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悲伤的事情莫过于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一早起来,朋友圈里就刷屏了,许多群里都在讨论这个新闻。对人而言,一个个体的死亡都非常令人悲伤,而灭族不仅让人悲伤,更令人生恨,那么被灭种,是一种什么感受呢?庆幸的是人类目前不会遇到这样的威胁。倘若有一天人类到达了灭种的边缘,我们会作何感想?想一想科幻片里的情景,人类恨不得逆转时空,到过去弥补过失,拯救自己。可惜啊,野生动物没有这个能耐,它们不仅无法穿越到过去,就连当下的挣扎,人类也是视而不见的。
想一想,一个物种消失了,不仅仅是在野外消失了,连人工饲养条件下也没有一个活的个体,甚至连一块活的组织都没有,我们彻底失去了人工繁殖的机会。未曾相见,听闻已是永别,从此以后,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它真实的样子。
现在关于长江白鲟的影像资料非常少,以至于很多新闻、推文的配图都是错的,把它的近亲美国匙吻鲟当做长江白鲟来凭吊。
长江白鲟(Psephurus gladius),隶属于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这个属下仅有这一种,如今长江白鲟灭绝了,相当于这个属也没有了。
美国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属于鲟形目匙吻鲟科匙吻鲟属,也是只有这一个种,虽然它也属于易危物种,但好在现在已经可以人工繁殖了,餐桌上可以吃到的鸭嘴鲟,就是它。
长江白鲟和美国匙吻鲟是近亲,因为长得很像,难怪很多人会搞不清。为了弄明白两者的差异,我也是翻阅了很多资料,找到一张两者在一起的图,可以很形象地看出它们的区别。
可以看到,长江白鲟的吻部呈剑型(故有剑鱼之称),匙吻鲟的吻部呈浆状(这也是Paddlefish的来源,下面的配图看起来更明显);长江白鲟的尾部上长下短,像鲨鱼,匙吻鲟的则差不多上下等长;长江白鲟的鳃盖较短,不超过胸鳍,匙吻鲟的鳃盖细长,尖端则超过了胸鳍顶端;长江白鲟整体看起来要细长一些,更有软骨鱼的风范,匙吻鲟看起来“胖圆”一些,更像硬骨鱼。
事实上,长江白鲟曾广泛分布在我国的长江、黄河流域,自古就有“剑鱼”“象鱼”、“鸭嘴鲟”、“鲔”等别称,四川的渔民常说“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了不像样”,这里的“象”就是指长江白鲟。长江白鲟一般可以长到3米多,体重可达300多公斤,是最大的淡水鱼之一,有“水中老虎”之称。根据动物学家秉志记载20世纪五十年代有渔民捕获过7米长的白鲟,但该记录没有获得确认。
公元13-19世纪,慢慢地,黄河流域的白鲟消失了,但长江里的白鲟还十分常见,上个世纪70年代每年还能捕获25吨白鲟。但是,随着葛洲坝的建成,可捕获的白鲟数量急剧下降,1981-1990年的调查中,每年的捕获量可在10头以上,1990年之后只能捕获几头,2005之后的调查就再也没有见到。因此,科学家估计,早在1993年,长江白鲟就已经功能性灭绝,而彻底灭绝的时间大概在2005-2010年间。
很多网友晒出了自己收藏的白鲟邮票,以此来追思这位离开地球的朋友。除非奇迹发生,否则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活生生的白鲟,只能去标本馆一睹“芳容”。
同属于鲟形目的中华鲟、达氏鲟、鳇鱼,其野生种群状况也不容乐观,均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权威的自然保护组织,它可以给一个物种的灭绝开“死亡证明”,所以今天有新闻说IUCN尚未官宣,仍需再讨论)列为极危,其中,达氏鲟可能已经野外灭绝,最近数年的野外调查中都没有发现存活的个体,中华鲟人工养殖成功,算是保留了基因。
除了让人悲伤的长江白鲟以外,还有更多的鱼类面临生存危机,在危起伟研究员的文章中提到,在2017-2018年的调查中,长江流域鱼类名录上曾有的140种鱼类没有被发现,其中大部分可能已经处于极度危险状况,其生存形势不容乐观。
