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金门战役?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后面没有朝鲜战争,台湾渡海战役顺利推进,到了1953年的时候,回头再看金门失利,不过是个浪花,如同青树坪一样,追狠了,被人反咬一口罢了。

历史不容假设,台湾至今孤悬,那么越想越觉得金门咋打成这样?而且对岸唯一可炫的只此一役,于是,金门就成了话题了。


user avatar   shang-xiao-ju-ji-s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打的太急,情报判断失误。

当时负责在闽台对台湾作战的是三野7、9、10三个兵团10个军,另有8兵团的4个军在剿匪。其中10兵团在福建,9兵团在江苏,7兵团在浙江,7兵团和10兵团分别负责台湾外岛、舟山群岛两个任务,9兵团担任华野战略机动部队。

金门战役时部队轻敌比较严重,再加上沿海船只几乎全被破坏,最后只找到3个团9000人的船只,而国民党军比原定计划的数量翻了3倍达到6万人。当时的战斗力对比是,由于解放军脱离根据地持续进行战役的能力较差,在快节奏进攻下,登陆部队总数量与国民党部队达到1比1的兵力优势,才可以确保登陆并且不断发展胜利;第一梯队至少需要达到对方守备部队的三分之一。

金门战役之后7兵团在舟山群岛的登步岛也吃了亏,之后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要求收集船只、侦察海情敌情,同时初步组建空军掌握制空权,就让四野的15兵团在海南,以及7、10兵团在舟山群岛打了胜仗,这两个战役都确保这两个战略要地被收复。其中海南战役是要求机帆船能够一次运载1个军超过4万人及3天粮食,舟山战役更是动员到了能够运载10万人的船只,还有坦克登陆舰、苏式战斗机/轰炸机等技术装备。

1949年下半年到1950年上半年制定台湾战役计划时,随着金门、登步两个战役的经验教训,一开始只提出要动员8个军登陆台湾,后来发展到要投入全部12个军,要求沿海造船厂花费一年时间制造船只,同时从苏联订购400架作战飞机,从英国订购包括7000吨巡洋舰在内的技术装备(可惜花这笔钱的101在HK被无良商人卷款跑路了),预计要在1950年底登陆台湾,还做好准备对抗美国可能会拉来的“日本志愿兵”。当时台湾上的蒋军大约是50万人左右。

后来发生了什么,你们也就知道了,不赘述。


user avatar   si-xie-cao-79-30-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金门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当中的一次重大失利。

主要分以下几点来谈:

一、金门战役失利是战役和战术指挥上都犯了严重的急躁轻敌的结果。

首先,是领导思想上重厦轻金,被厦门战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对敌人不惜以重大代价固守金门,掩护台湾设防的战略企图亦认识不足。由此忽视了敌人数量上优势的作用,对敌我力量的对比作了十分片面和错误的估计。以致于当兵团首长通过各种途径得知胡琏兵团可能已到达金门的前提下,仍不以为然,不仅未采取任何应变措施,反而坚持以数量上十分劣势的兵力,在缺乏后援保障的情况下,贸然攻击七倍于我之敌,完全违背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役战术上重视敌人”和“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结果因敌情重大变化,防守金门岛的国民党守军一下子达到了65000名,是原先20000多人的三倍多。即使除去开赴小金门(烈屿)的2个团,金门本岛上仍有6万人!最后事态发展成我军在无后援下仅以近万之众与六万敌军作战,成了鸡蛋碰石头的典型战例。

其次,是没有充分准备,特别是在渡海船只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冒险发起攻击。事实上,由于渡海船只不足的问题,金门战役发起时间已经一再推迟——10月17日,厦门解放,次日十兵团首长叶飞决定10月20日发起攻金战斗。但到20日当天,二十八军仅筹集到100多条船,距离运送六个团的兵力所需船只相差甚远,副军长萧锋不得不请示十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培善,将攻金战斗推迟到23日。但到22日中午,二十八军依旧只筹集到120条船只,只能再次请示兵团首长。刘培善考虑后决定将发起进攻时间又推迟一天,即延至24日夜。到此时,虽说该军已有能够装载三个团的船只,但实际上,即使是第一梯队的三个团,每团都有一、两个连队无法装载,而第二梯队则竟然完全寄希望于返回船只!

