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粟裕大将没上过军校,为什么可以击败出身黄埔军校的国军将领们?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黄埔军校的校长是蒋介石……

一个校长是微操达人,还指望底下的人能有多高的水平?

其实民国时期推崇黄埔,最开始是因为黄埔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成果,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则将黄埔看做了自己培养嫡系的来源。但就真实的教学水平来说,黄埔军校别说跟世界著名军校比了,就算是跟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等国内的军校比,也未见得有什么优势。毕竟,黄埔前几期学生的学制太短了,也就是半年多时间,中间还有大量的时间是学习政治方面的内容,整体素质并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高。

后来,黄埔军校倒是逐渐正规了,但蒋介石又开始在各个地方大设黄埔的分校,最多的时候黄埔的分校仅主要的就有十个。再加上蒋介石对黄埔的要求就是培养嫡系,而共产党员的离开,又让黄埔的政治工作失去了倚靠,教学质量自然也就不行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共两党的战争也不单单是军队之间的战争。国军的很多将领之后也成为了解放军军校的教员,如果他们没水平,解放军也没必要聘请他们。决定国共两党差异的,实际上在军事之外。比如在后勤上,在1947年时,国民党在近5000万人口的四川一共征粮7亿多斤,而山东解放军仅在1000万人口的渤海军区就征收到了6亿斤粮食。在整个淮海战役中,解放军虽然武器略差于国民党军,但在后勤保障方面其实还远远超过了国民党军。当军队都不想打的时候,将领再怎么指挥也没用了。

战争不是考试。在战争中,相比于学校里学到了多少东西,更重要的是如何实践。这就好比过去几十年中国诞生了很多没多少学历的企业家,他们没系统学习过管理学、经济学,但你真把清北管理学院的学生拉过来,也未见得有几个就能管企业管得比他们好。在现实中,成为一个身家过亿的富豪,其实要比考上清北难得多。


user avatar   bruno-figh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指挥作战和演戏一样,都是一种需要天分和运气才能成长的能力。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粟裕是个典型的学习曲线很陡峭的人,没上过军校,但比黄埔将领打得好,并不是说明黄埔这个军事速成班有多好,反差大,是粟裕后期进步快进步大,因而说明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他们没有粟裕强。

红军时期,粟裕培养了扎实的战术经验,但并没有战役机会;游击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紧急复杂环境下做决策并行动的战斗经验;苏北时期厚积薄发,运用到了战役级别,成效卓著;华东时期就有了战略展开的机会,并利用豫东、孟良崮几次机会,成功打响了品牌。于是,史诗级的徐蚌会战就得心应手了。

有的人,越干越不行;有的人,怎么干都那样;有的人,历久弥新。

很不幸,这悟性是天赋,后天努力是无效的,涉及到对事物规律的洞穿能力,那种火眼金睛一般的透视思维,仿佛通灵,这会是大街上随便拉一个眼窝凹陷的人,就行的吗?


user avatar   chen-ke-55-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粟裕就是现实世界里的龙文章。

他不是天才,他是经过了无数败仗,见过了无数死人之后,终于学会了打仗。

1927年“四一二”时,粟裕据说是从学校的下水道逃生的,逃出来后连夜乘火车逃到武汉,这才免遭毒手,而他的很多同学就此早早牺牲。

南昌起义时,他所在第11军25师离开南昌后被各路敌人围追堵截,2500人的队伍一路损兵折将到800人。粟裕在武平战斗中被子弹直接从头部颞骨穿了过去,是被战友们一路背扶着才得以撤离战场的。

1928年4月上了井冈山后,粟裕先是进入红4军,结果1930年2月在富田与唐云山旅作战中被迫击炮弹片直接击中头部,再次火线受重伤。

第二次被击中头部未死,1930年6月粟裕转入红12军,不久就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军长伍中豪遭到地方民团的突袭牺牲。这位当时风头正劲,跟林彪、黄公略并称的红军早期杰出将领就此陨落。

