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富士 X100V? 第1页

  

user avatar   2han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录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性阅读

  • 0.样片
  • 1. 整体外观
  • 2. 新增色彩
  • 2.1 Neg.Classic(经典负片)
  • 2.2 Eterna(影院)
  • 2.3 色彩效果
  • 2.4 蓝色增强
  • 3. 其它新增功能
  • 3.1 自动对焦范围限制器
  • 3.2 对焦包围
  • 3.3 AE连拍设置(自动包围曝光)
  • 3.4 颗粒效果
  • 4. 新镜头的成像质量
  • 4.1 锐度
  • 4.2 色散和暗角
  • 4.3 抗眩光
  • 5. 对焦
  • 6. 按键和接口的布局
  • 6.1 DRIVE键
  • 6.2 Q键
  • 6.3 被取消的方向键
  • 6.4 对焦模式选择开关
  • 6.5 接口
  • 7. 翻折屏
  • 8. 防滴防尘
  • 9. 波轮和转盘的手感
  • 10. 操作逻辑和人机交互
  • 11. 电源管理
  • 12. 无线传输
  • 写在最后

样片

(所有样片均为机内直出,机内处理步骤已为大家备注在了照片下面)

最近看了不少关于X100V的测评,大多都在刻意的避重就轻而显得不够诚意,相反一些个人玩家的报告显得更加客观中肯。这几天富士给了我一台X100V来体验,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聊聊一些相对深刻的体会,下面直接进入干货部分,废话写在最后。

1、整体外观

(本文中所有机身外观图片均使用X-T20和XC 35mm F2拍摄,有摄影棚却没有用、带了灯却没有打、连灰和指纹都没有擦,这可能是评测史上最草率的外观图,但请相信本文的内容相当有诚意)

买X100系列的人,有多少是冲着颜值才买的呢?我是。

X100V一改前面4代的正面设计,偏分变成了齐刘海,向着某德系厂商的经典旁轴系列又靠近了一大步。但不知道是不是个人习惯或喜好的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是不如前代好看了。刘海增加了高度,反而闪光灯变小了一点。对于建筑类学科出身的我来说,是无法忍受这种平面构成的,但我也相信学工业设计出身的X100V总师对此一定有着更妥善的理解。

但我不喜欢这点又能怎样,爱恨交织的体验才能让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去倾注更多的感情,(贱)人总是如此。银色机身相较于前代而言,磨砂感更加细腻,这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X100V的银色要比前代的银色更亮(骚)一些。

2. 新增色彩

2.1 Neg.Classic(经典负片)

本部分所有样片均为机内直出,仅套用胶片模拟,未做任何其它机内处理;对比组图片为Neg.Classic(上、左)和Provia对比(下、右)

Neg.Classic是富士数码相机里最“重口”的一个胶片模拟,带有很浓重的情绪化色彩,对肤色增强之后,又对洋红、紫色、蓝色这些容易影响纪实摄影观感的颜色进行了弱化,在色相上让各个色彩之间更加趋于统一,如洋红偏向红色、红色和黄色偏向橙色。并通过对各个色相上明亮度的不同控制,来达到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对绿色色相大量加入了青色的处理手段虽然廉价,但不失为一种可以博人眼球的方式。

色调分离方面,亮部加暖的程度比Classic Chrome(经典正片)更大,而暗部则加入了青蓝。

但上述这些只是色彩上的处理,与胶片感无关。

影调方面,数码成像很难像胶片那样对高光进行压制。而Neg.Classic强调对比,曲线在高光对比度的增强(也许是亮部加暖所造成的结果),和暗部曲线的处理方式,都还是离胶片有很大的差距。它的影调处理思路大致是这样的

最左端的控制点往上提多了一些,而其右侧相邻的暗部控制点下压的同时又与之相邻太近,这是导致某些情况照片显得比较脏的元凶。

但我们不能因此说这样不好,毕竟任何预设都有其适合的套用场景,Neg.Classic可能更适合阴天或雨天时的环境,且不太适用于暗部杂乱的场景。

这样的影调处理思路或许更有胶片味

如果在套用Neg.Classic时欠曝一些,会更接近这种曲线的效果,只不过会有一些场景并不太适合欠曝的处理方式。

2.2 Eterna(影院)

Eterna这个胶片模拟在拍摄视频时,有些类似于大法的HLG,但不同的是,Eterna可以套用在Raw文件上。这大大提升了我们在机内直出图片的动态范围,再配合机内处理的“色调曲线”(高光、阴影)功能,能将直出照片的动态范围提升到一个非常可观的程度。