是时,朱云谦师长正率少数人员在帮助253团进行临战准备,有一个特务连装不下,团长徐博说:“硬塞!”
有人说:“算了吧,留点人也好嘛!”就这样,朱云谦只好将这个连留了下来......
不曾想“留点人”这话,最后一语成谶。被留在大陆的这个连,在金门战役登陆作战失败后,真的成了“留点人”重建该团的种子。

金门登陆战于25日0时打响后,战斗进行到天亮,竟无一船返回。留在后方的参战部队所属二十八军的副军长萧锋及前线指挥部预感问题严重。原定作为第二梯队上岛的八十二师师长钟贤文听到无一船回来的消息后急火攻心,旧病复发,直接倒在师指挥所里。

国民党守军在第一时间就明确了“阻敌增援”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手段,拼命摧毁解放军渡海船只。25日8时,萧锋本人观察到,“国民党守军......用火焰喷射器焚烧海滩搁浅船只,海边一片熊熊大火”。25日9时,“国民党空军唯一的中型轰炸机大队第一大队起飞,对解放军搁浅在海滩的船只轮番炸射。国民党海军司令黎玉玺,亲率第二舰队旗舰“太平舰”,用舰上的重炮不断轰击解放军的登陆部队船只”。登岛部队八十二师244团团长邢永生被迫报告,“主力已被打乱,渡船全部被敌人炸毁无一船可回”。国民党空军还出动B-25轰炸机,对二十八军指挥部、炮兵阵地和大陆沿岸解放军所有驻地狂轰滥炸,将二十八军在海边仅有的几条船和正在修理的船只全部炸毁,甚至连少数几艘停在厦门岸边的坏民船也难逃灭顶之灾。

由此——

一、原定依靠第一梯队船只返回接运第二梯队的计划已成泡影;
二、原先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第二梯队顺利跟进上,现已无望;
三、无船可渡,隔岸观战,心急如焚,却无力可使;

萧锋只能竭尽全力,四处求援找船:

“这个仗要打下去,关键是要船!没想到第一梯队的船,一条也没有回来。我这里已无船可找,剩下的破船正在抢修,修好了也装不了一个营!厦门有没有轮船?能不能动员几条轮船,将八十二师指挥所和246团运过去?

好不容易等到下午16时,上级电话才告知兵团已从厦门、晋江等地火急筹得几条船,正在驶往二十八军的途中,然而这几条船也在途中全部被国民党空军炸沉。

以侥幸的态度对待渡海作战最关键的船只问题,最终造成了无法挽救的恶果。

第三,部队普遍存在“登陆就等于成功”的思想,作战部署盲目冒进,乱冲乱打。第一梯队登陆后,完全忽视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突破口,以及建立滩头阵地的重要性。反而在立足未稳、建制零乱的混乱状态下,就各自自顾自地分头向纵深猛插。结果除古宁头地段外,突破口均被敌人占领而封锁。部队突入纵深后,不是越打越靠拢的向心突击,而是越打越分散的离心突击,致使被优势敌人分割后各个击破。且当时大金门守敌有六师之众,在我军只是在岛西部、北部狭窄的地段上突击的情况下,守敌仅需以一个师的兵力与我作战,而至少可以集中其余四个师的兵力实施机动,因而敌整个防御体系始终保持稳定。战前兵团曾指示二十八军第一梯队三个团登陆后应并肩靠拢,建立巩固的滩头阵地,待后续部队到达后再发展进攻。登陆部队如果按此执行,就不致过早损失。

最后,急躁轻敌思想未能及时得到防止和纠正,与厦门战役后没有及时进行总结,检查缺点,接受教训是分不开的。特别是鼓浪屿战斗受挫的严重教训——

厦门战役中,首先攻击鼓浪屿的二七一团、二七七团两个营的第一梯队,一出江口即遭遇大风,队形顿时大乱,加之敌军炮火阻截,该梯队大部分船只被炮火击毁或被大风吹沉吹散,最终仅有7个排的兵力勉强上岛。九十一师试图组织第二梯队3个营起渡增援,结果因风大浪大未能成功。最后登岛部队几乎全部牺牲,十兵团首长叶飞不得不电令暂停战斗:

当距岸150米时,国民党以猛烈炮火拦阻......21时30分后,突击船队的少数船只开始零星抵滩,大部分船只因风浪太大而未能在预定突破口抵滩,有的还被吹回原岸。国民党军前沿火力疯狂扫射,第一梯队登陆部队在滩头遭受重大损失,仅少数部队突入国民党军的前沿阵地......九十一师炮2连指导员赵世堂所在的船中弹后,两门火炮坠入海中,他率领10名战士强行登陆......最后剩下他一个人......271团团长王兴芳......中弹献身。
23时后,九十一师组织3个二梯队营起渡,皆因风浪太大而未能成功。
16日12时,三十一军命令九十一师暂停攻击,总结经验,准备再战。强攻鼓浪屿的战斗由于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没有完全掌握潮汐、风向等自然规律,结果失利了......

