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淮海战役为什么会赢? 第1页

     

user avatar   bi-er-hai-te-shi-s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谈军史,赞数有个三五百的答案,可读性是最高的,过了千往往就比较难看。

1.黄百韬被围住的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他是粟裕的第一打击目标,他的时间无论怎么算都不够用。

海州的四十四军和刘经扶的生意也没有很大关系。

当时关于四十四军有两个方案,一是随七兵团经陆路撤向徐州,二是几经海路撤往南方。

想当然耳,徐州大战在即,多一个军总是好的,中人以上,当知徐州剿总如何期望。

黄百韬同意等待四十四军归建的理由,就是被吹成国士的黄焕然对抓兵有病态的追求,收编四十四军以后他就是手握五个军的徐州头号的兵团司令,对于他的仕途很有好处。

在华野十一个纵队的新锐力量的第一波打击面前,第七兵团唯一活命的机会,就是李弥与黄百韬共进退,除此之外,再无生路。

2.淮海战役的胜负手,在于中野包围十二兵团。

这件事证明,国军的主力兵团不能实施任何野外机动,一旦实施,就会被包围。

一旦包围,空运不能机降,只能空投,后勤必然吃紧,然后就是坐以待毙。

杜聿明集团转向不转向根本不重要,按杜聿明原计划执行,只能跑散伙。

不停顿的长距离机动,是当时国军所不能完成的项目,必须实施旅次行军,进行必要的整理。

这等于是说,八十万徐蚌国军,不过是高位截瘫的僵尸。

3.徐州之猪刘经扶的对照组,是顾祝同亲自盖章定性的日嫖夜赌蒋铭三。

糟践刘峙其实大可不必,在他说了算的时候,他起码安排了各兵团能够以尽量快的速度缩回徐州,这个安排在开战前几天给粟裕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能够三十几个小时攻克坚城的四野远在华北料理傅作义,要是刘峙一直管事,咬定徐州不撒手,总前委诸公想必要难受很多。

打个李弥修的土围子,华野就难看成那样,面对徐州,怕也不过长围久困四个字。


淮海决战的最后战果,建立在国军聪明人的过高估计自身能力的基础之上。

认怂直接把黄百韬扔了,全力突破宿县向蚌埠集中,投降输一半,岂不美哉。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知道,淮海战争如果是古人来记录的话,它应该是这样的:

戊子冬共举兵六百又一十万伐果战于淮二月果师败数亡八十万。


user avatar   jin-zhou-tie-j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淮海战役赢不是问题,问题是为什么能行那么大。

豫东战役已经充分证明了,华东战场国军打不过。当时粟裕本部不过六七个纵队,接战的国军番号如云。

豫东战役后,军委同意集中华野全军,苏北兵团山东兵团全部投入,国军哪里还有得打么?

怎么打都是输,无非是输多少,输多快。

淮海战役一把全输光,国军输得太快,也输的太多了。

这里面有非常多非常多偶然因素。

淮海战役是国军犯了一切可以犯的错误,而共军抓住了一切可以抓住了机会。

偶然性确实是非常大的。

毕竟共军这边本来的计划,只是打掉黄百韬,收复粟裕心心念的华中,从东向西包抄中原国军,再慢慢把国军打到江边。

谁知一战打下来,徐州国军一锅端,江北无战可打了……

这里面偶然因素太多了……

比如黄百韬明明能提前走,偏偏耽搁了。明明马上脱离苦海了,又要睡个好觉歇一天。

比如李弥走得快,没有掩护一下。

比如胡链不在,黄维火急火燎的,没有和李刘打通联系。

比如共军明明武装大游行暴露,没打上李刘把,因祸得福,坏事变好事,反而能腾出手来追击杜聿明……

同样是指挥,粟裕就是敢摁住上级下级平级还有情报的误判,独断专行调三个纵队到机动位置去逮杜聿明。聂凤智一发现情况不对,马上开始追击,换一个纵队换一个司令员,情况可能就不一样。

