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解匿了,再匿下去赞数不见涨也不是好事(
首先说一点啊,主教2号炮塔炸膛那次的锅是高温+毒气弹气腔设计的,和主教设计本身没有关系。这类炮弹放谁家BB上都可能炸膛。
下面随便扯一点,
主教的两座四联装M1935型380/45主炮(结构上来看更像四座双联装主炮)在二战期间可以认定是世界第二的15寸主炮(第一自然是维内托级的M1934),穿甲弹重884kg,设计初速830mps(相比较而言,俾斯麦级穿甲弹重800kg,设计初速820mps),极高的长径比赋予了此型炮弹优异的外弹道性能。不过至于为啥法国人选择了一款又尖又薄的被帽就很神必了;同样,受限于炮塔本身抬升角度限制(最大35度),法国人的主炮在远距离作战上表现不佳。当然,德法意三国的15寸都有这个毛病,德佬的问题是弹重,法意两国的问题则是弹道本身过于平直。
法国人搞全角度装填本应是很好的思路,然而实战效果挺差的,受制于扬弹机的龟速,黎塞留号战时平均射速只有1.33发/分(华盛顿号暴打雾岛号时平均射速超过1.3发/分·门,有5门主炮达到了1.8发/分·门,这还是在华盛顿号一度停火确认目标的前提下),和其他条约战列舰相比并无优势。同时,法国人意外的没能及时注意到炮弹尾流对弹道的影响,导致二战期间主教的主炮散布并不理想,这一问题要到战后安装射击延迟系统才解决。
副炮和高炮不大费篇幅讲了,直接说结论:M1930型152/55“高平”炮对舰有余、对空不足,不得不安装M1930型100/45高炮补足,法制中小口径高炮安装如下表所述,不再赘述(后接受美国人改造时统一换成并加装了大量的40mm博福斯、20mm厄利空高炮)。
火控方面,法国人率先搞出来了战舰主炮RPC系统,黎塞留级主炮射击指挥塔还装备了基线长度仅次于大和级的13.5m光学测距仪,和衣阿华级相当,并且另有一座8m光学测距仪作为备用。副炮对舰射击指挥塔使用8m光学测距仪,对空射击指挥塔使用6m光学测距仪,也互为备份。另外,黎塞留级在每座主炮塔上装备了14米测距仪,副炮塔上装备了8米测距仪,作为三座指挥塔失效后保证炮塔各自为战的保险装置。
至于雷达是什么,黎塞留表示不知道………即便42年终于装了法制原始雷达,但效果基本就是自我安慰。黎塞留级缺乏可靠雷达这一问题最后还是靠着美英的施舍才得以解决(后期同时装备SG-1、SF等美系雷达和285P、284P等英系雷达的主教很有意思,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黎塞留级是没有装备与之相配的主力舰级别的雷达系统的)。
动力系统一向是法国人的优势科目,黎塞留级在相对较小的轮机舱里塞出了157000匹马力,过载输出高达178000匹马力,黎塞留号曾于43500长吨状态下分别跑出了31.9节和32.6节的高速。续航力为9850海里/16节,8250海里/20节,3450海里/30节。
最后就是防护问题,330mm(实际327mm)主装倾斜15°24'设置,设计吃水时水下2.58米,水上3.38米,水下部分向下削减至170mm;装甲盒的两端,黎塞留级设有垂直的从主甲板延伸至舰底的横向装甲纵壁。关键的舵机舱采用了穹甲保护。
装甲盒内,黎塞留级布置了两道水平甲板,采用的是上厚下薄的布置,上层(PBS)为单一大厚度水平装甲与主装上沿相接,PBS厚度轮机段为150mm,弹药段170mm,而二战事实证明单一大厚度水平甲板效率高于多层较薄水平甲板布置(在未能剥被帽的情况下),下层(PBI)为较薄的防破片装甲,两侧与主装下沿相接形成类似穹甲的结构,PBI厚度为40mm,两侧倾斜处为50mm。
主炮防护正脸430mm,侧面300mm,背面270mm(二号炮塔为260mm),顶部为170mm和195mm,炮座在PBS以上部分为405mm,以下则为85mm。
指挥塔略过不讲了,只放张图,不管怎样反正比KGV好(确信)
接下来是水下保护部分,黎塞留级采用了和敦刻尔克级类似的水下防护装置,而法国人的TDS效率惊人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防护评价上,主教在其有限的吨位下已经做的相当成功了(设计指标是对自己主炮免疫区为18800~29800米,水平装甲能抵挡5000米高度落下的500kg炸弹),说到底还是艘条约舰啊…
优点:重点防护理念、完整的装甲盒结构、倾斜主装、世界第二厚的单层水平装甲(仅次于大和级)、高效的法式TDS系统;
缺点:水中弹防护不足(无可厚非,防雷防弹难以两全);轮机布置不合理(分舱过简,一旦炮弹击穿防护就会废一半动力);炮塔顶部的表面硬化装甲被击中崩落后会导致致命的破片(类似布置的敦刻尔克号的2号炮塔被胡德号一发15寸炮弹送走全体炮组,而实际上这枚15寸炮弹由于落角过小被炮塔顶甲弹开了)。
最后鞭个尸,
16"/45 Mark 6:听说你水平装甲很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