事实上,这一受挫已经向我军提出了关于渡海作战的警告,如果当时正视这一点,就有可能避免金门战役的错误。但不幸这一经验教训完全被厦门战役的光辉胜利所掩盖,未能得到及时重视,没有任何人对此进行分析,乃至进一步对渡海作战相关的海况、风向、潮汐等因素进行认真地研究和考察。充满险情、侥幸得来的胜利,最终在数日后的金门战役变为惨痛的失败。

二、工作中存在的严重本位主义错误埋下了金门战役悲剧的伏笔。

厦门战役结束后,兵团曾三令五申,要各军将作战运输船只全部移交二十八军做攻金之用,但大都没有坚决执行,不仅未全部移交,甚至交坏的留好的,只忙于本单位运输缴获物资。事后调查,船只如能全部集中,约可装载五个团的兵力,如能一次投入五个团,则金门失利是有可能避免的。本位主义思想还表现在战斗组织上,为了“照顾”大家都“捞一把”的情绪,让每一个军、每一个师都能有部队参与到这场“大陆最后一仗”中,十兵团竟然选择“利益均沾”,在登陆中使用了分别来自两个军、三个师的不同建制部队——二十八军八十二师244团、八十四师251团,二十九军八十五师253团,从而严重影响了战役指挥的协同。而在实战中,为了多运第一梯队战斗人员,师首长均未第一时间上岛,其后则是欲上岛而不能,统一指挥各团的任务彻底无法实施。

三、十兵团兵团首长叶飞对金门战役失利负有严重而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

第一,无视客观困难,拒绝听取其他意见,一意孤行,强令发起战役。

渡海作战的一大关键,就是要有充足的船只。倘若有兵无船,则等于无兵,又谈何抢滩登陆?然而,此时的厦门海峡和附近沿海,船只大部已被国民党军劫走或破坏,而在国民党海军和炮火封锁下,又难以调集外地船只进入战区。船只之外,船工也是个大问题。沿海地区刚刚解放,渔民船民对解放军认识不足,能配合工作的寥寥无几。加上部队提前入闽,有经验的干部大量缺乏,地方政治宣传无法跟上,群众基础不足,甚至造成了有船征不到、有钱请不到船工的局面。

刚刚获得解放的闽南沿海人民群众,一时对人民解放军了解不透......大多青壮年见到我们就躲开,并把船只隐藏起来,
部队成分大多是北方籍,几乎没人会说闽南话......一听说我军筹船,存有惧怕心理,个别人还把船只藏了起来。
刚刚解放,地方政权还未建立起来,当地群众对我军尚不了解,言语又不通,工作很难......许多地方是通过旧的乡、保长协助征集船只......有的船前面征集来后面又跑掉......征集船只......碰到很多困难......很多事情还要利用旧政权的乡、保长和土绅......加上拦截一批外逃船只以及采用重金聘请(每人一两黄金)等办法,经过历时半个月的努力,总算征集到二三十只大船。每只船可容纳个把个排(四五十人)......
每个船有3个船民,有的船工到紧急关头,他就钻水潜逃,把船丢了不管。这些人没有经过革命锻炼,哪肯舍生死去打金门,绝不同在苏北过长江的船民一样。
招来的船工大多吸毒,‘每天扎吗啡,离开吗啡什么事也干不成......为了渡海作战,我们没有办法,只好买吗啡给他们扎。’
像这样的船工,事先既没有时间进行教育,也没能同部队配合演练,哪能指望他们向渡江作战时老解放区的船工那样,一次又一次往返接运后续部队呢?