赢是真没问题,战力已经达到了,虽然人数装备差些,但是架不住粟裕对于兵力各种眼花缭乱的转用,对于火力的筹备运用,对于部队战力的极限压榨。

徐州国军怎么打怎么输,再打一百次也一样。

但要输得这么惨,就很难了。

~~~~分割线~~~

我已经受够了说常凯申空投信让本可逃命的杜聿明又送西天了。

看图!!!

看清楚,

1:杜聿明逃跑第一个落脚点是永城,到达永城后他还必须继续向南才能到达第二目的地。

2:12月2日中午,华野8纵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并控制了杜聿明第一目的地永城。当天晚上8纵主力也赶到了,水都没喝一口,马上向北压迫,迅速占领了大回村这个要点。

杜聿明大老爷此时在干嘛呢?这时候还在袁圩洪河睡大觉。等第二天也就是3号杜聿明一觉睡到自然醒,十点钟洗脸刷牙说咱走吧。这时候才收到常凯申丢来的信。


user avatar   shi-feng-60-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为啥这个问题最近老在我的时间线上晃悠。那这次就集中解答一下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吧。这个回答主要是从军事指挥上分析,但毕竟没有纯粹的军事问题,所以也会涉及一些政治,但不会谈得过多,毕竟别的答主就民心向背问题已经说得很好了。

1、为什么老蒋在豫东战役之后淮海战役之前不直接把杜聿明集团撤过长江?

这其实是个政治问题(好吧,才说主要讨论军事)。但是这个问题不说清楚,淮海的所有问题都说不清楚。SO……

看过我以前答案的同学应该知道,K记从财政上说其实一直是由美国供养的。他自己最高一年的财政收入才不到2亿(刀玏儿),美国前前后后给他的援助加起来有45亿,顶他二十几年财政收入。所以解放战争本质上是美国出钱雇佣蒋介石镇压中国人民。既然老板是美国,蒋记的生命线是美国援助,所以蒋介石的一切行为——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都必须以如何获取美国援助为最大考量。

而自从1947年东北夏季攻势和刘邓跃进大别山之后,美国国务院系统对于中国内战的前景就已经非常悲观了。看过我以前答案的应该知道,1947年9月魏德迈考察后拿出的报告直接说要解决中国问题美军必须得自己下场。当然国务院肯定不敢派美军下场。一方面侵华日军覆辙在前,另一方面万一把毛子惹进来咋办?于是国务卿马歇尔偷偷把魏德迈报告中这一段给删了。

所以1947年末到1948年,国务院系统一直在援蒋这个问题上磨洋工,而且不断地砍援蒋预算。K记在美国的支持者,即China Lobby和China Bloc,前者主要以媒体为阵地,后者主要以元老院为阵地,为了推行援蒋案,就迫切地要求蒋介石能够在内战中做出点成绩出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虽然早就丢失了战略主动权,但是一点都不敢后退。不要说徐州集团不敢退,连东北集团这种“火车南站通北站”,全军一块儿当家里蹲,补给线都断了的也不敢退。因为美国在远东的核心地缘利益是不能让毛子控制东北。所以哪怕东北这几十万人早就是砧板上的肉,蒋介石也不敢做这个决策,否则友(ba)邦(ba)惊(guai)诧(zui),那就大大地不妙了。

最后老蒋想了个损招让卫立煌这个共谍来背黑锅。不管你卫立煌是逃是败,反正不是我常某人丢的东北。到时候借你卫立煌的脑袋以安天(ba)下(ba)。

结果卫立煌也厉害。不是你美国人想要东北吗?我直接找顾问团长巴达维,要美军给我空运补给。巴达维这个二货一答应,你老蒋还怎么逼我撤退?于是大家一起耗到101第二批补充兵团整训完毕,百万大军成型,然后一勺烩。

扯远了扯远了。总之,大决战之前,常某人是绝对不敢缩回长江以南的。不然友(ba)邦(ba)说你这业绩不达标,我撤资,K记当场就得垮杆。

因此,根据1948年8月K记南京军事检讨会议的决策,K记在徐州地区的战略规划不是防守而是企图和华北集团南北对进打通津浦路。当然唯一对这个计划热衷的就只有老蒋自己而已。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期间,老蒋令徐州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北上救援,结果三人一起磨洋工,一直到王耀武被俘连集结都没集结完。

直到济南战役结束(同时辽沈战役也开始了),蒋介石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开始研究把华中华东兵力集中到徐州。但是集中到徐州以后怎么办老蒋自己也没完全想清楚。想全军撤过江,又怕友(ba)邦(ba)那边不好交代。杜聿明则认为自己可以趁中野还没东来,华野刚打完济南师老兵疲的机会向北偷个鸡。

如已在衮州、济宁、大汶口间捕捉三野之一部,应迅速包围歼灭,不可旷日持久,与之对峙,坐失良机。如对方避免决战,第一步应将之压迫于东平、大汶口以北及泗水以东地区,不再深入。第二步作战计划即实行“钓鱼”战法(即以一个最坚强的军选择一最适宜坚守的据点,留足粮弹,独立固守,主力骤然撤退,诱惑三野来攻受挫后,再由外线包围击破之)。如在蒋军攻击期间二野已东进威胁徐州,即以有力之一部依据韩、枣既设阵地及东平湖、南阳湖间的运河沿岸占领狙击阵地,阻止三野南下及西进,以主力回师协同华中蒋军将二野包围于徐州以西地区击灭之。如二野企图通过微山湖向济宁、兖州增援,威胁蒋方攻击军侧背(判断此公算较大,但也可能向别的方向),攻击军应依据东平湖、南阳湖间之运河沿岸阻击二野并迅速击破三野之一部,再回师击破二野。如二、三野汇合东西夹攻徐州,攻击军右翼兵团以内线作战转运于徐州,加强徐州防务,右翼各兵团即协同华中蒋军击破二野后,再集中主力击破三野。
——杜聿明《淮海战役始末》

这个计划原定于10月15日开始执行。但杜聿明很快被抽去东北救火,于是猪头刘就带着几十万大军蹲在以徐州为中心,以津浦路和陇海路为轴心的十字架区域“不战不降不走”。既然你老蒋下出如此缓手来,那TG不砍一刀那还说得过去吗?

这是K记在淮海犯的第一个错误。

2、K记在淮海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黄百韬的浮桥?

NONONO,那还早。K记在淮海犯的错误那叫一个罄竹难书,远不止这么点。下面一一来说。

第二个错误是10月稀里糊涂丢了郑州。这个问题是上面说的杜聿明想向北偷鸡这件事情带出来的。杜聿明想集中徐州全部主力向北找华野偷鸡。猪头刘说那徐州咋办?徐州空虚万一给TG偷家了咋办?虽然杜聿明很想骂你个猪脑子咋长的?但最后两边妥协把驻扎在郑州的孙元良兵团东调徐州补防,郑州防务交给原来驻扎的新乡的106师和268师两个垃圾师,总兵力只有1万多人。

大家可以在上图找一找郑州在哪儿。

刘伯承一看说哎呀你太客气了,这不吃白不吃啊!于是10月22日,中野进攻郑州。这两个垃圾师也不负众望,当场溃散,几乎没做任何有效抵抗。中野1天时间歼敌1.1万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当然这都是次要的,最要命的是中野占领郑州这个四通八达之地之后取得的机动空间

再看上图,郑州解放之后,中野立刻向东进发,在柘城附近占领了进攻出发阵地,直接威胁徐州侧后。至此中野、华野具备了协同行动的基础。

这是淮海战役倒下的第一块骨牌。

正是在郑州战役如此顺利的情况下,中央决策中野、华野协同行动,投入60万兵力打淮海。这个时候作战计划就已经不是小淮海而是大淮海了。毛泽东提出战役要分成三个阶段,最终目标是吃掉徐州集团。

当然这个时候,大家虽然胃口都上来,但仍然没想到淮海战役居然能打得这么漂亮。

3、如果黄百韬架了桥,如果黄百韬不等44军,如果猪头刘不贪财,如果……黄百韬能跑掉吗?

三个字:跑不掉。因为K记错就不是错在战役开始后。

K记第三个错误,是他们始终认为华野打完济南后师老兵疲。

这是K记犯的错,也是TG的精妙之一所在。济南战役华野出动14万人,伤亡2.6万人,另有18万人的打援集团因为徐州集团磨洋工,全程看戏。加上还有2万起义人员和6万俘虏,华野兵力不仅没少,其实还多了。但是502“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采取了大量欺敌手段,包括对济南战役的战果延迟发布,调集大量电台伪装主力位置等等。这些欺敌手段效果明显,无论蒋介石还是杜聿明,都深信华野要疲软一个时期。包括上述杜聿明打算10月份北上偷鸡,也是基于相同的判断。其实要他真去偷鸡的话也是要送的。

10月29日,K记参谋总长顾祝同和国防部长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作战会议,按照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白崇禧提出“守江必守淮”之指导思想,提出两种作战方案:一是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大家可以在地图上找到这条路),做战略防御;当解放军南下时,即集中全力,寻机与解放军决战(郭共谍亲笔)。二是放弃徐州,退守淮河进行河川防御。会上大部分将领倾向于方案一,但蒋介石个人却倾向于方案二。虽然会上决定执行方案一,但由于蒋介石反对(虽然他没明示),结果实际上两个方案都没执行,又白白耗了好几天。

这是K记犯的第四个错误:两个方案虽然都挺蠢的,但总比发呆来得强,结果他哪个都没执行。

既然K记不执行,那TG就要来帮你执行了。11月1日,中央正式下达淮海战役决心,华野各部隐蔽奔向集结地域。11月5日,顾祝同在徐州召集刘峙、邱清泉、黄百韬、李弥等开会,终于决定按第一方案执行。当天晚上,各部急报发现共军异动,猪头刘此时仍然没有意识到危险将近,只是下令按计划行事。黄花菜终于彻底凉掉了。

所以后来郭汝瑰说淮海真的不赖我,他们要真按我的计划执行还不至于死这么惨。

11月6日夜,淮海战役正式展开。到这个时候,黄百韬的命运已经注定了,没得跑。

4、如果贾汪不起义……

没啥影响。贾汪起义本来就是半推半就的事情。

K记第五个错误,3绥区兵力只有2万多人,防守面积却又非常大(看上图),又要面对华野主力,根本守不住。

3绥区起义之前并没有完全协调好。尤其是第59军第38师师长杨干三、第130师师长崔振伦犹豫不决,军参谋长刘景岳则执意不从。所以华野采取的方式是直接强攻突破。11月6日晚上发动进攻,7日晚就突破了运河上的核心阵地万年闸。这下刘景岳慌了,赶紧向何基沣报告。何基沣悠悠然扔出徐州地区守备指挥官冯治安的命令:限天亮之前夺回失地,否则军法从事,团长、师长也不能姑息,参谋长也要以贻误战机问罪。刘景岳说去你大爷,我就这么几个人拿头去打共党几十万大军?算了我听你的,起义。

