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1942年型舰队航空母舰? 第1页

  

user avatar   yi-y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题目中指的是1942轻型舰队航母。

既然提及霍布斯,那就先把霍布斯的结论放出来,他认为“这是有史以来上最成功的设计之一(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warship designs of all time)”。海军部模范员工DKB的结论略有不同但是基本一致,这是“有史以来可称成功的战舰设计之一(one of the outstanding warship designs of all time)”。这个评价可能过誉了,但是某种意义上能够说明UK设计人员对其的喜爱。在冷战后漫长的岁月里,除了美苏和UK本身外,世界上绝大多数航母使用者都操作这些1942轻型航母(“light” fleet carrier),或者说1942战斗机航母(fighter carrier),1942反战斗机航母(fighter “destroyer”),“廉价航母(Woolworth Carrier)”直到世纪末,这本身虽然是机缘所致,但是也有设计本身的原因。

1942轻型舰队航母的最大优点大概是···“不是光辉”。如果要英国人去头铁他们的封闭机库消耗品载机舰,那么还不如让他们打定主意从头到尾就本着小型舰去,把成熟设计的应用和封闭机库的减重应用到极限,预期也拉低一点。

之前提到过我很不喜欢光辉(尤其是第一批)的设计。光辉级设计的三十年代末各舰队的一个整体困境是无法有效地组织舰载战斗机防空,所以设计之初从各个角度上都在载机的有效运行上悲观至极。光辉级,尤其是第一批,设计及其紧凑,其成舰排水仅有三万吨左右,其本身减重的一大部分方式是封闭式机库,把机库顶部视为整个钢质舰体结构的一部分,而机库和轮机舱的装甲盒同时也承担了舰体本身的承重,其结果是无论维修还是对损伤的承受能力都远远没有看起来那么乐观。这是一种非常,非常特化的设计。是在对岸基航空兵威胁绝望的情况下牺牲了内部安全性,空间和寿命,易维护程度,升降平台的大小以及机库本身的大小来换得生存能力。

而实际上换得的“生存能力”是有限的。如前所述,那些没有厚重装甲保护的大型舰队航母中,许多并不损失于航弹。大黄蜂是被鱼雷导致停电的,列克星敦同样。胡峰是被潜艇击沉的,皇家方舟同样是被潜艇雷击后弃舰。在光辉级本身中,光辉被逐出战斗时,也并非所有命中都发生在装甲覆盖的范围内,其受损严重的舰首和舰尾都是无装甲保护的区域。在神风时期,BPF的大型舰队航母在生存能力上是否强于同期USN产品呢?一定程度上是的——但是这仍然不代表航弹和神风的命中就没有造成损伤。即便是载机舰在被命中之后仍然可以保持行动,爆炸产生的震荡仍然会造成舰体形变,会造成锅炉和传动装置,舵机的损伤,火灾会影响电子系统——从普通的船电照明到防火门的升降到雷达设备,飞行甲板上的阻拦设备等等仍然会受损,而这些设备很多仍然是不能在海上简单维修的,所以仍然需要入坞,问题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光辉的全面维修则困难得多,因为装甲结构和封闭机库的设计,以及全舰吨位的极端紧张,形变或者动力设备的损伤往往极其难以短期维修,许多情况下需要移除部分装甲盒(比如可畏的舵叶,或者更恐怖如胜利的现代化改造)。虽然第一批全部三舰或者说一二三批全部六舰都“在三个足智多谋又坚定不移的敌人能够施加的所有打击前幸存到了战争结束”,这不代表幸存到战后的没有“直接沉没”的船只就仍然可以使用。进一步考虑再武装早期造船工业资源的紧张,把这些宝贵的舰用装甲布置在载机舰上究竟是否明智;考虑到装甲盒带来的重心上移和升降机部署困难,以及随之而来的载机选型问题和整体载机量的限制,很难认为光辉们是成功的设计。

这一系列问题是再武装时期的一个通病,某种意义上和KGV的问题是一样的:这是“failing an impossible task”,是在再武装巨大的设计压力面前设计人员和决策人员选错了导向。KGV简单的装甲布置和小口径主炮很容易视为计算错误或者政治限制从而被原谅,但是低航速和小续航力不能。这就是在回答“如何在排水和主炮口径注定小于国际设计的时候完成设计主力舰的不可能任务”的问题时犯了错。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这样的主力舰仍然可以有足够的活动半径或者速度。查特菲尔德拍板要求强行堆叠装甲厚度直接引起了一系列连锁的设计不良反应。光辉亦同。“在30年代中期设计能够对抗强大岸基航空兵的载机舰”在吨位限制,缺少基本雷达和引导设备,载机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在试着去完成这些不可能的任务时,设计人员无意间造成了许多恶劣的结果。该级舰如果放弃装甲即便是不改变其他设计要素,其更大的机库在战争中后期也会有更高的使用效率,而且挤占的资源会少得多。大型主力舰都是非常复杂的工业品,其内部的锅炉,轮机,传动装置和舵机,内部的发电机和布线,内部的照明防火结构,岛桥里的电子设备——全部都是前电子时代的产品。拿这样复杂,昂贵,精密的大型舰艇来用装甲硬接航弹或者神风机,那么无论如何都已经属于一种效率非常低的使用方法了,这种时候即便是机库装甲可以保证短期内的继续行动能力,无非也只是把载机舰当成了消耗品而已。