有鉴于此,战前二十八军副军长萧锋多次向叶飞反映实际情况,强调找船和船工困难。并提出只有在下述三个条件得到落实的前提下,才能发起进攻。即金门战役“三不打”原则:

一、按现有实力,我军备足6个团的船只,能对付敌二十五军二零八师,最多不会超过12000人,增敌就不能打,增加1个团也不能打。
二、要确保6个团的船只,每只船3个民工,所缺工具设法添置,采取第一梯队3个点登陆,就能取得战术优势。
三、根据这几天派人到泉州港动员,船只太难,希望三野前委请山东、苏北区党委派3000名船夫乘火车南下莲河,现在要靠福建人民开船打金门,实在有困难。找到船又找不着人,有了人又找不着船。沿海人民有的丢船就跑,新区群众无组织,有船没人,解放军就靠这几百只木头船去渡海,同敌舰硬碰......
......感激兵团党委首长的关怀,金门可不是件小事,离陆地十五里远,不是长江,不同平潭岛,也不等于厦门距陆地几百公尺,我们......三条意见提供参考,我建议请兵团转告三野前委:哪次备战也没有遇到这么多的困难。
军指进到淗江快十天了,只有南下带来28只木头船,有12只船人都跑光了,就是白天找来了,夜间又跑了。泉州港、深泸找船也一样,这可不是机会主义者。

然而,对于萧锋的宝贵意见,叶飞却置之不理,仅仅敷衍表示“现两案并存,回去研究一下”。实际上完全没有加以重视。在此前后,萧锋又多次在战役决策过程中向叶飞进言,以致于屡次和叶飞发生争吵。对于萧锋提出的敌情变化情况,叶飞也不屑一顾,甚至在萧锋于10月11日通过审问在大小嶝岛战斗中抓获的俘虏、得知“胡琏十二兵团已有2个师到达金门”的情报时,依然不予置信:“不可能吧。胡琏兵团主力还在潮、汕地区未动。”轻描淡写地否定了萧锋亲自审问俘虏而得到的重要情报,主观上一厢情愿地断定国民党军是要逃跑,对不合乎主观意向的客观情况一律否决,还怀疑敌俘供词不可靠。

迫于无奈,在叶飞置若罔闻的情况下,萧锋越级向老首长粟裕进行了汇报,并将向兵团提出的“三条件攻金”,再次向粟裕进行了请求。身经百战的粟裕立即感到金门“此时敌情发生重大变化”,登陆作战不可轻敌大意,作出了特别指示:

一、原敌二十五军一零八师按22000人计算,只要增敌1个团也不打。
二、没有一次载运6个团的船只不打。
三、要求苏北或山东沿海挑选三千名久经考验的船工,船工不到不打。

可惜的是,金门战役登陆作战前粟裕的这“三不打”指示,与萧锋的“三条件”原则一道,没有得到落实。

反而是此时下定决心经营台湾的蒋介石,抓住了“船”的关键。早在1949年9月,蒋介石就对汤恩伯作出指示,下达手谕:

敌军若来犯,必在每月满潮之时,务必要派海空军在此之前不断搜索敌船,凡可通海口各内河之上游一百海里内的大小船只,必须彻底炸毁。

按照蒋介石的这一指示,台湾的飞机不光炸福建,连浙江、江苏沿海都炸了,甚至炸了上海造船厂。萧锋二十八军所征集的船只,是靠着把船沉在水底下的办法,才勉强保住了三百来条舢板和渔船。

10月17日晚,萧锋与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李曼村来到十兵团驻地同安县,面对叶飞下达的作战任务,萧锋再次提出“攻金三条件”,而叶飞竟然掀了桌子:

刚开口,叶飞就发火了。叶飞站在地图旁,用手指着金门说:
有2个团的运载船,就可以下手!整个情况兵团掌握,二十八军主要负责战术准备,你只负责前线指挥、战术和筹船。
萧锋也有点急了:
这不是平潭,更不是厦门,是金门。守敌有12000人,胡琏兵团还在海上,随时都可以增援。
叶飞的火气更大:
你们二十八军就是吃饱了,不愿打大陆临海最后一仗!这是骄傲的表现......
萧锋没有办法,只好说:
天哪!怎么能说我不愿打大陆解放最后一仗呢?我还想去解放台湾呢!叶司令,我按照你的指示办,但后果就很难说了。尽管你发火,我还是要说一遍,船只不具备,敌人有增加,确实不能打。