这个万年闸就在今天枣庄市万年闸村,距离陇海铁路直线距离只有34公里。11月7日晚上,华野就已经突破了这里,而此时黄百韬在新安镇甚至都还没动窝,距离碾庄都还有50公里。

虽然502在淮海战前部署上是有一定问题,主力尤其是苏北兵团部署有点太靠东,为了赶上7兵团费了不少鞋子,但是7兵团要是想赶在华野前面跑到徐州仍然是做梦。

黄百韬要想跑到徐州,除非当时在碾庄的李弥兵团爆POWER堵住口子。

但李弥那个老滑头怎么可能去送这个死?人家连碾庄都不愿意待,提起裤子就往徐州跑。

当然,公平地说,猪头刘命令李弥回徐州也算是救了李弥,不然李弥兵团也要死。

5、刘峙能有多猪头?

古今争战,猪的战术一再为人们成功地运用着!

好吧,我们现在来看看猪的战术是如何在淮海褶褶生辉的。

K记第六个错误,猪头刘误判进攻方向。

当发现共军动向后,猪头刘当即做出“准确”判断:共军肯定是要打海州的44军!

后来有人说是因为他在海州有小钱钱还没运完,所以第一时间想到的先保自己的小金库。

总之,11月2日,他命令黄百韬先立即派100军去海州,增加海州、连云港防务。到11月5日,经过三天的行军,100军越过了阿湖、城头等地,就在距离海州不过仅仅只有一天行程的时候,100军突然在5日接到了命令,要求全军西返归于黄百韬兵团指挥下。同时猪头刘犯下了:

K记第7个错误,猪头刘命令9绥靖区李延年带44军在黄百韬掩护下撤退徐州。

这也就是很多人都提过的,黄百韬非要等44军(其实还有距离44军1天路程的100军)。黄百韬是跑不掉的,44军跑连云港反而有机会从海上跑掉一部分(K记放弃连云港时TG根本还没到,是滨海军区的地方部队去接收的)。结果猪头刘这一道命令不仅给黄百韬的棺材上又钉了一颗钉子,还把李延年的9绥区一起送掉了。

不过李延年的长腿也不在孙元良之下。在碾庄他见势不妙,只带司令部人员脱离部队单独跑向徐州,结果居然混在难民当中真跑出去了。接着他又坐飞机到蚌埠,接收从海路增援上来的39军、54军和郑州撤下来的99军,组建6兵团,当上了兵团司令,算是因祸得福。

此时,猪头刘的表演正渐入佳境。

第8个错误,把刘汝明4绥靖区放去了蚌埠。

这个错误也是莫名奇妙。10月份的时候刘汝明4绥靖区原本部署在商丘(自己在上图上找,就在柘城东北)。按照郭汝瑰的计划,K记全军在徐州到蚌埠一线展开。4绥区(后在蚌埠改编为8兵团)先退到永城,协防徐州西南,然后经宿县上火车去蚌埠。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时,4绥区2个军5万人还在永城。本来这个时候,无论让4绥区防守宿县,还是赶往徐州,都不失为稳健之着。但猪头刘不知为什么,只命令刘汝明留一个师在宿县。

刘汝明是冯玉祥的13太保,西北军,思想保守,对打内战兴趣不大却也不愿投共,加之解放战争之初被刘帅暴打过,作战中往往能躲则躲能逃则逃,号“逃跑将军”。你如果命令他全军留下,那他不敢违令,但你要只留下他一个师,他是肯定要耍滑头的。

于是刘汝明全军都跑到蚌埠去了。他这五万人全场打了酱油。

第9个错误,2兵团酱油了整整5天。

打酱油的当然不止刘汝明一个。邱清泉邱疯子的2兵团是徐州K记的主力机动兵团,下辖5个军,12万人马。这支力量本来是徐州K记得救火队,但是在淮海战役开始后整整5天,2兵团都在徐州以西打酱油。

为什么?其实2兵团正面只有华野两广纵队和晋冀鲁豫军区的一些地方部队。但是说巧也是巧,刘汝明4绥区55军181师在从商丘撤出时,沿途抢劫银行耽误了时间,在虞城县张公店这个位置被TG抓到了。11月6日TG一个冲锋歼灭181师,是为张公店战斗。这个战斗被认为是淮海战役第一战。

张公店战斗模糊了猪头刘的判断,他一时搞不清楚TG究竟是从徐州以东主攻还是徐州以西主攻。于是按照他“猪的战术”,2兵团一屁股坐在徐州以西坚决不动窝。

一直到11月11日午后,在杜聿明和邱清泉的一再催促下,猪头刘才终于下定决心将2兵团东调。此时黄百韬兵团已经缩在碾庄困兽犹斗。

其实,刘峙所谓“猪的战术”就是大家围一圈,藏起屁股一致对外。四平八稳,既没有主动性,也没有想象力,更没有应变能力。由于实在是受不了这猪一般的指挥,11月10日,蒋介石亲自插手指挥,调整部署,令孙元良兵团、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在徐州集中,然后一起向东去碾庄救黄百韬。同时令杜聿明去徐州,代替刘峙现场指挥。

嘛,常公这一插手,淮海的骨牌又倒下去一块。

6、宿县为什么是淮海战役关键点?

淮海战役,从军事地理角度来看本来K记是有优势的。徐州北临微山湖,从北面进攻的敌人天然要分成东西两边。徐州居中,掌握内线优势,可以集中优势兵力选择东西两线先打一边。徐州往南依托津浦铁路与蚌埠互为掎角,大军在铁路线可以快速机动,互相救应,隔绝铁路东西两线TG的呼应,同时随时可以威胁从东西两线靠近津浦铁路的敌人。这样,TG的机动范围就要受很大的限制,K记由此牢牢掌握主动权。

所以说军事指挥上什么最值钱?可能性最值钱。什么最不好防?可能性最不好防。所谓过河卒子当车用。己方可能性越多,则敌方为了应对你的可能性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谁掌握的可能性越多,谁就能把握战场主动权。

而TG要扭转这一地缘劣势,最好下手的地点就是在靠近徐州和蚌埠中点的宿县。这个地方地形比较复杂,易守难攻。一旦拿下宿县,蚌埠和徐州这条长蛇阵的就给拦腰斩断了,彼此不能救应,反而是TG可以在津浦铁路东西两侧自由机动,从而获得巨量的可能性。

毛泽东11月9日发电给刘邓,命令打宿县。于是中野星夜出发,向宿县奔袭过来。但是跑到一半,发现猪头刘基于“猪的战术”,把孙元良兵团5万人堵在了宿县。这一下刘伯承抓麻了。宿县工事坚固,城高池深,6万人据守真不好打。

结果这个时候常公的神助攻来了。

第10个错误,命令孙元良放弃宿县北上。

既然剿总调我们到徐州,就自投罗网吧!反正责任应由刘峙承担,大家跟着倒霉就是了。
——孙元良,10月11日兵团会议上(他不知道这是老蒋的命令)

这一个错误造成了两个后果。第一,宿县守军只剩下张绩武指挥的1.3万人。刘伯承笑得这眼泪都要出来了。哎呀怎么这么客气啊,最近走到哪儿都吃肉啊。于是中野经过3天激战,于16日拿下宿县。淮海战场的主动权至此牢牢掌握在TG手中.

第二,孙元良兵团北上匆忙,火车汽车全都没准备,只能全军步行。中野4纵对孙元良跟踪追击,把孙元良兵团打得丢盔弃甲,人员损失倒还不多,但是辎重全丢,战力大损。

兵团各军将前几天由商丘调蒙城时带不走的枪炮、弹药、装备和其他重要物资由火车输送,一到夹沟车站,也全部为解放军夺去。
——孙元良兵团副参谋长,熊顺义

如果说刘峙是猪的战术,老蒋这是连猪都不如。

7、既然宿县这么重要,中野打宿县的时候杜聿明怎么不来救?

杜聿明确实想救宿县。他后来回忆11日他的计划本来是先不管碾庄,集中兵力先打中野:

第一案:以黄百韬兵团坚守碾庄圩一周至十天,以十三兵团守备徐州,以七十二军为总预备队,以第二兵团、十六兵团会合十二兵团先击破二野六个纵队,然后回师东向,击破三野以解黄百韬之围。
理由:这一案蒋军可从现有态势迅速攻击,并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将近十个军,计:邱兵团三个半军,黄维兵团四个军,孙元良兵团两个军),以击破二野六个纵队。但此案能否实施,关键在于黄百韬是否可以坚守一定时期。

他还有一点没说,就是老蒋已经交代下来,让黄百韬在碾庄固守,徐州集团东向与华野决战。不尊老蒋旨意这个锅,杜聿明不敢背,猪头刘也不敢背。所以这个方案连计划都没做,就是杜聿明个人的腹稿。

实际执行的是杜聿明提出的第二案:

第二案:以十六兵团守备徐州,以二兵团、十三兵团之全力解黄百韬兵团之围,同时令十二兵团向徐州急进,以七十二军为总预备队。
理由:这一案可以安定黄百韬部心理,稳扎稳打,徐州不受威胁。但如黄维兵团被二野牵制,不能及时到达徐州以东参加战斗,则感击破三野之兵力不足。

第二案徐州集团必须全力向东,自然没有能力去救宿县。因此杜聿明把希望寄托在黄维的12兵团能够迅速赶到宿县,驱逐中野,然后跟徐州集团一起打华野。而这个时候他已经意识到了,12兵团如果不到,已经失血严重的徐州集团未必打得过华野。

不过,他并没有意识到情况比他想的更严重:

第11个错误,K记一直没意识到502当时的胃口其实是吃邱李兵团。

502的计划是:徐东阻击战先顶,等到黄百韬消灭得差不多了,就撤一下,吸引邱李兵团深入。但是在邱李兵团深入的过程中,华野正好把黄百韬灭完,于是全军空出手来把邱李兵团埋了。

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已紧缩到10里直径的范围。谭王指挥七纵及苏北十一纵,对邱清泉、李弥兵团正面之阻击,在15日晚以前不让该敌通过大许家西南之线以东。俟黄兵团及六十四军快要解决时,再将邱清泉引至大许家以东地区,让韦吉兵团由徐州东南北向截断邱李退路,以便歼灭该敌于大许家周围地区。
——粟裕11月13日告中央军委电

普通将领围点阻援,挡住援军,消灭目标。

优秀将领围点打援,点是诱饵,我们把援军灭掉吧。

牛逼将领说,小孩子才做选择题,大人当然是全都要!

这种把部队的时间管理运用到极致的玩法,也就502这种艺高人胆大的兵仙敢这么玩。

后来杜聿明写的《淮海战役亲历记》也说自己在徐东战场从头到尾一直被502牵着鼻子走,很长时间都以为吊在前面的胡萝卜再努努力就吃到了。实际上徐东有3个纵队正面顶4个纵队侧面袭扰,总兵力根本不比邱李兵团少。要不是为了钓鱼邱李兵团1米都推进不了。

之所以杜聿明没在徐东就给埋了,是因为黄百韬爆POWER在碾庄多顶了一周,到22日才全灭。这个时候黄维兵团已经跟中野干上了,刘汝明李延年兵团也开始探头探脑。于是中央立即改变决心,于19日放弃打邱李兵团,华野首先集中力量干掉黄百韬,然后利用占领宿县带来的内线机动优势,解决南线问题。已经在砧板上的邱李兵团暂时逃过一劫。

时间管理玩砸了,502很郁闷。不过还有机会。

8、黄维兵团怎么就给中野咬死了?

杜聿明的第二方案的基础之一就是黄维兵团一定能击破中野防守,重占宿县。显然在他眼里,拥有五大主力之一18军打底,4个整军抱团的12兵团应该是大大强于中野的,中野顶多就是能迟滞他一下,怎么12兵团反而被兵力相当火力不如自己的中野给包了饺子?

这个问题其实是K记在淮海犯的又一个大错。

错误12,为了赶时间强行令12兵团穿越黄泛区

战前12兵团部署在确山。10月份TG为了牵制该兵团在豫西搞了个迷惑作战,白崇禧中计令12兵团扑向桐柏山区,结果武装大游行一圈扑了个空,人劳马累,一直到11月5日才回到确山修整。11月8日徐州危急,老蒋赶紧把屁股还没坐热的12兵团从确山赶出来,划归徐州剿总,令其从驻马店出发,经正阳、新蔡、蒙城、宿县,救援徐州。这条路极其艰险,不仅是黄泛区,要渡过几条河流,而且沿途又是老解放区。本就师老兵疲,还要长途深入敌境,还要在侧翼威胁之下搞急行军,处处皆犯兵家大忌,你不死谁死?