上面两张对比图的原图为同一张Raw文件,均为机内直出。Eterna模式下的图片动态范围明显要比在富士胶片模拟里以柔和著称的Asita要宽泛得多,即使使用对比更柔软Neg.S,其动态范围也远远不及Eterna宽泛,再传到手机后简单处理一下,照片就基本可用了。

虽然这种方法相对于严谨的在电脑上对图片做后期处理来说,还有很大差距,但这的确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出图流程。2分钟的时间,特别适合那些后期功底严重不足或者不愿意花太多精力在后期上的人。这不仅取决于你对某一张照片的要求,更取决于你愿意为某一张照片在后期上花多少时间。

2.3 色彩效果

不同于“色彩”功能是对整体饱和度进行调整,“色彩效果”可以理解为增加暗部色彩的饱和度。当色彩的亮度偏暗时,对其增加饱和度,往往能带来色彩油润而不艳俗的效果。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暗部的色彩更加浓郁一些,消防栓尤为明显。

2.4 蓝色增强

单单只选取蓝色来增加这个功能,可以让我们在套用低饱和胶片模拟时,能还原一点天空的色彩。但这个功能对暗部的蓝色增强效果更加明显,对于一些需要对暗部的蓝色强化色调分离的场景或许更加有用,但它只能在识别到蓝色的存在后才能起作用,并不能直接对暗部加蓝色。

以上这四个关于色彩方面的新增功能,对于不方便使用电脑后期时需要出图分享的人,以及后期功底不够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功能。

3. 其它新增功能

3.1 自动对焦范围限制器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新增功能,尤其是当我把对焦距离设置在0.1-0.3m的范围内时,微距摄影时的对焦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富士对X100V新增的这个功能,也是对没有提升对焦马达性能的一种弥补吧(整体对焦性能还是有明显提升的,后面会讲到)。

3.2 对焦包围

对焦包围设定对于有着景深合成需求的用户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风光、微距等不少场景的拍摄中,即便把光圈收到F22时景深也是不够的,更何况过小的光圈不仅降低了画质,而且降低进光量后也会限制一些实际操作时的可控性。但我一直没有找到这个功能正确使用方法,拍出来的一组照片,焦点都是一样的,这里还请有成功操作经验的朋友来解答一下。

3.3 AE连拍设置(自动包围曝光)

X100V的自动包围曝光功能,允许最多拍摄±4步一共9张照片(菜单显示为±9),步距(步骤)最大支持3EV,这比起前代只支持±1步一共连拍3张照片以及步距最大只支持2EV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我曾经在使用前代产品时不得不经常手动包围曝光,也就是每拍一张都要手动设置一次曝光。下面这张照片是以前用X100S拍摄了三张不同曝光的RAW后,后期合成出来的,包围范围过窄的自动包围曝光根本完成不了类似操作。

而新增的+3或-3模式,简化了我们在拍摄前对曝光计算的步骤,如果能增加到+5和-5就完美了。

3.4 颗粒效果

X100V的颗粒效果,在前代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颗粒大小尺寸的设置,这对于喜欢对照片增加颗粒感的用户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4. 新镜头的成像质量

X100V采用了二代镜头,比起前代,画质有了明显的提升。关于前代镜头,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当你把光圈收到F2.8时,你会发现虚化会比全开时要好”,因为全开是整个画面都虚,而收一档之后,至少焦内清晰了许多。

4.1 锐度

通过上面这组对比测试,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主观的结论:二代新镜头的光圈全开锐度,不管是中心还是边缘,都要比前代好得多,已经到了完全合格可用的程度,尤其是边缘锐度让人惊喜,从中心到边缘都比较均匀;而当光圈收到F8时,两代镜头在锐度上的差异很难分辨,但新镜头的反差要略高于前代。

4.2 色散和暗角

因为富士强制对照片做了矫正,所以很难通过成片发现差异,但我在使用取景器取景时,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发现X100V有着很明显的色散,但这并不重要,反正成片是不会让我们察觉到的。

4.3 抗眩光

下面的这组对比测试,虽然算不上十分严谨,但也总体可以反映出两代镜头之间扛眩光水平的差异。我尽量把相机调整到了眩光最强烈的视角来拍摄(那些用树杈缝隙来测试眩光的人都是耍流氓),二代新镜头在光圈全开时的抗眩光表现要明显好于前代,光圈收到F8之后,光斑的差异不明显,但新镜头对对比度的保留要更好。