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硝石战斗中,粟裕再次身负重伤,左臂留下终生残疾。

伤愈出院后,粟裕被调到新成立的红七军团去进攻福州。1934年8月,红七军团在福州城下惨败,一路丢盔卸甲放弃了几乎所有辎重,付出了伤亡过半的代价才最终突围至闽北,与红十军汇合,合编为红十军团。

1934年12月乌泥关之战,红十军团布置失当,好好的伏击战打成了攻坚战,最终导致原先的第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重伤。这位整个红军时期最年轻的军团长在两天后重伤不治,第十军团也由此进退失据,开始在闽浙赣边境不断徘徊,终于在怀玉山下被重重包围。

1935年1月16日,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慈不掌兵”,因为心疼在大雪中艰难行军的红军战士走着路都能发出鼾声,命令部队在原地休息了一晚,结果被追击的敌军在凌晨重重包围,红十军团全军覆没,刘畴西、方志敏被俘虏后残酷处死。

整个红十军团最后只有坚持连夜急行军的粟裕带领先头部队800人突破了敌人封锁线突围成功。

正是这一次次的负伤、一场场的败仗跟一长串的阵亡名单,才最终铸就了那个连喝杯咖啡都要先看好地形,极端强调部队机动性,极端强调要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粟裕。

其实粟裕的例子还不够典型,因为他正经接受过新式教育,考入过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算是“书生从戎”。

解放军的很多高级将领干脆就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泥腿子出身,照样杀得正规军校出身的对手们节节败退。

原因无他,早期的革命战争场场都是血海尸山,死了的人也就死了,侥幸活下去的人在心中垒够了一千座坟,自然也就学会了打仗。


user avatar   san-chong-bu-tong-de-hong-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没上过军校,受没受过专业训练,从来就不是名将诞生的前提条件。

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你仔细瞧一瞧看一看,就会发现多少名将都是草根里爬出来的。——就像好多人在知乎问过的一个问题一样:关羽张飞一个杀人逃犯,一个卖猪肉的(演义),怎么被刘备捡到后就一下子成天下名将了?没办法,事情就是这样神奇。

相反,很多受过专业军事教育的人,到最后却都成了悲剧。比如赵括、马谡,他们受着赵奢、诸葛亮的教育,那条件基本羡煞旁人了,可结果如何?不过是给后世贡献了两个成语而已。

说到底,一个人能有多大成就,最终还是要看天赋的。

回到粟裕这里,那真是老天爷赏饭吃,没办法的。

前面 @金州铁匠 说粟裕老师是朱德,这话一点都没错。但我要补充的一点是:朱德只是粟裕的启蒙老师。想想也知道,红四军时期,朱德堂堂军长,怎么可能亲自去教一个连长如何打仗?

所以粟裕真的完全是自学成才。

正因为粟裕是自学成才,所以他用兵往往不受已有理论、观念的束缚,不落窠臼,独出机杼。

举个例子:

比如毛泽东说打游击战,要“敌进我退”,可粟裕就偏偏说要“敌进我进”。毛泽东的“敌进我退”是暂避锋芒,诱敌深入,而粟裕的“敌进我进”却是要和敌人换家,你来打我,我就去摸你的老窝。——这就让人很难受了。

再比如毛泽东说打仗就要先打孤立弱小之敌,可粟裕打仗却偏偏就要先打强敌,如黄桥、如苏中、如鲁南、如孟良崮,都是在数路敌人中,先找那个最强的打。——这个在我军所有将帅之间,都是非常特别的。

而这种非常独特的作战风格的形成,和粟裕的成长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假如在粟裕成长过程中,真的有一位名师在时时耳提面命,恐怕我们今天就看不到一个如此精彩绝伦的粟裕了。

粟裕之所以能够自学成才,完完全全是因为他过人的天赋。这个真是没办法。

比如说,他的那种大局观,明明只是一个战区指挥官,却偏偏能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全局性的战略谋划。这方面例子太多了,比如1946年他坚决拒绝中央撤到外线作战的命令,而一定要在内线歼敌,从而创造了七战七捷的传说。又比如他拒绝中央下江南的决策,“斗胆直陈”的子养电、把“小淮海”变成“大淮海”的齐辰电。据统计,粟裕先后向中央提出全局性、战略性的意见二十多次,其中“斗胆直陈”三次,全党全军里恐怕都是首屈一指的。这种战略性的眼光,只能是天生的,很难后天培养出来。