十二兵团增援蚌埠,应由铁运至汉口,再船运至浦口,延津浦路北运增援,不应由南阳渡7条淮河支流东进,且左侧暴露在刘伯承威胁下,大军侧敌前进是非常危险的。
——WW“国防部长”俞大维

11月18日,黄维兵团打到蒙城。这个时候其实黄维兵团仍然有救。后来书呆子回忆说:

当时摆在12兵团面前的问题是解放军主力已在当面,如我由蒙城正面渡河向宿县进攻,则面对北淝河、浍河的障碍,如解放军据以节节抗击,并从涡阳方向对我左侧威胁,就会使我前进困难,限于不利。因而当时曾拟以涡河为掩护,由蒙城以主力转到怀远附近渡河,与铁路正面的友军联系,再向宿县进攻。
——黄维

黄维兵团如果能和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汇合,则淮海战役还有得打,至少不会输得像历史上那么难看。但是老蒋急于重占宿县,救出已经被围困在徐州的杜聿明集团,还是令书呆子按原计划连续渡过涡河、浍河,直接进攻宿县。

黄维兵团已集中蒙城,不难击破当面残匪,速占宿县,此心略慰。
——蒋介石11月20日日记。

刘帅说哎呀呀,这一份又一份的大礼送过来收得我手都软了啊。不好意思本帅就是想在涡河和浍河之间动手,黄维老弟这是懂我啊。本帅不仅要从西面卷击过来,而且本帅还要玩半渡而击,专门选你在浍河上渡到一半的时候动手。给我跪!

果然书呆子半渡浍河,立即在北岸陷入中野布下的袋型阵地,寸土不得前。与此同时,中野主力从黄维兵团侧后卷击而来。12兵团既走不动,又展不开战斗队形,只好在夜间撤回北岸攻击部队,沿南岸向东南方向逃跑。没跑多远,就在双堆集被中野合围。

所以书呆子一直对此极不服气。

其实没啥不服气的。书呆子既然已经提前猜到刘帅要在浍河动手,为啥不提前在南坪集到蒙城之间展开部队?说白了还是有侥幸心理以及临阵应变差劲。所以后来国共双方总结都认为黄维在浍河的指挥有重大失误。

这算K记在淮海的第13个错误。

淮海战役也由此进入最为紧张关键的第二阶段。

9、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到底有多险象环生?

险到502整整七天没睡觉。

淮海战役中最紧张的是第二阶段。我曾经连续7昼夜没有睡觉,后来发作了美尼尔氏综合症,带病指挥。战役结束后,这个病大发作起来了,连七届二中全会也没有能参加。
我在第二阶段特别紧张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第二阶段是承前启后的阶段,全战役的关键,我必须把注意力的重心放在这一阶段,以争取全战役的转折早日实现。淮海战役的转折是在杜聿明集团被围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被阻住,我军已能集中足够兵力全歼黄维兵团的时候。因为,在此以前,战场形势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此以后,我们已有把握夺取全战役的胜利了。
其次,在大兵团作战中,钳制、阻击方向集中相当大的兵力,有时大于主攻战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就是这样。钳制、阻击战场不仅直接保障主攻战场,而且关系到战役下一阶段的发展,稍有失误,便会给全局带来难以预料的结果。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我钳制、阻击敌人1个剿总指挥部、5个兵团,兵力约40余万人,距主攻战场最近只有五六十公里,其对全局的影响是可以想见的。
第三,我们要在几个方向作战,加之情况复杂多变,特别是徐州的敌人全力突围,作战方式立即由钳制、阻击转换为追击、合围,这些都大大加重了指挥员临机处置的难度。
——粟裕战争回忆录

虽然502向来喜欢把部队的时间管理压榨到极限,但是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这个玩法是真的心惊肉跳。中野因为K记自己的严重错误和刘帅精妙的机动指挥,压制并包围了兵力和自己相当而火力远超过自己的对手,但是在运动中消灭12兵团的企图却失败了。虽然战场非常平坦,无遮无拦,12兵团又猬集一团展不开兵力,但是黄维令环车为营,用这中世纪的战法硬是顶住了中野的第一波攻势。后来太祖说:

打黄百韬和打黄维两次经验均证明:对于战斗力顽强之敌,依靠急袭手段是不能歼灭的,必须采取割裂、侦查、近迫作业、集中兵力火力和步炮协同诸项手段,才能歼灭。
——毛泽东军事文集

于是,歼灭12兵团,要华野派兵,看住杜聿明,要华野派兵,顶住李延年刘汝明,还要华野派兵。502说这是要我长出几只手来?我华野就16个纵队啊……

所以大家如果看得仔细,可以在淮海第二阶段地图上的那些箭头后面找出很多相同的番号来。

对,那就是靠时间管理变出来的克隆人,手动狗头。

这个时候,还要看我们第十一大元帅帮忙。

第15错:我还要加杠杆!

黄百韬兵团覆灭后,常公于11月23日在南京开会研究下一步行动,要求南北夹击攻打宿县。杜聿明当即表示兵力不足。他认为至少还要加5个军,否则还不如缩在徐州打牵制。并且杜聿明提出,我们现在还可以加的杠杆还有第4军、第88军和第52军,其他再请常公加调两个军。常公立即同意,说他去调兵,5个军没有,两三个军还是拿得出的。你们尽管上,这个杠杆我加定了!

于是K记加上杠杆继续开干,从25日开始南北对进。这个时候502的压力是很大的。

第16错:我要割肉离场!

结果才打到28日,老蒋突然命令各兵团停止前进,然后又召集南京开会。说这杠杆我不加了,割肉!

为啥?因为老蒋一个军也没调到。杜聿明说的那3个军里面,88军是川军,战斗力稀烂,而且刚被TG歼灭一个旅。52军刚在营口让共谍一把火烧了一个师,只剩1个师。4军同一时间正在两淮(淮阴、淮安,就是大地图的右下)被苏北地方部队六分区独立旅各种暴打,最后还被这帮地方土八路把两淮给解放了。

这还加个屁的杠杆?放弃徐州,割肉!

他这一割肉,502的压力立刻就缓解下来。

杜聿明就说,放弃徐州那就不能恋战,不然还不如死守徐州。出徐州向西,去永城,再拐向涡阳,再往西南到阜阳(在大地图的左下,看下面)。到这里整补后,再回去救援黄维。

最后一句话可以加上(狗头)。其实杜聿明就是想把黄维卖了他自己跑出去。

当然502对于老蒋割肉离场那是举双手双脚赞成。徐州K记经营多年,工事坚固,很不好啃。更兼华野特纵的炮弹在碾庄就打了个七七八八,这会儿正等着101送大炮弹过来回蓝。之所以502和刘帅都试图在运动中直接冲垮7兵团和12兵团,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没办法,共军这蓝槽又短,回得又慢,能用菜刀解决的自然尽量不搓小火球。

11月30日K记前脚出城,1日华野后脚就进城接收——显然K记没任何行动能保密。战士们打开徐州仓库一看,卧槽发财了发财了!仓库里竟然堆着各式炮弹几万发,子弹几百万发!

105榴1038发,炮头161发,日91榴1737发,38野炮弹7452发,美75山炮弹6451发,38野榴散弹416发,94山炮弹5485发,94彻甲弹984发,41山炮弹840发,92步炮弹818发,十一式曲射炮弹996发,37战防炮弹8139发,102化学迫击炮弹1.7万发(大部为坏,仅2400发堪用),81重迫6572发,日81迫4409发,82迫17510发(部分不堪用),60弹4410发,79枪弹274万3198发,65弹44万又950发,92弹165万8400发,60子弹32万8000发,303弹30万1500发,汤姆弹96000发,加拿大40万4020发,战防弹1万80发,89弹7910发,外有炸药53960斤(大部受潮,需打四折,缺雷管)
——徐州缴获部分弹药

特纵当即喝蓝喝了个饱,欢天喜地地拖着大小火炮就往双堆集狂奔而去!

第17错:徐州的弹药全砸书呆子脑袋上了。

杜聿明知道徐州居然抄出这么多弹药非得吐血。徐州集团一直面临弹药不足,尤其是榴弹不足。为了搜刮弹药杜聿明连昆明的库存都刮过了。结果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还有几万炮弹几百万子弹在睡大觉,而且临走还没炸掉!

没炸仓库这事儿怪李弥,因为这个任务本来是分给13兵团的。但李弥滑头成啥样的人物,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给你殿后炸仓库?13兵团随便放了把火就跑了,徐州仓库就这么稀里糊涂肥了华野。

当然也不能全怪李弥。联勤仓库管理混乱账目不清那是出了名的,好多东西转过几道手之后没人知道堆在哪个旮旯里。所以徐州仓库里的炮弹和炸药还有大堆已经损坏的,因为早就被表格账册给遗忘了。

一直到2001年,徐州还有新闻说有开发商修房子时挖出一个KMT仓库,内有炮弹1000余发,子弹6万余发。

所以KMT这真是连头发丝都烂透了。

11月30日,徐州K记全军偷出阵地,向西狂奔。后来杜聿明在回忆中说,这次撤退组织稀烂,尤其是孙元良16兵团只管逃跑,给他安排的任务一个都没完成。所谓的滚筒撤退,到12月1日,杜聿明就只掌握得住邱清泉的2兵团了。到12月2日,各兵团就不得不停下来整顿部队。到12月3日,大军睡了一晚刚要开拨,那架著名的飞机扔的那个著名的信筒子来了:

第18错:割肉太疼,我能反杀!

为啥老蒋突然要杜聿明去救黄维?因为李延年报告说他正面的华野部队变少了。前几天李延年去救黄维的时候,华野兜头5个纵队给他摁过来。李延年赶紧跑回蚌埠龟缩。502的时间管理当然不会放部队原地跟你干耗,立刻命令其中3个纵队奔向西北去堵杜聿明。于是老蒋福临心至,认为这是“共军跑了”,命令杜聿明堵上去砍人……

虽然这个错经常被拿来甩锅,其实这个错没这么重要。你拿着地图量一量杜聿明集团那个悲剧的行军速度,这要能跑脱才叫见鬼了。

关键是,时间管理大师502已经抽(bian)出了10个纵队又4个旅的庞大力量,分五路追击,而且是超越追击,内外线足足分了三层。

当然最后没用上,第一层就把杜聿明堵住了。因为杜聿明拿着信筒子原地犹豫了一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12月4日,华野包围杜聿明。淮海战役最惊心动魄的阶段结束。502后来回忆说,至此K记败局已定,华野中野已经有充分把握歼灭杜聿明集团和黄维集团,拿下淮海战役的全胜。

总结:善战者致人

这是美国人写的淮海战役专著的书名。在他们看来,淮海战役TG充分诠释了《孙子·虚实》当中的名言: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在整场战役中,解放军表现出极其高明的指挥与谋略,不断诱使敌人产生错误判断,迫使敌人做出错误决策,反复调动敌人的同时,以最大的效率发挥自己的兵力效能。而蒋介石、杜聿明和刘峙则对于解放军的计谋照单全收,犯了能犯的一切错误,最终在这场60万对80万的大决战中输得裤衩精光。


