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知乎校园 的邀请。
2011 年 5 月,也就是我入学前的三个月,「真维斯楼」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一场社会大讨论。但在我入学之后,一切又迅速变得平静。大家还是管那栋楼叫「四教」,教学系统的课程表上,上课地点也显示的是「第四教学楼」。听说,真维斯楼的牌子刚挂上的时候,还有人拍照,也有人用涂鸦盖住了这块牌子,代之以血红的「四教」二字。
但事情很快变得平静,这个园子见得多了,容得下的多了。看了下清华大学 2018 年度的信息公示,其接受的各类捐赠收入,已经达到 21.36 亿元:
在主要捐赠者的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华夏幸福、搜狗科技、周大福等人们并不陌生的名字,其中,搜狗也在为贵系的新系馆添砖加瓦,可谓专业对口。
同年,清华大学的支出达到 180 亿元。为承担这一部分支出,我们每一名纳税人都贡献了一点力量。
这一年,国家财政为清华投入了 52 亿元,相当于每个人贡献了 3.7 元,其中,大多数人都没有直接享受到清华所提供的教育服务。
真维斯已经破产了,真维斯楼,或许到了盖棺定论的时候。
你可以说,高等学府吸纳企业捐赠是一种堕落,但大学到底还是需要大楼的,如果不是真维斯们,那就是我们出这笔钱。
你可以说,这样破坏了大学的底蕴,但学生们还是要进入社会的,要知道大米不是从谷仓里来的。
你可以说,真维斯本可以做得更好,有这笔钱,为什么不去资助贫困地区,为什么要攀附清华。我觉得,你说得对,但凡事总需要有人开个先河。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这句话说起来很虚,到底怎么才是尽到了社会责任,用怎样的方式能触达真正有需要的人,什么样的策略能实现教育事业和企业影响力的双赢,这些问题,需要有有人吃螃蟹、捅马蜂窝、踩地雷。
顺便说一句,我的第二母校,明尼苏达大学,体育馆就是企业命名的,叫做 TCF Bank Staduim:
旁边的轻轨线也是这个名字,大家对此接受度还算可以,印象中没有听到过对于银行冠名学校体育设施太有「铜臭味」的强烈反对声。
真理维护者居于斯楼,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雷比奇真香,伊布真香,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