞明白的,你给外国人推广?不是瞎胡闹吗?

你再看看人家美国、人家日本,看看人家是怎么输出的。

动漫游戏、好莱坞,哪一个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下里巴人?一部漫威电影中,有多少哲理吗?有多少艺术吗?恐怕没有,观众买票进电影院看钢铁侠,恐怕也不是冲着艺术感受去的,都是为了图一个“爽”字。——但就在这一“爽”的瞬间,美国文化就已经进入到你心里去了。

中国有没有这样的文化输出呢?

当然有啊,这个李子柒不就是嘛。你们说她的田园生活不真实,可人家也没说自己拍摄的是真实啊。人家就是以这个作为一个噱头,撩拨观众的爽点而已。可就在这一“爽”之间,中国传统的田园意境,就已经输出过去了。

——这和漫威有啥不同吗?

文化输出,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中国的文化输出,希望不在孔子学院,而在网络小说、在抖音、在李子柒。

我很看好他们。

我以前就曾经说过,一部《斗破苍穹》超过10家孔子学院。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YouTube 是啥?


user avatar   dang.xin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子柒、迪士尼、漫威、中国武侠电影、印度歌舞片、欧洲文艺片、中国玄幻小说、日本动漫等真正的“文化输出”:看得爽不爽?特效爽不爽?人物漂不漂亮?道具精美不精美?剧情刺激不刺激?你爱看单纯的、善良的、美好的、刺激的、朴实的、穿越时空的、田园牧歌的、精雕细琢的、人文关怀的……你爱看什么,我给你做什么,只要你愿意掏钱消费,愿意关注,我就做给你看;

中国人脑子里的文化输出:我免费做给你,我倒贴钱请你来看,请你必须跟我学习正宗的毛笔字,正宗的太极拳,正宗的儒家道家佛家文化,正宗三字经,正宗中国传统故事,我认为这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的瑰宝,我可以不收钱甚至倒贴机票钱亲自飞过来教你,但是你必须跟着我学,一点都不能有差错。

真正成功的所谓“文化输出”,都是绝对意义上由商业驱动的;只有中国人的“文化输出”,是哪怕倒贴钱也要搞下去的纯粹洗脑驱动的。


user avatar   tat340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很简单:是。

我是马来西亚华人,也是续承了中华文化的,以前我觉得所有中华文化都是一样的,不管在中国,马来西亚,美国的华人用着同样的语言,庆祝同样的节日,我们是一样的。过后接触了更多的中国网站,电视节目等等,才知道我们的文化同源同根,却因为地理,环境,体制影响而变成不一样。

我也时常看李子柒,我家里以前也是务农的,所以也明白李子柒视频中的农村生活跟现实中很大出入,只是表现了美丽的一面。但是我还是很喜欢看的,因为好看,把本来让人觉得只有脏累活的农村生活拍得好看写意。

文化未必就是那些京剧,中国功夫这些东西,文化来自于生活。李子柒的生活视频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表现了中国人在春夏秋冬种些什么蔬菜,吃什么水果食物,过年过节做些什么,有什么过节食品,就是那么简单,这些就是文化输出。从李子柒的视频了解了原来养蚕,酱油,腌菜等等原来是那样的。就好像我们看欧美电影,知道圣诞节就要有圣诞树,交换礼物,都是非常平常生活的东西。

其实我有不懂中文的朋友也看李子柒,虽然有些东西看不懂,好像那些中国特色菜肴,但是大致上看得明白就行,因为都是非常生活化的东西,比起那些京剧什么的,身为华裔我也看不懂。所以李子柒属于那种大众的文化输出,可能有些人觉得上不了台面,但是越是草根,普遍的东西,转播能力是最强的。




     

相关话题

  西方文化输出为什么比中国文化输出侵略性更强? 
  调查显示我国网民人均单日刷短视频超 2 小时,短视频为什么这么容易上瘾? 
  你最不能理解的网红美食是什么? 
  如何评价网红 Abbily? 
  你一直珍藏的视频是哪个? 
  如何评价「抖音」短视频APP? 
  YouTube 台湾地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频道? 
  如何评价长沙某网红饭店取号近20000桌? 
  中国现有的文化输出方式是什么,成效如何?作为对比,美国呢?你认为我国最应优先发力的文化输出点是什么? 
  如何看待原神是否属于文化输出产品? 

前一个讨论
逍遥游到底是在表达什么?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网络用语越来越倾向于模糊原字词的标准读音,例如「康康」「雨女无瓜」「冲鸭」等?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