user avatar   li-bu-xu-fa-tan-hua-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主要答案都在集中分析国民党太菜,所以输掉了淮海战役,我来分析一下解放军赢得淮海战役的要素吧。

1948年毛主席的新年献词中预估的是从今年(1948年)开始每年消灭蒋匪军100个旅(100万部队)五年内彻底打败国民党。

为什么主席会做出如此“豪迈”的预测呢?(事实证明主席豪迈的预测还是低估了国民党送人头的能力)

主要原因是1947年底共产党和国民党攻守已经完全易势,用我们中学课本上的话讲就是46年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47年上半年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山东两大解放区的重点进攻,47年下半年逐步转入战略反攻。

(1948年初解放区形势图)

1947年9月初,蒋介石派心腹陈诚至东北履新,上台第一件事是将死守四平的功臣陈明仁以贪污的名义撤职查办,从而让东北众将领成功离心离德,反正打输没什么惩罚,打赢还被撤职查办,那还不如随便打打,至少还可以投诚。陈诚这么做造成了日后东北国军将领阵亡率远低于全国其他战场,大家见势不妙能跑就跑,不能就投了,可谓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陈诚做的第二件事是将五大主力中装备最精良,林彪和四野最头疼的新一军、新六军拆分成了四个军(最匪夷所思的是把新一军起家的老底子税警总团演化来的新38师抽调出去成立了新七军)你要说四个军都能足数补入重武器那还好说,可是以国民党悲催的兵工能力(不仅生产能力悲催,保养和修复能力也是大写的悲剧)陈诚居然让这四个军瓜分的是是新一军新六军从印度缅甸带回来的存货……

新一军和新六军在拆分前,在东北战场上能一个营扛东野一个师(其塔木之战,新一军新38师战斗力最弱的113团1营,六七百人,对上解放军1纵3师也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万岁军114师一万两千人,顽强的抵抗了整整三天三夜)一个团能打崩东野一个纵队(第一次四平之战,新六军新22师65团以高超的步炮协同水平在威远堡击溃了三纵的阻援部队,导致东野一战四平失利,全线撤退)以至于东北野战军士兵有一首军歌就是: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六军,你品,你仔细品。

总之,自从陈诚拆分新一军和新六军后,这两只王牌主力就再没打过一场好仗,一年之后在辽西战场糊里糊涂的被林总吃干抹尽。

说远了,说了陈诚在东北的主要“成绩”,主要是为了说明东北野战军在陈诚主政东北后立刻投桃报李的连续发动了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使得东北三省解放区彻底连成一片,仅剩50万左右国军被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区域,东野已经占据了东北土地面积的97%,人口的95%以及工业产能的80%以上,这种情况你能给林总来一杯卡布奇诺么?国民党方面说杀陈诚以谢天下,无非是酬谢其帮助林总在东北彻底抵定战局罢了。

在西北方面,1947年3月胡宗南虽然占领了延安,但是从此也拉开了毛主席带着中央警卫团领着胡总20万军队在陕北高原武装大游行的序幕,由于龙潭后三杰熊向晖、申健、陈忠经(分别是胡宗南的机要秘书,陕西三青团的首脑)与胡宗南的铁杆关系,胡宗南所部行军计划经常是还没到下面军长师长那就已经到了毛主席案头了。

与此同时,彭德怀同志率西北野战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漂亮的完成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3次伏击战役,让胡宗南的机动兵力彻底无暇他顾,可以说西北战场这一块,也被国民党下成了死棋。

聂帅在解放战争期间与傅作义交手败多胜少,可是聂帅胜在基本盘稳固,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经营日久,终于在1947年底通过清风店战役和石门战役拿下了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的连接点:国际化大都市石家庄,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国民党在华北,也被困死了。

1947年6月刘邓野战军挺进大别山,以及随后的华东野战军7月分兵一向是高阶军迷争论不休之所在,这两步棋从战略构想上讲是宏大的,但是以结果论来讲却是值得商榷的。刘邓野战军从上一年的歼敌模范沦落为打配角地位是争论点一也,华东野战军自5月百万军中斩了张灵甫后居然在南麻临朐连折两阵,以至于外线兵团和内线兵团都打不动国民党的扫荡大军,胶东内线根据地遭受了莫大损失,不过这一切最终对战局的影响都不大,国民党军机动兵力不足,被调动的东奔西突,华东野战军在48年初已经恢复了战斗力,只等着好好的招呼一下国军了。

上面这些分析,其实只说明了一个问题,1948年来临之际,国民党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在全国所有主要战场上,己方已经全部失去了机动兵力与主动权,看似庞大的部队,无论战斗力高低,一切不过是待宰的羔羊,共产党想打就打,想不打就围你(长春长达7个月的围城战)整个长江以北,唯一还有机动能力,有一些主动权的无非就是徐州剿总这一小坨罢了

在军事上几乎占据全部主动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于1947年底发布了著名的《土地改革大纲》,并开始着手在解放区实施土地改革,在部队中实施三忆三查教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版本的《土地改革大纲》特别提出了注意避免左倾错误,给富农,地主留一条后路!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除了发动群众解放群众以外,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完善基层政权架构,为夺取全国政权做准备!这一步彻底在政治上,经济上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沉重一击,土地改革对于中国农民意味着什么,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为了保卫刚拿到手的土地,为了让蒋匪军彻底滚到历史的垃圾堆里,翻身农民更加坚定了他们要支持谁,这也是日后淮海战役600万支前大军的由来。

1948年初,全党全军贯彻学习《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全党全军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开始为夺取全面胜利而努力,这种情况下,国统区醉生梦死,经济崩坏,军事部署更陷入了种种瞻前顾后的矛盾状态。

很多人都说蒋委员长擅长微操

事实上,深刻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蒋委员长的临阵微操不是最骚,其军事战略上的判断,每每有令人咋舌,不可理解之处。

比如,蒋委员长对军国大事的看法,其实是一直有严重问题的,不过很多人读中国近代史,往往忽略了这些问题。

蒋委员长极其看中所谓的国际观瞻,国际影响,但是他本人又对外交政治极其无知,这一点令人特别迷。

淞沪会战把精锐送去填舰炮如是。

解放战争让军队从死守变成守死亦如是。

美军顾问团在48年建议蒋委员长放弃东北,放弃济南,这些都已成为明面上的死地,救之而不得,可是蒋委员长为了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比如济南是山东省会,放弃国际国内都会有重大影响,就是不肯。

别人连首都延安都可以不要丢给你,你区区一个省会有什么舍不得的?

日后淮海战役的序幕正是从济南战役开始的(这个问题大决战电影删除了济南战役部分,但是事实上,目前军史研究界大家普遍认同,济南战役促成了淮海战役态势的形成)

解放军这边,淮海战役的战略构想一开始并不存在,48年初,中央原先的设想是由粟裕带几个纵队先行过江,进一步拉扯国民党战线,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样东野在东北毫无压力的收官,东北野战军百万之众集结完毕后一路南下,自然可以以每年100万的速度葬送蒋家王朝。

不过粟裕恪于刘邓野战军在大别山的遭遇以及7月分兵的惨痛教训力陈不愿过江,希望保留完整野战部队背靠山东根据地打几个歼灭战。中央军委为此特意电召粟裕,让粟裕直接面对五大书记直陈意见。可以说,这种军事民主化氛围一来是由于粟裕歼灭战的战绩使人信服(陈毅、谭震林写信说粟裕是我军建军二十多年历史上少有的天才,毛泽东说粟裕的战绩蒋介石想不到,我毛某人也想不到,林彪说粟裕打的全是神仙仗)二来是中央军委对当时唯一未有定数的中原战局确实存在极大的顾虑。

粟裕面陈后,中央军委认为粟裕的方案极具可行性,认可了其小淮海的构想(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陈谢兵团三大野战部队互相配合,依托背后几大根据地,对济南、襄阳、开封等蒋介石舍不得放弃的孤立据点围点打援,敲山震虎,吸引国民党机动兵团来救,歼其于运动路上)

1948年6月,豫东战役展开,这一战,粟裕在友军未能有效完成阻援任务的情况下打出了势若疯虎的感觉,老子这几个纵队就在这了,谁上来我吃谁!

这一仗,粟裕虽然未能按照其军令状构想歼灭国民党主力第5军,但是其在漫长的三个战役阶段中根据战场形势审时度势连续变更决心和兵锋,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相机打击一切可以歼灭的敌人给中央军委和国军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中央军委和旁观的友邻部队都树立了打前所未有大歼灭战的信心与决心,后面淮海战役刘帅说:“这一仗我们中野拼光了,其他兄弟部队照样解放全中国。”