在渡海船只严重不足,又缺乏熟练可靠的船工的情况下,贸然发起作战,一旦战局不利,且第一梯队所乘船只不能顺利回航,厦门剩余的船只船工根本无力运送足以改变金门战局的增援部队再次上岛,从其他途径临时调船运兵也极为困难。而仅凭第一梯队的兵力,显然不可能取得胜利。

登陆发起当晚,萧锋抱着最后的希望,给叶飞打去电话。叶飞已有些不耐烦,没有接。萧锋无奈之下又给兵团政治部主任刘培善打了一个电话:

刘主任呀,您是第二十八军的创建者,是第二十八军的老首长,历来关心第二十八军。在关键时刻,你要帮我们说话呀!现在可是关键时刻啦,是关系第二十八军命运的重要关头。现在敌人到底增加了多少?十多天以前,我们打大嶝岛,就发现胡琏兵团一个团啦!看来敌人增兵是师的单位了。

此时的萧锋已经近乎于哀求。然而,这种哀求并没有打动刘培善。

我说:“刘主任你来我欢迎。说实话,您要深思熟虑。情况不明,准备不足,打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听我话说得如此严重,刘主任问:“你意见怎么办?”
我明确地回答:“我建议停止发起攻击,待查清敌情,筹备足够的船只再打。”
听我这么说,刘主任只说了声:“按原计划执行,决心不能变。”就放下了电话。

9086名登岛作战的将士们,就这样在叶飞这种骄狂与偏见的情绪之中,一去而不复返。

第二,在不利情况下未下决心及时停止战斗,反而孤注一掷,继续增援,最终造成重大损失。

金门战役进行到25日16时左右,鉴于当前战局,不少部队领导已经认清了现实,强烈主张放弃增援,设法撤兵:

八十二师副政委龙飞虎坚决不同意增援:“我们已经犯了罪,不能再添油似的增援。敌人兵力那么多,增援一二个营能有什么用?你们不怕死,你们去,我怕死,我不同意去!大部队已经失利,再上去几个领导起什么作用?”
八十五师师长朱云谦等人建议:“不增援!有船派过海去将人接回来,能挽救多少算多少!”
萧锋:“从现在的形势看,敌人占了绝对优势,我军不能再在金门和敌人死打硬拼,必须尽快撤回来。错误已经犯下了,应该设法挽回。登陆场还有一些木头、竹器,下令战士们利用它撤回来,撤一个算一个,别再火星添油似的搞无望救援。”

但这些意见最后全部被叶飞驳回。输红了眼的叶飞在19时半打来电话,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派兵增援,同胡琏兵团打到底!”(当25日天亮前登陆战陷入困境,前线指挥员一个个心急如焚、忙得不可开交时,叶飞当时忙的两件大事却是——7时30分,电告三野司令部:25日晚可解决战斗;上午8时,指示创刊仅3天的《厦门日报》刊登消息:我军登陆金门。

于是乎,不仅八十二师246团团长孙云秀于21时率2个连向毫无胜利希望的金门启航进发,犹嫌不足的叶飞甚至后来又派八十七师259团3营代营长梅鹤年率2个连向古宁头进行增援(半途被风浪吹散,只有4个排在古宁头海岸登陆)。在勉强完成了这两次毫无意义的增援后,再无一人后援可达,上岛战士也再无一人可退。

虽然万分痛心,但当时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败局已定。既然如此,与其杯水车薪地继续增援,还不如就此承认战役失利,派船撤兵,这反而比盲目进行添油式增援更加可行。事实上,虽然岛上战斗激烈,部分部队无法与敌脱离接触,但如果下决心撤兵的话,是完全可以撤一部分部队回来的。当时岛上相当多的战士已经突围,却因为无船可回大陆,只能纷纷自尽、就地隐匿乃至于在与敌最后一搏后牺牲。盲目增援,不仅未能减少战役损失,更进一步加大了不必要的牺牲。

第三,战前偏重于城市接管工作,放松了战役指挥的责任,顾此失彼。

10月18日,叶飞十兵团指挥部离开同安县,迁入厦门。叶飞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我只好应厦门市委的要求,把兵团指挥所由同安移驻厦门,主持接管工作。”这意味着,此时叶飞的主要身份,已由军人转变成了地方管理者。由于厦门刚刚解放,百废待兴,叶飞此时“重视城市工作”本无可厚非,但在金门战役大战将即之时,叶飞却忽略了自己十兵团主帅的身份,即便不论金门战役失利的责任,也不免带来无法回避的质疑。