1942战斗机航母,或者1942轻型航母作为“非光辉”就有重大优势了。

第一个是,其设计之初已经是挪威战后,此时FAA已经开始实验战斗机引导技术,最先进舰载机的需求也完全得到了认可。没有升降机间装甲甲板/机库限制的结果是尺寸大解放。光辉落成时飞行甲板只有620ft有效距离,后两舰增加到670ft,改造终品也只有740ft。对比之下,巨像的飞行甲板有690ft。巨像的升降机有45*34,光辉只有45*22.

第二个是,1942轻型航母从头到尾都是按照消耗品的态度去设计的。其设计几乎没有挤占DNC紧张的战时设计资源,而是在初稿之后完全甩手给了维克斯,而维克斯甚至没有只依靠军品设计人员而是军民合作完成了舰体设计。其舰体本身是民船设计的修正版,而引擎系统使用的是斐济的现成品,布置和隔舱经过特别设计保证抗沉性。最终品的摇动性能也很让人满意,建造周期最短只有21个月,所需单位工时和整体造价也相当乐观。一切战时载机舰技术进步全部都可以应用到这些轻型舰队航母上:雷达系统,战斗机引导系统等等。

代价是什么呢?没有光辉的“装甲甲板”——而后者本身已经在战争中被证明不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思路了。光辉级幸存的重伤情况,没有装甲甲板的舰体十有八九也会幸存;而没有装甲的航母们(尤其是盟军航母,IJN另算)被击沉的许多案例中,光辉级的表现并不会有什么不同。装甲甲板虽然保证了短期的持续活动能力,长期来看和封闭机库,小吨位的共同结果是舰艇整体的损耗更大而维护困难得多。

代价之二是武装。但是这一点同样值得商榷:在地中海有RN重型单位掩护的情况下航母自身的防空火力本身不是唯一的依靠,何况更低的造价意味着更大的数量,更适合现代化舰载战斗机的设计同样意味着更好的航空境界。观察神风时期英制航母的规避情况,实际上可以发现即便是最重型的大型舰队航母,其防空火力在缺乏舰队掩护的时候也不足以独立应对漏网的神风,规避主要依靠操舵,所以——

代价之三是航速。15节经济航速和25节最大航速严格意义上不能满足最高速战斗舰队的需求,这是为了经济性不得不放弃的指标,虽然在地中海护航行动或者挪威/日本沿岸这样的环境下也完全可用,8300m对20节航速也完全足够以新加坡为起点北上支援包括标准驱逐舰在内的战斗舰队短期交火的需求。之后的半人马航速会略提高到28节。

代价四是本身建造标准和材料应用上的:


虽然上面批评光辉批评的很凶残,但是并不是说光辉就一无是处,尤其是考虑到同期世界上仅有4个国家有一定程度的载机舰运行能力(英美日,以及开战时1艘在役2艘在建的法国),考虑到光辉级惊人的短设计周期,极尽所能的吨位节约,以及本身面对的不可能完成的绝望任务,其最终成品应该说反映了再武装时期设计人员绞尽脑汁各显神通的神功。在30年代技术条件下他们的任务本来就是不可能的。同样也不能认为1942设计就完美无缺,上面描述过该级舰最长服役时间超过半个世纪,但是应该说有设计上的成功也有历史机缘的因素:同时期只有这一批设计既有足够的大小,又足够廉价,还有如此大的生产量。同期更小的USN轻型航母在这方面没有竞争能力,而战争结束后又没有国家有需求和精力批量生产如此庞大的航母编队,于是自然只剩下改造1942轻型舰队航母这一种选择,这是选择也是必然。

DKB认为1942轻型舰队航母是最典型的“尽善尽美(面对加水水多加面)是好设计最大的敌人”的例子,这大概有道理:如前所述,如果要英国人去头铁他们的封闭机库消耗品载机舰,那么还不如让他们打定主意从头到尾就本着小型舰去,把成熟设计的应用和封闭机库的减重应用到极限,预期也拉低一点。最终的产品在建造和设计成本上小得多,而性能上却在各方面都非常接近甚至有些领域超过了同期更大型的英制大型舰队航母了。这是“够用就行”的胜利。


user avatar   alcyone-91-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占个坑,到时候再滚回去看霍布斯bb。

1942型舰队航母在航母的发展史上位置其实很重要,以下这些第一次都是在她们身上实现的:

第一次喷气机起降(1945,海洋号)

第一次装备蒸汽弹射器(1951,珀修斯号)

第一次直升机机降登陆作战(1956,海洋号/忒修斯号),也算是两栖攻击舰的首次实战。

第一次使用斜角甲板(降落区)(1951-1952,凯旋号)