对国民党部队造成的心理阴影更是震撼性质的,从此国民党军不敢再以一个军为单位单独行军,只有抱团在一起才敢瑟瑟发抖挪地方,至于坚守,更是没有把握,死守就等于守死已经成为了国军将领共识。

在整个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兵团只有抱团才敢一起撤退,李弥兵团就是不愿意在碾庄多等黄一两天,孙元良兵团前脚刚走,就丢了要命的宿县,邱清泉和李弥明明离碾庄不到20公里,但是就是不敢继续往碾庄靠(粟裕考虑到阻援部队伤亡过大,让部队重新构筑了防线,采取了弹性防御,必要时放弃了一些阵地试图将邱李兵团一起诱入包围圈,一开始邱李兵团在潘塘击退了解放军后报徐东大捷,潘塘大捷,但是回过神来发现不对劲,感觉粟裕好像对他们也有想法,于是被吓住了),黄维被围在双堆集,孙元良刘汝明集团只敢眼睁睁的在蚌埠看……这几招要命的漏算有时候真的不是因为国民党蠢,而是因为他们怕,怕重蹈豫东战役里区寿年的覆辙。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以十八万人设伏阻援,十四万人攻城的部署发动了济南战役。此时此刻,原本拒绝美军建议拒绝放弃济南的蒋,又无力策动部下去强行钻口袋阵,只得准了徐州剿总放弃海州的收缩计划,粟裕眼见得敌人不上当,立刻当机立断,阻援军团全线向收缩中的黄百韬兵团杀去,最终将黄包围在了碾庄,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自46年开始,中原战场一直是双方重兵集结之所在,解放军通过一系列战役战术动作,从粉碎敌人进攻(46年6月—47年5月)、到蚕食敌占区敌机动兵力(47年6月-48年4月)、再到割裂敌有效防御体系(48年5月-48年10月)淮海战役的战役态势最终形成,用毛主席在大决战中所讲,那就是:战略决战的条件初步成熟了!

为了准备这一战略决战,在淮海战役前,我党我军还进行了以下重要部署:

1.陈毅同志前往中野任副司令员,粟裕升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战前将粟裕的顶头上司调走,主要就是为了让粟裕放手指挥华东野战军的三十万雄师,予敌以重大歼灭(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了让陈去弥合中野所部当时的内部情绪,跃进大别山后,大别山实在贫瘠无法有效支撑中野作战,刘帅主张拉队伍出豫西配合其他野战军作战,而政委认为应该坚决完成中央指令继续在大别山区作战,淮海战役前中野事实上分兵,抢攻宿县时中原野战军才完成集结)

2.对主要参战部队的兵员武器都进行了有效补充,鼓动刚分到田地的农民子弟参军,武装保卫革命成果,在部队中广泛开展三忆三查教育,士气上达到了顶峰。中野9纵,后来的空降军15军,华野13纵,后来的攻台南翼先锋军31军(现番号为73集团军)这些后起之秀基本都是47年7月以后合并地方部队新升格的野战军。特别是华野13纵,号称华野的小马驹,由于其全部是胶东子弟兵组成,对国民党匪军怀有刻骨的仇恨,其建军后在同时间段内歼敌冠绝全军,直到今日,凡是73集出身的官兵都狂傲的表示:打台湾?就他们那点儿杂碎,地面部队我们一个军上就够了

3.大连建新公司等全国各解放区兵工厂产能全开集中生产攻坚用的各种口径炮弹,炸药包,手榴弹以供应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进行即将到来的战略决战。

4.解放区基层组织全部动员起来,组织绵延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四省的战区进入战备状态,上万名南下干部已整训完毕做好接收新解放区迅速建立新秩序的准备。每一级地方组织除切实保障粮弹运输外,还组织各种担架队后勤支援,当时老百姓对自己的子弟兵只有一句话:孩子们放心冲吧,被子弹打倒了,我们拼了命也要把你们抬下来。

对这一切后勤支援支持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在战场上投诚的国民党军队,有人回忆:他们7兵团自连云港撤退,沿路不要说粮食补给,连老百姓都见不着一个,等向解放军投降被编入解放军部队了,老百姓全出来了,他们全军南下阻截杜聿明,部队首长下令轻装前进,他还正在纳闷呢,就看连长让大家把背包棉衣干粮甚至弹药全扔了,就背着一杆空枪轻装前进,他寻思,这还怎么打仗?问连长,连长说他也不清楚,但不用管,指导员说地方上一定都给安排好了。

结果他们一路上就拼命跑,到了吃饭的点钟,就有地方干部组织的挑夫在路上等着,板凳搬开大家坐着一边歇脚一边吃喝,都是热腾腾的粥,烙饼,鸡蛋,晚上跑着跑着就是一个村子,进村就有开水喝,有热包子,连铺都给安排好了,就这么跑了一天半就追上了杜聿明,然后子弹手榴弹也给发下来了,缴获的重炮也被汽车拉上来了,当时他心里就有底了:这仗啊,输不了,本来他在国民党那边胆小,在解放军这边也敢杀敌立功了,就是受伤了,也有担架队把你给送下来。

……

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充分的战场态势,坚决的战役选择,严密的组织架构、精锐的部队,充足的武器,饱满的士气、丰富的后援

当斗志昂扬的解放军准备好这一切扑向惶惶不可终日的国民党匪军,我想淮海战役的胜利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本文行文过程中俗事打扰了好几次,因此行文散乱,颇有不严谨之处,望大家不吝指出,日后如有机会,将进行订正)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淮海战役赢是必然的,当时的战局就是共军包饺子,果军来增援,增援及时共军撤退再找新馅料,增援不及时共军吃了饺子身体更好。

但淮海战役本来不会这么大规模和战果,只是果军神操作,一个个馅团的分别赠送上门,让共军撑坏肚子也得吃下去。

另外,淮海战役果军实际投入的兵力并不足80万,兵力优势几乎没有。


user avatar   da-jin-song-guo-huang-di-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回答被和谐

猪将军坐镇徐州!总后勤部长常元帅在金陵配合!再加600万人打60万人!你告诉我!飞龙骑脸 怎么输!


user avatar   zhui-huang-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似k党人多

但是跟葫芦娃救爷爷一样,永远是一个人上其他人在那看


user avatar   peng-peng-3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的,因为如果中国成为最发达的国家那就意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文化都已经成为了最强,当中国的文化引领世界的时候,那么国家就会有意无意的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观念输出到世界其他国家,就想现在的美国。这是一个国家强盛起来的象征,也是保持自己霸权的一个方式(别说什么和平崛起,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太平洋虽然大,但是他只能卧着一条龙)。


当中国成为最强者的时候,白人会被歧视,中国会变得自负,中国人的民族观念其实很强大的,从古到今都是。咱们大天朝在古代的时候不是也称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的部落为蛮夷吗,即便是到了清朝都快要死的时候也依然说着师夷长技以制夷,注意,是夷。宁愿骨头被打碎,也不愿意底下高贵的头颅,这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根本保证,永远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

梦然想到这几年经历的思想变迁,我怎么感觉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大家想想中国从开放初期的对西方无限崇拜,到现在的对西方的某种嘲讽,这才是多少年的时间,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就已经经历了90度转弯

前段时间高晓松被喷偏向西方说话其实就是这种思想的转变,这一方面和中国年轻一代变得越来越自信有关系,也和高晓松他们出生的时代有关系,他们在树立自己人生雏形的时候碰到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情,那就是共产主义的崩塌(苏联没了),欧美文化和思想横扫整个世界,说实话现在想一想当时的那个环境里的中国人听绝望的,因为差距太大了,大到了让人绝望的地步

举个例子,苏联解体的时候爆发了海湾战争,那场战争美国人告诉世界战争还可以这样玩,新时代的战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场战争将整个西方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科技、思想差距赤裸裸的摆在了台面上。所以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导致了他们对西方实际上是有点崇拜的,(其实高晓松算是那一代人里面相对来说对西方仰视程度比较低的,这是我个人的感受,因为他自己也在感受这么多年中国的转变)

同样的。人都是一波一波来的,当中国崛起改变世界的潮流其实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一代人而已,那白人至上的这种思想转变为中国人至上其实也就一代人的时间而已,

归根结底,这东西需要实力的证明


这么多的赞没想到,既然大家有兴趣听那就在说点题外话

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对中国的利大于弊:

利有这么几方面:

第一:制度