战役发起前,参战部队八十五师师长兼政委朱云谦专程前往厦门,希望兵团同意“推迟”或“再准备”金门战役。在回忆录中,朱云谦这样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决定自己找兵团首长提意见。我到厦门市,找到兵团司令员叶飞同志。他当时正主持厦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作千头万绪,办公室内人来人往,都是来向他报告情况和请示问题的,简直没有对时间同我谈话。他简单地问了我几句话,就忙着去处理别的事情,我感到自己插不上嘴,就向他告辞了。

事后叶飞在回忆录中,对这段“接管工作”的错误,也进行了检讨:

事后表明金门尚未解放之时,我即将兵团移驻厦门,这是一个失策,因为这影响了解放金门的准备工作。当时我如果派刘培善同志去厦门协助市委主持接管工作,我和兵团仍驻同安,掌握全局,两方面就可以兼顾了。

更严重的是:

厦门解放后,第十兵团的主要注意力放到了解决市内居民的供应问题上。厦门是福建第二大城市,过去一直是一座消费性城市,解放时市内有20多万人口,生产性设施很少,居民中相当大一部分是靠侨汇为生,粮食也主要靠从外面运进。厦门解放时市内燃料、存粮均所剩无几,海路运输又被国民党军封锁,考虑到该市的粮柴问题不解决将对人民生活和海外侨胞造成很大影响,解放军第十兵团指挥所即由同安县移至厦门,负责起市内的接管和供应问题。

因此,厦门城内居民嗷嗷待哺的粮食问题,便成为了叶飞首当其冲的大事。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叶飞下令将原定给二十八军的战船调往运粮,从上海、浙江和省内龙溪地区运输面粉、米谷接济厦门。

当时粮食紧张,兵团主要的任务都在运粮上,说好运一次粮食就集结所有的船只给第二十八军,但一直到战斗打响也没有完全集结过来。只有第二十八军自己准备的120多条船,兵团后调进180多条船,但300多条船只能运送一半兵力,只能把攻打金门的部队分作两个梯队,先后登岛,这不符合当时的战斗设想。全部6个团兵力无法一次登岛作战,形成进攻优势,是个严重的问题。第二十八军一直希望兵团把答应给他们的船只都给到军里,当时十兵团司令员叶飞似乎没有太多考虑打金门,萧锋多次向上反映,没有结果。

金门战役失利后,叶飞并未对自己这一调船运粮的做法进行过任何自我反省和检讨,甚至将此作为绝密不予公布。直到2013年,原二十八军后勤部长、已经年届101岁的宫愚公,才对儿子宫勇说:

叶飞在金门战役登陆作战之前调船前往运粮,致使进攻金门无船运兵,导致失败之事,当时叶飞和第十兵团严令不准讲,并列为绝密。我保密了65年一直没有说出来,就是当年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在拍摄《金门战役检讨》时,我也没有说。现在,我快要死了,我要把真相讲出......

在即将永远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宫愚公终于将在心底保守了半个多世纪的的秘密讲了出来。2014年7月4日,萧锋之女萧南溪前往上海,采访了宫愚公,对他回忆的叶飞将战船调往运粮一事,做了录音。

四、尾声

251团和253团向纵深猛插,但打着打着,就从国民党军方向传来的枪声和炮声中判断出,来了有战斗经验的部队。打过来的炮,不仅是“拦头炮”,且声音脆,打得准,弹着点也呈低伏的扇面形,杀伤力大。
刘天祥用电台问大陆的指挥所:
“是不是胡琏兵团上岛了?”
回答:
“不知道!”

user avatar   lao-xu-52-85-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金門战役台灣叫"古寧头战役",評价不敢当,檢討結果我不是專家,一般包括紅方指揮誤判、登陸作战沒經驗、沒有海軍配合、不懂海流潮汐,風浪影响等等,客觀主觀因素,最后導致作战失敗。

我說一个在金門服役時,老士官長告訴我的故事,我是1989在金門服役,部隊是金東師海防連,当時金門駐防部隊裡,会有一些年紀五六十歲左右的老士官長,比你在電影"軍中樂园"看到的陳建斌还要老,這些老兵当年跟著国軍撤退留在金門,按年齡算早該退休了,但可能因為單身,也沒其他地方去,留在部隊養老成為連上的老士官長,位階不高但資歷深,最愛跟新兵講故事,也很照顧剛到金門的新兵。部隊里無論是將校級,还是普通軍官調到当地,都会向老士官長報到致意,並親切尊稱為"老學長"。逢年過節必須親自送礼慰問。