舰队航空母舰,反潜航母,两栖攻击舰,舰队修理舰,维修航母,试验舰甚至人员运输舰都可以胜任并且坚固耐用。

她们实际上是1941年中时英国海军计划迅速扩充航母舰队的廉价产物,由于船厂因造修趋于超负荷,被要求不像(大型航母的)那么长的建造时间下出货。

最后新造航母的方案战胜了以下两个病急乱投医的东西(倭国好好学学):

A、改造霍金斯级巡洋舰充当航母

B、改造远洋客轮为航母,但是参照舰队航母标准而非护航航母

这些航母的设计实际上是维克斯公司主笔,从龙骨到主甲板按照劳埃德的商船规格建造,仅仅在要害部位有极少装甲防护,但结合了更好的隔间细分,以减少进水造成的二次损坏。主机的设计和型号与巡洋舰使用的类似——一些蒸汽轮机来自被取消的巡洋舰,主机分为两个单元:每个单元一台帕森斯齿轮减速蒸汽轮机和一台海军部三鼓锅炉;设计的最大航速为25节:不妨碍舰队作战的下限。同时为减轻重量取消所有大型防空炮,改为大量轻型防空炮。

1942年2月批准建造的航母多达16艘,前两艘船巨像和荣耀在3月开工。在1942年和1943年期间,根据1942年计划,另外14艘轻型舰队航母(以首舰命名为巨像级)由八家英国造船厂建造。尽管最初计划每个轻型舰队将在21个月内准备好服役,但对设计的修改使计划的建造时间增加到27个月。最后因为再次的修改设计(英国人日常手痒),只有8艘正常服役,另有两艘成为维修航母(Maintenance carrier)。

至于剩下的6艘轻型舰队船体原本是作为巨像级完成,但舰载飞机和防空武器的快速发展需要对原始设计进行修改。弹射器、飞机升降机必须升级以处理更快更重的飞机,同时加强飞行甲板结构。这些增重了1500吨的航母成为了尊严级。当然1943年时英国海军还计划建造8艘“改进版的尊严级”,但是非常聪明地,考虑到航母的快速发展重新设计,最后变成半人马级。

这些航母在英国海军建造她们时,被视为三年到五年即可废弃的临时舰艇,结果却因为“局势没那么糟糕”又进行修改耽误了时间,最后1944年服役的时候已经没什么事了。结果这些“应急品”在战后成为了英帝国力量投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航母很少海外长期部署),在她们上进行的实验为喷气机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至于已经基本建成的后6艘除了庄严号外直接被废弃,最后除了利维坦号之外都被英联邦国家买走。

虽然50年代末被弃之如敝屣(虽然其实根本没有到寿,保留这些航母比搞什么深井冰的航空巡洋舰性价比高多了);但其实她们的设计良好(飞行甲板和机库都比同吨位的塞班大一截,乳美了),大小很合适,在二战末期可以搭载48架甚至52架(18攻击机和34战斗机)飞机形成不错的战斗力;到了冷战期间,早期可以很容易转型为喷气机搭载航母,60年代及以后可以轻松的运作一个中队的攻击机或者反潜机。同时又不会昂贵到绝大多数国家都无法承受。于是这些航母又承担起了不少国家的中坚角色;到了70年代又可以架上滑跃甲板搭载海鹞。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她们的大小正好是现代“能用”的航母下限~

相比起来,RN抛弃她们实在是下了一步臭棋。

现在看来,预期的情况完全不同,这些航母寿命极长:

巨像号被法国购买服役到1974年:

武士号经过现代化改装不久就被抛弃,但成为阿根廷海军的独立号服役到1971年:

可敬号两次易手,成为荷兰海军的卡雷尔·多尔曼号(除了尼米兹唯一一个拥有这种待遇的二战海军将领)和阿根廷海军的五月二十五日号,最后参加了福克兰群岛战争,只是这时她不再是挂着white ensign了。

可怕号成为澳洲的悉尼号,参加了越南战争:

邦纳文彻号在加拿大服役到1971年:

大力神号在印度服役到1997年,甚至装上了海鹞:

墨尔本号两次撞沉驱逐舰,却支撑到了80年代。

巴西海军的报复号(米纳斯吉拉斯)甚至服役到了21世纪,设计可谓是非常的成功了。

当年的设计师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相关话题

  能够用地效飞行器的原理,来制造一艘天上航母吗? 
  如何看待最新伊拉克通讯中断,美国将有大动作? 
  民国北洋军队编制? 
  如果一个元婴修士出现在现实中的美国,美国能捉住或消灭他吗? 
  二战后德国怎么被西方国家重新接受的? 
  英媒称「美国高超声速导弹可 21 分钟『闪电攻击莫斯科』」,释放了什么信号?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迫击炮弹真的可以直接往地上一磕直接当手榴弹用吗? 
  如何看待中国海军飞行员在训练时因舰载机歼-15突发电传故障牺牲 ? 
  怎么看待苏联新305炮? 
  美国海军司令和海军部长谁的官职大? 

前一个讨论
都是1940年前后下水完成的战列舰,为什么大和号比欧洲各国的战列舰都强大?
下一个讨论
飞艇反潜可不可行?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