粟裕用兵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精于计算,他有一句名言:“打仗就是算数学”,——从这个意义上讲,粟裕也是一个做题家。粟裕能算到什么程度呢?比如在黄桥战役中,粟裕准备先打翁达旅,那么如何选择出击的时机?粟裕是这么计算的:翁达旅采用一路纵队行进,两人之间的间距为1.5米,全旅3000多人,总长度为4~5公里,从高桥到黄桥共7公里,那么当敌人先头部队到达黄桥以北2.5公里处时,其后尾部队刚好过了高桥,完全进入了我军伏击区,选择在这时出击,恰好能把敌人拦腰截为两段。——这好像是很简单的数学题,可是一个战场指挥官,能够连敌人行军时两人之间间距都计算到,那就真的是不简单了。

@金州铁匠 提到粟裕用兵的一个特点是特别善于兵力转用,通过兵力转用,从而在战场局部形成优势兵力。而兵力转运的前提条件,恰是对战场各要素的精确计算。粟裕说:“要用心在敌我兵力对比、地形条件、解决战斗所需的时间等因素方面,加以精确的计算、权衡。”只有做到这种精密计算后,才能从容不迫地将兵力进行随时实地的调配。我记得还有知友称粟裕为“时间管理大师”,倘若没有精确的计算,这种时间的管理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以上种种,共同造就了粟裕用兵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奇”,陈毅评价粟裕,说粟裕用兵“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张震则评论说是“出奇谋,用奇兵,建奇功”,纵观粟裕指挥的黄桥、苏中、鲁南、孟良崮、豫东、淮海等历次战役,或进或退,或攻或守,或取或弃,用兵绝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运用巧妙,存乎一心,用一句元好问的诗来形容,那就真的是“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银英》里尤里安跟着梅尔卡兹学习如何打仗,因为梅尔卡兹的指挥别人可学,而杨威利不可学。——杨威利的军事才干,殆天授之,别人是学不来的。与之类似,粟裕的军事才干,也同样是“天授之”,别人学不来。


user avatar   jin-zhou-tie-j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才!

就是这么简单。

粟裕军事上的老师是朱德。

朱德48年到华野,粟裕开心的不得了。

粟裕写回忆录,关于朱德的都是饱含热情的笔触。他看朱德的眼睛,宛如脑残粉看爱豆。在年轻的粟裕眼里,朱德就是威风凛凛上天下凡的天兵天将。

粟裕在回忆录里,明明确确说了自己学习到的军事思想:要研究战争的规律,按照战争的规律指挥战斗。

粟裕在军事指挥上,有诸多和中共诸将不同之处。

一:先打强敌,再打弱敌。

粟裕多次采用专打强敌的方式,一有机会就打强敌。

比如黄桥战役先打翁达。苏中战争打83师(军委发电确认究竟是不是打的83师?)。孟良崮战役先打74师。豫东战役区寿年兵团先打强的75师。

除此之外,还有打5师,11师没成功放弃的。比如南麻,土山集。

还有准备打11师,5师,74师,因为敌情变化而放弃了。这个就太多了。

二:重视要点争夺。

因为有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我军将领普遍是不愿意进行要点争夺的。而粟裕是对要点争夺有特殊的爱好。

要点在粟裕指挥的战役中,往往起着枢纽性的作用。通过少数兵力对要点固守争夺,吸引,钳制,消耗敌军兵力。在适当时机投入主力,获取最大战果。

比如黄桥战役之黄桥,苏中战役之海安,涟水保卫战之涟水。

甚至在普遍采用游击战的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就在进行七保三仓的要点争夺战。

三:高度重视兵力转用。

我军战法,以超强的机动能力著称。大纵深穿插。粟裕亲手带出来的1,4,6纵就以穿插能力强而闻名。除此之外,粟裕以一手兵力转移运用,可以将5个纵队打出7个纵队的效果。