在一次夜行軍出發前,老士官長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夜行軍?夜行軍是為了防止對岸夜間偷襲,金門島四个方向,每晚至少有四个連,全副武裝夜行軍,就算刮風下雨也一样。任務是晚上十点開始,依照師部規画的演習路線,战術行軍直到天亮。

他說:金門島看起來像支狗骨头,兩辺寬中間窄。当年古寧头大战,紅方計画從狗骨头中間登陸,然后兩面突襲,登陸那晚風浪太大,航線偏移到古寧头那位置。是我們运气好,不然結局可能不一样。

他接著說:运气好的不只是風浪。就在前一天晚上"剛好"金門裝甲部隊訓練,有一輛m5a战車"正巧"拋錨了,"湊巧"留了个警戒班,看守這輛战車,"好死不死"這拋錨地点就在古寧头海辺,所以隨著風浪漂到古寧头的敵軍,因為這"剛好""正巧""湊巧"加"好死不死",這一上岸就被战車火砲火力全開,炮声引來其他部隊快速支援。如果不是風浪改變了登陸地点?如果沒有這些剛好湊巧?那金門早就失守了!兩岸也可能不是現在這样。

從此之后,金防部下令每晚必須安排夜行軍。而那輛运气好的m5a战車,也獲得"金門之熊"的稱号,停放在战史館展示。

以上是我当兵的真實故事,至于老士官長說的,是不是事實我不清楚,我只是轉述,不喜勿噴!


user avatar   Lieutenant-Winter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争在本质上是一个比烂的游戏,既然是游戏,是要交学费的,玩家在菜鸟期都是被各种血虐。

我党也不例外,22年革命战争时期,学费没少交,我们自己也承认,这并不丢人。

比如:山地攻坚战之关家脑、平原村落攻坚战之南麻临洵、城市攻坚战之四平等等...

金门战斗(不是战役),就是渡海两栖登陆作战之学费,严格来说,1949年这个时间节点,除了美军,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能够打好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金门战斗惨败,暴露出几个问题:

首先是两栖登陆作战方面的:

1、登陆船只不足。所有渡船只够运输第一梯队3个团的,战役设想是运输完后返航继续运输后续梯队,但国军空军将渡船悉数摧毁(国军空军这次没坑爹),导致后续梯队眼睁睁的看着无法增援。登陆作战最忌讳的就是后续梯队上不去,这样先头部队兵力不足无法向纵深突击,只能坐等敌人从容组织反击。

2、掩护火力不足。火力不足恐惧症...解放军没有海空军,只有少量的远程火炮能够打到金门,但根本无法压制敌军炮火,甚至连给滩头部队提供火力掩护都不够。

其次就是通病了,三个字可以概况,“胜利病”,高歌猛进的同时一定会遇到挫折的,敌人也不是傻子,比如:

1、情报误判问题。不知胡琏12兵团上岛。

2、统一指挥问题。3个团竟然没有设立统一指挥所。

3、群众基础问题。金门当地人民跟国军穿一条裤子。

等等

一场败仗其实也不是坏事,没有金门,就没有后来的海南岛大捷。


user avatar   lao-er-jia-xi-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将近八百页的作业纸也不止这个价吧。




  

相关话题

  历史上有哪些十万级埋骨之地? 
  如果中日发生战争,会打到什么程度? 
  解放战争期间双方的装甲部队都有哪些?坦克在战役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如何评价隋炀帝这个隋朝末代帝王? 
  二战是法军连国军都不如是真的吗? 
  你身边有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属吗?他们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值得分享? 
  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可信度究竟如何? 
  在听历史课的时候经常听到“但他还没有(不算)统一中国”比如北宋,那么这个“中国”的定义是什么呢? 
  英国的龙虾兵打仗的时候不会成为活靶子吗? 
  如何评价曾经的阿富汗游击队领袖马苏德?如果可能的话,其他相关人等也能一起评价? 

前一个讨论
慎独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什么样的人才会对所有节日都没感觉?包括自己的生日…?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