因为新镜头在画质的各方面都有明显提升,所以整体感觉照片扎实了很多,这给习惯了前代镜头所带来的那种“朦胧感”的我,带来了非常不适的幸福感。

5. 对焦

关于对焦,很难去通过图片去做直观的测试。这里我直接说结论吧:相比于X100F,X100V的对焦速度更快,追踪对焦成功率更好,弱光对焦能力更强,总体上达到了好用的程度。但与各主流厂商包括富士在内的中高端机的对焦水平都还是有一些差距;对比Q2、GR3之些同类机型也有着明显的差距,但略强于RX1R2。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镜头的对焦马达限制了X100V的对焦性能,马达依然有明显的噪音,偶尔还是会出现拉风箱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比起X100F要少了很多。

在一个访谈报道中,富士X100V的总设计师(也是第一代X100的总设计师)说如果对镜头的性能在做提升(比如增加防抖组件和更换更好的马达),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镜头的尺寸将明显增大,这将严重影响X100系列的外观。这个总师是学工业设计出身的,对于机器的外观有更多的考虑,而因此愿意去牺牲某些方面的性能。大家对此是否有不同的理解呢?

6. 按键和接口的布局

6.1 DRIVE键

X100系列的DRIVE键功能跟X-T系列的DRIVE转盘包含的内容是一致的。但把这个按键的位置调整到取景器的右侧后,用右手大拇指单手操作,是很难够着的;用左手大拇指操作,就会触发眼传感器导致LCD关闭,但好歹能设置为当触发眼传感器时LCD也保持为开启状态,算是能忍吧。

6.2 Q键

我个人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很少需要使用到它,这段时间用到它的情况,基本都是在机内做Raw处理时的需要,所以在非拍摄状态下体会不是很深刻。

6.3 被取消的方向键

有不少网友表示,X100V取消了4向方向键而改为滑动屏幕操作之后,操作变得不适。抛开使用习惯问题,我觉得这是富士在把用户往触屏化和智能化操作上引导,虽然现在X100V的触屏功能还比较少,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的触屏操作一定会成为流行趋势。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富士已经在X-A7上做了更多的尝试。摇杆到底好不好用,这个大家总说纷纭,我个人体会一般般,阻力尚可,但摇杆与手指的接触面稍微小了一点。也许是因为把摇杆的洞洞做大之后会与下面的3个按键产生不协调感?可能这又是为了外观的美感而做出的妥协。待以后触屏功能更强大、智能化操作普及后,也许富士能把摇杆都砍掉。

6.4 对焦模式选择开关

从S(单次自动对焦)往上推到C(连续自动对焦)时阻力太大,而从C推到M(手动对焦)时,阻力又相对过小,这就导致我们很难一次性从容的从S切换到C,我的实际使用体验是每次都要来回推好几次才能设置为C。我在网上没有见到有网友吐槽过这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我手中机器出现的个例。以及这个开关的位置不如X-T系列那样放置在机身正面的下侧那样顺手,设计也不如X-T系列那样复古和高端,期待下一代产品的改进。

6.5 接口

也许是因为对焦模式选择开关被放在了机身左侧,相机的各种接口就被移到了相机右侧,虽然很少有人会用X100V来外接监视器和录音设备,但当使用机身的Type-C接口充电时,不管我们是在拍摄还是在用相机做机内Raw处理,都会略显尴尬。这里又要说一遍的是,如果能把对焦模式选择开关如X-T系列那样放置在机身正面的下侧,那么X100系列的机身左侧就可以用来安放接口。

我们可以看到是,X100V在按键和接口的布局上,让我们感到不太愉快的地方大多都是在为外观上的设计美感去做妥协,这符合X100系列的设定。但我依然能看到一些我所不能理解的矛盾之处,我希望它是真的矛盾,因为如果真如总设计师所说的那样,是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做取舍后的妥协,那可能短时间内就很难有改善的空间了。

7. 翻折屏

虽然这块翻折屏的打开阻力过大,向下翻折的角度过小(为了能将翻折屏嵌入机身),但首先它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并且嵌入式的设计让翻折屏与机身浑然一体,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是世界上最好看的相机翻折屏,没有之一。翻折屏对于X100V这样的机器来说,我想更大的好处是:当我们进行纪实类摄影时,可以大大降低被摄对象对我们产生警觉和出现紧张的可能。