就在我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了一篇2015年发表在新浪专栏上的文章《小南海水电站的闹剧与真相》,文章认为,既然长江已经难觅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的踪迹,要保护的对象既然已经没有了,那么建设水电站就合理合法了。看到这里,我很气愤地想到,村霸打死了钉子户,然后对众人说,人都死了,可以拆迁了吧。在农村,一个空无一人的老宅,你敢不敢去据为己有?一间没有上锁的房子,你敢不敢进去拿东西?虽然是屁股决定脑袋,该作者作为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自然要为水利摇旗呐喊。但是,他忽略(或者无知)了一个事实——保护白鲟,不仅仅是为了白鲟这一个物种,而是要保护与白鲟共同生活在一片水域的所有水生生物,这才是重点,白鲟只是作为一个明星物种,引发公众对保护事业的关注和参与。就像在大熊猫保护区,难道你可以把大熊猫移走,然后占山砍树吗?我国建立各种以动物命名的保护区,不仅仅保护了这些明星物种,还保护了成千上万种生活在保护区的其它生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更保护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和空气。
写到最后,希望长江白鲟的“死”能够唤醒更多利益相关部门的人,在发生利益冲突时,为还活着的苟延残喘的物种多考虑一些,也是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多考虑一些。
本文转自我的公众号:科学种子会(sciseeds),欢迎大家关注,谢谢!
太难过了...
近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了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那么在过去十年间,我国的渔业发展究竟如何呢?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渔业市场十分庞大,截至2020年1月2日,我国渔业企业约有40万家。自2013年来,年新增渔业企业便超过3万家,2019年更是突破新高,年新增数超5.5万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渔业企业在我国南方更为集中,湖北、江苏、安徽、广东、福建地区的渔业企业数排在全国前五。湖北省的渔业最为发达,有超过5.7万家企业。
2020年被宣布灭绝的白鲟,据 @木末先生 ,在上世纪70年代还被渔民称“要多少切多少”。
20世纪70年代,每年白鲟的捕捞量有5吨左右,那时候渔民说:“(鲟)鱼肉用板车拖到街上去卖,像卖豆腐一样,要多少切多少,也不用称。”
2020年,人类迎来了又一个时代新纪元,但白鲟却被彻底排除在历史前进的滚轮中Q-Q。
近些年来,长江渔业资源持续衰退,“鱼米之乡”面临鱼类资源枯竭威胁,鄱阳湖、洞庭湖水系“长江四大家鱼”产卵场几近消失。
长江十年禁渔,如果可以实施到位,真希望是个不错的起点吧。
忧伤……白鲟成了“20”年代里,第一个成为恶化生态牺牲品的物种。
它不如中华鲟有名——我听中华鲟听得更多,但它有一个不知是荣耀还是悲伤的称谓——“水中大熊猫”。
不应该套用“受害者有罪论”,但白鲟确实有其“繁衍生息”上的“短板”(唉)
后两者引起的备受青睐(捕捞)在俗语“千斤腊子万斤象”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是白鲟(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这句话意思是:只要捕获一尾,不论中华鲟还是白鲟,就比打十几网小鱼的收入还多。
50年前,白鲟还有很多,而在半个世纪里,它消失殆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做过努力,列过珍贵稀有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极度濒危物种。
但白鲟无疑是“金贵”的,即使保护,也没有保护下来
而它的灭绝综合了种种因素,这些因素最终都指向一个方向:人为
1.捕捞
2.环境破坏,这包括[2]
长江所的论文,无疑为“白鲟”开了死亡证明。这种离开,不是找不到,而是再也见不到。更可悲的是,我们连白鲟的一个活体标本也没有留下来。
“邮票证明我来过……”
“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