说实话这次的疫情之前中国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美国开始发起了挑战,但是西方世界长达数百年的影响不是那么好转化的,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才参与到世界事务中来,其影响真的很小,仅仅是局限于东亚地区,而西方的思想文化依然是整个世界的主流。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人家几辈子的积累凭什么你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就能超越,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这次疫情(截至目前为止世界感染人数已经破亿了)却给中国提供了露脸的机会,这个机会真的很不容易,它一下子将中央集权这个制度的优越性直接展示到了全世界的面前,疫情面前中国的人员组织速度,物资输送以及人员配和和西方世界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美国,毕竟美国是西方世界的领导),所以数百年来的政治制度的最优解(民主)开始有了松动,毕竟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很明显当前世界能抓老鼠的当然是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这次疫情是中国拓展地缘政治利益的一个绝佳机会,当前中国的疫苗已经问世,这个时候一手拿着疫苗,一手推广自己的影响力,岂不美哉。

第三:这是中国发展自身的一个绝好的机会,经济的发展不光要有出口,还要有内销,美国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经济的的消费能力,美国超强的消费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自己的经济地位,中国将来也会走类似的道路,打造一个超级消费市场,借助经济来扩大政治的影响力,疫情的到来直接将世界其他国家的消费能力一下子就直接干没了,但是中国因为控制的号,那现在为什么不开始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具有经济内循环能力的超级消费体呢,借助超级消费体的经济来推广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不要太爽

第四:那就是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早点实现自己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愿望可以提前实现了,这也是最直观的好处

第五:说实话一情之后整个中国的技术能力感觉应该会焕然一新(毕竟作为当前世界的工厂,当其他国家停止了转动,那么自然而然就只能将先进的制造能力向中国转移)

弊端:

前一段时间金刻羽被喷的很惨,但是感觉那姐妹无比的冤枉。具体为什么冤枉,我这样来解读一下。

她说中国应该支援世界防疫物资,当时好多人说她屁股决定脑袋,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是必须的。不知到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次疫情让其他国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世界太依赖中国了,特别是制造业,一个疫情的肆虐让其他国家明白了全球化不是只有好处的。他们突然间发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个世界离开中国玩不转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有一个离不开的美国就够了,但是现在又出来一个中国,任谁都不想平白无故的多个爹,那怎么办呢,简单,中国的制造业不是强吗,那我就自建产业链(不是全部建,是有选择的建造),这个现象说实话对中国的影响挺大的,制造业对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很大,更别提咱们国家还在制造业升级的阶段。那这个时候中国怎样做才能阻断他们自建产业链的想法呢?简单,支援。(一个非洲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援助杀死了非洲。因为大量的援助让当地的工业会破产的,毕竟有免费的谁还愿意花钱呢?)。进行强力的支援,借助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向他们倾销防疫物资,直接将它们想要自建产业链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让他们的制造业胎死腹中。并且在支援的时候还能赚钱(疫情期间的防疫物资再便宜也不可能比之前的便宜),还能向世界宣传自己,打造自己大善人的形象,又能够促进自己制造业的发展,还能借助防疫物资寻求政治利益,这简直就是一箭五雕的事情,但是金刻羽提出来之后直接被喷的微博都关闭评论了。真心觉得这姐妹听冤枉的。直接被一圈无良的媒介给冤枉了。

上面说的弊端就是疫情让世界开始有意识的摆脱中国制造,这是对中国的一个小小的挑战。

弊端二:

中国再也不能韬光养晦了,一个疫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影响力,自然你就不能按照之前的路子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了,我们和西方世界的对立就变得更加的尖锐了(思想文化军事)。例如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享受到的好处的就要减少了,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弊端。(美国对中国企业开始进行制裁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现)

弊端三:这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弊端

那就是贫富差距,中国的贫富差距记忆中挺大的,这次疫情毫无疑问会在之前的基础上再次扩大我们本就不容乐观的贫富差距。这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需要思考的事情。毕竟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史证明了一件事给,那就是只要中国不自己内乱的话他就是老大。说实话贫富差距这个对任何一个想要逐鹿中原的国家都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因为你在保证竞争力的同时就很难保证财富分配平衡,反之也一样,所以怎样去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中国共产党需要解决的一个很是棘手的问题

弊端四:

疫情加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里,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中国的参与了,但是需要问一句的是,中国自己有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呢?我想还没有,毕竟疫情是突然来的

上面就是我补充的,都是瞎写的,大家就权当乐子看看就行了,别喷我就行。哈哈哈


再说一点,刚刚看到消息,中国2020年新生儿仅有可怜的1000万人,中国人口锐减将会成为中国将来最为头疼的事情,这个也是东亚三国最为头疼的事情。中日韩三国的生育率一个比一个感人,但是美国的人口可是一直在增长的。

说句实在话,没有人,一切都玩完,还什么复兴,人都没了复兴还有个屁用


user avatar   mamahong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的,因为如果中国成为最发达的国家那就意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文化都已经成为了最强,当中国的文化引领世界的时候,那么国家就会有意无意的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观念输出到世界其他国家,就想现在的美国。这是一个国家强盛起来的象征,也是保持自己霸权的一个方式(别说什么和平崛起,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太平洋虽然大,但是他只能卧着一条龙)。


当中国成为最强者的时候,白人会被歧视,中国会变得自负,中国人的民族观念其实很强大的,从古到今都是。咱们大天朝在古代的时候不是也称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的部落为蛮夷吗,即便是到了清朝都快要死的时候也依然说着师夷长技以制夷,注意,是夷。宁愿骨头被打碎,也不愿意底下高贵的头颅,这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根本保证,永远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

梦然想到这几年经历的思想变迁,我怎么感觉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大家想想中国从开放初期的对西方无限崇拜,到现在的对西方的某种嘲讽,这才是多少年的时间,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就已经经历了90度转弯

前段时间高晓松被喷偏向西方说话其实就是这种思想的转变,这一方面和中国年轻一代变得越来越自信有关系,也和高晓松他们出生的时代有关系,他们在树立自己人生雏形的时候碰到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情,那就是共产主义的崩塌(苏联没了),欧美文化和思想横扫整个世界,说实话现在想一想当时的那个环境里的中国人听绝望的,因为差距太大了,大到了让人绝望的地步