(关于向下翻折角度过小,我的解决方案是:当需要高举相机向下拍摄时,先把翻折屏向上翻折,然后再把相机上下颠倒过来反着拿吧,此处同情一下X-Pro3的用户)

8. 防滴防尘

我经常游走于祖国的西部边疆,那里的风沙和灰尘实在太大了,以前没少为镜头和机身清灰而花钱。很多网友表示,富士对X100V的机身做了防滴防尘,但镜头却没有,需要另外购买转接环和保护镜才行,而且原厂配件的价格并不实惠,不少网友对此表示不满。

但我要在这里说一下我对此的理解:X100V是有微距功能的,当进入微距模式时,也就是最近对焦距离从大约30cm开始并更近时,镜头会伸出来一截(几乎所有的微距镜头都是这个原理,即镜组整体前移),如果要给X100V的镜头也加入防滴防尘的功能,那么镜头的长度就要增加,正如加上了转接环和滤镜的长度,这将颠覆了X100系列一直以来整体外观设计的一致性,便携性也会因此降低(揣进口袋的可能性降低),不知道大家是否能接受呢?(我可以接受,并强烈要求富士为下一代镜头加入防滴防尘功能)

9. 波轮和转盘的手感

各种波轮和转盘是X100系列操控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

ISO转盘改为上拉后再转动设置,设置完成后再按下。这比起前代X100F是需要一直往上拉着才能转动的设计要有人性得多,上代机身不仅需要较大的上拉力度,而且我个人一次最多只能转动4/3个档位,效率太低;

电源开关曝光补偿转盘的手感都要优于前代,不仅更大,而且触感更好,增加了操控效率;

前、后波轮的触感虽然更好,但阻力依然略小,偶尔会造成误触。

10. 操作逻辑和人机交互

对于在近两年来用久了大法机器的我来说,富士的操作体验还是让我感到很满意的,虽然一些网友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不满,但总体来说无伤大雅。我唯一要吐槽的是关于光圈波轮,1/3档的调整虽然更加精确,但比起以前的整档调整而言,盲操时的准确度和操作效率都被降低了。对于X100系列这样的机器,光圈环对于我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真的更加需要那么精确的对光圈进行调整吗?就算需要,可不可以像快门的1/3挡调整那样,把它交给前、后波轮去完成呢?关于ISO波轮的档距,也是如此。前面提到了各种波轮和转盘是X100V系列操控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希望能把它们的操控效率发挥到极致,至少需要有一个这样的选项来供我们选择。

11. 电源管理

当“性能”开启为增强模式后,耗电量增大是可以接受的,多带一块电池所产生的负担可以忽略不计,但机身发热严重的现象就无法接受了;如果切换到普通模式,大约12秒之后,屏幕自动变暗,且严重卡祯,取景器的电子取景模式也是如此,通过操作相机的一些按钮或波轮及转盘能恢复回正常状态。这个普通模式明明就是前代产品的节能模式,而我相信,大多数用户都需要真正的普通模式。

而富士在今天(2020年5月12日)推出了X100V的更新固件V1.10,富士的描述为:

富士X100V 1.10新固件 增加 电源管理菜单里面的 自动断电温度的设定选项 如果是使用X100V连续录制视频等使用方式时,建议使用新选项。可能会感觉握持部分变得明显发热。另外,富士建议如果在连续视频录制的时候,把电源管理里面的性能调整为 “标配”重置设置菜单,将“自动关机温度”选项更改为“标准”模式。如果您想拍摄更长的摄像,请将设置更改为“高”模式。重置后“拍摄”菜单可将摄像模式更改为“FHD 16:9”。

当相机发热严重时,我们可以选择是通过我们自己手动断电,还是自动断电,以及何种发热程度下自动断电。紧凑型高性能相机的散热问题一直是相机设计之中的难点,感谢富士为此做出改善的努力,我们在对此表示理解的同时也希望这个问题以后能被解决得更好。

12. 无线传输

无线传输功能除了能够传输JPG格式的图片到手机和Pad以外,还能够无线控制手机的拍摄和设置简单的参数,让我们省去了携带无线遥控器的繁琐,尤其是对于X100系列这样的相机来说,无线遥控器的使用概率会比那些全能相机要低许多。而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个街头拍摄的小技巧:

当我们在敏感地区拍摄时(指那里的人们对相机比较警觉),我们在连接无线控制功能后,可以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用手机的屏幕来取景和操作快门,而构图就用我们的肚子来上下左右吧。这个操作姿势虽然略显滑稽,但我们的手并没有触碰相机,自己的注意力也在手中的手机上,手机的摄像头也不是朝向对方的。我在实战中,的确在一些情况下都会因此而增加我拍摄的成功率。但这个方案只能用于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操作效率比起常规拍摄方法还是低了许多。

如果需要传输Raw文件到手机或Pad,推荐使用下面这类手机读卡器,高效、稳定,有线传输速度更快,而且不需要第三方App,兼容苹果手机的“照片”和“文件”这两个App。

是否需要把RAW格式传输到手机或Pad里,这取决于个人需求,反正用移动端的LR处理RAW,年费420元人民币并不便宜。但即便是用这个便宜的小玩意儿传输JPG格式的照片,效率也要高不少。

写在最后

我是一个对35mm有着执念的人,在可跟换镜头的相机身上,折腾了好几个品牌、买过很多35mm的镜头,到头来才发现,还是我手头的X100系列最适合日常和街头拍摄,曾有两次长途旅行,我也仅仅只带了这一台机器。

X100系列改变了我的穿衣风格,大口袋的工装成了我的日常,因为方便随身携带的相机,更有利于我去使用它,享受它;而在夏天,我甚至专门为它配备了随身小包并定制了内胆,让相机便于在包里时刻被固定在一个最方便我拿出来的姿势。然而现在,我手头仅存一台X100系列的老款相机,前段时间遭遇入室盗窃,大法全套被盗。

能够与富士X100系列来一起比较的相机,其实只有索尼RX1系列,徕卡Q系列和理光GR系列都是28mm,而蔡司ZX1至今还未上市。前两年,朋友把RX1R给了我之后,我几乎就没怎么摸过,首先是因为机身太厚了,不方便揣进兜里,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操作体验太差了,虽然画质很好。我个人对这类为纪实而生相机的要求,是便于携带、操作简洁直观、反应迅速。至于画质,我并不会要求它达到顶级的水准,不然价格太高也不好接受。

我想35mm的焦距(等效)是纪实类摄影中最容易掌握的一个焦距,相较于28mm透视效果更温和,相较于50mm又能更多的交待环境,带有近摄功能的X100系列还能兼顾更多关于微距和小品的拍摄。虽然还存在一些让我们感到不如意的地方,但总归来说,它是越来越好了,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让我们对它充满了希望。而发展到第5代的X100V,完成度可算是相当高,它更多的优点足以让我们去包容它的有限的缺点。

关于光学取景器 我自从3年前脱离单反系统后,就越来越不喜欢使用取景器了,光学取景器曾经帮助我打下了良好的测光基础,而现在取景器在我这里已经沦落到了强光下看不清屏幕时我才会使用,所以无法给出关于有效的取景器体验报告,望见谅。但X100系列的光学取景器,能够让我们掌握画面以外的事物,对于决定性瞬间的记录是有益的;而且独步天下的光电混合取景器技术也让富士的X100系列和X-Pro系列赢得了一大波用户的芳心,将复古情怀与现代科技完美的结合,是对富士光电混合取景器最好的诠释。 关于传感器画质 非严苛的光线条件下是完全够用的,而且有些性能过剩。极端暗光环境下,我暂时不具备严谨的测试条件,请大家自行去网上搜索相关严谨的测试结果。

支持线上和实体店,报暗号“二流汉子”有优惠福利




  

相关话题

  是否有必要恢复乐凯胶片的生产? 
  m43的相机对焦和高感真的不行吗? 
  热爱旅行的你拍到了哪些好视频? 
  传媒专业,拍短片用,求推荐相机? 
  你手机里最舍不得删的那张照片有什么故事? 
  街头摄影小技巧有哪些? 
  如何拍摄夜晚的星空,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对摄影有兴趣,买微单/单反还是华为 P30Pro 好? 
  相机该选哪一款?有哪些参数可以参考? 
  为什么没有大屏幕相机?为什么相机这么多年没有发展出细分类,比如专拍静物机?为什么用IPAD拍照片不偏色?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灭秦后,天下豪强会响应刘邦号召围攻项羽?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哈工大百年校庆,南京校友会送DF-26导弹模型?





© 2024-04-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