比如加力分界之战,粟裕通过兵力转用形成兵力优势,将两处打成僵局的战斗迅速解决。

比如豫东战役,粟裕本部6个纵队加一个较弱的中野11纵,其中3,8纵刚刚经过开封攻坚战,10纵刚经过上蔡阻击战。总计不过七个军实力。而国军核心战场有邱清泉兵团三个整编师,区寿年两个整编师加一个旅,黄百韬一个小兵团约两个整编师,全部也是约7个军实力全部且未经过严重战斗。粟裕眼花缭乱的转用兵力,以几乎一比一的兵力,先后对区寿年兵团,黄百韬兵团发起歼灭战。在睢杞战场就取得歼灭一个兵团部,一个整编师加一个整编旅的战果。

淮海战役,华野部队东西南北往返频繁。10纵在军史中甚至直接写道:该段时间我部接受任务复杂多变。

四:极度重视火力厚度。

今日我们看军事指挥,看到的电报往往是今天这支部队到那里执行这任务。明天那支部队到这里执行那任务。

实际指挥战役,涉及到部队行军,后勤供应,火力保障等等复杂繁芜多业务。

这里面粟裕极度重视火力。在鲁南战役后,华野在全军中首先即集中重型火力组成特纵,以便野司能够集中火力进行突击。

豫东战役中,华野先后执行开封攻坚战,在睢杞野战中又和国军三个兵团撕咬十天左右。其中关键原因,就在于粟裕对弹药充分的规划和储备。因此才能保证战役的推进。


粟裕这些指挥上的特点,不是从哪个老师哪个课本上学来的。粟裕连抗大都没去进修过。他不断的研究战争规律,指导自己的战役指挥。

他的老师,是朱德。他学会的是要理解研究战争的规律。



其实,研究自己业务的规律,永规律指导自己的业务活动,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分割线~~~~

不少人提到教员。

其实教员风格是游击风格的运动战,粟裕是偏正规战的运动战。抗日战争时期,各部分都是坚决游击。粟裕是坚持以要点争夺为支撑的游击战。

粟裕曾经负责过教员的警卫工作。呵呵,这段掌故并没什么人宣扬,原因在于当时是教员离开领导岗位的时候。名为警卫,只怕监视的成份还多一点点。了解这段掌故,说是毛的学生只怕有点牵强。

朱和教员,其实是有过比较激烈的争执和斗争的。粟裕作为南昌余部,风格理念,都是偏朱总司令的。

当然,粟裕对教员的建军思想是很认可的。


user avatar   jiao-zi-you-fang-zhang-xian-z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要方方面面都回答到篇幅会很长,我就先写个简洁版吧。

第一、大多数国军将领的知识水平其实并不算高。虽然蒋系国军将领大多出身黄埔系,比行伍出身或老北洋系的将领受到的教育更佳,然而黄埔军校的应急和速成特征很明显,前几期大多数学生还没掌握好知识就被分配到部队。如黄埔一期1924年5月入学、11月就毕业了,黄埔二期8月入学、次年9月毕业。 这种速成的军事培训无疑是很难造就起点高的军事人才的。但由于 蒋公急于扩充本派系实力,很多黄埔系将领早早地就升到了将级级别。

蒋公其实对此还是有清醒认识的,他认为

我们军队里阶级的升迁,实在太容易。譬如在黄埔毕业的学生,无论哪一个,最多不过是三十多岁的人,现在已很多升到少将中将甚至上将阶级的。试看旁的国家,无论任何国家都没有这种情形的。其他国家的军官甚至一生一世都升不到上尉,也是常有的事情。而现在我们一般学生,毕业以后,不但做一个少尉不耐烦,甚至非上尉不可。[1]

由于升迁太容易,所以很多黄埔系将领的实力根本配不上自己的级别:

我们做总司令的,只比得上人家一个团长。我们的军长,师长,只当得人家一个营长和连长。[2]

所以黄埔军校出身的国军将领其实和粟裕的起点差距并不算大,更何况粟裕后来还进了叶挺的二十四师教导队,这个教导队是一个没有军校名义的军校,据粟裕的回忆,二十四师教导队的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抓的相当紧:

教导队的军事训练非常严格,至今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天不是一般军队的三操两讲,而是四操三讲,“四操”是:早晨一次跑步,上、下午各一次军事操练,黄昏一次军事体操。“三讲”是:上、下午各一次政治课或军事课,晚上一小时点名训话。每天起床号一响,立即跳下床铺,穿衣、漱洗、整理内务完毕,照例是十多公里的跑步,而且还得抢占一座百多公尺高的山头,先到者站排头,后到者站排尾,这也是一种表扬和批评的意思。列队完毕后只休息五分钟,立即跑回原地,不解散队伍就带进饭堂。吃罢早饭,就进行军事教练,要求十分严格。一个动作做得稍不合乎要求,就要重做十几次,直到完全合乎要求为止。有时一排人、一连人连续重复做一种动作,直到全排、全连完全整齐一致为止。为了培养我们不怕严寒,不畏酷热,以适应以后战争的环境,虽然在武汉的炎热夏天里,也从未间断过军事操练。除此以外,教导队对集体主义的教育和劳动观点的培养,也很重视。假日必须集体外出,两人以上在街上行走就要求齐步行进。换下来的衣服要集体洗晒。我们住在武昌宾阳门外一所原来的大学里,宿舍地板是油漆的,必须每天擦洗干净。当时我们的枪支很陈旧,套筒枪为数最多,甚至还有九响毛瑟枪,寥寥无几的“汉阳七九”,算是最新式武器。但我们对所有武器都很喜爱,保护得很好,擦洗得没有一点污痕。[3]

与粟裕等人勤奋学习相比,国军速成的那几批黄埔生早早占据了生态位,上升到了将领级别,然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就怠惰懒散,不肯学习了:

反视我军干部,下级者,专事其承迎上级之意,不知何谓自动自觉;上级者,则养尊处优,讲求享受,对于军事科学既不悉心研究,治军教战之天职,更早置诸脑后,一至大敌来临,则举止失措,顾此失彼,如此而司三军之命,此其所以致败也。[4]

而且后面的军校学生虽然学习条件更好,但教官素质和学习风气早就比不上广州黄埔时期了:

永为教官,常不到军队实习,故所教多不切实际,在书中所搜集之材料,亦属皮相之类,甚至其自己已否十分了解,有无体验,常不可知,故每当学生质问之际,即起争执,甚至因之以致打倒。此其罪,固生于学生之恶习,而教官本身之不健全,实亦无可深讳。[5]

第二、国军将领并不是纯粹的职业军人。虽然国军将领大多数是以打倒军阀自居的,然而事实是大多数升迁到将级的黄埔将领都在追求政治地位,致使其心思很少用到打仗上面。

第一点是扩充实力。旧中国军阀的地位高低往往由其掌控的部队实力决定,否则级别再高说话也不顶用。由此国军将领都急于寻找机会扩充自己的实力。新编部队往往费时费力又难见成效,故很多国军将领都把心思放在吞并其他杂牌部队上。陈诚吞并了川军赖心辉的部队。胡宗南吞并了湘军谭延闿的余部。胃口最大的是汤恩伯,先后兼并了孙桐萱的12军,高树勋旗下的69军,以及试图吞并孙良诚的部队。吞并杂牌往往会引起剧烈的矛盾,国军将领把主要心思放在扩充部队和排斥异己上面,还能有几分精力来指挥作战,恐怕就是问题了。

第二点是捞钱。由于黄埔系将领扩充部队用力过猛,怎么养军就是个问题。虽然他们可以压低士兵的待遇来节流,但主要办法还在开源上面。开源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吃空额:

徐永昌概括性地指出国军将领“吃空额”的情形:兵额永远七、八成以下,粮饷、服装永远要十成。[6]

除了吃空额以外便是经商,王耀武就经营饼干厂养军,汤恩伯也大量开设工厂和商业机构牟利。还有很多国军干脆搞走私,当时陈诚就对 蒋公报告道:

部队纪律废弛,战力消失。细加分析,则苟且偷安,走私牟利。士气消沉,缺额日多。以及高级者生活之奢靡,下级生活之压迫,无不相因而至,有加无已。甚者,乃至视缺额走私,为维持部队之正道,以金钱力量,为各立门户之基础。相习成风,恬不为怪[7]

