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或者”Battleship“的定位不仅仅是大口径火炮,至关重要的另一个要素是其防御能力。如果只有火炮,那么重炮舰也可以做到;如果只有航速和火炮,那么老爹的声望级就可以满足。战列舰之所以被称为主力舰,其水上和水下的防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当代战列舰不太可能再通过堆叠单舰(物理)防御来获得坚不可摧的地位。
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是某种新型装备取代了“火炮”成为了主要进攻武器,也只能成为“另一种战舰”:比如用鱼雷轰炸机作为主要进攻武器的“装甲航母”,用鱼类和导弹的“舰队潜艇”或者干脆堆叠导弹的“大型导弹舰”。这些装备或多或少都执行着战列舰的火力投送任务,但是他们不是“战列舰”——因为他们不拥有单舰绝对防御能力。这其中最接近战列舰的可能是高速舰队核潜艇。
而战列舰之所以衰亡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火炮失去了最有效进攻武器的地位,另一方面,战列舰也失去了对鱼雷和导弹的绝对防御能力。在优秀的舰长手里,一艘战舰或许可以躲避二十发以上的鱼雷攻击(反击),或者在幸运的加持下,幸存一发早期导弹(厌战)——但是最终他们仍然失去了铁甲舰时代的地位。这一点和航母没有关系,如果没有鱼雷和导弹,仅仅依靠航弹,那么航母的攻击距离并不能绝对体现。战列舰的防御地位还会持续,航母也会更加侧重制空和侦查。
即便是实弹火炮武器(甚至非实弹)促成了“火炮”技术的升级,“战列舰”这一舰艇的复活也不能仅仅依靠这一点。还需要防御端革命性的变革。而这种变革(水下,区域防空,近防炮)看起来越来越不可能来自物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