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知乎圆桌邀请。
首先,法学专业不从事狭义的律师行业,的确非常普遍,这方面看看统计数据就知道。
根据司法部发布的《2018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截至 2018 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 42.3 万人,较 2017 年底增长 14.8%,也就是增长了大概 5.5 万人。[1] 而同期通过法考的人数约有 12 万,两个数字一对比,显然有众多通过法考者没有从事律师行业。
其次,法学生不从事更广义的法律行业,看来也比较普遍。即便考虑到公检法系统对就业的分流作用,考虑到公司法务、专利代理人等广义的法律职业,仍然难以完全涵盖法学生的就业去向。(上图中《全国法官人数少4成,今年上半年结案量同比升近1成》的标题,可谓字字带血,心疼。。。)
在法律行业比较发达的美国,法学生的就业去向也有一定的多样性。以我的母校明尼苏达大学法学院(算是美国第二梯队的法学院)为例,看看 2018 年毕业生的去向:
可以看到,184 名毕业生中,有 29 人到了企业发展 (我也很荣幸作为分子来添砖加瓦了)。从更长远的维度来看,在美国拿到 JD 学位并积累一定工作经历后选择从政、在企业从事管理性质的工作,也是比较常见的职业路径。(有人称美国法学院是一套培养「士大夫」的机制,私以为很妙。)
至于适合发展的方向,从身边观察到的情况来看,有一些可以认真考虑的方向:
1、公务员。法学专业的培养方式和在校期间的经历,与国考省考的考察模式匹配度还是有的,大量的读写训练、分析问题的思维锻炼,可以成为一种优势。
2、财务、金融行业。经济 / 金融 + 法学的双学位培养模式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组合套路,从事金融财务行业,需要对相关法律和监管政策有充分的理解(相当一部分金融衍生品的玩法,就是在律师的协助下搞出来的,需要带着镣铐舞出自信)。
3、互联网行业。法学生在产品、运营等岗位上其实也大有可为,之前就此写过一篇回答,可供参考:
法学生就业难,难了十几年了。2009 年就有人在为「低迷的就业率」敲响警钟,2008 年法学专业就很可耻地给各专业就业率垫了个底。[2]
个人认为,法学生不从事法律职业,在未来几年将依然会是普遍现象,毕竟百万律师的大饼没有这么快能圆上,司法系统的坑也相当有限。法学专业在读的朋友们,靠《精英律师》之类的行业剧憧憬一下未来无可厚非,但还是要做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多积累职业技能,对各行各业的机会都保持开放,免得被理想和现实的落差闪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