举个例子,苏联解体的时候爆发了海湾战争,那场战争美国人告诉世界战争还可以这样玩,新时代的战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场战争将整个西方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科技、思想差距赤裸裸的摆在了台面上。所以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导致了他们对西方实际上是有点崇拜的,(其实高晓松算是那一代人里面相对来说对西方仰视程度比较低的,这是我个人的感受,因为他自己也在感受这么多年中国的转变)

同样的。人都是一波一波来的,当中国崛起改变世界的潮流其实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一代人而已,那白人至上的这种思想转变为中国人至上其实也就一代人的时间而已,

归根结底,这东西需要实力的证明


这么多的赞没想到,既然大家有兴趣听那就在说点题外话

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对中国的利大于弊:

利有这么几方面:

第一:制度

说实话这次的疫情之前中国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美国开始发起了挑战,但是西方世界长达数百年的影响不是那么好转化的,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才参与到世界事务中来,其影响真的很小,仅仅是局限于东亚地区,而西方的思想文化依然是整个世界的主流。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人家几辈子的积累凭什么你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就能超越,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这次疫情(截至目前为止世界感染人数已经破亿了)却给中国提供了露脸的机会,这个机会真的很不容易,它一下子将中央集权这个制度的优越性直接展示到了全世界的面前,疫情面前中国的人员组织速度,物资输送以及人员配和和西方世界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美国,毕竟美国是西方世界的领导),所以数百年来的政治制度的最优解(民主)开始有了松动,毕竟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很明显当前世界能抓老鼠的当然是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这次疫情是中国拓展地缘政治利益的一个绝佳机会,当前中国的疫苗已经问世,这个时候一手拿着疫苗,一手推广自己的影响力,岂不美哉。

第三:这是中国发展自身的一个绝好的机会,经济的发展不光要有出口,还要有内销,美国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经济的的消费能力,美国超强的消费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自己的经济地位,中国将来也会走类似的道路,打造一个超级消费市场,借助经济来扩大政治的影响力,疫情的到来直接将世界其他国家的消费能力一下子就直接干没了,但是中国因为控制的号,那现在为什么不开始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具有经济内循环能力的超级消费体呢,借助超级消费体的经济来推广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不要太爽

第四:那就是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早点实现自己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愿望可以提前实现了,这也是最直观的好处

第五:说实话一情之后整个中国的技术能力感觉应该会焕然一新(毕竟作为当前世界的工厂,当其他国家停止了转动,那么自然而然就只能将先进的制造能力向中国转移)

弊端:

前一段时间金刻羽被喷的很惨,但是感觉那姐妹无比的冤枉。具体为什么冤枉,我这样来解读一下。

她说中国应该支援世界防疫物资,当时好多人说她屁股决定脑袋,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是必须的。不知到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次疫情让其他国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世界太依赖中国了,特别是制造业,一个疫情的肆虐让其他国家明白了全球化不是只有好处的。他们突然间发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个世界离开中国玩不转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有一个离不开的美国就够了,但是现在又出来一个中国,任谁都不想平白无故的多个爹,那怎么办呢,简单,中国的制造业不是强吗,那我就自建产业链(不是全部建,是有选择的建造),这个现象说实话对中国的影响挺大的,制造业对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很大,更别提咱们国家还在制造业升级的阶段。那这个时候中国怎样做才能阻断他们自建产业链的想法呢?简单,支援。(一个非洲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援助杀死了非洲。因为大量的援助让当地的工业会破产的,毕竟有免费的谁还愿意花钱呢?)。进行强力的支援,借助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向他们倾销防疫物资,直接将它们想要自建产业链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让他们的制造业胎死腹中。并且在支援的时候还能赚钱(疫情期间的防疫物资再便宜也不可能比之前的便宜),还能向世界宣传自己,打造自己大善人的形象,又能够促进自己制造业的发展,还能借助防疫物资寻求政治利益,这简直就是一箭五雕的事情,但是金刻羽提出来之后直接被喷的微博都关闭评论了。真心觉得这姐妹听冤枉的。直接被一圈无良的媒介给冤枉了。

上面说的弊端就是疫情让世界开始有意识的摆脱中国制造,这是对中国的一个小小的挑战。

弊端二:

中国再也不能韬光养晦了,一个疫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影响力,自然你就不能按照之前的路子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了,我们和西方世界的对立就变得更加的尖锐了(思想文化军事)。例如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享受到的好处的就要减少了,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弊端。(美国对中国企业开始进行制裁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现)

弊端三:这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弊端

那就是贫富差距,中国的贫富差距记忆中挺大的,这次疫情毫无疑问会在之前的基础上再次扩大我们本就不容乐观的贫富差距。这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需要思考的事情。毕竟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史证明了一件事给,那就是只要中国不自己内乱的话他就是老大。说实话贫富差距这个对任何一个想要逐鹿中原的国家都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因为你在保证竞争力的同时就很难保证财富分配平衡,反之也一样,所以怎样去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中国共产党需要解决的一个很是棘手的问题

弊端四:

疫情加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里,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中国的参与了,但是需要问一句的是,中国自己有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呢?我想还没有,毕竟疫情是突然来的

上面就是我补充的,都是瞎写的,大家就权当乐子看看就行了,别喷我就行。哈哈哈


再说一点,刚刚看到消息,中国2020年新生儿仅有可怜的1000万人,中国人口锐减将会成为中国将来最为头疼的事情,这个也是东亚三国最为头疼的事情。中日韩三国的生育率一个比一个感人,但是美国的人口可是一直在增长的。

说句实在话,没有人,一切都玩完,还什么复兴,人都没了复兴还有个屁用




     

相关话题

  苏联如果强攻中国,我们有可能打赢? 
  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中朝鲜军队屠杀村民是真实的吗? 
  大明亡国,几个原因的重要性怎么排序? 
  黄百韬被围,邱清泉救援不成功是无奈(解放军阻击太厉害)还是故意(嫉妒黄的青天白日奖章)? 
  如果每个士兵都睡过头,世界将会没有战争,如果每个国家没有了军事建设世界将是什么样子? 
  《八一军旗永向前》被反驳是后来演绎,若属实,如何看待出来“承认”的插旗战士及后来挺身出来说出实话的人? 
  中国有哪些类似“敦刻尔克”的故事,拍成电影会是什么效果? 
  箭矢重心离中心越远射的越近吗?为什么? 
  现代如果再次来一场大规模战争,人数优势会起到什么作用? 
  为什么《紫日》导演冯小宁也能拍出《举起手来》?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威世智删除万智牌中“种族主义”相关单卡?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福奇称当初美国政府不建议戴口罩,是为了「避免大家哄抢,保护医护人员」?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