由此可见,国军将领实际上很多功夫都不能用到打仗上面。而粟裕就不一样,部队编组、训练、政工都有专人负责,地方上支援部队的工作也有专人协调,他可以集中主要精力想打仗的事。

第三、领导者的领导方式不一样。

虽然国军将领的素质很有问题,但 蒋公的领导方式无疑放大了这种缺点, 蒋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乱发手令指挥一个团一个营的行动:

委员长每好亲拟电,亲笔信,或亲自电话,细碎指示,往往一团一营如何位置等,均为详及。各司令长官或部队长既不敢违背,亦乐于奉行,致责任有所诿谢,结果,所至战事愈不堪问矣。因委员长之要求,即本部指导者,实亦有过于干涉之嫌。[8]

然而真正需要 蒋公操心的战略问题, 蒋公又搞得一团糟,屡屡出现对敌方攻击重点和战略意图的判断失误,在战略布置上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严重扰乱了前方将领的节奏。

而粟裕就不一样,中央无论是发展苏北的决定,进军浙西的决定还是在山东的运动战方针和“必要时放弃临沂”的指示,都是合理的,正确的。而且粟裕提出的将部队主力留在苏中打几个仗和暂时不渡过长江等合理意见,中央也是同意了的。在这一点上,粟裕比国军同行要好过得多。

结论:粟裕能击败出身黄埔军校的国军将领们,固然是他能力超群的体现,同时也反映出国军将领所处的大环境比粟裕恶劣得多。同时粟裕在自己这一方,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参考

  1. ^ 《蒋介石军衔制度理念探析》
  2. ^ 王奇生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作战能力与指挥官素质》
  3. ^ 《粟裕战争回忆录》
  4. ^ 《全面内战初期国民党军事失利原因之辨析》
  5. ^ 王奇生《抗战时期国民党军作战能力与指挥官素质》
  6. ^ 《国军高层内部的自我审视与剖析》
  7. ^ 《蒋介石、陈诚为远征军事的一段纠葛》
  8. ^ 《湖南会战:战时国军的作战能力》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黄埔军校只是连排级的速成培训学校而已,去实地参观下就知道了。

拿到现在,跟某某大学或湖畔某某的在职EMBA差不多的水平,基础知识都会讲,但是主要目的还是建立人际圈子,可以留意下,同窗圈子一般都还挺稳固的。接下来你要说这些人毕业了,就一定能当CEO,嗯,其实很多人是创业做老板以后才去报名入学,因果主次不要反了。

回到黄埔军校,很多学员进去的时候,可能还不算是一个正式的兵,印象中有些年轻的小鬼头也是学员。

所以,从学历来说,说大家半斤八两,不算过分。

但是实践方面,粟将军也是负伤走过鬼门关,基层士兵成长起来的,并且主持过地方军管政治工作,再加上当年党内的例行学习制度和氛围,以及直接上司的笔杆子很强,实践加理论双修,含金量是很高的。

要说到专业,清末民初的讲武堂,才是真正的全日制专业学校,也的确为行伍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user avatar   hong-jie-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user avatar   jian-feng-27-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相关话题

  粟裕当年率领的红十军团残部有多少人? 
  有哪些「一流人物」的二三流故事? 
  如何评价李明瑞,如果不遇害的话开国可授什么衔? 
  淮海战役中,黄伯涛第七兵团犯了哪些战术失误而导致被全歼? 
  叶挺要是不死会是十大元帅吗? 
  杜聿明46年就能坐五十万东北国军的司令,为什么48年在东北只是副司令?在徐州是副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 
  辽沈战役为什么打的战战兢兢? 
  黄埔军校生为什么在北伐时能大败一众实战经验丰富的军阀们? 
  为什么四大野战军,二野三野四野都是司令员政委双首长,一野彭德怀军政一肩挑? 
  在较有名的黄埔学生当中,有哪些人的事迹可以配的上“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这句话? 

前一个讨论
中国真的有那么多人买得起房吗?
下一个讨论
职场人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递减,95 后平均 7 个月,70 后为 51 个月,为什么会这样?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